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贵恙已痊愈否?念念。自先生一病,加以文艺界的纠纷,我就无缘再亲聆教诲,思之常觉怆然!
我现因生活困难,身体衰弱,不得不离开上海,拟往乡间编译一点卖现钱的书后,再来沪上。趁此机会,暂作上海"文坛"的局外人,仔细想想一切问题,也许会更明白些的罢。
在目前,我总觉得先生最近半年来的言行,是无意地助长着恶劣的倾向的。以胡风的性情之诈,以黄源的行为之谄,先生都没有细察,永远被他们据为私有,眩惑群众,若偶像然,于是从他们的野心出发的分离运动,遂一发而不可收拾矣。胡风他们的行动,显然是出于私心的,极端的宗派运动,他们的理论,前后矛盾,错误百出。即如"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起初原是胡风提出来用以和"国防文学"对立的,后来说一个是总的,一个是附属的,后来又说一个是左翼文学发展到现阶段的口号,如此摇摇荡荡,即先生亦不能替他们圆其说。对于他们的言行,打击本极易,但徒以有先生作着他们的盾牌,人谁不爱先生,所以在实际解决和文字斗争上都感到绝大的困难。
我很知道先生的本意。先生是唯恐参加统一战线的左翼战友,放弃原来的立场,而看到胡风们在样子上尚左得可爱;所以赞同了他们的。但我要告诉先生,这是先生对于现在的基本的政策没有了解之故。现在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和全世界的都一样--固然是以普洛为主体的,但其成为主体,并不由于它的名义,它的特殊地位和历史,而是由于它的把握现实的正确和斗争能力的巨大。所以在客观上,普洛之为主体,是当然的。但在主观上,普洛不应该挂起明显的徽章,不以工作,只以特殊的资格去要求领导权,以至吓跑别的阶层的战友。所以,在目前的时候,到联合战线中提出左翼的口号来,是错误的,是危害联合战线的。所以先生最近所发表的《病中答客问》,既说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普洛文学到现在的一发展,又说这应该作为统一战线的总口号,这是不对的。
再说参加"文艺家协会"的"战友",未必个个右倾堕落,如先生所疑虑者;况集合在先生的左右的"战友",既然包括巴金和黄源之流,难道先生以为凡参加"文艺家协会"的人们,竟个个不如巴金和黄源么?我从报章杂志上,知道法西两国"安那其"之反动,破坏联合战线,无异于托派,中国的"安那其"的行为,则更卑劣。黄源是一个根本没有思想,只靠捧名流为生的东西。从前他奔走于傅郑门下之时,一副谄佞之相,固不异于今日之对先生效忠致敬。先生可与此辈为伍,而不屑与多数人合作,此理我实不解。
我觉得不看事而只看人,是最近半年来先生的错误的根由。先生的看人又看得不准。譬如,我个人,诚然是有许多缺点的,但先生却把我写字糊涂这一层当作大缺点,我觉得实在好笑。(我为什么故意要把"邱韵铎"三字,写成像"郑振铎"的样子呢?难道郑振铎是先生所喜欢的人么?)为此小故,遽拒一个人于千里之外,我实以为不对。
我今天就要离沪,行色匆匆,不能多写了,也许已经写得太多。以上所说,并非存心攻击先生,实在很希望先生仔细想一想各种事情。
拙译《斯太林传》快要出版,出版后当寄奉一册,此书甚望先生细看一下,对原意和译文,均望批评。敬颂痊安。
懋庸上。八月一日。
以上,是徐懋庸〔2〕给我的一封信,我没有得他同意就在这里发表了,因为其中全是教训我和攻击别人的话,发表出来,并不损他的威严,而且也许正是他准备我将它发表的作品。但自然,人们也不免因此看得出:这发信者倒是有些"恶劣"的青年!
但我有一个要求:希望巴金,黄源,胡风〔3〕诸先生不要学徐懋庸的样。因为这信中有攻击他们的话,就也报答以牙眼,那恰正中了他的诡计。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一些离间,挑拨,分裂的勾当的,不就正是这些人么?这封信是有计划的,是他们向没有加入"文艺家协会"〔4〕的人们的新的挑战,想这些人们去应战,那时他们就加你们以"破坏联合战线"的罪名,"汉奸"的罪名。然而我们不,我们决不要把笔锋去专对几个个人,"先安内而后攘外"〔5〕,不是我们的办法。
但我在这里,有些话要说一说。首先是我对于抗日的统一战线的态度。其实,我已经在好几个地方说过了,然而徐懋庸等似乎不肯去看一看,却一味的咬住我,硬要诬陷我"破坏统一战线",硬要教训我说我"对于现在基本的政策没有了解"。我不知道徐懋庸们有什么"基本的政策"。(他们的基本政策不就是要咬我几口么?)然而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那-理-由-就-因-为-我-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所以这政策在我是-认-为-非-常-正-确-的,我加入这统一战线,自然,我所使用的仍是一枝笔,所做的事仍是写文章,译书,等到这枝笔没有用了,我可自己相信,用起别的武器来,决不会在徐懋庸等辈之下!其次,我对于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态度。-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我也曾经提出过我对于组织这种统一的团体的意见过,那些意见,自然是被一些所谓"指导家"格杀了,反而即刻从天外飞来似地加我以"破坏统一战线"的罪名。这首先就使我暂不加入"文艺家协会"了,因为我要等一等,看一看,他们究竟干的什么勾当;我那时实在有点怀疑那些自称"指导家"以及徐懋庸式的青年,因为据我的经验,那种表面上扮着"革命"的面孔,而轻易诬陷别人为"内奸",为"反革命",为"托派",以至为"汉奸"者,大半不是正路人;因为他们巧妙地格杀革命的民族的力量,不顾革命的大众的利益,而只借革命以营私,老实说,我甚至怀疑过他们是否系敌人所派遣。我想,我不如暂避无益于人的危险,暂不听他们指挥罢。自然,事实会证明他们到底的真相,我决不愿来断定他们是什么人,但倘使他们真的志在革命与民族,而不过心术的不正当,观念的不正确,方式的蠢笨,那我就以为他们实有自行改正一下的必要。我对于"文艺家协会"的态度,我认为它是抗日的作家团体,其中虽有徐懋庸式的人,却也包含了一些新的人;但不能以为有了"文艺家协会",就是文艺界的统一战线告成了,还远得很,还没有将一切派别的文艺家都联为一气。那原因就在"文艺家协会"还非常浓厚的含有宗派主义和行帮情形。不看别的,单看那章程,对于加入者的资格就限制得太严;就是会员要缴一元入会费,两元年费,也就表示着"作家阀"的倾向,不是抗日"人民式"的了。在理论上,如《文学界》〔6〕创刊号上所发表的关于"联合问题"和"国防文学"的文章,是基本上宗派主义的;一个作者引用了我在一九三○年讲的话,并以那些话为出发点,因此虽声声口口说联合任何派别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与条件〔7〕。这是作者忘记了时代。我以为-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只-要-他-不-是-汉-奸,-愿-意-或-赞-成-抗-日,-则-不-论-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鸳-鸯-蝴-蝶
〔8〕
-都-无-妨。但在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这个作者又引例了法国的人民阵线〔9〕,然而我以为这又是作者忘记了国度,因为-我-们-的-抗-日-人-民-统-一-战-线-是-比-法-国-的-人-民-阵-线-还-要-广-泛-得-多-的。另一个作者解释"国防文学",说"国防文学"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方法,又说现在不是"国防文学"就是"汉奸文学",欲以"国防文学"一口号去统一作家,也先豫备了"汉奸文学"这名词作为后日批评别人之用〔10〕。这实在是出色的宗派主义的理论。我以为应当说:-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之-下-联-合-起-来;不能说:作家在"国防文学"的口号下联合起来,因为-有-些-作-者-不-写"-国-防-为-主-题"-的-作-品,-仍-可-从-各-方-面-来-参-加-抗-日-的-联-合-战-线;即使他像我一样没有加入"文艺家协会",也未必就是"汉奸"。"国防文学"-不-能-包-括-一-切-文-学,-因-为-在"-国-防-文-学"-与"-汉-奸-文-学"-之-外,-确-有-既-非-前-者-也-非-后-者-的-文-学,除非他们有本领也证明了《红楼梦》,《子夜》,《阿Q正传》是"国防文学"或"汉奸文学"。这种文学存在着,但它不是杜衡,韩侍桁,杨人〔11〕之流的什么"第三种文学"。因此,我很同意郭沫若〔12〕先生的"国防文艺是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和"国防文艺是作家关系间的标帜,不是作品原则上的标帜"的意见。我提议"文艺家协会"应该克服它的理论上与行动上的宗派主义与行帮现象,把限度放得更宽些,同时最好将所谓"领导权"移到那些确能认真做事的作家和青年手里去,不能专让徐懋庸之流的人在包办。至于我个人的加入与否,却并非重要的事。
其次,我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的关系。徐懋庸之流的宗派主义也表现在对于这口号的态度上。他们既说这是"标新立异"〔13〕,又说是与"国防文学"对抗。我真料不到他们会宗派到这样的地步。只要"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不是"汉奸"的口号,那就是一种抗日的力量;为什么这是"标新立异"?你们从那里看出这是与"国防文学"对抗?拒绝友军之生力的,暗暗的谋杀抗日的力量的,是你们自己的这种比"白衣秀士"王伦〔14〕还要狭小的气魄。我以为-在-抗-日-战-线-上-是-任-何-抗-日-力-量-都-应-当-欢-迎-的,-同-时-在-文-学-上-也-应-当-容-许-各-人-提-出-新-的-意-见-来-讨-论,"-标-新-立-异"-也-并-不-可-怕;这和商人的专卖不同,并且事实上你们先前提出的"国防文学"的口号,也并没有到南京政府或"苏维埃"政府去注过册。但现在文坛上仿佛已有"国防文学"牌与"民族革命战争大众文学"牌的两家,这责任应该徐懋庸他们来负,我在病中答访问者的一文〔15〕里是并没有把它们看成两家的。自然,我还得说一说"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的无误及其与"国防文学"口号之关系。--我先得说,前者这口号不是胡风提的,胡风做过一篇文章是事实〔16〕,但那是我请他做的,他的文章解释得不清楚也是事实。这口号,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标新立异",是几个人大家经过一番商议的,茅盾〔17〕先生就是参加商议的一个。郭沫若先生远在日本,被侦探监视着,连去信商问也不方便。可惜的就只是没有邀请徐懋庸们来参加议讨。但问题不在这口号由谁提出,只在它有没有错误。如果它是-为-了-推-动-一-向-囿-于-普-洛-革-命-文-学-的-左-翼-作-家-们-跑-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上-去,-它-是-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名-词-本-身-的-在-文-学-思-想-的-意-义-上-的-不-明-了-性,-以-及-纠-正-一-些-注-进"-国-防-文-学"-这-名-词-里-去-的-不-正-确-的-意-见,为了这些理由而被提出,那么它是正当的,正确的。如果人不用脚底皮去思想,而是用过一点脑子,那就不能随便说句"标新立异"就完事。"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名词,在本身上,比"国防文学"这名词,意义更明确,更深刻,更有内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主要是对前进的一向称左翼的作家们提倡的,希望这些作家们努力向前进,在这样的意义上,在进行联合战线的现在,徐懋庸说不能提出这样的口号,是胡说!"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也可以对一般或各派作家提倡的,希望的,希望他们也来努力向前进,在这样的意义上,说不能对一般或各派作家提这样的口号,也是胡说!但这不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标准,徐懋庸说我"说这应该作为统一战线的总口号",更是胡说!我问徐懋庸究竟看了我的文章没有?人们如果看过我的文章,如果不以徐懋庸他们解释"国防文学"的那一套来解释这口号,如聂绀弩〔18〕等所致的错误,那么这口号和宗派主义或关门主义是并不相干的。这里的"大众",即照一向的"群众","民众"的意思解释也可以,何况在现在,当然有"人民大众"这意思呢。我说"国防文学"是我们目前文学运动的具体口号之一,为的是"国防文学"这口号,颇通俗,已经有很多人听惯,它能扩大我们政治的和文学的影响,加之它可以解释为作家在国防旗帜下联合,为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的缘故。因此,它即使曾被不正确的解释,它本身含义上有缺陷,它仍应当存在,因为存在对于抗日运动有利益。我以为这两个口号的并存,不必像辛人〔19〕先生的"时期性"与"时候性"的说法,我更不赞成人们以各种的限制加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上。如果一定要以为"国防文学"提出在先,这是正统那么就将正统权让给要正统的人们也未始不可,因为问题不在争口号,而在实做;尽管喊口号,争正统,固然也可作为"文章",取点稿费,靠此为生,但尽管如此,也到底不是久计。
最后,我要说到我个人的几件事。徐懋庸说我最近半年的言行,助长着恶劣的倾向。我就检查我这半年的言行。所谓言者,是发表过四五篇文章,此外,至多对访问者谈过一些闲天,对医生报告我的病状之类;所谓行者,比较的多一点,印过两本版画,一本杂感〔20〕,译过几章《死魂灵》〔21〕,生过三个月的病,签过一个名〔22〕,此外,也并未到过咸肉庄〔23〕或赌场,并未出席过什么会议。我真不懂我怎样助长着,以及助长什么恶劣倾向。难道因为我生病么?除了怪我生病而竟不死以外,我想就只有一个说法:怪我生病,不能和徐懋庸这类恶劣的倾向来搏斗。
其次,是我和胡风,巴金,黄源诸人的关系。我和他们,是新近才认识的,都由于文学工作上的关系,虽然还不能称为至交,但已可以说是朋友。不能提出真凭实据,而任意诬我的朋友为"内奸",为"卑劣"者,我是要加以辩正的,这不仅是我的交友的道义,也是看人看事的结果。徐懋庸说我只看人,不看事,是诬枉的,我就先看了一些事,然后看见了徐懋庸之类的人。胡风我先前并不熟识,去年的有一天,一位名人〔24〕约我谈话了,到得那里,却见驶来了一辆汽车,从中跳出四条汉子:田汉,周起应,还有另两个,〔25〕一律洋服,态度轩昂,说是特来通知我:胡风乃是内奸,官方派来的。我问凭据,则说是得自转向以后的穆木天〔26〕口中。转向者的言谈,到左联就奉为圣旨,这真使我口呆目瞪。再经几度问答之后,我的回答是:证据薄弱之极,我不相信!当时自然不欢而散,但后来也不再听人说胡风是"内奸"了。然而奇怪,此后的小报,每当攻击胡风时,便往往不免拉上我,或由我而涉及胡风。最近的则如《现实文学》〔27〕发表了OV笔录的我的主张以后,《社会日报》就说OV是胡风,笔录也和我的本意不合,稍远的则如周文〔28〕向傅东华抗议删改他的小说时,同报也说背后是我和胡风。最阴险的则是同报在去年冬或今年春罢,登过一则花边的重要新闻:说我就要投降南京,从中出力的是胡风,或快或慢,要看他的办法〔29〕。我又看自己以外的事:有一个青年,不是被指为"内奸",因而所有朋友都和他隔离,终于在街上流浪,无处可归,遂被捕去,受了毒刑的么?又有一个青年,也同样的被诬为"内奸",然而不是因为参加了英勇的战斗,现在坐在苏州狱中,死活不知么?这两个青年就是事实证明了他们既没有像穆木天等似的做过堂皇的悔过的文章,也没有像田汉似的在南京大演其戏〔30〕。同时,我也看人:即使胡风不可信,但对我自己这人,我自己总还可以相信的,我就并没有经胡风向南京讲条件的事。因此,我倒明白了胡风鲠直,易于招怨,是可接近的,而对于周起应之类,轻易诬人的青年,反而怀疑以至憎恶起来了。自然,周起应也许别有他的优点。也许后来不复如此,仍将成为一个真的革命者;胡风也自有他的缺点,神经质,繁琐,以及在理论上的有些拘泥的倾向,文字的不肯大众化,但他明明是有为的青年,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抗日运动或反对过统一战线,这是纵使徐懋庸之流用尽心机,也无法抹杀的。
至于黄源,我以为是一个向上的认真的译述者,有《译文》这切实的杂志和别的几种译书为证。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31〕之称,但他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列名于文艺工作者联名的战斗的宣言〔32〕。黄源也签了名的。这样的译者和作家要来参加抗日的统一战线,我们是欢迎的,我真不懂徐懋庸等类为什么要说他们是"卑劣"?难道因为有《译文》存在碍眼?难道连西班牙的"安那其"的破坏革命〔33〕,也要巴金负责?
还有,在中国近来已经视为平常,而其实不但"助长",却正是"恶劣的倾向"的,是无凭无据,却加给对方一个很坏的恶名。例如徐懋庸的说胡风的"诈",黄源的"谄",就都是。田汉周起应们说胡风是"内奸",终于不是,是因为他们发昏;并非胡风诈作"内奸",其实不是,致使他们成为说谎。《社会日报》说胡风拉我转向,而至今不转,是撰稿者有意的诬陷;并非胡风诈作拉我,其实不拉,以致记者变了造谣。胡风并不"左得可爱",但我以为他的私敌,却实在是"左得可怕"的。黄源未尝作文捧我,也没有给我做过传,不过专办着一种月刊,颇为尽责,舆论倒还不坏,怎么便是"谄",怎么便是对于我的"效忠致敬"?难道《译文》是我的私产吗?黄源"奔走于傅郑〔34〕门下之时,一副谄佞之相",徐懋庸大概是奉谕知道的了,但我不知道,也没有见过,至于他和我的往还,却不见有"谄佞之相",而徐懋庸也没有一次同在,我不知道他凭着什么,来断定和谄佞于傅郑门下者"无异"?当这时会,我也就是证人,而并未实见的徐懋庸,对于本身在场的我,竟可以如此信口胡说,含血喷人,这真可谓横暴恣肆,达于极点了。莫非这是"了解"了"现在的基本的政策"之故吗?"和全世界都一样"的吗?那么,可真要吓死人!
其实"现在的基本政策"是决不会这样的好像天罗地网的。不是只要"抗日",就是战友吗?"诈"何妨,"谄"又何妨?又何必定要剿灭胡风的文字,打倒黄源的《译文》呢,莫非这里面都是"二十一条"〔35〕和"文化侵略"吗?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自然,战线是会成立的,不过这吓成的战线,作不得战。先前已有这样的前车,而覆车之鬼,至死不悟,现在在我面前,就附着徐懋庸的肉身而出现了。
在左联〔36〕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这衣钵流传不绝。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就是《死魂灵》,当《译文》停刊后,《世界文库》上也登完第一部的,但小报却说"郑振铎腰斩《死魂灵》",或鲁迅一怒中止了翻译。这其实正是恶劣的倾向,用谣言来分散文艺界的力量,近于"内奸"的行为的。然而也正是破落文学家最末的道路。
我看徐懋庸也正是一个嘁嘁嚓嚓的作者,和小报是有关系了,但还没有坠入最末的道路。不过也已经胡涂得可观。(否则,便是骄横了。)例如他信里说:"对于他们的言行,打击本极易,但徒以有先生作他们的盾牌,所以在实际解决和文字斗争上都感到绝大的困难。"是从修身上来打击胡风的诈,黄源的谄,还是从作文上来打击胡风的论文,黄源的《译文》呢?--这我倒并不急于知道;我所要问的是为什么我认识他们,"打击"就"感到绝大的困难"?对于造谣生事,我固然决不肯附和,但若徐懋庸们义正词严,我能替他们一手掩尽天下耳目的吗?而且什么是"实际解决"?是充军,还是杀头呢?在"统一战线"这大题目之下,是就可以这样锻炼人罪,戏弄威权的?我真要祝祷"国防文学"有大作品,倘不然,也许又是我近半年来,"助长着恶劣的倾向"的罪恶了。临末,徐懋庸还叫我细细读《斯太林传》〔37〕。是的,我将细细的读,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但我临末也请他自己再细细的去读几遍,因为他翻译时似乎毫无所得,实有从新细读的必要。否则,抓到一面旗帜,就自以为出入头地,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是无药可医,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处的。
八月三--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八月《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鲁迅当时在病中,本文由冯雪峰根据鲁迅的意见拟搞,经鲁迅补充、修改而成。
一九三五年后半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促进了抗日高潮的到来。当时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党内领导者(以周扬、夏衍等为主)受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一些人委托萧三写信建议的影响,认识到左翼作家联盟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左"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认为"左联"这个组织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在这年年底决定"左联"自动解散,并筹备成立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文艺家协会"。"左联"的解散曾经由茅盾征求过鲁迅的意见,鲁迅曾表示同意,但是对于决定和实行这一重要步骤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够郑重,他是不满意的。其后周扬等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号召各阶层、各派别的作家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创作抗日救亡的文艺作品。但在"国防文学"口号的宣传中,有的作者片面强调必须以"国防文学"作为共同的创作口号;有的作者忽视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鲁迅注意到这些情况,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作为对于左翼作家的要求和对于其他作家的希望。革命文艺界围绕这两个口号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争论。鲁迅在六月间发表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中,已经表明了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当时文学运动的态度,在本文中进一步说明了他的见解。
〔2〕徐懋庸参看本卷第293页注〔1〕。
〔3〕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等。黄源,浙江海盐人,翻译家。曾任《文学》月刊编辑、《译文》月刊编辑。胡风,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文艺理论家,"左联"成员。
〔4〕"文艺家协会"全名"中国文艺家协会"。一九三六年六月七日成立于上海。该会的宣言发表于《文学界》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六年七月)。
〔5〕"先安内而后攘外"这是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反共卖国政策。蒋介石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国民党政府外长顾维钧宣誓就职会上的"亲书训词"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蒋介石在南昌对国民党将领演讲时,又一次提出"安内始能攘外",为其反共卖国政策辩护。
〔6〕《文学界》月刊,周渊编辑,一九三六年六月创刊于上海,出至第四期停刊。这里所说"关于'联合问题'和'国防文学'的文章",指何家槐的《文艺界联合问题我见》和周扬的《关于国防文学》。
〔7〕何家槐在《文艺界联合问题我见》一文中,引用了鲁迅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我以为战线应该扩大"和"我以为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两段话。
〔8〕鸳鸯蝴蝶参看本卷第419页注〔9〕。
〔9〕法国的人民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形成的法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一九三五年正式成立,参加者为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其他党派。按何家槐在《文艺界联合问题我见》一文中,未引例法国的人民阵线。该文只是说:"这里,我们可以举行国外的例证。如去年六月举行的巴黎保卫文化大会,在那到会的代表二十多国,人数多至二百七八十人的作家和学者之中,固然有进步的作家和评论家如巴比塞、勃洛克、马洛、罗曼罗兰、尼善、基希、潘菲洛夫、伊凡诺夫等等,可是同时也包含了福斯脱、赫胥黎、以及耿痕脱这些比较落后的作家。"
〔10〕指周扬在《关于国防文学》一文中说:"国防的主题应当成为汉奸以外的一切作家的作品之最中心的主题。""国防文学的创作必需采取进步的现实主义的方法。"
〔11〕杜衡参看本卷第4页注〔4〕。杨人,参看本卷第149页注〔9〕;韩侍桁,天津人。他们都鼓吹所谓"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杜衡的主张相呼应。
〔12〕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这里所引的话,见他在一九三六年七月《文学界》月刊第一卷第二期发表的《国防-污池-炼狱》:"我觉得国防文艺应该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由纯粹社会主义的以至于狭义爱国主义的,但只要不是卖国的,不是为帝国主义作伥的东西我觉得'国防文艺'应该是作家关系间的标帜,而不是作品原则上的标帜。并不是一定要声声爱国,一定要句句救亡,然后才是'国防文艺'我也相信,'国防文艺'可以称为广义的爱国文艺。"
〔13〕徐懋庸的话见于他在《光明》半月刊创刊号(一九三六年六月十日)发表的《"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关于现阶段的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文学,早已有人根据政治情势以及文化界一致的倾向,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而且已经为大众所认识,所拥护。但在胡风先生的论文里,对于这个口号不予批评而另提关于同一运动的新口号,是不是故意标新立异,要混淆大众的视听,分化整个新文艺运动的路线呢?"
〔14〕"白衣秀士"王伦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见该书第十九回。
〔15〕即收入本书的《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16〕胡风的这篇文章,题为《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发表于《文学丛报》第三期(一九三六年六月),其中提到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
〔17〕茅盾沈雁冰的笔名,浙江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蚀》等。
〔18〕聂绀弩参看本卷第25页注〔2〕。他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夜莺》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的《创作口号和联合问题》一文中说:"无疑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在现阶段上是居于第一位的;它必然像作者所说:'会统一了一切社会纠纷的主题。'""只要作家不是为某一个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效力的,只要他不是用封建的,色情的东西来麻醉大众减低大众底趣味的,都可以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之下联合起来。"
〔19〕辛人即陈辛仁,广东普宁人。当时是东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他在《现实文学》第二期(一九三六年八月)发表的《论当前文学运动底诸问题》一文中说:"我认为国防文学这口号是有提倡底必要的,然而,它应该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底主要的一部分,它不能包括整个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底内容。以国防文学这口号来否定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是和用后者来否定前者同样地不充分的。国防文学这口号底时候性不能代替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底时期性,同样地,在时期性中也应有时候性底存在在一个时期性的口号下,应该提出有时候性的具体口号,以适应和引导各种程度上的要求;因为后者常常是作为容易感染普通人民的口号的缘故。"
〔20〕两本版画指作者在一九三六年四月翻印的《死魂灵百图》和七月编印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都由作者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行。一本杂感,指《花边文学》,一九三六年六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
〔21〕《死魂灵》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这里说的"译过几章",指鲁迅于一九三六年二月至五月续译的该书第二部残稿三章。
〔22〕指一九三六年六月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的签名。这个宣言曾刊载于《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三六年六月)和《文学丛报》第四期(一九三六年七月)。
〔23〕咸肉庄上海话,一种变相的妓院。
〔24〕指沈端先(夏衍)。
〔25〕田汉参看本卷第214页注〔9〕。周起应,即周扬,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还有另两个,指沈端先和阳翰笙。
〔26〕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诗人、翻译家。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四年七月在上海被捕。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大晚报》刊出了穆木天等脱离"左联"的报道。
〔27〕《现实文学》月刊,尹庚、白曙编辑,一九三六年七月在上海创刊。第三期改名《人民文学》,后即停刊。该刊第一期发表了OV(冯雪峰)笔录的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二文。
〔28〕周文(1907-1952)又名何谷天,四川荥经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他的短篇小说《山坡上》在《文学》第五卷第六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发表时,曾被该刊编者傅东华删改;因而他在同刊第六卷第一号(一九三六年一月)发表给编者的信表示抗议。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社会日报》发表了署名黑二的《〈文学〉起内哄》一文,其中说:"周文是个笔名,原来就是何谷天,是一位七、八成新的作家。他后面,论'牌头'有周鲁迅,讲'理论'有左翼社会主义的第三种人的民族文学理论家'胡风、谷非、张光仁'。"
〔29〕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社会日报》刊登虹儿的《鲁迅将转变?谷非、张光人近况如何?》一文,其中说:"刻遇某文坛要人,据谓鲁迅翁有被转变的消息。关于鲁迅翁的往哪里去,只要看一看引进员谷非、张光人、胡丰先生的行动就行了。"
〔30〕田汉于一九三五年二月被捕,同年八月经保释出狱后,曾在南京主持"中国舞台协会",演出他所编的《回春之曲》、《洪水》、《械斗》等剧。以后接受了党组织的批评,中止了这一活动。
〔31〕"安那其主义者"即无政府主义者。安那其,法语Anar-chisme的音译。
〔32〕战斗的宣言指《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33〕西班牙的"安那其"的破坏革命一九三六年二月,由西班牙共产党、社会党等组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西班牙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成立了联合政府。同年七月,以佛朗哥为首的右派势力在德、意两国法西斯军队直接参与下发动内战,一九三九年联合政府被推翻。当时参加人民阵线的无政府主义工团派在内部制造分裂,对革命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34〕傅郑指傅东华和郑振铎。参看本卷第348页注〔4〕、第522页注〔4〕。他们二人曾同为《文学》月刊的主编。
〔35〕"二十一条"指一九一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当时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条款。
〔36〕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一九三○年三月在上海成立。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一九三五年底自行解散。
〔37〕《斯太林传》法国巴比塞著,中译本改以原著副题《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为书名,徐懋庸译,一九三六年九月上海大陆书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