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看病难

信仰和法律,是人类进化史上最伟大的两项发明。

信仰,约束人内心的贪婪和恶念,使我们尊重理解他人,学会放弃和妥协,并最终使社会良性运转。而法律,则惩戒外在的恶行,使我们有所顾忌,不敢放肆作恶。
在人类短短五千多年有文字的历史中,正是信仰和法律的诞生,才使我们,与原始血腥,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区分开。
 
和其他行业不同,工业革命并没有给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迄今为止,医疗仍然是最老式的手工业。一对一的服务,医生们漫长的学徒生涯,在千万种疾病面前手足无措的窘态,不断试行的各种检查,方案和药物,凭经验做出的不确定诊断,手工操作导致的各种差错事故,都证明它是今天效率最低下,最令人头痛,也最性命攸关的服务业。
今天你去饭店,希望炒菜越快越好。但你看病,却希望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还能和医生聊聊家常,倾诉人生痛苦。是的,这很反常。在劳动密集型的医疗领域,服务效率越低,医生每天服务病人数越少,客户反而越满意。而这,恰恰是高端奢侈品市场的特征。
一个生命所系的高端服务市场,注定了医疗行业的准入门槛,无论是资金,技术,服务人员,都是服务业里最高的。现代技术带来了医疗仪器,设备和药物的规模化生产,却不能使人躺到流水线上,由高效准确的机器人帮你看病。如果你希望看病像进海底捞,医院像饭店布满街头,医生护士列队欢迎,你一定是在幻想。果真医院变成像海底捞,街头随便招人,培训几天就做医生,你敢去吗?
人类对自我的认识,至今仍是沧海一粟。未来很长时间内,医疗,仍将是社会管理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性的难题。
 
时至今日,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成功探索出全民免费医疗的模式。在亿万人的重大疾病面前,只有庞大的政府税收,才能支撑起看病的费用。包括缅甸,印度,伊拉克,越南等不发达国家,都倾举国财力,将所有贫困人群纳入到免费医疗范畴。
英国政府更是专门在医院,设立给贫困病人报销路费的柜台。法国的妇女生了孩子,政府甚至派人去帮洗衣做饭。而加拿大人,看病不交钱,吃药不交钱,医疗制度非常优越;
他们看病不贵,政府包揽了一切费用。
 
可是,他们看病难吗?
加拿大记录片《你死定了》(Dead Meat)中,一个女人控诉她等了16个月,才等到关节手术。在此期间,她不得不服用大量药物止痛。结果,关节治好后,必须治药瘾。另一人则追忆母亲,直到去世也没等到癌症手 术。
美国和欧洲同样,做个B超或肠镜,预约几个月很正常。想找个大医院的医生?对不起,必须由家庭医生预约专科医师,耐心等候,病情果真需要,再由专科医师联系大医院。等半年一年很正常。
他们看病很难。
 
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欧美国家制定了各种政策,将病人拦在医院大门外。在有序管理就诊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切骂名。
在信仰和法律兼具的西方国家,美国政府投入约占GDP10%的巨资,仍无法解决的看病难,换在既无信仰,又无法律,既无政府资金,政府管理又完全缺位的中国,有任何解决的可能性吗?!
在一个实际医疗投入只占GDP0.27%左右的国家(见下文),在一个已经没有公立医院,混乱而贫穷的国家,指望靠两百多万执业医生的医德,靠六百多万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就可以堵住巨大而汹涌的看病人流,填满巨大的资金窟窿,何其可笑!
 
中国人为什么看病难?
中国看病真的不难。你去社区门诊或乡镇卫生院,任何时候,干净整洁的医院都空空荡荡,医护人员礼貌相对。真正难的,是二级以上医院,尤其是三甲的知名医院。
但即使你去中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最多排一个星期队,也能看到全中国最好的医生。比起美国和欧洲,预约一年,你看病难吗?不难!只不过欧美人在家里排队,你是在医院排队。很多富豪专门回中国看病,说明什么?
 
导致看病难的,是混乱而无序的医疗制度。是官僚体制的横行。是政府的不作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总人口的增加,随着大量农村人进城,老年人激增,人群发病率增加,百姓往大医院跑的习惯,以及行医环境恶化导致的大量医务人员辞职,未来的中国,医疗形势将极其恶劣严峻
一条条来分析。
 
第一,医疗总投入严重不足。
1,政府医疗投入严重不足。
以2011年为例,中国GDP总额超47万亿。财政收入10,374万亿,其中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财政部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6367亿元具体用于哪里?2011年的数据查不到。但根据2005年卫生部一项详细列表,医疗支出共分为十项,去除卫生部门三公消费,基建,公务员公费医疗等外,用到13亿百姓和所有医疗机构头上的,只有20%左右。(参见本人医患大战之一——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病),卫生部前副部长殷大奎也给出了相同的数据。
在预计达2.2496万亿元的卫生总费用里(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3亿百姓所获得的实际政府资金,大约才1273亿。占医疗总费用的5.66%。更只占GDP的0.27%。
要反思的是,一个年财政收入达到10多万亿的国家,为什么用于13亿百姓的医疗投入,才一千多亿?
如此低的医疗投入,使得大多数省份,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都不到5%,很多医院甚至低于2%。公立医院名存实亡。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指出,90%的县级医院负债经营。
医院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技术竞争力。一方面贷款扩建,购买昂贵的医疗仪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又拼命减少医务人员聘用。而医院的国企性质,也使得人员聘用不自由,财务制度不透明,在医院基建和设备购买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行政楼冗员,一线医务人员严重不足,负担更重。
凡此种种,都导致病人看病很难。
2,民营资本被挡在大墙之外。
和很多行业一样,中国医疗业保持着高度垄断。
在政府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营资本仍然被排斥在医院外。曾轰轰烈烈的公立医院改制,最后以百姓看病费用增加,极少数人侵吞国有资产而实际失败。
深圳的医疗行业开放程度是中国最高的。深圳市卫人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共有民营医院68家,占全市医院比例为56.2%,2011年,深圳民营医疗机构完成了全市25%的门诊,16.7%的住院。
深圳医疗市场的开放,部分缓解了市民看病难。
 
第二,医疗价格的严格管制。
人类数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生命长度。
今天的医疗业,分为研发和服务两大领域。对死亡疾病的恐惧,使无数资金和优秀人才进入医疗研发领域。新设备,新技术,新药层出不穷,研发费用十分高昂。
而在医疗服务领域,为满足人们对生命零差错的愿望,作为主体生产要素的医生,必须具备高智商和长期的艰辛学习,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医疗总费用的不断攀升。以全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为例,据Health Affairs最新报告,美国医疗总费用已达GDP的17。9%。
这么庞大的产业,没有市场化的价格体系,研发得不到回报,资金和人才必将断裂,医疗业将大幅倒退。服务同样如此,医生在生命救治中承担着高压力,高风险,没有市场化的价值体系,优秀医生将退出医疗行业。这和人类提升寿命和生存质量的愿望背道而驰。
很多经验证明,医疗由市场定价,政府出资购买,并承担所有公立医院和贫困人口的费用,加上民间慈善基金的支持,才是公益性的最好模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医院,能在低收费前提下,再承担公益性质。但在中国,每年一千多亿的财政投入,比起几万亿的医疗总费用,可谓杯水车薪。怎么让百姓看得起病?政府另辟蹊径。
 几十年来,国家长期对医院实行计划经济,医疗服务定价极低,无论是门诊挂号费,医生护士操作费,住院费,都只有区区几块钱,几十块钱。很多高难度的手术,八九位医生,四五位护士,十七八个钟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手术费才两千多块钱。其中还包括无数昂贵的医疗仪器运转。
医生的真实价值该是多少?问问各大医院蹲点的黄牛,就知道是政府定价的几百倍。(参见本人医患大战之二——中国医生为什么看不起病)。
请看福州市志(第五册)和福建省物价局的资料,福州市门诊的医生诊查费,在过去三十年的变化。(1984年国家启动医疗体系改革。此前,政府承担了医院所有费用和工资,所以医生诊查费为零)
年代 住院医生 主治医生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1980 无 无 无 无
1988: 1.5元 1.5元 1.5元, 2.5元
1994: 2.5元, 2.5元 2.5元, 3.5元
2012: 1.0元 2.0元 4。0元, 7.0元
请问,在市场化的机制下,一块钱可以享受什么服务?答案是唯一的,中国医生的看病。
《经济观察报》2010年的文章指出,北京市卫生局,财政局在对8家综合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后,发现2000多个医疗项目中,赢利项目只占43%,而亏损项目高达57%,其中护理、治疗、门诊挂号、诊疗、住院更是全部亏损。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2007年,该院护理平均收费11.5元,成本却六倍于收费,为66.34元;诊疗收费7.17元,成本约五倍,为35.07元。每住院日平均收费仅35.9元,而成本为82.27元;技术劳务收费仅468.5元,成本却高达1124.91元;即使是有收益的是检验类和仪器设备2个项目,也只是微利。检验类平均收费78.24元,成本69.24元;仪器设备平均收费375.49元,成本216.26元。
近五年,随着通货膨胀,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节节高升,医院服务的价格和成本差距,越来越大,医院亏损日益严重。
在医疗定价严重违背市场规律下,公立医院只能靠过度医疗,靠卖药做检查,靠巨大的工作量和贷款来艰难运转。民营医院更不容乐观。由于监管和法律缺位,除了极少数高端外资医院,实行市场化的高价体系,有充足的盈利能力。大多数面向基本医疗的民营医院,都存在严重的欺诈式消费,坑蒙拐骗屡见不鲜。
而由于中国百姓普遍收入很低,无论医疗市场怎么放开,高端外资医院永远不可能走进普通百姓,去填补基本医疗的空缺。
以广东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深圳龙珠医院为例,开业4年,龙珠医院已拖欠银行贷款近5亿,并有近1.4亿元的医疗设备与工程欠款。平均年亏损5000万元,而医院一年收入才1000多万。与此类似,4月,江苏大型民营医院扬州盛康医院也“突然蒸发”。大型民营医院不断倒闭,折射医院在低定价体系下,生存困难。
综上所叙,即使未来的资本市场全面放开,但只要价格管制,民营医院迫于生存,或行歪门邪道,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失去信誉。或亏损倒闭。对于缓解看病难,作用十分有限。
 
第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匀。
1,医生比例不足。结构不合理。
据卫生部2011年统计公报,截至当年末,全国执业(助理)医师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1.82人。在统计的193个国家中,排名80位。而古巴每千人口拥有:医师6。4人,口腔医师1。8人,是中国的4倍多。
在医生比例低的前提下,还存在另外两个严重的问题。
A,分布不均,偏远贫困地区的医生更为缺乏。有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每千人城市人口的医生数是1.75人,而每千人农业人口的医生数仅为0.47人。据健康报最新消息,四川省凉山州的乡镇卫生院平均仅三名工作人员,昭觉县只有440人的卫生队伍,距离编制1600人相差甚远。而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个,法国3.37,英国2.2。
B,结构不合理。在两百多万执业(助理)医生中,据卫生部的数据,全科医生只有7.8万名。而在国外,全科医生达到医生总数的50%,其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专科医师。无论在欧美或台湾,80%的疾病在全科医生那里得到治疗。只有20%的病人,需要转诊到专科医师那里,进一步治疗。
在中国,由于医院没有划分功能,本该是高端治疗的三甲医院,却疲于应付社区医疗。本该治疑难杂症的知名专家,却在做全科医生的工作。很多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病人的首诊在综合性大医院完成。大量的稀有资源,被浪费在简单的疾病上。
另一项资料显示,由于社会舆论的压迫,行医环境的恶化,医疗救治中的高压力,高风险,以及过长的工作时间,过去十年内,中国取得执业医生资格证书的100万人中,有40万医生没有注册。医生人数进一步下降。
 
2,护士人数严重不足。
在很多国家,由于医生的高薪和人数不足,资深护士承担起初级医生的工作。因此护士人数远远超过医生。甚至达到医生的4倍。
据卫生部的资料,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66人,医生护士比例为1:0.91。而2006年曾有报告指出,当年中国每千人护士数,甚至排全世界倒数第三。
目前,我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是按照1比0.4配备的,这个标准是26年前制定的。尽管如此,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医院也只有10%。在欧美国家,病床与护士的比例能够达到1比2,甚至1比3。在美国加州,法律规定护士病人比例最多为1:5,护士通常管理病人3到4个。而在中国,白班护士管理二三十个病人,值班护士管理五六十个病人,都很常见。
在医生护士数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幻想依靠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完全是天方夜谭。
3,医院发展不够,且分布不均衡。
2011年,全国共有医院21979个,其中,三甲881个,三乙518个。二级医院6468个。
从病床使用率来看,三甲医院为104.2%,而一级医院仅58.1%。 同样是卫生部的数据,2011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比上年增加10%以上。而乡镇卫生院诊疗和入院人次继续下降。看病人流进一步集中到县级以上医院。看病越来越难。
 
第四,患病人数大幅增加。
1.中国总人口增加。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国总人口现为13。7亿多。预计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14.6亿,而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更严峻的是,估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16亿左右。
如此巨大的人口和就医需求,绝对不是两百多万医生的道德所能解决的。继续批判医生的道德,不仅无视医疗的根本所在,反而会使更多医生逃离医疗行业。使未来更多人因无医生可看,直接病死。
2.老年人口增加,占据大量医疗资源。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
对于老年人来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常见病,加上各种并发症,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癌症等,就诊需求远超过年轻人,需要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卫生部的20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指出,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就占门诊总人次数的 14.5%,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 2.8 倍。其中老年人口占很大比例。
大量老年人口的产生,将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窘迫,进一步导致看病难。
3.城市非户籍人口的增加。
随着人口流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城市常住人口急速增加。
以上海为例,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1609万,其中非户籍人口314万,占比20%。但至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2303万中,非户籍人口竟然达到898万,比例高达39%。同期,上海每千人口的医生数,却从2000年的3.1人,下降到2.2人。看病,怎么能不难?
同样,北京的每千人医生数,从2000年的3.8人,下降到2010年的3.4人。还不包括外地进京看病的黑压压的病人。其他大城市无一例外。而2011年,包括执业助理医生在内,中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也只有1.82人。
与以上数据相对应的是,每一个医生的工作量,都是十年前的数倍。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工作量几乎是十年前的三倍。而收入甚至比四年前有所下降。这已经成为医疗界的普遍状况。2010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28%的医护人员有焦虑、烦躁感,12%的医护人员患有抑郁症。80%的医护人员有疲劳感。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生的自杀率排在第一,护士的自杀率排在第三,男性医生的自杀率是普通男性的3.7倍。
如果政府继续不作为,社会舆论没有改善,医生的工作量,风险压力和生存环境如此糟糕,作为中国最高学历的群体,辞职必将成为很多医生的第一选择。百姓未来的就医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4.食品安全问题,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不佳等,使发病率剧增。
几年来,中国食品问题频发。与有毒食品同步曝光的是,各种罕见病迅猛增加。加上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原因,据估计,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
根据官方预测报告,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患者人数将增加近70%,住院量增加超过43%,年门诊量超过37%。而医疗费用增加将超过50%。(而同期,人口增长率只有15%)。
中国卫生部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表示,在受访前两周患有慢性疾病。而这个数字在十年前仅为39%。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人口已达世界之最,且其蔓延的速度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目前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中,85%为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这一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值(60%)。(1)
 
第五,政府管理严重缺失。
在混乱盲目的看病人流中,政府管理至今缺位。几千万的病人,可以随意走进任何一家中国医院,去挤占高度紧张的医疗资源。同时,将对制度的愤恨,发泄到忙碌奔波的医生护士身上。
至今为止,公立医院仍旧采取行政化管制。院长为政府任命的技术官员,拥有行政级别。而有一定年资的医生,普遍有事业单位编制,算是铁饭碗。
在此体制下,无论是卫生主管部门,还是医院管理方,都只需要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必令病人和医务人员满意。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其他国企一样。对于公众,是个谜。我们热切渴望医院管理方能将这个谜团公之于众。只有将收入和开支放在阳光下,百姓才能深刻认识到,无论看病贵和看病难,都不是任何单一的医院能解决的。更不是医生群体的道德能解决的。
 
在成就斐然的医改背面,竟然有着这么多危机重重的问题。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在重重困境下,看病能稍微方便快捷些?
 
第一,增加政府投入,放开医疗市场。
1,增加政府投入。
新医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官方宣称要降低医疗费用。
然而,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介绍,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仅占GDP5.28%。仍在世界卫生组织5%的最低线徘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表示,中国的医疗总费用非常低。平均到每个人只有两百多美元。拥有全世界19%人口的中国(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数据),却仅占用世界医疗资源的3%。在同等医疗水平下,已是世界最低。怎么再降?
在人民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今天,政府医疗投入,一线护士数,全科医生数,医疗总费用,医院技术性收费都已接近世界最低,医务人员工作量也已达到极限,再降低医疗费用,大批医院将迅速破产,更多医生护士逃离医疗行业,病人看病也越发艰难。所以,新医改屡屡提及降低看病费用,只是炒作概念,将医疗收费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另一个项目。
诚如一个两块钱的包子,原本包子皮一毛钱,包子肉是一块九。医改了,包子皮变成三毛钱,包子肉变成一块七。有改变吗?
改善看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政府增加医疗投入,购买医院服务,承担穷人医疗费用。让医院真正回归公益,让医务人员不再流泪。
 
2,放开医疗市场
在公立医院远不能满足医疗的今天,必须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同时严格监管,规范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准和收费。杜绝坑蒙拐骗。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看病难。
然而,要保证民营医院生存,医疗价格就必须放开。目前的医疗价格,远远低于真实价值和成本。如同媒体和百姓所诟病的,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医院,能靠规范的服务性收费维持。所有医院,都在靠过度医疗苟延残喘。而民营医院,甚至还必须欺诈消费,才能生存。
然而,如我在上文所说,一旦市场定价,医疗费用必然暴涨。(见本人医患大战之二——中国医生为什么道德败坏),政府如果不出钱,新的社会问题将产生。
很高兴的是,在民营医院区分出高端服务和基本医疗后,今天我们看到了第三种模式,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作为中国第一家带有慈善性质的医院,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它打开了医疗服务的新思路。据医院管理方介绍,医院仍需靠慈善补血,每人每年需捐助几千块钱,才能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而药费等仍需收取。
如果政府既不增加投入,又不开放价格,指望用几百万医务人员的医德和艰辛,去对冲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汹涌的看病人流,医疗,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混乱的重要因子。
 
 
第二,政府管理不可或缺。
1,家庭医生制度的强制推行。
家庭医生,能帮助病人有序的看病转诊,使现有的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得到利用。而不是病人一窝蜂涌入大医院,浪费紧张的医疗资源,制造医患矛盾。
当然,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必须配套医生教育制度,准入制度,以及医生收入制度的改革。只有当中国所有医生,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医院到小乡村,医疗水平大致划一,收入大致划一,家庭医生制度才可能真正普及。而偏远贫困地区医生的收入,归根结底,依赖于政府的医疗投入。只有贫穷病人的医疗费,由政府全额覆盖,贫穷地区的医生,才又可能得到合理的收入。
2011年7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家注意到了医疗体系的不平衡和浪费。但如果仅仅一纸条文,没有任何配套制度的改革,不增加任何医疗投入,来确保全科医生医疗水平和收入的平均,确保贫穷病人的免费治疗,这种改革,最终一定只停留在纸上。
2,预约制度的全面实施。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预约平台。众多互联网公司也参与到了医疗的预约体系。然而,就我本人到处看病的经历,这些预约平台仍远远不够。作为医生,我花些精力和时间,就能找到对我有帮助的专科医生。但是,广大对疾病一无所知的病人,仍然在盲目乱窜看病,实际效果,恐怕远不如建立三级医生的预约转诊体系好。
而要建立三级医生的预约转诊体系,就必须强制实行家庭医生制度,使病人首诊只能找全科医生和社区医生。再由家庭医生预约专科医师,最后预约大医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门诊病人,使黑压压的就诊大厅,变得安静,有序,轻松。
3,社保局改变报销机制
医疗报销体系,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
A,目前,门诊和住院报销完全分开。除了公务员和老师,所有职工医疗保险,门诊报销都限定很低的金额,用完后自费。很多治疗费用大的病人,原本可以门诊治疗,为了报销也改为住院,挤占紧张的医疗资源。住院期间再做重复检查,浪费医疗资源。
如果社保局能改变报销机制,使门诊和住院报销一体,很多病人就可以和美国一样,门诊完成所有检查,预约住院,当日手术,第二天出院。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住院日。挪出更多有效资源。
但是,这个制度,必须增加医生护士的聘用,并配套医生助理制度。否则,医生无法在已经超负荷工作的前提下,再增加几倍量的手术和日常工作,接收几倍的新病人,处理几倍的文字工作。
B.官僚作风的改革。
为消除民众对医疗的愤怒,医改年年动作不断。然而,整个医疗体系不变,政府出资比例不变,所有的医改都只能是假动作,越改越糟,增加病人就医难度。
以门诊药物报销为例,为了控制药物费用,社保局规定每次门诊的药物最高量。很多老年或慢性病人,为了开药,每周必须去门诊挂号,进一步挤占有限资源,加剧看病难。
4,医生助理制度的推行
在很多国家,低端的医疗琐事,都由医生助理或护士完成。资深护士甚至可以开医嘱。与之相对,护士人数远远超过医生。而中国,护士比医生更少。
中国公立医院的行政化管制,使医院内部的管理,无论是财务和用人,都由卫生局等主管部门说了算。尽管医生护士都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但受编制和没钱的约束,医院进人很难。
比看病更繁琐的,是医生的文字工作。据丁香园的专项调查,中国有50%以上的住院医生,每天写病历就达四小时以上,甚至超过七小时。很多医生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写病历,再加上开会,频繁的业务学习,考试,根本没时间和和病人沟通。
而在国外,无论是欧美还是新加坡,不但病历很简化,而且有专门的助理处理文字。医生只需记录病人的关键信息。
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想提高效率和周转率,就必须淡化医院行政色彩,雇佣大批医生助理,否则,病人从住院,手术,到出院只有两天,大量的文字工作,如果靠医生半夜手术结束后加班完成,必然使更多医生逃离这个行业。
仍然还是医疗投入的问题,在公立医院勉强维持的情况下,谁来出钱雇佣大批医生,医生助理,及护士?
 
第三,改革医院管理体系。让医生真正成为医院的主体。
医院管理方一向高高在上,从不顾及医务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压力。中国医生在繁忙的医疗和文字工作外,还需应付大量非医疗程序。各种无意义的考试,学习,晋升,会议,医疗纠纷层出不穷。为什么不能像国外,废除毫无意义的晋升和考试,让市场决定医生的好坏?
对病人来说,尽管有些医院已经改进流程,实行看病预约,挂号预充值。但大多数医院,看病手续仍十分繁琐,还需要一次次排长队交钱,增加就诊难度。
要改善病人就医环境,留住医务人员,就必须改革医院的行政体制。
 
今天的中国,iphone5 64G版售价10800块钱,联想E156卖98块。别墅价值几亿,蜗居却只有十几万。百姓能接受用不起IPHONE,租不起房子,吃不起肉的残酷现实,却不能容忍医疗业的任何瑕疵和不公。在政府的指导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权利花最少的钱和时间,看到全中国最好的医生,得到最先进的医疗诊治。甚至希望医生像上帝,不但起死回生,还倒贴钱送药。然而,几千万病人随意走进任何一家大医院,而最好的医生才那么几百位,你凭什么享受特权?
很遗憾,别的行业可以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人群的不同需求。唯有看病做手术,原本就是高端服务和稀缺资源,无论是医生,药物和设备,都无法再细分。即使可以,医疗业高昂的成本和生命所系的特性,如果没有国家出资和管理,仍然离穷人很远。
医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准入门槛很高,运行成本很高,效率很低,而病人甚至希望效率更低,一天只看四个病人最好。这些都注定了看病必然艰难。在政府的医改激励下,很多病人希望用二十年前的价格,享受到今天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药,更希望看病像进海底捞,任何时候都有医生护士等着你。这种幻想,在人类发明机器人医生,大幅提高医疗行业的劳动效率,降低就医成本前,永远只能是幻想。
在十几亿人的医疗面前,中国医务人员已经尽了全力。据美国医疗网站medscape调查,23%的美国医生每周接待病人在49人以下,41%的医生每周接待50到99人。而很多中国医生,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有的专家,甚至牺牲自己休息,半天看完一百多个病人。
 
在媒体的影响下,民众普遍认为看病贵看病难的万恶之源,是医生收红包回扣。而真相却恰恰相反,正是畸形的中国医疗体制,是极度紧缺的医疗资源,是中国特有的红包文化,才产生了红包回扣。
两百多万医生的微薄收入,在13亿百姓巨大的医疗总费用(每年达两万多亿)面前,是沧海一粟。今天,即使全中国所有医生分文不取,全部饿死,即使所有医院分文不赚,倒闭关门,你看病仍然贵,仍然难。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的研发费用,各级分销商的成本利润,政府的批文招标和公关费用,医院的运行成本,分文都不能少。
看病难,是所有发达国家举国之财力,都没有解决的难题。13亿人的医疗如此巨大而复杂,只有庞大的政府才能解决,也必须由政府去解决。指望靠200多万执业医生的医德,去填塞巨大的医疗资金缺口,去堵住汹涌的看病人流,不过是南辕北辙,不但丝毫改变不了医疗现状,反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真正时机,使大批医务人员逃离医院,最终导致医疗系统全面瘫痪。
百姓真正要做的,是正视问题的根源,要回自己的权益。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