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清史稿》卷079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青海 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馀里。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 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 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时,置西海郡。历后汉、魏、晋,皆诸 羌所居。东晋后,又为吐谷浑所据。隋平吐谷浑,置西海、河源等郡。隋末,吐谷 浑复据之。唐龙朔三年,吐蕃灭吐谷浑,尽有其地。宋亦为吐蕃地。元为贵德州及 吐蕃朵甘思等处,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为西番地。正德四年,始为蒙古部酋所据。 清初,有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裔,号顾实汗,自西北侵有其地,遣使通贡。自 分部众为左右二境。左境东自西宁边外栋科尔庙,西至嘉峪关边外洮赉河,南自西 宁边外博罗充克克河北岸,北至凉州边外西喇塔拉。右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噶斯 池,南自松潘边外漳腊岭,北至博罗充克克河南岸。康熙三十七年,悉众内附。雍 正元年,台吉札什巴图尔子罗卜藏丹津诱众犯边,大军讨平之,越岁而定。三年一 贡,分三班,九年一周。置互市于西宁日月山。开拓新边,增设安西镇于布隆吉尔, 辟地千馀里。三年,编其部落为四,旗二十九,后又增置土司四十。设西宁办事大 臣以统辖之。广千馀里,袤千馀里。面积二百四十万方里。人十五万口。北极高三 十一度四十五分至三十八度三十分。京师偏西十四度三十分至十七度。东:阿木尼 末伦山。东南:阿木尼塞尔泰山。西南:阿木尼那凌通布山。西北:阿木尼巴延尊 崔山、阿木尼洞舒山;阿木尼天沁察罕山,其峰甚峻,无雪而白,故名;阿木尼兀 善通布山。西:阿木尼巴尔布安山,其峰高险,色黑,故名。西北二百馀里,有阿 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有阿木尼冈噶尔山,又名龙寿山。凉州边外 有阿木尼巴延哈拉山,又名大荒山。又阿木尼扣肯古尔板山,在黄河东岸哈尔吉山 东,山有二峰独高,积雪不消;其一为阿木尼麻禅母孙山,即大雪山也。番语称祖 为"阿木尼"。西海十三山,番俗皆分祭之,而以大雪山为最。凡环绕青海之滨者, 亦有十三山,土人皆名乌尔图,谓之"十三角"云。又南旷野中,有汉陀罗海山、 西索克图山、西南索克图山,地多瘴气。西南:乌克陀罗海山,高峰壁立。黄河西 岸、青海西南,有固尔班伊玛图山,三山相接,皆名伊玛图,绕独罗池。有苏罗巴 颜喀喇山,在伊玛图山东北,石崖色黑,多冷瘴,故名。南:黄河北岸有巴尔陀罗 海冈。近青海南岸有巴汉哈图岭。巴汉哈图岭东,伊克哈图岭;其西南,察察岭。 察察岭东,纳布楚尔岭。南少西,苏罗岭,即苏罗巴颜喀喇山之东支。黄河西岸、 苏罗岭东,登诺尔台岭。拖孙池东南,忒伯呼图岭。有海努克岭。东北,布呼图岭。 西,乌苏图搜吉岭。青海西南,殷德尔碧柳图岭,相近有好来岭。青海西南二百馀 里,乌兰布拉克岭。西宁边外,纳拉萨拉岭。其西,齐布秦尔岭;相近有哈拉岭, 即拉喇山也。洮州卫边外,有达尔济岭,即讬礼岭也。洮河发源西倾山之脊,岭最 高大,其上平坦,草木茂盛。东南有和尔河,源出纳拉萨拉岭,西北流,入青海。 北少东,哈尔济河,源出青海北岸哈尔济山,东南流,入青海。北:伊克乌兰和硕 河,源出巴颜山,南流入青海。其西,巴汉乌兰和硕河,南流入青海。东南:巴颜 池,周四十馀里。西南:多罗池,周一百五十馀里。洮赉河亦作滔来、陶赖、讨来, 在肃州南,下流合张掖河,即古呼蚕水也。汉书地理志禄福县,"呼蚕水出南羌中, 东北至会水,入羌谷"。寰宇记:"呼蚕水一名潜水,俗谓之禄福河,西南自吐谷 浑界流入。"一统志:"按今讨来河发源州西南五百馀里番界中,有三派,最西曰 讨来河,其西又有辉土巴尔呼河,北流,与讨来河合。又东北百馀里,南有巴哈、 额济纳二河,分流而合,又北与讨来河会为一,又东北流入边。绕州南,至州东北, 合西来之水,又东北出边,过金塔寺,稍折而北,又转东与张掖河合,又北入居延 海。"布隆吉尔河,在今安西州北,即南籍端水也。一统志:"按舆图及新志,今 有苏赖河,亦名布隆吉尔河,发源靖逆卫南山,曰昌马河。北流转而西,迳旧柳沟 卫北,会十道沟水为苏赖河。又西迳安西卫北,又西迳沙州卫西北,党河自南来注 之。又西北流,潴为合拉池。其流长七百馀里。池方数十里,即古南籍端水也。今 三卫屯田,俱藉此水灌溉。"塞尔腾海,在旧沙州卫西南,水出雪山之阴,西北流, 潴为泽,为青海要道。西尔噶拉金河,即党河,在沙州卫西,古氐置水也。汉书地 理志龙勒县,"有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一统志:"按舆图, 今有党河在西,会南来一水,又折北流,绕沙州旧城之东、新城之西,入苏赖河, 溉田甚广,当即古氐置水。"穆鲁乌苏河,又作胡胡乌苏河,在黄河西大雪山北, 源出索诺木达什岭,北流四十馀里,折东北,合南来之密喇河、北来之萨尔哈卜齐 海、阿尔昂诸水,东流入黄河。噶斯池,在黄河上流鄂灵海东北、固尔班蒙滚陀罗 海山东南。有三池:一名鄂博图噶斯池,周二十五里;一名多木达噶斯池,周十五 里;一名察罕噶斯池,周十馀里。俱在黄河鄂博池之东,番名固尔班噶斯池。 青海和硕特部二十一旗: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生子二。 长,阿鲁克特鲁尔,今内札萨克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札赉特、阿鲁科尔 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八部之祖也。次,乌鲁克特穆尔,十传至哈尼诺颜 洪果尔,生六子。其第四子图鲁拜琥,号顾实汗,后裔繁衍。游牧青海者十九旗。 又有游牧西套之阿拉善旗,游牧察哈尔之和硕特旗。顾实汗长兄哈纳克土谢图,其 裔为青海和硕特部所属之西右翼中旗。顾实汗季弟色楼哈坦巴图尔,其裔为青海和 硕特部所属之西右翼后旗。此二旗合顾实汗裔为二十一旗。顾实汗第三兄昆都伦乌 巴什,其裔为游牧珠勒都斯之中路和硕特旗,游牧科布多之新和硕特旗。青海和硕 特部在西宁边外。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十五度十四分。西前旗顾实 汗之子。康熙四十二年封多罗郡王。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八。牧地在布 喀河南岸。东至乌图起尔沙陀罗海,南至西拉库图尔、果库图尔,西至察罕乌苏呼 鲁恭纳,北至布喀河滨纳令布楞。班禅商上堪布喇嘛牧场,在旗境额勒池水南。前 头旗顾实汗之孙。康熙四十年封多罗贝勒。五十六年晋封郡王。雍正三年授札萨克, 世袭。佐领十一。牧地南当黄河之曲,有小哈柳图河,入于黄河。东至拉布楞希拉 得布沙,南至和讬果尔希里克,西至巴尔鄂博巴颜乌拉,北至额尔德尼布乌鲁勒卜 达巴。黄河重源,再显于巴颜喀喇山之东麓,二泉流数里,合而东南流,曰阿尔坦 河。阿尔坦,蒙古言"金"也,水色微黄似之。东北流三百馀里,至鄂屯塔拉,为 古星宿海,元史所谓火惇脑兒也,直西宁边外西南一千一百馀里。星宿海于群山环 绕中,有地平旷,可三百里,有泉千百,随地涌出,大小错列,望若列星。阿尔坦 河自西南来,皆汇入焉。东北流百馀里,又东南注札凌海。海周三百馀里,东西长, 南北狭,河亘其中而流。番语谓白为"札",长为"凌",以其水色白也。又东南 注鄂凌海。海在札凌东五十馀里,周亦三百馀里,形如匏瓜,西南广,东北狭。番 语谓青为"鄂",言水色青也,即元史所谓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兒者也。由海东北 流出,折东南,南抵巴颜浑岭下,复正南流百五十里,水色始变绿而黄。又东南流, 曲曲七百馀里,绕大雪山南,古积石山也。番名阿木尼麻禅母逊阿林。阿木尼谓 "祖",麻禅谓"险恶",母逊谓"冰",犹言"大冰山"也。山自巴颜喀喇东来, 当黄河北岸,绵亘三百馀里,上有九峰,甚高,冬夏积雪。在西宁边外西南五百三 十馀里。元史谓之亦耳麻不莫剌。黄河依山南麓东流,折而东北,有三坤都伦河前 后自东南来注之。三坤都伦者,一曰德特坤都伦,出赖楚山,西北流三百馀里入黄 河,即元史纳邻哈喇河,自白狗岭北流者。一曰都尔达都坤都伦,出纳克多木精山, 西北流,屈曲三百数十里入黄河,当河流自南转东北处,即元史乞里马出河,自威 茂州西北岷山之北北流者。一曰多拉坤都伦,源出冈芧山,西北流六百数十里入黄 河,正当大河于乌兰莽鼐山麓折而西北流之处,即元史鹏★山西北七百里,过札塞 塔失地与河合者。黄河既纳此三水,势甚盛,至乌兰莽鼐山下,始折而西北流二百 里,小哈柳图河自东北来入之。小哈柳图源出东北鲁察布拉山,二源,西南流百里 合,又西入河,当游牧西、土尔扈特南、前旗东。前左翼头旗顾实汗之孙。康熙四 十三年封多罗贝勒。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九。牧地在大通 河南岸。东至阿木达赖台,南至固尔班塔拉之北沙克图,西至齐擦擦呢布楚勒,北 至巴颜布拉克。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 又东,哈尔浑河自北来注之。又东北,曲曲流,南受一水,又东北,满楚喀河自西 北来注之。东迳甘州边外番大山,东南流八百里,北受小水六,南受小水五,至西 大通堡南,又东南会湟水,又东南入黄河,即古浩亹水也。河北为西右翼前旗游牧 地。西后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五十五年封多罗贝勒。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 领九。牧地跨柴集河,其水北注盐池。东至锡喇盐海子、察罕讬罗海,南至合约尔 巴尔克,西至布隆吉尔河源,北至果库图尔、希拉库图尔。盐池在青海西南,周百 馀里,产青盐。蒙古名达布逊淖尔。其水自锡喇库特尔山之莫和尔河,与布拉克地 之察罕乌苏河,西来汇为此池。又自池东南流出,会西来之巴尔虎河。又七十馀里, 柴集河自东南来入之,名曰盐河。复东南流,沦于功额池。凡青海蒙古与西宁一郡 军民,并各种番、回,食盐皆取给于此。北右翼旗顾实汗之孙。康熙四十四年封辅 国公。雍正元年晋贝勒,后降固山贝子。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六。牧地在 青海北岸。东至沙拉哈吉尔,南至库库诺尔齐津,西至吹吉乌立图阿拉尔,北至乌 兰和硕。有伊克乌兰和硕、巴哈乌兰和硕二河,在旗境西,西北自库德里山南流百 馀里,入库库诺尔。北左翼旗顾实汗之孙。康熙四十四年封辅国公。雍正元年晋固 山贝子。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三。牧地在布隆吉尔河南岸。东至哈喇诺尔, 南至科尔鲁克,西至窝果图尔,北至伊克柴达木。乌兰乌苏河出东南沙碛中,西北 行五百馀里,入达布逊诺尔。南左翼后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五十年封辅国公。雍正 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一。牧地在大通河南岸,青海正北。东至吉噶素台鄂兰 布拉克,南至和洛海,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北至青海。北前旗顾实汗之裔。康 熙五十年封辅国公。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二。牧地在青海西岸。东至科 依特陀罗海,南至柴吉希巴立台,西至车吉,北至哈达图。南右翼后旗顾实汗之裔。 康熙五十年封辅国公。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世袭。佐领四。牧地在青海东岸。东至 贺尔,南至哈沙图,西至哈拉素布鲁汉,北至库库诺尔。坤都伦河自察罕鄂博图山 两源合而南入西宁河。有世宗圣制碑,在旗界。西右翼中旗顾实汗伯兄之裔。雍正 三年,领公中札萨克,授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 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舒哈河自旗西无名海子流出,西北 入于沙。柴达木河出河源北托逊淖尔,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阿拉克淖尔水东来 入之,合而西北流,格德尔古河、乌兰乌苏河、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又西入 于沙。西右翼前旗顾实汗之裔。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二。牧地 在大通河北岸。东至察罕阿尔吉永安,南至约呼赉口,西至柴达木察罕巴彦讬罗海, 北至希立永安。南右翼中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五十九年封辅国公。雍正三年授札萨 克。乾隆四十年,降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五。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东至库克 乌松,南至齐克特尼诺尔,西至僧克图木齐,北至库克乌松西山。鲁察布拉山,旧 作罗插普拉,即禹贡之西倾山也,一名西彊山,亦名嵹台山,在洮州西南三百三 十馀里。史记夏本纪"道九山",索隐"九山古分三条,马融以西倾为中条。郑康 成分四列,汧为阴列,西倾次阴列"。汉书地理志陇西郡临洮,"禹贡西倾山在县 西"。北史吐谷浑传:"阿豺升西彊山观洮江源。"水经注:"山东即洮水源。嵹 台,西倾之异名也。"括地志:"西倾山今嵹台山,在洮州临潭县西南三百六十六 里。"元和志:"嵹台山在临潭县西南三百里。"一统志:"西倾山,番名罗插普 喇山,近黄河自东折而西北之东岸,绵亘千馀里。凡黄河以南诸山,无大于此者。 洮河发源于此。"南左翼中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五十年封辅国公,晋贝子、贝勒, 后降袭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四。牧地西滨黄河。有恰克图河,东南来流入 之。东至巴哈图尔根,南至阿尔坦果尔,西至伊克图尔根,北至巴哈图尔根。恰克 图河在洮州西六百馀里黄河东岸,源出伊克图尔根山,东北流,折而北,会巴哈 图尔根山之水,折而西北流百馀里,有伊西克山之水,自东北来会,又西北入黄河。 又有硕尔浑河,旧作硕尔郭尔,在恰克图河之北,源出古尔班图尔哈山,会三小水, 西北流入黄河。北左末旗顾实汗之裔。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台吉,世袭。佐领四。 牧地东至柴吉沁。南至盐海,西至哈唐和硕,北至和特克。北右末旗顾实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二。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东至 色尔柯克达巴,南至察罕陀罗海,西至萨尔鲁克,北至库尔鲁克。布喀河在青海西, 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厄枯山南,名喀喇锡纳河,南流与英额池水会。池周一百五十 馀里,其水东南流,会于喀喇锡纳河。复东南流,至天沁察罕峰北,与沙尔诺尔水 会,即所称善池也。诺尔周六十馀里,其水东流,至天沁察罕峰前,亦入喀喇锡纳 河,又东流,受北来之罗子河、西尔哈河。又东,受北来之济拉玛尔台河,乃名布 喀河。又东流注青海。其河受六大水,岸阔流深,夏月人不可渡。青海左右诸水, 无有大于此者。东上旗顾实汗之孙。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 牧地在青海东北岸。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南至柴吉,西至青海,北至乌尔肯希巴 立台。南左翼次旗顾实汗之裔。雍正三年授协理台吉。九年,晋札萨克一等台吉, 世袭。与前左翼头旗共佐领九。牧地有盐池。东至沙拉图,南至海达克,西至努克 孙山鄂昔齐,北至乌兰墨尔河。盐池在青海西南,周百馀里,产青盐。柴集河自东 南来注之。南左翼末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三十六年封贝勒,后削爵。雍正三年授札 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二。牧地当博罗充克克河源。东至囊吉立图巴尔布哈, 南至图禄根河,西至恰克图北山木鲁,北至恰克图河。博罗充克克河,旧作波洛冲 科克,即古湟水,一名洛都水者也。在西宁府西北边外,当青海之东,源出噶尔藏 岭,元人所谓祁连山,明志之热水山也。有三泉,一曰伊克乌拉古兒台,一名土尔 根乌拉古尔台,一名察哈乌拉古尔台,南流汇为一水,名博罗充克克河。其东有布 虎图岭二泉,亦南来合,曰昆都伦河,东南流,与巴哈图河合流入博罗充克克河。 又东南流,至栋科尔庙南,有土尔根察罕河,自西南来会,水势始盛。转东流,入 西宁边镇海营,是为西宁河,即湟水也。又东流三百馀里,南至庄浪卫降唐堡入大 通河。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 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水经注:"湟水出塞外,东迳西王母石室,东南流, 迳龙夷城,故西零之地也。又东南,迳卑禾羌海北,有盐池,世谓之青海。东流迳 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又东,右控四水,导源四溪,东北流注于湟。又东迳 赤城北而东入,迳戎峡口,右合羌水,又东迳临羌县故城北,又东,卢溪水注之。 又东迳临羌新县故城南,又东,右合溜溪、伏溜、石杜、蠡四川,左会临羌溪水。 又东,龙驹川水注之。又东,长宁川水注之。又东,牛心川水注之。又迳西平城北, 又东迳土楼南,右则五泉注之。又东,右合葱谷水,又东迳东亭北,东出漆峡,东 流,右则漆谷常溪注之,左则甘夷川水入焉。又东,安夷川水注之。又东迳安夷县 故城。又东,左合宜春水,又东,勒且溪水注之。又东,左则承流谷水南入,右会 达扶东西二溪水,东流,期顿、鸡谷二水北流注之。又东,吐那孤、长门两川南流 入之。又东迳乐都城南,东流,又合来谷、乞斤二水,左会阳非、流溪、细谷三水, 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六谷水自南、破羌川自北,左右翼注之。又东迳小晋兴城北, 又东与閤门河合,即浩亹河也。又东迳允吾县北,为郑伯津,与涧水合。又东迳允 街县故城南,又东迳枝阳县,逆水注之。"后汉书注:"湟水一名洛都水,西自吐 谷浑界入,在今湟水县。"元和志:"湟水一名湟河,亦谓之洛都水,出青海东北 乱山中,东南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唐书吐蕃传:"湟水至濛谷,抵龙泉,与 黄河合。"元史河源附录:"湟水源自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馀里,注浩亹河,与 黄河合。"册说:"西川河源出西塞外海夷部落,东流,由石峡入境,至卫西北, 受北川河,又东合南川河,而经城北,名西宁河。又至卫东北,受沙塘川水,又东 南经碾白堡,名湟河。又东南接庄浪所界,合西大通河。又东合庄浪河,又东南至 兰州西南入黄河。北川河,番名阿尔坦河,源出西宁边外,北至阿尔坦山,南流, 会二小水,入北川河。又南流,入西宁北川边内。又东南流,至西宁城南,入湟河。 南川河番名西喇苦特河,源出西宁边外西南西喇苦特山,东北流,至西宁城西北入 湟河。又喀喇河在西宁边外西北湟河之东,源出察罕鄂波图岭,合二小水,东南流, 入西宁边内,又流五十馀里,入湟河。南右翼末旗顾实汗之裔。康熙三十六年封辅 国公,晋固山贝子。雍正元年削爵。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牧 地在黄河北岸,有锡尼诺尔。东至乌兰布拉克,南至黄河舒尔古勒渡口,西至西拉 珠尔格西山木鲁,北至巴颜布拉克。锡尼诺尔在旗东界,其南岸与乌兰河北入黄河 之处相直。黄河自此北折,东迳贵德北,入西宁府界。西右翼后旗顾实汗之裔。 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希昔,南至诺 们罕木鲁,西至乌拉斯台,北至柴达木。西左翼后旗顾实汗弟之裔。雍正三年授札 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巴彦陀罗海,南至桑陀罗海, 西至乌尔图,北至玛尼图沙纳图。 青海绰罗斯部二旗:本准噶尔族。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平,其族遂微。附牧赛 音诺颜部者曰额鲁特。附牧青海者曰绰罗斯。辖旗二:南右翼头旗,北中旗。北极 高三十六度十八分。京师偏西十五度四十二分。南右翼头旗准噶尔族。康熙四十二 年封多罗贝勒。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授札萨克。乾隆三十年降贝勒,世袭。佐领 四。牧地当青海东南岸。东至博尔巴齐他尔、察罕鄂博、哈拉乌素,南至固尔班他 拉贡诺尔,西至窝尔登诺尔、伊克察罕哈达,北至青海。察罕陀罗海,南有巴颜淖 尔,东北有蒙古图布拉克,会东来二水,又东北有乌兰布拉克。二水合流而西,会 南来之巴颜淖尔水,为和尔必拉,北入青海。北中旗准噶尔族。康熙五十五年授公 品级一等台吉兼札萨克。雍正三年晋辅国公。乾隆十五年晋固山贝子,世袭。佐领 二有半。牧地在青海西北岸。东至济尔玛尔台,南至布喀沿。西至西尔哈落萨。北 至济尔玛尔台。西尔哈河,西北出槐满阿林,东南流,又有罗色河,西北出库得里 阿林,西南流来合,南入布喀河。又西北,济尔玛尔台河,屈曲南入布喀河,其南 岸即和硕特北前旗也。 青海辉特部南一旗:姓伊克明安。有卓哩克图和硕齐者,其子号青诺颜,游牧 青海。雍正元年来降。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九年,晋辅国公,世袭。佐领一。 牧地当巴彦诺尔之南。东至巴彦诺尔东山木鲁,南至窝兰布拉克、僧里鄂博、哈立 噶图,西至博尔楚尔、哈立噶图河,北至纳兰萨兰。北极高三十六度十八分。京师 偏西十五度四十二分。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馀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 数十里,入和尔必拉。 青海土尔扈特部四旗:元臣翁罕,数传至博第苏克,自称青海土尔扈特台吉。 顺治八年始通贡。雍正三年,编辖旗四。北极高三十五度十五分。京师偏西十七度 十五分。南中旗翁罕之裔。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四。牧地当登 努尔特达巴罕之阳,东至果库图尔,南至果库图尔山木库尔,西至库克乌松,北至 衮阿尔台。西旗翁罕之裔。雍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四。牧地在阿 屯齐老图,有阿勒淖尔泊。东至衮阿尔台,南至黄河,西至哈尔古尔希立,北至库 克乌苏唐素楞。南前旗翁罕之裔。雍正元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一。牧 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小哈柳图河之北。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南至黄河,西 至宗科尔,北至恰克图。大哈柳图河,蒙古曰伊克哈柳图,在洮州西六百馀里黄 河北岸,源出纳莫哈山乌兰俄尔吉岭,当布库吉尔地。三源,东流百馀里,折而西 南,合流,又西北流,入黄河。小哈柳图河,源出鲁察布拉山,二源,西南流百里 合,又西入河。当旗境东。察汉诺们罕喇嘛游牧在旗境东北。南后旗翁罕之裔。雍 正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佐领三。牧地当硕罗巴颜哈拉山之阳,曰鄂博图。 东至莫古立源,南至衮阿尔台,西至库克乌松木鲁,北至登纳吉尔尼。萨尔哈布齐 海河,自西来屈曲而南,有哈尔浑舍里小河,旧以为阿尔坦河,自北来会,合而南 入黄河。呼呼乌苏河,在阿尔坦河之西北,源出苏罗达巴罕,南入黄河。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南右一旗。元太祖之裔。徙牧青海,隶和硕特族。雍正元 年来归。编旗一。乾隆三年,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佐领一。牧地在青海南岸。 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西至乌兰布拉克,北至青海。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十 五分。京师偏西十六度三十二分。自东而西,有阿木尼塞尔沁阿林、伊克哈图达巴 罕、巴哈哈图达巴罕、巴哈察罕哈达、伊克察罕哈达诸山。东有和尔河。西,札哈 苏太河。中,无名河六。俱北流入青海。达赖商上堪布喇嘛牧场在柴积河南。以上 各部共二十九旗及察罕诺门为一盟,不设盟长,归西宁办事大臣统辖。 土司青海所属凡四十:玉树四司。一司、二司在木鲁乌苏河东。三司、四司在 河西。阿拉克硕二司、白利、阿萨克、阿永,在河南。尼牙木错、固察、拉布,在 河北。札武三司在河东。隆布、吹冷多尔多,在布垒、布楚两河间。上格尔吉在布 楚河西。中格尔吉、下格尔吉、哈尔受、隆坝二司、隆东绰火尔、觉巴拉、苏尔莽、 叶尔吉、列旺、安图、兴巴、拉尔吉,俱在河北。桑色尔、巴颜囊谦,在河南。洞 巴在河西。苏鲁克在索克河南。称多在玛楚河西。蒙古尔津、永河普,在黄河西。 二阿里克,在齐普河东。西北境有阿克达木山、巴萨通拉木山,皆长数百里。极西 北二十里,有锡津乌蓝拖罗海山,讬克讬乃乌蓝木伦河出其西南。为勒科尔乌蓝达 布逊山。喀齐乌蓝木伦河,东流八百馀里,会乌苏河,以下通称木鲁乌苏河。有阿 克达木河,出阿克达木山,屈曲流七八百里,北注之。折北流,会讬克讬乃乌蓝木 伦河。又转东,受南来之布辉伯河。又东,受南来大水二,入玉树司界。折西南, 有那木齐图乌兰木伦河,出瀚海地,东流千馀里,折南注之。又南折东,迳拉玛察 喀山,北受齐齐尔纳河。又东南为布垒河,入四川雅州所属土司界,是为金沙江上 源。阿克河出巴萨通拉木山,南流折东入喀喇乌苏河。河自前藏东流入境,行三百 馀里,折南流,有索克河出阿克达木山西,屈曲东流八百里而南注之,仍南入前藏 界。布楚河上源曰格尔吉河,出上格尔司境,东南流,迳各司南,至洞巴司西,折 南入前藏界,是为澜沧江上源。玛楚河出固察司东,东南流,入雅州土司界,是为 雅龙江上源。黄河发源巴颜喀喇山东麓,名阿尔坦河,东北流,汇为大泽,名鄂端 诺尔,即星宿海也。又东贯查灵海,南入鄂灵海,会西来乌兰河,至永河普司东, 又折东入额鲁特界。齐普河上源有二,曰图声图河,曰得尔多河,北流而合,环阿 里克境,西北入黄河。以上纳赋于西宁办事大臣。 分类:正史 书名:清史稿 作者:柯劭忞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清史稿》卷080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西藏 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在四川、云南徼外,至京师万有四千馀里。周为西戎, 汉为西羌。唐为吐蕃,其君长号赞普。至宋朝贡不绝。元宪宗始于河州置吐蕃宣慰 司都元帅府,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世祖时,复 置乌斯藏,郡县其地。明为乌斯藏,赐封号,设指挥、宣慰等司,以示羁縻。宣德、 成化间,又累加封号。其地有僧号达赖喇嘛,居拉萨之布达拉庙,号为前藏;有班 禅喇嘛,居日喀则城之札什伦布庙,号为后藏。太宗崇德七年,有达赖喇嘛及班禅, 重译来贡。未几,为蒙古顾实汗所据。四传至曾孙拉藏汗,而准噶尔并之。康熙五 十九年,官兵西讨,歼伪藏王,以西藏地赐达赖喇嘛,使蒙古旧臣颇罗鼐等五人分 守。乾隆四年,敕封颇罗鼐为郡王,领藏事。至其子袭封,以罪诛,遂除西藏王爵。 所有辅国公三,一等台吉一,噶布伦四,戴琫五,碟巴三,堪布一。设驻藏办事、 帮办大臣,分驻前后藏以辖之。其俗称国曰图伯特,又曰唐古忒。近因藏民不遵光 绪十六年与英所定条约,辱其边务大臣,致英兵入拉萨,要挟西藏立约十条,主权 尽失。光绪三十一年,特派员至印度与英协商,其新改条约:一,西藏路矿电线, 由中、英两国妥议办理,他国不得干预;二,西藏用人权,概归英员与驻藏大臣会 议办理;三,西藏有乱,中政府须与英协商后派兵弹压;四,西藏增设商埠,由中、 英两国会同办理;五,西藏土地,非得中、英两国承办,不得租借转卖。据条约观 之,西藏盖为两属之国矣。 境内分四部:曰卫,曰康,曰藏,曰阿里。东界四川,东南界云南,西界西域 回部大沙海,北界青海及回部。广六千馀里,袤五千馀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五分, 京师偏西二十四度十五分。 卫:一曰前藏,即古之危,亦称中藏,即乌斯藏也。乾隆十五年,设大臣镇守。 其城曰布达拉城。有坐床,为达赖喇嘛所驻,协理藏事。东界喀木,西界后藏,南 界不丹,北界青海及新疆。辖城二十八。喇萨城即布达拉,在打箭炉西北三千四百 八十里。札什城在喇萨南七里。德庆城在喇萨东南三十八里。柰布东城在喇萨东南 二百二十里。桑里城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垂佳普郎城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 野而古城在喇萨东南三百一十里。达克匝城在喇萨东南三百三十七里。则库城在喇 萨东南三百四十里。满撮纳城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拉巴随城在喇萨东南四百四 十里。札木达城在喇萨东南五百四十里。达喇马宗城在喇萨东南五百六十里。古鲁 纳木吉牙城在喇萨东南六百二十里。硕噶城在喇萨东南六百四十里。硃木宗城在喇 萨东南七百五十里。东顺城在喇萨东南七百七十里。则布拉冈城在喇萨东南八百七 十里。纳城在喇萨东南九百六十里。吉尼城在喇萨东南九百八十里。日噶牛城在喇 萨西南三十里。楚舒尔城在喇萨西南百十五里。日喀尔城在喇萨西南百二十里。公 喀尔城在喇萨西南百四十里,为卫地最大之城。岳吉牙来杂城在喇萨西南三百三十 里。多宗城在喇萨西南四百二十里。僧格宗城在喇萨西南四百三十里。董郭尔城在 喇萨西二十五里。第巴达克匝城在喇萨东北九十二里。伦硃布宗城在喇萨东北一百 二十里。墨鲁恭噶城在喇萨东北百五十里。蓬多城在喇萨东北百七十里。设大汛为 护防。藏地凡大汛四,一在前藏城,一在后藏。又台站二,自打箭炉至此有站五。 鱼通即打箭炉、里塘、巴塘,均属四川有。前藏者二。曰察木多,曰拉里。城西南: 巴则山。西:招拉笔洞山。又布达拉山,高百馀丈。又西:东噶尔山,高约四百馀 丈,为西藏要隘。南:牛魔山,高二百馀丈。东北:郎路山、萨木多岭。北:布克 沙克河,源出噶尔占古察岭,南流,西合沙克河。又东南流,西受库兰河,北受布 克河。又东南,入喀喇乌苏。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古之跋布川也。源出藏西 界卓书特部西北达木楚克哈巴布山,三源,俱东北流而合,折东流,枯木冈前山水 自西南来会。又东北,江加苏木拉河自西北沙苦牙拉麻拉山东南流来会。又东,阿 拉楚河北自沙拉木冈前山水会而南流,又东稍北,拉乌克藏布必拉自东北桑里池西 南流,合数水来会。又东南,郭永河自东南昂则岭东北流,合数水来会。又东,萨 楚藏布河自东北合诸水来会。又东,甕出河、式尔的河、满楚藏布河、萨克藏布河, 合诸水来会。又东南,加木租池水北自章阿布林城合东一水南流来注之。又东南, 受西南来一水,又正北流,折向西北,受西北隆左池水。又东北,莽噶拉河南自那 拉古董察山来注之。又东北,钟里山水自东南来注之。又东北,经章拉则城北,又 东北,鄂宜楚藏布河自西北札木楚克池合诸水东南流来注之。又北流,戒忒楚河、 札克北朋楚河自北来注之。又东南,会萨普楚河。又东迳普冬庙前,乌雨克河自拉 公山来注之。又东过萨喇硃噶铁索桥,迳林奔城北,龙前河自南合二水来注之。又 东北,捏木河自西北来注之。折东南流,迳拜的城北岸山北,受西北来一小水,东 北过铁索桥,迳楚舒尔城南,东南至日喀尔公喀尔城北,噶尔招木伦江自东北合诸 水,西南流迳卫地喇萨来会,疑即古吐蕃之臧河也。雅鲁藏布江既会噶尔招木伦江, 东南流,至打格布衣那城北,共八百里。年褚河自北合诸水来会。又东经叉母哈庙 北,受东北萨母龙拉岭水,南流入罗喀布占国。穆楚河合柰楚河,南流入哲孟雄。 滕格里池,在境西北,藏地日喀则城东北,隔山即潞江源之布喀诸池。其北隔山即 大流沙也。池广六百馀里,周一千馀里,东西甚长,南北稍狭,蒙古呼天为"滕格 里",言水色同天青。其东有三水流入,皆名查哈苏太河。西有二水流入,北曰罗 萨河,南曰打尔古藏布河,合西来数池水,东流入此池。次曰牙母鲁克于木卒池, 中有三山,水成五色。曰马品木达赖池,郎噶池,即狼楚河也。次曰布喀池,潞江 源也。东噶尔山上有关。 康:一曰喀木。要寨曰察木多。在前藏东千二百五十里,东界四川,南界珞瑜 境及英属阿萨密,西界卫地,北界青海。喀木今曰昌都,亦称前藏,本属呼图克图。 康熙五十八年始纳款。设台站,置粮员一。有土城。西南有罗隆宗、舒班多、达隆 宗,西北有类伍齐等部落,其南有乍丫。康熙五十八年招抚。又南有江卡,雍正元 年招抚,设有官寨。东:达盖喇山、冲得喇山。南:安静大山,与川、滇分界。西: 嘉松古木山。东南:夺布喇山、鼎各喇山。西南:鱼别喇山、里角大山,冬春积雪。 又巴贡山、蒙堡山、擦瓦山、云山、雪山、白夺山、纳夺山、黄云山、隐山、喇贡 山。东有列木喇岭。罗隆宗东有得贡喇山,山势陡峻。西:得噶喇山。舒班多东有 章喇山。西南:吾抵喇山、巴喇山。西:朔马喇山,即赛瓦合山。达隆宗西有必达 喇山,沙贡喇山、鲁贡喇山,两山相连。类伍齐西南有瓦合大山,山大而峻,冬春 积雪。又有擦噶喇山、叶达喇山。察木多左有昂楮河,源出中坝,因通云南,亦名 云河。右有杂楮河,源出九茹,因通四川,亦名川河。二水合流,入云南。澜沧江 二源,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西北格尔吉匝噶那山,名匝楚河,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 西北巴喇克拉丹苏克山,名鄂穆楚河,俱东南流,至匝坐里冈城东北察木多庙前, 二水合流,名拉楚河,南流至包敦入乍丫。又南流至察瓦寺,甲仓河东北来会。又 东南,左受色尔恭河,折南流,至角占,受左贡河。又东南流,迳茶利大雪山入云 南,始名澜沧江。潞江在澜沧西,发源于卫地之布喀大泽,渊澄黝黑,又多伏流, 蒙古呼黑为"喀喇",水为"乌苏",故名喀喇乌苏。迳拉萨北,有池名布喀,橢 圜形,广六十里,袤一百五十里,从此池西北流出,入额尔吉根池,转东北,入衣 达池,又折东南流,入喀喇池。三池俱纵广五六十里。中有三山,四池环抱。复从 喀喇池东南出,纳布伦河,又东受北来二小水,折南转东,至喀喇乌苏,为西宁进 藏大道,皮船为渡。转东北流,迳蒙古三十九族地,至伊库山,沙克河西北来会。 又东北流,迳苏图克土司,索克河自北来会。折南流,左右各受一小水,转西南会 卫楚河。折而东,受雄楚河。又东纳沙隆锡河,转东南流,类乌齐河自北来会。又 东南迳必蚌山,至嘉玉桥,为滇、蜀入藏之大道。又东南流,江阳为巴克硕游牧, 江阴为波密野番。又东南流,迳桑昂曲宗入江卡。江之外为怒夷,故名怒江。又东 南,入云南维西,折而南下,迳云龙州西徼,右纳扞江,入保山乃名潞江。南流 迳潞江安抚司。又南流少东,左纳沙河,转西南至遮放土司,从此出滇境入缅甸。 罗隆宗西有偶楮河,源出噶尔藏骨岔海子,海合澜沧江南峡。隆喜楮河源出噶喇山, 东流,合偶楮河。舒班多有纳硕布楚河,源出中义沟,北流,迳舒班多城西,合三 溪,东北流,入喀喇乌苏。又柱吗郎错河,源出噶喇山,胄楮河,源出吾抵山,均 流归偶楮河。达隆宗北有撒楮河,源出朔马喇山。东南:边楮河,流合胄楮河。有 俄楮河,源出沙贡喇山,流合叶楮河。类乌齐东北有扎楮河,即昂楮河下流。乍丫 有勒楮河,源出昂喇山。乐楮河,源出作喇山。又有甲仓河,源出官角,西南流, 迳草里工,又西南,至洛隆宗,合洛楚河,又西南至乍丫寺前。与猛楚河合。有色 楮河,源出上纳,夺流入察木多大河。 拉里:一名喇里。在前藏东五百九十里,察木多西六百六十里,达隆宗西北。 康熙五十五年,其地有黑喇嘛,附于准噶尔。寻讨平之,以地属前藏。设台站,置 粮员一。无城。西南有工布江达。江达称沃壤。亦平西藏时就抚。又其南有达克, 东北有西藏大臣所属三十九土司。亦有入甘肃西宁界者,皆喀喇乌苏番众也。拉里 有拉里大山,势如龙,上下险峻,四时积雪。西南有瓦子山,番人呼为卓拉大山, 延亘数百里,多积雪。江达西有鹿马岭,高约四十里,为西藏要隘。拉里东有同妥 楮河,源出鲁贡喇山,流合得楮河。有热水塘,四时常温,番人呼为擦楮卡。江达 有冈布藏布河,自卫地东纳东北察拉岭水,又东南,有危楚河自东北来会。又东南, 有牛楚河自西北来会。东流过打克拉崩桥,又东,受东北二水,又南,迳的牙尔山 西,入冈布部落。至撇皮唐他拉东喀木境内,有薄藏布河自东北来会,土人曰喀克 布必拉。迳噶克布衣书里东城西,又南,迳塞母龙拉岭东,朵格拉冈里山西,出冈 布境。迳公拉冈里山西,又南入罗喀布占国,下流入雅鲁藏布江。匝楚藏布江,即 年渚必拉江,源出沙羽克冈拉山,即喀尔靼庙东南山也。有水东流,曰马木楚河, 与南来巴拉岭之巴隆楚河会。又东北,与北来乌山之乌斯江会。又东,迳鹿马岭, 至顺达,有水曰佳囊河,发源过拉松多,东南流,迳江达城东,折而南流,合东二 小水来会。又东南曲曲流,至工布什噶城南,有水东北自巴麻穆池南流,合东一水 来会。又折而西南,有西来齐布山之牛楚河,合而南流,至工布珠穆宗城东、底穆 宗城西,又东南至布拉冈城东,合于雅鲁藏布江。又桑楚河,南流,有雅隆布河出 舒班多南境来注之,是为薄藏布河,又南入罗喀布占国,注雅鲁藏布江。 藏:即后藏,一曰喀齐。在前藏西南五百馀里地,曰札什伦布,即古之藏也。 南界尼泊尔,东界卫地,西界阿里,北界新疆。乾隆十五年,设大臣镇守。其城曰 札什伦布城,有坐床,为班禅额尔德尼所驻,协理藏事。有汛三:在本城一;外二, 曰江孜,曰定日。西境彭错岭。北境那木岭。北有雅鲁藏布江,出阿里西南界山, 东流,有郭永河东北流注之。又受那乌克藏布河、萨布楚河、萨尔格藏布河,又近 城北会多克楚河,至城西会南来之当出河,又迳布克什里山南,江至此已行二千五 百馀里,又东入前藏界。北有打尔古藏布河,流入前藏,潴为腾格里池,广六百馀 里。 江孜:在札什伦布城南二百里。驻守备一。南有帕里边寨,东连布鲁克巴,西 通哲孟雄,外接西洋部落噶里噶达。东有千坝,南有宗木小部落,西南有定结,北 有拉孜,皆有官寨。东南:珠布拉大雪山。西南:喀木巴拉山及萨木岭。定结之西 有朋出藏布河,源有三,一西出书尔木藏拉山,一东出西尔中马山,一东南出瓜查 岭。合而东南流,受西一小水。又南曰朋必拉,又南,有一水南自绰尔猛通那冈里 山来会,折东流,受南北水各一。又东南流,受西南涿失冈千山、阿巴拉山之水二, 又东流,受南一水,又东北至罗西喀尔城南,有一河,即西北拉喀拉布山二水,合 东南流,迳城北。罗楚河自北纳三水,南流合焉。又东北,罗藏布河自西北来注之。 又东绕冈龙前山之北,折南流,受西来之牛藏布河。又东南,受帕里藏布河。又西 南,牛楚河西自年尔木城合数水来会。又东南流,出藏南境,过硃拉拉依部落,入 厄讷特克国界,下流入雅鲁藏布江。汛西有年楚河,源有二,一出硃母拉母山东北, 一出其东顺拉岭下。泉池十数,汇为一水,北流,名章鲁河,又东北,至娘娘庙东, 有八水从东北喀鲁岭诸山,又南札木长山、社山来,合而西南流来会。转西北流, 过江孜城西,又西北过白满城西,受四水来注。又北,始名年楚河。经日喀则城东 南,过苏木佳石桥,长七十丈,有十九洞,为藏地桥梁之冠。又北流,入雅鲁藏布 江,源长共八百馀里。西有帕里藏布河,有一水西南流,汇为噶尔撮池,南流而西, 又为查木苏池,又西南流,折向东南,合东北来一水,又西南,会西北来之噶拉岭 水,又西迳帕里城西,又西南受二水,土人名藏曲大河,西流入朋楚河。 定日:在札什伦布城西南七百馀里。驻守备一。有汛。城三面距边,南有纟戎 辖,西南有聂拉木,西有济咙,西北有宗喀。绒辖之东南有喀达,喀达之西南有阳 布,俱接廓尔喀界。宗喀之南有布陵,南近廓尔喀,北接拉达克汗部落。其西北有 萨喀,又西北极边有阿里。以上各地俱有营官。东:崇乌拉山、甲错山。西南:嘉 汭大山。西:通拉山。喀达之西有霞乌拉山。宗喀之东有巩塘拉山。布陵境内有冈 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城东北,直陕西西宁府西南五千五百九十馀里。其山高五 百五十馀丈,周一百四十馀里,四面峰峦陡绝,高出众山百馀丈,积雪如悬崖,浩 然洁白。顶上有泉,流注至山麓,即伏流地下。前后环绕诸山,皆巉岩峭峻,奇峰 拱列。按其地势,出西南徼外,以渐而高,至此而极。山脉蜿蜒,分幹向西北者, 为僧格喀巴布、冈里木孙诸山,绕阿里而北,入西域之和阗南山及葱岭诸山。向东 北者,为札布列斜而充、角乌尔充、年前唐拉、萨木坦冈、匝诺莫浑乌巴什、巴颜 哈喇诸山。环卫地,竟青海,连延而下,六千馀里,至陕西西宁等处边界。向西南 者,为闷那克尼兒、萨木泰冈诸山,亘阿里之南,入厄讷特克国。向东南者,为达 木楚克喀巴布冈、噶尔沙弥、弩金冈苍诸山,历藏、卫达喀木,至云南、四川之境。 康熙五十六年,遣喇嘛楚兒沁藏布兰木占巴、理籓院主事胜住等,绘画西海、西藏 舆图,测量地形,以此地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皆由此起云。水经注:"阿耨达 山,西南有水名遥奴;山西南少东,有水名萨罕;少东,有水名恆伽。此三水同出 一山,俱入恆水。"今阿里为藏中极西南地,近古天竺境。此山西出狼楚、拉楚、 麻楚三大水皆西流,转东而南,合为冈噶江,入南海。疑此即阿耨达山也。又有打 母硃喀巴珀山,山形似马。郎千喀巴珀山,山形似象。生格喀巴珀山,山形似狮。 马珀家喀巴珀山,山形似孔雀。皆与冈底斯山相连。冈噶江即出郎千喀巴珀山北麓, 泉出汇为池,西北流,合东北来一水,又西而东北,公生池水伏而复出,合北来三 水,西南流来会,为马品木达赖池。自西流出为郎噶池,受东北来一水,从西流出, 折向西南,曰狼楚河,曲曲二百馀里,有楚噶拉河自东北来注之。又西折北而东北, 迳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之西、则布龙城之东,折西北而西南流,迳则布龙城西南, 又折而西北流,拉楚河自西北来会。三水既会,始名曰冈噶江。又东南流,出阿里 界,迳马木巴柞木郎部落,至厄讷特克入南海。朋出藏布河在定日北,东南流,纳 结楚河、隆岗河,入定结。有牛楚河,出喜拉冈参山,东南流,合东北冈布纥山水, 又东南,迳济咙城南境,受北来查母硃山一水,始曰牛楚必拉。又东流,迳年尔母 城北境,折而东南,又转而东北流,会朋出藏布河。萨喀境内有盐池。阿里东北九 百馀里有达鲁克池,隆布河与纳鞠河皆入焉。 分类:正史 书名:清史稿 作者:柯劭忞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清史稿》卷082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自虞廷修五礼,兵休刑措。天秩虽简,鸿仪实容。沿及汉、唐,讫乎有明,救 敝兴雅,咸依为的。煌煌乎,上下隆杀以节之,吉凶哀乐以文之,庄恭诚敬以赞之。 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故群甿蒸蒸,必以 得此而后足于凭依,洵品汇之玑衡也。斟之酌之,损之益之,修明而讲贯之,安见 不可与三代同风! 世祖入关,顺命创制,规模闳远。顺治三年,诏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 民轨则。圣祖岁御经筵,纂成日讲礼记解义,敷陈虽出群工,阐绎悉遵圣训。高宗 御定三礼义疏,网罗议礼家言,折衷至当,雅号钜制。若皇朝三通、大清会典,其 经纬礼律,尤见本原。 至于专书之最著者:一曰大清通礼,乾隆中撰成,道光年增修;一曰皇朝礼器 图式,曰祭器、曰仪器、曰冠服、曰乐器、曰卤簿、曰武备;一曰满洲祭神祭天典 礼,其始关外启荜,崇祭天神暨群祀祖祢,意示从俭。凡所纪录,悉用国语、国书。 入关后,有举莫废。逮高宗时,依据清文,译成四卷。祭期、祭品、仪注、祝辞。 与夫口耳相传,或小有异同者,并加釐订,此国俗特殊之祀典也。德宗季叶,设礼 学馆,博选耆儒,将有所缀述。大例主用通礼,仿江永礼书例,增曲礼一目。又仿 宋太常因革礼例,增废礼、新礼二目,附后简。未及编订,而政变作矣。 其祀典之可稽者,初循明旧,稍稍褒益之。堂子之祭,虽于古无徵,然昭假天 神,实近类祀。康熙间,以禁中祭上帝、大享殿合祀天地日月及群神、太庙阶下合 祭五祀非古制,诏除之。又罢禘祭,专行祫祭。高宗修雩祀,废八蜡,建两郊坛宇, 定坛庙祭器,举废一惟其宜。宣宗遗命罢郊配祔庙,文宗限以五祖三宗,虑至深远。 穆宗登遐,礼臣援奉先殿增龛座例,主升祔。议者病简略,然亦迫于势之不容已耳。 光绪间,依高宗濮说辨,称醇亲王为本生考,立庙别邸,祀以天子礼。恩义兼尽, 度越唐、明远矣。 若夫郊庙大祀,无故不摄,诚敬仁孝,永垂家法,尤举世所推。今为考诸成宪, 循五礼序,条附支引,凡因袭变创,所以因时而制宜者,悉胪其要于编。 坛壝之制 神位 祭器 祭品 玉帛牲牢之数 祀期 斋戒 祝版祭服 祭告 习仪 陪祀 五礼,一曰吉礼。凡国家诸祀,皆属于太常、光禄、鸿胪三寺,而综于礼部。 惟堂子元日谒拜,立杆致祭,与内廷诸祀,并内务府司之。 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穀、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祇、 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 群祀。乾隆时,改常雩为大祀,先蚕为中祀。咸丰时,改关圣、文昌为中祀。光绪 末,改先师孔子为大祀,殊典也。天子祭天地、宗庙、社稷。有故,遣官告祭。中 祀,或亲祭、或遣官。群祀,则皆遣官。 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穀,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泽 祭皇地祇;四孟享太庙,岁暮祫祭;春、秋二仲,上戊,祭社稷;上丁祭先师。中 祀十有二: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孟春、岁除前一日祭太岁、月将,春仲祭先农, 季祭先蚕,春、秋仲月祭历代帝王、关圣、文昌。群祀五十有三:季夏祭火神,秋 仲祭都城隍,季祭砲神。春冬仲月祭先医,春、秋仲月祭黑龙、白龙二潭暨各龙神, 玉泉山、昆明湖河神庙、惠济祠,暨贤良、昭忠、双忠、奖忠、褒忠、显忠、表忠、 旌勇、睿忠亲王、定南武壮王、二恪僖、弘毅文襄勤襄诸公等祠。其北极佑圣真君、 东岳都城隍,万寿节祭之。亦有因时特举者,视学释奠先师,献功释奠太学,御经 筵祗告传心殿。其岳、镇、海、渎,帝王陵庙,先师阙里,元圣周公庙,巡幸所莅, 或亲祭,或否。遇大庆典,遣官致祭而已。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 山川,城隍,厉坛,帝王陵寝,先师,关帝,文昌,名宦、贤良等祠,名臣、忠节 专祠,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于有司,春秋岁荐。至亲王以下家庙,祭始封祖 并高、曾、祖、祢五世。品官逮士庶人祭高、曾、祖、祢四世。其馀或因事,或从 俗,第无悖于祀典,亦在所不禁。此其概也。 若夫坛壝神位,祭献品物,斋戒告虔,及一切度数节文,详其异同,识其颠末, 无遗无衤复,庶览者可考而知已。 坛壝之制天聪十年,度地盛京,建圜丘、方泽坛,祭告天地,改元崇德。天坛 制圆,三成,上成九重,周一丈八尺;二成七重,周三丈六尺;三成五重,周五丈 四尺:俱高三尺。垣周百十有三丈。地坛制方,二成,上成方六丈,高二尺;下成 方八丈,高二尺四寸。垣周百三十有三丈。制甚简也。世祖奠鼎燕京,建圜丘正阳 门外南郊,方泽安定门外北郊,规制始拓。圜丘南乡,三成,上成广五丈九尺,高 九尺;二成广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广十有二丈,高如二成。甃砖合一九七五阳 数。陛四出,各九级。栏楯柱覆青琉璃。内壝圆,周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 寸。四面门各三,门柱各二。燔柴炉、瘗坎各一。外壝方,周二百四丈八尺五寸, 高九尺一寸。四门如内壝。北门后为皇穹宇,南乡,制圆。八柱环转,重檐金顶。 基周十三丈七寸,高九尺。陛三出,级十有四。左右庑各五楹,陛一出,七级。殿 庑覆瓦俱青琉璃。围垣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南设三门。外壝门外北 神库、神厨各五楹,南乡。井亭一。其东为祭器、乐器、椶荐诸库。又东为井亭、 宰牲亭。坛内垣北圆,馀皆方。门四:东泰元,南昭亨,西广利,北成贞。成贞北 为大享殿。坛圆,南乡。内外柱各十有二,中龙井柱四。金顶,檐三重,覆青、黄、 绿三色琉璃。基三成,南北陛三出,东西陛一出,上二成各九级,三成十级。东西 庑二重,前各九楹,后各七楹。前为大享门,上覆绿琉璃,前后三出陛,各十有一 级。东南燔柴炉、瘗坎,制如圜丘。内壝周百九十丈七尺二寸。门四,北门后为皇 乾殿,南乡,五楹,覆青琉璃。陛五出,各九级。东砖门外长廊七十二,联檐通脊, 北至神库、井亭。又东北宰牲亭,荐俎时避雨雪处也。壝外围垣东、西、北各有门, 南接成贞。又西北曰斋宫,东乡,正殿五楹,陛三出,中级十有三,左右各十五。 左设斋戒铜人,右设时辰牌。后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三楹。内宫墙方百三十三丈九 尺四寸。中三门,左右各一。环以池,跨石梁三。东北钟楼一,外宫墙方百九十八 丈二尺二寸,池梁如内制。广利门外西北为神乐观,东乡。中凝禧殿,五楹。后显 佑殿,七楹。西为牺牲所,南乡。又西为钟楼,其大享殿围垣南接圜丘,东、西转 北为圆形。内垣高一丈一尺,址厚九尺,顶厚七尺,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 外垣高一丈一尺五寸,址厚八尺,顶厚六尺,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乡门二, 南北并列焉。乾隆八年,修斋宫,改神乐观为所。十二年,修内外垣,改筑圜丘, 规制益拓。上成径九丈,二成十五丈,三成二十一丈,一九三五三七,皆天数也。 通三成丈四十有五,符九五义。量度准古尺,当营造尺八寸一分,又与九九数合。 坛面甃砖九重,上成中心圆面,外环九重,砖数一九累至九九。二三成以次递加。 上成每面各十有八,二成各二十七,三成各四十五,并积九为数,四乘之,综三百 有六十,以应周天之度。其高上成五尺七寸,二成五尺二寸,三成五尺。栏、柱、 阶级并准今尺。古今尺度嬴缩稍差,用九则一。复改坛面为艾叶青石,皇穹宇台面 墁青白石,大享殿外坛面墁金砖。坛内殿宇门垣俱青琉璃。十六年,更名大享殿曰 祈年。覆檐门庑坛内外壝垣并改青琉璃,距坛远者如故。寻增天坛外垣南门一,内 垣钟鼓楼一,嗣是祭天坛自新南门入,祭祈年殿仍自北门入。二十年,改神乐所为 署。五十年,重建祈穀坛配殿。光绪十五年,祈年殿灾,营度仍循往制云。 方泽北乡,周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宽六尺,祭日中贮水。二成, 上成方六丈,二成方十丈六尺,合六八阴数。坛面甃黄琉璃,每成陛四出,俱八级。 二成南列岳镇五陵山石座,镂山形;北列海渎石座,镂水形:俱东西乡。内壝方二 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正北门三,石柱六。东、西、南门各一,石柱二。 北门外西北瘗坎一。外壝方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门制视内壝。南门后 皇祇室,五楹,北乡。垣周四十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正门一,外壝西门外,神 库,神厨,祭器、乐器诸库,井亭,宰牲亭在焉。西北曰斋宫,东乡。正殿七楹, 陛五出,中九级,左右俱七级;南北陛一出,各七级。左右配殿各七楹。宫墙周百 有十丈二尺。门三,东乡。东北钟楼一,坛内垣周五百四十九丈四尺,北、西门各 三,东、南门各一。外垣周七百六十五丈。西乡门三。雍正八年,重建斋宫,制如 旧。乾隆十四年,以皇祇室用绿瓦乖黄中制,谕北郊坛砖壝瓦改用黄。明年,改筑 方泽墁石,坛面制视圜丘。上成石循前用六六阴数,纵横各六,为三十六。其外四 正四隅,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 为六八阴数,与地耦义符。寻建东、西、南壝门外南、北瘗坎各二。又天、地二坛, 立陪祀官拜石如其等。 阙右社稷坛,制方,北乡。二成,高四尺。上成方五丈,二成方五丈三尺。陛 四出,各四级。上成土五色,随其方覆之。内壝方七十六丈四尺,高四尺,厚二尺, 饰色如其方。门四,柱各二。壝西北瘗坎二。北拜殿,又北戟门,楹各五,陛三出。 外列戟七十二,其西南神库、神厨在焉。坛垣周百五十三丈四尺,覆黄琉璃。北三 门,东、西、南各一门。西门外宰牲亭一、井一。西南为奉祀署。坛东北正门一, 左右门各一,俱东乡,直阙右门,乘舆躬祭所出入也。东南为社稷街。乾隆二十一 年,徙瘗坎坛外西北隅。旧制壝垣用五色土,至是改四色琉璃砖瓦。及省社稷坛高 二尺一寸,方广二丈五尺,制杀京师十之五云。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夕月坛在阜成门外西郊,俱顺治八年建。制方,一成, 陛四出。日坛各九级,方五丈,高五尺九寸。圆壝,周七十六丈五尺,高八尺一寸, 厚二尺三寸。坛垣前方后圆,周二百九十丈五尺。月坛各六级,方四丈,高四尺六 寸。方壝,周九十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坛垣周二百三十五丈九尺五寸。 两坛具服殿制同。燎炉,瘗坎,井亭,宰牲亭,神库,神厨,祭器、乐器诸库咸备。 其牌坊曰礼神街。雍正初,更名日坛街曰景升,月坛街曰光恆。乾隆二十年,修建 坛工,依天坛式。改内垣土墙甃以砖,其外垣增旧制三尺。光绪中,改日坛面红琉 璃,月坛面白琉璃,并覆金砖。 天神、地祇、先农三坛制方,一成,陛皆四出,在正阳门外。先农坛位西南, 周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东南为观耕台,耕耤时设之。前耤田,后具服殿。东北 神仓,中廪制圆。前收穀亭,后祭器库。内垣南门外,神祇坛在焉。神坛位东,方 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北石龛四,镂云形,分祀云、雨、风、雷。祇坛位西,广 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南石龛五,镂山水形。分祀岳、镇、海、渎。二坛方壝, 俱周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正门分南、北,馀如日、月坛。又内垣东门外北斋宫, 五楹,后殿,配殿,茶、膳房具焉。乾隆时,更命斋宫曰庆成宫。坛外垣周千三百 六十八丈。南、北门二,东乡,南入先农坛,北入太岁殿。殿七楹,东、西庑各十 有一。其前曰拜殿,燎炉一。 先蚕坛,乾隆九年,建西苑东北隅,制视先农。径四丈,高四尺,陛四出。殿 三楹,西乡。东采桑台,广三丈二尺,高四尺,陛三出。前为桑园台,中为具服殿、 为茧馆,后为织室。有配殿,环以宫墙。墙东浴蚕河,跨桥二。桥东蚕署三,蚕室 二十七,俱西乡。外垣周百六十丈,各省先农坛高广视社稷,馀如制。 神位、祭器、祭品、玉、帛、牲牢之数神位,圜丘第一成,正位昊天上帝,南 乡。配位八,首太祖讫宣宗,东西乡。凡位皆施幄。第二成从位,东大明,次星辰。 西夜明,次云、雨、风、雷。常雩如冬至、大祀、大雩,有从无配。祈穀位次视圜 丘第一成,无幄。方泽第一成,正位皇地祇,北乡,配列祖、列宗,东西乡。第二 成从位,东五岳,启运、隆业、永宁三山,次四海。西五镇,天柱、昌瑞二山,次 四渎。因事祗告天地,不设配从位。顺治十七年,合祀大享殿,其正位左天帝,右 地祇,南乡。东太祖,西太宗,配之。从祀十二坛,大明位东,星辰、五岳、启运、 四海、太岁、名山大川次之。夜明位西,云、雨、风、雷、五镇、天柱、隆业、四 渎、帝王、天下神祇次之。社稷坛中植石主,别设神牌,正位。东大社,西大稷。 北乡。东配后土句龙氏,西后稷氏。无幄。坛下龛用木。日坛东大明,无幄。月坛 正位夜明,配北斗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幄。天神坛正中,左云师,次风伯, 右雨师,次雷师,南乡。地祇坛正中五岳,右五镇,次四海,左五陵,次四渎,北 乡。右旁京师山川,左旁天下山川。无幄。各省府、州、县神祇位次,正中云、雨、 风、雷,左山川,右城隍。其郊坛神位,皇穹宇、皇乾殿、皇祇室奉之。神祇、社 稷、日月神位,神库奉之,祭时并移坛所。太庙、奉先殿神牌置寝室龛位,祭时移 前殿宝座。至传心殿、历代帝王、先师各庙龛位,或分或合,无恆制。 祭器,圜丘正位,爵三,登一,簠、簋二、笾、豆十,篚、俎、尊各一,配从 同。惟大明、夜明■D9三十,夜明鉶皆二,云、雨、风、雷视夜明。常雩如冬至、 大祀、大雩,正、从位俱笾六、豆二,告祭正位同。方泽祈穀坛正、配位,暨方泽 从位,并视圜丘。■D9、鉶视夜明。太庙时享,帝、后同案,俱爵三,簠、簋二, 笾、豆十有二,登、鉶、篚、俎各一。尊前后殿同。祫祭如时享,东庑每案爵三, 簠、簋二,笾、豆十,鉶、篚、俎各一,尊共八案,分二座,爵、鉶倍之。西庑同, 惟簠、簋一,笾、豆四。告祭,中、后殿俱笾六,豆二。社稷坛大社、大稷,俱玉 爵一,陶爵二,登、篚、俎、尊各一,鉶、簠、簋各二。配位同,惟爵皆用陶。祈 告,笾六,豆二。直省祭社稷,爵六,鉶一,笾、豆四,簠、簋、篚、俎、尊各一, 如大社稷。日坛、月坛、先农、先蚕坛,俱爵三,■D9三十,笾、豆十,鉶、簠、 簋各二,登、篚、俎、尊各一。直省祭先农如祭社稷。天神坛四案,凡祈祀爵共十 二,各用笾六、豆二、尊一、篚一。地祇坛如之,惟案七共爵二十七耳。报祀神祇, 每案与日坛同,惟无■D9。直省祭神祇,爵三,笾、豆四,鉶、簠、簋各二,篚、 俎、尊各一。时巡祭岳镇、海渎同。报祀增鉶一,因事遣祭仍用二。馀同。有司致 祭无登、■D9。太岁殿准先农,报祀亦如之。祈祀,笾六、豆二,不羞俎。先师正 位视圜丘,惟用鉶二。四配视正位,惟用笾、豆八,无登。十二哲位,各爵三,鉶 一,簠、簋一,笾、豆四,篚、俎、尊共用二。两庑二位同案,位一爵,凡献爵六, 共篚二,尊、俎俱各六,簠、簋各一,笾、豆各四。视学、释奠同。 乾隆三十三年,颁内府周鼎、尊、卣、罍、壶、簠、簋、觚、爵各一,陈列大 成殿,用备礼器。崇圣祠正位五案,案设爵三,笾、豆八,鉶、簠、簋各二,篚、 俎、尊各一。配位五案,设爵三,笾、豆四,鉶、篚、簠、簋各一,共俎二,尊二。 两庑三案,案各与配位同,惟共篚为二。 光绪三十二年,增先师正位笾、豆为十二,崇圣祠笾、豆为十,阙里、直省文 庙暨崇圣祠祭器视太学。历代帝王正位十六案,案设爵三,登一,鉶、簠、簋各二, 笾、豆十,篚一,共俎七,尊七。两庑配位二十案,案设爵十二,鉶二,笾、豆四, 簠、簋、篚各一,共俎四,尊四。传心殿正位九案,案设爵、尊各三,鉶、篚各一, 笾、豆二。配位二案,案设爵三,笾、豆二,鉶、篚、尊各一。关帝、文昌帝君俱 爵三,笾、豆十,鉶、簠、簋各二,登、篚、俎、尊各一,惟后殿笾、豆八。各省 准京式。先医三皇位,位设爵三,笾、豆十,簠、簋、篚、俎、尊各一。两庑六案, 案设簋、簠一,篚、尊各二,笾、豆四,共爵六。都城隍爵三,笾、豆十,鉶、簠、 簋各二,篚、俎、尊各一。火神、东岳庙,俱果盘五,篚、俎、尊各一。黑龙潭、 玉泉山、昆明湖各龙神祠、惠济祠、河神庙俱三案,案设爵三,簠、簋二,笾、豆 十,篚、俎、尊各一。 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雍正时,改范铜。乾隆十三年,诏祭 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笾编竹,丝绢里,魨漆。郊坛纯漆,太庙采画。其 豆、登、簠、簋,郊坛用陶,太庙惟登用之,其他用木,魨漆,饰金玉。鉶范铜饰 金。尊则郊坛用陶。太庙春牺尊、夏象尊、秋著尊、冬壶尊、祫祭山尊,均范铜。 祀天地爵用匏,太庙玉,两庑陶。社稷正位,玉一陶二。配位纯陶。又豆、登、簠、 簋、鉶、尊皆陶。日、月、先农、先蚕亦如之。帝王、先师、关帝、文昌及诸祠, 则皆用铜。凡陶必辨色,圜丘、祈穀、常雩青,方泽、社稷、先农黄,日坛赤,月 坛白。太庙陶登,黄质采饰,馀俱白。盛帛用竹篚,魨色如其器。载牲用木俎,魨 以丹漆。毛血盘用陶,色亦如其器。嘉庆十九年,定太庙簠、簋、豆与凡祭祀竹笾, 三岁一修。光绪三十二年,先师爵改用玉。 祭品,凡笾、豆之实各十二,笾用形盐、薨鱼、枣、栗、榛、菱、芡、鹿脯、 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用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 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用十者,笾减糗饵、粉餈,豆减酏食、糁食。用八 者,笾减白、黑饼,豆减脾析、豚拍。用四者,笾止实形盐、枣、栗、鹿脯,豆止 实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笾六者,用鹿脯、枣、榛、葡萄、桃仁、莲实。豆二 者,止用鹿醢、兔醢。登一,太羹。鉶二,和羹。簠二,稻、粱。簋二,黍、稷。 玉、帛、牲牢:玉六等,上帝苍璧,皇地祇黄琮,大社黄珪,大稷青珪,朝日 赤璧,夕月白璧。旧制,社稷坛春秋常祀用玉,祷祀则否。乾隆三十四年,会天旱 祷雨,谕曰:"玉以芘廕嘉穀,俾免水旱偏灾,特敕所司用玉将事。"自此为恆式。 帛七等:曰郊祀制帛,南北郊用之。上帝青十二,地祇黄一。曰礼神制帛,社稷以 下用之。社稷黑四,大明赤一,夜明白一,日月同。星辰斗宿白七,青、赤、黄、 黑各一。天神、云、雨、风、雷,青、白、黄、黑各一,方泽从位,岳镇各五,五 色。五陵山白五。四海随方为色。四渎黑四。地祇黄二,青、赤各三,黑七、白十 二。先农、先蚕俱青一,先师正、配位,十二哲,两庑,崇圣祠正位,东、西庑, 俱各一用白。帝王各位、关帝、文昌正位、后殿,太岁正位,北极佑圣真君、东岳 都城隍亦如之。惟先医正位三,崇圣配位四,太岁两庑十二,火神赤一。曰告祀制 币,祈报祭告用之。祈穀、雩祀、告祀圜丘俱青一,祭告方泽黄一。曰奉先制币, 郊祀配位、太庙用之,圜丘、方泽配位各一,太庙帝后每位一。曰展亲制币,亲王 配飨用之,太庙东庑位各一。曰报功制币,功臣配飨用之,太庙西庑位各一。三者 俱白,昭忠等祠同,并织满、汉文字。曰素帛,帝王庙两庑位各一,先医庙两庑共 四,馀祀亦尚素。牲牢四等:曰犊,曰特,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圜丘、 方泽用犊,大明、夜明用特,天神、地祇、太岁、日、月、星辰、云、雨、风、雷、 社稷、岳镇、海渎、太庙、先农、先蚕、先师、帝王、关帝、文昌用太牢。太庙西 庑,文庙配哲、崇圣祠、帝王庙两庑,关帝、文昌后殿,用少牢。光绪三十二年, 崇圣正位改太牢。直省神祇、社稷、先农、关帝、先医配位暨群祀用少牢。火神、 东岳、先医正位,都城隍,皆太牢。太牢:羊一、牛一、豕一,少牢:羊、豕各一。 大祀入涤九旬,中祀六旬,群祀三旬。大祀天地,前期五日亲王视牲,二日礼 部尚书省牲,一日子时宰牲。帝祭天坛,前二日酉时宰之,太庙、社稷、先师前三 日,中祀前二日。礼部尚书率太常司省牲,前一日黎明宰牲。惟夕月届日黎明宰之。 令甲,察院、礼部、太常、光禄官监宰,群祀止太常司行。乾隆十七年,定大祀、 中祀用光禄卿监宰。初,郊坛大祀,帝前期宿斋宫,视坛位、笾豆、牲牢。乾隆七 年,更定前一日帝诣圜丘视坛位,分献官诣神库视笾豆,神厨视牲牢。寻定视坛位 日,亲诣皇穹宇、皇乾殿上香。故事,省视笾豆牲牢,或临视,或否。三十五年, 定遣官将事,自后以为常。 祀期郊庙祭祀,祭前二岁十月,钦天监豫卜吉期。前一岁正月,疏卜吉者及诸 祀定有日者以闻。颁示中外。太常寺按祀期先期题请,实礼部主之。世祖缵业,诏 祭祀各分等次,以时致祭。自是大祀、中祀、群祀先后规定祀期,著为例。嘉庆七 年,复定大、中祀遇忌辰不改祀期。咸丰中,更定关帝、文昌春秋祀期不用忌辰。 其祭祀时刻,顺治十三年,诏祭天、地五鼓出宫,社稷、太庙并黎明。康熙十二年, 依太宗旧制,坛庙用黎明,夕月用酉时。嘉庆八年,谕祭祀行礼,当在寅卯间,合 礼经质明将事古义。凡亲行大祀,所司定时刻,承祭官暨执事陪祭者祗候,率意迟 早者,御史纠之。 斋戒顺治三年,定郊祀斋戒仪。八年,定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公廨置斋戒木牌。 祀前十日,录斋戒人名册致太常,届日不谳刑狱,不宴会,不听乐,不宿内,不饮 酒、茹荤,不问疾、吊丧,不祭神、扫墓。有疾与服勿与。大祀、中祀,太常司进 斋戒牌、铜人置乾清门黄案。大祀前三日,帝致斋大内,颁誓戒。辞曰:"惟尔群 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前祀一日, 彻牌及铜人送斋宫,帝诣坛斋宿。十四年祀圜丘,致斋大内二日,坛内斋宫一日。 陪祭官斋于公署,圜丘斋于坛。 雍正五年,遣御史等赴坛检视。九年,诏科道遇祀期斋戒。明年,仿明祀牌制 制斋牌,敕陪祭官悬佩,防亵慢。乾隆四年,礼臣奏,郊坛大祀,太常卿先期四日 具斋戒期,进牌及铜人置乾清门二日、斋宫一日。太庙、社稷,置乾清门三日。中 祀,前三日奏进,置乾清门二日。并祭日彻还。后飨先蚕,奏进亦如之。惟由内侍 置交泰殿三日。 七年,定郊祀致斋,帝宿大内二日,坛内斋宫一日。王公居府第,馀在公署, 俱二日。赴坛外斋宿一日。若遣官代祭,王公不与。祭太庙、社稷,王公百官斋所 如前仪,俱三日。祭日、月、帝王、先师、先农,王公斋二日,遣代则否。后飨先 蚕,斋二日,公主、福晋、命妇陪祀者,前二日致斋。十二年,诏郊祀、祈穀、大 雩,祭日宣誓戒,陪祀者集午门行礼,符古者百官受戒遗意。既有司具仪上,行之。 寻罢。惟严敕大臣斋宿公所,领侍卫内大臣等斋宿紫禁城,违则治罪。 初,斋宫致斋鸣鼓角,十四年谕云:"斋者耳不听乐,孔子曰:'三日斋,一 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吹角鼓鼙,以壮军容,于 义未协,不当用也。"遂寝。 十九年,敕群臣书制辞于版,前期三日,陈设公堂,俾有所警。嘉庆十三年, 谕诫斋戒执事暨查斋监礼者,循旧章,肃祀典。宣统初,监国摄政王代行,帝宫内 致斋,停进斋戒牌及铜人。 祝版以木为之,圜丘、方泽方一尺五寸,径八寸四分,厚三分。祈穀坛方一尺 一寸,径一尺,厚如之。太庙后殿方一尺二寸,径八寸四分。前殿方二尺,径一尺 一寸,厚并同径。常雩,日、月坛,社稷坛与太庙后殿同。中祀、群祀方径各有差。 天坛青纸青缘硃书,地坛黄纸黄缘墨书,月坛、太庙、社稷白纸黄缘墨书,日坛硃 纸硃书,群祀白纸墨书不加缘。太常司令祝版官先期褾饰,祀前二日昧爽送内阁, 授中书书祝辞,大学士书御名,馀祀太常司自缮。 凡亲祭,先二日太常卿奏请,前一日阅祝版。圜丘、祈穀、常雩御太和殿,方 泽、太庙、社稷御中和殿。祝案居正中少西,案设羊角镫二,视版日,案左楹东置 香亭,右楹西置奉版亭、奉玉帛香亭。届时太常卿诣乾清门启奏,帝出宫诣案前。 阅毕,行一跪三拜礼。赞礼郎彻褥,寺卿韬版,导帝至香亭前,拜跪如初礼。司祝 奉版荐黄亭送祭所,庋神库。大祀遣代,停止祝版具奏。中祀、群祀,寺官赴内阁 径请送祭所,不具奏。其视玉、帛、香如阅祝版仪。 祭服圜丘、祈穀、雩祀,先一日,帝御斋宫,龙袍衮服。届期天青礼服。方泽 礼服明黄色,馀祀亦如之。惟朝日大红,夕月玉色。王公以下陪祀执事官咸朝服。 嘉庆九年,定祀前阅祝版执事官服色制,南郊祈穀、常雩、岁暮祫祭、元旦、万寿、 告祭太庙,蟒袍补褂,罢朝服。社稷、时享太庙,服补服。十一年,谕郊坛大祀若 遇国忌,仍御礼服,礼成还宫更素服。十九年,谕郊祀遇国忌,前一日阅祝版,帝 服龙袍龙褂,执事官蟒袍补服。大祀、中祀,帝龙褂,执事官补服。著为令。二十 三年,定制大祀斋期遇国忌,悉改常服。中祀则限于承祭官及陪祀、执事官,馀素 服如故。二十五年,谕大祀亲祭或遣官致祭遇国忌,斋期一依向例,中祀亲祭同。 其遣官致祭,与执事、陪祀官常服挂珠,否则仍素服。 祭告凡登极授受大典,上尊号、徽号,祔庙,郊祀,万寿节,皇太后万寿节, 册立皇太子,先期遣官祗告天地、太庙、社稷。致祭岳镇、海渎、帝王陵寝、先师 阙里、先师。改大祀亦如之。大婚册立皇后,祗告天地、太庙。尊封太妃、册封皇 贵妃及贵妃,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追上尊谥庙号、葬陵,祗告天地、社稷、太庙 后殿、奉先殿,并致祭陵寝、后土、陵山。亲征命将,祗告天地,太庙,社稷,太 岁,火砲、道路诸神。凯旋奏功,祗告奉先殿,致祭陵寝,释奠先师,致祭岳镇、 海渎、帝王陵庙、先师阙里。谒陵、巡狩,并祗告奉先殿,回銮亦如之。巡幸所莅, 亲祭方岳。其所未莅者,命疆臣选员遍祭岳、镇、海、渎、所过名山大川。其祭文 香帛,遣使自京赍送。帝王陵寝、圣贤忠烈暨名臣祠墓,凡在三十里内,遣官祭之。 岁暮祫祭,功臣配飨,祗告太庙中殿、后殿。监国摄政,并遣官祭告太庙。耕耤田, 祗告奉先殿。御经筵,祗告奉先殿、传心殿,修建郊坛、太庙、奉先殿,祗告天地、 太庙、社稷。兴工、合龙,祭后土、司工诸神。迎吻,祭琉璃窑神暨各门神。岁旱 祈雨,祗告天神、地祇、太岁。越七日,祭告社稷。三请不雨,始行大雩。凡告祀, 不及配位从坛。至为元元祈福,则遣大臣分行祭告,颁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 御仗各二,盖犹乔岳翕河茂典云。 习仪凡大祀前四十日,中祀前三十日,每旬三、六、九日,太常卿帅读祝官、 赞礼郎暨执事、乐舞集神乐署,习仪凝禧殿。故事,祭祀先期,太常寺演礼坛庙中。 雍正九年谕曰:"是虽义取娴熟,实乖洁齐严肃本旨也。"乃停前一日坛庙演礼。 其前二日凝禧殿如故。飨太庙,以王公一人监视宗室、觉罗官。祀先师,祭酒、司 业监视国子师生,同日习乐殿庭,令乐部典乐监视亦如之。谒陵寝,读祝官等亦遇 三、六、九日习仪皇陵。又岁暮将祭享,选内大臣打莽式,例演习于礼曹。时议谓 发扬蹈厉,为公庭万舞变态云。 陪祀顺治时,诏陪祀官视加级四品以上。康熙二十五年,以喧语失仪,谕诫陪 祀官毋慢易。寻议定论职不论级。郊坛陪祀,首公,讫阿达哈哈番,佐领。文官首 尚书,讫员外郎,满科道,汉掌印给事中。武讫游击。祭太庙、社稷、日月、帝王 庙,武至参领,文至郎中,馀如前例。御史、礼曹并纠其失仪者。既以浙江提督陈 世凯请,文庙春秋致祭,允武官二品以上陪祀。三十九年,申定陪祀不到者处分。 乾隆初元,定陪祀祗候例,祭太庙,俟午门鸣鼓;祭社稷,俟午门鸣钟;祭各坛庙, 俟斋宫钟动:依次入,鹄立,禁先登阶。并按官品制木牌,肃班序。七年,定郊庙、 社稷赴坛陪祀制,遣官代行,王公内大臣等不陪祀,馀如故。明年,定郊祭前一日 申、酉时及祭日五鼓,礼部、察院官赴坛外受职名,馀祀止当日收受。二十七年岁 杪,谕通覈陪祀逾三次不到者,分别议惩。咸丰十年,谕朝日陪祀无故不到或临时 称疾,并处罚。光绪九年,申定祗候例,大祀夜分、中祀鸡初鸣,朝服莅祭所。 分类:正史 书名:清史稿 作者:柯劭忞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清史稿》卷081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察哈尔 察哈尔八旗:东南距京师四百三十里。当直隶宣化、山西大同边外。明插汉, 本元裔小王子后。嘉靖间,布希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天聪六年,征林丹汗, 走死。其子孔果尔额哲来降,即其部编旗,驻义州。康熙十四年,其子布尔呢兄弟 叛,讨诛之,迁部众驻牧宣化、大同边外。又以来降之喀尔喀、厄鲁特编为佐领隶 焉。乾隆二十六年,设都统,驻张家口。其地东界克什克腾,西界归化城土默特, 南界直隶独石、张家二口及山西大同、朔平,北界苏尼特及四子部落。袤延千里。 北极高四十二度二十分。京师偏西十分。镶黄旗察哈尔驻苏明峰,在张家口北三百 四十里。东南距京师七百五十里。明,万全右卫边外。汉,上谷郡。牧地当张家口 之北。东界正白旗察哈尔,西界正黄旗察哈尔,南界镶黄旗牧厂,北界苏尼特右翼, 广一百六十里,袤一百九十里。其山:东曰漠尔图山。南,哈石郎山。北,青羊山 蒙名博罗虎插、红羊山蒙名乌兰虎插。东南,阿哈鲁虎山、骆驼山。西南,额类山。 东北,白鹿山蒙名布虎图。西北,衣尔哈图山。东南:大红泉蒙名伊克乌兰。西南: 滚布拉克泉。北:小红泉。正黄旗察哈尔驻木孙忒克山,在张家口西北三百二十里。 东南距京师七百六十里。汉,且如县地。牧地当张家口之西北,喀喇乌纳根山南。 东界镶黄旗察哈尔,西界正红旗察哈尔,南界陆军部右翼牧厂,北界四子部落。广 一百一十里,袤二百八十里。其山:东曰额尔吉纳克山。南,乌尔虎拖罗海山。北, 大鲜卑山蒙名伊克阿勒特、兴安山。西南,插汉和邵山。东北,榆树山蒙名乌里雅 苏台。西:七金河,蒙名贺尔博金,源出贺尔博金山,南流入希尔池。东南:兆哈 河,源出平地,南流,会乌尔古河。又南,蒙古几河自西来注之。又南,苏尔扎河 自东北来注之。又南流,从大同天镇入边,迳柴沟堡,西北入怀安,为东洋河。蒙 古几河源出平地,东流会兆哈河,南入边城,弩里河南流从之。镶红旗察哈尔驻布 林泉,在张家口西北四百二十里。东南距京师八百三十里。汉,雁门郡北境。牧地 当山西陶林之东北代哈泊。东界正红旗察哈尔,西界镶蓝旗察哈尔,南界丰镇, 北界四子部落。广五十里,袤二百里。其山南曰鸭兒山。北,阿尔达布色山。东南, 格尔白山。西南,乌尔姑苏台山。北:漠惠图河,源出敖托海泉,西流入镶蓝旗察 哈尔,会安达河。东南:莽喀图河,源出正红旗察哈尔,西北流,会阿拉齐河,入 黛哈池,即奄遏下水海。正红旗察哈尔驻古尔板拖罗海山,在张家口西北三百七十 里。东南距京师八百里。汉,雁门郡北境。牧地当山西陶林之东北、丰镇之北, 奇尔泊。东界正黄旗察哈尔,西界镶红旗察哈尔,南界陆军部右翼牧厂,北界四子 部落。广五十五里,袤二百八十里。其山:东曰阿拍挞兰台山。北,伊克和洛图山。 东北,哈撤克图山。西北,插汉峰。南:昆都伦泉、葫芦苏台泉。北:诺尔孙泉, 东南流入正黄旗察哈尔,为纳林河,又东南注希尔池。镶白旗察哈尔驻布雅阿海苏 默,在独石口西北二百四十五里。东南距京师七百七十里。明,开平卫西北边。汉, 上谷郡北境。牧地当独石口治西北。东及南界陆军部牧厂,西界正白旗察哈尔, 北界正蓝旗察哈尔。广五十六里,袤一百九十七里。其山:南曰巴汉得兒山。西北, 铁柱山蒙名阿尔坦噶达苏。其北,西尔哈池。西北:红盐池蒙名乌兰池、魁素池。 正白旗察哈尔驻布尔噶台,在独石口西北二百九十里。东南距京师八百二十里。明, 龙门卫边外。汉,上谷郡北境。牧地当独石口治之西北。东及北界镶白旗察哈尔, 西及南界镶黄旗察哈尔。广七十八里,袤二百九十五里。其山:南曰清凉黑山蒙名 魁屯喀喇。西,喀喇峨博图山,一名黑山。东南,伊克得兒山,一名大马鬣山。西 北:翁翁泊、黑水灤蒙名喀喇乌苏。镶蓝旗察哈尔驻阿巴汉喀喇山,在杀虎口东北 九十里。东南距京师一千里。明,大同府西北边外。汉,雁门郡沃阳县地。牧地当 山西宁远之北。东界镶红旗察哈尔,西界山西归化,南界山西大同,北界四子部 落。广一百一十五里,袤一百六十里。其山:东曰克丑山。西,乌兰插伯山。东北, 衣马图山。东南,朔隆峰。其水:南曰察哈音图河,源出阿尔站岭,西南流,会弩 衡格尔、虎虎乌苏二河,入乌兰木伦河。东南,阿拉齐河,源出朔隆峰,东流至镶 红旗察哈尔,纳巴尔哈孙河,入黛哈池。东北,硃喇马台河,源出席喇峰,西南流, 会喀喇乌苏河、纳札海河,为土尔根河,即黑河之上源。黑河,源出海拉苏台坡, 与镶红旗察哈尔接界,西北流,有纳札海、硃喇马台等河,皆自东北来,与黑水河 会。又西流,受德布色黑河,折西南,合哲尔德河,始名伊克土尔根河,又西入归 化。正蓝旗察哈尔驻札哈苏台泊,在独石口东北三百六十里。东南距京师八百九十 里。明,开平卫北境。金,桓州地。牧地当直隶独石口治之北。东界克什克腾, 西界镶白旗察哈尔,南界内务府正白旗羊群牧厂,北界阿巴噶左翼。广二百六十五 里,袤九十五里。其水:东曰戈贺苏台河,源出额默黑特站西,北流,会察察尔台、 戈贺苏台、奴黑特等河,入阿霸垓右翼。 分类:正史 书名:清史稿 作者:柯劭忞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清史稿》卷083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郊社仪制郊社配飨祈穀雩祀天神太岁朝日夕月 社稷先农先蚕地祇岳镇海渎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极,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聪十年,设圜丘德盛门外,方泽 内治门外,坛壝始备。会征服察哈尔,获元玉玺,躬亲告祭,遂祀天南郊。旧制, 祭飨用生牢,颁百官胙肉。帝曰:"以天胙而享于家,是亵也。"谕改神前分享用 熟荐。寻征朝鲜,祭告天地,并祀北郊。世祖入关宅帝位,于是冬至祀圜丘,奉日、 月、星辰、云、雨、风、雷配。夏至祀方泽,奉岳、镇、海、渎配。南北分飨。著 为例。四年,定郊祀荐生牢如初,惟躬祀南郊进胙牛一。十四年,诏言:"人君事 天如父,岁止一郊,心有未尽。惟营殿禁中,岁时致祀,配以太祖、太宗,庶昭诚 敬。"礼臣乃援唐天宝四时孟月择吉祭上帝故事,谓构上帝殿奉先殿东,元旦,万 寿,三节,夏冬二至,亲诣致虔,仪物如郊祀。惟内祭初安神位时读祝辞,不用胙, 不进酒,不燎牛。从之。至是始有禁中祀天礼。十七年,敕廷臣议合祭仪,奏言仿 明会典,前期一日,祭告各坛庙,定从祀十二坛。是岁四月,禁中大飨殿遂合祀天、 地、日、月暨诸神。圣祖嗣位,诏罢之。 康熙二年,定郊祀躬亲行礼,无故不摄。四十六年,冬至大祀,会天寒,群臣 以代请,勿许。四十八年,帝违和,始令李光地摄行郊坛大礼。越二年,祀圜丘如 初。嗣是帝年逾六十,兼病足,复令大臣摄之。明年冬至,斋戒,犹力疾升坛省俎 豆,量力拜跽,退处幄次,俟摄事者礼讫始还宫。臣工固请停躬诣,犹勿许。六十 一年,祀南郊,始遣世宗恭代,距宾天止五日也。雍正八年冬至,遇圣祖忌日,礼 臣援旧例请代,下大学士九卿议。奏言周礼春官称大祭祀王不亲则摄行。唐、宋制, 大祀与国忌同日,乐备不作。议者谓飨神不可无乐,未若摄祀之当乎礼也,遣代便。 可其奏。乾隆七年,定议周礼祀天用玉辂,唐、宋参用大辇,今亲祀南郊,前期诣 斋宫,宜御玉辇。是日,帝乘礼舆,易銮辂,自降辇至礼成,如仪。十四年,展拓 两郊坛宇,更新幄次。越四载蕆事,规制始大备。仁宗中叶,自制南北郊说,祀典 如故。咸丰八年、九年,帝疾不能亲,犹宫内致斋,届日诣大高殿皇穹宇行礼。穆 宗、德宗,冲龄践阼,皆遣代。定亲政日躬行。宣统缵绪,监国摄政王行之。 郊社之仪,天聪十年,礼部进仪注,迄顺治间,始定郊祀前期斋戒阅祝版玉帛 香,省牲,祀日迟明,礼部太常官诣皇穹宇行礼。奉神牌置坛所,司祝奉祝版,帝 出宫乘辇,陪祀王公集午门金水桥从行,馀序立桥南迎送。驾至昭亨门降辇,前引 大臣十人,次赞引官、对引官导入更衣幄次,更祭服出,讫盥,诣二成拜位前,分 献官各就位。典仪赞"迎神燔柴",司乐官赞"举迎神乐",赞引奏"升坛",帝 升一成。上诣香案前,跪上炷香,又三上香,复位,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玉 帛",司乐赞"举乐",帝诣神位前,跪搢玉帛奠案,复位。典仪赞"进俎",司 乐赞"举乐",诣神位前,跪受俎拱举,复位。典仪赞"行初献礼",司乐赞"举 初献乐",乐作,舞干戚舞,帝诣神位前,跪奠爵,俯伏。读祝官捧祝跪读讫,行 三叩礼。自上香至献爵,配位前仪同。复位,易文舞。亚献、终献舞羽籥,仪如初 献,不用祝,分献官、陪祀官随行礼。三献毕,饮福受胙,帝升坛至饮福位,跪, 奉爵官酌福酒,奉胙官奉胙,跪进,受爵、胙,三叩,兴,复位。率群臣行三跪九 叩礼,彻馔送神,司乐、典仪赞讫,率群臣行礼如初。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 香,各诣燎所,唱"望燎"。帝诣望燎位,半燎,礼成,还大次,解严。太常官安 设神牌,如请神仪。若遣代,则行礼三成阶下,升降自西阶,读祝跪二成阶下。罢 饮福、受胙礼。送燎,退立西偏。馀如制。雍正元年,令陪祀官先莅坛祗候。 方泽,前期但阅祝版。上香毕,奠玉帛,用瘗貍。馀与郊天同。 南郊,诣坛斋宿,自顺治十一年著例,无常仪。乾隆七年定制,前一日,銮仪 卫严驾陈午门外太和门阶下。巳刻,太常卿诣乾清门奏请诣斋宫,帝御礼舆出太和 门,降舆乘辇,警跸鸣钟鼓,至昭亨门外降。寺卿导入门左,诣圜丘视坛位。分献 官分诣神库、神厨视笾豆牲牢。帝出内外壝南左门,至神路西升辇,如斋宫。从祀 官俟帝入,退归斋所。翼日届时,寺卿导入大次,更礼服出,复导驾诣坛行礼,毕, 还宫。 三十五年,高宗六旬,命礼臣酌减升级次数及降辇步行远近。议言郊前一日乘 步辇如斋宫,自此易礼舆,至神路西降,步诣皇穹宇上香,遣亲王视坛。祀日自斋 宫至神路西阶下降辇步入,礼成,即于降辇处乘舆还宫。行礼时,初升至二成拜位, 即升坛上香,复位迎神,升阶行奠玉帛礼,以次进俎,三献暨饮福、受胙,并于此 行之。还拜位,谢福胙,送神,乃卒事。方泽亦如之。允行。犹虑子孙玩视大典, 复于三十九年谕诫,年未六旬,毋减小节,著为令。次年,祀南郊,命诸皇子旁侍 观礼。越四年,于是帝年七十矣,谕迎神献爵暨祖宗配位前上香悉如旧,其献帛爵 诸礼,自本年南郊始,令诸皇子代陈。五十一年,帝以春秋高,步履或逊,敕坛上 读祝拜位增设小幄次,然备而未用也。五十九年,祀方泽,配位前献帛爵,仍皇子 代行。历仁宗朝,郊祀各仪节,悉遵高宗旧制云。 嘉庆十八年,林清变起,计日敉平,会长至祀圜丘,谕先一日赴坛不升辇,自 宫至皇穹宇入斋宫,并御肩舆,用答嘉贶。宣统嗣位,监国摄行郊祀,祀日诣坛, 不斋宿,百官不迎送。出入升降,仍由右门,在右阶行礼。拜位设第二成,视帝位 少后。去黄幄。即于行礼处受胙,毕,进福酒、胙肉。馀同亲祀仪。 郊祀配飨顺治五年冬至,祀圜丘,奉太祖配。十四年谕曰:"太祖肇兴帝业, 太宗继述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大祀天地,益奉太宗配飨。于是上辛 祈穀,上帝位东奉太祖神位,卜吉奉太宗位于其西。夏至配方泽如初礼。十七年, 行大飨殿合祀礼,寻罢。康熙六年冬至,祀南郊,用礼臣言,奉世祖配飨上帝,越 九日,配飨皇地祇,诣方泽行礼。九年,祈穀亦如之。雍正二年,奉圣祖配大飨殿, 次太宗。十三年冬,高宗嗣服,谕言:"皇考世宗,德侔造化,宜祀郊坛。"命议 礼以闻。议者谓宜乾隆二年冬至配圜丘,三年孟春上辛配大飨殿,夏至配方泽。帝 意以为祔庙后配飨,去夏至近、冬至远。先配方泽,前后已歧。若俟南郊,时日又 旷。考之旧典,世祖、太宗配飨天地,莫不先圜丘后方泽,时或翼日、或旬日,礼 仪粲然。稽之经传,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即月令所谓"季秋, 大飨帝"也。召诰"三日丁巳用牲于郊"。释者谓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宋 皇祐三年,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古者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 因谕来年世宗配天大礼,准此行事。逾岁,遂诹吉夏至前奉世宗配圜丘。馀如议。 先是部臣进升配仪,未议及祗见上帝。帝曰:"皇考祔庙,先见祖宗,然后升 座,今行配飨,先见上帝,于义始允。"已,所司具仪上。于是祀南郊奉世宗神位 祗见上帝,夏至祀方泽,祗见皇地祇,位并次世祖。嗣是升配皆先祗见,以为常。 嘉庆四年,奉高宗配飨,道光元年,奉仁宗配飨,并如仪。 三十年,帝弗豫,遗命罢郊配,略谓:"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我朝首太祖讫 仁宗。厚泽深仁,允宜配飨郊坛,礼隆报本。若世世率行无已,益滋后人疵议,此 不能不示限制也。"文宗践阼,遂敕王大臣集议,礼亲王全龄等佥云:"大行皇帝 功德懿烁,郊配断不可易,请仍遵成宪。"礼部侍郎曾国籓疏言:"郊配之罢,不 敢从者二,不敢违者三。大行皇帝仁爱之德,同符大造,粒我烝民,后稷所以配天 也。御宇卅载,无一日暇逸,无斯须不敬,纯亦不已,文王所以配上帝也。具合撰 之实,辞升配之文,臣心何能自安?不敢从者一。大行皇帝德盛化神,即无例可援, 犹应奏请,矧有成宪,曷敢稍逾!传曰:'君行意,臣行制。'在上自怀谦德,为 下宜守成规。不敢从者二。坛壝规模,尺寸有定,一砖一石,皆按九五阳数,不能 增改。幄内止容豆笾,幄外几无馀地。大行皇帝虑亿万年后,或议广坛壝,或议狭 幄制,故定为限制,以身作则。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将来必至修改基址,轻变旧章。不敢违者一。唐垂拱间,郊祀奉高祖、太宗、高宗 并配,开元十一年,从张说议,而罢太宗、高宗。宋景祐间,郊祀奉艺祖、太宗、 真宗并配,嘉祐七年,从杨畋议,而罢太宗、真宗。我朝顺治间,大飨殿合祀,后 亦罢其礼。大行皇帝虑亿万年后,或援唐、宋旧例,妄行罢祀,因谕以非天子不议 礼,增配尚所不许,罢祀何自而兴?不敢违者二。我朝孝治天下,遗命尤重,圣祖 不敢违孝庄文皇后遗命,未敢竟安地宫。仁宗不敢违高宗遗命,故虽丰功伟烈,庙 号未获祖称。此而可违,家法何在!且反覆申明,处己卑屈,处祖崇高,大孝大让, 亘古盛德。不敢违者三。默计皇上仁孝深心,不升配歉在阙礼,遽升配歉在违命, 且多将来之虑。他日郊祀时,上顾遗训,下顾万世,或悚然而难安,礼臣益无所辞 咎。"帝颇韪其言。已复博谘廷议,手降敕谕,谓:"周人郊祀后稷,唐、宋及明, 或三祖并侑,或数帝分配。我朝历圣相承,靡不奉配。第配位递增,坛制有定。皇 考德泽,列祖同符,应如所请。俟祔礼成,仍奉升配,并体遗训,昭示限制。自后 郊祀配位,定为三祖五宗,永为恆式。"于是咸丰二年夏大祀圜丘、方泽,三年春 上辛祈穀,并奉宣宗配,位次高宗。 十一年,帝崩,穆宗以郊配大典,遗命定三祖五宗,圣心不自安。乃集群臣议, 并奉两宫皇太后稽众询谋,礼亲王世铎等先后疏言:"礼贵制宜,孝当承志,两朝 遗训,宜谨遵循。"帝勉从之。遂停文宗郊配。同治建元,云南学政张锡嵘援孝经 明堂严父配天义,谓宜以季秋祀上帝大飨殿,奉显皇帝配。世铎等益以钦定孝经衍 义释之,谓迭飨并侑,非礼所宜。议遂寝。 祈穀顺治间,定岁正月上辛祭上帝大飨殿,为民祈穀。帝亲诣行礼,与冬至同。 惟不设从坛,不燔柴。十七年,诏飨帝大典,不宜有异,自后祈穀、燔柴以为常, 并改大飨殿合祀上帝百神在圜丘举行。康熙二十九年,圣祖亲制祝文。四十八年, 帝疾,不能亲,遣官代。会江、浙、鲁、豫水旱洊臻,仍自制祝文祈之。故事,上 辛在正月五日前,改用次辛。雍正八年,上辛为正月二日,部臣因元旦宴,请展十 日,不许。先期斋戒如故。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未立春,帝曰:"此非乘阳义也。" 命礼臣集议。奏言:"礼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穀上帝。此礼本在立 春后,请循例用次辛,或立春后上辛。"从之。乾隆十六年,和亲王等以大飨为季 秋报祀,义殊祈穀,请更锡名。群臣亦言非明堂本制,袭称大飨,名实未协。得旨, 改曰"祈年"。 凡祈穀,驾如南郊,至西天门内神路西降辇,入祈年左门,诣皇乾宫上香。礼 成,诣祈年坛视位,毕,仍出左门升辇至斋宫。三十七年,更定前一日辇入西天门, 自斋宫东乘礼舆,讫西砖城左门止。步诣皇乾殿上香,毕,还斋宫,亲王视坛位。 祀日出斋宫,乘辇,至甬道正中,易礼舆,至神路西降。自砖城步就幄次,入左门, 礼同圜丘。四十七年正月四日上辛,礼臣先期请改次辛便,帝曰:"上辛在正月三 日前,为须隔年斋戒也;在四日前,为因圣母祝釐也。兹非昔比,奚改为?其仍用 上辛,著为例。"又谕:"孟春祈穀,所以迓阳气,兆农祥。考诸经传,是立春后 上辛,非元旦后上辛也。惟在月初,旧腊,即当斋戒。然太庙祫祭,大礼攸关,宫 中拜神,国俗所在。若以斋期行此,似非专一致敬之道。"因下廷臣议。寻奏: "上辛以立春后所得为准,与其用十二月上辛,不如用正月上辛,以重岁首。如值 三日前,则改次辛。或四日前,则应一日斋戒,是日未入斋宫,宫殿拜祭,各不相 妨。毋庸改期。"允行。咸丰四年,祈穀,帝患宿疾,敕礼臣酌损仪文。侍郎宋晋 请仍旧贯遣代行。帝曰:"是非轻改旧章也,应天以实不以文,此意宜共喻之。" 雩祀关外未尝行。顺治十四年夏旱,世祖始祷雨圜丘,前期斋三日,冠服浅色, 禁屠宰,罢刑名。届期,帝素服步入坛,不除道,不陈卤簿,坛上设酒果、香镫、 祝帛暨熟牛脯醢,祭时不奏乐,不设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馀如冬至祀仪。 其方泽、社稷、神祇诸坛,则遣官莅祭。既得雨,越三日,遣官报祀。定躬祷郊坛 仪自此始。越三年又旱,卜吉致斋,步至南郊,躬亲告祭。于时天无片云,顷之乃 大雨。报祀如初。康熙九年夏旱,诏百官修省,礼部祈雨。明年,帝亲祷。自后躬 祀以为常。二十六年,亲制祝文祈告,雨立降。又尝设坛宫禁,跽祷三昼夜,日惟 淡食,越四日,步祷天坛,雨骤澍,步还宫,衣履霑湿云。 乾隆七年,御史徐以升奏言:"春秋传:'龙见而雩,为百穀祈膏雨也。'祭 法:'雩宗,祭水旱也。'礼月令:'雩,帝用盛乐,命百县雩祀,祀百辟卿士有 益于民者,以祈穀实,是为常雩。'周礼:'稻人,旱又共雩敛。'春秋书雩二 十有一,有一月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考雩义为吁嗟求雨,其制,为坛 南郊旁,故鲁南门为雩门,西汉始废,旱辄祷郊庙。晋永和立坛南郊,梁武帝始徙 东,改燔燎从坎瘗。唐太宗复旧制。宋时孟夏雩祀上帝。明建坛泰元门东,制一成, 旱则祷。我朝雩祭无坛,典制似阙,应度地建立,以符古义。"下礼臣议。议言: "孟夏龙见,择日行常雩,祀圜丘,奉列祖配。四从坛,皆如礼。孟夏后旱,则仿 唐制,祭神祇、社稷、宗庙。七日一祈,不足,仍分祷。旱甚,大雩。令甲,祈雨 必望祭四海,至是罢之。又行大雩,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分八列,执羽翳,三 献,乐止,乃按舞。歌御制云汉诗八章,毕,望燎。馀同常雩。至久雨祈晴,宜仿 春秋传鼓用牲,通考禜祭制,伐鼓祀少牢。禜祭国门,雨不止,则伐鼓用牲于社。 罢分祷,停僧道官建坛讽经。其直省州、县旧置耤田坛祀,仍依雍正四年例。孟夏 行常雩,患旱,先祭境内山川,次社稷。患霪潦祈晴,如京师式。"十七年,增祈 雨报祭乐章。 二十四年,常雩不雨,帝步祷社稷坛,仍用玉。六月大雩,亲制祝文,定仪节。 前一日,帝常服视祝版,诣坛斋宿,去卤簿,停乐。出宫用骑,扈驾大臣常服导从。 至南郊,步入坛,视位上香。祀日,帝雨冠素服步祷,从臣亦如之。不燔柴,不晋 俎,不饮福、受胙。三献毕,舞童舞羽、歌诗,退,皆如仪。帝率★臣三拜,彻馔, 望燎。礼成,还宫。 三十七年,帝以年老,命酌损仪节视圜丘。 嘉庆十八年,以钦天监雩祀择日,频年恆在立夏节,殊乖古义,敕立夏后数日 蠲吉行。著为例。 道光十二年六月大雩,亲制祝文,省躬思过。是夕雨。报谢如常仪。御史陈焯 请再申虔祷。帝曰:"祭法有祈有报。以报为祈,非礼也。其勿逾旧制。" 天神顺治初,定云、雨、风、雷。既配飨圜丘,并建天神坛位先农坛南,专祀 之。雍正六年,谕建风神庙。礼臣言:"周礼燎祀飌师,郑康成注风师为箕星, 即虞书六宗之一。马端临谓,周制立春丑日,祭风师国城东北,盖东北箕星之次, 丑亦应箕位。汉刘歆等议立风伯庙于东郊。东汉县邑,常以丙戌日祀之戌地。唐制 就箕星位为坛,宋仍之。今卜地景山东,適当箕位,建庙为宜。岁以立春后丑日祭。" 允行。规制仿时应宫,锡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 明年,复以云师、雷师尚阙专祀,谕言:"虞书六宗,汉儒释为乾坤六子,震雷、 巽风,并列禋祀。易言雷动风散,功实相等。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周 礼以云物辨年岁,是云与雷皆运行造化者也。并官建庙奉祀。"于是下所司议,寻 奏:"唐天宝五载,增祀雷师,位雨师次,岁以立夏后申日致祭,宋、元因之。明 集礼,次风师以云师,郡、县建雷雨、风云二坛,秋分后三日合祭。今拟西方建雷 师庙,祭以立夏后申日。东方建云师庙,祭以秋分后三日。"从之。乃锡号云师曰 "顺时普应",庙曰凝和;雷师曰"资生发育",庙曰昭显;并以时应宫龙神为雨 师,合祀之。 嘉庆二年旱,祷雨既应,仁宗莅坛报祀,入坛中门降舆,至壝南门外,盥毕入, 升坛。以次诣云、雨、风、雷神位上香,二跪六拜。初献即奠爵、帛,读祝,不晋 俎,不饮福胙。馀如故。 太岁殿位先农坛东北,正殿祀太岁,两庑祀十二月将。顺治初,遣官祭太岁, 定孟春为迎,岁暮为祖。岁正月,书神牌曰"某干支太岁神",如其年建。岁除祭 毕,合祝版燎之。凡祭,乐六奏,承祭官立中阶下,分献官立甬道左右,行三跪九 拜礼。初献即奠帛,读祝,锡福胙,用乐舞生承事,时犹无上香仪也。 乾隆十六年,礼臣言同属天神,不宜有异,自是二祭及分献皆上香。太岁、月 将神牌,旧储农坛神库,至是亦以殿庑具备,移奉正屋。临祭,龛前安神座。毕, 复龛。旧制,祭太岁遣太常卿行礼,两庑用员分献。二十年,改遣亲王、郡王承 祭。次年,定太常卿为分献官。 雍、乾以来,凡祈祷,天神、太岁暨地祇三坛并举,遣官将事,陪祀者咸与焉。 前期邸斋一日,承祭官拜位。天神坛在南阶下,太岁与常祀同,俱三跪九拜。天神 用燎,太岁两庑不分献,不饮福、受胙。 朝日、夕月,初以大明、夜明从祀圜丘,罢春秋分祀。顺治八年,建朝日坛东 郊,夕月坛西郊。 朝日用春分日卯刻,值甲、丙、戊、庚、壬年,帝亲祭,馀遣官。乐六奏,舞 八佾。凡亲祭,入自坛北门,至甬道更衣大次,盥毕,升西阶就位,行三跪九拜礼。 奠献遣有司行。遣代则行礼阶下,惟读祝时跽坛上。初日坛用露祭。雍正四年,始 援社稷例,立龛坛下芘风雨。乾隆十一年,具服殿成,罢更衣大次。是岁春分翼日 日食,高宗莅祭,不乘辇,不奏乐,不陈卤簿。三十九年躬祭,入霝星左门,如 幄次行礼,以年高酌减礼文,非恆式也。 夕月用秋分日酉刻,奉星辰配,凡丑、辰、未、戌年,帝亲祭,馀遣官。乐六 奏,仪视日坛稍杀,亲临较少。升坛行礼,二跪六拜,初献奠玉帛,读祝,馀如朝 日仪。遣官则拜坛下。乾隆三年戊午,例遣官,帝因初举祀典,仍亲祭如礼。五十 五年,酌损节文,如日坛例。嘉庆五年庚申,效高宗故事,仍亲祭,不遣官。十九 年,定亲祭仪,祀配位用亲王、郡王上香。二十三年,世宗忌日值月坛斋期,谕陪 祀执事官改常服,馀如故。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至直省府、州、县皆有之,其在京师者,建坛端门右。世祖 宅帝位,祭告如仪。定制,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奉后土句龙氏、 后稷氏配。祭日,帝亲莅,坛上敷五色土,各如其方。乐七奏,舞八佾。帝出阙右 门降辇,道北门出入,祭时出拜殿,至壝北门外就位,自北阶升坛上香,诣正位奠 献。有司分祭配位。升北阶,降西阶,不晋俎,三跪九拜。馀仪如北郊旧例。 祭日逢国忌,不改期,易素服。康熙三年,遇太宗忌日,始改中戊。 雍正二年,平青海,告祭行献俘礼。自是平定籓部,献俘以为常。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瘗。明年,增望瘗乐章。 三十七年,以年老更仪节。幄次先设拜殿,帝御辇至坛外门,易礼舆,入右门, 至拜殿东阶下,乃降。升阶行礼,礼成,升舆如初。故事,祭日遇风雨,拜位香案 徙殿中,神位祭品露设如故。帝曰:"社稷之制,不立栋宇,以承天阳。今神牌藏 神库,是在栋宇内也。移奉殿中,复何嫌忌?"四十一年,定祭日遇风雨,神牌安 奉殿内,祭器、乐虡移设拜殿,猝遇则用木龛覆神牌,其拜殿别设香案。嘉庆五年, 仁宗诣坛祈雨,视春秋致祭仪,惟祭品用脯醢、果实,不饮福。前三日及祭日,王、 公、百官皆斋戒,禁屠宰,不理刑名。馀悉如故。并谕亲诣祈祷、报祀均步行,以 隆典礼。 其在府、州、县者,顺治元年建,岁祭亦用上戊,府称府社、府稷,州、县则 云某州、县社、稷。 世宗缵业,制定祭品,羊一,豕一,帛一、笾、豆四,鉶、簠、簋各二。有司 斋二日,届期朝服祭于坛。乾隆八年,始颁祝文,各直省定例,为民祈报,会城布 政使主之,督若抚陪祀。道官驻地,府、州、县主之,道陪祀。十六年,以尊卑未 协,诏互易之。督、抚、道官或出巡,仍令布政使暨府、州、县官摄祭。武官自将 军以下,皆陪祀。社、稷以次诸祭,悉准此行。 先农天聪九年,禁滥役妨农。崇德元年,禁屯积米穀,令及时耕种,重农贵粟 自此始。顺治十一年,定岁仲春亥日行耕耤礼。先期,户、礼二部尚书偕顺天府尹 进耒耜暨穜棱种。届期,帝亲飨祭献如朝日仪。毕,诣耕耤所,南乡立。从耤者就 位。户部尚书执耒耜,府尹执鞭,北面跪以进。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户部侍 郎播种,耆老随覆。毕,尚书受耒耜,府尹受鞭。帝御观耕台,南乡坐,王以下序 立。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属执青箱播种,耆老随覆。毕,帝如斋宫。府尹 官属、众耆老行礼。农夫三十人执农器随行。礼毕,从府、县官出至耕耤所,帝赐 王公坐,俟农夫终亩,鸿胪卿奏礼成,百官行庆贺礼。赐王公耆老宴,赏农夫布各 一匹,作乐还宫。其秋,年穀登,所司上闻,择日贮神仓,备供粢盛。寻定先农岁 祭遣府尹行,大兴、宛平县官陪祀。 唐熙时,圣祖尝临丰泽园劝相。雍正二年,祭先农,行耕耤。三推毕,加一推。 颁新制三十六禾词。赏农夫布各四匹,罢筵宴。颁赐各省嘉禾图。 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礼,先期六日,幸丰泽园演耕,届日飨先农,行四推。 二十三年谕曰:"吉亥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鎛蓑笠,咸寓知民疾苦至意。 吾民雨犁日耘,袯襫维艰,炎湿遑避。设棚悬彩,义无所取。且片时所用,费中人 数十户产也,其除之。"三十七年,群臣虑帝春秋高,籥罢亲耕,不许。命仍依古 制三推。嘉庆以降,仍加一推如初。 直省祭先农,清初未举行。雍正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 至九穗。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礼,天子耤千亩,诸侯百亩。是耕耤 可通臣下,守土者允宜遵行。俾知稼墙艰难,察地力肥磽,量天时晴雨。养民务本, 道实由之。"于是定议:顺天府尹,直省督抚及所属府、州、县、卫,各立农坛耤 田。自五年始,岁仲春亥日,率属祭先农行九推。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 耤吉期,下所司循用。祭品礼数,如社稷仪。 先蚕清初未列祀典。康熙时,立蚕舍丰泽园,始兴蚕绩。雍正十三年,河东总 督王士俊疏请祀先蚕,略言:"周礼郑注上引房星,以马神为蚕神。蚕、马同出天 驷,然天驷可云马祖,实非蚕神。淮南子引蚕经,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其制衣裳 自此始。汉祀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事本无稽。先蚕之名,礼经不载。隋始有坛, 建宫北三里,高四尺。唐会要,遣有司飨先蚕如先农。宋景德三年,命官摄祀。有 明釐正祀典,百神各依本号,如农始炎帝,止称先农神,则蚕始黄帝,亦宜止称先 蚕神。按周制,蚕于北郊。今京师建坛,亦北郊为宜。"部议然之。侍郎图理琛奏 立先蚕祠安定门外,岁季春吉巳,遣太常卿祀以少牢。未及行。 乾隆七年,始敕议亲蚕典礼,议者以郊外道远,且水源不通,无浴蚕所。考唐、 宋时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中,明亦改建西苑。高宗鉴往制,允其议。命所司相度, 遂建坛苑东北隅。三面树桑柘。坛东为观桑台,前桑园,后亲蚕门。其内亲蚕殿, 后浴蚕池,池北为后殿。宫左为蚕妇浴蚕河。南北木桥二,南桥东即先蚕神殿也。 左曰蚕署,北桥东曰蚕所,皆符古制云。 是岁定皇后飨先蚕礼,立蚕室,豫奉先蚕西陵氏神位。届日辰初刻,后礼服乘 凤辇出宫,至内壝左门降,入具服殿,妃、嫔从。盥讫,升中阶,就南阶上拜位, 六肃,三跪,三拜。谢福胙礼三减一。不读祝。爵三献。凡拜跪,妃、嫔坛下皆行 礼。馀如飨先农仪。礼成还宫。越日,行躬桑礼。先是筑台桑田北,置蚕母二人, 蚕妇二十七人,蚕宫令、丞各一人承其事。后散斋一日,从采桑妃、嫔以下毕斋。 是日昧爽,从桑侍班公主等祗候南门内。巳初刻,后出宫,妃、嫔从,诣西苑,入 具服殿。传赞分引妃、嫔、公主等就采桑位,典仪奏请后行礼。出诣桑畦北正中, 相仪二人,忌进筐、钩,后右持钩,左提筐,东行畦外。内监扬采旗,鸣金鼓, 歌采桑辞,后东西三采毕,歌止。相仪忌受筐、钩。后御观桑台,以次妃、嫔、 公主等五采,命妇九采。讫。蚕母北面跪,典仪举筐授之,祗受退。切之,授蚕妇, 洒于箔。后御茧馆,传赞引妃、嫔等行礼讫。还宫。蚕事毕,蚕母、蚕妇择茧贮筐 以献。卜吉行治茧礼,后复诣坛临织室,缫三盆,手遂布于蚕妇以终事。寻侍郎三 德疏言:"亲蚕典礼,为旷世钜仪,请将坛址宫殿规制,兴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馆。" 诏从之。九年三月,始亲蚕如仪。 寻定后不亲莅,遣妃代行。行礼阶下,升降自东阶。不饮福、受胙,不陪祀。 十四年,礼部请遣妃代祀。时皇贵妃未正位中宫,帝谕曰:"妃所代,代后也。位 未正,何代为?"因命内府大臣行礼。洎皇后册立,始亲飨。嗣后或躬亲,或官摄, 或妃代,并取旨行。 其行省所祭,惟乾隆五十九年,定浙江轩辕黄帝庙蚕神暨杭、嘉、湖属蚕神祠, 岁祭列入祀典,祭器视先农。 地祇顺治初,定岳、镇、海、渎既配飨方泽,复建地祇坛,位天坛西,兼祀天 下名山、大川。三年,定北镇、北海合遣一人,东岳、东镇、东海一人,西岳、西 镇、江渎一人,中岳、淮渎、济渎一人,北岳、中镇、西海、河渎一人,南镇、南 海一人,南岳专遣一人,将行,先遣官致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献礼。 八年,封兴京永陵山曰启运,东京陵山曰积庆,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业, 并列祀地坛。十六年,徙东京陵祔兴京,罢积庆山祀。明年,用礼臣言,改祀北岳 于浑源。康熙二年,赐号凤台山曰昌瑞,并祀之。六年,遣祭如初制。惟南镇、南 海各分遣一人。十六年,诏封长白山神秩祀如五岳。自是岁时望祭无阙。 二十四年,东巡祀泰岳,祝版不书御名。先一日致斋。太常赍祝版、香、帛、 爵,有司备祭品牲荐。届日衣龙衮,出行宫。乐备不作。至庙内降舆。入中门,俟 幄次,出盥毕,诣殿中拜位,二跪六拜。奠、献如常仪。不饮福、受胙。明年,复 改祀北岳、混同江。逾二年,始望祭。 三十五年正月,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岳五:曰东岳泰山、南岳 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恆山。镇五:曰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 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海四:曰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渎四:曰江渎、 淮渎、济渎、河渎。又兀喇长白山。翕河乔岳自此始。明年,朔漠平,遣祭岳、镇、 海、渎如故。雍正二年,赐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 并赐东海为显仁,南为昭明,西为正恆,北为崇礼。乾隆二年,封泰宁山曰永宁, 附祀地坛如故事。 越十年,以来岁奉太后秩岱宗,敕群臣议礼。奏言:"古者因名山以升中,有 燔柴礼。圣祖因仪文度数,书缺有閒,议封禅者多不经。定以祀五岳礼致祭,允宜 遵行。"明年莅泰安,前一日,诣岳庙三上香,一跪三拜。翼日祭,如圣祖祀岳仪。 又明年,巡省中州,祀中岳,如初。十六年,巡江、浙,遣祭江、淮、河神。自是 南巡凡六,皆躬祭。十九年,巡吉林,望祭北镇,长白山亦如之。 二十六年,用礼臣议,改岳、镇、海、渎遣官六人,长白山、北海、北镇一人, 西岳、西镇、江渎一人,东岳、东镇、东海、南镇一人,中南二岳、济淮二渎一人, 北岳、中镇、西海、河渎一人,南海一人。当是时,海神庙飨,所在多有,惟北海 尚阙。四十三年,始建山海关北海神庙。凡祈祷地坛行礼,位北阶下,三跪九拜, 用瘗。光绪初元,加太白山神曰保民,医巫闾山神曰灵应。二十七年,两宫幸西安, 遣官祭所过山川,并告祭华、嵩二岳,如礼。 其他山川之祀,自圣祖北征朔漠,驻跸噶尔图,命大学士祭山川,出卡伦,命 官祭域外山川。自是浙江、大沽、大通海神皆建庙修祀。雍正间,建湘江神、武昌 江神庙,并赐号广东海阳山神曰安流襄绩。高宗缵业,定星宿海、西域山川、伊犁 阿布拉山诸神祀。又以松花江导源长白,依望祭北海制行。大军西征,祭阿勒台、 珠尔库、博克达、阿拉克四山。复赐太白山、洞庭山、库伦汗山、金山诸神号。川、 陕平,建终南山神庙。木兰秋狝,议定兴安大岭山祀典,常祭用少牢,告祭太牢, 岁仲春望祭行礼,如祀五镇仪。帛、尊、羊、豕各一,簠、簋各二,爵三,笾、豆 各十。秋狝,王大臣致祭,登一,鉶二,馀同春祭。别建庙以祀,锡号协义昭灵。 又封江西庐岳神曰溥福广济。自仁宗迄德宗,封江南、湖北、山东、台湾、安东、 江神、汉神、海神,黄陂木兰山、西藏瓦合山、四川瓘眉山神,皆以时肇封或崇祀。 综稽一代祀典,河神别见河渠篇,其馀名山大川锡号尚多,不悉举云。 直省神祇顺治初,令各府、川、县建坛,岁春秋仲月,有司致祭。雍正三年, 定制,有司斋二日,朝服莅事,仪视社稷坛。乾隆八年,颁各省祀神祇祝文。二十 二年,定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以春秋仲月戊日。其风、雷诸神,特锡封庙号 以祀。自世宗至德宗末,代有增锡。凡列祀典者,有司随时致虔,用羊一、猪一、 果五盘、帛一、尊一、爵三,读祝叩拜如故事。 分类:正史 书名:清史稿 作者:柯劭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