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增一阿含经》第一卷
序品第一
大意:本品叙述结集本经的由来,以及方法和目的,也谈到菩萨发心与六度行法,也有弥勒之告嘱等事,末后说阿难付嘱于其弟子优多罗,并述优多罗的本生事迹。
自归能仁第七仙演说贤圣无上轨永在生死长流河
世尊今为度黎庶尊长迦叶及圣众贤哲阿难无量闻
善逝泥洹供舍利从拘夷国至摩竭迦叶端思行四等
此众生类坠五道正觉演道今去世忆尊巧训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云何流布久在世最尊种种吐言教
总持怀抱不漏失谁有此力集众法在在处处因缘本
今此众中智慧士阿难臣善无量闻即击揵椎集四部
比丘八万四千众尽得罗汉心解脱以脱缚着处福田
(自当归依于能仁〔释迦〕第七仙人〔过去七佛的第七位仙人-佛陀〕。能演说贤圣的无上的轨道-真理。那些永远在于生死长流的爱河苦海里的众生们,世尊〔佛陀〕现在就是为了度化这些黎庶-众生的。)
(尊长迦叶〔迦叶尊者为苦行第一,为第一结集时的上首〕,以及诸位圣众,和贤哲们〔佛陀的诸弟子,僧伽〕,里面的阿难〔佛的堂弟,多闻第一〕,乃为无量闻〔多闻、多记忆〕的人。善逝〔如实而逝至于涅槃的人-佛陀〕泥洹〔涅槃,灭尽烦恼,脱离系缚的境界,指佛寂灭离世〕后,他们都供养佛陀的舍利〔遗珠〕,从拘夷国〔拘尸那罗,东印度,末罗族的都城,佛陀在此入灭〕,到了摩竭陀国〔十六大国之一,迦毘罗城之南,憍萨罗国的柬南,以王舍城为首都〕。)
(迦叶尊者当时则端坐而思惟,而行四等心〔慈悲喜舍的四种怨亲平等的无量心〕。他觉察这些众生之类,乃坠落于五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五趣的众生,都在此生死轮回中,受无量之苦〕。于今正觉者〔正等觉的佛陀〕演说真理实道后,现在已经离开世间而去,他思忆世尊巧妙的教训时,则怀着悲伤的心情而欲泣。)
(迦叶尊者曾思惟正法为根本,这到底要如何流布?要怎样才能久住于世间?我们的最尊〔佛陀〕,曾经演说种种的言教,总持而怀抱在心,不使其漏失。到底谁有此能力能够聚集佛陀遗留于世间的这些众法,这些在在处处〔到处〕所说的因缘之本呢?现在于此大众当中的智慧之士,阿难尊者可说就是第一贤善于无量之闻的人。此人即可以扣击揵椎〔木制的厚板,传信息,集大众时所用的〕而集合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佛子当中的比丘〔乞士,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有八万四千位之众,都是得证阿罗汉(应供,解脱生死的圣者),而得心解脱的圣者,由于脱离系缚执着,而处于福田的境界〔福田为种福之田,也就是供养他们就能得大福德〕。)
迦叶哀愍于世故加忆尊恩过去报世尊授法付阿难
愿布演法长存世云何次第不失绪三阿僧祗集法宝
使后四部得闻法已闻便得离众苦阿难便辞吾不堪
诸法甚深若干种岂敢分别如来教佛法功德无量智
今尊迦叶能堪任世雄以法付耆旧大迦叶今为众人
如来在世请半坐迦叶报言虽有是年衰朽老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业能使法本恒在世我今有三清净眼
亦复能知他心智一切众生种种类无有能胜尊阿难
(迦叶尊者乃由于哀愍世间之故,愈加忆念师尊的大恩,过去带给他的果报。他觉知世尊普传授教法,付嘱于阿难,就请阿难而说:愿尊者你布演佛法,传其能长存于世间。要怎样才能有次第,而不失去其头绪?怎样结集三阿僧祇劫(三无量劫)所修而成的法宝?使后世的四部众,能得听闻此大法?一旦听闻,便得脱离众苦呢?)
(阿难听后,便婉辞此大任,说他不堪以担任此工作。因为诸法乃非常的深妙,有若干之种类的。我怎样敢分别〔解释〕如来之教法呢?〔如来为佛陀〕。佛法的功德,乃为无量的智慧!现今唯有尊者迦叶您,能堪任此工作。世雄〔佛陀〕曾以法,付嘱于耆旧您〔指迦叶长老〕,大迦叶!您现在应该为众人着想,您乃如来在世之时,曾经让半座请您和佛共坐过的圣者啊!)
(迦叶回答他说:虽然有如此的殊荣,但是现在已经是一名年衰朽老,而多忘失的人。阿难您现在能够总持智慧的胜业,能够使佛法的根本永恒的留在于此世间。我现在具有三种清净之眼〔1.肉眼,能见现在的事法无碍,2.天眼,能见露现,不露现之事而无碍,3.慧眼,能见一切法而无碍〕,同时也具有能知道他人之内心的他心智。因此,而知道一切众生的种种不同之类〔贤愚胜劣等〕,都没有一人能胜过于尊者阿难您的!)
梵天下降及帝释护世四王及诸天弥勒兜术寻来集
菩萨数亿不可计弥勒梵释及四王皆悉叉手而启白
一切诸法佛所印阿难是我法之器若使不欲法存者
便为坏败如来教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
释师出世寿极短肉体虽逝法身在当令法本不断绝
阿难勿辞时说法迦叶最尊及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
哀请阿难时发言使如来教不灭尽阿难仁和四等具
意转入微师子吼顾眄四部瞻虚空悲泣挥泪不自胜
(这时梵天〔初禅天主,住于色界而领世界的原理之神格化者〕下降,及帝释天〔忉利天主,被认为对于世人之赏善罚恶的主神〕,和镇护世间的四大天王〔东为持国,南为增长,西为广目,北为多闻〕,暨诸天都来临。弥勒菩萨也由兜术天,随时来集会〔弥勒译为慈氏,兜率陀天为欲界第四层天,有内院和外院。菩萨在内院,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当会降生于此世间成就佛陀。外院为诸天神所居之天〕,菩萨之众,其数量乃不可忆计而出的多。弥勒菩萨、梵天王、帝释天,以及四大天王们,都均叉手〔含掌〕,而启白说:)
(一切诸法乃为佛陀所印证的,阿难乃为我佛法中的法器啊!假如不欲使佛法久存于世间的话,便为坏败如来的教训的了。愿阿难您,能存根本法要,而为诸众生,使众生能得济振危厄,而度诸众苦难!)
(释师〔本师释迦〕出现在于世间的世寿,乃极为短暂,但是其肉体虽然已经逝去,而法身(真如法性的理体)却仍然存在于世间。因此,应当使佛法的根本不能断绝。阿难您!切勿谦辞,应于此时开始说法!)
(迦叶这位最尊的圣者,以及诸圣众,和弥勤菩萨、梵天王、帝释天,暨四大天王们,都哀请阿难,请阿难尊者及时开示说法,使如来的教法不致于灭尽。阿难尊者本来就为仁和的圣者,乃具有四等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意乃一转而为入微,而有意作狮子吼。首先顾眄四部众,其次瞻仰虚空,伤悲而泣,而挥泪不能自胜〔眼泪流个不停〕!)
便奋光明和颜色普照众生如日初弥勒睹光及释梵
叉十希闻无上法四部寂静专一心欲得闻法意不乱
尊长迦叶及圣众直视睹颜目不眴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我今当为作三分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阿毗昙经为三分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契红今当分四段先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永存于世不断绝天人得闻成道果
(阿难尊者便奋发其光明,和颜悦色而普照众生,有如太阳的初出之时那样的柔软光明。弥勒菩萨睹见此光明,以及帝释天、梵天们,都叉十〔合掌〕,而希望听闻无上之法。四部众都寂静,都专一身心,欲得闻法,其心意都不敢散乱。尊者迦叶长老,以及诸圣众,都直视而睹阿难之颜,眼珠并不转眴〔动〕。)
(这时,阿难尊者乃欲说算不尽的很多的经典,这,到底有谁能够将这些具备而为一聚呢?我现在应当将它分作三分,造立十经〔十本之经〕为一偈颂。契经〔契合真理之经,所谓集录佛陀的教说〕为第一分,律〔生活规范及禁戒〕为第二分,阿毗昙经〔论,教说之注释〕为第三分。过去的三佛〔三佛陀-正觉〕均将其教说为三分,所谓契经、律、法〔对法,指论〕,为之三藏〔经律论之三,均含藏真理,为佛典之总称〕。)
(契经现在当分为四段:首先名叫增一阿含,第二名叫中阿含,第三名叫长阿含,有很多的璎珞,杂阿含经乃排在于最后,而为四段分。尊者阿难曾作如是之念:如来的法身并不会败坏,能永存于世间而不断绝,天神和人类们,得以听闻佛法,而能完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难持难诵不可忆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亦有二法还就二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五法次六六次七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如是法宝终不忘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实时阿难升乎座弥勤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覩诸法
(或者有一种法,其义也很深奥,也难持难诵,同时也不可能忆念。我现在就应当聚集此一种法之义,一一的法相,都能相从而不失去其头绪。也有二种法,就把它还就于二种之项,三种法的话,就于三之项之事,即如连珠一贯那样,四种法的话,就统统就于四之项,如五种法的话,也同样的处置,五种法之次,就是六种法,六种法之次,就是七种法,都如前数项之集法那样的把它们连贯在一起。八种法之义,也同样的广妙,再来的次第就是九种法,其次为十种法,就从于十项里,最后至于十一种法,也是同样的集结而连贯在一起。)
(像如是的话,即法宝就终究不会忘失,也会永恒的处于世间,久久的存在于人世。他决定在于大众当中,聚集这些法后,实时阿难尊者就升上法座。弥勒菩萨乃称叹为善哉!赞叹其说为:快哉!而说:将诸法之义,集合而宜于分配。他又说:更有诸法应该要好好的分部,因为世尊所说的法,有各各不同的教的含义。)
(菩萨〔佛陀宿世修持的过程的本生谭〕发心而趣于大乘,如来曾说此种种分别法。所谓人尊〔天人尊,佛陀〕说六度,为登无极〔涅槃〕之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此六度之力,有如月初那样,能逮得渡至于无极〔涅槃〕,而能覩见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身体血肉无所惜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瞋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诸有坐禅出入息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才不倾此名禅度不应弃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业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所有的勇猛,莫过于布施其头与眼,其身体的血肉都没有吝惜的布施给人,连自己的妻妾、国家、财物,以及使用的男女,统统割舍给人,这叫做檀度〔檀那译为布施,由布施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是不应废弃之行。由于持戒,而能渡至于无极〔涅槃的彼岸〕,有如金刚宝石,不毁戒,不犯戒,而没有半点的漏失,守持其心,护持其戒,有如注意坏瓶〔未烧成的陶器〕那样的慎重,这名叫戒度〔由于持戒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是不应毁弃的。或者有人来割截你的手足,那时,并不生起瞋恚心,其忍辱之力很强,有如大海之含容一切,而没有增减那样,这名叫做忍度〔由于忍辱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不应毁弃的。诸有造作善恶之行,身口意的三业〔身行、口说、心思〕,都向于善而行,而没有厌足,要预防人的诸行之不至于道之业,这名叫做精进度〔由于精进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为不应毁弃的。诸有坐禅的人,其出入息〔呼吸之数〕都不乱,其心意为坚固而没有散乱之念,就是遇有大地摇动,其身心也不会因此而倾倒,这名叫做禅度〔由于禅定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是不应毁弃的。以智慧之力,而能知道尘沙之数,如劫〔长时,算不尽之久时〕之数,如兆载〔亿万年〕不可称计的过去世之事,对于那些书疏的业聚,其意都很清楚而不混乱,这名叫做智度〔由于智慧而能渡至于涅槃的彼岸〕,是不应废弃的。)
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阿难自陈有是念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尔乃有信无犹豫四部之众发道意
及诸一切众生类彼有牢信不狐疑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发趣大乘意甚广或有诸法断结使
或有诸法成道果阿难说曰此云何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此法岂非当有疑设我言见此义非
于将来众便有虚今称诸经闻如是佛处所在城国土
(诸法为甚深,而论空理,是难以明白,难以了解,不可以观测的,将来的后进〔后辈〕,必定会怀着狐疑的,这种深妙的菩萨的德业,是不应毁弃的。阿难尊者自己陈述,而有了如是之念:菩萨之行,那些愚痴之人是不会相信的,除了那些诸位阿罗汉,已具信而解脱的人,这些境地的人,才有信心而不会犹豫的。四部之众〔出家、在家之男女〕之有发心学道之意念的,以及种种的一切众生之类,也们有了牢信〔坚牢不拔的信念〕,而不会狐疑的,就集聚此诸法而为一分。)
(弥勒菩萨乃称叹善哉!快哉!而说:所谓发心趣于大乘,其意乃甚为广大的!或者有诸法,能够断除结使〔烦恼,结缚自己的身心,驱使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或者有诸法能够因之而成就道果的。阿难尊者发言而说:此为云何呢?我曾经看见如来演说此法,我发见也有人不从于如来处听闻过,此法岂不是当会有疑吗?假如我说我曾经看见〔听过〕,这也是不对的,在于将来的众生里,便也会有人认为是虚妄的。现在称诸经乃闻如是〔我们亲自听闻佛陀说如是之法〕,佛陀那时所住的地方,在于某某城,某某国土,这样才能有征信的作用。)
婆罗捺国初说法摩竭国降三迦叶释翅拘萨迦尸国
瞻波句留毗舍离天宫龙宫阿须伦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当称原本在舍卫吾所从闻一时事
佛在舍卫及弟子祇桓精舍修善业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当修一法专一心思惟一法无放逸
云何一法谓念佛法念僧念及戒念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死念除乱谓十念此名十念更有十
次后当称尊弟子初化拘邻真佛子最后小者名须拔
(佛陀成道后,在波罗捺国〔中印度,摩竭陀国的西北方,现在的贝那拉斯〕最初说法〔初转*轮〕,其次,则在摩竭陀国降伏三迦叶〔1.优楼频螺2.那提3.伽耶等三迦叶兄弟,拥有千名的弟子,原为事火教的外道,被佛降伏后,即率千名弟子们皈投佛陀〕。)
(佛陀在世时,曾在释翅国〔释羁瘦,释迦族之国家-迦毘罗卫国〕、拘萨罗国〔中印度的西北,十六大国之一,首都为舍卫城〕、迦尸国〔迦尸族的国家,十六大国之一,位于现在的贝那拉斯的附近〕、瞻波国〔鸯伽国的首都,位于恒河流域,王舍城的东北,十六大国之一〕、句留国〔拘萨罗的西北,十六大国之一〕、毗舍离国〔跋耆国的都城,位于拘萨罗的东南,为离车族人所住之地,十六大国之一〕等处说法,也在于天宫、龙宫、阿须伦宫〔阿修罗,非天,处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常和帝释争战而有名〕、干沓和宫〔干闼婆,寻香,帝释天的乐神〕等处度那些天龙八部之众,最后在于拘尸那城〔蓝毘尼园的东南〕入灭。假如不得寻究佛陀说法的固定的地方,当应称谓其原本乃在于舍卫国〔拘萨罗国的首都,尼泊尔之南〕。)
(我所从而听来的法,乃为在于某一个时候之事。那个时候,佛陀正在舍卫国,和其弟子们,都在祇桓精舍〔祇树给孤独园,为舍卫城的须达多长者购买祇多太子所有的林园,以盖精舍,以呈献给佛陀,而取祇多太子的树林,和给孤独长者所购而捐之园为名〕,在那里修习善业,此精舍乃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多长者,性仁慈,好赈济孤贫者而有名〕所布施的园舍。)
(那时佛陀在大众当中,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修习一法,应当专一其心,应当思惟一法,不可以放逸!甚么叫做一法呢?所谓:念佛、法之念〔念法〕、僧之念〔念僧〕,以及戒之念〔念戒〕、施之念〔念施〕而接下去则继之而相次〔连接〕的对于天之念〔念天〕、息之念〔念息止〕、念安般〔安那波那-数息,念出入之息〕,以及身之念〔念身〕、死之念〔念死〕,这样的除弃乱心,就是所谓的十念。除这名叫十念之外,更为有十人之名,次后当会称尊弟子们而说:最初说法教化拘邻〔憍陈如,译为火器,是姓,名叫阿若多,译为已知、了本际。初转*轮时所度的五比丘之一,为不失威仪,善能导化第一的尊者〕,他是一位真佛子〔得道的圣者〕,最后的小弟子,名叫须跋陀〔译为善贤,住拘尸那婆罗林外,得五通的道家,年一百二十岁,皈依佛为出家的弟子,是世尊最后的弟子。〕)
以此方便了一法二从二法三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之法无不了从一增一至诸法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是故名曰增壹含今寻一法难明了
难持难晓不可明比丘自称功德业今当称之尊弟子
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
(以此方便而完了一法,第二乃从二法,第三则从三法,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等之法,都同样的没有不完了的。从一法开始,其次,则再增加一法,乃至于诸法,里面的真义丰富,智慧甚广,乃不可以用言语说尽的。增一阿含里面的一一的契经所含的真义,也同样是非常的深奥,因此之故,名叫增壹阿含经。现在欲寻究一法,是难以明了的,也是难以受持,难以晓知,不可以明白的。)
(比丘如能自称已修功德胜业,现在当应称他为尊弟子了。有如陶家〔烧陶器之师〕所造的器物那样,可以随其意之所作,并不会有狐疑的。像如是的阿含增一之法,对于三乘〔声闻、缘觉、佛乘〕的教化来说,并没有甚么差别的。所有的佛经,均为很微妙,极为甚深的,都能除去众生的结使〔结缚、驱使吾人之心,均为烦恼〕,有如流河那样的。然而此增一阿含经,乃最在于上〔胜〕的,能清净三根〔肉、天、慧〕,能除弃三垢〔贪瞋痴〕的。如果有人专心一意的修持增一阿含经的话,便等于是总持如来藏〔为真如。真如能含藏如来的功德。这里乃指佛陀经教的三藏〕。即使今生此身未能尽诸结缚烦恼,后生〔来世〕便能得证高才智慧的!)
若有书写经卷者僧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时地大动雨天香华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达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假如有那些书写经卷的人,对此人而能够奉持缯彩华盖去供养的话,则此福德乃为无量,实不可以算计之多,因为此法宝乃为非常难遇之故。)
(说此语的时候,大地乃大振动,天空降下天上的香华,累迭而至于脚膝之高,诸天则在于空中称叹,而说:善哉!上尊所说的,都尽顺于宜。以契经为第一藏,律为第二藏,阿毗昙经〔无比法,论〕为第三藏。方等〔方广、广经。广说之义,将短的法为长说之义,就是方等经的原义〕的大乘的教,其义乃非常的玄邃〔深奥〕,这些经教,以及诸契经,统归为杂藏。安处这些佛语,终究都不会有异,因缘本末均为随顺,弥勒菩萨和诸天们,都均称叹为善,释迦文〔释迦牟尼,释迦为种族之名,译为能仁,牟尼为寂静,为圣者〕所说的经典,乃得以久存于世间。)
(弥勒菩萨乃随手执起香华,禁不住其欢喜而将它用来散在于阿难的身上。此经真正实在为如来所说的,使阿难尊者寻至〔不久〕会完成其道果!)
这时,尊者阿难,以及梵天所率而来的诸梵迦夷天(梵天,色界初禅天)们,都来会集;化自在天(化乐天,欲界第五层天,能自变化诸娱乐),也和其所率领的诸营从,都来会聚;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将他天所变化而来的以自娱乐),也和其所率领的诸营从,都来会集;兜术天王(知足天,第四层天),也和其所率领的诸天之众,都来会聚;艳天(夜摩天,时分天,第三层天),也和其所率领的诸营从,都来会聚;释提桓因(帝释天,第二层天,忉利天主),也和其所率领的三十三天众(忉利天译为三十三天),都来集会;提头赖咤天王(持国天,居东方),也和其所率领的干沓和(干闼婆,乐神)等神,都来会聚;毗留勒叉天王(居于南方的增长天),也和其所率领的诸魇鬼神,都来会聚;毗留跛叉天王(居于西方的广目天)和其所率领的诸龙众,都来会聚;毗沙门天王(居于北方的多闻天),也和其所带领的阅叉(夜叉,捷疾鬼神)、罗剎之众(凶恶鬼神),都来会聚。
这个时候,弥勒大士(菩萨)告诉贤劫中(现在贤劫,为多出贤圣之劫)的诸菩萨们说:「卿等(你们)应该劝励诸族姓子(善男子)、族姓女(善女人),去讽诵受持增一阿含经的尊法,去广演流布,使那些天、人们都能受持奉行!」说此语的时候,诸天、世人、干沓和(干闼婆,嗅香,乐神)、阿须伦(阿修罗,非天)、伽留罗(迦楼罗,金翅鸟)、摩睺勒(摩睺罗伽,大腹行,人身,蛇首)、甄陀罗(紧那罗,疑人,人形,头有一角的歌乐神)等鬼神们,各各都表白而说:「我们大家统统都会拥护那些善男子、善女人,会讽诵受持增一阿含经的尊法,会广演流布,终究不会使其中绝的!」
那时,尊者阿难告诉优多罗(译为上)说:「我现在将此增一阿含经嘱累于你(交代给你),你要善讽诵读,不可使其有些漏减!为甚么呢?因为如果有人轻慢此尊经的话,便会堕落而为凡夫之行。为甚么缘故呢?因为这,优多罗啊!此增一阿含经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能趣于涅槃大道的品类),以及诸法都由此经而出生的。」(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城内有一长者,妇人怀妊,满十月后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稀有,父母欢喜,就立名为优多罗)
这时,大迦叶问阿难说:「云何呢?阿难!增一阿含经乃为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以及诸法均由于此而出生的吗?」阿难回答说:「如是!如是!(是的!是的!)尊者迦叶!增一阿含经乃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以及诸法均由于此而生的。且置此事!就是增一阿含经里面的一句偈当中,便会出生三十七道品,以及出生诸法的。」迦叶问而说:「到底那一种偈里面会出生三十七道品,以及诸法呢?」
这时,尊者阿难便作此偈回答而说: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所有的恶业,不可以去作它,所有的善行都应该要去奉行;同时要自净自己的心,这就叫做佛教的教义!)(此为七佛通诫之偈)。
为甚么呢?因为诸恶莫作就是诸法的根本,便会由之而出生一切的善法。由于生诸善法之故,心意就会清净。因此之故,迦叶!诸佛世尊对于身口意之行,都常修而清净的。
迦叶问而说:「云何呢?阿难!增一阿含经,独出生三十七道品,以及诸法,而其余计为四阿含经(指阿含经全部),是否也会出生吗?」阿难回答说:「且置此事,迦叶!在四阿含经里面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独觉、缘觉,无师而自观察飞花落叶等,便能觉悟的圣者),具足声闻(听佛讲四谛法而悟道的圣者)之教的。所以的缘故是如何呢?因为诸恶莫作,为戒具之禁,为清白之行;而诸善奉行,则为心意之清净;自净其意,乃为除弃邪念,除灭颠倒;是诸佛教,正正就是弃掉愚惑之想的。云何呢?迦叶!戒清净的话,其意岂为不净吗?意清净的话,则不会颠倒,由于没有颠倒之故,愚惑之想就会消灭,诸三十七道品之果,便得以成就,既然成就道果,这岂不是诸法吗?」
迦叶又问而说:「云何呢?阿难!为甚么只将此增一阿含经付授给优多罗,而不嘱累给与其余的比丘以一切诸法呢?」阿难回答说:「增一阿含经就是诸法,诸法就是增一阿含经,是同一,而不是有二样的。」
迦叶问而说:「为甚么缘故,将此增一阿含经嘱累给优多罗,而不嘱累给与其余的比丘呢?」阿难回答说:「迦叶!当知!在九十一劫的往昔之时,有一位尊号为毗婆尸的如来(胜观,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七佛之传在于长阿含大本经),为至真(应供)、等正觉(正徧知),出现在于世间。那个时候,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伊俱优多罗,当时那一位佛陀乃以增一阿含经之法嘱累于此人,使其讽诵读诵的。
自此之后经过三十一劫之时,又有一位佛陀名号称做式诘如来(尸弃,顶髻、火首、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为至真、等正觉。当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目伽优陀罗,式诘如来也是以此法嘱累其人,使他讽诵读诵的。在其三十一劫的期中,又有一位名号为毗舍婆的如来(毗舍浮,遍一切自在,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位),为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于世间。当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龙优多罗,那位佛陀也同样的以此法嘱累于他,叫他讽诵读诵。
迦叶!当知!在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名号为拘留孙的如来(译为所应断已断,为过去七佛的第四位,也是现在贤劫千佛当中的第一位)。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间。当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雷电优多罗,那位佛陀也是以此法嘱累给他,使其讽诵读诵的。在此贤劫当中,其次又有一位佛陀,名叫拘那含牟尼如来(金寂,为过去七佛的第五位,也是现在贤劫千佛当中的第二位),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此世间。当时,优多罗比丘名叫天优多罗,那位佛陀又将此法嘱累于他,使他讽诵读诵。在此贤劫当中,其次又有一位佛陀,名叫迦叶(饮光,过去七佛的第六位,为现在贤劫千佛当中的第三位),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此世间。那个时候的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梵优多罗,也是同样的将此法嘱累给他,使他讽诵读诵的。
迦叶!当知!现在释迦文如来(释迦牟尼,能仁寂静,过去七佛的第七位,现在贤劫千佛当中的第四位),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此世间时,现在的这位比丘名叫优多罗,释迦文佛虽然已经般涅槃(寂灭,烦恼永尽的境界,这里指已离开世间之义),而比丘阿难我,犹然存在于此世间。世尊曾将其法统统嘱累于我,我现在又将此法授与优多罗。为甚么呢?因为当观察其器,而察知其原本,然后乃授与其法的。为甚么缘故呢?因为在过去世之时,正在此贤劫当中,有一位名叫拘留孙的如来(所应断已断,七佛之四,贤劫千佛之一),为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天眼等三明与身口意三胜业都具足)、善逝(向善处去)、世间解(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无上士(最上的人)、道法御(调御丈夫,已调伏诸烦恼)、天人师(天上人间的师父),号为佛(觉者),为众佑(众德具足,受人恭敬者),出现于世间。那个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诃提婆(大天),乃用正法去治化,并未曾有过阿曲之事。其寿命非常的长,为端正无双(没有人比他端正),为世间所希有的。在八万四千岁当中,当童子身时,都自由游戏无碍(童子期很长之义),八万四千岁当中,以太子身,而以正法治化,八万四千岁当中,又用王法去治化天下。
迦叶!当知!那时(有一个时候),世尊游行在于甘梨园中(庵婆婆梨女所献的精舍),吃食之后,就如往昔的常法那样的在于中庭中经行(慢步思义),我在那时,乃为侍者(「我及侍者」,我刚为侍者),而在佛的后面。当于此时,世尊曾经含笑,乃由其口里放出五色之光来。我看见之后,就趋前长跪而白世尊说:『佛陀不曾妄笑(不会无缘无故的起微笑)。愿听闻佛陀为甚么会含笑的本末!因为如来、至真、等正觉,终究不会妄笑的。』那时,迦叶!佛陀就告诉我说:『在过去世之时,在此贤劫当中,有一位如来,名叫拘留孙,为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于此世间。又在于这个地方,为他的诸弟子广为说法。其次,在于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名叫拘那含的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于此世间。那个时候那位佛陀,也同样的在于这个地方,为他的诸弟子们广为说法。其次,在于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名叫迦叶的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于此世间。迦叶如来也同样的在于这个地方为他的诸弟子广为说法。』
那个时候,迦叶!我在于佛前长跪而向佛说:『愿令释迦文佛也同样的在于此处,给诸弟子们具足说法!这个地方便为四位如来的金刚宝座,永恒的不断绝!』
那个时候,迦叶!释迦文佛在于那个座处,便告诉我说:『阿难!在往昔之时的此座,乃于贤劫当中有一位国王出世,名叫摩诃提婆。乃至于八万四千岁之久,都以王法教化国民,训诫民众都以道德,经历很久的年岁之后,便告诉劫比说:如果看见我的头上有白发的话,便随时向我报告。』(叫劫比大臣提醒他已老了。)
那时,那人(劫比)听王的教令(吩咐)后,又经过数年之时,曾经看见国王的头上有白发之生起,便趋前长跪而向大王说:『大王!当知!您的头上已有白发了。』这时大王就告诉那人说:『去捉取金镊来拔我的白发,然后放在我的手上吧!』那时,那人就受大王的教令,便去执拿金镊,趋前去拔大王的白发。
那时,大王看见其白发后,便说此偈而说:
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
(现在在我的头上已经生起衰老之征的耗毛了。天使〔生老病死与刑罚牢狱为五天使〕已经来到了。我应当在于此时出家去修行为是!)
『我现在已经吃过人中之福,(享尽过世间的福报),应该要自勉修持升天的德业,应该剃除须发,穿着三种的法衣,由于信心坚固,去出家学道,去离开众苦为是。』
那个时候,大王摩诃提婆便告诉他的第一太子,名叫长寿的说:『卿今知否?(你知道吗?)我的头上已经生长白发,我想去剃除须发,穿着三种的法衣,由于信心坚固,而去出家学道,以祈离开众苦。你如继承我的王位时,就应以正法治化,不可使其有失,不可有违我的言教,不可造作凡夫的行为!为甚么呢?因为如有人违逆我的教言的话,便就是凡夫之行为之故。所谓凡夫,都长久的处在于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也就是火涂、血涂、刀涂、应为三途)与八难(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北俱卢洲、瘖痖盲聋、世智辩聪、生于佛前佛后)之中的。』
那个时候,大王摩诃提婆讲完后,便将他的王位授与其太子,同时又以财宝赐与劫比大臣。这些事情作完后,便在那个地方剃除须发,穿着三法衣(大衣、上衣、内衣),由于信心坚固,而出家去学道,以祈脱离诸苦恼。在于八万四千岁当中善修梵行(离开情欲的清净行),行四等心(四无量心),所谓慈(与乐)、悲(拔苦)、喜(随喜)、护(舍,舍弃怨亲之念)。就这样的用功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往生于梵天上。
这时,长寿王曾忆记其父王的遗教,未曾有暂舍,而以正法去治化,并没有半点的阿曲,未经旬日(没有几天),便又同样的得作一位转轮圣王(最理想的有道的国王),而具足了七宝。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这就是所谓的七宝。又拥有千子,都勇猛而有智慧,能除弃众苦,能统领四方。
经过一段时期,长寿王也同样的以前王之法,作出如上面所记的偈而说:
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
(现在在我的头上已经生起衰老之征的耗毛了。天使〔生老病死与刑罚牢狱为五天使〕已经来到了。我应当在于此时出家去修行为是!)
『我现在已经食过人中之福(享受过人中的福报)了,应当自勉升天的德行,应该剃除须发,穿着三法衣(1.僧伽梨,众聚时衣-大衣,2.郁多罗僧,上衣,3.安陀会,中着衣-内衣),以信念坚固去出家学道,祈求离诸苦恼。』
这时,长寿王乃告诉其第一太子,名叫善观而说:『卿今知否?我的头上已经长出白发来了,我想剃除须发,穿着三法衣,以信念坚固。去出家学道,去祈求离开一切苦恼。你绍继我的王位后,应以正法治化,不可使其有失,不可违逆我的言教,不可以造凡夫的行为!为甚么呢?因为如果有这种人违逆我的遗言的话,那就是凡夫的行为。所谓凡夫,乃长处在于三涂、八难之中的!』这时,长寿王乃以八万四千岁的期间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所谓慈、悲、喜、护(舍)的四无量心,在其身逝命终之后,往生于梵天上。这时,善观王,乃忆记其父王的遗教,未曾暂舍,都以正法治化,并没有阿曲。
迦叶!你知道吗?那个时候的摩诃提婆,岂为他人吗?你千万不可以作如是之观。那时的摩诃提婆王,就是现在的释迦文;那时的长寿王,就是现在的我-阿难是;那时的善观王,就是现在的优多罗比丘是。都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也永远不断绝。这时,善观王又兴他的父王的遗敕,都以正法治化,不断绝王的遗教。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其父王的遗教乃难得违逆之故。」
那时。尊者阿难便说偈而说:
敬法奉所尊不忘本恩报复能崇三业智者之所贵
(敬重法,奉承所尊的,不忘弃其根本的大恩,报答其恩。又能崇向身口意的三业〔勤勉于三业之修学〕的话,就是智者所尊贵仰望的)。
我观察以上的真义之后,乃以此增一阿含经授与优多罗比丘。为甚么绿故呢?因为一切诸法,皆有所由之故。」
这时,尊者阿难,告诉优多罗比丘而说:「你从前作转轮圣王之时,不失前王的遗教。现在又以此法相嘱累于你,也应不失去其正教,不可作凡夫的行为。你现在应当要知道!如果有违失如来的善教的话,便会堕入于凡夫之地(境界)当中。为甚么缘故那时的摩诃提婆王,并不得证悟而至于究竟解脱之地呢?为甚么未得解脱不能至于安隐之处呢?虽然得受梵天的福报,然而犹不至于究竟的。如来的善业,乃名叫究意安隐之处,为快乐无极,为天、人所尊敬,必得涅槃的!因此之故,优多罗!你应当奉持此法,应当讽诵读念,不可以有所缺漏!」
那时,阿难便说偈而说:
于法当念故如来由是生法兴成正觉辟支罗汉道
法能除众苦亦能成果实念法不离心今报后亦受
若欲成佛者犹如释迦文受持三藏法句逗不错乱
三藏虽难持义理不可穷当诵四阿含便断天人径
阿含虽难诵经义不可尽戒律勿令失此是如来宝
禁律亦难持阿含亦复然牢持阿毗昙便降外道术
宣畅阿毘昙其义亦难持当诵三阿含不失经句逗
契经阿毗昙戒律流布世天人得奉行便生安隐处
设无契经法亦复无戒律如盲投于冥何时当见明
以是嘱累汝并及四部众当持勿轻慢于释迦文佛
(对于法,当于思念之故,如来乃由是而生的。法兴起时,而能成就正觉,成就辟支〔独觉〕、罗汉之道。法乃能除弃一切苦恼,也能成就果实。如能念法而不离于心的话,则现在能得果报,在于后世也能享受其果报的。)
(如果欲成佛作祖的话,则应如释迦文佛之受持三藏〔经律论〕之法,对于三藏的句逗都应不错乱。三藏之法虽然很难受持,义理也不可穷尽,那就应当诵持此四阿含经,因为诵持四阿含的话,便能断绝转生于天人之径〔道〕。阿含经虽然难以诵持,而经义也不可以穷尽,而戒律也不可使其遗失,因为这是如来之宝啊!禁律也是难以诵持,阿含经也是同样的道理,应牢固的持诵阿毗昙〔对法,论〕,便能降伏外道的法术。要宣畅阿毗昙,而其义也同样的难以诵持,那就应当诵持三阿含经〔增一与其它三阿含〕,不可失弃其经的句逗。)
(契经、阿毗昙、戒律〔经律论三藏〕,流布于世间,天人得以奉行的话,便能往生于安隐之处。假如没有契经,没有法〔指阿毗昙,对法,论〕,又没有戒律的话,就如盲目之人投入于冥(黑暗)那样,这,到底甚么时候当会见到光明呢?将此道理嘱累于你,并及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该好好的受持,千万不可以轻慢,释迦文佛的教训!)
尊者阿难说此语之时,天地则起六反(动起涌,震吼觉)的震动,诸尊神天在于虚空中,手执天华,散在于尊者阿难的身上,以及四部的大众。一切的天、龙、鬼神、干沓和(干闼婆,嗅香,乐神)、阿须伦(阿修罗,非天)、加留罗(迦楼罗,金翅鸟)、甄陀罗(紧那罗,疑人,头上有一角)、摩休勒(摩睺罗伽,大腹行,人身蛇首,以上为天龙八部)等众生,都怀着欢喜,而感叹说:「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你所说的上中下言(首尾中间一切言辞),都没有不善,对于法应当要恭敬。诚如所说的,诸天、世人,都没有不从法而得以成就的。如果有人行恶的话,便会堕入于地狱、饿鬼、畜生!」
那时,尊者阿难,在于四部众当中,作狮子吼,劝化一切的人,叫人都要奉行此法。那个时候,座上有三万位的天、人,都得法眼清净(如实而观察万物的真相的心眼。)
那时,四部之众,以及诸天、世人,听尊者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念品第二
概要:本品叙述修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静止)、念安般(念呼吸)、念身(念肉体之无常)、念死等十念法,由之而能成就神力,去诸乱想,而得沙门之果,也就是能证涅槃。
【一】(念佛。忆念佛陀的大慈大悲,和无量的功德,而致于成就涅槃)。
闻如是(我们听佛所讲过的确实是如是:)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如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变化不思议),便能除去众乱之想,而逮得沙门果(将证悟的阶段分为四沙门果,1.预流果2.一来果3.不还果4.阿罗汉果),能自致于涅槃(寂灭,解脱生死轮回)。那一法呢?所谓念佛(忆念佛陀的慈悲)是。应当要善于修行,应当要善于广演流布。这样去作的话,便能成就神通(成就道果后,自然会有能力发出神妙不可思议之力来),便能去除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念佛的一法,应当七贯演传布念佛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的修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念法。忆念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为能利益一切众生的功德,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去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法(忆念佛陀所说的一切法,均为具有利益大地的一切众生的功德)是。应当要善于修行念法之行,应当要广演传布念法的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去除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修念法的一法,应当广演传布念法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念众,念僧。忆念僧伽乃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好的福田的功德,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去除众乱想,而能获得沙门果,而白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众(忆念僧伽乃具足戒定慧,能为众生作福田的功德)是。应当要善于修行念僧,应当要广演传布念僧的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除弃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修行念僧的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念僧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四】(念戒。忆念戒行有大的势力,能除众生的诸烦恼,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如是的: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除去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戒(忆念戒行为有大的势力,能弃除众生的烦恼)是。应当要善于修行念戒的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念戒的一法。如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除去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修行念戒的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念戒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念施。忆念布施有大功德,能除弃众生的悭贪,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除去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施(忆念布施有大的功德,能除众生的悭贪)。应当善于修行念施,应当要广演传布念施之法。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除去众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修念施的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念施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士应当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念天。忆念三果的诸天,都因往昔修戒、布施的善报,而得此乐报的,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妙力,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天(忆念三果〔不还果〕的诸天都由于修戒、修施的善根,而得此乐报的)是。应当善于修行,应当要广演传布。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念天的一法,应当要广传流布念天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念休息。念寂静,止息随念,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到如是之法: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证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休息(念寂静,所谓止息随念,而念静止)是。应当要善于修行,应当要广演传布。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去除诸乱想,而能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念休息的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念休息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八】(念安般。所谓数息观、也就是观念呼吸,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这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灭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那一法呢?所谓念安般(观念呼吸,长息则知长息,短息则知短息,而念呼吸)是。应当善于修行,应当广演传布。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去除诸乱想,而获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像如是,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的学习!」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九】(念身。念吾人之身的发、毛、爪、齿等,到底是从何而来?为谁所造?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传流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那一法呢?所谓念身(念吾人的肉体的一切,其来龙去脉,均为无常)的。应当善于修行,应当广演传布。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去除诸乱想,而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念身的一法,应当广演传布念身的一法。应该要如是的,诸比丘们!当应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O】(念死。念人身终皈都会死而不忘,而致于成就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横演传布一法。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那一法呢?所谓念死(念人在一切时中,有身必有死,而不忘)是。应当善于修行,应当广演传布。这样的话,便能成就神通,而有妙力,便能去除诸乱想,而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修行念死的一法,应当广演传布念死的一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结颂如下:)
佛法圣众念戒施及天念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后
(1.念佛、2.念法,与3.圣众之念〔念僧〕;4.念戒、5.念施,以及对于6.天之念〔念天〕,7.念休息、8.安般念〔念安般,念呼吸之息〕,9.念身,10.死念〔念死〕乃在于最后之一经。)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完
分类:佛经 书名:增一阿含经 作者:悟慈法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