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中国在未来10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3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参会的重磅嘉宾之一,澳大利亚前总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在会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陆克文作为澳大利亚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工党领袖、外交部长、总理等要职。他不仅是第一位能说流利汉语(普通话)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而且对中国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兴趣,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中国通”。

在专访中,陆克文表示,中国在未来十年内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届时全球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

▲每经记者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左)合影

“一带一路”建设有三点需保持透明

NBD:您作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以往和现在对中国也有很深入的研究。本周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对此您如何看待中美关系下一步的发展?

陆克文:我认为中美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

首先,因为中国这个经济体正在逐渐壮大,并且未来终将超越美国,所以在中美两国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第二,在亚洲,中国拥有的贸易影响比美国要大得多,而美国则是以投资在亚洲地区建立影响。所以我们将看到,中国在全球部分地区的影响力将继续增大,而美国的影响力虽然不会减弱,但大体将持平,这就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平衡这一特殊关系。

这也意味着,在诸如贸易等基本的经济政策上,双方需要作出理性的决定,包括投资的中立性准入等,此外,也需要有管理外交政策和安全问题的能力。

NBD:您在经济峰会的“一带一路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会场上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最难的是怎么带动全球其他国家一起去参与这样一个建设,并表示这不是为中国而做的项目,是为全球造福的项目。您能在具体谈一谈您眼中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吗?

陆克文:“一带一路”建设的规模太大了,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或地区,而剩下的国家或地区又在观察这些沿线国家项目的发展。因此,中国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就是绝对、完全的透明。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这里所指的“透明”分为三点:

一是环保标准如何得以落实,大家会非常警惕地观察,全球都会观察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对环境保护的做法怎么样,尤其是在电力部门、碳排放和水的质量等。

二是关于项目国当地的劳工标准中国会怎么样应对,大家也会非常关注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当地用工情况。

三是这些合同的制定过程是否透明。我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议就是,按照中国之前的类似项目来建设,但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全球标准,这是全球都会关注的一点。如此一来,不仅全世界都将从中受益,中国在国际层面的声誉也能同时提高。

中国在未来十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NBD:您在2015年的TED演讲上曾表示,如果中国在未来真的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话,那将是200多年以来首次全球最大经济体来自非英语母语的西方国家,这意义深远。那么,中国距离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还有多远?这对西方国家和中国本身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陆克文:我一直在学习中国历史,我也研究过中国的清王朝,那也是上一次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时期。就在乾隆统治时期,也就是1800年前后,中国都还保持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中国便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我一直对我中国和美国的朋友们表示,中国一旦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将改变全球的商业模式,将改变全球商业的规则。但对全球和中国本身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将要如何改变这一规则,从哪儿改变,变向何处,以及为什么要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NBD:去年年中,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为1552亿澳元(1澳元约合0.77美元),占澳贸易总额的23.1%,保持着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在您看来,中澳双方需要作出哪些努力来维持双方的贸易伙伴关系?

陆克文:中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的时间比中美的贸易伙伴时间要长。当我还是澳大利亚总理时,我就想要为中澳贸易伙伴关系的发展做些贡献。

我认为对中澳双方来说,重要的是寻求一个平衡的贸易关系。我们也认识到中澳双方在许多地方都有不同,其中包括对美国的战略性部署,以及贸易产品等。然而,中澳双方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共性。

所以我所说的平衡贸易关系,是指双方意识到与对方的差别,并将合作最大化。我认为在我作为澳大利亚总理期间,这一点上做得较为成功。但在未来是否能维持这样的关系,需要澳大利亚现任总理特恩布尔的努力,他在中澳贸易关系的发展上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每经记者蔡鼎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