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 儒家经典

荀子 | 儒家经典

《荀子》原文

作者:荀况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该书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书一共32篇。一般认为其中最后5篇,即《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不是他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展示了他在哲学、逻辑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荀子》一书又是先秦诸子散文创作的佼佼者。《论语》、《孟子》基本是语录体、记事体的联结,到了《荀子》这里则已形成论文了。荀子的文章,浑厚严谨,说理透彻,且多用比喻、对比、排比、引用名言等手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特色。《荀子》与《孟子》、《庄子》、《韩非子》四部著作被誉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四大支柱。

01章 劝学02章 修身03章 不苟04章 荣辱05章 非相06章 非十二子07章 仲尼08章 儒效09章 王制10章 富国11章 王霸12章 君道13章 臣道14章 致士15章 议兵16章 强国17章 天论18章 正论19章 礼论20章 乐论21章 解蔽22章 正名23章 性恶24章 君子25章 成相26章 赋27章 大略28章 宥坐29章 子道30章 法行31章 哀公32章 尧问
《荀子》原文
01章 劝学02章 修身03章 不苟04章 荣辱05章 非相06章 非十二子07章 仲尼08章 儒效09章 王制10章 富国11章 王霸12章 君道13章 臣道14章 致士15章 议兵16章 强国17章 天论18章 正论19章 礼论20章 乐论21章 解蔽22章 正名23章 性恶24章 君子25章 成相26章 赋27章 大略28章 宥坐29章 子道30章 法行31章 哀公32章 尧问
《荀子》现代译文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