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卷之一下 忌刻小人行毒计 忠直良友诈风魔
却说苏秦、张仪于鬼谷先生处学游说,这日看见魏王赍金璧聘孙膑去后,他二人未免见食流涎,也欲求取富贵。先生道:"你两人中肯留一人与吾作伴否?"秦、仪皆执定欲行,无肯留者。先生强之不得,叹道:"仙才之难如此哉!"乃为之各占一课,断道:"秦先吉后凶,仪先凶后吉。秦说先行,仪当晚达,吾观孙、庞二子势不相容,必有吞噬之事。汝二人异日宜互相推让,以成名誉。勿伤同学之情。"二人稽首受教。先生又将书一本分赠二人,秦、仪观之,乃《太公阴符篇》也。"此书弟子久已熟诵,先生今日见赐,有何用处?"先生道:"汝虽熟诵,未得其精。此去若未能得音,只就此篇探讨,自有进益。我亦从此逍遥海外,不复留于此谷矣。"
秦、仪既别,去不数日。鬼谷子亦浮海为蓬岛之游,或云已仙去矣。
再说孙膑行至魏国,即寓于庞涓府中,膑谢涓举荐之恩,涓有德色。膑又述鬼谷先生改宾为膑之事。庞涓惊道:"膑非佳语,何以改易?"膑道:"先生之命不敢违也。"
次日同入朝中,谒见惠王。惠王降阶迎接,其礼甚恭。膑再拜,奏道:"臣乃村野匹夫,过蒙大王聘礼,不胜惭愧。"惠王道:"墨子甚称先生独得孙武秘传。寡人望先生之来,如渴思饮。今蒙降重,大慰平生。"遂问庞涓道:"寡人欲封孙先生为副军师之职,与卿同掌兵权,卿意如何?"庞涓答道:"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乃臣之兄也。岂可以兄为副,不若权拜客卿,俟有功绩,臣当让爵,甘居其下。"惠王准奏,即拜膑为客卿,赐第一区,亚于庞涓。客卿者,半为宾客,不以臣礼加之。外示优崇,不欲分兵权于膑也。
自此孙庞二人,频相往来。庞涓想道:"孙子既有秘授,未见吐露。必须用意探之。"遂设席请酒,酒中因谈及兵机,孙子对答如流。及孙子问及庞涓数节,涓不知所出,乃佯问道:"此非孙武子兵法所载乎?"膑全不疑虑,答道:"然也。"庞涓道:"愚弟昔日亦蒙先生传授,自不用心,遂至遗忘。今日借观,不敢忘报。"孙膑道:"此书经先生注解详明,与原本不同。先生止付看三日,便即取去,亦无录本。"庞涓道:"吾兄还记得否?"孙膑道:"依稀尚存记忆。"涓心中巴不得便求传授,只是一时难以骤逼。过了数日,惠王欲试孙膑之能,乃阅武于教场。使孙、庞二人各演阵法。庞涓布的阵法,孙膑一见即便分说,此为某阵,用某法破之。孙膑排成一阵,庞涓茫然不识,私问于孙膑。腹答道:"此即颠到入门阵也。"涓又问道:"有变乎?"膑答道:"攻之则变为长蛇阵矣。"庞涓探了孙膑说话,先报惠王道:"孙子所布乃颠到入门之阵,可变长蛇阵也。"已而惠王问于孙膑,所对相同。惠王以庞涓之才,不弱于孙膑,心中愈喜。只有庞涓回府,思想孙子之才,大胜于吾。若不除之,异日必为他欺压。心生一计,于相会中间私叩孙子道:"吾兄宗族俱在齐邦,今兄已仕魏国,何不遣人迎至此间,同享富贵。"孙膑见问,乃垂泪言道:"子虽与吾同学,未悉吾家门之事也。吾四岁丧母,九岁丧父,有于叔父孙乔身畔。叔父仕于齐康公为大夫,及田大公迁康公于海上,尽逐其故臣,多所诛戮,吾宗族离散。叔与从兄孙平、孙卓挈我避难奔周,因遇荒岁,复将我佣于周北门之外,父子不知所往。吾后来年长,闻人言鬼谷先生道高而心慕之,是以单身往学。又复数年,家乡杳无音信。岂有宗族可问哉?"庞涓复问道:"然则,兄长亦还忆故乡坟墓否?"孙膑道:"人非草木,能忘本原?先生于临行之际,嘱吾道:'汝之功名,终在故上。'今已作魏臣,此话不须提起矣。"庞涓探了口气,佯应道:"兄长之言甚当,大丈夫随地立功名,何故乡也。"
约过半年,孙膑所言都已忘怀了。一日朝罢,方回。忽有一汉子,似山东人语音,问人道:"此位是孙客卿否?"膑随唤入府,叩其来历。那人道:"小子姓丁名乙,临淄人氏。在周客贩,令兄有书信托某,送到鬼谷。闻贵人已得仕魏邦,迂路来此。"说罢将书信呈上。孙膑接书在手,拆而观之,略云:
愚兄平、卓字达贤弟宾亲览,吾自家门不幸,宗族荡散,不觉已三年矣。向在宋国为人耕牧,汝叔一病即世。异乡零落,苦不可言。今幸吾王尽释前嫌,招还故里。政欲奉迎吾弟重立家门,闻吾弟就学鬼谷。良玉受琢,定成伟器。兹因某客之便,作书报闻,幸早为归计,兄弟复得见。
孙膑得书,认以为真,不觉悲伤大哭。丁乙道:"承贤兄分付,劝贵人早早还乡,骨肉相聚。"孙膑道:"吾已仕于此,此事不可造次。"乃款待丁乙饮酒,付以回书。前面亦叙思乡之语,后云弟已仕魏,未可便归俟。稍有建立,然后徐为首丘之计。送丁乙黄金一锭为路费,丁乙得了回书,当下辞去。谁知来人丁乙,乃自庞涓手下心腹徐甲也。庞涓套问孙膑,来人姓名,遂伪作孙平、孙卓手书,教徐甲假称客商丁乙,投见孙子。孙子兄弟自少分别,连笔迹都不分明,遂认以为真了。
庞涓诓得孙膑回书,遂仿其笔迹,改后数句云:"弟今虽卦仕魏国,但故土难忘。心殊悬切,不日当图归计,以尽手足之欢。傥或齐王不弃,微长自当尽力报效。"于是入朝私见魏王,请屏去左右,将伪书呈上言:"孙膑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私通齐使,取有回书。臣遣人邀截,于郊外搜得在此。"惠王看书毕,乃言道:"孙膑心悬故土,岂以寡人未能重用,不尽其才那?"涓奏道:"膑祖孙武子为吴王大将,后来仍旧归齐。父母之邦,谁能忘情。大王虽重用膑,膑心已恋齐,必不能为魏尽力。且膑才不下于臣,若齐用为将,必然与魏争雄。此大王异日之患也。不如杀之。"惠王道:"孙膑应召而来,今罪状未明,遽然杀之。恐天下议寡人之轻士也。"涓又奏道:"大王之言甚善。臣当劝谕孙膑,傥肯留魏国,大王重加官爵。若其不然,大王发到微臣处议罪,微臣自有区处。"
庞涓辞了惠王,往见孙子。因问道:"闻兄已得千金家报,有之乎?"那孙膑是忠直之人,全不疑虑忌讳,遂应道:"果然。"因备述书中要他还乡之意。庞涓道:"弟兄久别,思归人之至情。兄长何不于魏王前,暂给一二月之假,归省坟墓,然后再来。"孙膑道:"恐主公见疑,不允所请。"庞涓道:"兄试请之,弟当从旁力赞。"孙膑道:"全仗贤弟玉成。"
是夜庞涓又入见惠王,奏道:"臣奉大王之命,往谕孙膑。膑意必不愿留,且有怨望之语。若目下有表章请假,主公便发其私通齐使之罪。"惠王点头。
次日,孙膑果然进上一通表章,乞假月余还齐省墓。惠王见表大怒,批表尾云:"孙膑私通齐使,今又告归,显有背魏之心,有负寡人委任之意。可削其官爵,发军师府问罪。"
军政司奉旨,将孙膑拿到军师府,来见庞涓。涓一见,佯惊道:"兄长何为至此?"军政司宣惠王之命,庞涓领旨。讫问膑道:"吾兄受此奇冤,愚弟当于王前力保。"言罢,命舆人驾车,来见惠王。奏道:"孙膑虽有私通齐使之罪,然罪不至死。以臣愚见,不若刚而黥之,使为废人,终身不能退归故土。既全其命,又无后患,岂不两全。微臣不敢自专,特来请旨定夺。"惠王道:"卿处分最善。"
庞涓辞回本府,向孙膑道:"魏王十分恼怒,欲加兄极刑。愚弟再三保奏,恭喜得全性命。但须刚足黥面,此乃魏国法度。非愚弟不尽力也。"孙膑叹道:"吾师云虽有残害,不为大凶。今得保全首领,此乃贤弟之力,不敢忘报。"庞涓遂唤过刀斧手,将孙膑绑住,剔去双膝盖骨。孙膑大叫一声,昏绝到地,半晌方醒。又用针刺面,成私通外国四字,以墨涂之。
庞涓假意啼哭,以刀疮药敷膑之两膝,用帛缠裹。使人抬至书馆,好言抚慰,好食将息。约过了月余,孙膑疮口已合,只是膝盖既去,两腿无力,不能行动,只好盘足而坐。髯翁有诗云:
易名膑字祸先知,何待庞涓用计时。
堪笑孙君太忠直,尚因全命感恩私。
那孙膑已成废人,终日受庞涓三餐供养,甚不过意,思欲图报其德。一日庞涓步进书馆,闲论间,乃祈求孙膑传示鬼谷子注解《孙武兵书》。膑慨然应允。涓随给以木简,要他缮写。膑写未及十分之一,有苍头名唤诚儿,庞涓使他伏事孙膑。诚儿见孙子无辜受在,反有怜悯之意。忽庞涓召诚儿至前问:"孙膑缮写,日得几何?"诚儿道:"孙将军为两足不便,长眠短起,每日只写得二三策。"庞涓怒道:"如此迟慢,何日写完!汝可与吾上紧催促。"诚儿退问涓近侍道:"军师央孙君缮写,何必如此催追?"近侍答道:"汝有所不知,军师与孙君,外虽相恤,内实相忌。所以全其性命,单为欲得兵书耳。缮写一完,便当绝其饮食。汝切不可泄漏。"
诚儿闻知此信,密告于孙子。孙子大惊,原来庞涓如此无义,岂可传以兵法?又想道若不缮写,他必然发怒,吾命旦夕休矣!左思右想,欲求自脱之计。忽然想着鬼谷先生临行时付吾锦囊一个,嘱道到至急时方可开看,今其时矣。遂将锦囊启视,乃黄绢一幅,中间写着"诈风魔"三字。膑领会道:"原来如此。"
当日晚餐方设,孙膑正欲举,忽然昏愦作呕吐之状,良久发怒,张目大叫道:"汝何以毒药害吾?"将瓶瓯悉拉于地,取写过木简向火焚烧;扑身到地,口中含糊骂署不绝。诚儿不知是诈,慌忙奔告庞涓。涓次日亲自来看,膑痰涎蒲面,伏地呵呵大笑,忽然大哭。庞涓问道:"兄长为何而笑,为何而哭?"孙膑道:"吾笑者笑魏王欲害吾命。吾有十万天兵相助,能奈吾何?吾哭者哭魏邦没有孙膑,无人作大将也。"说罢复睁目视涓,磕头不已。口中叫鬼谷先生,乞救吾孙膑一命。庞涓道:"吾是庞某,休得错认。"那孙膑牵住了庞涓之袍,不肯放手,乱叫先生救命。庞涓命左右扯脱,私问诚儿道:"孙子病症几时发的?"诚儿道:"是夜来发的。"涓上车而去,心中疑惑不已。恐其佯狂诈变,欲试其真伪。命左右拖入猪圈中,粪秽狼籍,膑披发覆面,到身而卧。再使人送酒食与之,诈云:"吾小人哀怜先生被别,聊表敬意。元帅不知也。"
孙子早晓得是庞涓之计,故为怒目狰狞,骂道:"汝又来毒我么?"将酒食倾番地下。使者乃拾猪屎及泥块以进,膑取而啖之。于是还报庞涓,涓道:"此真中狂疾不足为虑矣。"
自此纵放孙膑,任其出入。这孙膑有时朝出晚归,仍卧猪圈之内,有时或出而不返,混宿市井之间。或谈笑自若,或悲号不已。市人认得是孙客卿,怜其病废,多以饮食遗之。孙膑或食,或不食;狂言诞语不绝于口,无有知其为假风魔者。
庞涓又分付地方,每日侵晨具报孙膑所在,尚不能置之度外也。髯翁有诗叹云:
纷纷七国斗干戈,俊杰秉时归网罗。
堪恨奸臣怀嫉忌,致令良友诈风魔。
时墨翟云游至齐国,客寓于田忌之家。其弟子禽滑从魏而至,墨翟问:"孙膑在魏得意何如?"禽滑细将孙子被刖之事,述告于墨翟。翟叹道:"吾本欲荐他,岂料反害之矣!"乃将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转述于田忌。田忌遂奏于威王道:"国有贤臣而令见辱于异国,大不可也。"威王道:"寡人发兵,以迎孙子,何如?"田忌道:"庞涓不容膑仕于本国,肯容仕于齐国乎?欲迎孙子须是如此恁般,密载以归,可保万全。"
威王用其谋。即令客卿淳于假以进茶为名,至魏欲取孙子。淳于领旨,押了茶车,捧了国书,竟至魏国。禽滑装做随行从者到魏都,见了魏惠王,致齐侯之命,惠王大喜。送淳于于馆驿。
禽滑见孙膑发狂不与交言,至半夜私往候之,孙膑背靠井栏而坐,见了禽滑,张目不语。虽前日曾会过认得,但不知其心与来意,故也。滑垂泪道:"孙卿困至此乎,认得禽滑否?吾师言孙卿之冤于齐王,齐王甚相倾慕。淳于公此来非为贡茶,实欲载孙卿入齐。为君报刖足之仇耳。"孙膑泪流如雨,良久,言道:"某已分死于沟渠,不期今日有此机会。但庞涓疑虑太甚,恐不便挈带如何?"禽滑道:"吾已定下计策,孙卿不须过虑。俟有行期,即当相迎。约定在此处相会,万勿移动。"
次日,魏王款待淳于,知其善辩之士,厚赠金帛。辞了魏王欲行,庞涓置酒长亭饯行。禽滑先于是夜,将温车藏了孙膑。却将孙膑衣服与厮养王义穿着,披头散发,以泥土涂面,妆作孙膑模样。地方已经具报,庞涓以此不疑。
淳于既出长亭,与庞涓欢饮而别。先使禽滑驱速行,亲自押后。过了数日,王义亦脱身而来。地方但见肮脏衣服,撒做一地,已不见孙膑矣。即时报知庞涓,涓疑其投井而死。使人打捞尸首,不得,连连挨访,并无影响。反恐魏王见责,戒左右不言。只将孙膑溺死申报,亦不疑其投齐也。
再说淳子载孙膑离了魏境,方与沐浴。既入临淄,田忌亲迎于十里之外。言于威王,使乘蒲车入朝。威王叩以兵法,不知孙膑说甚,且于下文分解。
澹游子评
孙膑待先生,无所底裹遮饰,真如父母一般。但看答庞涓云,"先生之命不敢违"这句便是。其于惠王处则云,"村野匹夫,过蒙聘礼,不胜惭愧"等语,虽是谦言。总属朴茂处来,同一初见,庞涓便只是夸诞。
庞涓欲杀孙膑,甚为极易,盖孙膑乃毫无底裹,且感惠庞涓举荐之恩,正思报答耳。他那里还省着要害彼哉?孙膑所以不即见杀者,幸有兵秘,早为庞涓告也。鬼谷所以即索原本,不肯留于孙膑者,早为膑今日解厄故耶。
孙、庞二人,奉令布阵,一闲一忙,文情如画。膑堪然若守山门之弥勒,涓流荡似处马厩之猕猴。私下探取阵法,疾忙走报惠王,遮掩一时,后人可恨。
庞涓设计欲害孙膑,人皆以为巧。吾以为孙子太弛,更有惠王之偏听。故至此耳。如今之世,勤人多富而狡吝,懒人多贫而无滞,小人多俭曲有党相,援君子多懒,直无备人危。
孙膑既刖,废尚不疑,及庞涓所为,反感日食图报,天幸有此诚儿泄谋。不然缮写一完,不死何俟!纵有锦囊,未必便思展看。然则诚儿,乃孙膑莫大恩人,堪与鬼谷先生并驰。膑后日为仙,魏国灭亡,不知曾有报德否?
先生虽有诈风魔锦囊指示题目,但此篇大文字实为难做。以忠直人在狡猾小人面前诈作,使其必信为实。此在九死中讨其一活,啖取狗矢土块如常,与越勾践庾黔娄等,同谓异事。
假使孙膑虽以佯狂,谁信庞涓?苟延性命于时日耳,又兼地方,每日具报所在。若无墨翟师弟热心闻齐,岂能轻离魏地!一成之锦囊,二成之诚儿,三成之墨翟师弟,斯脱此火坑,益见解厄之难。
威王敏捷之人,听邹忌罢声色,沉封即墨烹阿大夫。今欲以兵取孙膑于异国,不顾彼此矣,田忌属赳赳武夫,能设谋计取,正是人不可轻测度处。
-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二回 脱轮回鹤童转世 谈星相钟吕埋名
叹尘世忙忙,笑浮生一似撺梭样。貂裘染,驷马昂,争名夺利不思量,妄想贪嗔薄幸狂。
算英雄亘古兴亡,晨昏犹自守寒窗。总不如乘云驾雾,觅一个长生不死方。
话说吕师把香獐贬在湘江潭底,那天将叉手躬身,回话已去。钟师就在葫芦内取出一粒金丹与鹤儿吃了,那鹤儿登时脱胎换骨,化做一个青衣童子,跟着两位仙师前往永平州昌黎县。走到韩家门首,恰好韩退之迎门出来。两师见他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头顶上有霞光一道,身旁有捧炉童子相随,便知是左卷帘大将军冲和子,因醉夺蟠桃,贬在他家为男子。怕他不悟前因,日后毁谤玄门,唾骂佛祖。遂转身商议道:"冲和子已将四十岁了,尚不回头省悟,若再堕落火坑,贪恋繁华嚣境、便没有出头的日子了。他兄韩会,镇日焚香点烛,拜求子息,我和你回去奏闻玉帝,把这鹤童送与韩会为子,待他长成,我们又来度他成仙了道,然后转度冲和子复还原职,岂不两便。"两师商榷已定,遂拨转云头,带了鹤童上升天界。
不移时,来到南天门外,把领金书玉旨,巡游到苍梧县湘江岸上,点化鹤儿等事,奏了一遍。玉帝传旨,便着两师送鹤童到那永平州昌黎县韩会家投胎,托化为人,后行选用。两师奉旨,忙对鹤童说道:"我再将仙丹与汝吞在腹中,化作一个仙桃,送你到永平州昌黎县韩会妻子郑氏怀内投胎,满月之日,我二人又来看汝,与汝灵丹符水,待等十六岁,教汝成道,升入仙梯,长生不老,休得漏泄天机,有误玉旨。"鹤童泣告两师道:"弟子才脱得业躯,指望成真证果,跟着两位师父逍遥自在,谁知又要去投胎为人,受血河狼籍,尘网牵缠,弟子不情愿去了。"两师道:"玉旨已出,谁敢有违,况汝虽脱了羽毛躯壳,还不曾修炼大丹,怎么就得成正果?须正借父母精血,十月怀耽,如太上老君投托玉女怀中一般,才显得修行结果。"鹤童又遣:"既是要投胎托化方得成仙,彼时在湘江岸上点化弟子的时节,两位师父何不就着弟子去托生人家,却引弟子朝参玉帝,又送弟子下凡,费这许多辛苦周折?"吕师道:"不奉玉旨,谁敢擅专。"鹤童道:"弟子有诗一首,献上师父。"诗云:
湘江岸上遇师尊,度我飞升见帝君。
今既脱离毛与壳,如何下土复为人。
吕师道:"我也有诗一首,汝谨听着。"诗云:
鹤童不必苦淹留,且向韩家转一筹。
异日功成朝玉阙,苍梧江水也东流。
鹤童听两师吩咐已毕,只得吞下一粒金丹,化做一颗仙桃。两师捧拿在手,腾步逍遥,直到韩家,恰好是三更时候,两师就遣睡魔神托一梦与韩会妻子郑氏。那郑氏梦见太阳东出,宝镜高悬,一只仙鹤口衔着一颗仙桃,飞将下来,堕在他怀里。旁边闪出一个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负着一口宝剑,口中高叫道:"韩会妻郑氏听者,吾乃两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这仙桃与汝为子。吾有一言嘱汝,汝牢记取。"嘱云:
郑氏抬头听我言,从来仙语不虚传。
送儿与汝承昭穆,他日来风上九天。
郑氏梦中惊觉,不胜欢喜,便蹴醒韩会,与他说道:"妾身一更无寤,二更辗转反侧,三更时分方才瞌眼睡去,就做一梦。梦见太阳东出,宝镜高悬,一只仙鹤口衔一颗仙桃飞将下来,坠在怀里,又有青巾布袍背剑的道人嘱咐云云,你道这梦希奇也不希奇?"韩会喜道:"我夜来得的梦也与你一般的。今年四十二岁,未有子息,想是神天鉴察尔我隐衷,不该绝代,降生一个儿子接续家门香火也不见得。据梦中太阳东照,主生贵子,仙鹤衔着仙桃,一定是天庭降下好人临凡。这两口先生必然天上神仙,故此嘱咐得明白。我如今且和你满炷炉香,拜谢了天地,且看日后若何。"郑氏道:"相公说得有理。"连忙披衣起来,梳洗端正,同韩会两个燃宝炬,k名香,朝天拜了八拜。到了天明,韩会将夜来梦兆一一对退之说了一遍。退之欢喜道:"若据这个梦兆,嫂嫂必定生一个好儿子接续韩门香火,端的不枉了九代积善,三世好贤。"有诗为证,诗云:
积善人家庆有余,祸因恶积岂为虚。
韩门九代阴功茂,天赐婴儿到草庐。
话不絮烦,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幸喜阴骘门高,捻指间,郑氏生下一子。那子生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面如傅粉,唇若涂朱,端的是好一个孩儿。匆匆喜气,满屋充闾,百眷诸亲咸来作贺。这正是天上麒麟原有种,人间最喜蚌生珠也。不料这孩儿从生下来到满月,日夜只是啼哭不住声。韩会见了这个光景,转添忧闷,与郑氏商议道:"这孩儿生相不凡,久后必是好的,只是这般啼哭,合着相书上一句,说'小儿夜啼,没爷没妻'。多应是你我命中招他不得的缘故,不如把他过继与亲眷人家,做个干儿子,待他养得成人,才收拾回来,有何不可?"郑氏道:"前日不养得儿子,朝夕拜祷天地祖宗,怕绝了后代。如今幸得天地保佑,祖宗积德,生下这一点儿,且是好了。不想日夜啼哭,算来也是养不长的了,空受这十月怀胎的苦楚。若是把他过继与别人家,后来也被人骂他是三姓家奴,不如送与叔叔做了儿子,倒是好的,只怕婶婶要不欢喜。"正说话间,;只听得街坊上有人拍着渔鼓,唱着道情,经过他家门首。那孩儿听得渔鼓声响,就住了口不啼哭;不听得渔鼓声,就哭将起来,忒煞作怪。看官,且说那敲渔鼓唱的是怎么说话,孩子就肯听他不啼哭?原来那敲渔鼓的道人就是吕祖师,唱的是一阕《桂枝香》,正提醒着鹤儿宿世之事,故此孩子惕然警醒,住了哭,听他《桂枝香》云:
鹤童觉悟,师来看顾。一自去年送汝到昌黎,至今日,又离丹府。汝不要啼哭,汝不要啼突,听咱吩咐,目今安否?暂拘束,久已后升腾紫霄,名镌洞府。
鹤儿宁耐,暂居天外。叹循环暑往寒来,捻指间,光阴二载。想韩门小孩,想韩门小孩,非常气概,端的栋梁才。本是大罗天上客,思凡下玉街。
韩会见孩儿住了哭听敲渔鼓,便对郑氏说道:"这孩儿想是喜欢渔鼓听的,可唤那敲渔鼓的人进来,敲一回渔鼓引逗他一会,待我问他,或者他有药止得孩儿啼哭也不见得。"郑氏便叫张千道:"汝去看那敲渔鼓的,叫他进来。"张千连忙跑到街上,叫道:"敲渔鼓的道人转来,我家相公请你说话。"道人道:"莫不是韩大相公么?"张千道:"你未卜先知,就是神仙一般。"道人道:"我比神仙也差不多些儿。"便跟着张千,摇摇摆摆走进门来,向韩会稽首道:"相公何事呼唤小道?"韩会道:"我止得一个孩儿,从生下至今,已弥月多了,只是啼哭不止,正在忧闷,不想方才听得渔鼓声响,他就住了声,恰像听得一般,故此请师父进来敲一番渔鼓,唱一个道情,引逗他一时欢喜。"道人道:"要止儿啼,有恁难处,抱公子出来与我一看,包得他不哭了。"韩会道:"若得如此,自当重重酬谢。"郑氏在屏风后面,抱孩儿递将出来,韩会接在手中,递与道人道:"这个便是学生的孩儿。"道人用手摩他的顶门说道:"汝不要哭,汝不要哭,一十六年,无荣无辱。终南相寻,功行满足。上升帝都,下挚九族。"那孩儿闻言,恰像似快活的一般,就不哭了。韩会道:"师父高姓大名?仙乡何处?"吕师道:"贫道弃家修行,人人唤我是两口先生,就是我的姓名了,却没有家乡住处。"郑氏在屏风背后,轻轻地对韩会说道:"梦中说两口先生送来的儿子,如今这师父说是两口先生,莫不就是梦中的神仙?"韩会道:"云游方外的人惯会假名托姓,那里信得他的说话。"道人笑道:"姓名虽一,人品不同,相公怎么小觑人?"韩会道:"是学生有罪了。"又道:"孩儿喜得不哭,就烦师父替我孩儿取一个小名,何如?"道人道:"阀阅名家取恁么小名,就起一个学名也罢。"韩会谢道:"若取学名更好。"道人道:"我从湘江路上走来,见那烟水滔滔,东流西转,万年不断,最是长久。如今令郎取名韩湘,小名叫做湘子,愿他易长易养,无难无灾。异日荣华富贵,如湘水之汪洋;寿命康宁,似湘流之不断。"韩会道:"多谢指教,请坐素斋。"那道人把袍袖一展,化道金光而去,留下一个渔鼓,直逼逼矗在地上。韩会去拽那渔鼓的时节,那里拽得起来。郑氏近前去拽,也拽不动。叫人去摇,也摇不动。三五个人去拔,一发拔不起,就如生根的一般。郑氏道:"这个道人一定是一位神仙,怪你我不识得他,故此留下这个渔鼓,做个证验。眼见得当面错过神仙了,快请叔叔来看便知端的。"韩会忙着人去请退之。
退之来到。郑氏道:"请叔叔来非为别事,只因你侄儿啼哭不止,巧巧的有一个道人,打着渔鼓歌唱而来,孩儿听见就不哭了。你哥哥请他进来打渔鼓唱道情,引逗孩儿欢喜。那道人说孩儿必成大器,在孩儿面前说了几句话,又替孩儿取学名叫做韩湘。你哥哥留他吃斋,他拂袖化一道金光而去,留下这个渔鼓在此。你哥哥拿他不动,许多人也拽不起来,特请叔叔看个明白。"退之闻言,近前轻轻一扯,那渔鼓恰似浮萍无蒂,退草无根,扯了起来。地面上有"纯阳子"三个大字,莹然如玉一般。退之道:"这是吕洞宾下降,哥嫂肉眼自不识他。正是神仙不肯分明说,留与凡人仔细搜也。"于是大家香焚宝鼎,烟k银台,望空遥谢。
荏苒一载,湘子盘伊迩,韩会不胜欢喜。但湘子自从见那道人之后,一似痴呆懵懂,泥塑木雕的一般,也不啼哭,也不笑话。俗话说得好,只是买得他一个不开口。一日三餐把与他便吃,不把与他,他也不讨,外边虽是这般浑沌,心里恰像是明白的,大家都叫他做"哑小官"。郑氏也无如之奈。倏忽三周四岁,全没一些儿挣扎。韩会思量:"湘子这般年纪尚不会说得半句言语,枉惹旁人耻笑,岂不是:
命里无儿莫强求,强求虽有更添忧。
当年忙道无儿子,撇下千千万万愁,"
这韩会十分不快活,日夜忧愁,染成一病而亡。退之哭泣尽礼,置办棺木,大殓已毕,安葬在祖茔之下。
一日,吩咐张千道:"大相公死了,止得这一点骨血,指望他成人长大,娶妻生子,接续韩门香火,谁知养到三周,尚然不会说话,莫非哑了,人家养着哑子也是徒然。汝等去街坊上看那好算命的先生寻一个来,待我把他八字推算一推算,若日后度得一个种儿,也好做坟前祭扫的人。"退之吩咐已完,那吕师在云端听见这话,便按下云头,化做一个算命先生,在那牌楼坊街上走来走去,高叫:"算命!算命!"这先生如何打扮:折叠巾歪前露后,青布袍左偏右皱。两只眼光碌碌望着青天,一双手急簌簌摇着算盘。口中叫:命讲胎元,识得根源,若有一命不准,甘罚二钱。
那张千连忙请他到家里,见了退之。退之道:"先生高姓?家住何方?"吕师道:"学生唤做开口灵,江湖上走了多年,极算得最好命。遇见太子就算得他是帝王子孙,遇见神仙就算得他是老君苗裔,遇见夫人就算得他丈夫是宰相、公卿,遇见和尚就算定他是华盖坐命。"退之道:"依先生这般说起来,算命也是多事了。"吕师道:"说便这般说,八个字还有许多玄妙。不知相公有何见教?"退之说道:"我有一个侄儿,劳先生推算,若还算不准,先罚先生二钱。"吕师道:"从早晨出来尚不曾发利市,相公若要罚钱,请先称了命金,待学生算不准时好做罚钱。"退之道:"这般浑话,免劳下顾。"吕师道:"请说八字来。"退之道:"建中元年二月初一日午时。"吕师道:"庚申年己卯月辛酉日甲午时。庚申乃白猿居蟠桃之位,己卯乃玉兔归蓬岛之乡,辛酉为金鸡入太阳宫畔,甲午为青驾飞玉殿之旁。这八个字不是凡胎俗骨,主有三朝天子分,七辈状元才,不出二十岁必定名登紫府,姓列瑶池,九族成真,全家证圣。若肯读书,官居极品,只是少寿。目下正行墓库运,主其人昏蒙暗哑,如弃物一般,到了七八岁,脱运交运,自然超群出类。"退之道:"他如今像哑子一般,读书料不能够了。若说学仙,世上只有天仙、地仙、神仙、鬼仙,最下一等名曰顽仙,那里有个哑仙?"吕师道:"他面"目清奇,形容古朴,心地十分透明,性质更觉聪明,一日开口说出话来,凭着颜回、子贡重生,也只如是。"
两个谈论正大,那钟师父又化作一个相面的先生,按落云头,在韩家门首高叫道:"我鉴形辨貌,能识黄埃中天子;察言观色,善知白屋里公卿。饶他是仙子降凡尘,我也晓得他前因后果去来今。"
只见张千听了这一篇大话,又忙忙地跑进来对退之说道:"相公,这算命的不为奇了,外边又有一个相面的,说得自家是康举还魂,许负再世,何不请他进来,一发把公子相一相?"吕师晓得是钟师临凡,便道:"相公说学生算命不准,且请这相面的进来,看他说话与学生相合也不相合?"退之依言,便吩咐张千去请。张千请得那相面先生到于厅上,与算命先生东西坐下。退之便指着湘子道:"请先生把这孩子相一相。"相面的先生定睛一看,便道:"两耳垂肩,紫雾盘绕;双手过膝,金光显现;天仓丰满,地角端圆;神清气朗,骨格坚全,若非天子门前客,定作蓬莱三岛仙。这公子不是愚痴俗子,顽蠢凡人。"吕师道:"星相两家行术不同,每每各谈己见。今日我两人言语相同,岂不是公子生成的八字,长成的骨头。"钟师又道:"相公也请端坐,待学生也把相公细看一相何如?"退之道:"学生正欲请教。"钟师把退之中帻耸一耸起,道:"天庭高阔,地角方圆,金木肩高,土星丰厚。颧骨插天,掌威权于万里;日月角起,全忠孝于一门。五岳拱朝,名标黄甲;浮犀贯顶,一生少病。鹤行龟息,局是天仙;露骨露神,终招险祸。以贫道论之:龙虎难分别,鸾凤要失群。风霜八千里,接引有呆人。"退之道:"多谢先生指教,只是这几句恁么意思?"钟师道:"这四句诗是相公一生结果,后有应验。"退之道:"我侄儿湘子四岁还不会说话,就如哑子一般,如何是好?"两师道:"要公子说话,有何难哉。贫道有一丸药在此,送与相公,待明日五更时分,相公把无根净水与公子吞下肚去,他就会说话了。"退之欢喜不胜,接了这丸药,叫张千取白金二两,封作两封,送与两位先生。两师笑了一声,分文不受,附着湘子耳边嘱咐几句。嘱云:
鹤童不用苦忧心,须情前因与后因。
丹药驱除魔障净,管教指日上蓬瀛。
嘱罢,扬长出门去了。退之着人追赶之时,杳然不知去向,但见祥云缭绕空中,瑞鹤飞鸣云外。退之自思:"这两个或是神仙也不见得,只待五鼓时分,侄儿吃了丸药便见应验如何。但他说我黄甲标名,官居台阁,不知应在几年上,过了明日,收拾盘缠赴京科举,又作理会。"正是:
时来风送膝黄阁,运退雷轰荐福碑。
有日蛟龙得云雨,春风得意锦衣归。
毕竟退之上京去否,且听下回分解。
-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四回 物色乘龙欲传大位 闲观斗蚊引动慈心
话说自从阿那罗丞相几句说话,把那寻觅不着的老者,认为佛祖现化以后,传说出去,兴林国的百姓,没有一个敢于不信。而且又不免加油添酱地加上许多穿凿附会之谈,闹得通国人的心理,都移向佛门。这也是西方佛教发达的开始。本来呢,自从释迦牟尼创设佛教,立意要普度众生以来,大家都视西土为佛国。兴林国与佛国甚为接近,早就有些同化,再经如此一闹,自然益发要认真了。
话休絮烦,再说那一位妙善公主,由宝德后悉心抚育,渐渐长大,脱离了襁褓,转眼之间,已是三、四岁了。出落得美丽聪明,能说能笑,比了两位姐姐更是高出一筹。不过她的脾气,大大地与人不同。若是寻常的小孩子家,总是欢喜红红绿绿的衣服,喜吃美好的东西。她虽然小小年纪,对于那些繁华锦绣,山珍海味,一概不爱,只欢喜布草粗粝。最奇怪的便是生来就吃素,不要吃荤腥。这并不是她不愿吃,实在是不能吃,油腻荤腥-入口,立刻就哇的呕吐出来,再也不能下咽。宝德后见她如此情形,虽觉有些奇怪,但这正是无可如何的事情,又不忍使娇女呕吐伤身,只索备净素的食物给她吃,方才合她的意。
六岁上学读书,好似有夙慧的一般,端的是一教就朗朗上口,并且过目不忘,远出两位姐姐之上。因此,妙庄王与宝德后都十分爱她,真视同掌上明珠一般,老怀也很安慰,以为有女如此,也无异男儿。
妙庄王常向宝德后说:"待妙善公主将来长大成人,一定要替她招一个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十全十美的人物,来做她的驸马。非但郎才女貌相配,就是到那时再不生太子的时候,那座兴林国的宝位,也好传与驸马,还不至斩断婆伽婆氏的血统."
宝德后对于这个主张,也非常赞成。夫妻两个安了这个心眼儿,连望子之心也渐渐地冷淡下去,只顾暗中物色相当的人才。
这件事不知如何传到了妙音、妙元两位公主耳朵里去,都不免自叹命薄起来。有一:天,妙音、妙元两位公主一同在花园中观赏桃花,无意间走到仙人洞旁边.只见妙善公主蹲在地上,旁边立着一个宫女,二人都默不作声,不知在那里做些什么?妙音、妙元二位公主,见了这种情形,不免动了好奇之心,。缓步走过去瞧看,却原来是蚁斗。
那时,妙善也看见二人,便喊道:"两位姐姐快来帮我将这些斗死的蚂蚁,掘潭埋葬!"
妙音。妙元二人,相视地笑了一笑道:"妹妹,你自去闹吧。我们怕污了手,却不耐帮你做这些爬地皮的玩艺."说着便携手走将开去。
妙元低低地向妙音说道:"姐姐,你看三妹妹专门欢喜干这些爬泥掘土的村野勾当,父王母后倒当她宝贝一般,说什么妥找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招为驸马。万一母后就此不再生育,驸马还有继承大统的希望,她还得做皇后娘娘哩!世上几曾听见过爬泥的公主?你想可笑不可笑!"
妙音道:"三妹妹的举动,我也看她有点下流:只是父王母后偏爱着她,这就是没法的事。只恨你我生得命薄,轮不到那些好处。这正是命中注定的啊!"
她二人怨天尤命,我且不表。再说三公主妙善,她究竟在那里干些什么?这倒不容不叙个明白。
原来,那天妙善公主在宫中闷坐无聊,便带了一名宫女到花园中闲游,无意之间就走到仙人洞旁。蓦然间,瞥见地上一队黄蚁,一队黑蚁,在那里斗做一团,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双方死伤累累。妙善见于,好生不忍!暗想:"这小小的蚂蚁,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生的性命,也巳短促透了,伺况还有异类的残害,自保尚且不暇,为什么还要自相争斗,自促寿命哩?你看那许多死伤的遗骸,是多么凄惨啊?倒不如让我替它们分解了吧!"
于是就蹲下身去,欲待用手去拂,却又住了不下手。你道为何?原来黄黑两队蚂蚁,已入了混战状态,斗成一团,身体又小,哪里分得清楚?若是捉对儿地替它们去分拆,分到何时方始可以终了?况且蚂蚁这件东西,不斗便罢,若是斗将起来,真是除死方休。并且,敌人如被它咬住,就是自己到力尽而死的时候,依然不肯放松。'故每次蚁斗以后,总有许多捉对儿同死的蚁骸发现在战场上。若有人真的一对对去分拆时,两蚁一定同时受伤,就算不受伤的话,你一松手放下地去,它依旧会去找敌人死斗。如此一对没分开,一对又斗起来,周流不息,永远也分拆不完结。
妙善公主想到这一层,不由她不缩住了手。她毕竟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细细地-想,就被她想出-个方法来。她想蚂蚁的争斗,无非是为了食物,只消双方大家有了充分的食物,自然大家各去搬运食物回洞,争斗就可以解开了。她于是就命宫女去取了许多香甜的饼屑,一方面又察看了两队蚂蚁的窠穴,把饼屑撒在洞口的四周。果然两队蚂蚁后队出来的生力军,见了食物,不再前赴战场,都来搬运粮食,前敌的战争,也渐渐地松懈下来。她于是取过一把小帚儿,将斗住的蚂蚁,轻轻地拨扫,阵线散乱了,只见四面地乱跑。此时后面传令的蚂蚁也来了,大家得了信,也都赶回后方去运粮,一场恶斗才算结果。
可是战地死伤的蚂蚁,已有好几百个,妙善看了那种折牙断足的情形,好生伤感!暗想,蚂蚁虽然是个小小虫儿,到底也是一条生命。只这么一斗,就涂炭了这许多生灵,不知它们前世造了什么孽,要如此惨酷地横死。如今搁在这里却不妥,万一被异类来啄食,岂不惨上加惨吗?不免待我来掘潭埋葬了吧.
于是她就在近处掘了一个小小潭儿,正在收拾蚁尸去葬,恰好遇到妙音、妙元二位姐姐走来,她便喊她们来帮忙。不料,她们竟不顾而去。她也不再呼唤,只将蚁尸完全捡得,再送到潭中,用土掩埋了,圆满了这场功德,方才带着女侍回宫,心上才觉舒适。
再说那妙音、妙元二位公主,因为父母偏爱着妙善,又听了物色驸马预备承继大统的话,女儿家胸襟是最狭的,就不免由羡慕进而妒忌了。故对于妙善的行动,有点看她不过。今天见她干这爬泥葬蚁的勾当,将她讥笑了一阵,又先行赶回宫去,将此事告诉宝德后。在二人以为,如此一来,可以减少母后钟爱之心,移爱到自己身上。但是宝德后听了二人的话:只付之一笑,还说她这种举动,真能体上天好生之德哩I妙音、妙元不防宝德后会说出这般的话来,心上怎不气苦,几乎连眼泪都进出来了。
那时妙善公主正圆满了她的功德,带了侍女回官,见过母后,看了两位姐姐那种气苦的神情,只当是受了娘娘的训斥,不敢动问。宝德后看了她,问起向在何处闲玩?妙善便将顷间的事,细细地诉说了一番。
宝德后笑道;"你也忒煞淘气了,好有心思去千这些勾当,不嫌污了双手。若遇着毒蚂蚁被它咬了,生起蚂蚁疮来,才够你受用哩!以后快别闹这些玩艺才好!"
妙善公主听了她母后的教训,一面唯唯地答应,一面却又说出一段道理来。正是:
看她多夙慧,小语畅禅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4 回 先削发欲除烦恼 后留须以表丈夫
诗曰:
由来迹状甚殊常,脱落人间宅渺茫。
铛煮山川深有象,瓢藏世界妙无疆。
冲天净假能飞翼,服日长居不老乡。
汉武秦皇求未得,岂因浪说事荒唐!
却说这个金员外是玉皇案下一个金童,喻孺人是玉皇案下一个玉女 ,他两个都思凡,两个同下世,两个就结成鸾凤偶。那灵霄殿上方才瞬息,不觉的人世上已经七七四十九岁。这一日只因老祖临凡,他的万道金光直冲着灵霄宝殿,以此玉帝升殿,查点这金童,照刷那玉女,怕他不顷刻里复命归根?却说那产下来的娃娃又有许多的因果,越加耳不及闻,目不及见。怎的娃子的因果,越加不闻不见?原来这娃子是个燃灯古佛临凡,解释五十年摩诃僧祗的厄难。却又怎么叫做燃灯佛?他原当日在西天做太子,受生之初,一落地时,已自身边光焰如灯火之亮,故此叫做个燃灯佛。因他锭身置灯,灯字又从金,因是锭身,后世翻为锭光佛,如今人省做这个单"定"字。有偈为证,偈曰: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除是身畔灯,方才是慧日。
却说这娃子是燃灯老祖的色身,自出胎时,父母弃世,进了净慈寺里云寂长老名下做个弟子。云寂长老看得他十分珍重。只是这个弟子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怎么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他自从进了山门之后,胎里带得素来。素便罢了,还有一件来,一日与他三餐五餐,他餐餐的吃;一餐与他三碗五碗,他碗碗的吃,也不见他个饱;三日五日不与他吃,他也不来要吃,也不见他个饥 。还有一件来,也是一般的眼,也是一般的黑白,只是一个不睁开;也是一般样的口,也是一般样的舌头,只是一个不讲话;也是一般样的耳朵,也是一般样的轮廓,只是一个不听见;也是一般样的手,也是一般样的十指纤纤,只是一个不举起;也是一般样的脚,也是一般样的跟头,只是一个不轮动。却只一个"坐"字,就是他的往来本命星君。或在禅堂里坐,对着那个砖墙,一坐坐他个几个月;或在僧房里坐,对着那个板壁,一坐坐他个半周年。
迅驹骤隙,飞电流光,不觉的三三如九,已自九年上下。师父虽则珍重他 ,他却有这许多不近人情处,不免也有些儿。
忽一日,一个游脚僧人自称滕和尚,特来叩谒云寂。云寂请他至僧房里面相见 。云寂见他有些骨气,有些丰姿,就留他坐,待他茶,斋他饭。两家子讲些经,翻些典。正是空华落影,阳焰翻波 ,光发襟怀,影含法界。滕和尚起头只看见一个弟子,囤囤的坐在板壁之下,问云寂道:"此位坐的是谁?"云寂道:"是小徒。"滕和尚道:"他怎坐的恁端正哩?"云寂道 :"小徒经今坐了九个年头。"滕和尚道:"长老,你也不问他一声?"云寂道:"便自问他,他耳又不闻。"只因这两句话,打动了一天星。好个弟子,你看他轻轻的离了团坐,拽起步来,望禅房门外竟走。你看他走到哪里去?只见他一直走进佛殿之上,参了佛,礼了菩萨,拜了罗汉,上鼓楼上击几下鼓,上钟楼上撞几下钟,翻身又进禅房里来,先对着师父一个问讯,后对着滕和尚一个问讯,睁开眼,调转舌,说道 :"闻道道无可闻,问法法无可问。"把个云寂满心欢喜,笑色孜孜。滕和尚道:"果真可喜。恁般的陀罗,声入心通,耳无顺逆。"那弟子应声道:"迷人不悟色空 ,达者本无逆顺。"滕和尚道:"法门尚多哩,难道个达者本无逆顺 ?"那弟子又应声道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过方寸。"滕和尚道:"这方寸地上,烦恼其实有根,净华其实无种 。"那弟子道:"烦恼正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滕和尚道 :"你这话儿只好骇我游方僧。"那弟子又应声道:"识取自家城邑,莫浪游他州郡。"滕和尚道:"贫僧原有这等一个短偈,你这话儿都是雷同了我的。"弟子道:"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和尚此一音,何雷同之有?"滕和尚道:"虽则一音,也分个昔日 、今日前后之不同。"弟子道:"昔日日,今日日,照无两鲜;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二动。"滕和尚道:"这陀罗既有倾峡之口,倒岳之机,我且考你一考 。"那弟子道 :"愿闻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道?"弟子道:"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性相自如,常住不迁,这就叫做个道。"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禅?"弟子道:"万法俱明谓之谛,一切不取谓之禅。"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佛?怎么又叫做个佛祖?"弟子道 :"不睹恶而生嫌,不观善而劝措,不舍智而近愚,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通慧心,不与凡圣同缠,超然独诣,这就叫做个佛,这就叫做个佛祖。"滕和尚道:"佛爷爷的法身何在?"弟子道:"无在无乎不在。"滕和尚道 :"这殿上坐的敢是法身么?"弟子道:"金姿丈六,不是法身。"滕和尚道 :"似此说来,佛岂无身 ?"弟子道:"有身。"滕和尚道:"何为佛身?"弟子道 :"六度为佛身。"滕和尚道:"佛岂无头?"弟子道 :"有头 。"滕和尚道:"何为佛头?"弟子道:"正念为佛头。"滕和尚道:"佛岂无眼?"弟子道:"有眼。"滕和尚道 :"何为佛眼?"弟子道 :"慈悲为佛眼 。"滕和尚道:"佛岂无耳?"弟子道:"有耳。"滕和尚道:"何为佛耳?"弟子道 :"妙音为佛耳。"滕和尚道:"佛岂无鼻 ?"弟子道:"有鼻。"滕和尚道:"何为佛鼻?"弟子道:"香林为佛鼻。"滕和尚道:"佛岂无口?"弟子道:"有口。"滕和尚道:"何为佛口?"弟子道:"甘露为佛口 。"滕和尚道:"佛岂无舌?"弟子道:"有舌。"滕和尚道:"何为佛舌?"弟子道:"四辨为佛舌。"滕和尚道:"-佛岂无手?"弟子道:"有手。"滕和尚道:"何为佛手?"弟子道:"四摄为佛手。"滕和尚道:"佛岂无指?"弟子道:"有指。"滕和尚道:"何为佛指?"弟子道:"平等为佛指。"滕和尚道:"佛岂无足?"弟子道:"有足。"滕和尚道:"何为佛足?"弟子道:"戒定为佛足。"滕和尚道:"佛岂无心?"弟子道:"有心。"滕和尚道 :"何为佛心?"弟子道 :"种智为佛心。"滕和尚道:"陀罗却差矣!"弟子道:"怎见得差?"滕和尚道 :"你又说无,你又说有,一脚踏了两家船,却不是差了?"弟子道 :"妙有而复非有,妙无而复非无。离无离有,乃所谓法身。"
滕和尚道 :"这些话儿,是被你抵搪过去了。我还要考你一考。"弟子道:"再愿闻。"滕和尚道:"我且问你,读佛书可有个要领处?"弟子道 :"衣之有领,网之有纲,佛书岂无个要领处?"滕和尚道:"要领处有多少哩?"弟子道:"只好一个字。"滕和尚道:"是一个甚么字?"弟子道:"是一个'空'字 。"滕和尚就嗄嗄的大笑起来,说道:"今番差了些。"弟子道:"怎么会差了些?"滕和尚道:"一个'空'字,能有几大的神通?怎么做得佛书的要领?"弟子道 :"老师父看小了这个'空'字。"滕和尚道 :"怎么会看小了它?"弟子道:"我也问你一声 。"滕和尚道 :"你问来。"弟子道:"佛爷爷可有忧?可有喜?"滕和尚道:"无忧无喜。"弟子道 :"佛爷爷可有苦?可有乐?"滕和尚道:"无苦无乐。"弟子道 :"佛爷爷可有得?可有丧?"滕和尚道:"无得无丧。"弟子道 :"可知哩 。"滕和尚道 :"怎见得可知哩?"弟子道:"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力割香途,何苦何乐?根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丧?忘忧喜,齐苦乐,轻得丧,这'空'字把个佛爷爷的形境都尽了,莫说是佛书不为要领。"
滕和尚道:"今番又被你胡塞赖了。我还问你,经上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是色?怎么又是空?"弟子道:"你不见水中月,镜里花,还是色?还是空?"滕和尚道:"经上又说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怎么叫做个无我?"弟子道:"'火宅者,只我身',可是句经?"滕和尚道:"这是一句经。"弟子道:"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既不能烧,明知无我 。"滕和尚道 :"怎么叫做个无人?"弟子道:"'人居色界',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弟子道:"若人有色界,此土凭何而立?既五色界,明知无人。'"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无众生 ?"弟子道 :"'劫火洞然,大干俱坏',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弟子道 :"若有众生,应火不能坏,既火能坏,明知无众生。"
滕和尚道 :"我还要个考你的去处。"弟子道:"真好鹘突人也!"滕和尚道:"陀罗也自怕考哩!"弟子道:"说甚么'怕考'两个字?"滕和尚道:"一个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佛性还在哪一头?"弟子道:"澄江一片月,三只船儿同玩赏。顷刻之间,一只不动,一只往南,一只往北,月还在哪个船上?"滕和尚道 :"一般样的水,海自咸,河自淡 ,佛性还在咸处?还在淡处?"弟子道:"东边日出,西边下雨,天道还在雨处?还有晴处?"滕和尚道 :"你恁的会答应,我还把个世故考你-考。"弟子道:"甚么世故?"滕和尚道 :"那个飞来峰,既飞得来,怎么不飞得去?"弟子道:"一动不如一静。"滕和尚道:"观音大士怎么又念观音咒?"弟子道:"求人不如求己。"滕和尚道:"长老怎么三日化得一文钱?"弟子道:"多得不如少得。"滕和尚道:"你怎么今日走上殿去动一会响器?"弟子笑一笑道:"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滕和尚未及开口,弟子说道 :"师父考到弟子身上来,想只是肚子里干了。待我弟子也考师父一考。"滕和尚道:"也任你考。"弟子道:"阎浮世界之牛,万物不齐,这万物果有今一定么?"滕和尚道:"有个一定。"弟子道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生即死,有死即生,何得为定?"滕和尚道 :"万物果真不定。"弟子道:"万物若是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只消这两句话,把个滕和尚撑住了。
两下里正在作笑,忽听得半空中划喇喇一个响声。云寂说道:"恁两家说一个不住,致干天怒。"道犹未了,只听得一个声气说道 :"直饶有倾峡之辩,倒岳之机,衲僧门下,一点用他不着 。"把个云寂连忙的望空礼拜,说道 :"小弟子不合饶舌,望乞恕罪 。"滕和尚自家想道:"话儿也是多了些。"就此告辞。云寂道:"徒弟,你拜谢了滕师父。"滕和尚道 :"不用拜 。"云寂道:"要拜。"好个滕和尚,望门外只是一跑。云寂忙忙的扯住他,说道:"既不用小徒拜谢,容贫僧一言。"滕和尚道:"有何见谕?"云寂道 :"小徒自进山门来,经今九岁,眼不开,耳不听,话不说,手不举,足不动,贫僧只恐他堕落轮回,永无上乘。适蒙老禅师下教,致使他圆通朗照,弄响飞扬,这正叫做个,这正叫做个"好云寂,连说了两声"这正叫做个",却没有下面一句巧话儿来凑合 。猛抬起头,只见一个弹弦儿唱道情的打廊檐下走过,好个云寂,便就见景生情,说道 :"小徒蒙老禅师下教,致令他圆通朗照,弄响飞扬,这正叫做个琴瑟箜篌,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滕和尚听知这两句话儿有些机窍,他口儿里告辞,袖儿里取出一个黄纸的纸包来,递与云寂。云寂刚刚的接了他的包儿,打眼一霎,早已不见了这个和尚。
云寂倒吃了一惊,面上虽是吃了一惊,心里想道 :"这决是个禅师下界,点我这个小徒弟。这个小徒弟,决也不是个凡胎。"急转身来,叫上一声:"徒弟。"那弟子连忙的答应几声:"有,有,有。"云寂道:"适来的长老来有影,去无踪,不知是哪一位那谟?"弟子道 :"他自己称为滕和尚,师父可就把这'滕和尚'三个字,到各经典上去查一查,便知端的 。"云寂道 :"言之有理 。"一时间,那个《观音经》 、《华严经》、《金刚经》、《孔雀经》、《能仁经》、《般若经》、《涅经》、《圆觉经》、《法华经》、《楞严经》、《遗伽经》、《遗教经》,一一的摆将出来。只说是水中捉月,海里捞针,哪晓得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刚刚的展开那经卷,用眼一瞧,就有一个偈儿,说道:"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迷人不悟色空,达者本无逆顺。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过方寸。烦恼正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识取自家城邑,莫漫游他州郡 。"那偈儿后面又有一标题,说道:"腾腾和尚偈。"
云寂见之,满心欢喜,叫声 :"徒弟 !"那弟子连忙答应道:"有,有,有。"云寂道:"适来和尚,果真是过去的禅师。"弟子道 :"可是姓滕么 ?"云寂道:"滕便是滕,却不是那个'滕'字 。"弟子道:"是甚么'滕'字?"云寂道:"是个云腾的'腾'字,叫做个腾腾和尚。"弟子道:"可有甚么说来?"云寂道 :"适来你那个'问道道无可问'的七言古风,是他的小偈。"弟子道:"徒弟却不知道。"云寂道:你怎的说将出来?弟子道:"他那里问一声,我这里应一声,信口说将出来的。"云寂道:"终不然你口口是经?"弟子道:"除是师父们声声是佛。"云寂道:"再不必多言。只一件来,这腾腾和尚既是个禅师,神通不小,方才那个黄纸包儿里面,一定有个道理 。"弟子道:"何不拆开他的来看他一看?"云寂道:"有理,有理。"口儿里说道"有理",手儿里一傍把个包来拆开 。只见包儿里面,端正有两件波斯。还是哪两件波斯?一件是个羚羊角,-件是个镔铁刀儿。云寂道 :"这还是个甚的禅机 ?"弟子道:"这个禅机,不离是经典上的 。"好个云寂,沉思了半晌,猛省起来,叫声:"徒弟,这个禅机,我解得了 。"弟子道:"愿闻。"云寂道:"这个禅机,出于《金刚经》上。"弟子道:"怎见得?"云寂道:"金刚世界之宝,其性虽坚,羚羊角能坏之。羚羊角虽坚,镔铁能坏之。"弟子道:"这个解释,只怕略粗浅了些。"云寂道:"意味还不止此。"弟子道:"还有甚么意味?"云寂道:"金刚譬喻佛性,羚羊角譬喻烦恼,镔铁譬喻般若智。这是说,那佛性虽坚,烦恼能乱之,烦恼虽坚,般若智能破之。"
弟子道 :"腾腾和尚把来送我们,还是甚么意思 ?"云寂道:"敢是指点我老僧戒烦恼也?"好个弟子,早已勘破了腾腾和尚这个机关,说道:"这个禅机,不是指点老师父戒烦恼。"云寂道 :"怎见不是指点我戒烦恼?"弟子道 :"老师父明心见性,清净慈悲,又有甚的烦恼戒得?"云寂道 :"既不是指点我来,还是指点哪一个?"弟子道 :"还是超度我做徒弟的。"云寂道:"怎见得?"弟子道:"我做徒弟的,虽入空门,尚未披剃;虽闻至教,尚未明心。这个羚羊角,论形境,就是徒弟的卯角;论譬喻,就是徒弟的烦恼。却又有个镔铁,明明的是叫徒弟披剃去烦恼也。"云寂道 :"说得好个道理。只一件来,既入空门,少不得披剃。莫若取皇历过来,选择一个吉日,一个良时,和你落了这个发 ,拔了这个烦恼的根苗 。"叫一声:"小沙弥,取皇历过来 。"一个小沙弥拿了一本皇历,奉上云寂。云寂接过手来,展开在佛案上,看一看说道 :"今日是四月初六,明日初七,又明日初八。这初八日本是佛爷爷的生日,已自大吉,况兼历日上写着 :'结婚姻、会亲友、上表章、进人口 、冠带、沐浴、立柱、上梁、剃头、立券、交易、移徙,宜用辰时,大吉之日。'徒弟,择取初八日和你落发罢。"弟子道:"谨依尊命。"
一日又一日,不觉的就是初八日。云寂清早起来,吩咐烧了水,磨了刀,亲自焚了香,祷告了菩萨,和那弟子落下了那一头的青丝细发,光光乍一个好弥陀。这是燃灯老祖托生杭州,舍身净慈寺温云寂门下 ,执弟子削发除烦恼一节。有诗为证,诗曰:
自入禅林岁月长,今朝削发礼穹苍。
一真湛湛三乘透,五蕴空空万虑忘。
钵底降龙时溢水,圈中伏虎夜焚香。
浑然失却人间事,一点禅心自秘藏。
却说这弟子削了发,参了佛,礼了菩萨,皈了罗汉,拜了师父。师父道:"自今以后,毋得再像前面那九岁的事体。"弟子道:"那九岁何如?"云寂道 :"那九岁之内,只是个好坐,诵经说法全没半星。"弟子道 :"经典上有一句说得好哩。"云寂道:"是哪一句?"弟子道:"'八岁能诵,百岁不行',不救急也 。"云寂道:"便你行来我看看 。"只这一句话儿不至紧,触动了这弟子的机轮。你看他今日个说经,明日个讲典,一则是小师父能说能道,善讲善谈;二则是杭州城里那些吃斋把素的多,听经听典的多,只见每日间蜂屯蚁聚,鱼贯雁行,把个杭州城里只当了一个经堂,把个杭州城里的善菩萨们只当一班大千徒众。
却说飞来峰下有一个禅寺,叫做个灵隐寺,就是风魔和尚骂秦桧的去所。灵隐寺里有一个经会 ,叫做个"碧峰会"。因是飞来峰油澄澄的,就像胡僧眼碧 ,故此取名为"碧峰会"。当原先大志禅师在这个会上讲《法华经》,晃朗闲雅 ,绝能清啭,能使听者忘疲失倦。法建禅师在这个会上讲《华严经》 ,声不外彻,有人倚壁而听,但闻溜溜,如伏流之吐波。这等一个会场,经过两个这等大禅师,那有个法门不盛演也!后来年深日久,世远人亡,这坛场也冷落了。这等三五十载,到今日也莫非是否极泰来 ,贞下元起,撞遇这等一个能说能道、善讲善谈的小师父来。却只见东半城的会首,姓迟。名字叫做个迟再,忙忙的望西半城走;西半城的会首,姓巴,名字,叫做个巴所,忙忙的望东半城走。东半城的会首望西半城走,说道:"好去请那位能说能讲、善讲善谈的小师父,到'碧峰会'上谈经。"西半城的会首望东半城走,说道:"好去请那位能说能道、善讲善谈的小师父,到'碧峰会'上说典 。"果真一请请得这个小师父,到"碧峰会"上敷衍真言,广言善世。
一日三,三日九;一月三,三月九;一年三,三年九,人人说道:"这等一位大禅师,岂可没个法名?这等一位活菩萨,岂可没个徽号?"迟再说道 :"我们做弟子的,怎会敢称他的法名?只好奉上一个徽号。"巴所说道:"这个徽号,也不是等闲奉承得的 。"一人传十 ,十人传百,百人传千,千人传万,同声同口的都说道:"要上这会上的师父尊号。"内中有等看眼色的,说道:"这位师父胡僧碧眼,合就号做个碧眼禅师。"内中又有等信鼻子动的,说道 :"这位师父鼻如峰拱,合就号做个鼻峰禅师。"内中又有等山头上住的,说道:"这位师父前日出家净慈寺 ,在雷峰之下,今日讲经灵隐寺,在飞来峰之下,合就号做个雷峰禅师,合就号做个飞峰禅师 。"也有叫碧眼禅师的,也有叫鼻峰禅师的,也有叫雷峰禅师的,也有叫飞峰禅师的,正是个人多口多,口多号多,到底都说的不的确。还是那迟再有个斟酌,还是巴所有个裁剪。那迟再怎么说?那迟再道 :"号碧眼的,号鼻峰的,这都是近取诸身,丈六金姿,不是法身,不必近取诸身。号雷峰的,号飞峰的,这都是远取诸物,虽在世间,无有物味,也不必远取诸物。"那巴所道:"既不近取诸身,又不远取诸物,怎么会有个号来?"迟再道:"就在这个'会'字上生发。"巴所道:"怎么'会'字上有生发?"迟再道:"我和你这个经会,叫做甚么会?"巴所道:"这经会叫做个'碧峰会'。"迟再道:"可知哩,这会叫做个'碧峰会',这位师父是个会主 ,我和你们不过是个会中的人,既是会主,就号做个碧峰长老何如?"巴所道:"好个碧峰长老!"一个传十个,十个齐声道:"好个碧峰长老!"十个传百个,百个齐声道:"好个碧峰长老!"百个传千个,千个齐声道 :"好个碧峰长老!"千个传万个,万个齐声道:"好个碧峰长老 !"因此上传到如今,叫做个碧峰长老。又因他俗姓金,连着金字,叫做个金碧峰长老 。这号碧峰长老的时节,长老已自约有二十上,三十下,一嘴的连鬓络腮胡子。净慈寺里的师父,也久已升仙去了,止是长老一身,一个光头,一嘴胡子。这个胡子不是小可的,有诗为证。诗曰:
堂堂六尺属仙郎,更喜丰髭品字傍。
风急柳丝飞渡口,雨余苔迹上宫墙。
龙归古洞螯先醉,凤出丹山尾带狂。
惟有美髯公第一,满腔忠义越加长。
却说碧峰长老一嘴连鬓络腮胡子,人人都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毗沙门子也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三藐三佛陀也说道:"长老何事削发留须?"弗把提也说道:"长老何事削发留须?"泥犁陀也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优婆塞也说道:"长老何事削发留须?"优婆夷也说道:"长老何事削发留须?"陀罗尼也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诸檀越也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就是僧纲、僧纪、僧录也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就是茶头、饭头、菜头、火头、净头也都说道 :"长老何事削发留须?"人人口口,口口声声,碧峰长老只把他当个对江过,告诉风。
却不知这个碧峰长老这个削发留须 ,还是按些甚么经典,还是有些甚么主张,还是到底削发留须,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