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有机食品新法出台,谁人欢喜谁人忧?

 

食物主权按:历经7年的讨论修缮,欧盟于今年4月出台新有机法,如一切顺利,则将在2021年正式生效。有机潮流席卷全球,已然成为新的饮食风尚。据“有机观察”统计,2000至2015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了约4倍,2015年高达816亿美元。其中,占据全球90%有机市场份额的欧美更是备受关注。随着有机食品销量的连年上升,各国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越来越庞大的有机市场,这些政策也成为了未来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有机农业的概念诞生于美国环保主义运动兴盛的同一时期,主张回归自然、保护土地和生态,维护动物福利,积极推广有益人类健康的种植方式。然而当有机农业被资本主义市场吸纳,这样的有机农业对农业和环境真的更好了吗,谁又是其中的真正受益者?

在有机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欧盟新法的出台,将谁人欢喜谁人忧?

作者|郑杰忆,为台湾网刊《上下游》驻意大利特约记者。

就在台湾的第一部《有机农业促进法》诞生前,欧洲议会通过了新的有机法,调整过时的法令,以因应迅猛发展的有机产业。

有机生菜、有机鸡蛋、有机面粉、有机饼干不稀奇,东方养生风吹起,在欧洲的超市里,有机豆奶、有机豆腐、有机素肉四处可见。从边缘的草根运动萌芽,“有机”经过1970年代的茁壮,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意识抬头,加上大型连锁超市的推波助澜,有机产品在欧盟打破小众市场的格局。

欧盟有机产业2016年的营业额超过300亿欧元,在十年间成长了112%;有机生产的土地也从600万公顷翻倍到1200万公顷,但仍旧只占农业用地的6.7%,不足以满足庞大的消费者胃口,进口产品趁势搭便车发财。

 

欧盟有机新法,

挟消费者购买力影响全球标准

有机像是一枚象征翻身的勋章,许多业者都想沾光,当产业往主流市场靠拢,枝繁叶茂但也乱象不少。违法残留的农药、未能与欧盟法规接轨的进口产品,都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欧盟在2007年为有机量身订制的规范已经不合身,为了引导有机产业永续经营,欧盟执委会从2011年开始推动有机修法。历经7年的协商与角力,今年4月底终于在欧洲议会通过,接下来还要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理事会拍板定案,才有希望在2021年正式上路。

有机新法克服了地理、社会经济条件落差极大的成员国歧见,将成为欧盟有机产业的“新宪章”,更挟着欧洲人强大的购买力,试图影响全球有机产业的游戏规则,想分食这块有机大饼,就要照欧盟的规矩来。

欧洲议会表示:“新法将确保只有高品质的有机产品在欧盟贩售,并促进有机生产。”未来将采取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防止遭到污染的有机产品流入市面、进口产品必须比照欧盟法规生产,还要提高有机种子、种苗的供应,也推出团体验证(group certification)以减少负担,鼓励小农加入有机行列。

新法严加管理且促进在地生产与公平贸易,甚至制定了酵母、精油、棉花与软木塞的有机规范。看似巨细靡遗立意良好,但魔鬼藏在细节中,有机市场商机滚滚,有机农场未必生机勃勃。

 

严惩非法农药残留,

有机生产者动辄得咎

“在欧盟的不同机构间来回穿梭这么多年后,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接受《上下游》记者访问时,意大利有机农业协会(AIAB)北部分会副主席孔帕尤尼(Antonio Compagnoni)难掩失望,“新法了无新意。没有针对未来20年的有机产业发展推出必要的改革。”

有机产业快速发展,一些不肖业者鱼目混珠,引发劣币驱逐良币之忧。为了确保品质,新法采取预警原则,只要产品被怀疑有未经核准的农药或肥料残留,必须马上停止以有机的标章销售,直到厘清疑虑。如果生产者是蓄意违法,或是没有善尽预防的责任,自此失去有机标章。

从严管理是要遏止非法也是建立消费者信心,可是孔帕尤尼认为,新法把责任都推到生产者身上,只会制造更多的混乱。

如此一来,只要超市、盘商发现一点农药残留就可以下令停止贩售,倒霉的却是有机生产者。

若是被惯行邻田污染,更是把外部成本都转嫁到有机农人身上,就像违规抽烟的瘾君子没事,反而是吸到二手烟的人受罚。“因此必须限制惯行农法不得污染有机邻田,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得施用农药。”孔帕尤尼指出,这不是异想天开,意大利一些地区已经这样做了。

未来想进欧盟市场,

就要照欧盟游戏规则

新法允许欧盟成员国继续针对用药残留制定不同标准,但有机产品可以在共同市场自由流通,也是乱源之一。农牧协会(Coldiretti)成员芭芭蒂(Veronica Barbati)举例:

一款农药在意大利有机生产禁用,但在罗马尼亚却可以使用,同样是番茄,但其实是两种不一样的产品了,因为生产的方式不同。依照新法,消费者根本无从辨识。

类似的问题也会出现在非欧盟的进口有机产品。目前欧盟与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签有“同等性协议”(Equivalence Agreements),换句说,只要是具有共同的目标,容忍彼此间有机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差异。“求同存异”的结果是欧盟在国际贸易上有64个不同的有机标准,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分辨。

新法改采“符合性”(Conformity)原则,未来要出口有机产品到欧盟,就必须遵守欧盟的法规,借此拉齐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水平。以日前刚通过《有机农业促进法》的台湾为例,若依农委会的目标进军欧盟,双方协商将是以符合性为准则,而不是同等性。

 

进口有机产品涌入欧盟,

在地农民难自保

表面上看来,欧盟对进口产品紧缩管理,但芭芭蒂指出新法另开了后门。考量到各国生态体系、气候条件与传统背景不同,在与非欧盟国家签订协议时,仍旧可以豁免一些药剂成分的使用。芭芭蒂主张,在这种情况下,产品需要明确标示产地,“否则对于要遵守更严格的生产者而言,这是不公平竞争。”

国际有机联盟(Ifoam)欧盟分会的法规经理布萨卡(Emanuel Busacca)倒是认为,各地自然、社会条件落差极大,在贸易协议中保持弹性无可厚非。孔帕尤尼却指出,“问题不在于法规的弹性,而是许多国家的主管机关根本没有管理有机的能力。”确保有机品质不是靠纸上的立法或条约,而是现实中的执法与日常的实作。

擅长生物动力农法(biodynamic)的农业顾问德雷纳吉(Ettore Drenaggi)肯定欧盟调和有机国际贸易法规落差的努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法若顺利在2021年生效,还有5年的过渡期。一些未来无法进入欧盟的货品,会趁着这个青黄不接的时段抢进。”

符合性原则像是维持了公平的游戏规则,但德雷纳吉看出隐忧:

欧盟的趋势是对全世界的有机产品打开大门,真正的玩家将是控制进出口的物流业者、大型食品商,而欧盟的中、小型有机生产者很难自保。

德雷纳吉说:“欧盟的趋势是对全世界有机产品打开大门。”(摄影/郑杰忆)

团体验证降低门槛,

鼓励小农加入有机产业

在一片批评声中,布萨卡试图保持点乐观。欧洲议会通过的有机新法仍旧存在不少漏洞,“但至少强调了有机必须对环境无毒、长期增加土壤的肥沃度、守护生物多样化,”比欧盟执委会去年提出的版本好多了。

在强大的游说压力下,执委会最初提案只要“产品”通过验证就可以贴上有机标签,忽略有机的关键在于生产过程。意大利有机农业协会主席维济礼(Vicenzo Vizioli)指出:

有机的初衷在于生物多样性,透过轮耕实现生态的平衡。光看小麦、玉米,根本无法了解农耕方式是否友善环境。

幸而欧洲议会坚持,根据新法,验证人员到场实际稽核通过,才会发给验证标章。如果连续三年没有任何违规情事,验证可以改为每两年一次。

当有机成为庞大的产业,利润丰厚,许多小农却碍于验证费用高昂、过程繁琐,无缘分一杯羹。新法以“团体验证”降低小农参与的门槛,拥有的农地面积不超过五公顷、设施农场不超过0.5公顷或是不超过15公顷的永久牧场,这些小规模的生产者可以就近“揪团”申请验证,共同分担费用。

团体设有内部控管,一起聘用专家稽查与指导,地缘相近的生产者彼此互相监督,避免害群之马,因为一人违规,采连坐法取消全团的有机验证资格。

“不管生产或是社会功能,这都有助于把小农汇聚在一起。”在德雷纳吉的观察中,“小农通常与地方的风土连结更深,在新法下,他们能够交易在地品种的种子,这有助于拓展新的种子市场,也保护生物多样性。”

孔帕尤尼则认为,美中不足的是“笼统设定了五公顷的上限,对于菜农而言,这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但是对于粗放式耕作,这面积又太小了,诱因有限。”

 

有机真谛来自土地的均衡,

新法排除植物工厂的水耕、气耕

八成欧洲人认为,有机产品就是少用化学农药、肥料与抗生素,在这个逻辑下,近年来强调“无毒、无农药、无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工厂应运而生,部分还取得了有机标章。这些虽然是“干净”的食物,但德雷纳吉指出:

忽略了有机农业是要捍卫大自然的产物,赋予地方风土价值。照这道理说来,怎么可以少了关键的土壤?

有40年有机经验的维济礼指出核心差异:

有机的关键不是直接滋养作物,而是透过滋养土地,让土地中的所有物质、微生物、昆虫维持均衡和生态多样性,间接滋养了作物。

有机需要的是一步一脚印的扎实研究,而不是抄捷径躲到不见天日的『防空洞』里种菜。

这是人与自然的动态均衡,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完全人为控制的温度、光照是反自然状态。

新法规定,土壤是有机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排除了植物工厂的水耕、气耕作物。但给予日照不足的北欧国家芬兰、瑞典已经取得有机验证的植物工厂10年的转型时间。

 

注重消费端,忽略在地生产脉络,

欧盟有机新法难促进乡村发展

欧盟有机政策的目的之一是借由永续、在地的农畜牧渔业促进乡村发展,但在德雷纳吉眼中:

整体看来,欧盟是要借着消费者的力量确保来世界各地的有机产品品质,减少造假的风险。相较之下,对于在地生产者的关注有限,法规主要是有助于进口商。

更悲观点说:

小农甚至会被排挤在外,让有机产业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难促进乡村发展。

欧洲在领受工业革命的冲击时,19世纪就不断有评论者以“有机”一词对照现代社会的机械式思维以及社会碎裂、原子化的现象。在本质上,有机就是工业化的反面,两者有着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

有机成为规模庞大的产业,餐桌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欧洲小型生产者的生活却未必更丰饶。德雷纳吉说:

我相信,支持在地、短距离运输的有机产品,才是有机唯一的生路。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小农未必从有机新法获益(摄影/郑杰忆)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