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原著封面与电影海报
在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亮相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原作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sourc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jd_union_pid="1173466305";var jd_union_euid="";</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ads-union.jd.com/static/js/union.js"></script>
{/source}
想想《一代宗师》里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的金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位金像奖最佳编剧徐皓峰兼《道士下山》原著作者,的确不是凡夫俗子。
他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师,学过油画,熟悉围棋,精通武艺,影评也称得上是国产影评界第一。《刀与星辰》是国内无人能够超越的影评集,他对电影的形式、风格以及中西艺术史融会贯通,然后深入浅出,令读者叹服不已。被他提到的电影导演,时常约其出来喝茶,既表敬仰,又央求指教。
而至于武侠小说,他也可以称为天下第一,《道士下山》、《大日檀城》、《武士会》三部小说,基本涵盖了他对武学、道学和佛学的看法,以及他的人生理念。他的知识结构,赋予了这些小说高度的哲理性和层次感,尤其是作为一个精通武学理论和招式的人来写武侠小说,更为难得。正因如此,徐皓峰超越了金庸、古龙那一代,将武侠小说的写作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其中,成色最高、寓意最深刻的仍然是这部《道士下山》。
书中提及日本柳生家族分为明、暗两个分支
寻找隐秘的历史
《道士下山》的精彩,就在于其以历史为经,武学为纬,汇集了稗官野史、市井风情、怪力乱神和风花雪月。影片的主角何安下,一个一无所有的小道士,莫名地卷入变幻莫测的武林,他与其来说是一个主角,倒不如说是一个旁观者,正是他的遭遇何耳濡目染中,揭开了这个隐秘的历史暗线。
这部小说中的武林,就是一个地下社会,武馆名义上是授徒的机构,实则是一个个秘密组织。在民国乱世,政府特务潜入寺院、道观,成为武林中的眼线,而一些武林人士,则从事着国民革命活动。武林和政治,一体两面,波诡云谲,风声鹤唳,牵一发而动全身。武林不但包括各种门派、僧道,也有一些隐匿在军队、梨园和民间的高手。徐皓峰勾史的写法,与张大春《城邦暴力团》中的地下社会描写相比,实不落下风。
里子与面子,是电影《一代宗师》的主题之一,在《道士下山》里,日本柳生家族则是最典型的代表,暗柳生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符号,暗夜行动,不见天日,被杀之后无人问津。明柳生则有明确的身份,可接受职务,是家族一员,若有不测家族自会为其寻仇。
日本的武林世界会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刺客,中国太极门人也会称为抗日革命分子,箭客柳白猿与日本特务相斗、中国戏园老板跟日本武士打擂台,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能从经文中悟出神力,纳粹德国则在西藏寻找沙姆巴拉洞穴里的神秘卷轴。当这些事件统统交织在一起,读者从何安下的视角里,窥到的是一幕幕让人惊叹的真假莫测的民国野史。
彭家七子越南打擂台改写自陈克夫与吴公仪签下“生死状”后和气收场的澳门比武
纪念逝去的武林
何安下从一个平凡的小道士,逐渐称为一个高手,他的武功是偶然得来的,不像是传统武侠中的循序渐进的修习法,而更像是机缘巧合,自然领悟。在徐皓峰的武侠小说里,先天的东西可怕,后天的东西反而容易对付。
小道士何安下误打误撞跟着太极门叛徒赵心川习武,却引来太极彭家的追杀,这也就是《一代宗师》中所说的“自家的东西在别人身上,要取回来”。和《一代宗师》一样,《道士下山》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彭家七子越南打擂台的场景就是改写自1954年太极门吴公仪和白鹤门陈克父在澳门的那场著名的擂台比武,而正是那场比武带动了香港数十年的武侠热以及武侠小说的广为流行;罕拿活佛则是诺那活佛,神通广大,最后缩身成佛;与彭家太极掌门同归于尽的陈将军,则是以奉系军阀中的“神剑”李景林为摹本;大痴法师这个形象的灵感来自“心中心法”的大愚法师,至于故事中最神秘的人物,武侠小说家司马春夏,应该是陈撄宁以及还珠楼主的混合体。武侠总归由人写就,一切都是真亦假时假亦真,恍惚难辨。
在《道士下山》中,武术和各行各业相通,不论是戏台的步法,写毛笔字的笔法,都能练成武功。同一门武术,有人继承了刚劲,有人继承了柔劲,有的人成了里子,有的人则成了面子。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共同汇成了一个民国往事,徐皓峰用一种召唤性的企图,还原了这段湮灭了的逝去的武林。
武学理论教科书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出自形意拳的拳谱,成了《一代宗师》的台词。
徐皓峰的武侠小说因为他对武术的理解而显得血肉丰富,人物的出手、交手、动作,他不但描写得令人瞠目结舌,而且能给予详细的理论解释,这让《道士下山》不仅像武侠小说,也像一本武学理论教科书。
就像《一代宗师》中金楼的热身赛,徐皓峰用教学的方式讲述八卦、形意、洪拳的原理。在《道士下山》中,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每逢提及武术要以,徐皓峰都能用充实的文字来“举个例子”,在小说文本里,这种写法没有问题,但在电影中,这将会对导演提出严峻的考验。
这些武术、佛学和道学的修炼秘诀,不经意间流露在字里行间,令文本密度颇大, 如 “两脚就是两肾,脚踏在地上就是按摩两肾”,“两手就对应两肺”等。徐皓峰曾跟随王建中练大成拳,著《大成若缺》,跟二姥爷李仲轩练形意拳,著《逝去的武林》,其武学造诣自然超乎常人(他还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担任武术指导一职)。对道藏,徐皓峰也堪称精研,故纸堆里深埋六年,出关之日近乎一代宗师。然而对于佛教部分,他只写藏密,对中原佛教(《大日檀城》)和基督教(《武士会》)的描写就欠缺翔实,有点蜻蜓点水,不做深入。
《道士下山》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徐皓峰提及“日练月练”、“重力是无形的太阳”、“猴子吃猕猴桃的动作是模仿上古修炼者”,这些玄理性的句子成为其武学论述的点睛之笔,让人脑洞大开。
原著一众高手中最出彩的是查老板
探索信仰与人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徐皓峰小说的母体。
《道士下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但最出彩的不是男一号,也不是女一号,而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戏子,和一个抱有信仰的特务。前者是由张震扮演的查老板,后者则是段远晨,这个角色大概已经被陈凯歌抛弃。
因为明柳生死亡,日本特务组织寻仇,中国特务与其约定比武解决,日方代表是武士刀的高手半田幸稻,中方代表则是一个戏剧名角查老板,此人出场时被囚禁多时,但他有惊人绝技“挑滑车”,能用一杆木枪将四百多斤的滑车挑到身后,他亦曾用一根晾衣杆力敌青帮七十余人,打死十一人,致残四十七人。待到放出之日,他不但要找寻最天然的兵器,还要上高山接天雷。最终,他用神奇的古董,赢了日本高手。
段远晨则是国民党特务,在小说后段出现,他起先潜伏于一家寺院扮作头陀,之后恢复身份。他亦正亦邪,时好时坏,但他是个有信仰的人,而且是形意拳的高手,他是《一代宗师》中马三的原型之一。
《道士下山》虽然出版,但未完结,段远晨这个人物随后在《大日檀城》中亮相,因此《大日檀城》也可以看作《道士下山》的续集。《大日檀城》取自围棋宗师吴清源(小说中叫俞上泉)的故事,但采用了佛陀转世的写法,因此《道士下山》中的何安下与《大日檀城》中的俞上泉都可看作是《一代宗师》中叶问这个形象的蓝本(最后一个蓝本则是历史上的叶问本人)。然而这些人物都未达澄明之境,他们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信仰,但也不得不抒发着“见过自己,见过天地,但没见过众生”的感慨,这个不可抵达的境界,也成为徐皓峰小说永恒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