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选登三则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外贸易金融史的信息及我的评论,我相信,这些信息是足以彻底改变许多人关于前三十年中国外贸金融史观点的。2017年8月,我把评论发出来的时候,红歌会上有一位“空心人”网友,认为中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是“胡说”,逼我拿出证据。我当时真的忘记了出处。于是,几乎问遍朋友圈,但竟然无一人知晓;又花近两个月时间,查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直到后来提供这些资料的网站关闭,仍未找到。看来,我们对新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大大加强,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前几天,翻看乌有之乡网资料,又看到这两则信息,大喜过望。重新登出来,希望朋友们大力转发、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贸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那么,可能,另外一个传说是真的: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中国居然没有外汇,不能给自己的小外孙女买块巧克力。既然中国和西欧国家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有可能,当时的对美贸易也用人民币结算),那么,中国要外汇做什么?完全没有必要要外汇嘛。可以追问一下,这算不算今天我们梦寐以求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吴铭:一个被历史忽略的关键事件
作者:吴铭(20170802)
本文原发于产业人网
“没有外汇怎么能搞外贸”。意思说,毛主席时代中国有足够的外汇,所以,毛主席时代搞外贸搞得很好,1970年代的广交会就是例子。
这是左派的一个观点,是用以反对那些诬称毛主席时代中国缺乏外汇储备的观点的。但,我相信这是作者的笔误,或者是作者没有深入思考。
没有外汇不能搞外贸,只是当前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是买办资本势力长期宣传的错误观点,部分同志受其蒙蔽,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个观点。
没有外汇也能搞外贸。以货易货就是没有外汇的情况下的一种外贸方式。非洲国家现在还采取此方式推进其内部的贸易,以避免美元等外部货币操控非洲经济。就中国外贸来说,上世纪50、60年代也曾经采用过这种方式。
但是,到了1970年代,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进行外贸的新方式产生了:1970年,人民币成为与英、法、西德、瑞士等国贸易的结算货币。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边与苏联修正主义搞“联合主载世界”,一边依靠其美元霸权(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成为“纸黄金”,体系内各国货币又按照其自定的黄金含量与美元挂钩),试图从经济上继续控制、支配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英法等国的激烈反抗。而中国在50年代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60年代后期在越南战场上又一次挫败了美国的军事进攻。相应地,美帝国主义因为长期陷于越南战场和在全世界驻军,经济上难以承担,这给西欧英法等国努力挣脱美元霸权控制提供了良好契机。
顺便指出,所谓美元霸权,重点是指美元对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等各国经济金融的控制,其次才是对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对中国、苏联及亲近中苏的亚非东欧国家、部分拉美国家,则没有太大影响。就是说美元霸权主要是对资本主义阵营内国家而言的,而不是对中苏等国而言的。
在共产党、毛主席坚定正确的领导下,新中国建国以后,经济发展迅速平稳,顺利实现了全国货币统一和新旧币的兑换,特别是人民币币值一直极其稳定,国内物价近二十年平稳,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渐完备且运行良好,尤其是“两弹”成功,显示出一个经济强国的宏大气象。新中国对欧洲采取了灵活外交策略,虽然坚定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但是,对英法等西欧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与美帝国主义区分开来,对其反抗美国经济金融控制的斗争,予以大力支持,对处于贬值压力之下的英镑,给予了大力支持,中欧经贸关系日渐亲密。
世界格局的这种演变,给了西欧诸国挣脱美元霸权以极大的鼓励。美国国力不断衰落、西欧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中国经济迅速壮大且非常温和、苏联与美国勾结主载世界,这些因素为中国与西欧形成某种战略联合提供了可能。所以,1970年,中国与英国、法国、西德、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国贸易实现了用人民币结算。
这条消息,我应该是从旧《人民日报》、旧《参考消息》或者《毛主席年谱》上看到的,因为那段时间我闲来无事,就只看过这三种材料。当看到这消息时,我吃了一惊:是谁、什么时候把人民币变成非结算货币的?该当何罪!?这决不是一条无关紧要的消息。我相信,肯定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人民币成为中国与英法贸易的结算货币,意味着什么呢?英国法国是当时世界上除美国、苏联(或许还有中国)之外,最大的经济体,贸易量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成为中国与英法贸易的结算货币当然意味着:一、中国外贸即将迎来迅猛发展;二、也意味着人民币、英镑、法郎三大货币实现了战略结盟,中国当然是这种联盟的主帅;三、意味着世界货币结构的质变,是政治性转变;四、美元优势不再了。中国与英法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打破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霸权,等于砍掉了美元的一条腿,人民币成为英镑、法郎的强大后盾!这就为尔后英法抛售美元、购买黄金,迫使美元与黄金脱钩、终结布雷顿森林体系、打破美元霸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破美元霸权的时机、条件都成熟了。此后不久,英法即抛售美元、购进黄金,狙击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对正在陷入越南战争的美国发起了经济攻势。
这场旨在争夺货币在世界贸易的自主权、主导权的斗争,以美元完败而告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英镑法郎挣脱了美元控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我觉得,就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狙击美元这两大决策的战略性、重大性来看,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蓬皮杜、英国首相希思——这些人都是绝顶聪明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没有与毛主席商量是不能下定的。没有人民币的政治支持,恐怕英法两国没有狙击美元的实力和胆量。或许可以说,毛主席在击破美元霸权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主导作用;更一步地说,在组织进行援越抗美战争、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同时,在经济上,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利用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联合英法等经济强国,还打了一场反击美元霸权的经济战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有力地保障了援越抗美战争的胜利!再进一步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其动机恐怕不是“联华制苏”那么简单,是否有“联华制欧”或者离间中欧的目的?
由于笔者学识、资料、时间所限,无法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比如,不知道中英法金融联盟何时终止的,而且我几乎没有见到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相信,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极为令人振奋的,对于打破当前美元霸权、美国迷信是极有意义的。我非常希望有人补充或者反驳我的观点。
我渴望有人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承担起对革命历史、对世界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责任。
材料一:
法新社评述:英法西德等国商人在广交会接受用人民币结算
【法新社香港十四日电】(记者:戴维·戴维斯)广州春季交易会期间一件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中国坚持要英国、法国、西德和瑞士的商人以中国货币人民币付款。
这一要求是在交易会开幕之后不久宣布的,它使得许多商人为之震惊并且引起了某种混乱,因为出席交易会的一些企业的代表在着手同中国人做买卖之前不得不请示他们的总公司。
交易会上的观察家们认为,在秋季交易会上,中国会向诸如意大利和加拿大——可能还有日本——等其它国家也提出用人民币交易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次交易会上,中国人曾由于英镑和法郎的贬值以及西德马克的重新订值而吃了亏。
这四个欧洲国家的商人最初感到吃惊,之后便同意了中国人的愿望。这四个国家都有同中国银行订有协议的银行。这些银行已经做出了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的安排,向商人们提供中国货币以便从中国购买货物和把商人们向中国卖出货物得到的人民币加以兑换。中国人提出了慷慨的兑换率,从而便利了这种安排。
观察家们说,中国人并不力求使人民币被承认为象美元、英镑或法郎那样的一种国际货币,因为他们总是想防止用他们的货币搞投机。只有订有合同和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商人才能得到人民币。但是中国人显然在力求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同中国所做的一切买卖中所使用的货币。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七日载文评我在广交会上用人民币作为贸易核算货币,摘要如下:
人民币已成为永久不变了。广州春季交易会的商人表示,中国人要求,他们的合同尽可能用人民币写。
虽然这是与中国一九六七年以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升级运动一致,一些商人这次对中国的坚定立场是毫无准备的。
今年的行动是更认真的努力去确立人民币的地位。
鉴于过去三年西方货币的反复出现的危机,中国的态度决不是惊奇的。
无疑地,人民币地位的政治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重要的。中国已经表明,它认为,人民币作为一种重要世界货币出现,时机成熟了。
外国商人埋怨,人民币不能自由买卖,也不能做投机买卖。人民币仍然是禁止出口的。这意味着,这种货币只能用作合同中的计算单位。
确立人民币地位的新攻势,可能是政治行动多于防止国际货币动荡。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05.18
材料二:
我国人民币的国际信用进一步提高
日报报道:英、法、西德、瑞士四国同我贸易已用人民币结算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二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猛烈冲击》,全文如下:
经过文化革命的混乱而全力投入经济恢复的中国,为了抬高作为其经济力量的对外晴雨表的通货“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进行猛烈地冲击。以春季的广州交易会为机会,中国在和西德、英国、法国和瑞士等四国的贸易中,决定了用“人民币结算”。在从十五日开幕的、据说是空前规模的秋季交易会上,也将是进一步扩大这种“用人民币结算”的姿态。在和最大的贸易对象日本的贸易中,关于合同、结算方式的谈判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预计“用人民币标价,用人民币结算”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
以去年七月在伦敦建立了人民币的行市为开端,今年五月,中国又在香港的中国系统的银行开设了以人民币为后盾的定期存款。另外,在春季的交易会上,在与西方的贸易中推行了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结果,西德、英国、法国和瑞士的银行,向中国银行的伦敦分行设立了用人民币结算的户头。而且在去年五月,当新加坡政府对在当地的中国银行分行以“流动性储备过少”为理由索赔的时候,还发生了中国立即充实了汇款和流动性资金,从而“提高了”人民币的“信用”的事件。
据认为,中国的这种行动的背后,有这样一种动机在起作用:①对动摇不定的西方通货感到不安的中国,要以本国的通货来取得经济上的保证;②对苏联、东欧阵营的通货卢布表示出对抗意识;③在原来是英镑地区的亚洲、不愿让苏联填补因英国势力的后退而产生的空白。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10.14
材料三:
中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它几乎已能制造一切东西。它最新生产的有潜艇和载重三十二吨的卡车。我们参观了北京地下铁道。一个能够制造氢弹的国家,什么别的东西也能制造。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从不使用甚至是一个进口的配件。每个另件和配件都是中国自己造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进口量几乎是很微小的;中国的出口量是很大的,它们收货款只收英镑。因此每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架满载黄金的飞机从欧洲飞来中国。这表明它的货币是稳定的。中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可以从下述事实得到证明:国家储蓄银行的存款总数比国内流通的全部货币多一倍半以上。这些银行的业务仅仅是收存储蓄,而且储蓄是不休息的。中国没有筹集任何贷款,不论国内贷款、还是外国贷款,而其他发展中的国家,例如俄国,其经济基本上是建筑在借内债或外债的基础之上。
这是1969年十一月,一位巴基斯坦媒体人在访问中国后的感想,被1970年元月3日的《参考消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