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
气功心法 >> 硬气功 >>

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是神剑门的镇山之宝。功夫练成之后,可达到健身筑基,培元固本,寒暑不侵,六淫不蚀,甚至可以开砖劈石、隔空打人。

第一式 培元固本
1、动作:身体直立,站好平肩裆,全身自然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可握空拳,也可自然伸开;两膝可微曲,也可自然伸直,双目平视或稍往下视。
2、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深吸一口气,一吸到底,吸到膻中穴部位开始闭气,吸气,把气吸到胸的前半部,不要往背后吸。一开始,部分人由子气吸不到胸的前半部,便使劲地收缩小腹,这就形成了挤气。应该由气盈胸,自然带动小腹凹陷。练一段时间后,一吸气胸脯自然外开,小腹随之变凹陷。闭气时,下颌微微内收,百会朝天为度,无须意守。闭气时间以个人耐受力为限,一般初学者十秒至二十秒就行了,不要强求延长时间。当自我感觉闭不住气时,用口破音吐出。吐气时,发不发音均可,将气喷出的同时,胸部自然松下,但不可有意鼓小腹。然后,再用鼻吸气,进行下一个循环。呼吸的方法是鼻吸气——闭气——吐气,反复进行。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调一下息,即自然呼吸,连续如法闭气。每次练功以半小时为宜。
3、注意事项:(1)练功时,站立务求保持身体中正,平衡,讲究阴阳调和。(2)不加意念,无须意守。(3)练功时,口中产生津液,一定要在调整呼吸之后再吞咽下,咽时不加意念。(4)部分人初练阶段肋骨及后背可能会出现疼痛,这是由于肋间软组织运动所致,属正常现象,一周后即可消失。吸气闭在胸中即可使中丹田之气比较饱满。中丹田为先后天气机交会之处,久之,真气就充满中丹田。(5)闭气一定要尽力而行,由于闭气时间过长,头部因暂时缺氧会产生头晕,此时应缩短闭气时间。练一段时间后,由练功态的脑部缺氧,可转变为不缺氧,平时脑部也就不会缺氧了,这样就调节了大脑。(6)练功吸气后,闭气时心脏跳动减缓,吐气后心率变快也属正常现象。在闭吸时,气机形成了开,此时心脏跳动减弱,有些人会摸不到脉膊,等吐出气后,心脏跳动加快。吸气时,体内气机上升,在胸部交会;呼气时;气机下降。高血压患者按照正确的要领练习,可以降压。 (7)低血压、贫血患者、劳累过度,以及休息不好者不要马上练功,以免产生头晕。低血压和贫血患者练功时,可以采用少吸、慢吸、短闭息、少吐、慢吐的方法。休息不好或劳累过度之后,要休息一会再练功。(8)初始练功者,如半小时内不能连续吸、闭、吐的大吞吐量的吐纳,可中间加以逆式呼吸法进行调节,一般可闭息吐气三次后行调节一次。但要慢慢过渡到半小时内连续的进行吸、闭、吐的练功。逆呼吸的操作要领:吸气时气升到胸际,呼气时气降至丹田。(9)练功时,下颌微内收是一关卡,卡住气机布在玉堂(两胸肺部)不往上冲击头顶大脑。后颈
 
1、动作:(1)预备式:站好平肩裆,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眼睛微闭或开一线之光,凝神敛息一分钟。(2)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手紧握成拳,全力绷紧,然后转成下蹲马步。下蹲时,两手从裆前捧气后起立,捧气至膻中(胸前)后两手掌朝外上翻,指尖相对,手心朝天,虎口撑圆上托,继续闭气。上托闭气达最大限度时,两手臂放松,外分,从两侧下落,下蹲裆前捧气起立,捧气到丹田时,两掌内翻,指尖相对,掌心朝内向下分置于体侧,然后破音吐气。吐气要一口吐尽。反复进行吸气——闭气——吐气,共做30分钟。
2、注意事项:(1)练功时,站立务求保持身体中正、平衡,讲究阴阳调和。(2)闭气后,下蹲掌下落与起立掌上翻托举时可稍快些,头上托举又闭息是练功的中心环节和目的,气欲憋尚未憋时,就要做松掌下落捧气和体降马步再还原预备式的动作,此时也要较快些,完成后再吐气。否则,上托举的过渡动作和收式动作过缓,托举时已不能闭息,就达不到练功的目的了。(3)托掌时,掌指要以内力暗撑,虎口要圆。(4)至少要练50—100天。(5)本势是增长力气、提高内力、锻炼内劲的最重要的功法,它通过动作与呼吸,把练出来的气、力、劲运行于全身的筋、骨、脉、膜、皮;练习者要认真对待,认真练习,能把体内的真阳(真火)锻炼,提高,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第三式 四象合一
(1)面南站立,站好平肩裆,闭目凝神敛息一分钟。然后,双手带气合掌于胸前,反复默念“无极空,太极灵,四象合,玄冥功”口诀9遍,意念要空。
(2)做第二势三遍。
(3)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手紧握成拳;两肘盾提,两拳自体侧上提于腋前胸侧。随即变掌,分别向体两侧微划弧推出。两臂推平呈“一”字型后,再将掌劲变成龙爪劲,松肩坠肘并停止吸气,闭气,意念照视指掌,使龙探爪暗劲沉撑。闭气时间达到最大限度时,两臂放松成阴掌,松肩垂肘带掌由体侧内合,分别置两腋下,指尖斜朝外。然后,吐气(要一口吐尽)的同时两掌自体侧缓击下落。重复做此动作三遍。
(4)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同时两手紧握成拳,两肘后提,两拳自体侧上提于腋前胸侧。遂即变掌,同时向体前微划弧推出。两臂约与肩同宽,掌心约与肩平,松肩坠肘并停止吸气,闭气,意念照视指掌,使暗劲将虎口撑圆;闭气时间达到最大限度时,两臂放松。变掌心相对,松肩垂肘带掌由体前拉回,分别置两乳外侧,指尖朝前。然后,吐气 (要一口吐尽)的同时,两掌内旋成阴掌,沿胸前、小腹按下,缓击下落。重复做此动作三遍。
然后,向西,向北,向东再各练一遍。
注意事项:(1)鼻吸气时可快些,与动作同时完成。闭息是练功的中心环节,气闭欲毕未毕时,就要做收掌动作。两掌下缓击时,与口之破音喷气的同时完成,不可提前错后。吐气不要刻意发任何字音,以喷气舒适为度。形体运动凡闭息时为停顿静止动作,凡鼻吸气与口吸气时均为连贯动作不可分解。(2)不要有意延长念诀的时间。通过念诀,起到分别震荡、摩擦五脏六腑气机的作用,以收敛,发动真气为下势动作调好基础。(3)每个方向练功各势动作反复3息。做下一动作时,不要停顿,即马上又吸气继续做下势动作。三势练九遍即9息,四个方向重复操作三势共练习36遍,息法亦共计36息。收功时,恰好30分钟左右。(4) 必须将意念配合好,这是功夫长进快慢的关键之一。(5)本式至少要练3—6个月,才能练最后一式“劈空神掌”。(6)本式是整个功法的核心所在,是功夫长进的最关键功法,也是上一式的进一步提高功夫,上一式着重“练”,这一式着重“运”,是练习内气和内劲在体内运行、凝聚的一种功夫,把散在身体各部位的气和劲凝聚起来,通过经络运行,从而达到增长的目的,也为最后一式的劈空掌把内气内劲发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式 劈空神掌
在练功场地水平横拉一根线,将两端固定好,线距地约2米。再取两条系钩之线,垂挂于横线上,两线间距为自己一庹宽。在此二垂线上分别按高位(以自己蹲马步桩扬臂 135度处为标准),中位(与肩平),低位(在张臂45度处),拴三个棉球 (棉球大小如鸡蛋)。
动作:平肩裆站立于垂线中央往后约30厘米处,闭目凝神敛息一分钟,然后鼻吸气,使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掌随吸气暗力撑紧,意念气由丹田至胸又由臂灌注两掌和十指。闭气后,马上将右脚横开成马步桩裆势步,并于下蹲成马步桩的同时,两掌由体侧带气起于腰侧,掌心向上。而后,意转右掌,凝腰带体左转,两脚以脚跟为轴,脚掌搓地,改蹲左腿弓,右腿屈之屈弓步。以鼻喷气的同时,右掌翻为立掌向左低位棉球猛击,掌不触棉球,而意念棉球飞起。
再鼻吸气于胸闭气的同时,右转体收脚成马步桩。而后,意转左掌,拧腰带体右转,两脚以脚跟为轴,脚掌搓地,改蹲右腿弓,左腿屈之屈弓步。以鼻喷气的同时,左掌翻为立掌向右低位棉球猛击,掌不触棉球,而意念棉球飞起。如此打击,打完低位,再打中位,继打高位,此为一遍。如此反复练习,共练100遍,计 600掌,凡闭气、喷气600息。此后,再练养掌,即气沉丹田。如上姿势动作,以缓绵掌劲隔空击打左右棉球,次数为60遍。完毕后,还原平肩裆,散步5— 10分钟。
注意事项:(1)练劈空掌前,



可选择前面三步功法的其中一步练习,以继续充盈内力,最好是同时练习。(2)击掌的呼吸要配合好,即鼻喷气与击掌同步进行。同时,体内真气由中丹田处迅速降下,丹田壮紧。击掌完成后,要略停闭息1—2秒钟,然后柔缓吸气收掌。锻炼养掌时,呼吸与动作配合好,并始终保持气沉丹田。掌劲出击要绵缓沉暗。 (3)击掌前即将意念移注于出击的掌心、十指。出击后,改意念棉球气动。(4)如练至击掌气劲能将棉球冲击飞动平直后(含意念成分在内),可将悬挂棉球之线等距逐渐外移,至棉球离掌1米远时,棉球能随掌击而飞动扬起,则劈空功夫臻成。 (5)练习到这一步功夫时,尽管还不能将棉球击起,但也因为内气运行的缘故,请不要随便运气,运劲击打在人身上,以免造成内伤。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