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梵天所问经》(《思益经》)是一部比较重要的佛典,共有三个汉译本:1、 《持心梵天所问经》,4卷18品,竺法护译于太康七年(286);2、《思益梵天所问经》,4卷18品(《频伽藏》等)或4卷24品(《碛砂藏》等),鸠摩罗什译于弘始四年(402);3、《胜思惟梵天所问经》6卷,不分品,菩提流支译于神龟元年(518)。三译本均为同本异译,存于各大藏经中。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是通行本,僧睿曾为此译本作序,今存于《出三藏记集》卷8中。另外,菩提流支还译有传说是天亲菩萨造的《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4卷。与其他一些佛经相比,此经注疏较少,存世的只有明代圆澄的《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4卷。值得注意的是,隋法经《众经目录》卷7记有道安《持心梵天经略解》一卷,日僧永超《东域传灯目录》中也提及此疏。高丽僧义天《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中又云贤明著有《注思益经》十卷。道安、贤明的这两部注疏在其他佛典目录及文献中未见著录、论及,颇可疑,俟考。
《思益经》云清洁国有一名叫思益的梵天来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网明菩萨等一起向佛请问佛法。《思益经》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佛典,经中无任何生动的故事,因而在经变中只能用众多小说法图加榜题形式来表达经文内容。比起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弥勒经变、贤愚经变等情节生动有趣的经变,思益经变可谓单调枯燥,很难想象这样的经变在当时能吸引信徒们长久驻足观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