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票发行概况
粮票是一种购粮凭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发行邮票,而粮票几乎唯独中国发行,并且全国性地使用了近40年。当时,谁拥有粮票,谁就拥有粮食。
随着集藏热的不断升温,收藏粮票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估计集藏粮票者达数百万人之众。在各地许多集藏品市场上,都有众多人在买卖或交换粮票。江西九江的粮票收藏者还独资创办了私人粮票收藏馆,并办了民间刊物(粮友》。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集粮票协会。
1954年3月1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于是,自1955年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起,国家对粮食及粮食作物实行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和限地区。限时使用的政策一统购统销政策。对于这种无价证券,国家明文规定不准买卖、伪造、不得投机倒把,由此可见,粮票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历史年代。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真实记载。我国历史上发行过类似粮票一类的凭证。清朝顺治初年发行过“粮串”,距今已有340多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为征购粮食而发行了“粮食库券”。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行了“股东饭证”。
但目前收藏界主要是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的粮票。最早发行的地方粮票是西南区1950年:月发行的,票额为:斤半的大米票。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为解决在朝鲜战场上临时外出执勤人员能在就近部队就餐的问题,特地印发了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印鉴的竖式雕刻版深绿色“饭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为方便部队在调动途中的军粮补给,又印发了“行军粮票”。这两种票证仅限于军内使用。发行最早的全国粮票是我国粮食部于1955年9月公开发行的,同时还发行军用粮票。
从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也先后发行限本地区使用的地方粮票。据初步估计,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先后印制共计9套)、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有14000多种。
粮票的票幅和票额可谓千差万别。票幅最大的是国家粮食部于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共4种,均为150x67厘米,如同一号普通信封;票幅最小的是浙江省1976年发行的10斤粮票,仅有9X8毫米,不足1平方厘米,相当于小孩的指甲;票额最大的是西藏军区1967年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在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这套粮票共6枚,其余5枚票额分别为二钱、半两、一两、二两、半斤,前三枚票幅均为50 x25毫米,画面都是一农民和麦穗;后三枚票幅均为53x32毫米,画面左边是工厂,右边是农田麦穗。另外,票额较小的还有1972年和1976年先后发行的上海粮票、浙江粮票中的“半市两”一张。
二、粮票的种类
一、按属性分:1.全国通用粮票;2.军用粮票;3.地方粮票。
二、按时间分:1.清代;2.民国时期;3.解放初期;4.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5.“文革”时期。
三、按地区分:1.直辖市;2;省会城市;3.地市(专区);4.县市。
四、按票额分:1.以“钱”为单位(一钱、二钱、五钱、二两五钱等);
2.以“两”为单位(半两、一两、二两、二两半、三两等);3.以“斤”为单位(半斤、一斤、二斤、三斤、五斤、十斤等);4.以公制即以“克”或“公斤”为单位。
五、按形式分:1.有齿;2.无齿;3.变体;4.本票;5.版票;6.小全张;7.专题票。
粮票上的图案选题广泛,异彩纷呈。各省地市尽展物华天宝,选用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和工农业建设为图案。如山西的煤矿,吉林的一汽,内蒙古的草原,新疆的葡萄,黑龙江的石油,上海的外滩,广西的桂林风光,等等。票面上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大桥、拖拉机等,应有尽有。湖南省在1969年发行的一套粮票,将韶山、清水塘、第一师范、一师附小、韶山学校、橘子洲等毛泽东出生、学习过的地方风光搬上了方寸之地,每枚还配上了不同的语录,精美绝伦。浙江省于1980至1991年发行的一套12生肖系列粮票,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生肖”粮票,极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粮票的制作与使用变化多端。北京粮票整齐划一,同一规格,均为长方形,四周有齿连票;浙江粮票带存根,离根作废;新疆粮票背面涂胶;陕西咸阳粮票还有编号;有趣的是广西剪角粮票,剪去一角是面票,再剪去另一角是玉米票,整票为大米票,一票三用,别具一格。
粮票上的文字也是多种多样。粮票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的叫,‘全国通用粮票”或“军用粮票”;各地区发行的粮票称“××省地方粮票”或“××市地方粮票”。票额单位分别为市斤、市两、半市两、钱;1986年国家将16两制的市斤制改为公斤制,因此票额出现了公斤、克,反映了我国度量衡单位的变化,“文革”时期,有些粮票上还印有“最高指示”、语录、题词等,如北京等地的粮票上印有“反对大吃大喝”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等。所有粮票下端中间均注明发行年度,但有的用汉字有的用阿拉伯字,如“一九六六年”或“1974”。粮票背面,均有“使用说明”若干条,仅目前所见,凡地方粮票背面均有“使用说明”四个字,而全国粮票并无此四个字,只有“一、
二、三、四”四点说明。地方粮票均盖有“调XXX粮食局”圆形红色印鉴(“文革”时期盖用“XXX 调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图章);全国粮票均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圆形红色印鉴,并有国徽图案(50年代发行的全国粮票印鉴均盖在正面,且为红色正方形,左右两枚印鉴对称,没有国徽)。
三、粮票珍稀品种
一、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
二、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 1976年浙江发行的10斤粮票;
三、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67年西藏军区发行的军用粮票,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一套小票额粮票共六枚(一钱、二钱、半两、一两、二两、半斤), 1960年上海发行的五钱, 1960年浙江发行的二两五钱, 1961年湖北发行的半两, 1965年河南发行的三两, 1972年上海发行的半两, 1976年浙江发行的半两、二两半等;
四、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是唯一的联合国援助救灾粮票,浙江的12生肖系列粮票,陕西咸阳的编号粮票,广西的“一票三用”粮票, 1960年南京发行的“壹市斤加字编号粮票„(它是用1957年版由江苏省发行的一市斤粮票,在此版面的左上角编发号码,左下角和右下角各加黑体印“南京”二字“一九五七年”改加印成“一九六0年”字样),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枚加字编号粮票,发行量很少,目前存世极稀)而在票面上加字编号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一、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
二、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 1976年浙江发行的10斤粮票;
三、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67年西藏军区发行的军用粮票,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一套小票额粮票共六枚(一钱、二钱、半两、一两、二两、半斤), 1960年上海发行的五钱, 1960年浙江发行的二两五钱, 1961年湖北发行的半两, 1965年河南发行的三两, 1972年上海发行的半两, 1976年浙江发行的半两、二两半等;
四、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是唯一的联合国援助救灾粮票,浙江的12生肖系列粮票,陕西咸阳的编号粮票,广西的“一票三用”粮票, 1960年南京发行的“壹市斤加字编号粮票„(它是用1957年版由江苏省发行的一市斤粮票,在此版面的左上角编发号码,左下角和右下角各加黑体印“南京”二字“一九五七年”改加印成“一九六0年”字样),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枚加字编号粮票,发行量很少,目前存世极稀)而在票面上加字编号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四、粮票的收藏与保养
收集粮票的方法因人而异,有人追求成套票,有人仅收全国票,有人偏爱军用票,有人只集省会城市票,有人寻觅同一票额票,还有人专藏有齿票、变体票、漏色票、错票。区票、文革票等类别,但要想把全国所有的粮票都收齐集全,则相当困难,即使集齐一个省的地方粮票也不易。这里介绍两本有关粮票目录供参考:一是《新中国粮票目录)(福建省社会收藏文化研究会编印);二是《中国粮票目录)(刘彦卿、包立本编,香港东方文化中心发行)。
粮票的真伪鉴别,主要是靠直观凭经验。因为目前还没有鉴别粮票的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员。从粮票的发行过程来看,
1960年以前发行的粮票纸质、色彩、印刷都比较一般,而此后印制的粮票。大多采用雕刻版,无论纸质、色彩,还是印刷,都比较精致,用肉眼即可辨别。当然,一些珍稀粮票,就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以便识其“庐山真面目”。
粮票的保养,主要是:一防潮湿,二防霉变,三防污染,四防折皱。所藏之品,应用邮册或其他簿册分门别类放置;切忌用手拿摸,应以专用镊子取放,以保其品相长期完好无损。
五、粮票的市场价值
粮票的价格,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不断升值。因为粮票是历史的产物,今后再不会印制了。目前,任何一枚普通粮票价均在3元左右;1986年发行的一公斤票额、1991年发行的2J公斤票额的江苏省地方粮票,开价均在500元左右;普通的南京市绿色10市斤购粮券一枚就值2O元左右;1955年的全国粮票每枚现价1500元左右。有行家预言和推测,若能收齐一套60年代至90年代的粮票,再过几年就可能获得数万元的高价。1993年,苏州一位粮票藏品达千余种的收藏家,为了得到一枚1955年发行的二市两的全国粮票,特地专程远赴云南,以300余元之价购得,且喜不自胜。1996年,南京一位收藏爱好者欲用逾万元人民币购买苏州一收藏家的一枚珍稀粮票,但后者仍不愿出让,足见珍稀粮票市价之高。在香港粮票收藏也十分火爆。目前香港市场普通粮票票额一市斤的每枚价值20港元,票额10oo克的每枚价值50港元,一套浙江省地方粮票可值港市1000元,一套全国粮票可值港市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