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城内外:谈谈“公平”

一、什么是公平?

  “公平”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公平的。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公平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思是大家平等存在。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

二、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平?

  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平?这是因为:

  首先,公平是良好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大家知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然而,要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就必须使人们能够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如果没有社会公平,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社会就会撕裂,社会矛盾就会愈演愈烈,不同的社会群体(阶级阶层)之间就会发生激烈的对抗甚至发生战争。

  其次,公平是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第三,只有社会公平才能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光有组织者和设计师的积极性,而泥瓦工、木工、水电工等一线工人却没有积极性,房子是盖不好的。而只有做到了社会公平,才能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公平是良好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公平,就不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类社会就不能向前发展。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奋斗的历史。

  三、必须摒弃“先发展后公平”的错误思想

  这些年来,在我国存在着一种“先发展后公平”的错误思想。这种错误思想认为:讲公平就是“大锅饭”,就没有效益,要效益就必须牺牲公平,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就必须坚持效益优先,适当兼顾公平,等将来经济发达了再着重解决公平问题。

  我认为,这种“先发展后公平”的思想认识是十分错误的。

  首先,公平与效益并不是相互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而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公平才能提高效益。

  这是因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的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而公平感则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例如,这些年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确实比过去提高了,但许多人不但不满意还骂骂咧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过去大家碗里都是米面杂粮和青菜萝卜,吃得都差不多,现在虽然吃上肉了,但大多数人喝得是肉汤,啃得是骨头,而好肉都被少数人吃了,这大多数人的心里能痛快吗?这种心情,还会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吗?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谁又愿意去为资本家打工?

  再如,年青人进了一个单位,大家都想努力作出成绩,得到领导提拔重用,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几年十几年下来,被提拔重用都是领导的亲信或者是给领导送钱的、献身的,而真正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却得不到提拔重用,你说,这些被不公平对待的人还会有什么工作积极性?

  因此,公平与效益并不是相互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而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公平才能提高效益。

  其次,讲公平并不是要搞“大锅饭”。

  有的人认为讲公平就是搞“大锅饭”,就是搞平均主义,并经常拿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产队说事,说那时劳动和分配是“大锅饭”,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其一,我们讲公平并不是主张“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而是要求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实际上,当年农村的生产队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

  其二,当年农村集体化经济体制的效益并非不高,至少要好于后来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我们不否认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集体化经济体制确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但今天再回头看看,当年农村集体化经济体制的效益至少要好于后来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头几年,碰上风调雨顺,确实获得了粮食的丰收,但时间一长,小农经济的弊端就充分暴露出来。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全国农村修了8万多座水库,改革开放后这近四十年来,全国农村又修了多少水库?当年集体化时期,全国农村办了多少社队企业,现在又还剩多少集体企业?当年中国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现在每年又进口多少粮食?究竟是农村集体化经济体制的整体效益高,还是“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整体效益高?我想,只要是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会把票投给后者。

  其三,改革开放前确实有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但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少生产队和大队干部利用职权多吃多沾或者偏袒照顾亲友,许多农民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很不满意。二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使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自种自收亏不了自己,大家也互不相欠”,因而总想分田单干。

  以上情况说明,讲公平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在目前条件下,按劳分配才是最公平的。而过去有时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违背了最体现公平的按劳分配的原则。

三、鼓吹“先发展后公平”实际上就是不要公平

  一些人鼓吹“先发展后公平”的理由是: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就必须坚持效益优先,等将来经济发达了再着重解决公平问题。这个理由貌似有理,实际上却是骗人的鬼话。

  我们前面说过,公平与效益并不是相互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而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公平才能提高效益。那么,一些人为什么要把公平与效益对立起来,鼓吹“先发展后公平”的谬论呢?这是因为,如果讲了公平,现在所谓的“按资分配”和各种不劳而获的高收入就失去了合理性和正当性,因此,为了保护这些高收入者特别是资本家的利益(也包括鼓吹者自己的利益),他们就通过鼓吹“先发展后公平”的谬论来忽悠广大民众。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公平的社会分配长期存在,从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资本家日益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到最后,广大民众再想要公平也就难上加难了。

  由此可见,鼓吹“先发展后公平”实际上就是不要公平。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