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的殖民地化已经不需要攻城略地,只需要投资和控股而已。
外资已经控股的中国传统民族品牌和企业:
美加净 1990年
1990年,“美加净”商标被美国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作价1200万元。第二年,美加净的销售额就过山车式下滑,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可谓惨不忍睹。
中华牙膏 1994年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在鼎盛时期的中华牙膏,甚至占据了全国牙膏产量的半壁江山,稳居中国牙膏市场销量第一位。曾经的民族品牌王者
孩儿面 1994年
1994年,德国汉高公司收购拥有孩儿面品牌的上海可蒙公司,而汉高与可蒙之间的合作也是中国日化行业第一起外资并购案。
收购后,汉高研发推出全新孩儿面产品,并加大广告及展品的推介,但孩儿面称霸面霜市场的风光早已不在,儿童类面霜愈来愈丰富,很多人已经不太容易在市场找到这款童年记忆了。
舒而美 1994年
1994年美国金佰利收购“舒而美”,并携“高洁丝”进入中国卫生巾市场,但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最终退出市场,现被同门“高洁丝”取代。
由于管理方面的失误,国内同类产品的发展崛起以及国际品牌的进入,舒而美与其说是被收购后的衰落,还不如说是民族品牌国际化的结果,即使有遗憾,也无可奈何。
熊猫 1994年
1994年,宝洁收购了“熊猫”所有资产,只生产自己的汰渍、碧浪等产品,逐渐吞噬了“熊猫”的市场。北京日化二厂最终不惜代价,于2000年坚决收回了这一知名商标。
收回的熊猫当即推出新品,试图重走“物美价廉”之路,然被雪藏6年之久的熊猫已疲惫不堪无力东山再起,现在的洗护市场上已难寻“熊猫”的踪迹。市场竞争的残酷就是这样,错过就是错过了。
香雪海 1995年
1980年苏州香雪海开始生产冰箱,以其优异的品质,精美的工艺,成了冰箱中的精品,是当代传统和现实中极具代表性和文化内涵的经典品牌,也是当代品质和时尚的象征。
1995年香雪海与韩国三星电子合资,原香雪海苏州工厂成为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生产基地。2010年,香雪海移师河南民权,以河南香雪海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名称复出。但名气不复存在。
活力28 1996年
1982年,“活力28”推出国际第三代洗涤用品——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开创了中国洗涤行业新纪元,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行业首位。但是被外资合资后,结果变成了悲剧。
在所有因收购而衰落的本土日化品牌中,“活力28”的命运最为唏嘘。1996年活力28与德国邦特色公司合资后,德方未兑现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活力28”逐渐淡出市场。
太太乐鸡精 2000年
2000年初,原本与美国百仕福公司谈判合作的上海太太乐集团--这家同样以鸡精为"主打"产品的调味食品公司,把80%的股份出让给了雀巢公司。
羽西 2004年
专注于研究中国女性肌肤的特质,以高效天然药性植物成分为中国女性肌肤研发量身定做美容产品的“中国红”品牌羽西,2004年6月被欧莱雅收购。
三笑 2005年
2005年12月,高露洁棕榄公司与中国江苏三笑集团签订合资合同,由“高露洁”出资2100万美元买断“三笑”品牌。至此“三笑”品牌以1.7亿元人民币出售。
此后,三笑便专注于牙刷的研发生产,2003年后开创了“三笑”品牌牙刷连续多年保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辉煌成绩。但是被收购后的三笑,其市场占有率开始不断减少,辉煌不再。
华润漆 2006年
华润漆采用欧洲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配色系统制造,产品产销量长期位居国内前列,木器涂料更是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但2006年美国威士伯公司收购了华润涂料。
华润涂料在中国涂料行业的地位具有指示性作用,但威士伯在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变,业内担忧华润涂料品牌或将被削弱。
雪津啤酒 2006年
雪津啤酒成立于1986年,以其一流口感、精致的外观、独特的工艺而闻名,年产规模可达140万吨,是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品牌,被并购后依然发展壮大o(∩_∩)o
2006年,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经过近5个月的争夺,最终以58亿人民币全资收购雪津啤酒,这是中国啤酒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并购案。
白加黑 2006年
以黑白片日夜装而享誉界内,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好安眠的白加黑,是世界非处方药领先品牌,但是也没能改变产权转让的命运,当然这并不影响其行业地位。
2000年11月,东盛科技收购了江苏盖天力制药厂,也将“白加黑”等知名品牌纳入旗下。2006年,拜耳以10.72亿元收购东盛止咳及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其中包括——“白加黑“。
丝宝集团 2007年
2007年10月,德国著名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公司出资约2.7亿欧元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丝宝日化旗下包括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
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集团后,非但没有提供核心技术维护丝宝的品牌地位,反而令之后的中国本土洗护品牌陷入了僵局。这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所以说靠自己总比靠别人要好些。
西安杨森 2007年
2007年,在吸收四家中方股东股份后,美国强生对西安杨森的控股比例达到70%。美国强生从西安杨森拿走OTC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其真实的目的是不愿与中方共享盈利分红。
可惜的是,整合之后的西安杨森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在中国的业绩下滑,一直到今天,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复从前。
四川双马 2007年
双马牌水泥以早期强度高、抗冻性能佳、脱模块、色泽好等特点著称,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是四川地区较具影响力的水泥制造企业。
2007年,拉法基战略并购四川双马,目前,拉法基合计持有四川双马约75.26%的股份。被收购后的双马牌任然正常生产运营,但是在中国水泥行业影响力也慢慢变小了。
四川水井坊 2011年
水井坊酒陈香飘逸、甘润幽雅的品质,所蕴涵的典雅文化与高雅品位以及借助此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各项高附加值的服务,为白酒专家们推崇备至,受到众多深谙品酒之道人士的青睐。
2006年12月,帝亚吉欧以5.17亿元的价格收购全兴集团43%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直到2011年,英国帝亚吉欧已于收购控股中国白酒品牌四川水井坊,水井坊将变身为洋品牌。
丁家宜 2011年
2011年,丁家宜被科蒂以4亿美元收购。被收购三年后,丁家宜的销售量严重下滑,科蒂集团便决定停售“丁家宜”系列产品。2015年,丁家宜重回创始人庄文阳之手实现“复活”,重启KA渠道。
小肥羊 2011年
2012年2月,百胜餐饮集团以协议计划方式私有化小肥羊的交易顺利完成。小肥羊从2月2日起正式在香港联交所除牌,并成为百胜餐饮集团旗下一个新的餐饮品牌。
辉煌时期的小肥羊店面数量达到721家,这是这个至今无人超过的数字,但在百胜集团的经营下,持续的关店,解除加盟商,导致小肥羊从顶峰逐渐滑落,背靠大树难乘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徐福记 2011年
2011年7月11日,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徐氏家族将间接持有的徐福记剩余的40%股权。而创办已有30余年历史的徐福记正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摘牌。
并购徐福记之后的雀巢,在糕点糖果品类市场,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送礼的减少,并没有达到原计划的收益,雀巢并购徐福是好是坏,还有待时间考证。
丸美 2013年
2013年6月,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旗下的私募基金亚洲投资部门入股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49%。7月在上海,丸美集团与LV基金正式签约,LV基金成为丸美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金丝猴 2013年
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公司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的股份。这意味着中国高端糖果市场几乎将被几大外资寡头垄断,更难见本土品牌踪影。
收购后,好时大刀阔斧的裁员、停产让金丝猴处于被雪藏的边缘,而金丝猴曾经遗留的库存问题则加剧了各方面的矛盾。国内高端糖果市场被外资寡头垄断,这是国内糖果行业的悲哀。
娃哈哈
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法国达能已经控股51%以上!
金龙鱼
食用油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 50 %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
外资收购对中国经济增长亦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拉美模式”即是前车之鉴。近来,外资在收购内地企业的交易框架中,越来越凸现战略布局的色彩,
如要求绝对控股,拥有并限制使用原中国品牌,拒绝接受不良资产,中国企业只作为其全球化战略下的中国生产基地,
全面整合中国民族产业使其成为跨国巨头自己的包括生产、采购,以及物流、营销、金融等的一体化大公司,等等。
前不久,某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同时与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几大龙头企业开始了收购接触,其中包括: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
显而易见,该巨头不仅仅要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其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