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药价虚高问题再次引爆舆论,印度仿制药为何能领先于中国?中国进口药价格为何居高不下?网易研究局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
60s要点速读:
1、印度的仿制药是学习中国的经验,中国曾经做得很好。印度现在做得比我们好的原因,就是它的仿制药行业是国家的力量在推动。
2、中国缺少国家层面的药价谈判。进口药生产企业基本是全球垄断性企业,国家不出面,仅靠省、市,甚至医院的力量谈判价格,价格是降不下来的。
3、取消15%的医药加成,没有撼动医院的创收机制,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大检查、大处方,甚至过度医疗来创收,所以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强。
以下为专访精编:
网易研究局:进口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李玲:第一,进口药大多属于原研药,研发成本高,导致其本身价格就高。第二,中国缺少国家层面的药价谈判。进口药生产企业基本是全球垄断性企业,国家不出面,仅靠省、市,甚至医院的力量谈判价格,价格是降不下来的。我们没有有效利用大市场的力量来降价。
网易研究局:降低进口药价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玲:首先,从国际经验上看,都是由国家和跨国药企公司进行价格谈判,然后以量换价,在谈判时强调中国市场的“量”,药企降价,可以减少它流通的成本,扩大销量;而患者也可以在降价中得到实惠,达到双赢的局面。
但要真正解决中国老百姓吃药的问题,一定要靠国产,国家要大力鼓励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研发,只有靠自己生产,打破垄断,才能真正让患者吃得上药。
网易研究局:为什么不能把所有进口药和抗癌药全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李玲:即使在发达国家,包括在美国,其自己研发的抗癌药,都不在它的医保里面,因为很多靶向治疗的药太昂贵了,美国医保水平比中国高好几个数量级也支撑不起。中国的医保水平很低,如果把这些昂贵的药纳入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这不是可持续的方法,只能在短期之内解决部分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
网易研究局:中国的仿制药产业和印度相比,差距在哪里?
李玲:印度的仿制药是学习中国的经验,中国曾经做得很好。中国建国以后就是依靠仿制药,当时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青霉素,让老百姓能够吃得上最基本的药。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学习到了中国的经验,所以印度也开始以国家的力量来推动仿制药的生产——国家立法,不保护专利,但是保护仿制药的生产工艺,成为了印度的国家政策。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印度仿制药成为了全世界第一,连美国都买它的仿制药。印度本身就是学的中国经验,以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完全可能比印度做得更好。
印度现在做得比我们好的原因,就是它的仿制药行业是国家的力量在推动。制药行业在全球基本都是垄断行业,因为高昂的研发成本需要企业有一定规模和集中度,中国的药企规模较小导致研发能力弱,这样会使中国老百姓更不相信本土的药,这也是中国对进口药需求量大的原因。
网易研究局:中国医疗改革推进多年,为什么老百姓依然觉得药价贵?
李玲:原因在于中国的“医疗、医药、医保”尚未形成联动机制,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所有的医改政策没有形成政策链和政策体系,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比如虽然现在公立医院取消了15%的医药加成,但医院的补偿机制没有跟上,医生收入的分配机制没有改变,取消15%的医药加成,没有撼动医院的创收机制,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大检查、大处方,甚至过度医疗来创收,所以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强。
网易研究局:如何看待省级招标制度,是否是药价虚高“保护伞”?
李玲:谈不上。省级招标制度是个有效的探索。招标未能有效控制药价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我们招的是空标,跟国际上的招标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支付方是医保,但是招标方是卫生部门,招的人不管付钱,招标没有量和价的联合,所以它的效果不是太好。
第二,招标其实对国产药还是有一定降价作用,但是医院的创收体制没有改变,所以会选择不用低价药,也就是“见光死”,一旦中了标,这个药就从市场上消失了,反而替代的是更贵的药。
第三,省级招标对进口药没有任何的控价作用。因为中国有30多个省级行政区,跨国公司会各个击破,某一个省的市场不足以撼动跨国公司的药价。所以对进口药价,省级招标没有什么效果,全国统一的量价招标才有用。
网易研究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李玲:要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还是要深化医改,药品从生产到流通、使用、报销需要一整套保障制度的有效建立;第二,要改变目前医院的逐利机制,因为药价虚高,逐利机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一定要真正做到“医药、医保、医疗”联动,把过去逐利创收的旧机制破除,建立一个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