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法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 《法华经》的两个主要教义是:(1)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2)佛遍一切时、一切处。在此以前,修行者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阿罗汉,实现涅磐,熄灭欲望和烦恼之火,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佛。他们以为当个阿罗汉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只想结束自己的痛苦。《法华经》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见解,教导人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 |
序 | ||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 ||
序品第一 | 方便品第二 | |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 ||
譬喻品第三 | 信解品第四 |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 ||
药草喻品第五 | 授记品第六 | 化城喻品第七 |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 ||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法师品第十 |
见宝塔品第十一 |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持品第十三 |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 ||
安乐行品第十四 | 从地踊出品第十五 |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 ||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 ||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嘱累品第二十二 |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 | 五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序品第一 | 方便品第二 | 譬喻品第三 |
信解品第四 | 药草喻品第五 | 授记品第六 |
化城喻品第七 |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法师品第十 | 见宝塔品第十一 |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劝持品第十三 | 安乐行品第十四 |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嘱累品第二十二 |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第01品 序 | 第02品 方便 | 第03品 譬喻 |
第04品 信解 | 第05品 药草喻 | 第06品 授记 |
第07品 化城喻 | 第08品 五百弟子受记 | 第09品 授学无学人记 |
第10品 法师 | 第11品 见宝塔 | 第12品 提婆达多 |
第13品 劝持 | 第14品 安乐行 | 第15品 从地涌出 |
第16品 如来寿量 | 第17品 分别功德 | 第18品 随喜功德 |
第19品 法师功德 | 第20品 常不轻菩萨 | 第21品 如来神力 |
第22品 嘱累 | 第23品 药王菩萨本事 | 第24品 妙音菩萨 |
第25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 | 第26品 陀罗尼 | 第27品 妙庄严王本事 |
第28品 普贤菩萨劝发 | 《法华经》后序 |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只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只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法句经》教学品第二
二十有九章。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闇得见道明。
咄哉何为寐 螉螺蚌蠹类
隐弊以不净 迷惑计为身
焉有被斫创 心如婴疾痛
遘于众厄难 而反为用眠
思而不放逸 为仁学仁迹
从是无有忧 常念自灭意
正见学务增 是为世间明
所生福千倍 终不堕恶道
莫学小道 以信邪见 莫习放荡
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 学诵莫犯
行道无忧 世世常安 愍学摄身
常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灭得安
非务勿学 是务宜行 已知可念
则漏得灭 见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健行 是谓贤明 起觉义者
学灭以固 着灭自恣 损而不兴
是向以强 是学得中 从是解义
宜忆念行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学无朋类
不得善友 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
如空野象 戒闻俱善 二者孰贤
方戒称闻 宜谛学行 学先护戒
开闭必固 施而无受 仂行勿卧
若人寿百岁 邪学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 奉火修异术
不如须臾顷 事戒者福称
能行说之可 不能勿空语
虚伪无诚信 智者所屏弃
学当先求解 观察别是非
受谛应诲彼 慧然不复惑
被发学邪道 草衣内贪浊
曚曚不识真 如聋听五音
学能舍三恶 以药消众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脱故皮
学而多闻 持戒不失 两世见誉
所愿者得 学而寡闻 持戒不完
两世受痛 丧其本愿 夫学有二
常亲多闻 安谛解义 虽困不邪
稊稗害禾 多欲妨学 耘除众恶
成收必多 虑而后言 辞不强梁
法说义说 言而莫违 善学无犯
畏法晓忌 见微知者 诫无后患
远舍罪福 务成梵行 终身自摄
是名善学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法句经》无常品第一
二十有一章。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 宜欢喜思 听我所说
撰记佛言 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 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 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贮聚财产 无不衰丧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
如����䨍水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众生相克
以丧其命 随行所堕 自受殃福
老见苦痛 死则意去 乐家缚狱
贪世不断 咄嗟老至 色变作耄
少时如意 老见蹈藉 虽寿百岁
亦死过去 为老所厌 病条至际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老则色衰 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 命终自然 是身何用
恒漏臭处 为病所困 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见闻变
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为死所迫 无亲可怙 昼夜慢惰
老不止淫 有财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为自侵欺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是务是吾作 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躁扰 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净 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 从生死得度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法句经》多闻品第三
十有九章。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 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踰毁 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为能师现道 解疑令学明
亦兴清净本 能奉持法藏
能摄为解义 解则义不穿
受法猗法者 从是疾得安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 昭彼不自明
夫求爵位财 尊贵升天福
辩慧世间悍 斯闻为第一
帝王聘礼闻 天上天亦然
闻为第一藏 最富旅力强
智者为闻屈 好道者亦乐
王者尽心事 虽释梵亦然
仙人常敬闻 况贵巨富人
是以慧为贵 可礼无过是
事日为明故 事父为恩故
事君以力故 闻故事道人
人为命事医 欲胜依豪强
法在智慧处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为谋 别伴在急时
观妻在房乐 欲知智在说
闻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是能散忧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
斫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 闇者从得烛
亦导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