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本纪12○仁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壬子,命近臣同三司较天下财赋出入 之数。 二月甲申,出内库绢五十万,下河北、陕西、河东路,以备军赏。 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堂。甲午,遣官祈雨。 丁酉,月犯轩辕大星。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上尊号。庚子,契丹遣使以伐夏 师还来告。丙午,雨。己酉,诏两浙流民听人收养。翰林学士赵概报使契丹。夏五 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礼神玉。己亥,旌定州义民李能。 六月己未,出新制明堂乐八曲。丁卯,以自制黄钟五音五曲,并肄于太常。庚 午,定选举县令法。壬申,月犯填星。癸未,录系囚。 八月庚申,荧惑入舆鬼,犯积尸。癸亥,出内藏绢百万市籴军储。壬申,深州 大雨,坏庐舍。 九月丁亥,阅雅乐。己酉,朝飨景灵宫。庚戌,飨太庙。辛亥,大飨天地于明 堂,以太祖、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进秩一等。诏自今内降指挥,百 司执奏毋辄行。敢因缘干请者,谏官、御史察举之。 冬十月庚午,荧惑犯太微上将。乙亥,宴京畿父老于锡庆院。闰十一月己未, 诏后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职任。丙寅,秀州地震,有声如雷。丁卯,诏中书门下省、 两制及太常官详定大乐。河北水,诏蠲民租,出内藏钱四十万缗、绢四十万匹付本 路,使措置是岁刍粮。 十二月甲申,定三品以上家庙制。唃厮啰、西蕃瞎毡、西南蕃龙光氵能、占城、 沙州来贡,泾原路生户都首领那龙男阿日丁内附。 三年春正月乙丑,幸魏国大长公主第视疾。 二月丙戌,宰臣文彦博等进《皇祐大飨明堂记》。己亥,复行河北沿边州军入 中粮草见钱法。 三月庚申,宋庠罢,以刘沆参知政事。癸酉,侬智高表献驯象及金银,却之。 夏四月癸未,诏:"河北流民相属,吏不加恤,而乃饰厨传,交赂使客,以取 名誉。自今非犒设兵校,其一切禁之。"丙申,太白昼见。 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诏长吏决系囚。壬申,置河渠司。乙亥,颁《简要 济众方》,命州县长吏按方剂以救民疾。丁丑,录系囚。 六月丁亥,无为军献芝草,帝命姑免知军茹孝标罪,戒州郡自今勿复献。 秋七月癸丑,诏:"少卿、监以下,年七十不任厘务者,御史台、审官院以闻。 尝任馆阁、台谏及提刑者,中书裁处。待制以上能自引年,则优加恩礼。"丙辰, 以孔氏子孙复知仙源县事。丁巳,两制、礼官上大乐,名曰《太安》。辛酉,河决 大名府郭固口。乙丑,罢、徙州县长吏不任事者十有六人。丙子,减郴、永州、桂 阳监丁身米岁十万余石。 八月丙戌,遣使安抚京东、淮南、两浙、荆湖、江南饥民。辛卯,诏诸路监司 具所部长吏治状能否以闻。是月,汴河绝流。 冬十月庚子,文彦博罢,以庞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高若讷为 枢密使,梁适参知政事,王尧臣为枢密副使。 十一月辛亥,减漳州、泉州、兴化军丁米。十二月庚辰,新作浑仪。庚子,诏 文武官七十以上未致仕者,更不考课迁官。甲辰,罢灾伤州军贡物。是岁,泾原樊 家族密厮歌内附。 四年春正月己巳,诏诸路贷民种。乙亥,塞大名府决河。 二月庚子,蠲湖州民所贷官米。 三月己酉,诏礼部贡举。丙辰,蠲江南路民所贷种数十万斛。辛酉,录系囚。 辛未,诏宫禁市物给实直,非所阙者毋市。 夏四月庚辰,诏修河兵夫逃亡死伤,会其数,以议官吏之罚。广源州蛮侬智高 反。 五月乙巳朔,智高陷邕州,遂陷横、贵等八州,围广州。壬申,命知桂州陈曙 率兵讨智高。六月乙亥,起前卫尉卿余靖为秘书监、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前尚书 屯田员外郎、直史馆杨畋体量安抚广南、提举经制盗贼事。庚辰,改余靖为广西安 抚使、知桂州,命同提点广东刑狱李枢与陈曙讨智高,广东转运钤辖司发兵援之。 丁亥,以狄青为枢密副使。 秋七月乙巳,出内藏钱绢助河北军储。丙午,命余靖经制广南盗贼事。丁巳, 大风拔木。壬戌,智高引众去广州,广东兵马钤辖张忠、知英州苏缄邀击于白田, 忠战殁。甲子,广东兵马钤辖蒋偕又败于路田。 八月癸未,诏开封府比大风雨,民庐摧圮压死者,官为祭敛之。辛卯,命枢密 直学士孙沔安抚湖南、江西,内侍押班石全斌副之。 九月丁巳,命余靖提举广南兵甲经制贼盗事。庚申,广西兵马钤辖王正伦讨智 高于昭州馆门驿,战殁。智高入昭州。庚午,以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路、 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是月,智高袭杀蒋偕于太平场。 冬十月丙子,太白犯南斗。诏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各五千人赴广 南行营。丁丑,智高入宾州。甲申,复入邕州。丁亥,以诸路饥疫并征徭科调之烦, 令转运使、提点刑狱、亲民官条陈救恤之术以闻。 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戊午,诏免江西、湖南、广南民供军须者今年秋租 十之三。十二月壬申朔,广西兵马钤辖陈曙讨智高兵,战于金城驿。壬辰,观新乐。 乙未,录唐颜真卿后。是岁,河北路及鄜州水,蠲河北民积年逋负、鄜州民税役。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御大庆殿受朝。庚戌,以广南用兵,罢上元张灯。白虹贯 日。丁巳,会灵观火。戊午,狄青败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余级,智高遁去。甲子, 遣使抚问广南将校,赐军士缗钱。 二月癸未,狄青复为枢密副使。甲申,赦广南。凡战没者,给槥椟护送还家, 无主者葬祭之。贼所过郡县,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二年。贡举人免解至礼部, 不预奏名者亦以名闻。丙戌,诏广西都监萧注等追捕智高。丁亥,下德音:减江西、 湖南系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丁壮馈运广南军须者,减夏税之半,仍免差徭一年。 戊子,诏百官遇南郊奏荐,无子孙者听奏期亲一人。乙未,诏宗室通经者,大宗正 司以闻。 三月癸亥,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是 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千四十二人。 夏四月甲午,命刘沆、梁适监议大乐。 五月乙巳,诏辅臣凡有大政,许复对后殿。高若讷罢,以狄青为枢密使。丁未, 孙沔为枢密副使。戊申,诏转运使毋取羡余以助三司。庚戌,诏智高所至州,无城 垒,若兵力不敌而弃城者,奏裁。壬子,录系囚。丁巳,诏转运司振邕州贫民,户 贷米一石。甲子,诏谏官、御史毋挟私以中善良,及臣僚言机密事毋得漏泄。 六月乙亥,御紫宸殿,按《太安乐》,观宗庙祭器。丙戌,作集禧观成。乙未, 诏河北荐饥,转运使察州县长吏能招辑劳来者,上其状;不称职者举劾之。 秋七月乙巳,诏荆湖北路民因灾伤所贷常平仓米免偿。己酉,诏荐举非其人者, 令御史台弹奏,见任监司以上弗许荐论。戊午,诏太常定谥,毋为溢美。 闰月戊辰,诏广南民逃未还者,限一年归业,其复三岁。壬申,庞籍罢,以陈 执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梁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庚辰,秦凤路言总管刘焕等破 蕃部,斩首二千余级。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辛酉,策制举、武举 人。壬戌,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九月乙酉,观新乐。 冬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壬子,作"镇国神宝"。丁巳,诏以蝗旱,令监司 谕亲民官上民间利害。 十一月丁卯,朝飨景灵宫。戊辰,飨太庙、奉慈庙。己巳,祀天地于圜丘,大 赦。丁丑,加恩百官。戊子,放天下逋负。十二月戊午,诏转运官毋得进羡余。壬 戌,以曹、陈、许、郑、滑州为辅郡,隶畿内,置京畿转运使。是岁,占城国来贡。 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诏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有司其瘗埋之。壬申,碎 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疫。癸酉,贵妃张氏薨,辍视朝七日,禁京城乐一月。丁丑, 追册为皇后,赐谥温成。辛卯,录系囚,减三京、辅郡杂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二月庚子,诏治河堤民有疫死者,蠲户税一年;无户税者,给其家钱三千。壬 戌,孙沔罢,以田况为枢密副使。 三月己巳,王贻永罢,以王德用为枢密使。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试入内医官。 壬申,赐边臣攻守图。置京畿提点刑狱。乙亥,太史言日当食四月朔。庚辰,下德 音:改元,减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癸未,易服,避正殿,减常膳。乙酉,诏京 西民饥,宜令所在劝富人纳粟以振之。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祥源观火。 五月戊寅,以河北流民稍复,遣使安抚。壬辰,太白昼见。 秋七月丁卯,以程戡参知政事。立温成园。戊辰,梁适罢。己巳,出御史马遵、 吕景初、吴中复。 八月丁酉,诏:"前代帝王后尝仕本朝,官八品以下,其祖父母、父母、妻子 犯流以下罪,听赎;未仕而尝受朝廷赐者,所犯非凶恶,亦听赎。"丙午,以刘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命修起居注官侍经筵。 九月乙亥,契丹遣使来告夏国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报使契丹。己丑,太 白昼见。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昼见。壬辰,诏士庶家毋得以尝佣顾之人为姻,违者离之。 丁酉,葬温成皇后。丙午,温成皇后神主入庙。戊午,幸城北炮场观发炮,宴从臣, 赐卫士缗钱。 十一月甲子,出太庙禘袷、时飨及温成皇后庙祭飨乐章,肄于太常。十二月丙 午,诏司天监天文算术官毋得出入臣僚家。癸丑,诏内侍传宣,令都知司札报,被 旨者覆奏。是岁,融州大丘洞杨光朝内附。 二年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于万寿观。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 之。赐诸军缗钱。戊辰,邕州言苏茂州蛮内寇,诏广西发兵讨之。丁亥,晏殊薨。 二月壬辰,汾州团练推官郭固上车战法,既试之,授卫尉丞。 三月丁卯,诏修起居注立于讲读官之次。丙子,封孔子后为衍圣公。是月,以 旱,除畿内民逋刍及去年秋逋税,罢营缮诸役。 夏四月己亥,契丹遣使贺乾元节,以其主之命持本国三世画像来求御容。辛亥, 定差衙前法。乙卯,出米京城门,下其价以济流民。 五月己未,录系囚、。辛酉,诏中书公事并用祖宗故事。戊寅,诏戒百官务饬 官守。 六月戊戌,陈执中罢。以文彦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刘沆监修 国史,富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乙巳,侬智高母侬氏、弟智光、子 继宗、继封伏诛。秋八月戊子,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乙未,置台 谏章奏簿。壬子,诏中书、枢密院第宗姓服属,自明堂覃恩后及十年者,咸与进官。 九月戊午,契丹使来告其国主宗真殂,帝为发哀,成服于内东门幕次,遣使祭 奠、吊慰及贺其子洪基立。戊辰,诏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 道,以六通为合格。辛己,罢辅臣、宣徽、节度使乾元节任子恩。 冬十月丙戌,录唐长孙无忌后。己丑,诏京畿毋领辅郡,罢京畿转运使、提点 刑狱。癸丑,下溪州蛮彭仕羲内寇,诏湖北路发兵捕之。 十一月乙卯,交阯来告李德政卒,其子日尊上德政遗留物及驯象。己未,行并 边见钱和籴法。十二月丁亥,修六塔河。丁酉,诏武臣有赃滥者毋得转横行,其立 战功者许之。庚子,契丹遣使致其主宗真遗留物及谢吊祭。庚戌,太白昼见。壬子, 作醴泉观成。是岁,西界阿讹等内附,诏遣还。龙赐州彭师党以其族来归,大食国、 西蕃、安化州蛮来贡。 嘉祐元年春正月甲寅朔,御大庆殿受朝。是日,不豫。辛酉,辅臣祷祠于大庆 殿,斋宿殿庑。近臣祷于寺观,及遣诸州长吏祷于岳渎诸祠。壬戌,御崇政殿。癸 亥,赐在京诸军缗钱。甲子,赦天下,蠲被灾田租及倚阁税。戊辰,罢上元张灯。 辛未,命辅臣祷天地、宗庙、社稷。是月,大雨雪,木冰。 二月甲辰,帝疾愈,御延和殿。 三月丁巳,诏礼部贡举。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 天关,至是没。壬申,遣官谢天地、宗庙、社稷、寺观、诸祠。癸酉,契丹遣使来 谢。 闰月癸未朔,以王尧臣参知政事,程戡为枢密副使。诏前后殿间日视事。 夏四月壬子朔,六塔河复决。丙辰,裁定补荫选举法。甲戌,录系囚。是月, 大雨,水注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诸路言江、河决溢,河北尤甚。 六月辛亥朔,诏双日不御殿,伏终如旧。辛未,免畿内、京东西、河北被水民 赋租。乙亥,雨坏太社、太稷坛。戊寅,遣使安抚河北。己卯,诏群臣实封言时政 阙失。 秋七月乙酉,命京东西、湖北监司分行水灾州军振饥蠲租。丙戌,赐河北流民 米,压溺死者,赐其家钱有差。己丑,出内藏银绢三十万振贷河北。月入南斗。乙 巳,贷被水灾民麦种。是月,彗出紫微垣,长丈余。环州小遇族叛,知州张揆破降 之。 八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癸亥,狄青罢,以韩琦为枢密使。是夕彗灭。甲子, 出恭谢乐章,肄于太常。乙亥,朝谒景灵宫,减京城系囚徒罪一等,杖笞释之。戊 寅,诏湖北招安彭仕羲。 九月庚寅,命宰臣摄事于太庙。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丁酉, 加恩百官。庚子,赐致仕卿、监以上及曾任近侍之臣粟帛酒馔。癸卯,举行御史迁 次格。自京至泗州置汴河木岸。 十一月辛巳,王德用罢,贾昌朝为枢密使。十二月壬子,刘沆罢,以曾公亮参 知政事。甲子,白虹贯日。是岁,西蕃磨毡角、占城、大食国来贡。融、桂州蛮杨 克端等内附。 二年春二月己酉,梓夔路三里村夷人寇淯井监。庚戌,录系囚,降罪一等,徒 以下释之。遣使录三京、辅郡系囚。壬戌,杜衍薨。澧州罗城洞蛮内寇,发兵击走 之。癸酉,王德用卒。是月,雄、霸州地震。 三月戊寅,振河北被灾民。乙未,契丹使耶律防、陈觊来求御容。戊戌,淮水 溢。遣张昪报使契丹。癸卯,狄青卒。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 七十七人。亲试举人免黜落始此。 夏四月丁未,以河北地数震,遣使安抚。丙寅,幽州地大震,坏城郭,覆压死 者数万人。己巳,邕州火峒蛮侬宗旦入寇。癸酉,以彭仕羲未降,遣官安抚湖北。 五月庚辰,管勾麟府军马公事郭恩为夏人所袭,殁于断道坞。己亥,诏举行磨 勘法。 六月戊午,夏国主谅祚遣人来谢使吊祭。戊辰,以淑妃苗氏为贤妃。 秋七月辛巳,诏河北诸道总管分遣兵官教阅所部军。辛卯,命孙抃、张昪磨勘 转运使及提点刑狱课绩。丁酉,诏陕西、河北诸路经略安抚举文武官材堪将领者各 一人。 八月己酉,诏:每岁赐诸道节镇、诸州钱有差。命长吏选官和药,以救民疾。 壬子,命富弼等详定《编敕》。庚申,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癸亥,策 制举人。丁卯,置广惠仓。 九月庚子,契丹再使萧扈、吴湛来求御容。 冬十月乙巳,遣胡宿报使契丹。丙午,班《禄令》。 十一月丙申,诏三司使体量判官才否以闻。十二月戊申,诏:"自今间岁贡举, 天下进士、诸科解旧额之半,置明经科,罢说书举人。"辛亥,立内降关白二府法。 是岁,西蕃瞎毡并诸族、西平州黔南道王石自品、西南蕃鹣州来贡。 三年春正月戊戌,凿永通河。 二月癸卯,契丹使来告其祖母哀,辍视朝七日,遣使祭奠吊慰。癸丑,录系囚, 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三月甲戌,诏礼部贡举。 夏四月甲子,吴育卒。乙丑,罢睦亲宅祖宗神御殿。丙辰,诏:"守令或贪恣 耄昏,以弛为宽,以苛为察,以增赋敛为劳,以出入刑罚为能,而部使者莫之举劾。 自今其各思率职,毋挠权幸,毋纵有罪,以称朕意。"五月壬申,增国子监生员。 甲午,契丹遣使致其祖母遗留物。 六月丙午,文彦博、贾昌朝罢,以富弼为昭文馆大学士,韩琦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集贤殿大学士,宋庠、田况为枢密使,张昪为枢密副使。甲寅,诏学士院编国 朝制诰。丁卯,交止贡异兽。秋七月丙子,诏广济河溢,原武县河决,遣官行视 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抚。 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己未,王尧臣卒。庚申,彭仕羲率众降。 九月癸酉,议罢榷茶法。己丑,契丹遣使来谢。 冬十月癸亥,除河北坊郭客户乾食盐钱。 十一月癸酉,议减冗费。己丑,置都水监,罢三司河渠司。十二月己巳,诏三 司岁上天下税赋之数,三岁一会亏赢以闻。 闰月丁卯朔,诏:"吏人及伎术官职,毋得任知州军、提点刑狱,自军班出至 正任者,方得知边要州军。"丁丑,诏裁定制科及进士高第人恩数。庚辰,诏明年 正旦日食,其自丁亥避正殿,减常膳。宴契丹使,毋作乐。壬午,录系囚,降三京 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是岁,安化上中下州、北遐镇蛮人来贡。 四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以自冬雨 雪不止,遣官分行京城,赐孤穷老疾钱,畿县委令佐为糜粥济饥。壬寅,赐在京诸 军班缗钱。颁《嘉祐驿令》。 二月己巳,罢榷茶。庚午,广南言交阯寇钦州。乙亥,以广惠仓隶司农寺。戊 子,白虹贯日。 三月戊戌,命近臣同三司减定民间科率。是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三百三 十九人。 夏四月丁卯,诏孟冬大袷于太庙。癸酉,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 室祀。丙子,复银台司封驳制。癸未,陈执中薨。辛卯,诏中外臣庶居室、器用、 冠服、妾媵,有违常制,必罚毋贷。壬辰,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大震 电,雨雹。 五月戊戌,诏:"两制臣僚旧制不许诣执政私第,所举荐不得用为御史,今除 其法。"庚子,诏内臣员多,权罢进养子入内。壬子,遣官经界河北牧地,余募民 种艺。 六月己巳,群臣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许。癸酉,诏诸路经略 安抚、转运使、提点刑狱各举本部官有行实政事者三人,以备升擢。尝任两府者, 许举内外官。丁丑,诏转运司,凡邻州饥而辄闭粜者,以违制论。辛卯,放宫女二 百十四人。
?/font> 秋七月丁未,放宫女二百三十六人。 八月乙亥,策制举人。 冬十月壬申,朝飨景灵宫。癸酉,大袷于太庙,大赦。诏诸路监司察士有学行 为乡里所推者,同长吏以闻。民父母年八十以上,复其一丁。复益州为成都府,并 州为太原府。戊寅,加恩百官。 十一月庚子,汝南郡王允让薨。十二月丁丑,白虹贯日。是岁,唃厮啰来贡。 五年春正月辛卯朔,白虹贯日,太白犯岁星。己亥,录刘继元后。 二月壬戌,录系囚。 三月壬辰,诏礼部贡举。癸巳,刘沆薨。乙未,岁星昼见。壬子,诏以蝗涝相 仍,敕转运使、提点刑狱督州县振济,仍察不称职者。 夏四月癸未,程戡罢,以孙抃为枢密副使。丙戌,命近臣同三司议均税。 五月戊子朔,京师民疫,选医给药以疗之。己丑,京师地震。丁酉,诏三司置 宽恤民力司。己酉,王安石召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丁巳,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 下释之。 六月乙丑,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弹劾小过不关政体者。乙 亥,遣官分行天下,访宽恤民力事。 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都巡检宋士尧拒战,死之,诏发 诸州兵讨捕。丙申,诏待制、台谏官、正刺史以上各举诸司使至三班使臣堪将领及 行阵战斗者三人。戊戌,翰林学士欧阳修上新修《唐书》。庚戌,诏中书门下采端 实之士明进诸朝,辨激巧伪者放黜之。 八月壬申,诏求逸书。庚辰,置陕西估马司。乙酉,罢诸路同提点刑狱使臣。 丙戌,置江、湖、闽、广、四川十一路转运判官。 九月己丑,太白昼见。 冬十月乙酉,深州言野蚕成茧,被于原野。 十一月辛卯,罢内臣寄迁法。辛丑,宋庠罢。以曾公亮为枢密使,张昪、孙抃 为参知政事,欧阳修、陈升之、赵概为枢密副使。十二月己卯,苏茂州蛮寇邕州。 辛巳,补诸州父老百岁以上者十二人为州助教。是岁,大食国来贡。 六年春正月乙未,许两制与台谏相见。 二月丁巳,诏宗室赐名授官者,须年及十五方许转官。乙丑,诏良民子弟或为 人诱隶军籍,自今两月内,父母诉官者还之。丙寅,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 之。 三月己亥,富弼以母丧去位。庚子,以富弼母丧,罢大宴。戊申,给西京周庙 祭享器服。是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二百九十五人。 夏四月辛酉,诏岭南官吏死于侬贼而其家流落未能自归者,所在给食,护送还 乡。庚辰,陈升之罢,以包拯为枢密副使。出谏官唐介、赵抃、御史范师道、吕诲。 五月丙戌,官诸路敦遣行义文学之士七人。庚戌,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 释之。分命官录三京系囚。 六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太白昼见。壬申,岁星昼见。丙子,以司马光 知谏院,入对。戊寅,以王安石知制诰。 秋七月乙酉,泗州淮水溢。丙戌,诏淮南、江、浙水灾,差官体量蠲税。戊子, 录昭宪皇太后、孝明孝惠孝章淑德皇后家子孙,进秩授官者十有九人。癸巳,诏: "台谏为耳目之官,乃听险陂之人兴造飞语,中伤善良,非忠孝之行也。中书门下 其申儆百工,务敦行实,循而弗改者绌之。"八月乙亥,策制举人。丁丑,诏: "诸路刺举之官,未有以考其贤否,比令有司详定厥制,其各务祗新书,以称朕意。 仍令考校转运、提刑,课绩院以新定条目施行。"戊寅,诏州县长吏有清白不扰而 实惠及民者,令本路监司保荐再任,政迹尤异,当加奖擢。 闰月乙酉,复以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庚子,以韩琦为昭文馆大学士,曾公 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张昪为枢密使。辛丑,以胡宿为枢密副使。 冬十月壬午,定内侍磨勘法。丙戌,诏京西、淮、浙、荆湖增置都同巡检。壬 辰,起复皇侄、前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辞以丧, 不拜。 十一月己巳,许夏国用汉衣冠。癸酉,赐昭宪皇太后家信陵坊第。戊寅,许康 州刺史李枢以己官封赠父母。十二月丙戌,复丰州。庚寅,命诸路总管集随军功过 簿,以备迁补。是岁,冬无冰。占城国献驯象,安化州蛮来贡。 七年春正月辛未,复命皇侄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乙亥,诏南郊以太 祖配为定制。改温成皇后庙为祠殿。 二月己卯朔,更江西盐法。诏开封府市地于四郊,给钱瘗民之不能葬者。癸未, 录系囚,命官录被水诸州系囚。 三月辛亥,诏礼部贡举。乙卯,孙抃罢,以赵概参知政事,吴奎为枢密副使。 甲子,以旱,罢大宴。乙丑,祈雨于西太一宫。庚午,谢雨。壬申,徐州彭城、濠 州钟离地生面十余顷,民皆取食。 夏四月壬午,颁《嘉祐编敕》。己丑,夏国主谅祚进马,求赐书,诏赐《九经》, 还其马。 五月戊午,太白昼见。庚午,包拯卒。 六月丙子朔,岁星昼见。 秋七月戊申,太白经天。壬子,诏季秋有事于明堂。 八月乙亥朔,出明堂乐章,肄于太常。己卯,诏以宗实为皇子。癸未,赐名曙。 丁亥,奉安真宗御容于寿星观。庚子,以立皇子告天地宗庙诸陵。 九月乙巳朔,以皇子为齐州防御使,进封钜鹿郡公。己酉,朝飨景灵宫。庚戌, 飨太庙。辛亥,大飨明堂,奉真宗配,大赦。己未,加恩百官。 冬十月乙亥,皇子表辞所除官,赐诏不允。丙戌,白虹贯日。乙未,太白昼见。 丙申,诏内藏库、三司共出缗钱一百万,助籴天下常平仓。 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为贵妃,贤妃苗氏为德妃。丙申,幸龙图、天章阁,召 群臣宗室观祖宗御书。又幸宝文阁,为飞白书,分赐从臣。作《观书诗》,命韩琦 等属和,遂宴群玉殿。庚子,再召从臣于天章阁观瑞物,复宴群玉殿。是岁,冬无 冰。占城来贡。 八年春正月辛亥,交阯贡驯象九。 二月癸未,帝不豫。甲申,下德音:减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丙戌,中 书、枢密奏事于福宁殿之西阁。 三月戊申,庞籍薨。癸亥,御内东门幄殿,优赐诸军缗钱。甲子,御延和殿, 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三百四十一人。辛未,帝崩于福宁殿,遗制皇子即皇帝位, 皇后为皇太后,丧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务从俭约。谥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 仁宗。十月甲午,葬永昭陵。 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 请以玉清旧地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燕私常服 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缯絁。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 命,以备不时之须。大辟疑者,皆令上谳,岁常活千余。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 皆终身不迁。每谕辅臣曰:"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至于夏人犯边, 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 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 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 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 无愧焉。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志73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群臣上表仪 宰臣赴上仪 朝省集议班位 臣僚上马之制 臣僚呵引之制 群臣上表仪。《通礼》:守宫设次于朝堂,文东武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 群臣之北。礼曹掾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就南面立。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令 即受表入奏。 其礼:凡正、至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上尊号请举行大礼,宰相率文武群臣 暨诸军将校、蕃夷酋长、道释、耆老等诣东上阁门拜表,知表官跪授表于宰臣,宰 臣跪授于阁门使,乃由通进司奏御。凡有答诏,亦拜受于阁门,获可,奏者奉表称 贺。其正、至,枢密使率内班拜表长春殿门外,亦阁门使受之。 又西京留守拜表仪制:留司百官每五日一上表起居,质明,并集长寿寺立班, 置表于案,再拜以遣。其春、秋赐服及大庆瑞并如之。或令分司官赍诣行在,或止 驿付南京留司,约用此制。若巡幸,东京则留司百官亦五日一上表起居,并集大相 国寺。 其制:群臣诣阁拜奏者,首云文武百僚具官臣某等言;常奏御者,止云臣某言, 并称尊号,已有功臣爵邑者具之;状奏者,前后列衔,不称尊号,亦云功臣爵邑。 其外,又有书疏、奏札、榜子之类。 乾德二年,令有司详定表首。太常礼院言:"仆射南省官品第二,太子三师官 品第一,品位虽高,而南省上台为尊,合以仆射充首。若专以品秩为定,则诸行侍 郎品第四,列于诸司三品卿监之上,不可以品序为准。按唐贞元六年诏,每有庆贺 及诸臣上表,并合上公为首,如三公阙,以令、仆行之。中书、门下列贡章表,则 仆射是百僚师长,难同宫僚之例。"诏百官集议。翰林学士陶谷等曰:"按唐制: 上台、东宫并是廷臣,当时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正宰相。贞观末,带同中书 门下三品者方为宰相。今仆射既非宰相,合在大子三师之下,理固不疑。若以宫僚 非廷臣,既宰相岂当兼领?今若先二品而后一品,升后列而退前班,紊其等威,事 恐非顺。请以太子三师为表首。"窦仪等曰:"东宫三师为表首,论讨故典,实皆 无据。左右仆射当为表首者,其事有六:按《六典》,尚书为百官之本,今自一品 至六品常参官,皆以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也。又唐制,上表无上公, 即尚书令仆以下行之,其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合依王品,则嗣王虽一品,不 得为表首,二也。仆射位次三公,合为表首,三也。况仆射为百僚师长,东宫三师 非师长之任,四也。晋天福中诏,谢贺上表,上公行之,如阙,即令仆射行之,五 也。立制之班,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先出。今东宫一品立定,仆射乃入,仆射 既退,东宫一品乃出,且在两省之后,六也。" 诏从仪等议,以仆射为表首焉。 宰臣赴上仪。《开元礼》有任官初上相见之仪。宋制:凡牧守赴上,多仍州府 旧礼。台省之制,宰相、亲王、使相正衙谢讫,出文德殿便门至西廊,堂后官、两 省杂事迎参;至中书便门,两省官迎班;升都堂,与送上官对揖见任侍中、中书令、 同平章事者 ,降阶,又与送上官对拜讫,分东、西升坐于床。两省杂事读案, 堂后官接案。搢笏顶笔判署,凡三道:一,司天监寿星见;二,开封府嘉禾合穗; 三,澶州黄河清。并判准,始谢送上官,讫,三司使、学士、两省官、待制、三司 副使升堂展贺。百官先班中书门外,上事官降阶,百官入,直省官通班赞致贺,归 后堂,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宣徽使相见,会食讫,退。 建隆三年,中书、门下言:"准唐天成元年诏故事,藩镇带平章事,合于都堂 视事,刊石以记官族,输礼钱三千贯。近年颇隳曩制。自今藩镇带平章事者,输礼 钱五百千,刻石记岁月。其钱以给两省公用,望举行之。"诏自今宰相及枢密使兼 平章事、侍中、中书令者,输礼钱三百千,藩镇五百千,刻石以记如旧制。增秩者 不再输,旧相复入者输如其数。 乾德二年,置参知政事,就宣徽院赴上,而枢密使、副止上事于本厅。后以曹 彬兼侍中,为枢密使,特令赴中书上事。
大中祥符中,诏自今宰相官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亦令赴 上。有司上仪注,宰相用常仪。仆射本省上日,郎中、员外班迎于都堂门内,尚书 丞、郎于东廊阶上稍近班迎揖,金吾将军升殿展拜贺,礼生赞引,主事读案。见任 中书枢密使相、前任中书门下并不赴,余如宰相之仪。上讫,与本省御史台四品、 两省五品、诸司三品以上会食。 右仆射王旦充玉清昭应宫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庆,百官皆班贺。诏以 未葺攸司,其班贺权罢。旦赴上修宫所,特赐会,丞、郎、三司副使以上悉预。自 是宫观使副上日皆赐会作乐。 天禧初,太保、平章事王旦为太尉。国朝以来,三公不兼宰相,无赴上仪。特 诏有司详定,就尚书省赴上,百官班迎,宰相而下悉集。御史大夫、中丞、知杂、 三院御史皆僚属送上,判案三道。中丞以上,即京府尹、赤县令、诸曹、节度、刺 史、皇城、宫苑使悉集。翰林学士入院日赐设,惟学士、中书舍人赴坐。又资政、 侍读、侍讲、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兼秘书监并赴上。秘阁及两省五品以上任三馆学 士、判馆、修撰者,皆赐设焉。 朝省集议,前代不载其仪。宋初,刑政典礼之事当集议者,先下诏都省,省吏 以告当议之官,悉集都堂,设左、右丞于堂之东北,南向;御史中丞于堂之西北, 南向;尚书、侍郎于堂东厢,西向;两省侍郎、常侍、给事、谏舍于堂之西厢,东 向;知名表郎官于堂之东南,北向;监议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设左右司郎中、 员外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员外于尚书、侍郎之后,起居、 司谏、正言于谏舍之后。如有仆射、御史大夫,即于左右丞,中丞之前。如更有他 官,即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东宫一品于尚书之前,武班二品于谏舍之南,皆重行 异位。卑者先就席。左、右丞升厅,省吏抗声揖群官就坐,知名表郎官以所议事授 所司奉诣左、右丞,左、右丞执卷读讫授中丞、中丞授于尚书、侍郎,以次读讫, 复授知名表郎官。将毕,左、右丞奉笔叩头揖群官,以一副纸书所议事节署字于下, 授四坐。监议御史命吏告云:"所见不同者请不署字。"以官高者为表首。如止集 本省官,坐如常仪,其知名表郎官、监议御史坐仍北向。惟仆射以上得乘马至都堂, 他官虽同平章,事亦止屏外。 明道二年,尚书议庄献、庄懿太后升祔,省官带内外制、兼三司副使承例移文 不赴。 监议御史段少连以为官带近职,一时之选,宜有建明,不当反自高异。乃奏议 事不集以违制论。从之。 集贤校理赵良规言:"国朝故事,令敕仪制,别有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 副使著位,视品与前朝异,固无在朝叙职、入省叙官之说。若全不论职,则后行员 外郎兼学士,在朝立丞、郎上,入省居比、驾下;知制诰、待制入朝与侍郎同列, 入省分厕散郎;员外郎任三司副使、郎中任判官,在三司为参佐,入本省为正员。 所以旧来议事,集尚书省官,带职者不赴。别诏三省悉集,则及大小两省;内朝官 悉集,则及学士、待制、三司副使;更集他官,则诸司三品、武官二品,各次本司 长官。故事,尚书省官带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于尚书省、御史台了不著籍, 故有绝曹之语。又凡定学士、舍人、两省著位,除先后入外,若有升降,皆特禀朝 旨,岂有在朝、入省迭为高下?"御史台、礼院详定,久不决。 判礼院冯元等曰:"会议之文,由来非一,或出朝廷别旨,或循官司旧规。故 集本省者,即南省官;集学士、两省、台官者,容有两制、给舍、中丞;集学士、 台省及诸司四品以上者,容有卿、监;集文武百官者,容有诸卫。盖谋事有小大, 集官有等差,率系诏文,乃该余职。少连以太常易名之细,考功覆议之常,误谓群 司普当会席,列为具奏,婴以严科,遂使绝曹清列,还入本行,分局常员,略无异 等。请臣僚拟谥,止集南省官属,或事缘体大,临时敕判,兼召三省、台、寺,即 依旧例。"御史台言:"今尚书省官任两制者,系台省之籍,无坐曹之实。论职官 之言,正为绝曹者设,岂可受禄则系官定奉,议事则绝曹为辞?况王旦、王化基、 赵安仁、晁迥、杜镐、杨亿皆尝预议于尚书省。故相李昉为主客郎中、知制诰日, 屡经都省议事。又议大事,仆射、御史大夫入省,唯仆射至厅下马,于今行之,所 以重本省也。故都堂会议,列状以品,就坐以官,忽此更张,恐非通理。" 礼官吴育曰:"两奏各有未安。尚书省制度虽崇,亦天子之有司,在朝廷既殊 班列,入有司辄易尊卑,是以朝省为彼我、官职分二事也。两制近职,若有事议而 云绝班不赴,非所以求至当。且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谓绝班。翰林学士亦知制 诰,不绝班簿。此因循之制,非确据也。纵绝班有例,而绝官无闻,一人命书,三 省连判,而都无所系,止为奉钱,岂命官之礼?今取典故中最明一事,足以质定。 祥符五年仆射上事仪:绝班之官,别头赞引,不与本省官同在迎班。请凡会议,省 官带近职者,别作一行而坐,自为序列,非以相压。若招两制、台省、诸司、诸卫 官毕集,则各从其类,自作一行,书议如其位次。" 诏尚书省议事,应带职官三司副使以上并不赴,如遇集议大事,令赴,别设坐 次。 是岁,紫宸、垂拱殿刊石为百官表位。三司使,内朝班学士右,独立石位;门 外,亦班其上。 熙宁二年,御史台、太常礼院详定臣僚御路上马之制:近上臣僚及北使到阙, 并于御路上行马。中书枢密院执政官、宣徽院、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 摄事官清道者,导从呵止依旧式,其三司副使以上亦许出节。正任观察使以上与合 出节臣僚,并许自宣德门外至天汉桥北御路上行马,如从贺出入及宗室内庭诸宫院 车骑,并不在此限。 御史台又言:"旧制:百官台参、辞谢臣僚于朝堂,先赴三院御史幕次,又赴 中丞幕次,得以体按老疾。今止于御史厅一员对拜,不惟有失旧仪,兼恐不能公共 参验。请如旧制朝堂拜揖,遇放常朝,即诣御史台。"已而诏宰臣、亲王、使相、 两府、宣徽使,遇入枢密院门,许至从南第二门外上下马。又诏:宰臣上马,枢密 院次之,诸司又次之,左、右丞上下马处并同两省侍郎。 御史台言:"左丞蒲宗孟、右丞王安礼贺仆射上尚书省,于都堂下马。按左、 右丞上下马于本厅。请付有司推治。"安礼争论上前,以为今日置左、右丞为执政 官,不应有厚薄。左、右丞于都堂上下马自此始。 寻诏执政官退朝上马,宰臣于枢密院,余于隔门外。都堂聚议退,左丞于门下 侍郎厅,右丞于中书侍郎厅。品官诣尚书省上下马依杂压,大中大夫以上就第一贮 廊,监察御史以上就过道,诸六曹尚书、侍郎即大中大夫以上就本厅,监察御史以 上就客位,余并过道门外。 政和朝参臣僚上马次序:俟皇城门开,枢密入,次三省执政官,次一品二品文 臣觕、六曹侍郎、殿中监、开封尹、大司成、侍从官、两省,次百官,御史台编栏 以次入。 其宰相罢政,韩琦以司徒、节度判相州,曾公亮以司空、节度为集禧观使,王 安石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曹佾以中书令、节度充景灵宫使,韩绛 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侍郎知大名府,致仕太师文彦博来朝,其大朝会班位仪物如 之。吴育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为西太一宫使,大朝会缀中书、门下班而已。 自是,旧相按例重轻以特旨行之。 治平四年,御史台言:"庆历中,有诏详定武臣出节呵引之制:节度使在尚书 下,三节。节度观察留后在诸行侍郎下,两节。观察使在中书舍人下,诸卫大将军、 防御,团练使在大卿监下,内客省使比诸司大卿,景福殿使比将作监,引进使比庶 子,在防御使上,以上各一节。诸州刺史、诸卫将军在少卿监下,宣庆、四方馆使 比少卿,宣政、昭宣、阁门使比司天监少监,诸卫将军上,皇城使以下诸司使比郎 中,客省、引进、阁门副使比员外郎,枢密都承旨在司天少监下、阁门使上,副都 承旨在阁门使下,枢密副承旨、诸房副承旨在诸司使下,以上并两人呵引。当时已 施行矣,而皇祐编敕删去此制,请复举行。"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志75 礼二十五(凶礼一)○祃祭 阅武 受降 献俘 田猎 打球 救日伐鼓 祃,师祭也,宜居军礼之首。讲武次之,受降、献俘又次之。田猎以下,亦各 以类附焉。 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 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牙;遣著作佐郎李巨 源即北郊望气坛用香、柳枝、灯油、乳粥、酥蜜饼、果,祭北方天王。 咸平中,诏太常礼院定祃仪。所司除地为坛,两壝绕以青绳,张幄帟,置军牙、 六纛位版。版方七寸,厚和三分。祭用刚日,具馔。牲用大牢,以羊豕代。其币长 一丈八尺,军牙以白,六纛以皂。都部署初献,副都部署亚献,部署三献,皆戎服, 清斋一宿。将校陪位。礼毕焚币,衅鼓以一牢。又择日祭马祖、马社。 阅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 处。凿讲武池朱明门外以习水战。复筑讲武台城西杨村,秋九月大阅,与从臣登台 观焉。 真宗诏有司择地含辉门外之东武村为广场,冯高为台,台上设屋,构行宫。其 夜三鼓,殿前、侍卫马步诸军分出诸门。诘旦,帝乘马,从官并戎服,赐以窄袍。 至行宫,诸军阵台前,左右相向,步骑交属亘二十里,诸班卫士翼从于后。有司奏 成列,帝升台东向,御戎帐,召从臣坐观之。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执五方旗以节进退, 又于两阵中起候台相望,使人执旗如台上之数以相应。初举黄旗,诸军旅拜。举赤 旗则骑进,举青旗则步进。每旗动则鼓駴士噪,声震百里外,皆三挑乃退。次举白 旗,诸军复再拜,呼万岁。有司奏阵坚而整,士勇而厉,欲再举,诏止之,遂举黑 旗以振旅。军于左者略右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北隅;军于右者略左阵以还,由台前 出西南隅,并凯旋以退。乃召从臣宴,教坊奏乐。回御东华门,阅诸军还营,钧容 奏乐于楼下,复召从臣坐,赐饮。明日,又赐近臣饮于中书,诸军将校饮于营中, 内职饮于军器库,诸班卫士饮于殿门外。 神宗阅左藏库副使幵斌所教牌手于崇政殿,乃命殿前步军司择骁健者依法教习。 自是,营屯及更戍诸军、畿甸三路民兵皆随伎艺召见亲阅焉。凡阅试禁卫、戍军、 民兵,总率第其精觕,赐以金帛;而超等高者,至命为吏选官,其典领者优加职秩。 泾原经略蔡挺肄习诸将军马,点阅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因言于上而引 试之。旧以七军营阵校试,而分数不齐,前后牴牾。命校试官采掇定为八军法。及 军法成,颁行诸路。既又定九军法,以一军营阵,即城南好草披阅之,皆有赏赉。 其按阅炮场连弩及便坐日阅召募新军时,令习战如故事。 建炎三年六月,高宗谕辅臣曰:"朕欲亲阅武。"宰臣吕颐浩曰:"方右武之 时,理当如此。祖宗时不忘武备,如凿金明池,益欲习水战。"张浚曰:"祖宗每 上巳游,必命卫士驰射,因而激赏,亦所以讲武也。"帝曰:"朕非久命诸将各阅 所部人马,当召卿等共观,足以知诸将能否。"后以巡幸,不果行。 绍兴五年正月,始御射殿,阅诸班直殿前司诸军指教使臣、亲从宿卫亲兵并提 辖部押亲兵使臣射射。共一千二百六十人,每六十人作一拨。遂诏户部支金千两, 付枢密院激赏库充犒用。三月,御射殿,阅等子赵青等五十人角力,转资,支赐钱 银有差。八月,御射殿,阅广东路经略司解发到韶州士庶子弟陈裕试神臂弓,特补 进武校尉,赐紫罗窄衫、银束带,差充本路经略司指使。十四年十一月,阅殿前马 步军将士艺精者,赏有差。自是,岁以冬月行之,号曰冬教。三十年十月,御射殿, 引三衙统制、同统制、统领、同统领入内射射,诏余合赴内殿教人,依年例支降例 物,令逐司自行按试等第给散 旧例,每岁引三衙官兵教。是日,止引统制、统领, 故有是诏 。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御射殿隔门特坐,引呈新旧行门射射。 乾道二年十一月,幸候潮门外大教场,次幸白石教场。应从驾臣僚,自祥曦殿 并戎服起居,从驾往回。内管军、御带、环卫官从驾,宰执以下免从。就逐幕次赐 食,俟进晚膳毕,免奏万福,并免茶,从驾还内。二十四日,幸候潮门外大教场, 进早膳,次幸白石教场阅兵。三衙率将佐等导驾诣白石,皇帝登台,三衙统制、统 领官等起居毕,举黄旗,诸军皆三呼万岁拜讫,三衙管军奏报取旨,马军上马打围 教场。举白旗,三司马军首尾相接;举红旗,向台合围,听一金止。军马各就围地, 作圆形排立。射生官兵随鼓声出马射獐兔,一金止。叠金,射生官兵各归阵队。举 黄旗,射生官兵就御台下献所获。帝遂慰劳,赐赉诸将鞍马金带,以及士卒。诸军 欢腾,鼓舞就列。百姓观者如山。时久阴曀,暨帝出郊,云雾解驳,风日开霁。帝 遣谕主管殿前司王琪等曰:"前日之教,师律整严,人无哗嚣,分合应度,朕甚悦 之,皆卿等力也。"琪等曰:"此陛下神武之化,六军恭谨所致。臣愿得以此为陛 下剿绝奸宄。"
四年十月,殿前司言:"相视龙王堂北、江岸以东茅滩一带平地,可作教场。 已修筑将坛,将来三司马步军并各全装,披带衣甲,执色器械,至日,先赴教场下 方营排办,俟驾登台,听金鼓起居毕,依资次变阵教阅。所有圣驾出郊,除禁卫外, 欲于本司入阵马军内摘差护圣马军八百人骑、弓箭、器械,作十六队,于仪卫前后 引从,各分八队,队各五十人,往回沿路,各奏随军鼓笛大乐。及摘差本司入教阵 队内诸军步亲随一千人,并统领将官三员,至日,先赴将台下,各分左右,于后壁 周围留空地三十步,以容禁卫,外作三重环立。"十六日。车驾至滩上。诸军人马, 前一日于教场东列幕宿营。是日,三衙管军与各军统领将佐导驾乘马至护圣步军大 教场亭,更御甲胄至滩上。皇帝登台,三衙起居毕,权主管殿前司王逵奏三司人马 齐,举黄旗,诸军呼拜者三。逵奏请从头教。中军鸣角,倒门角旗出营,马步军簇 队成,收鼓讫。连三鼓,马军上马,步人撮起旗枪。四鼓举白旗,中军鼓声旗应, 变方阵为备敌之形。别高一鼓,步军四向作御敌之势,且战且前,马军出陈作战斗 之势。别高一鼓,各分归地分。五鼓举黄旗,变圆阵为自环内固之形。如前节次讫。 三鼓举赤旗,变锐阵,诸军相属,鱼贯斜列,前利后张,为冲敌之形。亦依前节次 讫。王逵奏人马教绝,取旨。举青旗,变放教直阵,收鼓讫,一金止。重鼓三,马 军下马,步人龊落旗枪,皆应规矩。帝大悦,犒赏倍之。士卒欢呼谢恩如仪。鸣角 声簇队讫,放教拽队。步人分东西引拽,马军交头于御台下,随队呈试骁锐大刀武 艺,继而进呈车炮、火炮、烟枪。及赭山打围射生,马步军统制官萧鹧巴以所获獐 鹿等就御台下进献,人马拽绝。皇帝复御常服,乘马至车子院,宣唤殿前司拨发官 马定远、侯彦昌各赐马一匹,彦昌仍自准备将特升副将。进御酒,上谓王逵曰: "今日教阅,进止分合,军律整肃,皆卿之力也。"逵奏:"陛下神武,四海共知。 六师军容,孰敢不肃!"时赐酒俱以十分,逵奏以军马事不敢饮,帝曰:"少饮之。" 亲减大半。饮毕,谢恩退。又宣问主管侍卫马军司李舜举:"今日按阅之兵,比向 时所用之师何如?"舜举奏曰:"今日所治之兵,皆陛下平时躬亲训练,抚以深恩, 赐之重赏,忠勇百倍,非昔日可比。"其仪:皇帝至祥曦殿,行门、禁卫等并戎服 迎驾常起居。皇帝至,知阁门官以下并戎服常起居,讫。皇帝乘马出,从驾官从驾 至候潮门外大教场御幄殿下马,入幄更衣讫,皇帝被金甲出幄,行门、禁卫等迎驾, 奏万福。皇帝乘马至教场台下马,升台入幄。从驾官宰执、亲王、使相、正任知阁、 御带、环卫官升台,于幄殿分东西相向立。管军并令全装衣甲带御器械执骨朵升台, 于幄殿指南面西立,俟入内官喝排立。皇帝出幄,行门、禁卫等迎驾,奏万福。皇 帝出,阁门分引殿前马步三司统制、统领官常起居讫。次三司将佐以下,听鼓声常 起居。次殿帅执骨朵赴御坐前,奏教直阵。俟教阅毕,再赴御坐前奏教圆阵。俟教 阅毕,再赴御坐前奏教锐阵。俟教阅毕,再赴御坐前奏教阅毕,归侍立。内侍传旨 与殿前太尉某,诸军谢恩承旨讫,转与拨发官引三司统制、统领、将佐再拜谢恩讫, 各归本军。皇帝起,入幄更衣讫,皇帝出幄。皇帝坐,舍人引宰执墪后立,俟进御 茶床。舍人赞就坐,宰执躬身应喏讫,直身立,就坐。进第一盏酒,起立墪后,俟 皇帝饮酒讫,舍人赞就坐,躬身应喏讫,直身立。俟宰执酒至,接盏饮酒讫,盏付 殿侍。次舍人赞食,并如仪。至第四盏,传旨宣劝讫,御药传旨不拜,舍人承旨赞 不拜,赞就坐。第五盏宣劝如第四盏仪。酒食毕,举御茶床。舍人分引宰执于幄殿 重行立,御药传旨不拜,舍人承旨讫,揖宰执躬身赞不拜,各祗候直身立,降踏道 归幕次。皇帝起,乘马至车子院下马。皇帝出幄,至车子院门楼上,出赐亲王酒, 再拜谢讫;次赐使相、正任并管军,知阁、御带、环卫官酒讫;逐班再拜谢,讫, 依旧相向立。次亲王执盏进皇帝酒,皇帝饮酒讫,一班再拜谢,讫;俟皇帝观毕, 起,降车子院门楼归幄。亲王以下退,皇帝乘马出车子院门,行门、禁卫等迎驾, 奏万福。皇帝乘马至候潮门外大教场,应从驾官并戎服乘马从驾回。皇帝乘马入和 宁门,至祥曦殿上下马还宫。余仿此。 淳熙四年十二月,大阅于茅滩。十年十一月,大阅于龙山。十六年十月,大阅 于城南大教场。并如上仪。庆元元年十月,以在谅闇,令宰执于大教场教阅。二年 十月,大阅于茅滩。嘉泰二年十二月,幸候潮门外教场大阅。端平二年四月大阅, 以时暑,不及行。 受降献俘。太祖平蜀,孟昶降,诏有司约前代仪制为受降礼。昶至前一日,设 御坐仗卫于崇元殿,如元会仪。至日,大陈马步诸军于天街左右,设昶及其官属素 案席褥于明德门外,表案于横街北。通事舍人引昶及其官属素服纱帽北向序立。昶 跪奉表授阁门使,复位待命。表至御前,侍臣读讫,阁门使承旨出。昶等俯伏。通 事舍人掖昶起,官属亦起,宣制释罪,昶等再拜呼万岁。衣库使导所赐袭衣、冠带 陈于前,昶等又再拜跪受,改服乘马,至升龙门下马,官属至启运门下马,就次。 帝常服升坐,百官先入起居,班立。阁门使引昶等入,舞蹈拜谢。召昶升殿,阁门 使引自东阶升,宣抚使承旨安抚之。昶至御坐前,躬承问讫,还位,与官属舞蹈出。 中书率百官称贺,遂宴近臣及昶于大明殿。 岭南平,刘鋹就擒,诏有司撰献俘礼。鋹至,上御明德门,列仗卫,诸军、百 官常服班楼前。别设献俘位于东西街之南,北向;其将校位于献俘位前,北上西向。 有司率武士系鋹等白练,露布前引。至太庙西南门,鋹等并下马,入南神门,北向 西上立,监将校官次南立。俟告礼毕,于西南门出,乘马押至太社,如上仪。乃押 至楼南御路之西,下马立俟。献俘将校,戎服带刀。摄侍中版奏中严,百官班定; 版奏外办,帝常服御坐。百官舞蹈起居毕,通事舍人引鋹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 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通事舍人跪受露布, 转授中书,门下转授摄兵部尚书。次摄刑部尚书诣楼前跪奏以所献俘付有司。上召 鋹诘责,鋹伏地待罪。诏诛其臣龚澄枢等,特释鋹缚与其弟保兴等罪,仍赐袭衣、 冠带、靴笏、器币、鞍马,各服其服列谢楼下。百官称贺毕,放仗如仪。 南唐平,帝御明德门,露布引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素服待罪。初,有司请如献刘 鋹。帝以煜奉正朔,非若鋹拒命,寝露布弗宣,遣阁门使承制释之。 太宗征太原,刘继元降,帝幸城北,陈兵卫,张乐,宴从臣于城台。继元帅官 属素服台下。遣阁门使宣制释罪,召继元亲劳之。从臣诣行宫称贺。时以在军中, 故不备礼。继元至京师,诏告献太庙。前一日,所司陈设如常告庙仪。告日黎明, 博士引太尉就位,通事舍人引继元西阶下东向立,其官属重行立。赞者赞太尉再拜 讫,博士引就盥爵如常仪,诣东阶解剑脱舄,升第一室进奠,再拜,太祝跪读祝文 讫,又再拜。通事舍人引继元及官属诣室前西阶下北向立,舍人赞云:"皇帝亲征, 收复河东,伪主刘继元及伪命官见。"赞者曰再拜,拜讫退位。次至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室,皆如第一室。博士引太尉降阶,佩剑纳履复位,赞者曰再拜,太尉 与继元等皆再拜,退。焚祝版于斋坊。继元既命以官,故不称俘焉。 元符二年,西蕃王拢拶、邈川首领瞎征等降,诏具仪注。以受降日御宣德门, 设诸班直、上四军仗卫,诸军素服陈列。降者各服蕃服以见,审问讫,有旨放罪, 各等第赐首服袍带。百官称贺,而再御紫宸殿赐宴会。哲宗崩,枢密院留拢拶等西 京听旨。诏罢御楼立仗,但引见于后殿。拢拶一班,契丹公主一班,夏国、回鹘公 主次之,瞎征一班,边厮波结并族属次之。应族属首领各从其长,以次起居。僧尼 公主皆蕃服蕃拜。并赐冠服,谢讫,赐酒馔横门外。 政和初,议礼局上《受降仪》。皇帝乘舆升宣德门楼,降舆坐御幄,百官与降 王、蕃官各班楼下,如大礼肆赦仪。东上阁门以红绦袋班齐牌引升楼,楼上东上阁 门官附内侍承旨索扇,扇合,帝即御坐,帘卷。内侍又赞扇开,侍卫如常仪。诸班 亲从并里围降王人等迎驾,自赞常起居。次舍人赞执仪将士常起居。次管干降王使 臣并随行旧蕃官常起居。次礼直官、舍人引百官横行北向,赞者曰拜,在位官皆再 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班首奏圣躬万福,又再拜退,百官各就东西位。舍人 引降王服本国衣冠诣楼前北向,女妇少西立,僧又少西,尼立于后。入内省官诣御 坐前承旨,传楼上东上阁门官承旨录讫,以红条袋降制楼下,东上阁门官承旨退。 降王以下俯伏,东上阁门官至,令通事舍人掖之起,首领以下皆起,鞠躬。阁门宣 有敕,降王以下再拜,僧尼止躬呼万岁。阁门录敕旨付管干官,降王等躬听诘问。 如有复奏,阁门录讫,仍以红绦袋引升楼。如无复奏,入内省官诣御坐承旨,传楼 上阁门官称有敕放罪讫,舍人赞谢恩,降王以下再拜称万岁,复序立。入内省官诣 御坐承旨,传楼上阁门官称有敕各赐首服袍带。楼下阁门官承旨引所赐檐床陈于西, 舍人宣曰有敕,降王以下再拜鞠躬,舍人称各赐某物,赐物毕,又再拜称万岁。若 赐官、即赞谢再拜,并归次易所赐服。舍人先引降王以下至授遥郡以上当楼前北向 东上立,赞再拜,称万岁,又再拜;次赞服冠帔妇女再拜。们尼别谢,引还。次赞 楼上侍立官称贺再拜,礼直官,舍人分引百官横行北向立,赞拜讫,班首少前,俯 伏跪,称贺,其词中书随事撰述,贺讫,复位。在位者又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 再拜。东上阁门官进诣楼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赞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 答,其词学士院随事撰述,又赞再拜,三称万岁,又再拜。楼上枢密院前跪奏,称 某官臣某言,礼毕,内侍索扇,扇合帘垂,帝降坐。内侍赞扇开,所司承旨放仗, 楼下鞭鸣,百官再拜退。 开禧三年三月,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函逆臣吴曦首并违制创造法物、所受金国加 封蜀王诏及金印来献。四月三日,礼部太常寺条具献馘典故,俟逆曦首函至日,临 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寺官监引赴都堂审验。奏献太庙、别庙 差近上宗室南班,奏献太社、太稷差侍从官。各前一日赴祠所致斋,至日行奏献之 礼,大理寺、殿前司计会行礼时刻,监引首函设置以俟。奏献礼毕,枭于市三日, 付大理寺藏于库。 端平元年,金亡。四月,京湖制置司以完颜守绪函骨来上,差官奏告宗庙社稷 如仪。 田猎。太祖建隆二年,始校猎于近郊。先出禁军为围场,五坊以鸷禽细犬从。 帝亲射走兔三,从官贡马称贺。其后多以秋冬或正月田于四郊,从官或赐窄袍暖靴, 亲王以下射中者赐以马。 太宗将北征,因阅武猎近郊,以多盗猎狐兔者,命禁之。有卫士夺人獐,当死, 帝曰:"若杀之,后世必谓我重兽而轻人。"特贳其罪。帝常以腊日校猎,谕从臣 曰:"腊日出狩,以顺时令,缓辔从禽,是非荒也。"回幸讲武台,张乐,赐群臣 饮。其后,猎西郊,亲射走兔五。诏以古者蒐狩,以所获之禽荐享宗庙,而其礼久 废,今可复之。遂为定式。帝雅不好弋猎,诏除有司行礼外,罢近甸游畋,五坊所 畜鹰犬并放之,诸州不得以鹰来献。已而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忠献鹘一,号"海东青", 诏还赐之。腊日,但命诸王略畋近郊,而五坊之职废矣。 真宗复诏教骏所养鹰鹘量留十余,以备诸王从时展礼。禁围草地,许民耕牧。 至仁宗时,言者言校猎之制所以顺时令、调戎事,请修此礼。于是诏枢密院奏 定制度。猎日五鼓,帝御内东门,赐从官酒三行,奏钧容乐,幸琼林苑门,赐从官 食。遂猎于杨村,宴于幄殿,奏教坊乐。遣使以所获驰荐太庙。既而召父老临问, 赐以饮食茶绢,及五坊军士银绢有差。宰相贾昌朝等曰:"陛下暂幸近郊,顺时田 猎,取鲜杀而登庙俎,所以昭孝德也;即高原而阅军实,所以讲武事也;问耆老而 秩饫,所以养老也;劳田夫而赐惠,所以劝农也。乘舆一出,而四美皆具。伏望宣 付史馆。"从之。明年,复猎于城南东韩村。自玉津园去辇乘马,分骑士数千为左 右翼,节以鼓旗。合围场径十余里,部队相应。帝按辔中道,亲挟弓矢,屡获禽焉。 是时,道傍居人或畜狐兔凫雉驱场中。帝谓田猎以训武事,非专所获也,悉纵之。 免围内民田一岁租,仍召父老劳问。其后以谏者多,罢猎近甸。自是,终靖康不复 讲。 打球,本军中戏。太宗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鞠大明殿。有司除地,竖木 东西为球门,高丈余,首刻金龙,下施石莲华坐,加以采缋。左右分朋主之,以承 旨二人守门,卫士二人持小红旗唱筹,御龙官锦绣衣持哥舒棒,周卫球场。殿阶下, 东西建日月旗。教坊设龟兹部鼓乐于两廊,鼓各五。又于东西球门旗下各设鼓五。 阁门豫定分朋状取裁。亲王、近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驸马都尉、诸司 使副使、供奉官、殿直悉预。其两朋官,宗室、节度以下服异色绣衣,左朋黄衤兰; 右朋紫衤兰打球供奉官左朋服紫绣,右朋服绯绣,乌皮靴,冠以华插脚折上巾。天 厩院供驯习马并鞍勒。帝乘马出,教坊大合《凉州曲》,诸司使以下前导,从臣奉 迎。既御殿,群臣谢,宣召以次上马,马皆结尾,分朋自两厢入,序立于西厢。帝 乘马当庭西南驻。内侍发金合,出朱漆球掷殿前。通事舍人奏云:御朋打东门。帝 击球,教坊作乐奏鼓。球既度,飐旗、呜钲、止鼓。帝回马,从臣奉觞上寿,贡物 以贺。赐酒,即列拜,饮毕上马。帝再击之,始命诸王大臣驰马争击。旗下擂鼓。 将及门,逐厢急鼓。球度,杀鼓三通。球门两旁置绣旗二十四,而设虚架于殿东西 阶下。每朋得筹,既插一旗架上以识之。帝得筹,乐少止,从官呼万岁。群臣得筹 则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凡三筹毕,乃御殿召从臣饮。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 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 救日伐鼓。建隆元年,司天监言日食五月朔,请掩藏戈兵铠胄。事下有司,有 司请皇帝避正殿,素服,百官各守本司,遣官用牲太社如故事。景德四年五月朔, 日食。上避正殿不视事。 至和元年四月朔,日食,既内降德音:改元,易服,避正殿,减膳。百官诣东 上阁门拜表请御正殿,复常膳。三表乃从。至日,遣官祀太社,而阴雨以雷,至申, 乃见食,九分之余。百官称贺。先是皇祐初,以日食三朝不受贺,百官拜表。嘉祐 四年,诏正旦日食毋拜表,自十二月二十一日不御前殿,减常膳,宴辽使罢作乐。 至日,仍遣官祀太社。百官三表,乃御正殿,复膳。六年六月朔日食,诏礼官验详 典故。皇帝素服,不御正殿,毋视事,百官废务守司。合朔前二日,郊社令及门仆 守四门,巡门监察鼓吹令率工人如方色执麾斿,分置四门屋下。龙蛇鼓随设于左东 门者立北塾南面,南门者立东塾西面,西门者立南塾北面,北门者立西塾东面。队 正一人执刀,率卫士五人执五兵之器,立鼓外。矛处东,戟处南,斧钺在西,槊在 北。郊社令立于坛,四隅萦朱丝绳三匝。又于北设黄麾,龙蛇鼓一次之,弓一、 矢四次之。诸兵鼓俱静立,俟司天监告日有变,工举麾,乃伐鼓;祭告官行事,太 祝读文,其词以责阴助阳之意。司天官称止,乃罢鼓。如雾晦不见,即不伐鼓,自 是,日有食之,皆如其制。 治平四年,诏:"古者日食,百司守职,盖所以祗天戒而备非常,今独阙之, 甚非王者小心寅畏之道。可令中书议举行。"熙宁六年四月朔,日食,诏易服、避 殿、减膳如故事。降天下死刑,释流以下罪。 政和上《合朔伐鼓仪》:有司陈设太社玉币笾豆如仪。社之四门,及坛下近北, 各置鼓一,并植麾斿,各依其方色。坛下立黄麾,麾杠十尺,斿八尺。祭告日,于 时前,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光禄卿点视;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 令先入就位,次引告官就位,皆再拜;次引御史、奉礼郎、太祝升,就位。太官令 就酌尊所,告官盥洗,诣太社三上香,奠币玉,再拜复位。少顷,引告官再盥洗, 执爵三祭酒,奠爵,俯伏兴,少立,引太祝诣神位前跪读祝文。告官再拜退,伐鼓。 其日时前,太史官一员立坛下视日。鼓吹令率工十人,如色服分立鼓左右以俟。太 史称日有变,工齐伐鼓。明复,太史称止,乃罢鼓。其日废务,而百司各守其职如 旧仪。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志74 礼二十四(军礼)○山陵 山陵、谥祔、服纪、葬仪与士庶之丧制为凶礼。其上陵忌日,汉仪如吉祭。宋 制,是日禁屠杀,设素馔,辍乐举哭,素服行事,因以类附焉。 太祖建国,号僖祖曰钦陵,顺祖曰康陵,翼祖曰定陵,宣祖曰安陵。 安陵在京城东南隅,乾德初,改卜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以司徒 范质为改卜安陵使,学士窦仪礼仪使,中丞刘温叟仪仗使,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卤簿 使,太宗时尹开封,为桥道顿递使。质寻免相,以太宗兼辖五使事,修奉新陵。皇 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尺。南神门至乳 台、乳台至鹊台皆九十五步。乳台高二十五尺,鹊台增四尺。神墙高九尺五寸,环 四百六十步,各置神门、角阙。 有司言:"改卜陵寝,宣祖合用哀册及文班官各撰歌辞二首。吉仗用大驾卤簿。 凶仗用大升舆、龙輴、鹅茸纛、魂车、香舆、铭旌、哀谥册宝车、方相、买道车、 白幰弩、素信幡、钱山舆、黄白纸帐、暖帐、夏帐、千味台盘、衣舆、拂纛、明器 舆、漆梓宫、夷衾、仪椁、素翣、包牲、仓瓶、五谷舆、瓷甒、辟恶车。进玄宫有 铁帐覆梓宫,藉以棕榈褥,铁盆、铁山用然漆灯。宣祖衮冕,昭宪皇后花钗、翚衣, 赠玉。十二神、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并制如仪。" 有司又言:"按《仪礼》'改葬缌'注云:'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也,必 服缌者,亲见尸柩,不可以无服,缌三月而除之。'又《五礼精义》云:'改葬无 祖奠,盖祖奠设于柩车之前以为行始,至于改葬,告迁而已。'今请皇帝服缌,皇 亲及文武官护送灵驾者亦服缌,既葬而除。不设祖奠,止于陵所行一虞之祭。宣祖 谥册、谥宝旧藏庙室,合迁置陵内。改葬之礼,与始葬同,几筵宜新,明器坏者改 作。凡敛衣、敛物并易之。其皇堂赠玉、镇圭、剑佩、旒冕、玉宝,并以珉玉、药 玉,绶以青锦。安陵中玉圭、剑佩、玉宝等皆用于阗玉。孝明、孝惠陵内用珉玉、 药玉。启故安陵,奉安宣祖、昭宪孝惠二后梓官于幄殿。灵驾发引,所过州府县镇, 长吏令佐素服出城奉迎并辞,皆哭。自发引至揜皇堂,皆废朝,禁京城音乐。" 顺祖、翼祖皆葬幽州,至真宗始命营奉二陵,遂以一品礼葬河南县。制度比安 陵减五分之一,石作减三分之一,寻改上定陵名曰靖陵。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遗诏:"以日易月,皇帝三日而听政,十三日 小祥,二十七日大祥。诸道节度防御团练使、刺史、知州等不得辄离任赴阙。诸州 军府临三日释服。"群臣叙班殿庭,宰臣宣制发哀毕,太宗即位,号哭见群臣。群 臣称贺,复奉慰尽哀而退。 礼官言:"群臣当服布斜巾、四脚,直领布衤兰,腰绖。命妇布帕首、裙、帔。 皇弟、皇子、文武二品以上,加布冠、斜巾、帽,首绖,大袖、裙、裤,竹杖。士 民缟素,妇人素缦。诸军就屯营三日哭。"群臣屡请听政,始御长春殿。群臣丧服 就列,帝去杖、绖,服斜巾、垂帽,卷帘视事。小祥,改服布四脚、直领布衤兰, 腰绖,布裤,二品以上官亦如之。大祥,帝服素纱软脚折上巾、浅黄衫、緅皮鞓黑 银带。群臣及军校以上,皆本色惨服、铁带,靴、笏。诸王入内服衰,出则服惨。 又成服后,群臣朝晡临三日。大小祥、禫除、朔望,皆入临奉慰。内出遗留物颁赐 诸臣亲王,遣使赉赐方镇。二十七日,命宰臣撰陵名、哀册文。 明年三月十七日,群臣奉谥号册宝告于南郊,明日,读于灵坐前。四月十日, 启欑宫,帝与群臣皆服如初丧。群臣朝晡临殿中,退,易常服出宫城。十三日,发 引,帝衰服,启奠哭,群臣入临,升梓宫于龙輴。祖奠彻,设次明德门外,行遣奠 礼,读哀册,帝哭尽哀,再拜辞,释衰还宫,百官辞于都城外。二十五日,掩皇堂。 二十九日,虞主至,奉安于大明殿。五月十九日,祔庙之第五室,以孝明皇后王氏 升配。礼毕,群臣奉慰。其吉凶仗如安陵,惟增辒辌车、神帛肩舆,卤簿三千五百 三十九人。陵在巩县,祔宣祖,曰永昌。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崩于万岁殿。真宗散发号擗,奉遗诏即位于殿之 东楹。制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大驾卤簿,用玉 辂一、革车五外,凡用九千四百六十八人。有司定散发之礼,皇帝、皇后、诸王、 公主、县主、诸王夫人、六宫内人并左被发,皇太后全被发。帝服布斜巾、四脚、 大袖、裙、裤、帽,竹杖,腰绖、首绖,直领布衤兰衫、白绫襯服。诸王皇亲以下 如之,加布头冠、绢礻亲服。皇太后、皇后、内外命妇布裙、衫、帔、帕头,首绖, 绢礻亲服。宫人无帔。文武二品以上布斜巾、四脚、头冠、大袖、衤兰衫、裙、裤, 腰绖,竹杖,绢衬服。自余百官并布幞头、衤兰衫,腰绖。两省五品、御史台尚书 省四品、诸司三品以上,见任前任防御、团练、刺史,内客省、阁门、入内都知、 押班等,布头冠、幞头、大袖、衤兰,衫、裙、裤,腰绖。诸军、庶民白衫纸帽, 妇人素缦不花钗,三日哭而止。山陵前,朔望不视事。
六月,诏翰林写先帝常服及绛纱袍、通天冠御容二,奉帐坐,列于大升舆之前, 仍以太宗玩好、弓剑、笔砚、琴棋之属,蒙组绣置舆中,陈于仗内。十月三日,灵 驾发引,其凶仗法物擎舁牵驾兵士力士,凡用万二千一百九十三人。挽郎服白练宽 衫、练裙,勒帛绢帻。余并如昌陵制。十一月二日,有司奉神主至太庙,近臣题谥 号,祔于第六室,以懿德皇后符氏升配。置卫十五百人于陵所,作殿以安御容,朝 暮上食,四时致祭焉。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真宗崩,仁宗即位。二十日,礼仪院言:"准礼例,差 官奏告天地、社稷、太庙、诸陵,应祠祭惟天地、社稷、五方帝诸大祠,宗庙及诸 中小祠并权停,俟祔庙礼毕,仍旧。"是日,命阁门使薛贻廓告哀于契丹。宣庆使 韩守英为大内都巡检,内侍分领宫殿门,卫士屯护。阁门使王遵度为皇城四面巡检, 新旧城巡检各权添差,益以禁兵器仗,城门亦设器甲,以辨奸诈。 二十一日,群臣入临,见帝于东序。阁门使宣口敕曰:"先皇帝奄弃万国,凡 在臣僚,毕同号慕,及中外将校,并加存抚。"群臣拜舞称万岁,复哭尽哀,退。 是日上表请听政,凡三上,始允。二十三日,陈先帝服玩及珠襦、玉匣、含、襚应 入梓宫之物于延庆殿,召辅臣通观。明日,大敛成服。二十五日,有司设御坐,垂 帘崇政殿之西庑,帘幕皆缟素,群臣叙班殿门外。帝衰服,去杖、绖,侍臣扶升坐。 通事舍人引群臣入殿庭,西向合班。俟帘卷,群臣再拜,班首奏圣躬万福,随班三 呼万岁,退。宰臣升殿奏事如仪。三月一日,小祥,帝行奠,释衰服,群臣入临, 退,赴内东门,进名奉慰。自是每七日皆临,至四十九日止。十三日,大祥,帝释 服,服惨。 十四日,司天监言:"山陵斩草,用四月一日丙时吉。"十六日,山陵按行使 蓝继宗言:"据司天监定永安县东北六里曰卧龙冈,堪充山陵。"诏雷允恭覆按以 闻。皇堂之制,深八十一尺,方百四十尺。制陵名曰永定。九月十一日,召辅臣赴 会庆殿,观入皇堂物,皆生平服御玩好之具。帝与辅臣议及天书,皆先帝尊道膺受 灵贶,殊尤之瑞属于元圣,不可留于人间,宜于永定陵奉安。二十三日,奉导天书 至长春殿,帝上香再拜奉辞。二十四日,天书先发,帝启奠梓宫,读哀册,礼毕, 具吉凶仪仗。百官素服赴顺天门外,至板桥立班奉辞。还,诣西上阁门,进名奉慰。 十月十三日,掩皇堂。十八日,虞主至京。十九日,群臣诣会庆殿行九虞祭。二十 三日,祔太庙第七室。 嘉祐八年三月晦日,仁宗崩,英宗立。丧服制度及修奉永昭陵,并用定陵故事, 发诸路卒四万六千七百人治之。宣庆使石全彬提举制梓宫,画样以进,命务坚完, 毋过华饰。三司请内藏钱百五十万贯、绢二百五十万匹、银五十万两,助山陵及 赏赉。遣使告哀辽、夏及赐遗留物,又遣使告谕诸路。又以听政奠告大行,近臣告 升遐于天地、社稷、宗庙、宫观,又告嗣位。赐两府、宗室、近臣遗留物。 五月,翰林学士王珪言:"天子之谥,当集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省 四品以上、诸司三品以上,于南郊告天,议定,然后连奏。近制唯词臣撰议,即降 诏命,庶僚不得参闻,颇违称天之义。臣拟上先帝尊谥,望诏有司稽详旧典,先之 郊,而后下臣之议。"七月,宰臣以下宿尚书省,宗室团练使以上宿都亭驿,请谥 于南郊。八月,告于福宁殿、天地、宗社、宫观。 九月二十八日,启菆宫,以初丧服日一临,易常服出。十月六日,灵驾发引, 天子启奠,梓宫升龙輴。祖奠彻,与皇太后步出宣德门,群臣辞于板桥。十五日, 奉安梓宫陵侧。十七日,开皇堂。十一月二日,虞主至,皇太后奠于琼林苑,天子 步出集英殿门奉迎,奠于幄。七日,祭虞主。二十九日,祔太庙。主如汉制,不题 谥号,及终虞,而行卒哭之祭。 礼院言:"故事,大祥变除服制,以三月二十九日大祥,至五月二十九日礻覃, 六月二十九日禫除,至七月一日从吉,已蒙降敕。谨按礼学,王肃以二十五月为毕 丧,而郑康成以二十七月,《通典》用其说,又加至二十七月终,则是二十八月毕 丧,而二十九月始吉,盖失之也。天圣中,《更定五服年月敕》断以二十七月,今 士庶所同遵用。夫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不宜有异。请以三月二十九日为大祥,五 月择日而为禫,六月一日而从吉。"于是大祥日不御前后殿,开封府停决大辟及禁 屠至四月五日,待制、观察使以上及宗室管军官日一奠,二十八日而群臣俱入奠, 二十九日禫除,群臣皆奉慰焉。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英宗崩,神宗即位。十一日,大敛。二月三日,殡。四月 三日,请谥。十八日,奏告及读谥册于福宁殿。七月二十五日,启菆。八月八日, 灵驾发引。二十七日,葬永厚陵。 礼院准礼:群臣成服后,乘布裹鞍鞯。小祥临讫,除头冠、方裙、大袖。大祥 临讫,裹素纱软脚幞头,惨公服,乘皂鞍鞯。禫除讫,素纱幞头、常服、黑带。二 日,改吉服,去佩鱼。虞主至自掩圹,五虞皆在途,四虞于集英殿。曲赦两京、畿 内、郑、孟等州如故事。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神宗崩。十三日,大敛,帝成服。十七日,小祥。四月一 日,禫除。七月五日,请谥于南郊。九月八日,读谥宝册于福宁殿。二十三日,启 菆。十月一日,灵驾发引。二十一日,葬永裕陵。二十九日,虞主至。十一月一日, 虞祭于集英殿。自复土,六虞在途,太常卿摄事,三虞行礼于殿。四日,卒哭。五 日,祔庙。 秘书正字范祖禹言:"先王制礼,以君服同于父,皆斩衰三年,盖恐为人臣者 不以父事其君,此所以管乎人情也。自汉以来,不惟人臣无服,而人君遂亦不为三 年之丧。唯国朝自祖宗以来,外廷虽用易月之制,而宫中实行三年之丧。且易月之 制,前世所以难改者,以人君自不为服也。今群臣易月,而人主实行三年之丧,故 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大祥,再期而又大祥。夫练、祥不可以有二 也,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此礼之无据者。再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禫者祭之 名,非服之色也。今乃为之惨服三日然后禫,此礼之不经者也。既除服,至葬而又 服之,盖不可以无服也。祔庙而后即吉,财八月矣,而遽纯吉,无所不佩,此又礼 之无渐也。易月之制,因袭已久,既不可追,宜令群臣朝服,止如今日而未除衰, 至期而服之,渐除其重者,再期而又服之,乃释衰,其余则君服斯服可也。至于禫, 不必为之服,惟未纯吉以至于祥,然后无所不佩,则三年之制略如古矣。"诏礼官 详议。 礼部尚书韩忠彦等议:"朝廷典礼,时世异宜,不必循古。若先王之制,不可 尽用,则当以祖宗故事为法。今言者欲令群臣服丧三年,民间禁乐如之,虽过山陵, 不去衰服,庶协古制。缘先王恤典节文甚多,必欲循古,又非特如所言而已。今既 不能尽用,则当循祖宗故事及先帝遗制。"诏从其议。 神主祔庙,是月冬至,百官表贺。崇政殿说书程颐言:"神宗丧未除,节序变 迁,时思方切,恐失居丧之礼,无以风化天下。乞改贺为慰。"不从。 绍圣四年,太史请迁去永裕陵禁山民冢一千三百余,以便国音。帝曰:"迁墓 得无扰乎?若无所害,则令勿迁,果不便国音,当给官钱,以资葬费。"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哲宗崩,徽宗即位。诏山陵制度并如元丰。七月十一日, 启菆。二十日,灵驾发引。八月八日,葬永泰陵。九月九日,以升祔毕,群臣吉服 如故事。 太常寺言:"太宗皇帝上继太祖,兄弟相及,虽行易月之制,实斩衰三年,以 重君臣之义。公除已后,庶事相称,具载国史。今皇帝嗣位哲宗,实承神考之世, 已用开宝故事,为哲宗服衰重。今神主已祔,百官之服并用纯吉,皇帝服御宜如太 平兴国二年故事。" 礼部言:"太平兴国中,宰臣薛居正表称:'公除以来,庶事相称,独命彻乐, 诚未得宜。'即是公除后,除不举乐外,释衰从吉,事理甚明。今皇帝当御常服、 素纱展脚幞头、淡黄衫、黑犀带,请下有司裁制。"宰臣请从礼官议,乃诏候周期 服吉。 时诏不由门下,径付有司。给事中龚原言:"丧制乃朝廷大事,今行不由门下, 是废法也。臣为君服斩衰三年,古未尝改。且陛下前此议服,礼官持两可之论,陛 下既察见其奸,其服遂正。今乃不得已从之,臣窃为陛下惜。开宝时,并、汾未下, 兵革未弭,祖宗栉风沐雨之不暇,其服制权宜一时,非故事也。"原坐黜知南康军。 于是诏依元降服丧三年之制,其元符三年九月"自小祥从吉"指挥,改正。 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徽宗崩于五国城。七年正月,问安使何藓等还以闻,宰执 入见,帝号恸擗踊,终日不食。宰臣张浚等力请,始进麋粥。成服于几筵殿,文武 百僚朝晡临于行宫。自闻丧至小祥,百官朝晡临;自小祥至禫祭,朝一临。太常等 言:"旧制,沿边州军,不许举哀。缘诸大帅皆国家腹心爪牙之臣,休戚一体,至 于将佐,皆怀忠愤,宜就所屯,自副将而上成服,日朝晡临,故校哭于本营。"命 徽猷阁待制王伦等为奉迎梓宫使。 时知邵州胡寅上疏,略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及汉孝文自 执谦德,用日易月,至今行之。子以便身忘其亲,臣以便身忘其君,心知其非而不 肯改,自常礼言之,犹且不可,况变故特异如今日者,又当如何?恭惟大行太上皇 帝、大行宁德皇后,蒙尘北狩,永诀不复,实由粘罕,是有不共戴天之仇。考之于 礼,仇不复则服不除,寝苫枕戈,无时而终。所以然者,天下虽大,万事虽众,皆 无以加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也。伏睹某月某日圣旨,缘国朝故典,以日易月,臣 切以为非矣。自常礼言之,犹须大行有遗诏,然后遵承。今也大行诏旨不闻,而陛 下降旨行之,是以日易月,出陛下意也。大行幽厄之中,服御饮食,人所不堪,疾 病粥药,必无供亿,崩殂之后,衣衾敛藏,岂得周备?正棺卜兆,知在何所?茫茫 沙漠,瞻守为谁?伏惟陛下一念及此,荼毒摧割,备难堪忍,纵未能遵《春秋》复 仇之义,俟仇殄而后除服,犹当革汉景之薄,丧纪以三年为断。不然,以终身不可 除之服,二十七日而除之,是薄之中又加薄焉,必非圣人之所安也。" 又曰:"虽宅忧三祀,而军旅之事,皆当决于圣裁,则谅沍之典,有不可举。 盖非枕块无闻之日,是乃枕戈有事之辰,故鲁侯有周公之丧,而徐夷并兴,东郊不 开,则是墨衰即戎,孔子取其誓命。今六师戒严,方将北讨,万几之众,孰非军务。 陛下听断平决,得礼之变,卒哭之后,以墨衰临朝,合于孔子所取,其可行无疑也。 如合圣意,便乞直降诏旨云'恭惟太上皇帝、宁德皇后,诞育眇躬,大恩难报,欲 酬罔极,百未一伸。銮舆远征,遂至大故,讣音所至,痛贯五情。想慕慈颜,杳不 复见,怨仇有在,朕敢忘之。虽军国多虞,难以谅闇,然衰麻枕戈,非异人任。以 日易月,情所不安,兴自朕躬,致丧三年。即戎衣墨,况有权制,布告中外,昭示 至怀。其合行典礼,令有司集议来上。如敢沮格,是使朕为人子而忘孝之道,当以 大不恭论其罪。'陛下亲御翰墨,自中降出,一新四方耳目,以化天下,天地神明, 亦必有以佑助。臣不胜大愿。" 六月,张浚请谥于南郊。户部尚书章谊等言:"梓宫未还,久废谥册之礼,请 依景德元年明德皇后故事,行埋重、虞祭、祔庙之礼,及依嘉祐八年、治平四年虞 祭毕而后卒哭,卒哭而后祔庙,仍于小祥前卜日行之。异时梓宫之至,宜遵用安陵 故事,行改葬之礼,更不立虞主。"从之。九月甲子,上庙号曰徽宗。九年正月, 太常寺言:"徽宗及显肃皇后将及大祥,虽皇堂未置,若不先建陵名,则春秋二仲, 有妨荐献。请先上陵名。"宰臣秦桧等请上陵名曰永固。 徽宗与显肃初葬五国城,十二年,金人以梓宫来还。将至,帝服黄袍乘辇,诣 临平奉迎,登舟易缌服,百官皆如之。既至行在,安奉于龙德别宫,帝后异殿。礼 官请用安陵故事,梓宫入境,即承之以椁;有司预备衮冕、翚衣以往,至则纳之椁 中,不复改敛。秦桧白令侍从、台谏、礼官集议,灵驾既还,当崇奉陵寝,或称欑 宫。礼部员外郎程敦厚希桧意,独上奏言:"仍欑宫之旧称,则莫能示通和之大信, 而用因山之正典,则若亡存本之后图。臣以为宜勿褟虚名,当示大信。"于是议者 工部尚书莫将等乃言:"太史称岁中不利大葬,请用明德皇后故事,权欑。"从之。 以八月奉迎,九月发引,十月掩欑,在昭慈欑宫西北五十步,用地二百五十亩。十 三年,改陵名曰永祐。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金国使至,以钦宗讣闻。诏:"朕当持斩衰三年之服,以 申哀慕。"是日,文武百僚并常服、黑带,去鱼,诣天章阁南空地立班,听诏旨, 举哭毕,次赴后殿门外进名奉慰,次诣几筵殿焚香举哭。六月,权礼部侍郎金安节 等请依典故,以日易月,自五月二十二日立重,安奉几筵,至六月十七日大祥,所 有衰服,权留以待梓宫之还。从之。七月,宰臣陈康伯等率百官诣南郊请谥,庙号 钦宗,遥上陵名曰永献。其余并如徽宗典礼。 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高宗崩,孝宗号恸擗踊,逾二日不进膳。寻谕宰执王淮, 欲不用易月之制,如晋武、魏孝文实行三年之丧,自不妨听政。淮等奏:"《通鉴》 载晋武帝虽有此意,后来只是宫中深衣、练冠。"帝曰:"当时群臣不能将顺其美, 司马光所以讥之。后来武帝竟欲行之。"淮曰:"记得亦不能行。"帝曰:"自我 作古何害?"淮曰:"御殿之时,人主衰绖,群臣吉服,可乎?"帝曰:"自有等 降。"乃出内批:"朕当衰绖三年,群臣自行易月之令。其合行仪制,令有司讨论。" 诏百官于以日易月之内,衰服治事。 二十日丁亥,小祥,帝未改服,王淮等乞俯从礼制。上流涕曰:"大恩难报, 情所未忍。"二十一日,车驾还内,帝衰绖御辇,设素仗,军民见者,往往感泣。 诏自今五日一诣梓宫前焚香。帝欲衰服素幄,引辅臣及班次,而礼官奏谓:"苴麻 三年,难行于外庭。"奏入,不出。十一月戊戍朔,礼官颜师鲁、尤袤等奏:"乞 礼毕改服小祥之服,去杖、绖。禫祭礼毕,改服素纱软脚折上巾、淡黄袍、黑银带。 神主祔庙毕,改服皂幞头、黑鞓犀带。遇过宫烧香,则于宫中衰绖行礼,二十五月 而除。"帝批:"淡黄袍改服白袍。"二日己亥,大祥。四日辛丑,禫祭礼毕。五 日壬寅,百官请听政,不允。八日,百官三上表,引《康诰》"被冕服出应门"等 语以证。九日,诏可。 十五年正月十八日甲寅,百日,帝过宫行焚香礼。二十一日丁巳,谕辅臣曰: "昨内引洪迈,见朕已过百日,犹服衰粗因奏事应以渐,今宜服如古人墨衰之义, 而巾则用缯或罗。朕以罗绢非是,若用细布则可。"王淮等言:"寻常士大夫丁忧 过百日,巾衫皆用细布,出而见客,则以黪布。今陛下举旷古不能行之礼,足为万 世法。"帝又曰:"晚间引宿直官之类如何?"淮曰:"布巾、布背子便是常服。" 上不以为然。自是每御延和殿,止服白布折上巾、布衫,过宫则衰绖而杖。 三月壬子,启欑,帝服初丧之服。甲寅,发引。丙寅,掩欑。甲戍,亲行第七 虞祭。大臣言:"虞祭乃吉礼,合用靴袍。"上曰:"只用布折上巾、黑带、布袍 可也。" 二十日丙戍,神主祔庙。是日诏曰:"朕昨降指挥,欲衰绖三年,缘群臣屡请 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视事内殿。虽有俟过祔庙勉从所请之诏,稽诸典礼,心实未安, 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于是大臣乃不敢言。盖三年之制, 断自帝心,执政近臣皆主易月之说。谏官谢锷、礼官尤袤心知其不可,而不敢尽言。 惟敕令所删定官沈清臣再上书:"愿坚'主听大事于内殿'之旨,将来祔庙毕日, 预降御笔,截然示以终丧之志,杜绝辅臣方来之章,勿令再有奏请,力全圣孝,以 示百官,以刑四海。"帝纳用焉。仍诏:"欑宫遵遗诰务从俭约,凡修营百费,并 从内库,毋侵有司经常之费。诸路监司、州军府监止进慰表,其余礼并免,不得以 进奉欑宫为名,有所贡献。"上陵名曰永思。 绍熙五年六月九日,孝宗崩。太皇太后有旨,皇帝以疾听在内成服,太皇太后 代皇帝行礼。 庆元二年六月九日,大祥。八月十六日,禫祭。时光宗不能执丧,宁宗嗣服, 欲大祥毕更服两月,曰:"但欲礼制全尽,不较此两月。"于是监察御史胡纮言: "孙为祖服,已过期矣。议者欲更持禫两月,不知用何典礼?若曰嫡孙承重,则太 上圣躬亦已康复,于宫中自行二十七月之重服,而陛下又行之,是丧有二孤也。自 古孙为祖服,何尝有此礼?诏侍从、台谏、给舍集议。吏部尚书叶翥等言:"孝宗 升遐之初,太上圣体违豫,就宫中行三年之丧。皇帝受禅,正宜仿古方丧之服以为 服,昨来有司失于讨论。今胡纮所奏,引古据经,别嫌明微,委为允当。欲从所请, 参以典故:六月六日,大祥礼毕,皇帝及百官并纯吉服;七月一日,皇帝御正殿, 飨祖庙。将来禫祭,令礼官检照累朝礼例施行。"四月庚戌,诏:"群臣所议虽合 礼经,然于朕追慕之意,有所未安,早来奏知太皇太后,面奉圣旨,以太上皇帝虽 未康愈,宫中亦行三年之制,宜从所议。朕躬奉慈训,敢不遵依。" 初,高宗之丧,孝宗为三年服。及孝宗之丧,有司请于易月之外,用漆纱浅黄 之制,盖循绍兴以前之旧。朱熹初至,不以为然,奏言:"今已往之失,不及追改, 惟有将来启欑发引,礼当复用初丧之服,则其变除之节,尚有可议。望明诏礼官稽 考礼律,豫行指定。其官吏军民方丧之服,亦宜稍为之制,勿使肆为华靡。"其后, 诏中外百官,皆以凉衫视事,盖用此也。方朱熹上议时,门人有疑者,未有以折之。 后读《礼记正义·丧服小记》"为祖后者"条,因自识于本议之末,其略云:"准 《五服年月格》,斩衰三年,嫡孙为祖 谓承重者 ,法意甚明,而《礼经》无文, 但《传》云:'父没而为祖后者服斩。'然而不见本经,未详何据。但《小记》云: '祖父没而为祖母后者三年。'可以傍照。至'为祖后者'条下疏中所引《郑志》, 乃有'诸侯父有废疾不任国政,不任丧事'之问,而郑答以'天子、诸侯之服皆斩' 之文,方见父在而承国于祖服。向来上此奏时,无文字可检,又无朋友可问,故大 约且以礼律言之。亦有疑父在不当承重者,时无明白证验,但以礼律人情大意答之, 心常不安。归来稽考,始见此说,方得无疑。乃知学之不讲,其害如此。而《礼经》 之文,诚有阙略,不无待于后人。向使无郑康成,则此事终未有所断决,不可直谓 古经定制,一字不可增损也。"已而诏于永思陵下宫之西,修奉欑宫,上陵名曰永 阜。 庆元六年,光宗崩,上陵名曰永崇。 嘉定十七年,宁宗崩,上陵名曰永茂。 景定五年,理宗崩,上陵名曰永穆。 咸淳十年,度宗崩,上陵名曰永绍。 自孝宗以降,外庭虽用易月之制,而宫中实行三年之丧云。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志76 礼二十六(凶礼二)○园陵 濮安懿王园庙 秀安僖王园庙 庄文景献二太子欑所上陵 忌日 皇后园陵。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三日,百官入临。 明日大敛,欑于滋福宫,百官成服,中书、门下、文武百僚、诸军副兵马使以上并 服布斜巾四脚、直领衤兰衫,外命妇帕头、帔、裙衫。九日,帝见百官于紫宸门。 太常礼院言:"皇后、燕国长公主高氏、皇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义、嘉州防御使光美 并服齐衰三年。准故事,合随皇帝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二十七日禫除毕, 服吉,心丧终制。"从之。 七月,太常礼院言:"准诏议定皇太后谥,按唐宪宗母王太后崩,有司集议, 以谥状读于太庙,然后上之。周宣懿皇后谥,即有司撰定奏闻,未常集议,制下之 日,亦不告郊庙,修谥册毕始告庙,还,读于灵坐前。"诏从周制。于是,太常少 卿冯吉请上尊谥曰明宪皇太后。九月六日,群臣奉册宝告于太庙,翌日上于滋福宫。 十月十六日,葬安陵。十一月四日,神主祔太庙宣祖室。 乾德二年,改卜安陵于河南府巩县。三月二十五日,奉宝册,改上尊谥曰昭宪 皇太后,读于陵次。二十六日,启故安陵。二十七日,灵驾发引,命摄太尉、开封 尹光义遣奠,读哀册。四月九日,掩皇堂。 太祖孝明、孝惠二后。乾德元年十二月七日,皇后王氏崩。二十五日,命枢密 承旨王仁赡为园陵使。时议改卜安陵于巩,并以二后陪葬焉。皇堂之制,下深四十 五尺,上高三十尺。陵台再成,四面各长七十五尺。神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 十五步。南神门至乳台四十五步,高二丈三尺。吉仗用中宫卤簿,凶仗名物悉如安 陵而差减其数,孝惠又减孝明焉。 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孝明皇后启欑宫,群臣服初丧之服;明日,孝惠皇后自幄 殿发引。皆设遣奠,读哀册。四月九日,葬孝惠于安陵之西北,孝明于安陵之北。 二十六日,皆祔于别庙。其后,孝明升祔太祖室。 太祖皇后宋氏,太宗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崩。帝出次,素服举哀,辍朝五日。 六月六日,上谥曰孝章皇后。以岁在未,有忌,权欑于赵村沙台。三年正月二十日, 祔葬永昌陵之北。皇堂、陵台、神墙、乳台、鹊台并如孝明园陵制度,仍以故许王 及夫人李氏、魏王夫人王氏、楚王夫人冯氏、皇太子亡妻莒国夫人潘氏、将军惟正 之妻裴氏陪葬。二月二日,祔神主于别庙。莒国潘氏,至道三年六月追册为庄怀皇 后,陵曰保泰,神主祔后庙。 太宗贤妃李氏,真宗至道三年十二月追尊为皇太后,谥曰元德,祔葬永熙陵。 大中祥符六年,升祔太宗室。 太宗明德皇后李氏,真宗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崩。十七日,群臣上表请听政, 凡五上始允。帝去杖、绖,服衰,即御坐,哀动左右。太常礼院言:"皇后宜准昭 宪皇太后礼例,合随皇帝以日易月之制。宗室雍王以下,禫除毕,吉服,心丧终制。" 五月,详定园陵,宜在元德皇太后陵西安葬。八月十二日,上谥。九月二十二日, 迁坐于沙台欑宫。十月七日,祔神主太宗室。三年十月十五日,帝诣欑宫致奠。十 六日,发引。二十九日,掩皇堂。 真宗章穆皇后郭氏,景德四年四月十五日崩。皇帝七日释服,后改用十三日。 群臣三日释服。诸道、州、府官吏讣到日举哀成服,三日而除。二十一日,司天监 详定园陵。帝令祔元德皇太后陵侧,但可安厝,不必宽广,其棺椁等事,无得镌刻 花样,务令坚固。二十五日,殡于万安宫之西阶。诏两制、三馆、秘阁各撰挽词。 闰五月十三日,上谥曰庄穆。六月二十一日,葬永熙陵之西北。七月,有司奉神主 谒太庙,祔享于昭宪皇后,享毕,祔别庙。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十五日,大祥。诏特 废朝,群臣奉慰。 真宗宸妃李氏,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初葬洪福禅院之西北,命晏殊 撰墓铭。二年四月六日,追册为庄懿皇太后。十月五日,改葬永定陵之西北隅。十 七日,祔神主于奉慈庙。
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宝慈殿,迁坐于皇仪殿。 三十日,宣遗诰,群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宗室削杖不散发。中书、枢密、 使相比宗室,去斜巾、垂帽、首绖及杖。翰林学士至龙图阁直学士已上、并节度使、 文武二品已上,又去中单及裤。两省、御史台中丞文武百官以下,四脚幅巾、连裳、 腰绖。馆阁读书、翰林待诏、伎术官并给孝服。宰相、百官朝晡临三日,内外命妇 朝临三日。 四月,遣使告哀辽、夏及赐遗留物。十日,司天监详定山陵制度。皇堂深五十 七尺。神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乳台高一丈九尺,至南神门四十五步。 鹊台高二丈三尺,至乳台四十五步。诏下宫更不修盖,余依。二十七日,以宰臣张 士逊为山园使。是日,翰林学士冯元请上尊谥;九月四日,读于灵坐。十月五日, 葬永定陵之西北隅。十七日,祔神主于奉慈庙。 真宗章惠皇后杨氏。景祐三年十一月五日,保庆皇太后崩。太常礼院言:"皇 帝本服缌麻三月,皇帝、皇后服皆用细布,宗室皆素服、吉带,大长公主以下亦素 服,并常服入内,就次易服,三日而除。"诏以"保祐冲人,加服为小功,五日而 除。"四年正月十六日,上谥。二月六日,葬永定陵之西北隅。十六日,升祔奉慈 庙。 仁宗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神宗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太皇太后崩于庆寿宫。是 日,文武百官入宫,宰臣王珪升西阶,宣遗诰已,内外举哭,尽哀而出。二十六日 大敛,命韩缜为山陵按行使。二十九日,皇帝成服。十一月,韩缜言:"永昭陵北 稍西地二百十步内,取方六十五步,可为山陵。"上以迫隘,缜言:"若增十步, 合征火相主及中五之数。"诏增十步。 十二月,中书言:"先是,司天监选年月,迁祔濮安懿王三夫人。今大行太皇 太后山陵,濮三夫人亦当举葬。"于是诏宗室正任防御使以上许从灵驾,已从濮安 王夫人者,免从。 三年正月十四日,上谥。太常礼院言:"大行太皇太后虽已有谥,然山陵未毕, 俟掩皇堂,去'大行',称慈圣光献太皇太后;祔庙题神主,仍去二'太'字。" 秘阁校理何洵直言:"按礼,既葬,日中还,虞于正寝。盖古者之葬,近在国 城之北,故可以平旦而往,至日中即虞于寝,所谓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后世之 葬,其地既远,则礼有不能尽如古者。今大行太皇太后葬日至第六虞,自当行之于 外,如旧仪;其七虞及九虞、卒哭,谓宜行之于庆寿殿。又按《春秋公羊传》曰: '虞主用桑。'《士虞礼》曰:'桑主不文。'伏请罢题虞主。"太常言:"洵直 所引,乃士及诸侯之礼。况嘉祐、治平并虞于集英殿,宜如故事。又嘉祐、治平, 虞主已不书谥,当依所请。" 太常礼院又言:"慈圣光献皇后祔庙,前三日,告天地、社稷、太庙、皇后庙 如故事。至日,奉神主先诣僖祖室,次翼祖、宣祖、太祖、太祖后。太宗皇帝、懿 德皇后、明德皇后同一祝,次飨元德皇后。慈圣光献皇后,异馔、异祝,行祔庙之 礼。次真宗、仁宗、英宗室。礼毕,奉神主归仁宗室。如此,则古者祔谒之礼及近 代遍飨故事,并行不废。"从之。三月十日,葬永昭陵。二十二日,祔于太庙。 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哲宗元祐八年九月三日崩于崇庆宫。遗诰:"皇帝成 服,三日内听政,群臣十三日,诸州长吏以下三日而除。释服之后,勿禁作乐。园 陵制度,务遵俭省。余并如章献明肃皇太后故事。"十四日,诏园陵依慈圣光献太 皇太后之制。绍圣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礼部言:"将题神主,谨按章献明肃皇后神 主书姓刘氏。"诏依故事。四月一日,葬永厚陵。 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三日崩。二月,太常寺言:"大 行皇太后山陵一行法物,宜依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故事。皇堂之制,下深六十九 尺,面方二丈五尺,石地穴深一丈,明高二丈一尺。鹊台二,各高四丈一尺。乳台 二,各高二丈七尺。神墙高一丈三尺。"五月六日,葬永裕陵。二十六日,祔于神 宗庙室。 先是,元祐四年,美人陈氏薨,赠充仪,又赠贵仪。徽宗入继大统,诏有司议 追崇之典,上尊谥曰钦慈皇后,祔葬永裕陵,与钦圣同祔神宗室。崇宁元年二月, 圣瑞皇太妃朱氏薨,制追尊为皇太后,遂上尊谥曰钦成皇后,五月祔葬永裕陵,祔 神主于神宗室,皆备礼如故事。 哲宗皇后刘氏,政和三年二月九日崩。诏:"崇恩太后合行礼仪,可依钦成皇 后及开宝皇后故事,参酌裁定。"闰四月,上谥曰昭怀皇后。五月,葬永泰陵,祔 神主于哲宗庙室。 徽宗皇后王氏,大观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崩。尚书省言:"章穆皇后故事,真宗 服七日。"从之。十月,太史局言:"大行皇后园陵斩草用十月二十四日斥,土用 十一月十三日,葬用十二月二十七日。诸宗室合祔葬者,并依大行皇后月日时刻。" 十一月,宰臣蔡京等请上谥曰靖和皇后。十二月,奉安梓宫于永裕陵之下宫,神主 祔别庙。四年十二月,改谥曰惠恭。其后,高宗复改曰显恭。 哲宗昭慈圣献皇后孟氏,绍兴元年四月崩。诏以继体之重,当承重服。以遗诰 择近地权殡,俟息兵归葬园陵。梓取周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六月, 殡于会稽上亭乡。欑宫方百步,下宫深一丈五尺,明器止用铅锡。置都监、巡检各 一员,卫卒百人。生日忌辰、旦望节序,排办如天章阁仪。虞主还州,行祔庙礼。 徽宗显仁皇后韦氏,绍兴二十九年崩,祔于永祐陵欑宫。 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吴氏,庆元三年崩。时光宗以太上皇承重,宁宗降服齐衰期。 四年三月甲子,权欑于永思陵。 孝宗成肃皇后夏氏,开禧三年崩,殡于永阜陵正北。吏部尚书陆峻言:"伏睹 列圣在御,间有诸后上仙,缘无山陵可祔,是致别葬。若上仙在山陵已卜之后,无 有不从葬者。其他诸后,葬在山陵之前,神灵既安,并不迁祔。惟元德、章懿二后, 方其葬时,名位未正,续行追册。其成穆皇后,孝宗登极即行追册,改殡所为欑宫, 典礼已备,与元德、章懿事体不同,所以更不迁祔。窃稽前件典礼,祇缘丧有前后, 势所当然,其于礼意,却无隆杀。今来从葬阜陵,为合典故。"从之。 宁宗恭圣仁烈皇后杨氏,绍定五年十二月崩,祔葬茂陵。 濮安懿王园庙。治平三年,诏置园令一人,以大使臣为之。募兵二百人,以奉 园为额。置柏子户五十人。庙三间二厦,神门屋二所,及斋院、神厨、灵星门。其 告祭濮安懿王及诸神祝文,并本宫教授撰。河南府给香币、酒脯、礼物。太祝、奉 礼则命永安县尉、主簿摄,如阙官,以本府曹官。凡祭告及四仲飨,并依此制。奉 安神主三献,命西京差判官一员亚献,朝臣一员终献,摄。知园令出纳神主。庙制 用一品,夫人任氏坟域亦称为园。 元丰诏曰:"濮安懿王,先帝斟酌典礼,即园立庙,诏王子孙岁时奉祀,义协 恩称,后世无得议焉。今三夫人名位或未正,茔域或异处,有司置而不讲,曷足以 彰明先帝甚盛之德,仰承在天之志乎?三夫人可并称曰'王夫人',命主司择岁月 迁祔濮园,俾其子孙以时奉主与王合食,而致孝思焉。"礼官奏请,王夫人迁葬给 卤簿全仗,用鼓吹,至国门外减半。丧行与四时告享,并令嗣濮王主之。 南渡后,主奉祠事,以嗣濮王为之;园令一员,以宗室为之;祠堂主管兼园庙 香火官一员,以武臣为之。绍兴二年九月,诏每岁给降福建度牒一十道,充祠堂仲 飨、忌祭。五年二月,嗣濮王仲湜言:"被旨迎奉濮安懿王神主至行在,今已至绍 兴府,欲权就本处奉安。"从之。先是,神主、神貌在庐州,嗣濮王士从乞奉迁于 稳便州郡安奉故也。 十三年五月,知大宗正事、权主奉濮安懿王祠堂土夽言:"濮安懿王神貌、神 主权于绍兴府光孝寺,仲享荐祭,其献官、牲牢、礼料并多简略。乞令有司讨论旧 制。"行下礼部、太常寺令参酌,欲令土夽摄初献,仍差士夽子或从子二人摄亚、 终献。其合用牲牢,羊、豕各一;笾、豆各十,设礼料。初献合服八旒冕,亚献、 终献合服四旒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服无旒冕,并以旧制从事。从之。二十六 年二月,嗣濮王士俴言:"濮安懿王祠堂,外无门牖,内阙龛帐,别无供具,望下 绍兴府置造修奉。"淳熙五年四月诏:"濮安懿王祠堂园庙,自今实及三年,令本 堂牒绍兴府检计修葺。"从嗣濮王士輵请也。 秀安僖王园庙。绍熙元年三月,诏秀王袭封等典礼。礼部、太堂寺乞依濮安懿 王典礼,避秀安僖王名一字。诏恭依,仍置园庙。四月,诏:"皇伯荥阳郡王伯圭 除太保,依前安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嗣秀王,以奉王祀。" 六月,礼部、太常寺言:"濮安懿王园庙制度,庙堂、神门宜并用兽。所安木 主石塪,于室中西壁三分之一近南去地四尺开坎室,以石为之,其中可容神主趺匮。 今来秀安僖王及夫人神主,欲乞并依上件典礼。四仲飨庙,三献官并奉礼郎等,系 嗣秀王充初献,本位侄男摄亚、终献,其奉礼郎等,乞湖州差官充摄。行礼合用牲 羊、豕,湖州排办;祭器、祭服,工部下文思院制造。每遇仲飨,本府前期牒报湖 州排办。所有行礼仪注,乞从太堂寺参照濮安懿王仪注修定。"并从之。其园庙差 御带霍汉臣同湖州通判一员相度闻奏。八月,霍汉臣暨通判湖州朱僎言奉诏相度园 庙,以图来上。十月,诏委通判一员,提督修造祠堂,如法修盖。 十一月,礼工部、太常寺言:"濮安懿王园庙三间二厦、神门屋二坐、斋院、 神厨、灵星门,欲令湖州照应建造。"从之。三年正月一收,嗣秀王伯圭奏:"建 造秀安僖王园庙,近已毕工,所有修制神主仪式,令所司检照典故修制,委官题写。" 诏差权礼部尚书李巘题写。二月,伯圭又奏:"秀安僖王祠堂园庙,乞从濮安懿王 例,每三年一次,从本所移牒所属州府检计修造。"从之。 庄文太子丧礼。乾道三年七月九日,皇太子薨。设素幄于太子宫正厅之东。皇 帝自内常服至幄,俟时至,易服皂幞头、白罗衫、黑银带、丝鞋,就幄发哀。是日, 皇后服素诣宫,随时发哀,如宫中之礼。合赴陪位官并常服、吉带入丽正门,诣宫 幕次,俟时至,常服、黑带立班。俟发哀毕,易吉服,退。 自发哀至释服日,皇帝不视事,权禁行在音乐,仍命诸寺院声钟。其小敛、大 敛合祭告,以本宫主管春坊官一员行礼;其余祭告,以诸司官行礼。差护丧葬事一 员,左藏库出钱二万贯、银五千两、绢五千匹。 成服日,皇帝服期,次粗布幞头、衤兰衫、腰绖、绢衬衫、白罗鞋。六宫人不 从服。皇太子妃及本宫人并斩衰三年。文武百官成服一日而除。其文武合赴官及御 史台、阁门、太常寺引班祗应人并服布幞头、衤兰衫,腰系布带。本宫官僚并服齐 衰三日服,临七日而除,释衰服后藏其服,至葬日服,葬毕而除。 十二日,诏故皇太子欑所,就安穆皇后欑宫侧近择地。继而都大主管所言: "太史局官等选到宝林院法堂堪充皇太子欑所。"从之。十三日,以皇太子薨告天 地、宗庙、社稷、宫观。十八日,赐谥庄文。闰七月一日,遣摄中书令、尚书右仆 射魏杞奉谥册、宝于皇太子灵柩前,百官常服入次,易黑带,行礼毕,常服赴后殿 门袜,进名奉慰。是夕,皇帝诣东宫行烧香之礼,如宫中之仪。 二日,出葬,宰臣叶颙等诣灵柩前行烧香之礼。兴灵讫,行事官陪位,亲王、 南班宗室、东宫官僚入班厅下,再拜,宰臣升诣香案前,上香、酹茶、奠酒讫,举 册官举哀册,读册官跪读,读讫,宰臣再拜,各降阶立。在位官皆再拜。灵柩进行, 文武百僚奉辞于城外,亲王、宗室并骑从至葬所。掩圹毕,辞讫,退。是日,百僚 进名奉慰。 四年五月,礼部、太常寺言:"国朝典故,即无皇太子小祥典礼。今参酌讨论, 将来庄文太子小祥日,乞皇帝前后殿特不视事。其日,先命侍从官一员常服诣太子 神坐前行奠酹礼,令本宫官僚常服陪位,奠酹毕,退。次庆王、恭王常服赴神坐前 奠酹毕,退。次太子妃并荣国公以下行家人礼。至大祥日,太子妃、荣国公以下及 本宫人行礼毕,焚烧神帛,衰服,间月,妃及荣国公行禫祭家人礼。"从之。明年 七月九日大祥,是日,皇帝不视事,差签书枢密院事梁克家诣太子宫行奠酹礼,如 前仪。 景献太子,嘉定十三年八月六日薨。其发哀制服,并如庄文太子之礼。九日, 诏护丧视殡所于庄文太子欑宫之东,并依其制建造。九月十日,赐谥景献,遣摄中 书令、知枢密院事郑昭先奉谥册、宝于皇太子灵柩前,读册、读宝如仪,讫,班退。 至兴灵日,宰臣诣皇太子柩前行礼毕,柩行。其宗室使相、南班官常服、黑带,并 赴陪位,骑从至葬所,俟掩欑毕,奉辞讫,退。其日,皇帝不视事,百司赴后殿门 外立班,进名奉慰。十四年七月二日小祥,差知枢密院事郑昭先充奠酹官。十五年 八月六日大祥。九月十五日,诏景献太子几筵已彻,高平郡夫人傅氏可特封信国夫 人,仍令主奉祭祀。 上陵之礼。古者无墓祭,秦、汉以降,始有其仪。至唐,复有清明设祭,朔望、 时节之祀,进食、荐衣之式。五代,诸陵远者,令本州长吏朝拜,近者遣太常、宗 正卿,或因行过亲谒。宋初,春秋命宗正卿朝拜安陵,以太牢奉祠。乾德三年,始 令宫人诣陵上冬服,岁以为常。开宝九年,太祖幸西京,过巩县,谒安陵奠献。 雍熙二年,宗正少卿赵安易言:"昨朝拜安陵、永昌陵,有司止设酒、脯、香, 以未明行事,不设烛燎。又先赴永昌陵,后赴安陵,及帝后二位不遍拜,颇愆于礼。" 事下有司,议曰:"按《开元礼》,春秋二仲月,司徒、司空巡陵,不设牲牢之祀。 今请如宗庙荐享,少加裁减,除不设登铏、牙盘食及太常登歌外,余悉如大祠。朝 拜日,有司豫于陵南百步道东设次,具翦除器以备酒扫。设宗正卿位于兆外之左, 西向;陵官位于卿之东南,执事官又于其南,俱西向北上。设祭器、礼料、酒馔于 兆门内。宗正卿以下各就位,再拜,盥手,奠酒,读祝册,再拜。先赴安陵,次永 昌陵,次孝明、孝惠、懿德、淑德皇后陵。"从之。 景德三年,真宗将朝诸陵,以宰臣王旦为朝拜诸陵大礼使。太常礼院言:"朝 陵故事,合排小驾卤簿。唐太宗朝献陵,宿设黄麾仗,周卫陵寝。今请周设黄麾仗。 又唐制:前一日,陵令以玉册进御亲书,近臣奉出,陵令受之。今请造竹册四副, 祝毕焚之。其百官位旧设陵所,从祝官及皇亲、客使分于神道左右,贞观中并陪列 司马门内。今望准旧仪施行。又旧仪,诣寝宫至大次之时,设百官位,奏请行礼。 望令先入赴寝殿立班。贞观中,皇帝至小次,素服乘马。检会今年正月,车驾朝拜 明德欑宫,止服素白衣。当时皇帝在大祥之内,今既服除,望止服淡黄袍。又按贞 观、永徽故事,朝陵皆先亲后尊,拜辞讫,出还大次,便进发,今望先朝永熙陵; 行事及辞,皇帝皆两次再拜,陪位官每陵亦各两次再拜,今请皇帝诣安陵参辞,四 度再拜,永昌、永熙陵各两度设拜。旧仪,逐寝殿上食,备太牢之馔,珍羞庶品。 近以羊豕代太牢。今请备少牢之祭,设奠、读册毕,复诣寝宫上珍羞庶品,别行致 奠之礼。又旧仪,前发二日,太尉告太庙。今请依礼遍告六室。"诏特服素白衣, 行事次序如告太庙,余依所请。 四年正月,车驾次巩县,罢鸣鞭及太常奏严、金吾传呼。既至,斋于永安镇行 宫,太官进蔬膳。是夜,漏未尽三鼓,帝乘马,却舆辇伞扇,至安陵,素服步入司 马门行奠献礼,诸陵亦然。又诣下宫。凡上宫用牲牢、祝册,有司奉事;下宫备膳 羞,内臣执事,百官陪位,又诣元德太后陵奠献,别于陵西南设幄殿,祭如下宫。 礼毕,遍诣孝明、孝章、懿德、淑德、明德、庄怀七后陵,遂单骑从内臣巡视陵阙, 而亲奠夔、魏、岐、郓、安、周六王及恭孝太子诸坟。其三陵陪葬皇子、皇孙、公 主之未出阁者,及诸王夫人之蚤亡者,各设位次诸陵下宫之东序。安陵百二十一坟, 量设三十位,男子、女子共祝版二;昌陵十五坟,量设十位,熙陵八坟,量设五位, 并祝版一以致祭焉。辰后,暂诣幄次更衣,复诣诸陵奉辞。有司以朝拜无辞礼,帝 不忍,故复往。仍遣官祭一品皇亲诸亲墓。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祀汾阴,经巩县,有司请于訾村王台设幄殿,置三陵神坐, 皇帝靴袍就幄,设香酒、时果、牙盘食奠献,而命大臣以香币、酒脯诣诸陵致告。 驾还,复行亲谒之礼,帝素服乘马至永安县,斋于行宫,夜漏未尽二鼓,诣三陵及 元德太后、明德皇后陵奠献,哀恸。未明,礼毕,复诣四陵奉辞,省视几筵,奠献 如初礼。又遍诣诸后陵、诸王坟致奠。命中使遍祭皇亲诸亲坟及汝州秦王坟。 是岁,命礼官定春秋二仲遣官朝陵仪注,以祭服行事,专差宗正卿一员朝拜三 陵,别遣官二员分拜诸陵。又制长竿檐床二副,置陵表祝版,遣宽衣军士三十二人 舆送陵下。其后添差陵庙行礼官四员,选朝官、京官宗姓者充。 翰林学士钱惟演言:"春秋朝陵,载于旧式,公卿亲往,盖表至恭。唐显庆中, 始诏三公行事,天宝以后,亦遣公卿巡谒,盖取朝廷大臣,不必须同国姓。后参用 太常、宗正卿。晋开运中,亦命吏部侍郎。近年以来,止遣宗正寺官,人轻位卑, 实亏旧制,望自今于丞、郎、诸司三品内遣官,阙则差两省谏、舍以上。所冀仰副 追孝之心,以成稽古之美。"景祐初,沧州观察使守节言:"寒食节例遣宗室拜陵, 而十月令内司宾往,非所以致恭。"乃诏宗室正刺史以上一员朝拜。四年,减柏子 户,安陵、永昌、永熙各留四十户,永定五十户,会圣宫十户。庆历二年寒食、十 月朔,宗室刺史以上,听更往朝陵。 皇祐三年,太常博士李寿朋奏:"帝后诸陵,荐飨皆有时,独昭宪皇后以合葬 安陵,不及时祭。"礼院言:"朝拜仪注,牲牢并如太庙常飨例,诸陵止奠一爵, 而安陵奠两爵,两赞再拜,惟祭馔不兼设,盖有司相承失之。"于是诏安陵昭宪皇 后祝版、牲币、御封香依太庙同室礼。更造诸陵祭器贮别库。三陵皆置卒五百人, 唯定陵以章献太后故,别置一指挥。昭陵使甘昭吉引定陵例,请置守陵奉先两指挥, 京西转运司请减定陵卒半以奉昭陵,诏选募一指挥,额五百人。 初,永安县官月朔朝定陵,望朝三陵。韩琦言:"昭陵未有朝日。"乃令县官 朔望分朝诸陵。熙宁中,诏文臣大两省、武臣阁门使以上,经过陵下,并许朝拜。 又诏:"自今臣僚朝拜诸陵,除见任、尝任执政官许进汤,余止奠献、荐新,不特 拜。" 初,故事,车驾诣陵,谓之亲谒。南渡之后,此礼不举,故上陵或曰省视,或 曰保护,或曰荐献,或曰祭告,或曰致祭,或曰望祭,或曰修奉,悉遣官,不专于 行礼也。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诏:"应永安军祖宗陵寝,可差西京留守及台臣一员躬 亲省视,如有合修奉去处,措置奏闻。"仍诏鄜延路副总管刘光世充省视陵寝使。 又诏河南府镇抚使翟兴团结本处义兵,保护祖宗陵寝。四年六月,诏令礼部给降度 牒一百道充祭告诸陵礼料,仍令翟兴所差来人赉祭告表以行。 绍兴元年九月,起居郎陈与义言:"陛下躬履艰难之运,驻跸东南,列圣陵邑, 远在洛师,顾瞻山川,未得时省。虽欲遣使,道路不通,圣怀日愤。近闻道路少通, 差易前日,愿诏执事每半年择遣使臣两员,往省诸陵。"诏令枢密院每半年差使臣 两员前去。三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春秋二仲,荐献诸陵,乞于行在法惠寺 设位,望祭行礼。"从之。自是每岁荐献,率循此制。五月,诏令户部支金一百两 付河南府镇抚使司干办公事任直清,充祭告永安军诸陵。 九年正月,上谓辅臣曰:"祖宗陵寝,久沦异域,今金国既割还故地,便当遣 宗室使相与臣僚前去修奉洒扫。"寻命同判大宗正事士亻褭、兵部侍郎张焘前云河 南府祗谒修奉。六月,太常丞梁仲敏等言:"春秋二仲,遣宗室遥郡防御使荐献诸 陵,太常少卿荐献永祐陵,权宜于行在设位行礼。今道路既通,望依旧遣官前诣。" 诏令西京留守司候仲秋就便选官前诣诸陵荐献。士亻褭、张焘回,言:"诸陵下石 涧水,自兵兴以来,涸竭几十五年。二使到日,水即大至,父老惊叹,以为中兴之 祥。" 十年三月,礼部言:"池州铜陵县丞吕和问进宫陵仪制,望付太常寺以备检照。 永安军等处今已收复,遂委知军诣诸陵逐位检视,除永定、永昭、永厚、永裕、永 泰陵园庙并无损动,内永安、永昌、永熙陵神台璺裂,未敢一面擅行补饰。太常寺 看详若行补修,合就差所委修饰官奏告行礼。"诏令河南府委官,如法补饰,不得 灭裂。其后兵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张焘言:"伏见宣谕官方庭实有请,乞将来先帝山 陵,一依永安陵等制度。臣区区愚忠,愿明诏有司,异时永固陵凡金玉珍宝尽斥不 用,播告天下,咸使闻知。如是,自然可保无虞。"上嘉纳之。三十二年六月,诏 祖宗陵寝,令本处招讨使同本处官吏躬亲朝谒,如法修奉,务在严洁,以称孝思之 意。 乾道六年八月,诏承信郎刘湛特转两官,右迪功郎刘师颜特与右承务郎升擢差 遣,秦世辅特转一官,升充正将,以湛等归正结义保护陵寝故也。 端平元年正月,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史嵩之露布以灭金闻。二月,御笔:"国 家南渡以后,八陵迥隔,常切痛心。今京湖帅臣以图来上,恭览再三,悲喜交集, 凡在臣子,谅同此情。可令卿、监、郎官以上,诣尚书省恭眡集议。"遂遣太常寺 主簿朱扬祖、阁门祗候林拓朝谒八陵。 绍兴元年六月,太常寺言:"昭慈献烈皇太后欑宫在越州会稽县,合依四孟朝 献礼例,差宰执一员,前一日赴欑宫泰宁寺宿斋,至日,行朝拜之礼。"诏同知枢 密院事李回行礼。二年三月,知绍兴府张守言:"昭慈献烈皇后欑宫近在府界,望 许臣以时朝谒。"从之。自是守臣皆许朝谒。 十七年十一月,殿中侍御史余尧弼言:"望举行旧制,于春秋二仲遣官诣永祐 陵欑宫荐献。"臣僚又言:"陵庙之祭,月有荐新,著在令典。方今宗庙久已遵奉, 惟是永祐陵阙而未讲,望令有司讨论,举而行之。"太常寺讨论:"欲依《政和五 礼》依典故,令两欑宫遵依每月检举,差官行礼,其新物令逐宫预行关报绍兴府排 办。"从之。 二十七年六月,诏:"永祐陵及昭慈圣献皇后欑宫检察承受,以检察宫陵所为 名。" 三十年九月,吏部言:"绍兴府会稽知县依仿陵台令典故,于阶衔内带兼主管 欑宫事务,量加优异。" 淳熙元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春秋二仲,差太常少卿荐献永祐陵欑宫, 并周视陵域。如遇少卿有缺,乞从本寺前期取指挥。差本寺以次官充摄。所有今年 仲春荐献,即日见阙少卿。"诏差太常丞钱良臣。自后春秋遇少卿阙,率以为例。 庆元元年六月,诏:"永阜陵孝宗皇帝欑宫,每岁秋季一就,令所差监察御史 恭诣朝拜检察。"从御史台申请。诸陵亦如之。 忌日,唐初始著罢乐、废务及行香、修斋之文。基后,又朔望停朝,令天下上 州皆准式行香。天祐初,始令百官诣阁奉慰。宋循其制,惟宣祖、昭宪皇后为大忌。 前一日不坐,群臣诣西上阁门奉慰,移班奉慰皇太后,退,赴佛寺行香。凡大忌, 中书悉集;小忌,差官一员赴寺。如车驾巡幸道遇忌日,皆不进名奉慰。留守自于 寺院行香,仍不得在拜表之所。天下州府军监亦如之。 建隆二年,宣祖忌日,时明宪太后在殡,群臣止诣阁奉慰而罢行香。乾德二年, 禘于太庙,其日,惠明皇后忌,有司言:"唐开成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祀先农,与穆 宗忌同日;太和七年十二月八日蜡百神,与敬宗忌同日。诏以近庙忌辰,作乐非便, 宜令县而不作。窃以农、蜡之祭,犹避庙忌而不作乐,况僖祖同庙连室而在讳辰, 讵可辄陈金石之奏?伏望依礼县而不作。"其后,宣祖、昭宪忌日,诏准太祖、太 宗奉翼祖礼,前一日更不废务。 咸平中,有司将设春宴,金明池习水戏,开琼林苑,纵都人游赏。帝以是月太 宗忌月,命详定故事以闻。史馆检讨杜镐等言:"按晋穆帝纳后月,是康帝忌月, 礼官荀讷议:'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所据。'当时 从讷所议。唐武后神功元年,建安王攸宜破契丹,诣阙献捷,军人入城,例有军乐, 内史王及善以国家忌月,请备而不奏。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按《礼经》,有忌日 而无忌月。'遂举乐。宪宗时,太常博士韦公肃言:"《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 教坊以正月为忌月,停郊庙飨宴之礼,中外士庶咸罢宴乐,窃恐乖宜。'时依公肃 所奏。伏以忌日不乐,尝载《礼经》;忌月彻县,实无典故。况前代鸿儒,议论足 据。其春宴及池苑,并合举乐。" 景德元年,北征凯旋京师,是日,以懿德皇后忌,诏彻卤簿、鼓吹。礼官议曰: "班师振旅,国之大事,后之忌日,家之私事。今大贺凯旋,军容宜肃。昔武王伐 纣在谅沍中,犹前歌后舞。夫谅沍是重,远忌是轻,以此而论,举乐无爽。况《春 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其还京日,法驾、鼓吹、音乐,并请振作。" 寻诏:"自今宗庙忌日,西京及诸节镇给钱十千,防御、团练州七千,军事州 五千,以备斋设。"元德皇后忌日,旧制,枢密使依内诸司例,惟进名,不赴行香, 知枢密院王钦若以为言。自是,三司使副、翰林枢密龙图直学士并赴焉。真宗崩, 元德、明德皇后忌日在禫制内,乃停进名行香。凡奉慰,宰相、枢密使各帅百官、 内职共进名,节度使、留后、观察使各进名。 忌日前后,各禁刑三日如天庆节,释杖以下情轻者,复断屠宰,不视事前后各 三日,禁乐各五日。其后,以岁月渐远,禁刑、不视事各二日,禁乐各三日。章宪 明肃太后忌辰,礼官请依章懿太后礼例,前后各二日不视事,一日禁屠宰,各三日 禁乐。诏:应大忌日,行香,臣僚并素食。复立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章惠、 温成诸后为小忌,未几,罢。神宗即位,太常礼院言:"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 准礼不讳,忌日亦请依唐睿宗祧迁故事废之。" 初,神御殿酌献,设皇帝位于庭下,而忌日两府列于殿上;寺院行香,左右巡 使、两赤县令于中门相向分立,俟宰臣至,立位前,直省官赞通揖,于礼无据。乃 命行香群臣班殿下,宰相一员升殿跪炉,而罢通揖。又诏:大忌日不为假,执政官 蚤出。礼部言:"顺祖及惠明皇后既葬迁主,罢行香。忌日,请于永昌院佛殿之东 张幄斋荐。"乃诏:"僖祖、翼祖并后六位忌日咸如之。"先是,翼祖、简穆皇后 神主奉藏夹室,依礼不忌。后复诏还本室,而忌日亦如旧焉。 《政和新仪》:群臣进名奉慰,其日质明,文武朝参官入诣朝堂就次。御史台 先引殿中侍御史一员入就位,次西上阁门、御史台分引朝参官及诸军将校,次礼直 官引三公以下在西上阁门南阶下,每等重行异位,并北向东上。知西上阁门官于班 前西向立,搢笏,执名纸,躬。三公以下文武百僚俱再拜,俊阁门官执笏、置名纸 笏上、入西上阁门讫,退。群臣奉慰诣景灵宫,每等重行异位,并北向东上。礼直 官揖班首以下再拜讫,引班首自东阶升殿,舍人接引同升,诣香案前,搢笏,上香, 跪奠茶讫,执笏兴,降阶复位,又再拜;次引班首以下分左右搢笏,行香,宰相、 执政官分左右行香讫,执笏俱复位;次引班首升殿,诣香案前俯伏,跪,搢笏,执 炉,俟读疏毕,执笏俯伏,兴,降阶复位,又再拜,退。 中兴之制:忌日,百僚行香,在外州军亦诣寺院行香,如在以日易月服制之内, 并依礼例权停。大祥后次年,于历日内笺注立忌辰,禁音乐一日。绍兴元年二月, 太常少卿苏迟等以徽宗、钦宗留北,有朔望遥拜之礼,乃言:"凡遇祖宗帝后忌, 前一日并忌日,皇帝自内先服红袍遥拜讫,易服行礼。"从之。二年八月,诏: "应诸路州、军见屯军马统兵官,每遇国忌,免行香。" 十三年正月,御史台言:"正月十三日,钦圣宪肃皇后忌,其日立春。准令, 诸臣僚及将校立春日赐幡胜,遇称贺等拜表、忌辰奉慰退即戴。欲乞候十三日忌辰 行香退,即行戴插。"从之。三十一年六月,礼部侍郎金安节等言:"六月二十八 日,钦慈皇后忌辰,系在渊圣皇帝以日易月释服之外,百官行香,宜如常制。"诏 依。三十二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旨:钦宗祔庙,翼祖当迁。于正月九 日告迁翼祖皇帝、简穆皇后神主奉藏于夹室,所有以后翼祖皇帝忌及讳、简穆皇后 忌,欲乞依礼不讳、不忌。"诏恭依。 淳熙元年十一月诏:"文武百僚诣景灵宫国忌立班行香,自今如遇宰执俱致斋 不及趁赴,于东班从上引官一员升殿跪炉行香,以次官一员诣西班行香。"先是, 阁门得旨:国忌行香,宰执致斋不赴,其西壁武臣阙官押班,已降指挥,差使相或 太尉、节度使等押班,可令文武班内班上一员东壁押班,止令西壁散香,今后准此。 至是,礼部、太常寺重别指定来上,故有是命。 四年十月,太常少卿齐庆胄言:"每遇国忌,文臣班列莫敢不肃,唯是武臣一 班员数绝少,或以疾病在告,多不趁赴。"诏阁门、御史台申严行下,如有违戾, 弹劾闻奏。九年十月,侍御史张大经奏:"比来国忌行香日分,合赴官类多托疾在 告,以免夙兴拜跪之劳。乞自今如遇行香日,有称疾托故不赴者,从本台弹奏,乞 置典宪。"从之。 群臣私忌。开宝敕文:"应常参官及内殿起居职官等,自今刺史、郎中、将军 以下遇私忌,请准式假一日。忌前之夕,听还私第。"其后有司言:"臣僚忌日恩 赐,其间甚有无名者:如刘继元、李煜、刘鋹之类,皆身为降俘,亡没已久,而尚 沾恩赐;及周朝忌日,尚有追荐;本朝亦有追尊皇后生日道场,并诸神祠亦有为生 日者。请付礼官详议,不经之物,一切省去。"诏周朝忌日仍旧,余罢之。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