《汉武帝》第五节 御医窃禁脔|秦汉历史

《汉武帝》第五节 御医窃禁脔


景帝还是个重情义之人,唐姬毕竟同他有过一夜之缘,所以在获悉唐姬病倒后,特派御医李三针去给医治。

李三针虽说已年近五旬,由于本身是医生,且又保养得体,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人长得白白净净,风度儒雅。他身背药箱进入唐姬的卧房,唐姬刚好进入梦乡,不由得放轻了脚步。环顾四周,虽说唐姬没有宫女侍奉,她人又在病中,但室内有条有理,清爽洁净。心下暗暗称许,虽说业已落魄,依然这样整洁实在是难得啊。他的目光又转到了唐姬身上,见她五官匀称,眉眼鼻子口唇无不玲珑得体,特别是那皮肤,雪团似的白,且又细腻光滑。因为天热,衣着甚少,大半个酥胸敞露出来,水红抹胸拦不住两只圆鼓鼓的玉乳,那蛾眉微皱的睡态,足以令人生怜。

唐姬实则是在假寐,她的心中如翻江倒海般在折腾。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自己苦苦熬了整十年,经过精心准备,好不容易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实指望能够一箭报仇雪恨,谁料想画虎不成反类犬,落入了人家刘彻的手中。幸好这位太子大度不予计较,自己又算拣得一条性命。可是今后再也无报仇的机会了,她曾伤心地大哭一场。哭过之后,痛定思痛,她又咬牙坐起,想到了一句俗话,叫做父债子还,何不来个子债父还。算计刘彻已无可能,何不也把矛头对准皇上。想起来景帝也足以令她恨得咬碎钢牙,那一夜风流债尚未偿还,这些新仇旧账全都要算在景帝的头上。当得悉李三针要来为自己医病之后,一个大胆而狠毒的想法立即跳上了心头。

唐姬"噗哧"一笑,睁开两只杏眼,忽闪几下长长的眼睫毛,两腮现出迷人的笑窝,发出了令人肉麻的声音:"李大夫。"

李三针便有些手足无措:"唐娘娘,你,没病啊?"

"怎说无病,有啊!"她乜斜着杏眼。

"那,是何处不舒服?"

"这里。"唐姬玉指指向阴部。

李三针感到周身发热:"我,不明白。"

唐姬索兴撩起了裙子,露出了毛茸茸的芳草地:"这下你该会意了。"

李三针贪婪地睁大双眼:"娘娘不可如此,在下是来给你治病的。"

"好啊,那你为我针灸吧。"唐姬抛出一串媚笑,"我不要你三针,只一针即可。"

"一针?"

"是啊,"唐姬将纤纤玉手搭上了他的双肩,"只是不要你的银针,而要你的肉针。"

李三针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猛地将唐姬抱在了怀里。随之而后是急风暴雨般的狂吻,在胶着状态中,二人剥光了身上的衣服。

事毕,唐姬半伏在李三针胸膛上:"我这方寸之地,整整干旱了十年,是你给了我渴求的甘霖,滋润了我这颗快要干瘪的心,我要经常得到你,我需要你的征战和抚慰。"

李三针吻一下她的额头:"只要有机会,我自然会常来看视你,同你效床笫之欢,我仿佛也成了皇上。"

"偷吃禁脔,难道你就不怕杀头?"

"你忘了一句俗语,道得是'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既然连死都不怕,那么我求你一件事,想来是不会见拒的。"

李三针心头一震,暗说果然还有条件,看来世上是没有不付出代价就得到的:"请娘娘示下。"

"你是御医,一定会配制毒药吧?"

"要毒药何用?"李三针警觉地坐起,"有仇人要报复吗?"

"我要你毒死当今皇上。"唐姬摊牌了。

"什么?你,竟有此念!"

"我与皇上不共戴天!"

"这可万万使不得,弑君可是灭门大罪啊!"

"哪个要你立即便杀,"唐姬在他脑门上点了一下,"笨蛋,以你御医身份,设法给他下慢药,做得人不知鬼不觉,这叫做暗算无常死不知。"

这一言倒是点拨开李三针的迷窍,他想到景帝最喜吃蜜枣,而且每日都是由他经手验过进奉至御前,要在这里做手脚倒是容易得很。只是就为了得到这个女人的身体,便冒如此风险,自己岂不是一个大傻冒。但他又委实不想失去这娇美可意的佳人,就含糊应承说:"好,且容我仔细斟酌一番,想一个妥善万全之策。"

唐姬也不好立地挖坑:"也罢,明日听你回话。"

二人又温存一番,方始分手。

麦子已经黄熟只待收割,年近花甲的庄户人李二柱站在田头,眯缝着双眼,望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说不出的欣喜。他盘算着这块地能打多少粮,能卖多少钱,然后打多少酒,给女儿、媳妇扯半匹绸做几件衣裳。

一阵嘈杂的人声马嘶声传来,未待他辨清原委,就见十几个家丁簇拥着一个乘坐高头大马的财主,从麦田里无所顾忌地横冲过来。那黄金地毯一般的麦田,立时被践踏得一塌糊涂。

李二柱扯开喉咙嚷起来:"都给我滚出去,你们是疯子还是瞎子,麦子都给糟踏了。"

来人哪里理会李二柱的呼喊,照旧踩着麦子径直走过来,为首的管家轻蔑地说:"你咋呼啥,不就是踩了麦子吗,许老爷给你钱就是。"

说话间,骑在马上的财主许老爷许盛也已到了李二柱面前:"管家,将十两银子给他。"

"给。"管家将一锭白银塞在了李二柱手中。

李二柱有些懵懂:"这,这是何意?"

"给你就收下,这是许老爷的恩赐。"

李二柱问道:"是你们踩了我的麦子赔我的银两?"

"不,是这块地。"

"什么?我这一块地的麦子,你就给十两银子。"李二柱瞪大了眼睛,"你们简直就是强盗!"

"哪个说要买你的麦子,"管家一言出口令李二柱大吃一惊,"我们许老爷是将你这块地买下了。"

"啊?"李二柱又气又急,将银子掷回管家怀中,"你十两银子买这块地是一厢情愿,白日做梦去吧!"

"许老爷的话从来与圣旨无二,放明白些收下银子是你的造化,否则,你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我还没看透呢,买卖总得自愿,我的田地卖不卖由我。"李二柱越发硬气起来,"踩了我的麦子,你们得赔偿,现在都得给我滚出去。"

许盛撇了撇嘴:"对我许老爷你敢出言不逊,小的们,给我教训教训他。"

众家丁得令,呼啦啦一齐上前,你一拳我一脚,转瞬间将李二柱打了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李二柱在麦田里抱头乱滚,但嘴里却不讨饶,依旧是骂声不断。

许盛还从未见过这样经打的人,他哪容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一连声地发话:"给我狠狠地打,打死了由老爷我做主。"

家丁们听了这话,全都放开了手脚。这一来李二柱便挺不住了,渐渐地已是体无完肤,他不住声地连呼救命。

恰好经由此地的韩嫣听到求救声,策马飞奔过来,到了近前,见众人群殴李二柱一人,禁不住高声断喝:"呔!你等六七人众毒打一人是何道理,还不立刻与我住手。"

管家回过身来,将韩嫣打量一番,见他是武士打扮,料想不过是哪个官宦之府的教师爷,便没放在眼里:"哪来的野种,敢来管许老爷的闲事,分明是活够了想找死。"

韩嫣一气跳下马来,举起拳头:"听俺良言相劝,痛快住手还则罢了,不然我这拳头可不是吃素的。"

"哟嗬,还真反了你呢。"管家招呼一声,"来呀!给我上,先教训一下这个管闲事的家伙。"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汉武帝 作者:王占君
《汉武帝》第六节 世间尚有公道|秦汉历史

《汉武帝》第六节 世间尚有公道


众家丁得令,又都呼啦啦拥向韩嫣,拳脚齐下,劈头盖脑打过来。然而,这回可不是打李二柱那样随心所欲了,反过来是家丁们被韩嫣打了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一旁的许盛见此情景,哪里受得了这个。他大吼一声:"小的们与爷退下,看我收拾这个蟊贼。"

二人交起手来,许盛可就后悔了,他明白对手绝非一般武士可比,显然是个能征惯战的高手,就凭自己的武功,很少有人能接过十招。眼见处于下风,他回身肩头一抖,腋下接连发出三支袖箭。韩嫣没想到对方使用暗器,躲过一支二支,没能躲过第三支,左肩窝被射中。他心头腾地火起,也不再有所保留,左手虚晃一下,右手一记铁砂掌狠狠击去,正中许盛的前胸,那许盛痛得叫了一声,一口鲜血喷出,便"扑通"一声栽倒在地。

韩嫣打过以后也觉得出手过重了,但此时已是覆水难收,他退后一步:"从今而后,休要再仗势欺人,须知世间尚有公道。"说罢,他跨上马一溜烟似的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管家与家丁们见主人被打,要拿李二柱出气,又将其打了个半死。

许盛摆手制止说:"别打了,留个活口,还有用处。"

管家说:"打死算了,也给老爷出口恶气。"

"你是昏了不成,老爷今日是为何而来?"

管家恍然大悟:"啊,明白了。"

"让他按上手印。"许盛忍住疼痛,手捂胸口吩咐。

管家从怀中取出在府中写好的卖地文契,打开带来的墨盒,抓起李二柱的食指,沾上墨迹,便在文书上留下了李二柱的指印。此时此刻,李二柱是听凭摆布毫无反抗之力。

许盛见大功告成,让家人扶上马回府去了。回到府宅后,叫过家丁孙狗:"狗子,老爷一向待你如何?"

"那还用说吗,天高地厚,恩同再造。在府中吃香的喝辣的,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

"好,老爷若有用你之处呢?"

"自当是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何需万死,一死足矣。"

孙狗一惊:"老爷此话何意?"

"老爷我不能受这份窝囊气,我要致李二柱于死地,就说他打死人命,官府就要治他死罪。"

"老爷的意思是让小的装死?"

"装是不行的,官府要当堂验尸。"许盛"嘿嘿"一声奸笑,"看起来就要委屈你了。"

"哎呀,这万万使不得。"孙狗惊得七魂出窍,"老爷,我家中老的老,小的小,无人照顾啊!"

"黄泉路上你只管放心走,你的家小自有老爷看顾,管保他们今生今世不缺吃不少喝。"许盛已是没耐烦再NB021嗦,"小的们来呀,将孙狗与爷当堂打死。"

家丁们哪管那许多,七手八脚一顿捶巴,转眼之间孙狗就已气绝身亡。许盛命管家出面,抬着孙狗的尸体,一纸诉状告到长安府衙,他道是李二柱毁约并殴打孙狗致死,将他打成重伤。

府尹得知原告苦主是当朝御使大夫之兄,又是人命大案,哪敢怠慢,立即发出拘传火票,命差役将凶手李二柱立即抓捕到案。

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李二柱躺倒在麦田中,几次想挣扎起来回家都力不从心。他失望地仰天长叹,心说难道就死在这麦田里不成。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是韩嫣不放心,又转回来查看。见李二柱奄奄一息的样子,便将其送回家中。柴扉前,李二柱一双年幼的儿女正依门翘望,李二柱病榻上的妻子欲起身拜谢韩嫣,也未能做到。

韩嫣心中不忍:"就不必拘礼了,当务之急是快些找医生治伤。"他从袖中取出一小锭银子放在了床上,转身要离去。

李二柱叫住他:"恩人留步。"

"还有何事?"

"请告知尊姓大名,日后也好图报。"

"路见不平相助,乃理所当然,何言报答,后会有期。"

"恩人且慢,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请讲。"

"舍弟李三针,现在朝中为御医,烦请恩人带信与他,让他设法为我报仇。"

"怎么,御医李三针是你胞弟?"

"恩人莫非认得他?"

因李三针平素也常到太子府治病,故而韩嫣也与其有过几面之识。但此刻他不想暴露身份:"倒是不曾谋面,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道是不论多么疑难的病症,他的银针用上,不过三针必定痊愈。"

"恩人,我夫妻不能行动,孩子幼小,万望能传个信息。"

"好吧,口信我一定带到。"韩嫣觉得义不容辞。

斜阳的光辉明艳而又柔和,石脑街上的行人无不漫步在这夕阳的余晖中。李三针的宅邸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临街的院门有三级矮矮的石阶,韩嫣在门前下马,轻轻扣动了门环。

李三针只雇用一个仆人,应声将院门打开:"请问壮士,敢莫是求医?"

"非也,"韩嫣回答,"我是捎信来,李大夫可在?"

"不巧,他上朝未归。"

"回来后烦请转告他,乡下他的兄长李二柱被人打伤,而且伤势严重,请他务必去看看。"

"请问壮士大名。"

韩嫣不想卷入太深:"过路之人,带个信而已,你告诉主人就是。"说罢,他调转马头离开。

李三针的官车刚好回到宅门前,他看见了韩嫣的背影,心中疑团顿生,太子府的家将来此做甚?不由得盯着韩嫣的身影出神。

仆人过来说:"老爷回来得正好,那人方走不远,他捎话说乡下的二老爷被人打伤,还说伤得厉害,要你回去看望。"

李三针听了一惊,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兄长,一向老实本分的近于窝囊,已到了不能亲自进城的程度了,这伤势定然不轻。他也顾不得再进屋了,交待仆人几句,乘坐他的官车,便出城去了。

李二柱的住处,离长安城大约二十多里路,双马官车行驶如风,不过半个时辰李三针就到了兄长家的院门前。刚刚下车,就听到了哭声。他心中一紧,莫不是兄长他辞世了不成?他忙不迭地闯进房内,只见嫂嫂和两个侄儿侄女抱头哭在一处,令人好不伤感。

李三针急问:"嫂嫂,我二哥他,他,怎么样了?"

"三弟,你晚来一步啊!"

"难道说兄长他已不在人世了?"

"不,他,他被长安府的差人抓走了。"

"这却为何,他又是如何被人打伤?"

李二柱之妻将经过学说一遍,李三针听说是同许盛家发生争执,心头未免一紧。因为他最清楚,许盛之弟许昌现为御史大夫,官高位重不说,许家还同窦太后是至亲,连皇上也要敬畏三分,这件事怕是要难缠了。

李妻见三针默默无语,催促恳求说:"三弟,你二哥原本就已伤势垂危,倘若官府再施刑讯,只怕他就难有活命,你一定要尽快去长安府交涉,为咱李家讨回公道。"

"何劳嫂嫂叮嘱,手足情深,小弟定当竭尽全力保兄长无事。"他顾不得再多说,转身出屋乘上官车又风驰电掣般返回城中,直奔长安府衙。

长安府尹闻报李三针来访,知其是御医,当即延入二堂。落座后动问:"上医不在宫中侍候皇上,来到小衙所为何事?"

"今有一事相求,还望能给个方便。"

"上医是当今万岁御医,深得皇上信赖谁人不知,有事尽请讲来,在下官管辖之内无不全力而为。"

"如此先请受我一礼。"李三针起立深深一躬。

府尹也起身回礼:"这如何使得,要下官做甚,还望上医明示。"

"实不相瞒,在下是为兄长的官司而来。"李三针也就揭锅了,"家兄李二柱,本是城郊老实本分的农户"

没等李三针将话说完,府尹便急切地打断:"怎么,上医是为李二柱的人命官司而来?"

"人命?"李三针以为自己听错了,"难道家兄他已经惨死在大人堂上了?"

"哎,差矣。"府尹正色说,"不是令兄命断,而是他打死了许府的家丁。"

"什么,家兄他打死了别人?"

"正是,许府抬来死尸具告,本府这才派出差役拘拿令兄到案。"

"这不会吧?听嫂嫂讲,家兄一人被许府群殴,已是遍体鳞伤啊!"

"令兄有伤不假,可他毕竟打人致死,这人命关天大案,下官不能不办。"府尹客气地一揖,"还望上医担待。"

李三针想了想:"请大人容我与家兄见上一面。"

"这"府尹犹豫一下,"按理说死囚是不能相见的,但上医不比他人,就破例见上一刻钟吧!"

"如此多谢了!"

当李三针在狱吏引导下于潮湿发霉的牢房中见到李二柱时,他的兄长已是难以行动了。

李二柱抱住弟弟的胳膊:"他许府十多个家丁,我哪能打死他们的人,哥哥我只有挨打的份啊。要不是一壮士路见不平,三弟就见不到我了。"

李三针想,这个壮士定是韩嫣无疑,只要找到他,就可证明兄长无辜。

李二柱不见回答,急切地说:"弟弟,为兄被诬,你可要为我鸣冤啊!"

"兄长放心,小弟必当全力周旋,你且耐心等待,我已心中有数,想来当会成功。"

李三针见到府尹,取出一锭银子:"大人,家兄实属冤枉,在下就去找寻人证,还望在此期间对家兄予以关照。"

府尹推回银两坚辞不受:"上医这如何使得,请从容取证,令兄自有下官看顾,保他无事。"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汉武帝 作者:王占君
《汉武帝》第八节 牵扯到了太子|秦汉历史

《汉武帝》第八节 牵扯到了太子


执事太监杨得意正向外走,李三针紧趋几步上前:"杨公公,借一步说话。"

"李大夫,万岁并未宣召,你进宫何事?"

"公公有所不知,在下有事要当面向万岁禀奏。"李三针深深一躬,"烦请通报一下。"

"哎呀,不巧,万岁已奉太后懿旨,就要去长寿宫见凤驾。"

说话间,景帝乘坐便辇恰已出了宫门。

李三针俯跪在地:"叩见万岁万万岁!"

景帝没有停辇:"李先生进宫为何?"

"万岁,臣有一事启奏。"李三针站起跟在了御辇之后。

景帝头也没回:"朕应太后之召就去长寿宫,有事待朕回时再奏不迟。"

"万岁,此事"李三针还想再说,但景帝的御辇业已走远,他也就只好止步了。

长寿宫中,窦太后精神极佳,满面春风地与御使许昌谈笑风生。因为太后是许昌的姨妈,为此许昌常来宫中看望,景帝也未觉奇怪。见礼落座之后,景帝开口说:"母后召儿臣来不知有何吩咐?"

"皇上,是一个命案需要你来定夺。"

"母后请道其详。"

"许昌啊,你就向皇上奏明吧。"

"万岁,是这样。"许昌言道,"家兄以五百两银子购得农户李二柱田产,交割之日,李二柱赖账不给。并下狠手打死家丁孙狗,家兄也被打成重伤。按理说杀人偿命,可长安府尹不敢宣判,要请旨定夺。"

"长安府为何不敢判案?"

"原因是此案牵扯到了太子。"

"太子!"景帝吃了一惊,"又与太子什么干系?"

"皇上莫急,其实与太子关连并不是很大。"太后告诉说,"太子府的家将韩嫣出面为李二柱作证,声称孙狗之死非李二柱所为,而其兄李三针又是御医,故而长安府不敢判决。"

"有这等事。"景帝态度倒是明朗,"有道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当真是李二柱打死人命,按律自当偿命。"

"万岁,此事千真万确。"许昌趁机插言。

太后接着说道:"人命大事,谁敢胡言乱语,皇上,就请做个决断吧?"

景帝不能不有个态度:"杀人偿命,这是自然。"

太后偏偏就盯住不放:"皇上,光是这样说说还难算数,就请降旨吧?"

景帝想既然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太后又立逼不等,何不就做个顺水人情,便在长寿宫中提笔书写了一道圣旨。许昌拿到圣旨片刻未停,当即离开长寿宫前去长安府。

又半个时辰后,景帝方才回到未央宫。他惊愕地发现李三针仍在宫门前徜徉,停下车辇问道:"李卿一直等在此处吗?"

"正是,"李三针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万岁,臣有一事相求。"

"莫非是令兄的人命官司?"

"万岁如何已知?"李三针双膝跪倒,"还望万岁明察秋毫,救家兄性命。"

"国法无情,岂能偏废,令兄杀人理当偿命,朕已降旨问斩,你就死了这求情之心吧!"

"啊?"李三针登时间傻在那里。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凉风吹过,李三针才清醒过来,再看四周,皇上早已进入了宫室,附近寥无一人。他双腿已是麻木,强撑着站起,捱出了皇宫,不知不觉间到了长安府。府尹派刑房师爷传出话来,李二柱业已奉旨问斩,请李三针前去牢中收尸。

李三针犹如失魂落魄一般,下意识地又信步走到了唐姬的住所。

唐姬看到李三针,仿佛是天上掉下一张大馅饼,一下子扑到他的怀中:"该死的薄情郎,这几日你死到哪里去了,害得奴家盼红了眼睛。"

怀抱唐姬香软的玉体,李三针突然间清醒了。这是在活生生的人世,面对着娇滴滴的佳人,烦恼的堤坝瞬间垮损,现实的美色令他忘乎所以。与唐姬相拥上床,好一番颠鸾倒凤,真个是如胶似漆。

雨散云收,唐姬点着李三针的鼻子数落:"姓李的,想白占姑奶奶的便宜啊,交待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交待的事,什么事啊?"李三针一时懵懂。

"装什么糊涂?"唐姬瞪圆双眼咬牙切齿,"为我报仇之事,何时能够要了皇上的狗命?"

李三针仿佛是震聋发聩般腾地坐起,下意识地重复一句:"要皇上的狗命"

"对!我与皇上有深仇大恨,誓不两立。"

"深仇大恨!"李三针口中机械地重复着,下地穿上鞋,"我有深仇大恨哪,应该要了他的命。"

唐姬有几分明白,跟下地来,温存地靠过去:"我的李郎,你打算如何下手,何时下手?"

"这你就不要管了,我自有办法。"李三针大步离开,一副视死如归的凛然气概。

明晃晃的阳光照进未央宫,金银器皿无不闪耀出夺目的亮丽。景帝感到有些眩晕,闭上了双眼养神。太监杨得意紧站在下手,全神贯注地守候在一旁,随时准备皇上的役使。

李三针轻手轻脚地走进,今日与往昔大不相同,他除了肩背着药箱之外,手中还提着一个小小的竹篮。

杨得意轻声问道:"李大夫,未经宣召自行进宫,有何贵干哪?"

"杨公公,我是特为万岁送蜜枣而来。"李三针举了举手中的篮子。

景帝实则是在假寐,闻言睁开眼睛:"很好,朕这两日口苦,正思食用些甜蜜之物。"

"是臣记得万岁喜食蜜枣,故而进奉。"

杨得意接过送至景帝面前:"请圣上御览。"

景帝见篮内的山东金丝小枣红润浑圆,立时激起了食欲,捻一个就要往口中送:"好枣,个个鲜艳如新。"

"万岁且慢。"杨得意叫了一声。

景帝一时间怔住:"为何?"

"这"杨得意看看李三针,不好明言,"这入口之物还当谨慎才是。"

"啊,"景帝明白了,他觉得杨得意之言不无道理,但他口中却说,"李大夫是朕心腹,断然不会加害朕的。"

"小人天胆也不敢做下灭门之事。"李三针从景帝手中取过那枚枣儿放入自己口中,认真咀嚼后吐出核来,"万岁尽请放心食用。"

景帝果然彻底放心了,他抓起一把就吃:"不错,味道甘甜而又清爽,朕甚是喜食。"

"万岁,虽然可口,亦不可贪食,每日最好不要超过十粒。"李三针关切地加以规劝。

自此景帝日食蜜枣十枚,而且一日也不间断。他怎知这是李三针暗中做了手脚,食之上瘾欲罢不能。而且俱用毒药浸泡过了,足以令他慢性中毒,又不至于被人发现。

一个月后,景帝不豫,自然还是李三针调治。他开的方子皆为些不痛不痒的药,既不治坏也不治好。又过月余,景帝病势转重,看看已不久于人世。

这一日上午,李三针又为景帝例行医病之后,心内已是有数,料定景帝拖不过今明两天了。他不觉心中分外地轻松得意,自己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可以慰藉兄长在天之灵了。心中得意,不知不觉哼出了家乡的小调:

汾河水呀哗啦啦,
吕梁山哪黑茬茬,
小毛驴它下匹马,
枯死老树发新芽。

在景帝身边侍疾的太子刘彻,本意是追上李三针问一问父皇的病情,在景帝病榻前他未敢启齿,待李三针走出后他快步追出。离开尚有一丈多远近,刘彻听到李三针忘情地哼着小曲,内心里陡然升起不满。怎么?皇上已是危在旦夕,身为御医的李三针非但不为救治不力而惭愧,反倒是这样快活,这未免太不正常了。想着想着,他放慢了脚步,边思忖边跟在了李三针身后。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汉武帝 作者:王占君
《汉武帝》第七节 太岁头上动土|秦汉历史

《汉武帝》第七节 太岁头上动土


李三针放心地走了,他直奔东宫太子府。通报后管家引入,韩嫣恰在刘彻身边,二人正研读兵法。

刘彻待人一向热情:"李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家兄遭人诬陷,被长安府打入死牢,特来请韩将军营救。"

"这却奇怪了?"刘彻感兴趣地问道,"韩嫣一介武夫,又不谙诉讼之词,莫非要他劫牢不成?"

"这倒不敢。"李三针说明来意,"欲劳韩将军大驾,前往长安府衙证实,家兄并未殴伤人命。"

刘彻转过脸去:"韩将军,想必你是知情人。"

"殿下,请恕小人未曾及时禀报之罪,李先生之兄被打时确被在下遇上,并给李先生报信,只是"

"什么?有话直说,不必吞吞吐吐。"

"行凶者是御史大夫许昌嫡兄,且又与太后沾亲,过从甚密,此事怕是难缠,还是不介入为佳。"

"这"刘彻听说牵扯到窦太后,也不由得沉吟,因为自己这个祖母势力太大了,连父皇都畏惧,自己还是莫到太岁头上动土了。

李三针见状,双膝跪倒在刘彻面前:"太子殿下,家兄之命危在旦夕,惟有韩将军可证明他无罪,恳请允他到堂作证,也让家兄不致屈死。"

刘彻赶紧伸手相搀:"李先生快快请起,这等大礼如何当得。"

"殿下不应,我就跪死在这东宫了。"

刘彻又看看韩嫣:"韩将军,本宫以为,莫说身为太子,就是平头百姓,亦应伸张正义,李二柱横遭诬陷,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韩嫣劝道:"殿下待位东宫,理当谨言慎行,许昌倒不足惧,一旦与窦太后交恶,怕是对前程有碍。"

"这"刘彻迟疑一下,"想来太后亦明理之人,焉能是非不分,许家仗势欺人,太后是不会偏向的。"

韩嫣依旧担忧:"俗话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此事与别事不同,你是惟一见证人,你不去作证,李二柱就要被屈含冤而死,看来韩将军是非去长安府衙不可了。"

太子已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韩嫣无法再寻借口推托:"末将遵殿下之命,出面作证就是。"

李三针欢欢喜喜起身,向刘彻千恩万谢。太子刘彻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他为自己的壮举而自豪。殊不知,这件事竟埋下了与太后一党不和的种子,致使刘彻险些失去皇位的继承权。

长安府衙庄严肃穆,正大光明横额在迎面高悬。"肃静"、"回避"等执事牌矗立两厢,三班衙役手持黑红棒雄赳赳分列廊下。府尹端坐书案之后,乌纱红袍不怒自威。犯人步入这气氛森严的大堂,个个都会不寒而栗。

府尹今日升堂的心情与往次可是大不相同,以往他都是信心十足胜券在握,而此番他却备感头痛。因为当事双方一是当朝御使,一是皇帝御医,原本就都是不能得罪的。现在又冒出来个太子府的家将,又将太子殿下卷入了此案,他真不知今日这个案子怎样个断法。

李二柱身为被告第一个带上堂来,府尹见他身体虚弱,莫说是跪,就是站也站立不住,想想他的胞弟李三针,命人搬上一把椅子,破例允其坐下。随后,当事双方的许府管家、李三针和证人韩嫣也一同被请上堂来,分别面北而立。

府尹例行地一拍惊堂木:"大管家,你状告李二柱打死贵府家人孙狗,可是实情?在我大堂之上,可要句句是真,否则反坐。"

"大老爷容禀。"管家早已将状词熟记于心,"只因李二柱已将其田以二百两白银之价卖与许府,但他迟迟不交,许老爷带我等前去催讨,李二柱蛮不讲理,率先大打出手,重拳打死许府家人孙狗,将许老爷打成重伤不能行动,是而由奴才代主呈递诉状,望老爷明断。"

"青天大老爷,他是一派胡言。"李二柱一旁早是气得不能忍耐。

若换了别人打官司,对李二柱这未经许可即开口抢话的行为,定要当堂训斥,由于碍着御医的面子,府尹也就不予理会了:"李二柱,对管家所说之事,你有何陈述?"

"老爷在上,他句句是谎,小人何曾出卖田产?"

管家当即抢过话头:"大老爷,空口无凭,现有卖田契约为证。"他将文契取出呈上。

府尹仔细看过文契后问道:"李二柱,这上面可是你按的指印?"

"大老爷,小人从不曾卖地与许家,更不曾与其立过文书。"

府尹吩咐书办:"上前验证指纹真伪。"

书办走到李二柱近前,让其食指沾上墨汁在文契一角按下,两相对照些许不差:"禀老爷,确系李二柱指纹。"

"李二柱,你还有何话说?"

"这"李二柱不知该如何回答。

管家在一旁冷笑着说:"大老爷,刁民李二柱业已理屈词穷,此案我许府已是获胜。"

李三针在一旁忍不住了:"大人在上,指纹相对不假,焉知不是许家在将家兄打昏之后,捉其手指硬按上去。"

管家不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姓李的,你是血口喷人,无稽之谈,你兄长将我方人员打成死伤,他又怎有被打昏之说?"

李二柱可是被提醒了:"大老爷,正是如此,小人从来家无笔墨,手指上原已沾有墨汁,显然是许家所为。"

府尹询问书办:"可是如此?"

"禀老爷,李二柱食指已有墨迹不假。"

管家听后急忙分辩:"李二柱那日卖地时也曾沾墨,故而留下旧痕,这有什么奇怪的。"

李三针又抓住了漏洞:"管家之言令人费解,你言称家兄早已卖地与许家,却又为何昨日方按指印,前后不能自圆其说,显然是编造谎言欺骗官府。"

"这,这"管家张口结舌,他只好掉转话题,"文契之事且不管它,杀人偿命总该公断吧?"

"大人,许府管家实为诬陷。"李三针反驳。

"谁可为证。"

"末将可为旁证。"韩嫣开口了,"昨日末将途经李家麦田,听得有人高呼救命,过去只见许府十数名家丁,群殴李二柱一人,已将其打得体无完肤,若无我上前相救,李二柱性命不保。"

府尹质问管家:"实情可是如此?"

"大老爷,是李二柱打死孙狗打伤我家老爷在先,"管家狡辩说,"是众家丁见李二柱打死人命后气愤不过,才拥上前痛打凶手。"

"管家此言难以蒙蔽府台。"韩嫣又出证词,"末将到场时何曾见到有人死在地上?那许盛之伤是末将气不过所打,再者说,李二柱只身一人一介农夫,如何能将满身武艺的许盛打伤,更不要说他能面对十数家丁,还能将所谓孙狗当众打死,岂非咄咄怪事。"

府尹觉得有理:"管家,对此你做何解释?"

"孙狗尸体大老爷已是验过,这还有假吗?"管家急切间不知如何辩理才好,"难道说还是我们自己打死孙狗不成?"

李三针又听出了纰漏:"管家之言,说不定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府尹再问管家:"你还有何话说?"

"大老爷,韩嫣证言不足为凭。"

"此话怎讲?"

"这个姓韩的,他根本就不曾到过现场。"管家决意耍赖不认账。

李三针觉得好笑,反问道:"管家,韩将军可是太子府的家将,难道他还会平空编造不成?"

"太子府怎么样,谁能保证太子府的人就不说谎了。"

府尹也同李三针所想相似:"管家,本官倒要请问,韩将军有何必要以谎言出证呢?"

"这"管家情急智生,索性信口攀咬,"李三针他常去太子府医病,同韩嫣早就相识,他用重金相贿,韩嫣自然要作伪证。"

"信口雌黄,你有何凭据?"韩嫣厉声质问。

"一琢磨也就是这么个理,用不着什么凭证。"管家决意一口咬定。

府尹左右为难,双方谁也不敢得罪,万般无奈之下,他耍了个花腔:"此案本官难以判断,且待明日早朝禀明万岁请旨定夺。"

李二柱重又送回牢房,许府管家匆匆离开,直奔许昌府中去了。

韩嫣与李三针在府衙前分手:"李大夫,未能如愿救出令兄深感抱歉。"

"韩将军哪里话来,此案分明是府尹滑头不敢公断,在下内心万分感激太子殿下与将军伸张正义。"

韩嫣提醒道:"而今不是道谢之时,在下愚见,要救令兄性命,非你亲自面见皇上求情不可了。"

李三针点点头:"有理。"

"而且事不宜迟。"韩嫣显出切实的关心,"俗话说夜长梦多,你要防许家恶人先告状。"

听了这番话,李三针愈发感到形势紧迫:"多谢将军提醒,在下即刻就去未央宫。"

戒备森严的皇宫,可不比寻常所在。李三针每经过一道宫门,都要受到黄门太监的盘问。原本就心急的他,显得比往日神色慌张,就引起太监们的注意,便要盘问几句。后来他干脆就声称万岁龙体偶有不适,宣他火速进宫医病。这样他磨破了嘴皮子,总算到达了未央宫门外。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汉武帝 作者:王占君
《汉武帝》第九节 毒鸩汉景帝|秦汉历史

《汉武帝》第九节 毒鸩汉景帝


百无聊赖的唐姬正在房中剪纸花,看见李三针走进,又是呼地扑上去:"该千刀万剐的李三针,你这许久又死到哪里去了?"

李三针显出几分得意:"我去办你想办的大事。"

"你,杀了昏君?"

"他虽说尚未毙命,却也是危在旦夕了。"

"快告诉我,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李三针将他用砒霜泡蜜枣的毒计,得意地学说一番:"这就叫暗算无常死不知。"

"李大夫,你说的全都当真?"

"岂有戏言。"

"那我可真要好好地谢你!"唐姬在李三针脸腮响亮地一吻。

"其实你用不着说谢。"李三针说时还是咬牙切齿,"我也是为家兄报仇雪恨了。"

窗外的刘彻将一切都听了个真而又真,他心中暗说:"好你个李三针,父皇待你不薄,竟然下此毒手。还有毒妇唐姬,好心放她一命,却恩将仇报,鼓动李三针投毒,真是一对狗男女。"

太子刘彻悄悄离去,他眼下顾不上惩处李三针和唐姬,他挂念父皇的病情,直奔御医馆,找来三名圣手御医,要他们带上治疗砒霜的药物,立即为父皇清毒。

未央宫里,景帝已是气如游丝,见到刘彻眼中闪出些许亮光。三名御医逐一上前把脉后,都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景帝自己心中明白,示意刘彻近前:"太子,朕自知已没有多少时间,有些话要嘱咐你,让他们退下。"

刘彻挥手,三御医知趣地退出,然后他俯身贴近景帝:"父皇,有何吩咐?儿臣在恭听。"

"皇儿,为父登基仅仅十六年,刚刚四十八岁就要离开人世,离开这君王宝座,确实有些眷恋,然天命难违不得不去。朕一生待人宽厚,这也许是为父最大的不足,但知其错朕还要再下最后一道圣旨。诸侯王与列侯各赐马八匹,七品以上官吏赐与黄金二斤,民户每家百枚铜钱,宫人发放宁家准其婚嫁"景帝说不下去了,他就在这对天下人的同情与恩赐中终止了生命。如果他还有气力说话,那么说不定还有多少赏赐。

刘彻怔了足有好一阵时间,他不相信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去了。少时,他醒过神来,在景帝床前失声大哭。真个是涕泪俱下,悲痛欲绝。

闻讯赶来的太子师卫绾近前劝道:"太子殿下当节哀自重,先皇辞世固然悲痛,但妇人之状不足取。太子应以国家为重,立即安排登基事宜。"

刘彻揩干了眼泪:"恩师之言令人难以苟同,父皇尸骨未寒,我这里就张罗继位,岂不叫人耻笑本宫。"

"殿下此言差矣。"卫绾正色言道,"常言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正位后方可安天下,方可死了觊觎者之心,方可稳定大局,方可天下太平,这并非殿下个人急切与否,是国家利益之所在。"

刘彻被卫绾说得无言可辩:"那,这登基大典总得认真准备一番,至少也要月余方妥。"

"殿下,凡事要追求效果,不要拘泥于形式,夜长则梦多,你从容筹备大典之际,万一有人挑战皇位,岂不平添麻烦?"

刘彻感到有理:"若依恩师之言,近日就当登基即位了。"

"说甚近日,就是今日。"

"今日?"刘彻觉得过急,"似乎显得仓促,一切都未安排,多少必要的礼仪和程序,总不能置于脑后吧?"

"而今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卫绾以师傅的口吻吩咐道,"擦干泪水,更换衣冠,升殿即位。"

在卫绾的催促下,景帝去世的当日,刘彻荣登大宝正式即皇帝位,是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汉武帝。时为公元前140年,改元为建元元年。

武帝年轻气盛,决心要大展身手,成为一名大有作为的英主。然而在即位当天,他就明白了身为皇帝也有诸多烦恼,也不能随心所欲。

武帝在皇帝宝座上席未及暖,窦太后就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来到了金殿,慌得他急匆匆下阶相迎,大礼拜伏在地:"孙皇恭迎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好嘛,这是皇上给老婆子我加封了。"

"太皇太后言重了,"武帝明白这是挑理了,"孙皇本已打算下朝即去长寿宫问候,没想到先惊动了凤驾。"

"皇上这么跪着,哀家可是生受不起,会折寿的,快站起身来说话。"窦太后见武帝谦恭,感到自己的权威尚在。

武帝起身后,吩咐新任总管太监杨得意:"速为太皇太后看座。"

杨得意搬过锦墩,武帝又上前象征性地亲手扶正:"请太皇太后入座。"

窦太后落座后,又以守为攻地说:"皇上登基,老身闻讯特来祝贺。其实我这实属多余,哀家风烛残年之人,又与朝政何干。皇上今日即位,哀家事先不知,不也是顺利红火吗?"

卫绾看不惯,在一旁接话道:"太后容禀,皇上早已是先皇册封的太子,即位本属理所当然,而且先皇遗诏也是如此,百官依惯例扶保皇上登基并无不当,太后谅情。"

窦太后不满地用白眼珠看看卫绾,对方所言她难以批驳,但她不会让臣下挑战自己的权威:"卫大人,我与孙儿是议论皇家家事,哪个要你插嘴说三道四,太放肆了!"

"老臣不敢。"卫绾虽然不服,但也要臣服。

武帝见状说道:"太皇太后多虑了,孙皇深知父皇对您的敬重,今后还望时常指教孙皇。"

"听皇上之言,老身说话还不是废话。"

"太皇太后所说即是懿旨,孙皇敢不惟命是听。"

"如此说来,哀家倒要试上一试。"窦太后当即就将了武帝一军,"老身给皇上推荐一位贤相如何?"

武帝微微一笑:"丞相一职孙皇业已任命卫绾。"

"可以废黜嘛!"窦太后眼睛翻出白眼仁,"哀家觉得卫大人年事已高,不宜为相。"

"刚刚降旨,怎好即废,孙皇初登大宝,若就朝令夕改,岂不遗笑于天下,太皇太后见谅。"

窦太后心说,我这头一道懿旨就给卷回来了,倒也情有可原,待再提一个:"皇上,相位既已有定,老身保举庄青翟出任太尉。"

"太尉掌军,事关重大,孙皇之意是要亲人出任此职,以免万一生变。"

"这么说皇上也是业已内定了?"

"孙皇的母舅田玢当是最佳人选。"

窦太后发出几声冷笑:"好个有主张的皇上,哀家两荐人选俱被驳回,也就只能回我的长寿宫颐养天年了。"

"太皇太后言重了,孙皇怎敢有违懿旨,二品以下大员空缺尚多,还望举贤荐能。"

窦太后噗哧一笑:"我的皇上,你一定是怪哀家多事了,其实老身是说笑话,二品以下大员老身任用,还要吏部做甚?"

"太皇太后关心朝政亦合乎情理。"

窦太后又留下一个活话:"关系到社稷安危的要职,哀家或许要参与些意见,皇上可莫耳烦哪!"

"太皇太后懿旨,孙皇定当洗耳恭听。"

"好了,哀家不能在这儿影响皇上治国,这就回宫去了。"窦太后吩咐一声,"摆驾。"

武帝送走窦太后,回到御书房,卫绾也跟进来,关切地提醒道:"万岁,窦太后今日之举就是个信号,怕她此后要干预国事呀!"

"太皇太后年高智广,多有经验,关注朝政,也是好事。"

"倘若她所言荒谬呢?"

武帝笑了:"相国是说她要罢你的相位?不必担心,朕以为她是错误的,不是给她驳回去了。"

"老臣并非在意个人去留,而是忧虑今后万岁一旦与她意见相左,就难免要发生冲突啊。"

"太皇太后不是无理取闹之人,想来还能判明是非。"

"就怕她听信手下人怂恿,以非为是呀!"

"这也无须挂怀,朕毕竟是皇上嘛,凡事还能说了算。"

"窦太后为后已四十余年,在朝中党羽甚多,关系盘根错节,万岁初登大宝,皇位尚不稳固,对窦太后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国之言极是,朕记在心中便是。"武帝想起李三针投毒之事,便将经过学说一番,"朕欲将其二人凌迟处死。"

"二人死有余辜,但臣意不可公之于众。"

"这却为何?"

"唐姬为先皇所弃而生歹念,此事张扬出去有损先皇威名,闹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反为不美。"

"依相国之见,当如何处置?"

"万岁虽说亲耳听见他们的背后之言,但弑君大事岂能草率处死,还当严加拷打审问,以查出同党免得漏网。"

"依相国之见,莫若交刑部勘问。"

"刑部一审,天下皆知,"卫绾想了想,"还是由老臣亲自审问吧,也免得皇家家丑外扬。"

"也罢。"武帝表示同意,"就着相国办理此案,但不要用酷刑,更莫牵连无辜之人。"

"臣遵旨。"卫绾领命离去。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汉武帝 作者:王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