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第05章 手少阴心经| 中医典籍

《腧穴》第05章 手少阴心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HT02: 青灵 Qīnglíng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HT04: 灵道 Língdào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络穴。

HT06: 阴郄 Yīnxì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郄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参考】①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②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HT08: 少府 Shàofǔ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配伍】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腧穴》第06章 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典籍

《腧穴》第06章 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 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 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ST01: 前谷 Qiá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ST01: 腕骨 Wà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ST01: 养老 Yǎnglǎo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0.8寸。

【附注】手太阳经络穴。

ST01: 小海 Xiǎohǎi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伍】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直刺 l-1.5寸。

ST01: 臑俞 Nàoshū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5寸。

【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ST01: 秉风 Bǐngfēng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胛疼痛。

【配伍】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ST01: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斜刺0.5-0.8寸。

ST01: 天窗 Tiānchuāng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ST01: 颧髎 Quánliáo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一l寸。

【附注】(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张口,直刺 l-1.5寸。

【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腧穴》第08章 足少阴肾经| 中医典籍

《腧穴》第08章 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份,余17穴配列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 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 【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KI02: 然谷 Rán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KI04: 大钟 Dàzhō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KI06: 照海 Zhàohǎ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KI08: 交信 Jiāoxì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KI10: 阴谷 Yīngǔ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萎、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2: 大赫 Dàhè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萎、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萎、不育症。

【刺灸】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4: 四满 Sìmǎn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6: 肓俞 Huāngshū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18: 石关 Shíguā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肾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20: 腹通谷 Fùtōnggǔ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烦心呕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KI22: 步廊 Bùl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咳喘;配心俞、内关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4: 灵墟 Língxū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KI26: 彧中 Yù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风门、肺俞治外邪袭肺;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腧穴》第07章 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典籍

《腧穴》第07章 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 【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 【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 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 【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 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昆仑】仆参 【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
BL01: 睛明 Jīngmí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 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 为鼻睫神经。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配伍】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 靠眶缘直刺0.5一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 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平刺0.5-0.8寸。禁灸。

BL03: 眉冲 Méichōng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 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平刺0.5-0.8寸。

BL05: 五处 Wǔchù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平刺0.5-0.8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平刺0.3-0.5寸。

BL07: 通天 Tōngtiā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平刺0.3-0.5寸。

BL09: 玉枕 Yùzhě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配伍】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BL11: 大杼 dàzhù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①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②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BL13: 肺俞 fè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 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肺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心包背俞穴 。

BL15: 心俞 Xī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配伍】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心的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刺灸】斜刺0.5-0.8寸 。

BL17: 膈俞 Gé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配伍】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斜刺0.5之0.8寸。

【附注】①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②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肝的背俞穴。

BL19: 胆俞 Dǎ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配伍】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胆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脾的背俞穴。

BL21: 胃俞 Wè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胃的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

【刺灸】直刺0.5~l寸。

【附注】三焦背俞穴。

BL23: 肾俞 Shèn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直刺0.5~l寸。

【附注】①肾的背俞穴。 ②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配伍】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刺灸】直刺0.5 ---- 1寸。

BL25: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直刺0.8~1.2寸。

【附注】大肠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直刺0.8~l.2寸。

BL27: 小肠 俞 Xiǎocháng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

【刺灸】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配伍】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膀胱背俞穴。

BL29: 中膂俞 Zhōnglǚ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解剖】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解剖】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配伍】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 l-1.5寸。

BL31: 上髎 Shàngliá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 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直刺 l-1.5寸。

BL33: 中髎 Zhōngliáo

【定位】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直刺 l-1.5寸。

BL35: 会阳 Huìyá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解剖】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 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配伍】配承山治痔疾。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BL37: 殷门 Yīnmén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 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配伍】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 l-1.5寸。

BL39: 委阳 Wěiyáng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配伍】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 l-1.5寸。

【附注】三焦经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 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配伍】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BL41: 附分 Fùfēn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配伍】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斜刺0.5一0.8寸。

BL43: 膏肓 Gāohuāng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 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配伍】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配伍】配膻中治胸闷。

【刺灸】斜刺0.5-0.8寸。

BL45: 譩譆  Yìxǐ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配伍】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配伍】配内关治嗳气。

【刺灸】斜刺0.5-0.8寸。

BL47: 魂门 Húnmén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主治】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斜刺0.5-0.8寸。

BL49: 意舍 Yìshě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斜刺0.5-0.8寸。

BL51: 肓门 Huāngmén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 痛。

【配伍】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斜刺0.5-0.8寸。

BL53: 胞肓 Bāohuāng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直刺1.5-2寸。

BL55: 合阳 Héyá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解剖】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配伍】配腰阳关治腰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刺灸】直刺 l-1.5寸。

BL57: 承山 Chéngshān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直刺1-2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解剖】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配伍】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直刺 l-1.5寸。

【附注】足太阳经络穴

BL59: 跗阳 Fùyá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直刺0.8一1.2寸。

【附注】阳跷脉郄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配伍】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直刺0.5-0.8寸。

【附注】(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BL61: 仆参 Púcā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配伍】配太溪治足跟痛。

【刺灸】直刺0.3-0。5寸。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 分支。

【主治】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配伍】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BL63: 金门 Jīnmén

【定位】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配伍】配太阳合谷治头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郄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 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配伍】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BL65: 束骨 Shùgǔ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配伍】配大椎治项强。

【刺灸】直刺0.2-0.3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BL67: 至阴 Zhìyīn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腧穴》第09章 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典籍

《腧穴》第09章 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PC02: 天泉 Tiān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附注】心包经合穴

PC04: 郄门 Xìmé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经穴。

PC06: 内关 Nèiguā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PC08: 劳宫 Láogōng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心包经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