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水浒传》里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儿,后来一步一步的成长为高太尉。
高俅的人生历程,写满了幸运。
高俅在各方面还是出类拔萃的,作为混混儿,他是头头;作为奸臣,他又是头头。
别人是好的方面,他是坏的方面。
《新水浒传》
梁山泊好汉有几位都是因高俅而被迫落草,比如林冲、杨志等。
另外,还有那王进,也是因高俅报私仇而远走延安府的。
梁山泊与高俅之间,算不上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作为想报效赵官家的宋江,杀高俅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赵官家不是昏庸到不可救药,只是受奸臣的蛊惑而已。
可以这样说,《水浒传》里的大宋朝廷还没到灭亡的那一步,只要杀了奸臣,也就好了。
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人也是清楚这一点的。
可是,他们还是没杀高俅。
为何没杀?说白了,不敢。
原著道:“宋江叫吴用、公孙胜扶住。拜罢,就请上坐。再叫燕青传令下去:如若今后杀人者,定依军令处以重刑。号令下去不多时,只见纷纷解上人来。童威、童猛解上徐京;李俊、张横解上王文德;杨雄、石秀解上杨温;三阮解上李从吉;郑天寿、薛永、李忠、曹正解上梅展;杨林解献丘岳首级;李云、汤隆、杜兴解献叶春、王瑾首级;解珍、解宝掳捉闻参谋并歌儿舞女,一应部从,解将到来。”(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
杀高俅,涉及的面太广。
《新水浒传》
高俅死,徐京、王文德、杨温、李从吉、梅展等人也要被杀。
梁山好汉自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开始,打了不少城、村坊,但极少杀朝廷命官。
所杀的也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官员,假如此次杀了高俅以及众俘虏武官,便会形成与朝廷作对的形式,也就是造反。本身就杀了丘岳、叶春、王瑾,事态已经非常不妙。
一旦杀了高俅等,跑掉的周昂、王焕、项元镇、张开必定还朝汇报。
如何汇报呢?只有一个可能,说梁山泊已经反了。
已经造反的梁山泊,还有可能招安吗?绝无可能。
那时,朝中奸臣必定抓住不放,兴兵来打。
梁山军虽然勇猛,但也抵不住大宋正规军的长时间攻打。
久攻之下,梁山泊必破,梁山军必亡。
大家不要忽视一点,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精兵悍将还未出马。
一旦宋徽宗用他们来打梁山泊,结果只有一个,梁山军被消灭。
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宋江和吴用想看到的。他们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梁山泊其他好汉负责,带领他们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
鉴于此,宋江只能不杀。
不杀,证明还未造反,只是朝廷招安的态度不够,给的优惠条件不够等等。
没坐实造反,梁山泊就有招安的可能,一旦杀了高俅等众,便没有了任何可能。
宋江和吴用内心可能是想杀高俅的,但碍于招安一事,他们不能杀,即便恨的牙痒痒,也要装孙子。
《新水浒传》
不杀高俅,是不敢,但这不敢是建立在为了梁山泊众好汉未来的基础上的。
真要选择造反,那就没什么不敢了。
杀高俅有很多机会,但不能杀,宋江和吴用也是无奈的。有的好汉不理解,有的好汉是理解的,比如杨志和林冲,他们就是识大体的好汉,了解宋江和吴用的苦衷,因而见了仇敌没有选择报仇。
很多时候,宋江和吴用都是无奈的,无奈的用卑鄙无耻的手段,无奈的向奸臣低头,无奈的责骂自己的兄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