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18 车舝 | 诗经·小雅| 儒家经典

《诗经》218 车舝


满怀喜悦和爱慕迎接新娘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  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  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  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  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  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  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  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 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  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  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  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  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  以慰我心。
车舝转动间关响,少女出嫁做新娘。
不是饥来不是渴,就盼美人结鸳鸯。
虽无众多好朋友,一起宴饮喜洋洋。

平地树林多茂密,长尾野鸡树上栖。
漂亮姑娘及时嫁,带来美德好教益。
一起宴饮多欢乐,永远爱你不厌弃。

虽然酒味不太好,希望喝得别太少。
虽然桌上没佳肴,希望大家要吃饱。
虽无美德相配你,请来唱歌把舞跳。

登上那座高山腰,劈下柞树当柴烧。
劈下柞树当柴烧,树上枝繁叶又茂。
今日相遇多美好,了却相思乐陶陶。

高山抬头看得清,沿着大道向前奔。
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均如琴。
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1、间关:车轮声。舝(辖xiá):车轴两头的键。《集传》:"间关,设舝声也。舝,车轴头铁也。" 戴震《毛郑诗考证》:"车行则毂端铁与舝相切,有声间关然。"   2、娈(峦luán):美好。《毛传》:"娈,美貌。"   3、括:聚会。《毛传》:"括,会也。"   4、依:盛。《毛传》:"依,茂木貌。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5、鷮(交jiāo):《诗缉》:"鷮,长尾雉也。"   6、辰:美善貌。硕女:德高貌美之女。《毛传》:"辰,时也。"   7、射(易yì):厌弃。《郑笺》:"射,厌也。" 誉:通"豫",欢乐。   8、庶几:林义光《诗经通解》:"庶几,愿望之词。愿其饮食歌舞。"   9、湑(许xǔ):《释文》:"湑,茂盛也。" 《通释》:"今按《汉广》有刈薪之言,《南山》有析薪之句,《豳风》之伐柯与娶妻同喻,《诗》中以析薪喻婚姻者不一而足。"   10、鲜、觏(够gòu):《郑笺》:"鲜,善。觏,见也。"   11、景行(航háng):大道。《集传》:"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   12、騑騑(非fēi):《传疏》:"《四牡》传云:騑騑,行不止之貌。"   13、如琴:《集传》:"如琴,谓六辔调和如琴瑟也。"

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别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姚际恒《诗经通义》引)邹氏的批评可谓激切有力。但自《楚茨》到本篇共十篇,《诗序》皆以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诗序》之意,不过以为此篇亦《关雎》歌后妃之德之类,为借古讽今之作。邹氏抓住"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达之论。朱熹《诗集传》则说:"此宴乐新昏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以道学家之眼光,驳朱熹之说曰:"夫乐新昏,则德音燕誉无非贤淑,而高山景行,亦属闺门。试思女子无仪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誉?闺门以贞静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当时的价值观规范数千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故扞格难入。诚哉,知人论世之难也!然则朱熹之说,确为不刊之论,所以今人多从之。

全诗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写娶妻启程。诗从娶亲的车声中开始。随着"间关"的车声,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这其中流露出诗人积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诗人又天真地声明:"匪饥匪渴,德音来括。"高兴的原因绝非因为性爱的饥渴即将满足,而是对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谓好德胜于好色了。这当然是恋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说:"虽无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写婚车越过平林。由林莽中成双成对的野鸡,想到了车中的"硕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养和品德,更使诗人情怀激荡,信誓旦旦:"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第三章继续是男子对女子情真意切的倾诉: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冲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写婚车进入高山。这里有茂盛的柞树。"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是当时的谚语,所以诗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鲜艳的绿叶,是美丽可爱新妇的最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可以确信"其叶湑兮"是写新妇的光彩照人的。这里诗人融咏物与比兴为一体,巧妙地表现了对新妇的喜爱。最后两句更是直抒情怀:"鲜我觏尔,我心写兮。"今天和你结为伴侣,我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尾章写婚车越过高山,进入大路。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诗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不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吗?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两句"四牡騑騑,六辔如琴",不仅与首章"间关"二句相呼应,形成回环之势,而且那如琴弦的六辔更是包含着诗人对婚后美好和谐生活的丰富想像。最后两句,又直抒胸臆,情结全篇。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首先是结构上的跌宕。方玉润说:"前后两章实赋,一往迎,一归来。二、四两章皆写思慕之怀,却用兴体。中间忽易流利之笔,三层反跌作势,全诗章法皆灵。"(同上)其次是抒情手法的多样,或直诉情怀,一泻方快;或以景写情,亦景亦情;或比兴烘托,意境全出。总之,它是《雅》诗中优秀的抒情诗篇。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诗经》219 青蝇 | 诗经·小雅| 儒家经典

《诗经》219 青蝇


斥责谗人祸国殃民
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
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苍蝇乱飞嗡嗡响,落在院间篱笆上。
和乐平易诸君子,莫信谗言和诽谤。

苍蝇乱飞嗡嗡响,落在庭前枣树上。
谗人阴险没准则,搅得四方都遭殃。

苍蝇乱飞嗡嗡响,只只落在榛树上。
谗人反覆没准则,挑拨你我相冲撞。

1、营营:小声,犹"嘤嘤"。《集传》:"营营,往来飞声。"   2、樊:竹篱笆。《毛传》:"樊,藩也。"   3、岂弟(凯替kǎitì):《郑笺》:"岂弟,乐易也。"   4、罔极: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罔极,谓阴险变幻,无所底极。人罔极,则其言亦罔极也。"   5、构:挑拨,离间。《郑笺》:"构,合也。合犹交乱也。" 《正义》:"构者,交合两端,令二人彼此相嫌,交更惑乱。"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正因为此,后来"青蝇"就成了谗言或进谗佞人的代称。王充《论衡·商虫》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李白《鞠歌行》"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等,皆其例,可见其艺术生命力之强。

那么诗中所谴责的"谗人"、所告诫的"君子"是什么人呢?作者又是谁呢?《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云:"《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以为本篇乃刺幽王听信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愚案:卫武公王朝卿士,诗又为幽王信谗而刺之,所以列于《小雅》。"则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不过,这些说法并非确凿无疑,姑且录之存参。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诗经》221 鱼藻 | 诗经·小雅| 儒家经典

《诗经》221 鱼藻


赞美周王居住镐京,生活安乐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鱼在水藻把身藏,大头露在水面上。
周王住在镐京城,快乐饮酒甜又香。

鱼儿藏在水藻下,水面露出长尾巴。
周王住在镐京城,饮酒逍遥乐无涯。

鱼儿藏在水藻边,贴着蒲草四处穿。
周王住在镐京城,住处美好又安全。

1、颁(坟fén):大首貌。《毛传》:"颁,大首貌。鱼以依藻为得其性。" 《郑笺》:"藻,水草也。"   2、岂(凯kǎi):欢乐。《集传》:"岂,亦乐也。" 《传疏》:"镐(皓hào),镐京。"   3、莘(申shēn):长。《毛传》:"莘,长貌。"   4、那(挪nuó):安闲貌。《郑笺》:"那,安貌。"

这是一首赞美君贤民乐的诗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怎么会去"饮酒"呢?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我们揭示了鱼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诗经》220 宾之初筵 | 诗经·小雅| 儒家经典

《诗经》220 宾之初筵


讽刺统治贵族的饮酒无度,失礼败德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笾豆有楚,殽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
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
烝衎烈祖,以洽百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
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
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
曰既醉止,威仪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
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
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

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客人开始入筵席,左右应接有礼仪。
笾豆陈设好秩序,鱼肉瓜果摆整齐。
酒味香醇又甜美,大家欢饮在一起。
钟鼓都已悬设好,往来敬酒依次递。
箭靶已经高高举,弓已张开箭已持。
射夫已经配成对,人人尽力献射艺。
箭箭射出中靶心,但求酒杯让给你。

籥舞吹笙又击鼓,音乐演奏很协调。
进献列列先祖考,配合百礼行得好。
百种礼节都周到,规模盛大真热闹。
神灵赐你大福气。子子孙孙乐陶陶。
人人快乐又欢喜,看谁射箭本领高。
客人已把对手找,主人相陪射一遭。
斟满那个大酒杯,献给胜者表慰劳。

客人开始入筵席,彬彬有礼很和善。
客人还未喝醉时,态度慎重又恭谦。
一旦已经喝醉了,行为不捡态度变。
离开座位随处转,兴高采烈舞蹁跹。
有的喝酒还未醉,态度庄重又安闲。
一旦已经喝醉酒,行为轻薄胡乱缠。
这是真的喝醉了,普通礼仪都难辨。

客人已经喝醉了,有的喊来有的叫。
我的笾豆被打乱,手舞足蹈偏又倒。
这是真的喝醉了,行为错误全不晓。
头上皮帽歪着戴,没完没了把舞跳。
如果醉了就出去,大家受福真不少。
如果醉了还不走,就是缺德太不好。
饮酒本来很不错,只是应有好礼貌。

饮酒也有各种人,有的醉来有的醒。
设立酒监来监督,又立酒史记事情。
酗酒本来是坏事,不醉反说你不行。
不要跟着多劝酒,以免失礼瞎胡闹。
不该说的别乱说,没有根据别乱道。
依着醉汉胡乱言,会使公羊不长角。
酒过三杯就迷糊,劝他多喝更不好。

1、初筵:《集传》:"初筵,初即席也。"   2、秩秩:《郑笺》:"秩秩然肃敬也。"   3、殽(肴yáo):同"肴"。核:干果。旅:陈列。《毛传》:"楚,列貌。殽,豆食也。核,加笾也。旅,陈也。"   4、和旨:《集传》:"和旨,调美也。孔,甚也。"   5、逸逸:往来不断。《毛传》:"逸逸,往来有序也。"   6、侯:箭靶。抗:举。《毛传》:"大侯,君侯也。抗,举也。" 《传疏》:"侯,射侯也。"   7、射夫既同:《集传》:"射夫既同,比其耦也。发,发矢也。"   8、的、祈、爵:《毛传》:"的,质也。祈,求也。" 《郑笺》:"爵,射爵也。射之礼,胜者饮不胜者。"   9、籥(乐yuè):《毛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   10、烝(蒸zhēng):进。衎(看kàn):娱乐。《郑笺》:"烝,进。衎,乐。洽(恰qià),合也。"   11、壬、林:《集传》:"壬,大。林,盛也。言礼之盛大也。"   12、纯嘏(谷gǔ):大福。《郑笺》:"纯,大也。嘏,谓尸与主人以福也。湛(耽dān),乐也。"   13、仇:对手。室人:主人。《毛传》:"手,取也。室人,主人也。主人请射于宾,宾许诺,自取其匹而射,主人亦入于次,又射以耦宾也。"   14、康:大。《毛传》:"时,中者也。" 《通释》:"康、荒古通用康爵义当为大。酌彼康爵,犹云酌彼大斗耳。"   15、温温:《郑笺》:"温温,柔和也。"   16、反反、幡幡:《毛传》:"反反,言慎重也。幡幡,失威仪也。"   17、仙仙(先xiān):《集传》:"迁,徙。屡,数。仙仙,轩举之状。" 《通释》:"舍其坐迁,盖谓舍其所当坐当迁之礼耳。"   18、怭怭(必bì):轻薄粗鄙貌。《毛传》:"抑抑,慎密也。怭怭,媟嫚(屑慢xièmàn,举止轻狂,不庄重)也。"   19、秩:《毛传》:"秩,常也。"   20、呶(挠náo):喧哗。《毛传》:"号呶,号呼欢呶也。"   21、僛僛(七qī):身体歪斜貌。《毛传》:"僛僛,舞不能自正也。"   22、邮:过错。《集传》:"邮与尤同,过也。"   23、侧、俄:《郑笺》:"侧,倾。俄,倾貌。"   24、傞傞(缩suō):舞不止貌。一说为参差不齐貌。《毛传》:"傞傞,不止也。" 《正义》:"上言仙仙是舞之形貌,犹能自正,僛僛则不能自正,傞傞则非徒不正,又不能止为舞不止也。"   25、伐德:败德。《集传》:"伐,害。"   26、令仪:《集传》:"饮酒之所以甚美者,以其有令仪耳。"   27、凡此饮酒:《郑笺》:"饮酒于有醉者,有不醉者,则立监使视之,又助之以史使督酒,欲令皆醉也。"   28、从谓:听从别人再劝酒。《通释》:"勿从谓者,勿从而劝勤之使更饮也。"   29、童羖(谷gǔ):无角黑色公羊,世上本不存在。《郑笺》:"由,从也。" 《郑笺》:"羖羊之性,牝(聘pìn)牡有角。" 《集传》:"童羖,无角之羖羊,必无之物也。"   30、矧(审shěn):况且。《正义》引《春秋传》云:"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集传》:"识,记也。女饮至三爵,已昏然无所记矣,况又敢多饮乎?又丁宁以戒之也。" 《通释》:"又即侑之假设,谓劝酒也。"

这是《小雅》中篇幅之长仅次于《节南山之什·正月》和《谷风之什·楚茨》的一首诗。《毛诗序》云:"《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周)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郑玄笺:"淫液者,饮食时情态也。武公入者,入为王卿士。")《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韩诗云:"卫武公饮酒悔过也。"(朱熹《诗集传》引此作《韩诗序》)又《易林·大壮之家人》云:"举觞饮酒,未得至口。侧弁醉讻,拔剑斫怒。武公作悔。"则齐诗之说与韩诗同。宋朱熹以为"按此诗义,与《大雅·抑》戒相类,必武公自悔之作。当从韩(诗)义"(《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二说实相通",谓幽王时国政荒废,君臣沉湎于酒,武公入为王卿士,难免与宴,见其非礼,未敢直谏,"只好作悔过用以自警,使王闻之,或以稍正其失";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从之,极是。

读本诗,第一个印象是章法结构非常严谨。这不仅是指它全部五章每章均十四句,且都是标准的四字句;更是指它章节之间内在组织上的精妙。诗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两章写合乎礼制的酒宴,第二部分两章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两者同以"宾之初筵"一句起头,而所描述的喝酒场面却大相径庭,暴露出理想状态与现实境况的尖锐矛盾。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连用"不"、"勿"、"无"、"匪"、"矧敢"等表示否定义的词集中凸现否定意蕴。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脉络极其分明。第二个印象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为"刺"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的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而诗人的"刺"即使是在最重要的第三、第四两章中,也并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只是反覆直陈醉酒之态以为警诫,除了烂醉后手舞足蹈的姿势不惜重言之以外,"载号载呶"、"乱我笾豆"、"侧弁之俄"写醉汉吵吵嚷嚷、弄乱东西、衣冠不正,也都抓住了特征。并且,诗人还善于通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之类的委婉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之类的戏谑语,来作"绵里针"式的点染。借形象说话,实招就是高招。当然,笔者无意说此诗没有正面的说理成分,末章就主要是说理,但毕竟使读者对酗酒的害处深感悚惕的还是那些描写醉态的句子。

诗人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具体的修辞上,也得到充分的表现,除了消极修辞外,积极修辞更是丰富多彩。"左右秩秩"、"举醻逸逸"、"温温其恭"、"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屡舞僊僊"、"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屡舞僛僛"、"屡舞傞傞",这是叠字修辞格的运用,频度之高,在整部《诗经》中似乎也不多见,那种奇佳的摹态效果,令人叹服。"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既立之监,又佐之史",则是非常标准的对偶修辞格。"宾之初筵"、"其未醉止"、"曰既醉止"、"是曰既醉"等句都同章或隔章、邻章重复一次,是重复修辞格,而由其重复所产生的效应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宾之初筵"的重复意在引出对比。但"其未醉止"、"曰既醉止"的重复,则既与从"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到"威仪抑抑"、"威仪怭怭"的递进紧扣,又有"其未醉止"一组重复与"曰既醉止"一组重复的两层对比,从中更可见出结构的精整。而"是曰既醉"的隔章重复,所起作用是将第三、第四这最重要的两章直接串联起来。还有一种《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顶针,此诗也有两例,即"以洽百礼"之后接以"百礼即至","子孙其湛"之后接以"其湛曰乐"。这两个顶针修辞在同章中仅隔两句,相距很近,显然也是诗人为加重语气而作的刻意安排。另外,"钟鼓既设,举醻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这一段又是排比句,且两句一换韵,有很强的节奏感。

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和茶文化大约是最引人注目的,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几乎可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酒文化如此发达,酒文学在中国的肇始自然也很早。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关于酒文学,《周书·酒诰》之笔,《宾之初筵》之诗,自是古典杰作。厥后扬雄《酒箴》、刘伶《酒德颂》、杜甫《饮中八仙歌》,虽是小品短篇,亦皆名作。但论艺术性与思想性兼而有之,仍推《宾之初筵》为首创杰作。"此可谓不刊之论。至于此诗在后世的社会影响,从明黄榆《双槐岁钞》所录汪广洋《奉旨讲宾之初筵叙》文中讲的一件事很可以得到证明。据汪广洋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听了他讲解《宾之初筵》一诗后,大为感动,命令缮写几十本颁赐朝中文武官员,让他们悬挂在府第的厅堂上,以为警戒。陈子展在转述此事后,认为朱元璋"厥后大戮功臣,纵酒败度,亦当是一种口实"(同上),则《宾之初筵》一诗的影响亦大矣。--自然,这与此诗的文学价值已没什么关系了。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诗经》222 采菽 | 诗经·小雅| 儒家经典

《诗经》222 采菽


诸侯朝见周王,周王给予各种赏赐,并祝福他们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君子来朝,言观其旂。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
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采大豆呀采大豆,圆篓方筐来装下。
君子远道来朝见,天子用啥赏赐他?
虽然没啥赐给他,路车一辆四匹马。
此外又赐啥东西?黑袍画龙裳绣花。

泉水沸腾涌向前,采摘芹菜在泉边。
君子远道来朝王,车上旌旗已望见。
旌旗高高随风展,鸾铃阵阵响不断。
驾上三匹四匹马,君子到来气宇轩。

红色蔽膝围股上,下有绑腿斜着裹。
不骄傲也不怠惰,天子给予赏赐多。
君子心情多快乐,天子命他作辅佐。
君子心情多快乐,神赐福禄无灾祸。

柞树枝条一丛丛,叶儿繁茂郁葱葱。
君子心情多快乐,镇抚四方立大功。
君子心情多快乐,万般福禄都集中。
左右臣下也干练,君子命令能遵从。

杨木船儿水中漂,绳索系住不动摇。
君子心情多快乐,天子量才给犒劳。
君子心情多快畅,神赐福禄量不少。
悠哉游哉度岁月,生活安定多美好。

1、菽(舒shū):《郑笺》:"菽,大豆也。"   2、筐:方筐。莒(九jiǔ):圆筐。   3、君子:《毛传》:"君子,谓诸侯也。"   4、锡:《通释》:"按锡与赐双声锡即赐之假借。"   5、路车:《集传》:"路车,金路以赐同姓,象路以赐异姓也。"   6、衮(滚gǔn):有卷龙图纹的衣服。黼(辅fǔ):黑白相间礼服。《郑笺》:"玄衮,玄衣而画以卷龙也。" 《集传》:"黼,如斧形,刺于裳也。"   7、觱(必bì)沸:泉水翻腾貌。《毛传》:"觱沸,泉出貌。槛泉,泉正出貌。"   8、淠淠(佩pèi)、嘒嘒(会huì):《毛传》:"淠淠,动也。嘒嘒,中节也。"   9、届:《传疏》:"届者,至也。君子所届者,君子至也。所,语词耳。"   10、芾(伏fú):《郑笺》:"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闭bì)。"   11、邪幅:绑腿。《集传》:"邪幅,逼也。邪缠于足,如今行滕(藤téng),所以束胫,在股下也。"   12、交:衣领。代指衣服。纾(舒shū):屈曲。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彼交匪纾者,匪交匪纾也;匪交匪纾者,言来朝之君子不侮慢,不怠缓也。"   13、申:重复。《郑笺》:"天子赐之,神赐福禄申重之,所谓人谋鬼谋也。"   14、蓬蓬:《毛传》:"蓬蓬,盛貌。"   15、殿:安抚,镇定。《毛传》:"殿,镇也。"   16、万福攸(忧yōu)同:《集传》:"为万福之所聚。"   17、平平(蹁pián):《毛传》:"平平,辩治也。" 《集传》:"左右,诸侯之臣也。"   18、绋(伏fú):系船的麻绳。纚(黎lí):拉船的竹索。《通释》:"诗以绋纚平列,绋盖以麻为索,纚盖以竹为索。"   19、葵:估量,度量。《集传》:"葵,揆(奎kuí)也。揆,犹度也。"   20、膍(皮pí):厚赐。《毛传》:"膍,厚也。"   21、戾(立lì):止,定。《郑笺》:"戾,止也。诸侯有盛德者,亦优游自安止于是。"

从诗中所述礼命之隆、职掌之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诸侯来朝之诗,《毛诗序》所谓"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显然是"反经为义","于经无所当"(孔疏)。至于以为此诗成于康王即位抑或宣王中兴之时,虽可备一说,亦皆无实证。从诗作者的语气来看,此诗当是大夫美诸侯之作。

全诗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诸侯上朝之前,身为大夫的作者对周天子可能准备的礼物的猜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诗人以采菽者连连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兴,整首诗欢快、热烈、隆重的气氛从此定下了基调,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进入这一特定场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诸侯来朝,天子会以什么样的礼物赐予他?诗人显然是见过大场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规,"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无疑而问,复沓申述,两次自问自答,进一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即将来朝的诸侯声势之隆。

如果说第一章是诗人虚拟的盛况,那么从第二章开始便进入实景的描绘了。

第二章是诗人见到的诸侯来朝之时极为壮观的场面。开始两句"觱沸槛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槛泉旁必有芹菜可采兴君子来朝之时也有仪从可观,是起兴,也是设喻,黄焯说"槛泉采芹,既为即事之兴,亦即譬喻之兴"(《诗疏平议》),是也。"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威仪之现,首先在于队列之前的旗帜,"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远远见到风中旗帜猎猎,更有响声中节的鸾铃之声由远及近,"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或驷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来朝的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赋法,铺排诗人近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护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礼仪的装饰,"彼交匪纾"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仪态。既有如此声威,进退又合礼仪,天子当然是赏赐有加。"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切合时地的恭维话,并以此引发以下两章。

第四章是诗作者对来朝诸侯卓著功勋的颂扬。"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起兴,用柞枝蓬蓬兴天子拥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诸侯的非凡功绩。"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从天子邦国的镇抚到邻邦属国的治理,竭尽铺排之能事,以此表达对来朝诸侯的无限赞美之情。

最后一章是大夫美诸侯之辞。前两句"泛泛柏舟,绋纚维之",以大缆绳系住杨木船起兴,并让人联想到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相互间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诸侯为天子殿国安邦,天子则给诸侯以丰厚的奖赏。"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是其所创功勋的自然结果。"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两句对诸侯安居优游之态充满艳羡。

全诗虽时有比兴,但总体上还是用的赋法。从未见君子之思,到远见君子之至,近见君子之仪和最后对君子功绩和福禄的颂扬,可概见赋体端倪。整首诗为我们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诗,可以观",信矣。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