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不要出门,出门不要穿太少,穿太少千万不要给异性想入非非的暗示……那些诚意十足的教导,都在加剧性别环境的恶化。这一次,女人只想要大晚上出个门的权利。
作者 | 大兔
编辑 | 耄耋
美编 | 黄山
微信编辑 | 侯丽
河南郑州空姐李某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每一个看到其父亲接受媒体采访时悲痛欲绝的网友都既愤怒又悲痛。触目惊心的警情通报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年轻的女夜行者被性侵并杀害的惨状,更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女性安全夜行权到底被什么邪恶力量所剥夺。
循例地我可以观察到网络舆论上“谴责女性受害者”的言论越来越喜欢以父爱式关怀的表情教导女人怎样保护自己。——事件发生后,不少警方运营的自媒体例如@平安郑州,都应时转发了《女性乘坐网约车安全防范指南》之类的长图。提出了诸如“打车出行时尽量不要去人少偏僻的地方”、“上车前给家人转发网约车车辆信息内容”、“上车后要注意不和司机发生争执”……的建议。
但我也欣慰于这种言论越来越为大量有女权意识的网友所唾弃。女网友纷纷反驳道“不打车去难道我要步行去人少偏僻的地方吗?”、“我晚间出行是因为无聊而不是因为需求吗”、“司机不提出性要求已经是我幸运了难道我还主动和他吵吗”……
这些《指南》的低能之处,是它以为自己能够以上帝视角把人的行为宏观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认为只要按照它的建议出行,女性就能安全无虞。可是,大家都注意到,这次案件的受害者其实已经非常警惕,记录顺风车车牌信息、告知朋友自己可能处于险境……但最终她还是被杀死了啊。
更低能的是,滴滴顺风车其实根本不是《指南》所说的“网约车”,它属于合乘车,尚没有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对这种合乘车和其平台作出有用的规范。
滴滴顺风车在2015年6月1日上线后,以具有公益性的、大数据匹配的“互助型拼车平台”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15年7月13日,滴滴顺风车订单量达到了182万。2017年春运期间,滴滴通报共848万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跨城出行。
很多人赞赏类似滴滴顺风车这类的“共享经济”好处多多,达到了低碳出行方便出行的目标。直到空姐遇害案出现后,才有网友发现了滴滴顺风车产品研发团队的“用心良苦”——它的交友功能远大于拼车功能。
一位女网友发现自己在滴滴app上被以往合乘过的顺风车司机标签为“美女”、“娃娃脸”、“颜值爆表”。这位网友心生疑虑,于是打电话给滴滴客服要求删除这些带有性评价意味的标签。但是客服却告知“删不了”。
在司机对女乘客评价的标签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诸如“美女下车时丝袜容易走光看的想入非非”、“有女人味”等评价。很容易让人想起各种交(yue)友(pao)软件的骚气操作方式。其实早在2016年,就有记者张璐晶以《顺风车:一桩基与异性相吸的生意》揭示了其社交属性。
交友app的流行本是正常事,可是当滴滴顺风车平台主动地创建了一个私密空间,引导用户互相评价对方的性魅力、以顺路接送、共享资源为由,把权力关系不对等的两个人塞到同一部车里时,安全隐患就显得特别阴森恐怖。有男性顺风车车主就坦言自己只接女乘客,会在看以往车主对乘客的评价后选择,而且“丑的不接”。
但是滴滴平台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来媒婆,义务为乘客们提供充满躁动荷尔蒙的前端呢?根据各种合乘车出行意见,合乘车应该是公益性的,三方都不应从中谋取利益。可是已有车主发现,每一单顺风车都会被滴滴平台抽成5%。而作为一个公司,滴滴全平台必须是盈利的。一开始滴滴借助共享这个概念大量融资让利,圈定出一个广阔的用户市场,累积大量用户。这个过程也是压低利润率,把同行压垮和吞并的垄断过程。例如滴滴打车只用了4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出租行业的垄断,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0%。之后它再涨价、再收司机的份子钱,都只是轻而易举的操作。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商业操作。但如果身为女性用户的我们把眼光放回女性身上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滴滴平台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了它们牟利的工具。充满性意味的顺风车标签评价体系、三八妇女节“女性计划”优先接单、各种营销渠道中滴滴车主和女乘客的暧昧故事……那些带有粉红色蝴蝶结的小车图案消费女乘客、女司机们的肉体,通过所谓异性相吸法则,以男性本位的猎艳套路明示暗示“这是一个有故事发生的旅程”。我们成为了它广告中的一份子,成为了激励机制,成为了猎艳游戏中NPC。
店大欺客,垄断了市场的、财大气粗的资本家哪里有心思理会女人的身体被性化、妇女权力被侵害呢?
当17岁女乘客向滴滴客服投诉自己被滴滴司机以“检查身体”为由实施性骚扰,滴滴公司在18天内只做过一次表态:给你50元作为赔偿。
当北京女乘客遭遇优享司机性骚扰投诉给客服,客服给予的回复是“你是不是给过他暗示?他对你有实质性伤害吗?”
当命案的嫌疑人在以前被投诉言语性骚扰乘客时,滴滴的终极回应是:客服五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由于判责规则不合理,后续未对投诉做妥善处理。
当命案发生,滴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顺风车业务停业自查整改一周。
滴滴赚足了我们的钱,消费尽了女乘客女司机的身体,然后正儿八经地宣布“车主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悬赏100万找空姐遇难案的真凶,也仅仅是一种把舆论转移到仅追究施害者、刻意淡化盈利平台大赢家滴滴自己的责任的表演而已。
很多法律工作者解释道,顺风车司机与滴滴之间不是雇佣关系,滴滴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只需要承担道德责任。这些解释固然是根据现行法律作出客观的描述,可是总让人心里觉得不是滋味。用户你圈了,钱你赚稳了,出事人没了,责任你甩了。大资本的逻辑就是如此洒脱狂妄,彷佛它们被幸运之神眷顾着,能够在一个真空的泡沫里过着玫瑰色的美丽日子,而泡沫外由它引起的一切事端、苦难和悲痛都与它无关。
“推翻资本主义,改变制度性问题,根除性别暴力”,这些终极口号好像在如空姐遇难案这种非常具体而真实的事件中显得无力。面对庞大的垄断团体和为它保驾护航的经济体制,我们是否真的只能无所作为?
按照我的一如既往的乐观,答案显然是否。5月11日深夜,一群年轻女性发起了给滴滴出行的公开信,发出了要求滴滴出行加强平台审核、承担防治性骚扰责任、加强对顺风车路线规范的监管和非正常事件反馈等建议。她们鼓励大家行动起来,给高高在上的滴滴官方写信。接下来,她们也会对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建议。女人争取夜行权,似乎是一场永恒的运动。
女人从来都在压抑得让人窒息的环境中生活、坚持、反抗。从来不会为短期内无法从根部摧毁不平等权力关系而坐着呜呼哀哉。一点一点地,我们在间隙中挥舞手臂,一点一点地,我们在密不透风的铁屋中凿出一个小缺口,这个缺口足以让我们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