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案”已经转化为对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大讨论。王小山转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美国确实是近现代史最伟大的国家,在美国默克公司总裁的主导下,乙肝疫苗的生产技术被以极低的价格送给中国人民。”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2017年逝世的我国女科学家陶其敏,独立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中国的乙肝疫苗研制技术,与日本、美国几乎同时间进行。
按照国际惯例,乙肝疫苗必须在给大猩猩接种确认有效之后,才能在人体上接种。可是1975年,我国的实验条件,买不起大猩猩。
疫苗被冷藏起来,陶其敏心急如焚,她把疫苗打进了自己的体内。
此后五个月,她每周抽血五毫升进行检验,最终,三个月后,她没有患上肝炎,而是获得了抗体。
新中国的乙肝疫苗技术,是女科学家用自己的生命健康换来的,不是美国人的慷慨相赠。
热点之下,谣言纷起。这种颠倒是非的操作十年之前还很火,如今也该到了过气的时候了。
她是打响中国乙肝阻击战的第一人,她在自己身上试验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她为中国检验医学事业、特别是肝病的实验诊断作了突出的贡献。
原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事业的先驱,中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的奠基人,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原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制者,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名誉所长陶其敏教授于2017年11月15日15点27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她是打响中国乙肝阻击战的第一人,她在自己身上试验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她为中国检验医学事业、特别是肝病的实验诊断作了突出的贡献。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教授第一个注射了自己研发的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
早在70年代,陶其敏开启了我国预防乙肝的先河。
1975年7月1日,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研制成功。但当时的中国不具备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的条件。为了“疫苗”早日应用于人体,陶其敏毅然伸出手臂,接种了第一支乙肝疫苗进行试验。
随后,她带领团队书写了多项中国肝病研究的第一,在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明确首例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自行研制出中国第一套乙肝检测试剂盒
研制出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
研制出第一套丙型肝炎检测试剂盒
率先建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丙肝病毒基因检测方法
……
一系列的成绩没有让陶其敏停滞不前,她创建和发展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临床药理基地,并将肝病的攻坚战从防御转向治疗。在近20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她是病人眼中和蔼耐心、医术高超的老专家。
陶其敏为我国肝病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她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项,全国劳动模范和女医师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乙肝疫苗的研制项目入选《健康首都辉煌60年100件大事》,同时与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一同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十大进步。
1931年10月,陶其敏出生于江南名城苏州市,家就在狮子林旁边。她的祖父开办了苏州最大的一家丝绸厂,给这个家族打下了殷实的家底。陶其敏进入了当时苏州著名的“淑女学堂”——振华女中学习。
1951年,20岁的陶其敏考取了山东医学院,其前身是新四军创建的白求恩医学院。在这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学习楷模。1956年3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陶其敏从山东医学院毕业,成绩优异的她被分配到了北京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经过两年住院医生临床训练,年轻的陶其敏身上特有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她被抽调出来组建生化实验室。
陶其敏从头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制品研究、检测技术等全新知识。1960年,她开始从事酶学、蛋白质的临床生化工作。1963年,陶其敏出任检验科生化研究室主任及检验科主任。
充满理想、立志献身医学的陶其敏在这个岗位上研究肝病,一做就是一辈子。
中国自主研发乙肝诊断试剂
乙肝疫苗研究团队,右三陶其敏
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教授第一个注射了自己研发的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