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志154 刑法3|正史

《宋史》志154 刑法3


天下疑狱,谳有不能决,则下两制与大臣若台谏杂议,视其事之大小,无常法, 而有司建请论驳者,亦时有焉。

端拱初,广安军民安崇绪隶禁兵,诉继母冯与父知逸离,今夺资产与己子。大 理当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判大理张佖固执前断,遂下台省杂议。徐铉议曰: "今第明其母冯尝离,即须归宗,否即崇绪准法处死。今详案内不曾离异,其证有 四。况不孝之刑,教之大者,宜依刑部、大理寺断。"右仆射李昉等四十三人议曰: "法寺定断为不当。若以五母皆同,即阿蒲虽贱,乃崇绪亲母,崇绪特以田业为冯 强占,亲母衣食不给,所以论诉。若从法寺断死,则知逸何辜绝嗣,阿蒲何地托身? 臣等议:田产并归崇绪,冯合与蒲同居,供侍终身。如是,则子有父业可守,冯终 身不至乏养。所犯并准赦原。"诏从昉等议,铉、佖各夺奉一月。

熙宁元年八月,诏:"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初,登 州奏有妇阿云,母服中聘于韦,恶韦丑陋,谋杀不死。按问欲举,自首。审刑院、 大理寺论死,用违律为婚奏裁,敕贷其死。知登州许遵奏,引律"因杀伤而自首, 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以谋为所因,当用按问欲举条减二等。刑部定如 审刑、大理。时遵方召判大理,御史台劾遵,而遵不伏,请下两制议。乃令翰林学 士司马光、王安石同议,二人议不同,遂各为奏。光议是刑部,安石议是遵,诏从 安石所议。而御史中丞滕甫犹请再选官定议,御史钱顗请罢遵大理,诏送翰林学士 吕公著韩维、知制诰钱公辅重定。公著等议如安石,制曰"可"。于是法官齐恢、 王师元、蔡冠卿等皆论奏公著等所议为不当。又诏安石与法官集议,反覆论难。

明年二月庚子,诏:"今后谋杀人自首,并奏听敕裁。"是月,除安石参知政 事,于是奏以为:"律意,因犯杀伤而自首,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若已 杀,从故杀法,则为首者必死,不须奏裁;为从者自有编敕奏裁之文,不须复立新 制。"与唐介等数争议帝前,卒从安石议。复诏:"自今并以去年七月诏书从事。" 判刑部刘述等又请中书、枢密院合议,中丞吕诲、御史刘琦、钱顗皆请如述奏,下 之二府。帝以为律文甚明,不须合议。而曾公亮等皆以博尽同异、厌塞言者为无伤, 乃以众议付枢密院。文彦博以为:"杀伤者,欲杀而伤也,即已杀者不可首。"吕 公弼以为:"杀伤于律不可首。请自今已杀伤依律,其从而加功自首,即奏裁。" 陈升之、韩绛议与安石略同。会富弼入相,帝令弼议,而以疾病,久之弗议,至是 乃决,而弼在告,不预也。

苏州民张朝之从兄以枪戮死朝父,逃去,朝执而杀之。审刑、大理当朝十恶不 睦,罪死。案既上,参知政事王安石言:"朝父为从兄所杀,而朝报杀之,罪止加 役流,会赦,应原。"帝从安石议,特释朝不问。更命吕公著等定议刑名,议不称 安石意,乃自具奏。初,曾公亮以中书论正刑名为非,安石曰:"有司用刑不当, 则审刑、大理当论正;审刑、大理用刑不当,即差官定议;议既不当,即中书自宜 论奏,取决人主。此所谓国体。岂有中书不可论正刑名之理?"

三年,中书上刑名未安者五:

其一,岁断死刑几二千人,比前代殊多。如强劫盗并有死法,其间情状轻重有 绝相远者,使皆抵死,良亦可哀。若为从情轻之人别立刑,如前代斩右趾之比,足 以止恶而除害。禁军非在边防屯戍而逃者,亦可更宽首限,以收其勇力之效。

其二,徒、流折杖之法,禁纲加密,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肌体,为终身之辱; 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若使情理轻者复古居作之法,遇赦第减月日, 使良善者知改过自新,凶顽者有所拘系。

其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 然后决刺充军。其配隶并减就本处,或与近地。凶顽之徒,自从旧法。编管之人, 亦迭送他所,量立役作时限,无得髡钳。

其四,令州县考察士民,有能孝悌力田为众所知者,给帖付身。偶有犯令,情 轻可恕者,特议赎罚;其不悛者科决。

其五,奏裁条目繁多,致淹刑禁,亦宜删定。

诏付编敕所详议立法。

初,韩绛尝请用肉刑,曾布复上议曰:"无王之制刑罚,未尝不本于仁,然而 有断肢体、刻肌肤以至于杀戮,非得已也。盖人之有罪,赎刑不足以惩之,故不得 已而加之以墨、劓、剕、宫、大辟,然审适轻重,则又有流宥之法。至汉文帝除肉 刑而定笞箠之令,后世因之以为律。大辟之次,处以流刑,代墨、劓、剕、宫,不 惟非先王流宥之意,而又失轻重之差。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 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井,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而 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比于古亦轻矣。况折杖之法,于古为鞭扑之刑,刑轻不能止 恶,故犯法日益众,其终必至于杀戮,是欲轻而反重也。今大辟之目至多,取其情 可贷者,处之以肉刑,则人之获生者必众。若军士亡去应斩,贼盗赃满应绞,则刖 其足;犯良人于法应死,而情轻者处以宫刑。至于劓、墨,则用刺配之法。降此而 后为流、徒、杖、笞之罪,则制刑有差等矣。"议既上,帝问可否于执政,王安石、 冯京互有论辨,迄不果行。枢密使文彦博亦上言:"唐末、五代,用重典以救时弊, 故法律之外,徒、流或加至于死。国家承平百年,当用中典,然犹因循有重于旧律 者,若伪造官文书,律止流二千里,今断从绞。近凡伪造印记,再犯不至死者,亦 从绞坐。夫持杖强盗,本法重于造印,今造印再犯者死,而强盗再犯赃不满五匹者 不死,则用刑甚异于律文矣。请检详刑名重于旧律者,以敕律参考,裁定其当。" 诏送编敕所。

又诏审刑院、大理寺议重赃并满轻赃法。审刑院言:"所犯各异之赃,不待罪 等而累并,则于律义难通,宜如故事。"而大理寺言:"律称,以赃致罪,频犯者 并累科;若罪犯不等者,即以重赃并满轻赃各倍论;累并不加重者止从重。盖律意 以频犯赃者,不可用二罪以上之法,故令累科;为非一犯,故令倍论。此从宽之一 也。然六赃轻重不等,若犯二赃以上者,不可累轻以从重,故令并重满轻满轻。此 从宽之二也。若以重并轻后加重,则止从一重,盖为进则改从于轻法,退亦不至于 容奸。而《疏议》假设之法,适皆罪等者,盖一时命文耳。若罪等者尽数累并,不 等者止科一赃,则恐知法者足以为奸,不知者但系临时幸与不幸,非律之本意也。" 帝是大理议,行之。八年,洪州民有犯徒而断杖者,其余罪会恩免,官吏失出,当 劾。中书堂后官刘衮驳议,以谓"律因罪人,以致罪,罪人遇恩者,准罪人原法。 洪州官吏当原。"又请自令官司出入人罪,皆用此令。而审刑院、大理寺以谓: "失入人罪,乃官司误致罪于人,难用此令。其失出者,宜如衮议。"

无丰三年,周清言:"审刑院、刑部奏断妻谋杀案问自首,变从故杀法,举轻 明重,断入恶逆斩刑。窃详律意,妻谋杀夫,已杀,合入恶逆,以按问自首,变从 故杀法,宜用妻殴夫死法定罪。且十恶条,谋与故斗杀夫,方入恶逆,若谋而未杀, 止当不睦。既用举轻明重,宜从谋而未杀法,依敕当决重杖处死,恐不可入恶逆斩 刑。"下审刑院、刑部参详,如清议。

邵武军奏谳,妇与人奸,谋杀其夫,已而夫醉归,奸者自杀之。法寺当妇谋杀 为从,而刑部郎中杜纮议妇罪应死。又兴元府奏谳,梁怀吉往视出妻之病,因寄粟, 其子辄取食之,怀吉殴其子死。法寺以盗粟论,而当怀吉杂犯死罪,引赦原。而纮 议出妻受寄粟,而其子辄费用,不入捕法。议既上,御史台论纮议不当,诏罚金, 仍展年磨勘。而侍郎崔台符以下三人无所可否,亦罚金。

八年,尚书省言:"诸获盗,有已经杀人,及元犯强奸、强盗贷命断配之人, 再犯捕获,有司例用知人欲告、或按问自首减免法。且律文自首减等断遣者,为其 情非巨蠹,有改过自新之心。至于奸、盗,与余犯不同,难以例减。请强盗已杀人, 并强奸或元犯强盗贷命,若持杖三人以上,知人欲告、按问欲举而自首,及因人首 告应减者,并不在减等例。"初,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议按问自首法,卒从安石议。 至是,光为相,复申前议改焉。乃诏:"强盗按问欲举自首者,不用减等。"既而 给事中范纯仁言:"熙宁按问欲举条并得原减,以容奸太多,元丰八年,别立条制。 窃详已杀人、强奸,于法自不当首,不应更用按问减等。至于贷命及持杖强盗,亦 不减等,深为太重。按《嘉祐编敕》:'应犯罪之人,因疑被执,赃证未明,或徒 党就擒,未被指说,但诘问便承,皆从律按问欲举首减之科。若已经诘问,隐拒本 罪,不在首减之例。'此敕当理,当时用之,天下号为刑平。请于法不首者,自不 得原减,其余取《嘉祐编敕》定断,则用法当情,上以广好生之德,下则无一夫不 获之冤。"从之。

又诏:"诸州鞫讯强盗,情理无可悯,刑名无疑虑,而辄奏请,许刑部举驳, 重行朝典,无得用例破条。"从司马光之请也。光又上言:"杀人不死,伤人不刑, 尧、舜不能以致治。刑部奏钞兖、怀、耀三州之民有斗杀者,皆当论死,乃妄作情 理可悯奏裁,刑部即引旧例贷之。凡律、令、敕、式或不尽载,则有司引例以决。 今斗杀当死,自有正条,而刑部承例免死决配,是斗杀条律无所用也。请自今诸州 所奏大辟,情理无可悯,刑名无可疑,令刑部还之,使依法处断。若实有可悯、疑 虑,即令刑部具其实于奏钞,先拟处断,门下省审覆。如或不当,及用例破条,即 驳奏取旨勘之。"

元祐元年,纯仁又言:"前岁四方奏谳,大辟凡二百六十四,死者止二十五人, 所活垂及九分。自去年改法,至今未及百日,所奏按凡一百五十四,死者乃五十七 人,所活才及六分已上。臣固知未改法前全活数多,其间必有曲贷,然犹不失'罪 疑惟轻'之仁;自改法后,所活数少,其间必有滥刑,则深亏'宁失不经'之义。 请自今四方奏大辟按,并令刑部、大理寺再行审覆,略具所犯及元奏因依,令执政 取旨裁断,或所奏不当,亦原其罪。如此则无冤滥之狱。"

又因尚书省言,远方奏谳,待报淹系,始令川、广、福建、荆南路罪人,情轻 法重当奏断者,申安抚或钤辖司酌情决断乃奏。门下侍郎韩维言:"天下奏按,必 断于大理,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中书,决之人主。近岁有司但因州郡所请,依违 其言,即上中书,贴例取旨,故四方奏谳日多于前。欲望刑清事省,难矣。自今大 理寺受天下奏按,其有刑名疑虑、情理可悯,须具情法轻重条律,或指所断之法, 刑部详审,次第上之。"诏刑部立法以闻。

崇宁五年,诏:"民以罪丽法,情有重轻,则法有增损。故情重法轻,情轻法 重,旧有取旨之令。今有司惟情重法轻则请加罪,而法重情轻则不奏减,是乐于罪 人,而难于用恕,非所以为钦恤也。自今宜遵旧法取旨,使情法轻重各适其中,否 则以违制论。"宣和六年,臣僚言:"元丰旧法,有情轻法重,情重法轻,若入大 辟,刑名疑虑,并许奏裁。比来诸路以大辟疑狱决于朝廷者,大理寺类以'不当' 劾之。夫情理巨蠹,罪状明白,奏裁以幸宽贷,固在所戒;然有疑而难决者,一切 劾之,则官吏莫不便文自营。臣恐天下无复以疑狱奏矣。愿诏大理寺并依元丰法。" 从之。

绍兴初,州县盗起,道不通,诏应奏裁者,权减降断遣以闻。既而奏谳者多得 轻贷,官无失入之虞,而吏有鬻狱之利,往往不应奏者,率奏之。

三年,乃诏大辟应奏者,提刑司具因依缴奏。宣州民叶全二盗檀偕窖钱,偕令 佃人阮授、阮捷杀全二等五人,弃尸水中,有司以"尸不经验"奏。侍御史辛炳言 偕系故杀,众证分明,以近降法,不应奏。诸狱不当奏而奏者虽不论罪,今宣州观 望,欲并罪之。帝曰:"若宣州加罪,则实有疑者亦不复奏陈矣。"于是法寺、刑 部止罚金。

五年,给事中陈与义奏有司多妄奏出入人罪,帝为申严立法,终不悛。

二十六年,右正言凌哲复上疏曰:"汉高入关,悉除秦法,与民约法三章耳。 所谓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司马光有言:'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 斯言可谓至当矣。臣窃见诸路州、军大辟,虽刑法相当者,类以可悯奏裁。自去岁 郊后距今,大辟奏裁者五十余人中,有实犯故杀、斗杀常赦所不原者,法既无疑, 情无可悯,刑、寺并皆奏裁贷减。彼杀人者可谓幸矣,被杀者衔恨九原,何时已邪? 臣恐强暴之风滋长,良善之人莫能自保,其于刑政,为害非细。应今后大辟,情法 相当、无可悯者,所司辄奏裁减贷者,乞令台臣弹劾。"帝览奏,曰:"但恐诸路 灭裂,实有情理可悯之人,一例不奏,有失钦恤之意。"令刑部坐条行下。

驯至乾道,谳狱之弊,日益滋甚。孝宗乃诏有司缘情引条定断,更不奏裁。其 后刑部侍郎方滋言:"有司断罪,其间有情重法轻,情轻法重,情理可悯,刑名疑 虑,命官犯罪,议亲议故之类,难以一切定断。今后宜于敕律条令,明言合奏裁事 件,乞并依建隆三年敕文。"从之。

六年,臣僚请:"今后大辟,只以为首应坐死罪者奏,为从不应坐死者,先次 决遣。及流、徒罪,不许作情重取旨。不然,则坐以不应奏而奏之罪。"从之。

至理宗时,往往谳不时报,囚多瘐死。监察御史程元凤奏曰:"今罪无轻重, 悉皆送狱,狱无大小,悉皆稽留。或以追索未齐而不问,或以供款未圆而不呈,或 以书拟未当而不判,狱官视以为常,而不顾其迟,狱吏留以为利,而惟恐其速。奏 案申牒既下刑部,迟延日月方送理寺。理寺看详,亦复如之。寺回申部,部回申省, 动涉岁月。省房又未遽为呈拟,亦有呈拟而疏驳者,疏驳岁月,又复如前。展转迟 回,有一二年未报下者。可疑可矜,法当奏谳,矜而全之,乃反迟回。有矜贷之报 下,而其人已毙于狱者;有犯者获贷,而干连病死不一者,岂不重可念哉?请自今 诸路奏谳,即以所发月日申御史台,从台臣究省、部、法寺之慢。"从之。而所司 延滞,寻复如旧。

景定元年,乃下诏曰:"比诏诸提刑司,取翻异驳勘之狱,从轻断决。而长吏 监司多不任责,又引奏裁,甚者有十余年不决之狱。仰提刑司、守臣审勘,或前勘 未尽,委有可疑,除命官、命妇、宗妇、宗女及合用荫人奏裁外,其余断讫以闻。 官吏特免收坐一次。"

凡应配役者傅军籍,用重曲者黥其面。会赦,则有司上其罪状,情轻者纵之, 重者终身不释。初,徒罪非有官当赎铜者,在京师则隶将作监役,兼役之宫中,或 输作左校、右校役。开宝五年,御史台言:"若此者,虽有其名,无复役使。遇祠 祭,供水火,则有本司供官。望令大理依格断遣。"于是并送作坊役之。

太宗以国初诸方割据,沿五代之制,罪人率配隶西北边,多亡投塞外,诱羌为 寇。乃诏:"当徒者,勿复隶秦州、灵武、通远军及缘边诸郡。"时江、广已平, 乃皆流南方。先是,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 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太平兴 国五年,始令分隶盐亭役之,而沙门如故。端拱二年,诏免岭南流配荷校执役。初, 妇人有罪至流,亦执针配役。至是,诏罢免之。始令杂犯至死贷命者,勿流沙门岛, 止隶诸州牢城。旧制,僮仆有犯,得私黥其面。帝谓:"僮使受佣,本良民也。" 诏:"盗主财者,杖脊、黥面配牢城,勿私黥之。十贯以上配五百里外,二十贯以 上奏裁。"帝欲宽配隶之刑,祥符六年,诏审刑院、大理寺、三司详定以闻。既而 取犯茶盐矾曲、私铸造军器、市外蕃香药、挟铜钱诱汉口出界、主吏盗货官物、夜 聚为妖,比旧法咸从轻减

乾兴以前,州军长吏往往擅配罪人。仁宗即位,首下诏禁止,且令情非巨蠹者, 须奏待报。又诏诸路按察官取乾兴赦前配隶兵籍者,列所坐罪状以闻。自是赦书下, 辄及之。初,京师裁造院募女工,而军士妻有罪,皆配隶南北作坊。天圣初,特诏 释之,听自便。妇人应配,则以妻窑务或军营致远务卒之无家者,著为法。时又诏 曰:"闻配徒者,其妻子流离道路,罕能生还,朕甚怜之。自今应配者,录具狱刑 名及所配地里,上尚书刑部详覆。"未几,又诏应配者,须长吏以下集听事虑问。 后以奏牍烦冗,罢录具狱,第以单状上承进司。既又罢虑问焉。

知益州薛田言:"蜀人配徒他路者,请虽老疾毋得释。"帝曰:"远民无知犯 法,终身不得还乡里,岂朕意哉?察其情可矜者许还。"后复诏罪状犷恶者勿许。 初,令配隶罪人皆奏待报,既而系狱淹久,奏请烦数。明道二年,乃诏有司参酌轻 重,著为令。凡命官犯重罪,当配隶,则于外州编管,或隶牙校。其坐死特贷者, 多杖、黥配远州牢城,经恩量移,始免军籍。天圣初,吏同时以赃败者数人,悉窜 之岭南,下诏申儆在位。有平羌县尉郑宗谔者,受赇枉法抵死,会赦当夺官。帝问 辅臣曰:"尉奉月几何,岂禄薄不足自养邪?"王钦若对曰:"奉虽薄,廉士固亦 自守。"特杖宗谔,配隶安州。其后数惩贪吏,至其末年,吏知以廉自饰,犯法者 稍损于旧矣。

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景祐中,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南 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然其后又有配沙门岛者。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系囚, 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六年,又诏曰:"如闻百姓抵轻罪,而长吏擅刺隶他州, 朕甚悯焉。自今非得于法外从事者,毋得辄刺罪人。"皇祐中,即赦,命知制诰曾 公亮、李绚阅所配人罪状以闻,于是多所宽纵。公亮请著为故事,且请益、梓、利、 夔四路就委转运、钤辖司阅之。自后每赦命官,率以为常。配隶重者沙门岛砦,其 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断讫,不以寒暑,即时上道。 吴充建请:"流人冬寒被创,上道多冻死。请自今非情理巨蠹,遇冬月听留役本处, 至春月遣之。"诏可。

熙宁二年,比部郎中、知房州张仲宣尝檄巡检体究金州金坑,无甚利。土人惮 兴作,以金八两求仲宣不差官。及事觉,法官坐仲宣枉法赃应绞,援前比贷死,杖 脊、黥配海岛。知审刑院苏颂言:"仲宣所犯,可比恐喝条。且古者刑不上大夫, 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今刑为徒隶,其人虽无足矜,恐污辱衣冠尔。"遂免杖、 黥,流贺州。自是命官无杖黥法。

六年,审刑院言:"登州沙门砦配隶,以二百人为额,余则移置海外,非禁奸 之意。"诏以三百人为额。广南转运司言:"春州瘴疠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九, 愿停配罪人。"诏:"应配沙门岛者,许配春州,余勿配。"既而诸配隶除凶盗外, 少壮者并寘河州,止五百人。初,神宗以流人去乡邑,疾死于道,而护送禁卒,往 来劳费,用张诚一之议,随所在配诸军重役。后中丞黄履等言,罢之。凡犯盗,刺 环于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于面。径不过五分。

元祐六年,刑部言:"诸配隶沙门岛,强盗杀人纵火,赃满五万钱、强奸殴伤 两犯致死,累赃至二十万钱、谋杀致死,及十恶死罪,造蛊已杀人者,不移配。强 盗徒党杀人不同谋,赃满二十五万,遇赦移配广南,溢额者配隶远恶。余犯遇赦移 配荆湖南北、福建路诸州,溢额者配隶广南。在沙门岛满五年,遇赦不该移配与不 许给还而年及六十以上者,移配广南。在岛十年者,依余犯格移配。笃疾或年及七 十、在岛三年以上,移配近乡州军。犯状应移而老疾者同。其永不放还者,各加二 年移配。"后又定令:"沙门岛已溢额,移配琼州、万安军、昌化、朱崖军。"

绍圣三年,刑部侍郎邢恕等言:"艺祖初定天下,主典自盗,赃满者往往抵死。 仁祖之初,尚不废也。其后用法稍宽,官吏犯自盗,罪至极法,率多贷死。然甚者 犹决刺配岛,钱仙芝带馆职,李希甫历转运使,不免也。比朝廷用法益宽,主典人 吏军司有犯,例各贷死,略无差别。欲望进述祖宗故事,凡自盗,计赃多者,间出 睿断,以肃中外。"诏:"今后应枉法自盗,罪至死、赃数多者,并取旨。"

或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道路有奔亡之虑。苏颂元丰中尝建议: "请依古置圜土,取当流者治罪讫,髡首钳足,昼则居作,夜则置之圜土。满三岁 而后释,未满岁而遇赦者,不原。既释,仍送本乡,讥察出入。又三岁不犯,乃听 自如。"时未果行。崇宁中,始从蔡京之请,令诸州筑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昼则 役作,夜则拘之,视罪之轻重,以为久近之限。许出圜土日充军,无过者纵释。行 之二年,其法不便,乃罢。大观元年,复行。四年,复罢。

南渡后,诸配隶,《祥符编敕》止四十六条,庆历中,增至百七十余条。至于 淳熙,又增至五百七十条,则四倍于庆历矣。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 至充斥。淳熙十一年,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未 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 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检照 《元丰刑部格》,诸编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条限;《政和编配格》又有情重、 稍重、情轻、稍轻四等。若依仿旧格,稍加参订,如入情重,则仿旧刺面,用不移 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则止刺额角,用配及十年之格;其次稍轻,则与免黥刺,用 不刺面、役满放还之格;其次最轻,则降为居役,别立年限纵免之格。傥有从坐编 管,则置之本城,减其放限。如此,则于见行条法并无牴牾,且使刺面之法,专处 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于罪,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顾藉,可以自新。省黥徒,销奸 党,诚天下之切务。"即诏有司裁定,其后迄如旧制。

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之人,盖有两等。其乡民一时斗殴杀伤,及胥吏犯 赃贷命流配等,设使逃逸,未必能为大过,止欲从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满给据, 复为良民。至于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非村民、胥吏之 比,欲并配屯驻军,立为年限,限满改刺从正军。"从之。其所配之地,自高宗来, 或配广南海外四州,或配淮、汉、四川,迄度宗之世无定法,皆不足纪也。

凡内外所上刑狱,刑部、审刑院、大理寺参主之,又有纠察在京刑狱司以相审 覆。官制即行,罢审刑、纠察,归其职于刑部。四方之狱,则提点刑狱统治之。官 司之狱: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外 则三京府司、左右军巡院,诸州军院、司理院,下至诸县皆有狱。诸狱皆置楼牖, 设浆铺席,持具沐浴,食令温暖,寒则给薪炭、衣物,暑则五日一涤枷杻。郡县则 所职之官躬行检视,狱敝则修之使固。

神宗即位初,诏曰:"狱者,民命之所系也。比闻有司岁考天下之奏,而多瘐 死。深惟狱吏并缘为奸,检视不明,使吾元元横罹其害。《书》不云乎:'与其杀 不辜,宁失不经。'其具为令:应诸州军巡司院所禁罪人,一岁在狱病死及二人, 五县以上州岁死三人,开封府司、军巡岁死七人,推吏、狱卒皆杖六十,增一人则 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典狱官如推狱,经两犯即坐从违制。提点刑狱岁终会死者之 数上之,中书检察。死者过多,官吏虽已行罚,当更黜责。"

未几,复诏:"失入死罪,已决三人,正官除名编管,贰者除名,次贰者免官 勒停,吏配隶千里。二人以下,视此有差。不以赦降、去官原免。未决,则比类递 降一等;赦降、去官,又减一等。令审刑院、刑部断议官,岁终具尝失入徒罪五人 以上,京朝官展磨勘年,幕职、州县官展考,或不与任满指射差遣,或罢,仍即断 绝支赐。"以前法未备,故有是诏。又尝诏:"官司失入人罪,而罪人应原免,官 司犹论如法,即失出人罪。若应徒而杖,罪人应原免者,官司乃得用因罪人以致罪 之律。"

帝以国初废大理狱非是,元丰元年诏曰:"大理有狱尚矣。今中都官有所劾治, 皆寓系开封诸狱,囚既猥多,难于隔讯,盛夏疾疫,传致瘐死,或主者异见,岁时 不决,朕甚愍焉。其复大理狱,置卯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专主鞫讯;检法官 二人,主簿一人。应三司、诸寺监吏犯杖、笞不俟追究者,听即决,余悉送大理狱。 其应奏者,并令刑部、审刑院详断。应天下奏按亦上之。"五年,分命少卿左断刑、 右治狱。断刑则评事、检法详断,丞议,正审;治狱则丞专推劾,主簿掌按劾,少 卿分领其事,而卿总焉。六年,刑部言:"旧详断官分公按讫,主判官论议改正, 发详议官覆议。有差失问难,则书于检尾,送断官改正,主判官审定,然后判成。 自详断官归大理为评事、司直,议官为丞,所断按草,不由长贰,类多差忒。"乃 定制:"服评事、司直与正为断司,丞与长贰为议司。凡断公按,正先详其当否, 论定则签印注日,移议司覆议,有辨难,乃具议改正,长贰更加审定,然后判成录 奏。

元祐初,三省言:"旧置纠察司,盖欲察其违慢,所以谨重狱事,罢归刑部, 无复纠察之制。请以纠察职事委御史台刑察兼之,台狱则尚书省右司纠察之。"

三年,罢大理寺狱。初,大理置狱,本以囚系淹滞,俾狱事有所统,而大理卿 崔台符等不能奉承德意,虽士大夫若命妇,狱辞小有连逮,辄捕系。凡逻者所探报, 即下之狱。傅会锻炼,无不诬服。至是,台符等皆得罪,狱乃罢。

八年,中书省言:"昨诏同外,岁终具诸狱囚死之数。而诸路所上,遂以禁系 二十而死一者不具,即是岁系二百人,许以十人狱死,恐州县弛意狱事,甚非钦恤 之意。诏刑部自今不许辄分禁系之数。绍圣二年,户部如三司故事,置推勘检法官, 应在京诸司事干钱谷当追究者,从杖已下即定断。

三年,复置大理寺右治狱,官属视元丰员,仍增置司直一员。大理卿路昌衡请: "分大理寺丞为左、右推,若有翻异,自左移右。再变,即命官审问,或御史台推 究。不许开封府互勘及地分探报,庶革互送挟仇之弊。徒已上罪移御史台。命官追 摄者,悉依条。若探报涉虚、用情托者,并收坐以闻。"

初,法寺断狱,大辟失入有罚,失出不坐。至是,以失出死罪五人比失入一人, 失出徒、流罪三名,亦如之。著为令。元符三年,刑部言:"祖宗重失入之罪,所 以恤刑。夫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请罢失出之责,使有事谳议之 间,务尽忠恕。"诏可。政和三年,臣僚言:"远方官吏,文法既疏,刑罚失中, 不能无冤。愿委耳目之官,季一分录所部囚禁,遇有冤抑,先释而后以闻。岁终较 所释多寡,为之殿最。其徼功故出有罪者,论如法。"诏令刑部立法:诸入人徒、 流之罪已结案,而录问官吏能驳正,或因事而能推正者,累及七人,比大辟一名推 赏。

绍兴六年,令诸鞫勘有情款异同而病死者,提刑司研究之,如冤,申朝廷取旨。 十二年,令诸推究翻异狱,毋差初官、荫子及新进士,择曾经历任人。二十七年, 令监察御史每冬夏点狱,有鞫勘失实者,照刑部郎官,直行移送。二十九年,令杀 人无证、尸不经验之狱,具案奏裁,委提刑审问。如有可疑及翻异,从本司差官重 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监司审定,具案闻奏。否则监司再遣官勘之,又不伏,复奏 取旨。先是,有司建议:"外路狱三经翻异,在千里内者移大理寺。"三十一年, 刑部以为非祖宗法,遂厘正之。乾道中,诸州翻异之囚,既经本州,次檄邻路,或 再翻异,乃移隔路,至有越两路者。官吏旁午于道,逮系者困于追对。四年,乃令: "鞫勘本路累尝差官犹称冤者,惟檄邻路,如尚翻异,则奏裁。"淳熙三年,令县 尉权县事,毋自鞫狱,即令丞、簿参之。全阙,则于州官或邻县选官权摄之。

金作赎刑,盖以鞭扑之罪,情法有可议者,则宽之也。穆王赎及五刑,非法矣。 宋损益旧制,凡用官荫得减赎,所以尊爵禄、养廉耻也。乾德四年,大理正高继申 上言:"《刑统名例律》: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亲属犯罪,各有等第减赎。 恐年代已深,不肖自恃先荫,不畏刑章。今犯罪身无官,须祖、父曾任本朝官,据 品秩得减赎。如仕于前代,须有功惠及民、为时所推、历官三品以上,乃得请。" 从之。后又定:"流内品官任流外职,准律文,徒罪以上依当赎法。诸司授勒留官 及归司人犯徒流等罪,公罪许赎,私罪以决罚论。"淳化四年,诏诸州民犯罪,或 入金赎,长吏得以任情而轻重之,自今不得以赎论。妇人犯杖以下,非故为,量轻 重笞罚或赎铜释之。

仁宗深悯夫民之无知也,欲立赎法以待薄刑,乃诏有司曰:"先王用法简约, 使人知禁而易从。后代设茶、酒、监税之禁,夺民厚利,刑用滋章。今之《编敕》, 皆出律外,又数改更,官吏且不能晓,百姓安得闻之?一陷于理,情虽可哀,法不 得赎。岂礼乐之化未行,而专用刑罚之弊与?汉文帝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 罪,几于刑措。其议科条非著于律者,或冒利犯禁,奢侈违令,或过误可悯,别为 赎法。乡民以谷麦,市人以钱帛,使民重谷麦,免刑罚,则农桑自劝,富寿可期矣。" 诏下,论者以为富人得赎而贫者不能免,非朝廷用法之意。时命辅臣分总职事,以 参知政事范仲淹领刑法,未及有所建明而仲淹罢,事遂寝。至和初,又诏:"前代 帝王后,尝仕本朝,官不及七品者,祖父母、父母、妻子罪流以下,听赎。虽不仕 而尝被赐予者,有罪,非巨蠹,亦如之。"随州司理参军李父抃殴人死,抃上所授 官以赎父罪,帝哀而许之。君子谓之失刑,然自是未尝为此。而终宋之世,赎法惟 及轻刑而已。

恩宥之制,凡大赦及天下,释杂犯死罪以下,甚则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凡 曲赦惟一路或一州,或别京,或畿内。凡德音,则死及流罪降等,余罪释之,间亦 释流罪。所被广狭无常。又,天子岁自录京师系囚,畿内则遣使,往往杂犯死罪以 下第降等,杖、笞释之,或徒罪亦得释。若并及诸路,则命监司录焉。

初,太宗尝因郊礼议赦,有秦再恩者,上书愿勿赦,引诸葛亮佐刘备数十年不 赦事。帝颇疑之。时赵普对曰:"凡郊祀肆眚,圣朝彝典,其仁如天,若刘备区区 一方,臣所不取。"上善之,遂定赦。

初,太祖将祀南郊,诏:"两京、诸道,自十月后犯强窃盗,不得预郊祀之赦。 所在长吏告谕,民无冒法。"是后将祀,必先申明此诏。天圣五年,马亮言:"朝 廷虽有是诏,而法官断狱乃言终是会赦,多所宽贷,惠奸失诏旨。"遂诏:"已下 约束而犯劫盗,及官典受赃,勿复奏,悉论如律。"七年春,京师雨,弥月不止。 仁宗谓辅臣曰:"岂政事未当天心耶?"因言:"向者大辟覆奏,州县至于三,京 师至于五,盖重人命如此。其戒有司,决狱议罪,毋或枉滥。"又曰:"赦不欲数, 然舍是无以召和气。"遂命赦天下。

帝在位久,明于人之情伪,尤恶讦人阴事,故一时士大夫习为惇厚。久之,小 人乘间密上书,疏人过失,好事稍相与唱和,又按人赦前事。翰林学士张方平、御 史吕诲以为言,因下诏曰:"盖闻治古,君臣同心,上下协穆,而无激讦之俗,何 其德之盛也!朕窃慕焉。嘉与公卿大夫同底斯道,而教化未至,浇薄日滋。比者中 外群臣,多上章言人过失,暴扬难验之罪,或外托公言,内缘私忿,诋欺暖昧,苟 陷善良。又赦令者,所以与天下更始,而有司多举按赦前之事,殆非信命令,重刑 罚,使人洒心自新之意也。今有上言告人罪,言赦前事者,讯之。至于言官,宜务 大体,非事关朝政,自余小过细故,勿须察举。"

神宗即位,又诏曰:"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荡涤瑕秽,纳于自新之地,是 以圣王重焉。中外臣僚多以赦前事捃摭吏民,兴起狱讼,苟有诖误,咸不自安,甚 非持心近厚之义,使吾号令不信于天下。其内外言事、按察官,毋得依前举劾,具 按取旨,否则科违制之罪。御史台觉察弹奏,法寺有此奏按,许举驳以闻。"知谏 院司马光言曰:"按察之官,以赦前事兴起狱讼,禁之诚为大善。至于言事之官, 事体稍异。何则?御史之职,本以绳按百僚,纠摘隐伏。奸邪之状,固非一日所为。 国家素尚宽仁,数下赦令,或一岁之间至于再三,若赦前之事皆不得言,则其可言 者无几矣。万一有奸邪之臣,朝廷不知,误加进用,御史欲言则违今日之诏,若其 不言,则陛下何从知之?臣恐因此言者得以藉口偷安,奸邪得以放心不惧。此乃人 臣之至幸,非国家之长利也。请追改前诏,刊去'言事'两字。"光论至再,帝谕 以"言者好以赦前事诬人",光对曰:"若言之得实,诚所欲闻,若其不实,当罪 言者。"帝命光送诏于中书。

熙宁七年三月,帝以旱,欲降赦。时已两赦,王安石曰:"汤旱,以六事自责 曰:'政事不节与?'若一岁三赦,是政不节矣,非所以弭灾也。"乃止。八年, 编定《废免人叙格》,常赦则郡县以格叙用,凡三期一叙,即期未满而遇非次赦者, 亦如之。

元祐元年,门下省言:"当官以职事堕旷,虽去官不免,犹可言。至于赦降大 恩,与物更始,虽劫盗杀人亦蒙宽宥,岂可以一事差失,负罪终身?今刑部所修不 以去官、赦降原减条,请更删改。"

徽宗在位二十五年,而大赦二十六,曲赦十四,德音三十七。而南渡之后,绍 熙岁至四赦,盖刑政紊而恩益滥矣。

宋自祖宗以来,三岁遇郊则赦,此常制也。世谓三岁一赦,于古无有。景祐中, 言者以为:"三王岁祀圜丘,未尝辄赦。自唐兴兵以后,事天之礼不常行,因有大 赦,以荡乱狱。且有罪者宽之未必自新,被害者抑之未必无怨。不能自新,将复为 恶,不能无怨,将悔为善。一赦而使民悔善长恶,政教之大患也。愿罢三岁一赦, 使良民怀惠,凶人知禁。或谓未可尽废,即请命有司,前郊三日理罪人,有过误者 引而赦之。州县须诏到仿此。"疏奏,朝廷重其事,第诏:"罪人情重者,毋得以 一赦免。"然亦未尝行。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宋史》志155 艺文1|正史

《宋史》志155 艺文1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有关于世 运,尚矣。然书契以来,文字多而世代日降;秦火而后,文字多而世教日兴,其故 何哉?盖世道升降,人心习俗之致然,非徒文字之所为也。然去古既远,苟无斯文 以范防之,则愈趋而愈下矣。故由秦而降,每以斯文之盛衰,占斯世之治忽焉。

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考其治化之污隆,风气之离合,虽不足以拟伦三代, 然其时君汲汲于道艺,辅治之臣莫不以经术为先务,学士搢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 学,不绝于口,岂不彬彬乎进于周之文哉!宋之不竞,或以为文胜之弊,遂归咎焉, 此以功利为言,未必知道者之论也。

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而唐之藏书, 开元最盛,为卷八万有奇。其间唐人所自为书,几三万卷,则旧书之传者。至是盖 亦鲜矣。陵迟逮于五季,干戈相寻,海寓鼎沸,斯民不复见《诗》、《书》、《礼》、 《乐》之化。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然乱离 以来,编帙散佚,幸而存者,百无二三。

宋初,有书万余卷。其后削平诸国,收其图籍,及下诏遣使购求散亡,三馆之 书,稍复增益。太宗始于左升龙门北建崇文院,而徙三馆之书以实之。又分三馆书 万余卷别为书库,目曰"秘阁"。阁成,亲临幸观书,赐从臣及直馆宴。又命近习 侍卫之臣纵观群书。

真宗时,命三馆写四部书二本,置禁中之龙图阁及后苑之太清楼,而玉宸殿、 四门殿亦各有书万余卷。又以秘阁地隘,分内藏西库以广之,其右文之意,亦云至 矣。已而王宫火,延及崇文、秘阁,书多煨烬。其仅存者,迁于右掖门外,谓之崇 文外院,命重写书籍,选官详覆校勘,常以参知政事一人领之,书成,归于太清楼。

仁宗既新作崇文院,命翰林学士张观等编四库书,仿《开元四部录》为《崇文 总目》,书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神宗改官制,遂废馆职,以崇文院为秘书省,秘 阁经籍图书以秘书郎主之,编辑校定,正其脱误,则主于校书郎。

徽宗时,更《崇文总目》之号为《秘书总目》。诏购求士民藏书,其有所秘未 见之书足备观采者,仍命以官。且以三馆书多逸遗,命建局以补全校正为名,设官 总理,募工缮写。一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楼,一置秘阁。自熙宁以来,搜访补辑, 至是为盛矣。

尝历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 二卷。次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钦 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录,则两朝不复登载,而录 其所未有者。四朝于两朝亦然。最其当时之目,为部六千七百有五,为卷七万三千 八百七十有七焉。迨夫靖康之难,而宣和、馆阁之储荡然靡遗。高宗移跸临安,乃 建秘书省于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于是四方之藏,稍稍复出,而 馆阁编辑,日益以富矣。当时类次书目,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至宁宗时续书 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文总目》,又有加焉。自是而后,迄于终 祚,国步艰难,军旅之事,日不暇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 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垒而数之,有非前代 之所及也。虽其间鈲裂大道,疣赘圣谟,幽怪恍惚,繁琐支离有所不免,然而瑕瑜 相形,雅郑各趣,譬之万派归海,四渎可分,繁星丽天,五纬可识,求约于博,则 有要存焉。

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互有异 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盖以宁宗以后史之所未录者,仿前史分经、史、子、 集四类而条列之,大凡为书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卷云。

经类十: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类,五曰 《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论语》类,九曰经解类,十 曰小学类。

《周易古经》一卷

薛贞注《归藏》三卷

《易传》十卷题卜子夏传

《周易上下经》六卷

《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韩康伯注。

郑玄《周易文言注义》一卷

王弼《略例》一卷

《易辨》一卷

阮嗣宗《通易论》一卷

干宝《易传》十卷

《易髓》八卷晋人撰,不知姓名

孔颖达《正义》十四卷

《玄谈》六卷

《易正义补阙》七卷

任正一《甘棠正义》三十卷

关朗《易传》一卷

王肃《传》十一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

卫元嵩《周易元包》十卷苏源明传,李江注

李鼎祚《集解》十卷

史文徽《易口诀义》六卷

成玄英《流演穷寂图》五卷

蔡广成《启源》十卷

又《周易外义》三卷

沙门一行《传》十二卷

王隐《要削》三卷

陆希声《传》十三卷

郭京《举正》三卷

东乡助《物象释疑》一卷

邢璹《补阙周易正义略例疏》三卷

李翱《易诠》七卷

张弧《周易上经王道小疏》五卷

张韩《启玄》一卷

青城山人《揲蓍法》一卷

王昭素《易论》三十三卷

纵康乂《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三卷

阴洪道《周易新论传疏》十卷

陈抟《易龙图》一卷

范谔昌《大易源流图》一卷

又《证坠简》一卷

胡旦《易演圣通论》十六卷

石介《口义》十卷

冀震《周易义略》十卷

代渊《周易旨要》二十卷

何氏《易讲疏》十三卷不著名

陆秉《意学》十卷

《古易》十三卷出王洙家

王洙《言象外传》十卷

刘牧《新注周易》十一卷

又《卦德通论》一卷

《易数钩隐图》一卷

吴秘《周易通神》一卷

黄黎献《略例》一卷

又《室中记师隐诀》一卷

龚鼎臣《补注易》六卷

彭汝砺《易义》十卷

赵令湑《易发微》十卷

乔执中《易说》十卷

赵仲锐《易义》五卷

谢湜《易义》十二卷

谭世勣《易传》十卷

陆太易《周易口诀》七卷

冀珍《周易阐微诗》六卷

李赞《周易说》九卷

张杲《周易罔象成名图》一卷

裴通《周易玄解》三卷

邵雍《皇极经世》十二卷

又《叙篇系述》二卷

《观物外篇》六卷门人张湣记雍之言

《观物内篇解》二卷雍之子伯温编

邵伯温《周易辨惑》一卷

常豫《易源》一卷

徐庸《周易意蕴凡例总论》一卷

又《卦变解》二卷

宋咸《易训》三卷

又《易补注》十卷

又《刘牧王弼易辨》二卷

皇甫泌《易解》十九卷

郑扬庭《时用书》二十卷

又《明用书》九卷

《易传辞》三卷

《易传辞后语》一卷

陈良献《周易发隐》二十卷

石汝砺《乾生归一图》十卷

鲍极《周易重注》十卷

叶昌龄《图义》二卷

胡瑗《易解》一十二卷

《口义》十卷

《系辞说卦》三卷

欧阳修《易童子问》三卷

阮逸《易筌》六卷

王安石《易解》十四卷

尹天民《易论要纂》一卷

又《易说拾遗》二卷

司马光《易说》一卷

又三卷

《系辞说》二卷

鲜于侁《周易圣断》七卷

苏轼《易传》九卷

程颐《易传》九卷

又《易系辞解》一卷

张载《易说》十卷

吕大临《易章句》一卷

龚原《续解易义》十七卷

又《易传》十卷

李平西《河图传》一卷

李遇《删定易图序论》六卷

张弼《易解义》十卷

顾叔思《周易义类》三卷

刘概《易系辞》十卷

晁说之《录古周易》八卷

晁补之《太极传》五卷

《因说》一卷

《太极外传》一卷

游酢《易说》一卷

耿南仲《易解义》十卷

安泳《周易解义》一部卷亡

陈瓘《了斋易说》一卷

邹浩《系辞纂义》二卷

张根《易解》九卷

《周易六十四卦赋》一卷题颍川陈君作,名亡

林德祖《易说》九卷

陈禾《易传》十二卷

李授之《易解通义》三十卷

朱震《易传》十一卷

《卦图》三卷

《易传丛说》一卷

张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兼山易解》二卷

又《四学渊源论》三卷

任奉古《周易发题》一卷

陈高《八卦数图》二卷

林壝《易说》十二卷

《变卦》八卷

《变卦纂集》一卷

凌唐佐《集解》六卷

袁枢《学易索隐》一卷

夏休《讲义》九卷

郭雍《传家易解》十一卷

沈该《易小传》六卷

都絜《易变体》十六卷

郑克《揲蓍古法》一卷

吴沆《易璇玑》三卷

李椿年《易解》八卷

《疑问》一卷

李光《易说》十卷

李衡《易义海撮要》十二卷

洪兴祖《易古经考异释疑》一卷

张行成《元包数总义》二卷

《述衍》十八卷

《通变》四十八卷

晁公武《易诂训传》十八卷

胡铨《易传拾遗》十卷

程大昌《易原》十卷

又《易老通言》十卷

杨万里《易传》二十卷

林栗《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

李舜臣《易本传》三十三卷

曾穜《大易粹言》十卷

吕祖谦《定古易》十二篇为一卷

又《音训》二卷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朱熹《易传》十一卷

又《本义》十二卷

《易学启蒙》三卷

《古易音训》二卷

张浚《易传》十卷

倪思《易训》三十卷

赵善誉《易说》二卷

刘文郁《易宏纲》八卷

吴仁杰《古易》十二卷

又《周易图说》二卷

《集古易》一卷

王日休《龙舒易解》一卷

刘翔《易解》六卷

胡有开《易解义》四十卷

邹巽《易解》六卷

郑刚中《周易窥余》十五卷

杨简《己易》一卷

潘梦旂《大易约解》九卷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郑东卿《易说》三卷

项安世《周易玩辞》十六卷

程迥《易章句》十卷

又《外编》一卷

《占法》

《古易考》一卷

林至《易裨传》一卷

叶适《习学记言·周易述释》一卷

李椿《观画》二卷

王炎《笔记》八卷

郑汝谐《易翼传》二卷

汤羲《周易讲义》三卷

乐只道人《羲文易论微》六卷姓名亡

朱氏《三宫易》一卷名亡

刘烈《虚谷子解卦周易》三卷

刘牧、郑夫注《周易》七卷

杨文焕《五十家易解》四十三卷

孙份《周易先天流衍图》十二卷程敦厚序

刘半千《羲易正元》一卷

冯椅《易学》五十卷

商飞卿《讲义》一卷

《周易卦类》三卷

《易辞微》三卷

《易正经明疑录》一卷

《易传》四卷

《口义》六卷

《易枢》十卷

《系辞要旨》一卷

并不知作者

《易乾凿度》三卷

《易纬》七卷

《易纬稽览图》一卷

《易通卦验》二卷

并郑玄注

《流演通卦验》一卷不知作者

王柏《读易记》十卷

又《涵古易说》一卷

《大象衍义》一卷

曾几《易释象》五卷

刘禹偁《易解》十卷

程达《易解》十卷

戴溪《易总说》二卷

赵汝谈《易说》三卷

真德秀《复卦说》一卷

吴如愚《易说》一卷

李光《易传》十卷

李焘《易学》五卷

又《大传杂说》一卷

朱承祖《易摭卦总论》一十卷

林起鳌《易述古言》二卷

方实孙《读易记》八卷

魏了翁《易集义》六十四卷

又《易要义》一十卷

郑子厚《大易观象》三十二卷张野补注

右《易》类二百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王柏《读易记》以下不著录十九部, 一百八十六卷

《尚书》十二卷汉孔安国传

《古文尚书》二卷孔安国隶

伏胜《大传》三卷郑玄注

《汲冢周书》十卷晋太康中,于汲郡得之。孔晁注

陆德明《释文音义》一卷

孔颖达《正义》二十卷

冯继先《尚书广疏》十八卷

又《尚书小疏》十三卷

尹恭初《尚书新修义疏》二十六卷

胡旦《尚书演圣通论》七卷

胡瑗《洪范口义》一卷

苏洵《洪范图论》一卷

程颐《尧典舜典解》一卷

王安石《新经书义》十三卷

又《洪范传》一卷

苏轼《书传》十三卷

《书说》一卷程颐门人记

孔武仲《书说》十三卷

曾肇《书讲义》八卷

陈谔《开宝新定尚书释文》三卷

孟先《禹贡治水图》一卷

《尚书洪范五行记》一卷

王晦叔《周书音训》十二卷

司马康等《无逸讲义》一卷

吴安诗等《无逸说命解》二卷

刘彝《洪范解》六卷

曾旼等《讲义》三十卷

叶梦得《书传》十卷

张纲《解义》三十卷

吴孜《大义》三卷

吴棫《裨传》十二卷

张九成《尚书详说》五十卷

洪兴祖《口义发题》一卷

陈鹏飞《书解》三十卷

程大昌《书谱》二十卷

又《禹贡论》五卷

《禹贡论图》五卷

《禹贡后论》一卷

晁公武《尚书诂训传》四十六卷

史浩《讲义》二十二卷

吕祖谦《书说》三十五卷

黄度《书说》七卷

李舜臣《尚书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黄士毅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炎《小传》十八卷

孙泌《尚书解》五十二卷

蔡沉《书传》六卷

胡瑗《尚书全解》二十八卷

成申之《四百家集解》五十八卷

杨王集《尚书义宗》三卷

《三坟书》三卷元丰中毛渐所得

《尚书治要图》五卷

《尚书解题》一卷

《浑灏发旨》一卷

并不知作者

王柏《读书记》十卷

又《书疑》九卷

《书附传》四十卷

袁燮《书钞》十卷

袁觉《读书记》二十三卷

黄伦《尚书精义》六十卷

赵汝谈《书说》二卷

卞大亨《尚书类数》二十卷

胡铨《书解》四卷

李焘《尚书百篇图》一卷

刘甄《书青霞集解》二十卷

应镛《书约义》二十五卷

魏了翁《书要义》二十卷

右《书》类六十部,八百二卷。王柏《读书记》以下不著录十三部,二百四十 四卷

《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传

《毛诗》二十卷汉毛苌为诂训传,郑玄笺

郑玄《诗谱》三卷

陆玑《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孔颖达《正义》四十卷

陆德明《诗释文》三卷

成伯玙《毛诗指说统论》一卷

又《毛诗断章》二卷

张《别录》一卷

《毛诗正数》二十卷

《毛诗释题》二十卷

《毛诗小疏》二十卷

鲜于侁《诗传》六十卷

李常《诗传》十卷

鲁有开《诗集》十卷

胡旦《毛诗演圣通论》二十卷

宋咸《毛诗正纪》三卷

又《外义》二卷

刘宇《诗折衷》二十卷

苏子才《毛诗大义》三卷

周轼《笺传辨误》八卷

丘铸《周诗集解》二十卷

欧阳修《诗本义》十六卷

又《补注毛诗谱》一卷

苏辙《诗解集传》二十卷

彭汝砺《诗义》二十卷

赵令湑《讲义》二十卷

乔执中《讲义》十卷

毛渐《诗集》十卷

沈铢《诗传》二十卷

孔武仲《诗说》二十卷

王商范《毛诗序义索隐》二卷

王安石《新经毛诗义》二十卷

《舒王诗义外传》十二卷

《新解》一卷程颐门人记其师之说

张载《诗说》一卷

赵仲锐《诗义》三卷

游酢《诗二南义》一卷

范祖禹《诗解》一卷

杨时《诗辨疑》一卷

茅知至《周诗义》二十卷

蔡卞《毛诗名物解》二十卷

董逌《广川诗故》四十卷

吴良辅《诗重文说》七卷

刘孝孙《正论》十卷

吴景山《十五国风咨解》一卷

刘泉《毛诗判篇》一卷

吴棫《毛诗叶韵补音》十卷

李樗《毛诗详解》四十六卷

晁公武《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吕祖谦《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

郑樵《诗传》二十卷

又《辨妄》六卷

范处义《诗学》一卷

又《解颐新语》十四卷

《诗补传》三十卷

朱熹《诗集传》二十卷

《诗序辨》一卷

张贵谟《诗说》三十卷

郑谔《毛诗解义》三十卷

黄度《诗说》三十卷

吴氏《诗本义补遗》二卷名亡

戴溪《续读诗记》三卷

钱文子《白石诗传》一十卷

又《诗训诂》三卷

黄邦彦《讲义》三卷

鲜于戣《诗颂解》三卷

黄櫄《诗解》二十卷

《总论》一卷

林岊《讲义》五卷

《三十家毛诗会解》一百卷吴纯编,王安石解义

《毛诗释篇目疏》十卷

《诗疏要义》一卷

《毛诗玄谈》一卷

《毛诗章疏》三卷

《毛诗提纲》一卷

《毛诗名物性门类》八卷

《义方》二十卷

《释文》二十卷

《通义》二十卷

《毛郑诗学》十卷

《诗关雎义解》一部

《比兴穷源》一卷

并不知作者

陈寅《诗传》十卷

许奕《毛诗说》三卷

李焘《诗谱》三卷

王应麟《诗考》五卷

又《诗地理考》五卷

《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六卷

辅广《诗说》一部

严粲《诗集》一部

王质《诗总闻》二十卷

魏了翁《诗要义》二十卷

王柏《诗辨说》二卷

又《诗可言》二十卷

高端叔《诗说》一卷

曹粹中《诗说》三十卷

项安世《毛诗前说》一卷

又《诗解》二十卷

郑庠《诗古音辨》一卷

右《诗》类八十二部,一千一百二十卷。陈寅《诗传》以下不著录十四部,二 百四十五卷

《仪礼》十七篇高堂生传

《大戴礼记》十三卷戴德纂

《礼记》二十卷戴圣纂

郑玄《古礼注》十七卷

又《周礼注》十二卷

《礼记注》二十卷

《礼记月令注》一卷

崔灵恩《三礼义宗》三十卷

成伯玙《礼记外传》十卷张幼伦注

韦彤《五礼精义》十卷

又《五礼纬书》二十卷

丘光庭《兼明书》四卷

杜肃《礼略》十卷

陆德明《音义》一卷

又《古礼释文》一卷

贾公彦《仪礼疏》五十卷

又《礼记疏》五十卷

《周礼疏》五十卷

孔颖达《礼记正义》七十卷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二十卷

杨逢殷《礼记音训指说》二十卷

上官均《曲礼讲义》二十卷

欧阳丙《三礼名义》五卷

鲁有开《三礼通义》五卷

殷介集《五礼极义》一卷

孙玉汝《五礼名义》十卷

余希文《井田王制图》一卷

《胡先生中庸义》一卷盛乔纂集

李洪泽《直礼》一卷

张诜《丧礼》十卷

《礼粹》二十卷不知作者

王悫《中礼》八卷

程颢《中庸义》一卷

吕大临《大学》一卷

又《中庸》一卷

《礼记传》十六卷

乔执中《中庸义》一卷

游酢《中庸解义》五卷

王安石《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

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

陆佃《礼记解》四十卷

又《礼象》十五卷

《述礼新说》四卷

《仪礼义》十七卷

何洵直《礼论》一卷

陆佃《大裘议》一卷

郭忠孝《中庸说》一卷

龚原《周礼图》十卷

郭雍《中庸说》一卷

陈详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

又《礼例详解》十卷

《礼书》一百五十卷

陈旸《礼记解义》十卷

李格非《礼记精义》十六卷

杨时《周礼义辨疑》一卷

又《中庸解》一卷

喻樗《大学解》一卷

司马光等《六家中庸大学解义》一卷

江与山《周礼秋官讲义》一卷

马希孟《礼记解》七十卷

《四先生中庸解义》一卷程颐、吕大临、游酢、杨时撰

方悫《礼记解义》二十卷

王普《深衣制度》一卷

夏休《周礼井田谱》二十卷

《破礼记》二十卷

周燔《仪礼详解》十七卷

李如圭《仪礼集释》十七卷

史浩《周官讲义》十四卷

郑谔《周礼解义》二十二卷

黄度《周礼说》五卷

徐焕《周官辨略》十八卷

陈傅良《周礼说》一卷

徐行《周礼微言》十卷

易祓《周礼总义》三十六卷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

又《大学章句》一卷

《或问》二卷

《中庸章句》一卷

《或问》二卷

《中庸辑略》二卷

《十先生中庸集解》二卷朱熹序

《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司马光、程颐、张载定

吴仁杰《禘祫绵蕞书》三卷

刘彝《周礼中义》十卷

张九成《中庸说》一卷

《大学说》一卷

戴溪《曲礼口义》二卷

《学记口义》二卷

司马光《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钱文子《中庸集传》一卷

胡铨《礼记传》十八卷

又《周礼传》十二卷

《二礼讲义》一卷

倪思《中庸集义》一卷

汪应辰《二经雅言》二卷

张淳《仪礼识误》一卷

俞庭椿《周礼复古编》三卷

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九卷

又《仪礼集传集注》十四卷

林椅《周礼纲目》八卷

《摭说》一卷

郑景炎《周礼开方图说》一卷

李心传《丁丑三礼辨》二十三卷

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统集》七卷

郑氏《三礼名义疏》五卷不著名

又《三礼图》十二卷

《江都集礼图》五十卷

《三礼图驳议》二十卷

《仪礼类例》十卷

《周礼类例义断》二卷

《二礼分门统要》三十六卷

《礼记小疏》二十卷

并不知作者

石{敦山}《中庸集解》二卷

项安世《中庸说》一卷

又《周礼丘乘图说》一卷

卫湜《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

杨简《孔子闲居讲义》一卷

郑樵《乡饮礼》七卷

张虙《月令解》十二卷

晁公武《中庸大传》一卷

杨复《仪礼图解》十七卷

魏了翁《仪礼要义》五十卷

又《礼记要义》三十三卷

《周礼折衷》二卷

《周礼要义》三十卷

赵顺孙《中庸纂疏》三卷

袁甫《中庸详说》二卷

陈尧道《中庸说》十三卷

又《大学说》十一卷

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二卷

谢兴甫《中庸大学讲义》三卷

王与之《周礼订义》八十卷

王应麟《集解践祚篇》一册

右《礼》类一百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石{敦山}《中庸集解》以下不著 录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

蔡琰《胡笳十八拍》四卷

孔衍《琴操引》三卷

谢庄《琴论》一卷

梁武帝《钟律纬》一卷

陈僧智匠《古今乐录》十三卷

赵邦利《弹琴手势谱》一卷

又《弹琴右手法》一卷

唐玄宗《金风乐弄》一卷

太宗《九弦琴谱》二十卷

《琴谱》六卷

《唐宗庙用乐仪》一卷

《唐肃明皇后庙用乐仪》一卷

崔令钦《教坊记》一卷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二卷

王昌龄《续乐府古解题》一卷

刘贶《大乐令壁记》三卷

《大乐图义》一卷不知作者

田琦《声律要诀》十卷

薛易简《琴谱》一卷

段安节《琵琶录》一卷

又《乐府杂录》二卷

《乐府古题》一卷

陆鸿渐《教坊录》一卷

李勉《琴说》一卷

陈拙《琴籍》九卷

徐景安《新纂乐书》三十卷

赵惟简《琴书》三卷

宋仁宗《明堂新曲谱》一卷

又《景祐乐髓新经》一卷

《审乐要记》二卷

徽宗《黄钟徵角调》二卷

沈括《乐论》一卷

又《乐器图》一卷

《三乐谱》一卷

《乐律》一卷

冯元、宋祁《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

宋祁《大乐图》一卷

聂冠卿《景祐大乐图》二十卷

刘次庄《乐府集》十卷

《乐府集序解》一卷

《大周正乐》八十八卷五代周窦俨订论

《蜀雅乐仪》三十卷

房庶《补亡乐书总要》三卷

《真馆饮福等》一卷

蔡攸《燕乐》三十四册

范镇《新定乐法》一卷

崔遵度《琴笺》一卷

李宗谔《乐纂》一卷

陈康士《琴调》三卷

又《琴调》十七卷

《琴书正声》十卷

《琴调》十七卷

《琴谱记》一卷

《琴调谱》一卷

《楚调五章》一卷

《离骚谱》一卷

李约《琴曲东杓谱》一卷

《琴调广陵散谱序》一卷

独孤寔《九调谱》一卷

齐嵩《琴雅略》一卷

僧辨正《琴正声九弄》九卷

朱文齐《琴杂调谱》十二卷

萧祐一作"祜"

《无射商九调谱》一卷

吕渭一作"滨"

《广陵止息谱》一卷

张淡正《琴谱》一卷

蔡翼《琴调》一卷

僧道英《琴德谱》一卷

王邈《琴谱》一卷

沈氏《琴书》一卷失名

《琴谱调》八卷李翱用指法

《琴略》一卷

《琴式图》一卷

《琴谱纂要》五卷

胡瑗《景祐乐府奏议》一卷

又《皇祐乐府奏议》一卷

阮逸《皇祐新乐图记》三卷

陈旸《乐书》二百卷

僧灵操《乐府诗》一卷

吴良辅《琴谱》一卷

又《乐书》五卷

《乐记》三十六卷

杨杰《元丰新修大乐记》五卷

刘昺《大晟乐书》二十卷

又《乐论》八卷

《运谱四议》二十卷

《政和颁降乐曲乐章节次》一卷

《政和大晟乐府雅乐图》一卷

郑樵《系声乐谱》二十四卷

李南玉《古今大乐指掌》三卷

郭茂倩《乐府诗集》一百卷

李昌文《阮咸弄谱》一卷

滕康叔《韶武遗音》一卷

麹瞻《琴声律》二卷

又《琴图》一卷

令狐揆《乐要》三卷

王大方《琴声韵图》一卷

《昭微古今琴样》一卷

刘籍《琴义》一卷

沈建《乐府广题》二卷

马以良《琴谱三均》三卷

喻修枢《阮咸谱》一卷

吴仁杰《乐舞新书》二卷

蔡元定《律吕新书》二卷

李如篪《乐书》一卷

《琴说》一卷

《古乐府》十卷

赵德先《乐说》三卷

又《乐书》三十卷

《历代乐仪》三十卷

《乐苑》五卷

《琴笺知音操》一卷

《乐府题解》一卷

《大乐署》三卷

《历代歌词》六卷

《律吕图》一卷

《仿蔡琰胡笳十八拍》

并不知作者

右《乐》类一百十一部,一千七卷。

《春秋》七卷正经

杜预《春秋左氏传经传集解》三十卷

又《春秋释例》十五卷

何休《公羊传》十二卷

又《左氏膏肓》十卷

范宁《谷梁传》十二卷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汲冢师春》一卷师春纯集疏《左传》卜筮事

荀卿《公子姓谱》二卷一名《帝王历纪谱》

刘炫《春秋述议略》一卷

又《春秋义囊》二卷

孔颖达《春秋左氏传正义》三十六卷

《公羊疏》三十卷

杨士勋《春秋谷梁疏》十二卷

黄恭密《春秋指要图》一卷

李瑾《春秋指掌图》十五卷

陈岳《春秋折衷论》三十卷

《春秋灾异录》六卷

《春秋谥族图》五卷

陆德明《三传释文》八卷

陆希声《春秋通例》三卷

赵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卷

陆淳《集传春秋纂例》十卷

又《春秋辨疑》七卷

《集注春秋微旨》三卷

卢仝《春秋摘微》四卷

杨蕴《春秋公子谱》一卷

左丘明《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韦昭注

柳宗元《非国语》二卷

叶真《是国语》七卷

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

又《春秋名字同异录》五卷

杜预《春秋世谱》七卷

张暄《春秋龟鉴图》一卷

马择言《春秋要类》五卷

徐彦《公羊疏》三十卷

叶清臣《春秋纂类》十卷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

《春秋总论》一卷

李尧俞《春秋集议略论》二卷

王沿《春秋集传》十五卷

章拱之《春秋统微》二十五卷

王哲《春秋通义》十二卷

又《皇纲论》五卷

丁副《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

《春秋三传异同字》一卷

朱定序《春秋索隐》五卷

杜谔《春秋会义》二十六卷

胡瑗《春秋口义》五卷

刘敞《春秋传》十五卷

又《春秋权衡》十七卷

《春秋说例》十一卷

《春秋意林》二卷

苏辙《春秋集传》十二卷

王安石《左氏解》一卷

杨彦龄《左氏春秋年表》二卷

又《左氏蒙求》二卷

沈括《春秋机括》二卷

赵瞻《春秋论》三十卷

又《春秋经解义例》二十卷

唐既济《春秋邦典》二卷

孙觉《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春秋经解》十五卷

《春秋学纂》十二卷

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

刘分攵《内传国语》十卷

《春秋人谱》一卷孙子平、练明道同撰。

朱长文《春秋通志》二十卷

家安国《春秋通义》二十四卷

张大亨《春秋通训》十六卷

又《五礼例宗》十卷

陆佃《春秋后传》二十卷

又《补遗》一卷

程颐《春秋传》一卷

黎錞《春秋经解》十二卷

王裴《春秋义解》十二卷

张冒德《春秋传类音》十卷

韩台《春秋左氏传口音》三卷

陈德宁《公羊新例》十四卷

又《谷梁新例》六卷

阴洪道《注春秋叙》一卷

张翰一作"斡"

《春秋排门显义》十卷

李撰《春秋总要》十卷

袁希一作"孝"

政《春秋要类》五卷

张德昌《春秋传类》十卷

沈纬《春秋谏类》二卷

郭翔《春秋义鉴》三十卷

王仲孚《春秋类聚》五卷

黄彬《春秋叙鉴》二卷

《春秋精义》三十卷

洪勋《春秋图鉴》五卷

《春秋加减》一卷

王叡《春秋守鉴》一卷

《春秋龟鉴》一卷

张杰《春秋指玄》十卷

涂昭良《春秋科义雄览》十卷

《春秋应判》三十卷

丁裔昌《春秋解问》一卷

邵川《春秋括义》三卷

刘英《春秋列国图》一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

谢璧《春秋缀英》二卷

李涂《春秋事对》五卷蔡延龟注

《春秋扶悬》三卷

《春秋比事》三卷

《春秋要义》十卷

《春秋策问》三十卷

《春秋夹氏》三十卷

李融《春秋枢宗》十卷

姜虔嗣《春秋三传纂要》二十卷

惠简《春秋通略全义》十五卷

元保宗《春秋事要》十卷

巩浚一作"潜"

《春秋琢瑕》一卷

张传靖《左传编纪》十卷

崔升《春秋分门属类赋》三卷杨均注

裴光辅《春秋机要赋》一卷

尹玉羽《春秋音义赋》十卷冉遂良注

又《春秋字源赋》二卷杨文举注

李象《续春秋机要赋》一卷

玉霄《春秋括囊赋集注》一卷

王邹彦《春秋蒙求》五卷

张杰《春秋图》五卷

《春秋指掌图》二卷

蹇遵品《左传引帖断义》十卷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本十二卷,第二、第四阙

《春秋通义》十二卷

《春秋新义》十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一名《春秋齐年》

《春秋文权》五卷

鲁有开《春秋指微》十卷

《国语音义》一卷

宋庠《国语补音》三卷

林概《辨国语》三卷

崔表《世本图》一卷

杨蕴《春秋年表》一卷

谢湜《春秋义》二十四卷

又《总义》三卷

崔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

《春秋本例例要》二十卷

吕奎《春秋要旨》十二卷

吴元绪《左氏鼓吹》一卷

刘易《春秋经解》二卷

吴孜《春秋折衷》十二卷

范柔中《春秋见微》五卷

邹氏《春秋总例》一卷

谢子房《春秋备对》十三卷

朱振《春秋指要》一卷

又《春秋正名颐隐要旨》十二卷

《春秋正名颐隐旨要叙论》一卷

《春秋讲义》三卷

沈滋仁《春秋兴亡图鉴》一卷

陈禾《春秋传》十二卷

又《春秋统论》一卷

任伯雨《春秋绎圣新传》十二卷

郑昂《春秋臣传》三十卷

邓骥《春秋指踪》二十一卷

石公孺《春秋类例》十二卷

王当《春秋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张根《春秋指南》十卷

李棠《春秋时论》一卷

叶梦得《春秋谳》三十卷

又《春秋考》三十卷

《春秋传》二十卷

《石林春秋》八卷

《春秋指要总例》二卷

胡安国《春秋传》三十卷

又《通例》一卷

《通旨》一卷

余安行《春秋新传》十二卷

韩璜《春秋人表》一卷

范冲《春秋左氏讲义》四卷

黄叔敖《春秋讲义》五卷

洪皓《春秋纪咏》三十卷

胡铨《春秋集善》十三卷

邓名世《春秋四谱》六卷

《辨论谱说》一卷

刘本《春秋中论》三十卷

毕良史《春秋正辞》二十卷

环中《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

《春秋列国臣子表》十卷

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

又《春秋传》十二卷

《春秋考》十二卷

周彦熠《春秋名义》二卷

毛邦彦《春秋正义》十二卷

王日休《春秋孙复解辨失》一卷

又《春秋公羊辨失》一卷

《春秋左氏辨失》一卷

《春秋谷梁辨失》一卷

《春秋名义》一卷

董自任《春秋总鉴》十二卷

夏沐《春秋素志》三百一十五卷

又《春秋麟台独讲》十一卷

《延陵先生讲义》二卷

吕本中《春秋解》二卷

晁以武《春秋故训传》三十卷

王炫《春秋门例通解》十卷

林栗《经传集解》三十三卷

时澜《左氏春秋讲义》十卷

徐得之《左氏国纪》二十卷

萧楚《春秋经辨》十卷

胡定《春秋解》十二卷

林拱辰《春秋传》三十卷

陈傅良《春秋后传》十二卷

又《左氏章指》三十卷

王汝猷《春秋外传》十五卷

程迥《春秋显微例目》一卷

又《春秋传》二十卷

朱临《春秋私记》一卷

《春秋外传》十卷

王葆《东宫春秋讲义》三卷

《春秋集传》十五卷

吕祖谦《春秋集解》三十卷

又《左传类编》六卷

《左氏博议》二十卷

《左氏说》一卷

《左氏博议纲目》一卷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

《左氏国语类编》二卷祖谦门人所编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

又《集义纲领》二卷

任公辅《春秋明辨》十一卷

杨简《春秋解》十卷

戴溪《春秋讲义》四卷

程公说《春秋分记》九十卷

《春秋释疑》二十卷

《春秋考异》四卷

《春秋加减》四卷

《春秋直指》三卷

《左氏纪传》五十卷

《春秋四传》二十卷

《春秋类》六卷

《春秋例》六卷

《春秋表记》一卷

《王侯世系》一卷

《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

《春秋本旨》五卷

《左氏摘奇》十二卷

并不知作者。

李浃《左氏广诲蒙》一卷

章冲《左氏类事始末》五卷

王柏《左氏正传》一十卷

高端叔《春秋义宗》一百五十卷

黎良能《左氏释疑》、《谱学》各一卷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吴曾《春秋考异》四卷

又《左氏发挥》六卷

方淑《春秋直音》三卷

石朝英《左传约说》一卷

又《百论》一卷

黄仲炎《春秋通说》一十三卷

辛次膺《属辞比事》五卷

李孟传《左氏说》十卷

程大昌《演繁露》六卷

李焘《春秋学》十卷

王应麟《春秋三传会考》三十六卷

杨士勋《春秋公谷考异》五卷

陆宰《春秋后传补遗》一卷

赵震揆《春秋类论》四十卷

宇文虚中《春秋纪咏》三十卷

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

李心传《春秋考义》十三卷

魏了翁《春秋要义》六十卷

陈藻、林希逸《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

右《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王柏《左氏正传》以下不著录 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古文孝经》一卷凡二十二章

郑氏注《孝经》一卷

唐明皇注《孝经》一卷

元行冲《孝经疏》三卷

苏彬《孝经疏》一卷

邢昺《孝经正义》三卷

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一卷

又《古文孝经指解》一卷

赵克孝《孝经传》一卷

任奉古《孝经讲疏》一卷

张元老《讲义》一卷

范祖禹《古文孝经说》一卷

吕惠卿《孝经传》一卷

吉观国《孝经新义》一部卷亡

家滋《解义》二卷

王文献《详解》一卷

林椿龄《全解》一卷

沈处厚《解》一卷

赵湘《孝经义》一卷

张师尹《通义》三卷

张九成《解》四卷

朱熹《刊误》一卷

黄干《本旨》一卷

项安世《孝经说》一卷

冯椅《古孝经辑注》一卷

《古文孝经解》一卷

袁甫《孝经说》三卷

王行《孝经同异》三卷

右《孝经》类二十六部,三十五卷。袁甫《孝经说》以下不著录二部,六卷

《论语》十卷何晏等集解

皇侃《论语疏》十卷

韩愈《笔解》二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

马总《论语枢要》十卷

陈锐《论语品类》七卷

《论语井田图》一卷

邢昺《正义》十卷

周武《集解辨误》十卷

宋咸《增注》十卷

王令《注》十卷

纪亶《论语摘科辨解》十卷

王安石《通类》一卷

王雱《解》十卷

孔武仲《论语说》十卷

吕惠卿《论语义》十卷

蔡申《论语纂》十卷

苏轼《解》四卷

苏辙《论语拾遗》一卷

程颐《论语说》一卷

刘正容《重注论语》十卷

陈禾《论语传》十卷

晁说之《讲义》五卷

杨时《解》二卷

谢良佐《解》十卷

范祖禹《论语说》二十卷

游酢《杂解》一卷

龚原《论语解》一部卷亡

吕大临《解》十卷

尹焞《论语解》十卷

又《说》一卷

侯仲良《说》一卷

邹浩《解》十卷

汪革《直解》十卷

叶梦得《释言》十卷

黄祖舜《解义》十卷

张九成《解》十卷

吴棫《续解》十卷

又《考异》一卷

《说例》一卷

喻樗《玉泉论语学》四卷

张栻《解》十卷

汤烈《集程氏说》二卷

倪思《论语义证》二十卷

叶隆古《解义》十卷

洪兴祖《论语说》十卷

史浩《口义》二十卷

薛季宣《论语小学》二卷

林栗《论语知新》十卷

朱熹《论语精义》十卷

又《集注》十卷

《集义》十卷

《或问》二十卷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郑汝《解义》十卷

张演《鲁论明微》十卷

《意原》十卷

钱文子《论语传赞》二十卷

王汝猷《论语归趣》二十卷

徐焕《论语赘言》二卷

曾几《论语义》二卷

陈仪之《讲义》二卷

姜得平《本旨》一卷

《论语指南》一卷黄祖舜、沈大廉、胡宏辨论

戴溪《石鼓答问》三卷

《东谷论语》一卷不知作者

陈耆卿《论语记蒙》六卷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

《论语玄义》十卷

《论语要义》十卷

《论语口义》十卷

《论语展掌疏》十卷

《论语阅义疏》十卷

《论语世谱》三卷

并不知作者。

王居正《论语感发》十卷

毕良史《论语探古》二十卷

黄干《论语通释》十卷

又《论语意原》一卷

卞圜《论语大意》二十卷

高端叔《论语传》一卷

真德秀《论语集编》一十卷

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

右《论语》类七十三部,五百七十九卷。王居正《论语感发》以下不著录八部, 八十二卷

《周公谥法》一卷即《汲冢周书·谥法篇》

班固《白虎通》十卷

沈约《谥法》十卷

贺琛《谥法》三卷

晋阳方《五经钩沈》五卷

王彦威《续古今谥法》十四卷

刘迅《六经》五卷

《春秋谥法》一卷即杜预《春秋释例·谥法篇》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马光极《九经释难》五卷

章崇业《五经释题杂问》一卷

僧十朋《五经指归》五卷

苏鹗《演义》十卷

刘餗《六说》五卷

《兼讲书》五卷

《授经图》三卷

胡旦《演圣通论》六十卷

刘敞《七经小传》五卷

黄敏求《九经余义》一百卷

丘光庭《兼明书》二卷

李肇《经史释题》二卷

颜师古《刊谬正俗》八卷

李涪《刊误》二卷

《九经要略》一卷

《叙元要略》一卷

《谥法》三卷

《六家谥法》二十卷范镇、周沆编

程颐《河南经说》七卷

又《五言集解》三卷

苏洵《嘉祐谥法》三卷

《皇祐谥录》二十卷

杨会《经解》三十三卷

刘彝《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

蔡攸《政和修定谥法》八十卷

杨时《三经义辨》十卷

王居正《辨学》七卷

郑樵《谥法》三卷

李舜臣《诸经讲义》七卷

张九成《乡党少仪咸有一德论孟子拾遗》共一卷

张载《经学理窟》三卷

项安世《家说》十卷

《附录》四卷

黄干《六经讲义》一卷

《六经疑难》十四卷不知作者

许奕《九经直音》九卷

又《正讹》一卷

《诸经正典》十卷

《论语尚书周礼讲义》十卷

杨甲《六经图》六卷

林观过《经说》一卷

戴勋《西斋清选》二卷

叶仲堪《六经图》七卷

俞言《六经图说》十二卷

张贵谟《泮林讲义》三卷

周士贵《经括》一卷

游桂《经学》十二卷

《九经经旨策义》九卷不知作者

姜得平《诗书遗意》一卷

沈贵瑶《四书要义》七篇

张九成《中庸大学孝经说》各一卷

又《四书解》六十五卷

张纲《六经辨疑》五卷

又《确论》十卷

李焘《五经传授》一卷

王应麟《六经天文编》六卷

陈应隆《四书辑语》四十卷

刘元刚《三经演义》一十一卷孝经、论、孟

右经解类五十八部,七百五十三卷。沈贵瑶《四书要义》以下不著录九部,一 百四十六卷、篇

《尔雅》三卷郭璞注

孔鲋《小尔雅》一卷

杨雄《方言》十四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

刘熙《释名》八卷

许慎《说文解字》十五卷

孙炎《尔雅疏》十卷

高琏《尔雅疏》七卷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

又《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说文解字通释》四十卷

僧昙棫《补说文解字》三十卷

钱承志《说文正隶》三十卷

张揖《广雅音》三卷

吕忱《字林》五卷

曹宪《博雅》十卷

顾野王《玉篇》三十卷

韦昭《辨释名》一卷

王僧虔《评书》一卷

梁武帝《评书》一卷

《千字文》一卷梁周兴嗣次韵

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

又《字始》三卷

虞荔《鼎录》一卷

萧该《汉书音义》三卷

陆法言《广韵》五卷

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二十五卷

庾肩吾《书品论》一卷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又《尔雅音义》二卷

颜元孙《干禄字书》一卷

李嗣真《书后品》一卷

《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王之明《述书后品》一卷

张怀瓘《书诂》一卷

又《评书药石论》一卷

《六体论》一卷

《古文大篆书祖》一卷

《书断》三卷

颜真卿《笔法》一卷

又《韵海鉴源》十六卷

朱禹善《书评》一卷

又《有唐名书赞》一卷

林罕《字源偏傍小说》三卷

《金华苑》二十卷

张参《五经文字》五卷

李商隐《蜀尔雅》三卷

颜师古《急就篇注》一卷

虞世南《笔髓法》一卷

唐玄度《九经字样》一卷

又《十体书》一卷

张彦远《法书要录》十卷

杜林岳《集备要字录》二卷

王僧虔《图书会粹》六卷

吕总《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蔡希宗《法书论》一卷

刘伯庄《史记音义》二十卷

裴瑜《尔雅注》五卷

僧守温《清浊韵钤》一卷

黄伯思《东观余论》二卷

窦俨《义训》十卷

崔逢《玉玺谱》一卷严士元重修,宋魏损润色

郭忠恕《佩觿》三卷

又《汗简集》七卷

《辨字图》四卷

《归字图》一卷

《正字赋》一卷

孙季昭《决疑赋》二卷

徐玄《三家老子音义》一卷

郑文宝《玉玺记》一卷

《景德韵略》一卷戚伦等详定

宋高宗《评书》一卷亦名《翰墨志》

邢昺《尔雅疏》十卷

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

沈立《稽正辨讹》一卷

唐耜《字说集解》三十册卷亡

钱惟演《飞白书叙录》一卷

周越《古今法书苑》十卷

祝充《韩文音义》五十卷

李舟《切韵》五卷

丘世隆《切韵搜隐》五卷

刘熙古《切韵拾玉》五卷

胡元质《西汉字类》五卷

陈天麟《前汉通用古字韵编》五卷

陈彭年等《重修广韵》五卷

《韵诠》十四卷

僧师悦《韵关》一卷

丘雍《校定韵略》五卷

《韵选》五卷

《韵源》一卷

孙愐《唐韵》五卷

《天宝元年集切韵》五卷

释猷智《辨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

丁度《集韵》十卷

又《景祐礼部韵略》五卷

《墨薮》一卷不知作者

贾昌朝《群经音辨》三卷

夏竦《重校古文四声韵》五卷

又《声韵图》一卷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一卷

又《类编》四十四卷

刘温润《羌尔雅》一卷

宋祁《摘粹》一卷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六卷

句中正《雍熙广韵》一百卷《序例》一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杨南仲《石经》七十五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燕诲《字傍辨误》一卷

道士谢利贞《玉篇解疑》三十卷

《象文玉篇》二十卷

石怀德《隶书赋》一卷

褚长文《范指论》一卷

李训《节金录》一卷

《翰林隐术》一卷

荆浩《笔法》一卷

韦氏《笔宝两字》五卷

徐浩《书谱》一卷

又《古迹记》一卷

宋敏求《宝刻丛章》三十卷

刘敞《先秦古器图》一卷

李行中《引经字源》二卷

朱长文《续书断》二卷

王安石《字说》二十四卷

米芾《书评》一卷

又《宝章待访集》一卷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

李公麟《古器图》一卷

陆佃《尔雅新义》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蔡京《崇宁鼎书》一卷

张有《复古编》二卷

《政和甲午祭礼器款识》一卷

王楚《钟鼎篆韵》二卷

吴棫《韵补》五卷

董衡《唐书释音》二十卷

窦莘《唐书音训》四卷

《宣和重修博古图录》三十卷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又别本三十卷

薛尚功《重广钟鼎篆韵》七卷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张孟《押韵》十卷

许冠《韵海》五十卷

吴《童训统类》一卷

郑樵《石鼓文考》一卷

又《字始连环》二卷

《象类书》十一卷

《论梵书》三卷

《尔雅注》三卷

《书考》六卷

《通志六书略》五卷

郏升卿《四声类韵》二卷

又《声韵类例》一卷

《淳熙监本礼部韵略》五卷

刘球《隶韵略》七卷

潘纬《柳文音义》三卷

僧应之《临书关要》一卷

吕本中《童蒙训》三卷

周燔《六经音义》十三卷

李盛《六经释文》二卷

黄瑰《班书韵编》五卷

张RT《石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洪适《隶释》二十七卷

《隶续》二十一卷

史浩《童丱须知》三卷

朱熹《小学之书》四卷

又《四子》四卷

程端蒙《小学字训》一卷

吕祖谦《少仪外传》二卷

陈淳《北溪字义》二卷

娄机《班马字类》二卷

《汉隶字源》六卷

《广干禄字书》五卷

《古鼎法帖》五卷

杨师复《汉隶释文》二卷

马居易《汉隶分韵》七卷

翟伯寿《籀史》二卷

胡寅《注叙古千文》一卷

吕氏《叙古千文》一卷

《庆元嘉定古器图》六卷

僧妙华《互注集韵》二十五卷

罗点《清勤堂法帖》六卷

李从周《字通》一卷

辽僧行均《龙龛手鉴》四卷

黄伯思《法帖刊误》一卷

释元冲《五音韵镜》一卷

施宿《大观法帖总释》二卷

又《石鼓音》一卷

蔡氏《口诀》一卷名亡

《书录》一卷

《书隐法》一卷

《笔阵图》一卷

《西汉字类》一卷

《纂注礼部韵略》五卷

《翰林禁经》三卷

《临汝帖》三卷

《笔苑文词》一卷

《法帖字证》十卷

《正俗字》十卷

《书断例传》五卷

《洪韵海源》二卷

《互注尔雅贯类》一卷

《诸家小学总录》二卷

《集古系时》十卷

《蕃汉语》一卷

并不知作者

刘绍祐《字学摭要》二卷

洪迈《次李翰蒙求》三卷

集斋彭氏《小学进业广记》一部

王应麟《蒙训》四十四卷

又《小学绀珠》十卷

《小学讽咏》四卷

《补注急就篇》六卷

右小学类二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二卷。刘绍祐《字学摭要》以下不著录六部, 六十九卷

凡经类一千三百四部,一万三千六百八卷。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宋史》志157 艺文3|正史

《宋史》志157 艺文3


卫宏《汉旧仪》三卷

应劭《汉官仪》一卷

蔡质《汉官典仪》一卷

《汉制拾遗》一卷不知何人编

萧嵩《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一云王立等作

又《开元礼仪镜》五卷

韦彤《开元礼仪释》二十卷

《开元礼仪镜略》十卷

《开元礼百问》二卷

《开元礼教林》一卷

《开元礼类释》十二卷

并不知作者

颜真卿《历古创置仪》五卷

柳珵《唐礼纂要》六卷

韦公肃《礼阁新仪》三十卷

王彦威一本作"崔灵恩"

《续曲台礼》三十卷

王泾《大唐郊祀录》十卷

李随《吉凶五服仪》一卷

《红亭纪吉仪》一卷独孤仪及陆贽撰

孟诜《家祭礼》一卷

徐闰《家祭仪》一卷

郑正则《祠享仪》一卷

又《家祭仪》一卷

贾顼《家荐仪》一卷

范传式《寝堂时飨仪》一卷

孙日用《仲享仪》一卷

袁郊《服饰变古元录》三卷

裴茝《书仪》三卷

刘岳《吉凶书仪》二卷

陈致雍《曲台奏议集》

又《州县祭礼仪、五礼仪镜》六卷

《寝祀仪》一卷

朱熹《二十家古今祭礼》二卷

《政和五礼新仪》二百四十卷郑居中、白时中、慕容彦逢、强渊明等撰

杜衍《四时祭享仪》一卷

刘温叟《开宝通礼》二百卷

卢多逊《开宝通礼仪纂》一百卷

贾昌朝《太常新礼》四十卷

沿情子《新礼》一卷不知名

《大中祥符封禅记》五十卷丁谓、李宗谔等撰

《大中祥符祀汾阴记》五十卷丁谓等撰

张知白《御史台仪制》六卷

宋绶《天圣卤簿记》十卷

文彦博、高若讷《大飨明堂记》二十卷

文彦博《大飨明堂记要》二卷

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韩琦《参用古今家祭式》无卷

许洞《训俗书》一卷

王安石《南郊式》一百十卷

李德刍《圣朝徽名录》十卷

《国朝祀典》一卷不知作者

陈襄《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

《诸州释奠文宣王仪注》一卷元丰间重修

司马光《书仪》八卷

又《涑水祭仪》一卷

《居家杂议》一卷

范祖禹《祭仪》一卷

《幸太学仪》一卷元祐六年仪

《纳后仪》一卷元祐七年仪

吕大防、大临《家祭仪》一卷

《横渠张氏祭仪》一卷张载撰

《释奠祭器图》及《诸州军释奠仪注》一卷崇宁中颁行

《蓝田吕氏祭说》一卷吕大均撰

《伊川程氏祭仪》一卷程颐撰

《宣和重修卤簿图记》三十五卷蔡攸等撰

李沇《皇宋大典》三卷

夏休《辨太常礼官仪定章九冕服》一卷

《绍兴太常初定仪注》三卷

范寅宾《五祀新仪撮要》十五卷

郑樵《乡饮礼》三卷

又《乡饮礼图》三卷

史定之《乡饮酒仪》一卷

《中兴礼书》二卷淳熙中礼部、太常寺编

《历代明堂事迹》一卷

《仪物志》三卷

《祀祭仪式》一卷

《太常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叶克刊《南剑乡饮酒仪》一卷

汪楫《乡饮规约》一卷

《淳熙编类祭祀仪式》一卷齐庆胄所撰

张维《释奠通祀图》一卷

李《公侯守宰士庶通礼》三十卷

赵师[B164]《熙朝盛典诗》二卷

赵希苍《赵氏祭录》二卷

朱熹《释奠仪式》一卷

又《四家礼范》五卷

《家礼》一卷

李宗思《礼范》一卷

韩挺《服制》一卷

张叔椿《五礼新仪》十五卷

高闶《送终礼》一卷

陈孔硕《释奠仪礼考正》一卷

周端朝《冠婚丧祭礼》二卷集司马氏、程氏、吕氏礼

管锐《尝闻录》一卷

吴仁杰《庙制罪言》二卷

又《郊祀赘说》二卷

潘徽《江都集礼》一百四卷本百二十卷,今残缺

和岘《秘阁集》二十卷

王皞《礼阁新编》六十三卷

黄廉《大礼式》二十卷

何洵直、蔡确《礼文》三十卷

《唐吉凶礼仪礼图》三卷

庞元英《五礼新编》五十卷

《大观礼书宾军等四礼》五百五卷 《看详》十二卷

《大观新编礼书古礼》二百三十二卷 《看详》十七卷

欧阳修《太常礼院祀仪》二十四卷

和岘《礼神志》十卷

孙奭《大宋崇祀录》二十卷

贾昌朝《庆历祀仪》六十三卷

《朱梁南郊仪注》一卷

《吴南郊图记》一卷

王泾一作"浮"

《祠仪》一卷

陈绎《南郊附式条贯》一卷

向宗儒《南郊式》十卷

陈昉《北郊祀典》三十卷

蒋猷《夏祭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宋郊《明堂通仪》二卷

《明堂袷飨大礼令式》三百九十三卷元丰间

《明堂大飨视朔颁朔布政仪范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王钦若《天书仪制》五卷

又《卤簿记》三卷

冯宗道《景灵宫供奉敕令格式》六十卷

《景灵宫四孟朝献》二卷

《诸陵荐献礼文仪令格式并例》一百五十一册绍圣间。卷亡

张谔《熙宁新定祈赛式》二卷

张杰《春秋车服图》五卷

刘孝孙《二仪实录衣服名义》二卷

《祭服制度》十六卷

《祭服图》三册卷亡

《五服志》三卷

裴茝《五服仪》二卷

刘筠《五服年月"年月"一作"用"

敕》一卷

《丧服加减》一卷

李至《正辞录》三卷

《朝会仪注》一卷元丰间

《大礼前天兴殿仪》二卷元丰间

叶均《徽号册宝仪注》一卷

宋绶《内东门仪制》五卷

李淑《阁门仪制》十二卷

又《王后仪范》三卷

梁颢《阁门仪制》十二卷

又并《目录》十四卷

《阁门集例》并《目录》、《大臣特恩》三十卷

《阁门仪制》四卷

《阁门令》四卷

《蜀坤仪令》一卷

《皇后册礼仪范》八册大观间。卷亡

《帝系后妃吉礼》并《目录》一百一十卷重和元年

王岩叟《中宫仪范》一部卷亡

王与之《祭鼎仪范》六卷

高中《六尚供奉式》二百册卷亡

王叡《杂录》五卷

《营造法式》二百五十册元祐间。卷亡

张直方《打球仪》一卷

李咏《打球仪注》一卷

《高丽入贡仪式条令》三十卷元丰间

《高丽女真排辨式》一卷元丰间

《诸蕃进贡令式》十六卷董毡、鬼章一,阇婆一,占城一,层檀一,大食一, 勿巡一,注辇一,罗、龙、方、张、石蕃一,于阗,拂菻一,交州一,龟兹、回鹘 一,伊州、西州、沙州一,三佛齐一,丹眉流一,大食陀婆离一,大俞卢和地一

王晋《使范》一卷

李商隐《使范》一卷

《家范》十卷

卢僎《家范》一卷

司马光《家范》一卷

孟说《家祭仪》一卷

周元阳《祭录》一卷

贾氏《葬王播仪》一卷

郑洵瑜《书仪》一卷

杜有晋《书仪》二卷

郑余庆《书仪》三卷

右仪注类一百七十一部,三千四百三十八卷

《律》十二卷

《律疏》三十卷唐长孙无忌等撰

《唐式》二十卷

李林甫《开元新格》十卷

又《令》三十卷

《唐律令事类》四十卷

《度支长行旨》五卷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

元泳《式苑》四卷

宋璟《旁通开元格》一卷

萧旻《开元礼律格令要诀》一卷

裴光庭《开元格令科要》一卷

狄兼謩《开成刑法格》十卷

《开成详定格》十卷

张戣《大中统类》十二卷

《大中刑法总要》六十卷

《大中已后杂敕》三卷

《大中后杂敕》十二卷

《梁令》三十卷

《梁式》二十卷

《梁格》十卷

《天成长定格》一卷

《天成杂敕》三卷

《天福编敕》三十一卷

张昭《显德刑统》二十卷

姜虔嗣《江南刑律统类》十卷

《江南格令条》八十卷

《蜀杂制敕》三卷

卢纾《刑法要录》十卷

黄克升《五刑纂要录》三卷

《刑法纂要》十二卷

《断狱立成》三卷

黄懋《刑法要例》八卷

张员《法鉴》八卷

田晋《章程体要》二卷

王行先一作"仙"

《令律手鉴》二卷

张履冰《法例六赃图》二卷

张伾《判格》三卷

盛度《沿革制置敕》三卷

王皞《续疑狱集》四卷

赵绰《律鉴》一卷

《法要》一卷

《外台秘要》一卷

《百司考选格敕》五卷

《宪问》十卷

《建隆编敕》四卷

《开宝长定格》三卷

《太平兴国编敕》十五卷

苏易简《淳化编敕》三十卷

柴成务《咸平编敕》十二卷

丁谓《农田敕》五卷

陈彭年《大中祥符编敕》四十卷

又《转运司编敕》三十卷

韩琦《端拱以来宣敕札子》六十卷

又《嘉祐编敕》十八卷 《总例》一卷

晁迥《礼部考试进士敕》一卷

吕夷简《一司一务敕》三十卷

贾昌朝《庆历编敕》十二卷 《总例》一卷

《贡举条制》十二卷至和二年

吴奎《嘉祐录令》十卷

又《驿令》三卷

《审官院编敕》十五卷

王珪《在京诸司库务条式》一百三十卷

《铨曹格敕》十四卷

孙奭《律音义》一卷

王诲《群牧司编》十二卷

张稚圭《大宗正司条》六卷

王安礼《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

沈立《新修审官西院条贯》十卷 又《总例》一卷

《支赐式》十二卷

《支赐式》二卷

《官马俸马草料等式》九卷

《熙宁新编大宗正司敕》八卷

陈绎《熙宁编三司式》四百卷

又《随酒式》一卷

《马递铺特支式》二卷

《熙宁新定诸军直禄令》二卷

曾肇《将作监式》五卷

蒲宗孟《八路敕》一卷

李承之《礼房条例》并《目录》十九册卷亡

章惇《熙宁新定孝赠式》十五卷

又《熙宁新定节式》二卷

《熙宁新定时服式》六卷

《熙宁新定皇亲禄令》十卷

《司农寺敕》一卷 《式》一卷

《熙宁将官敕》一卷

吴充《熙宁详定军马敕》五卷

沈括《熙宁详定诸色人厨料式》一卷

《熙宁新修凡女道士给赐式》一卷

《诸敕式》二十四卷

《诸敕令格式》十二卷

又《诸敕格式》三十卷

张叙《熙宁葬式》五十五卷

范镗《熙宁详定尚书刑部敕》一卷

张诚一《熙宁五路义勇保甲敕》五卷 《总例》一卷

又《学士院等处敕式交并看详》二十卷

《御书院敕式令》二卷

许将《熙宁开封府界保甲敕》二卷

《申明》一卷

沈希颜《元丰新近定在京人从敕式三等》卷亡

李定《元丰新修国子监大学小学元新格》十卷

又《令》十三卷

贾昌朝《庆历编敕》、《律学武学敕式》共二卷

《武学敕令格式》一卷元丰间

《明堂赦条》一卷元丰间

曾伉《新修尚书吏部式》三卷

蔡硕《元丰将官敕》十二卷

《贡举医局龙图天章宝文阁等敕令仪式》及《看详》四百一十卷元丰间

《宗室及外臣葬敕令式》九十二卷元丰间

《皇亲禄令并厘修敕式》三百四十卷

吴雍《都提举市易司敕令》并《厘正看详》二十一卷、《公式》二卷元丰间

《水部条》十九卷元丰间

朱服《国子监支费令式》一卷

元绛《谳狱集》十三卷

崔台符《元丰编敕令格式》并《赦书德音》、《申明》八十一卷

《吏部四选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元丰户部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六曹条贯》及《看详》三千六百九十四册元祐间。卷亡

《元祐诸司市务敕令格式》二百六册卷亡

《六曹敕令格式》一千卷元祐初

《绍圣续修武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十八册建中靖国初。卷亡

《枢密院条》二十册《看详》三十册元祐间。卷亡

《绍圣续修律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十二册建中靖国初。卷亡

《诸路州县敕令格式》并《一时指挥》十三册卷亡

《六曹格子》十册卷亡

《中书省官制事目格》一百二十卷

《尚书省官制事目格参照卷》六十七册卷亡

《门下省官制事目格》并《参照参卷旧文净条厘析总目目录》七十二册卷亡

《徽宗崇宁国子监算学敕令格式》并《对修看详》一部卷亡

《崇宁国子画书学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沈锡《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诸路州县学法》一部大观初。卷亡

《大观新修内东门司应奉禁中请给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国子大学辟雍并小学敕令格式申明一时指挥目录看详》一百六十八册卷亡

郑居中《政和新修学法》一百三十卷

李图南《宗子大小学敕令格式》十五册卷亡

何执中《政和重修敕令格式》五百四十八册卷亡

《政和禄令格》等三百二十一册卷亡

《宗祀大礼敕令格式》一部政和间。卷亡

张动《直达纲运法》并《看详》一百三十一册卷亡

王韶《政和敕令式》九百三卷

白时中《政和新修御试贡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

孟昌龄《政和重修国子监律学敕令格式》一百卷

《接送高丽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奉使高丽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明堂敕令格式》一千二百六册宣和初。卷亡

《两浙福建路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薛昂《神霄宫使司法令》一部卷亡

刘次庄《青囊本旨论》一卷

王晋《使范》一卷

和凝《疑狱集》三卷

窦仪《重详定刑统》三十卷

卢多逊《长定格》三卷

吕夷简《天圣编敕》十二卷

《天圣令文》三十卷吕夷简、夏竦等撰

《八行八刑条》一卷大观元年御制

《崇宁学制》一卷徽宗学校新法

《附令敕》十八卷庆历中编,不知作者

《五服敕》一卷刘筠、宋绶等撰

张方平《嘉祐驿令》三卷

又《嘉祐禄令》十卷

王安石《熙宁详定编敕》等二十五卷

《新编续降并叙法条贯》一卷编治平、熙宁诏旨并官吏犯罪叙法、条贯等事

曾布《熙宁新编常平敕》二卷

《审官东院编敕》二卷熙宁七年编

张大中《编修入国条贯》二卷

又《奉朝要录》二卷

范镗《熙宁贡举敕》二卷

《八路差官敕》一卷编熙宁总条、审官东院条、流内铨条

《熙宁法寺断例》十二卷

《熙宁历任仪式》一卷不知作者

蔡确《元丰司农敕令式》十七卷

李承之《江湖淮浙盐敕令赏格》六卷

曾伉《元丰新修吏部敕令式》十五卷

崔台符《元丰敕令式》七十二卷

吕惠卿《新史吏部式》二卷

又《县法》十卷

程龟年《五服相犯法纂》三卷

孙奭《律令释文》一卷

《续附敕令》一卷庆历中编,不知作者

《三司条约》一卷庆历中纂集

陆佃《国子监敕令格式》十九卷

曾旼《刑名断例》三卷

章惇《元符敕令格式》一百三十四卷

郑居中《学制书》一百三十卷

蔡京《政和续编诸路州县学敕令格式》十八卷

白时中《政和新修贡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

李元弼《作邑自箴》一卷

张守《绍兴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五卷

《绍兴重修六曹寺监库务通用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桧等撰

《绍兴重修吏部敕令格式》并《通用格式》一百二卷朱胜非等撰

《绍兴重修常平免役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桧等撰

《绍兴重修贡举敕令格式申明》二十四卷绍兴中进

《绍兴参附尚书吏部敕令格式》七十卷陈康伯等撰

《绍兴重修在京通用敕令格式申明》五十六卷绍兴中进

《大观告格》一卷

郑克《折狱龟鉴》三卷

《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允文等撰

《淳熙重修吏部左选敕令格式申明》三百卷龚茂良等撰

《诸军班直录令》一卷

郑至道《谕俗编》一卷

赵绪《金科易览》一卷

刘高夫《金科玉律总括诗》三卷

《金科玉律》一卷

《金科类要》一卷

《刑统赋解》一卷

并不知作者

韩琦《嘉祐详定编敕》三十卷

王日休《养贤录》三十二卷

《淳熙重修敕令格式》及《随敕申明》二百四十八卷

《淳熙吏部条法总类》四十卷淳熙二年敕令所编

《庆元重修敕令格式》及《随敕申明》二百五十六卷庆元三年诏重修

《庆元条法事类》八十卷嘉泰元年敕令所编

《开禧重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申明》三百二十三卷开禧元年上

《嘉定编修百司吏职补授法》一百三十三卷嘉定六年上

《嘉定编修吏部条法总类》五十卷嘉定中诏修

赵仝《疑狱集》三卷

《九族五服图制》一卷不知何人编

《大宗正司敕令格式申明》及《目录》八十一卷绍兴重修

《编类诸路茶监敕令格式目录》一卷

右刑法类二百二十一部,七千九百五十五卷。

吴兢《西齐书目录》一卷

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

李肇《经史释文》三卷

朱遵度《群书丽藻目录》五十卷

《隆安西库书目》二卷不知作者

《唐秘阁四部书目》四卷

《唐四库搜访图书目》一卷

《梁天下郡县目》一卷

《后唐统类目》一卷

杜镐《龙图阁书目》七卷

又《十九代史目》二卷

《太清楼书目》四卷

《王宸殿书目》四卷

韦述《集贤书目》一卷

《学士院杂撰目》一卷

欧阳伸一作"坤"

《经书目录》十一卷

杨九龄《经史书目》七卷

杨松珍《历代史目》十五卷

宗谏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商仲茂《十三代史目》一卷

《河南东斋一作"齐"

史书目》三卷

曾氏《史监》三卷

孙玉汝《唐列圣实录目》二十五卷

《唐书叙例目录》一卷

沈建《乐府诗目录》一卷

蒋彧《书目》一卷

刘德崇《家藏龟鉴目》十卷

田镐、尹植《文枢密要目》七卷

刘沆《书目》二卷

《禁书目录》一卷学士院、司天监同定

王尧臣、欧阳修《崇文总目》六十六卷

《沈氏万卷堂目录》二卷

欧阳修《集古录》五卷

李淑《邯郸书目》十卷

吴秘《家藏书目》二卷

《秘阁书目》一卷

《史馆书新定书目录》四卷不知作者

李德刍《邯郸再集书目》三十卷

崔君授《京兆尹金石录》十卷

《国子监书目》一卷

《荆州田氏书总目》三卷田镐编

刘泾《成都府古石刻总目》一卷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又《诸道石刻目录》十卷

徐士龙《求书补阙》一卷

董逌《广川藏书志》二十六卷

郑樵《求书阙记》七卷

又《求书外记》十卷

《集古系时录》一卷

《图谱有无记》二卷

《群玉会记》三十六卷

陈贻范《颍川庆善楼家藏书目》二卷

《遂初堂书目》二卷尤袤集

《徐州江氏书目》二卷

《吕氏书目》二卷

《三川古刻总目》一卷

《鄱阳吴氏籝金堂书目》三卷

《孙氏群书目录》二卷

《紫云楼书目》一卷

《川中书籍目录》二卷

《秘书省书目》二卷

陈骙《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 《序例》一卷

石延庆、冯至游校勘《群书备检》三卷

晁公武《读书志》四卷

张攀《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卷

《诸州书目》一卷

滕强恕《东湖书自志》一卷

右目录类六十八部,六百七卷。

何承天《姓苑》十卷

林宝《姓苑》三卷

又《姓史》四卷

《元和姓纂》十卷

《五姓证事》二十卷

窦从一《系纂》七卷

陈湘《姓林》五卷

李利涉《姓氏秘略》三卷

又《编古命氏》三卷

《五声类氏族》五卷

孔平《姓系氏族》一卷

《姓略》六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魏子野《名字族》十卷

《同姓名谱》六卷

《尚书血脉》一卷

《春秋氏族谱》一卷

《春秋宗族谥谱》一卷

《帝王历记谱》二卷

《帝系图》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派谱说一作"统"

》一卷

又《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又《李氏房从谱》一卷

李茂嵩一作"高"

《唐宗系谱》一卷

《唐书总记帝系》三卷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李衢《皇室维城录》一卷

宋敏求《韵类次宗室谱》五十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

《臣寮家谱》一卷

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三卷

《文宣王四十二一作"三"

代家状》一卷

《阙里谱系》一卷

赵异世《赵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赵氏龟鉴血脉图录记》一卷

令狐峘《陆氏宗系碣》一卷

陆师儒《陆氏英贤记》三卷

《蒋王恽家谱》一卷

王方庆《王氏谱》一卷

《唐汭家谱》一卷

刘复礼《刘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刘与家谱》一卷

王僧孺《徐义伦家谱》一卷

《李用休家谱》二卷

《徐商徐诜家谱》四卷

《周长球家谱》一卷

《费氏家谱》一卷

《钱氏集录》三卷

陆景献《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

毛渐《毛氏世谱》一部卷亡

曾肇《曾氏谱图》一部卷亡

洪兴祖《韩愈年谱》一卷

周文《汝南周氏家谱》一卷

崔班《欧阳家谱》一卷

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窦澄之《扶风窦氏血脉家谱》一卷

李林甫《唐室新谱》一卷

又《天下郡望姓氏族谱》一卷

《唐相谱》一卷不知作者

孔至《姓氏古今杂录》一卷

陶茇麟《陶氏家谱》一卷

李匡文《元和县主昭穆谱》一卷

又《皇孙郡王谱》一卷

《玉牒行楼》一卷

《偕日谱》一卷

邢晓《帝王血脉小史记》五卷

又《帝王血脉图小史后记》五卷

韦述《百家类例》三卷

韦述、萧颖士《宰相甲族》一卷

裴扬休《百氏谱》五卷

曹大宗《姓源韵谱》一卷

杜信《京兆杜氏家谱》一卷

刘沆《刘氏家谱》一卷

《唐颜氏家谱》一卷

《韩吏部谱录》二卷

《李氏郇王家谱》一卷

并不知作者

唐邴《唐氏谱略》一卷

杨侃《家谱》一卷

《宋仙源积庆图》一卷起僖祖迄哲宗

《宗室齿序图》一卷

《天源类谱》一卷

《祖宗属籍谱》一卷

《向敏中家谱》一卷向缄撰

邵思《姓解》三卷

钱惟演《钱氏庆系谱》二卷

王回《清河崔氏谱》一卷

孙秘《尊祖论世录》一卷

苏洵《苏氏族谱》一卷

钱明逸《熙宁姓纂》六卷

魏予野《古今通系图》一卷

李复《南阳李英公家谱》一卷

成铎《文宣王家谱》一卷

吴逵《帝王系谱》一卷

黄邦俊《群史姓纂韵》六卷

颜屿《衮国公正枝谱》一卷

扌采真子《千姓编》一卷

《符彦卿家谱》一卷符承宗撰

《建阳陈氏家谱》一卷

《万氏谱》一卷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鲜于氏血脉图》一卷

《长乐林氏家谱》一卷

并不知作者

丁维皋《百族谱》三卷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李焘《晋司马氏本支一卷》

又《齐梁本支》一卷

徐筠《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李氏《历代诸史总括姓氏录》一卷

右谱牒类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桑钦《水经》四十卷郦道元注

《城冢记》一卷按序,魏文帝三年,刘裕得此记

葛洪《关中记》一卷

雷次宗《豫章古今记》三卷

沈怀远《南越志》五卷

梁元帝《职贡图》一卷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三卷

《炀帝开河记》一卷不知作者

魏王泰《坤元录》十卷

沙门辨机《大唐西域图记》十二卷

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十五卷

韦述《两京新记》五卷

达奚弘通《西南海蕃行记》一卷

马温之《邺都故事》二卷

李吉甫《元和郡国图志》四十卷

元结《九疑山图记》一卷

贾耽《皇华四达》十卷

又《贞元十道录》四卷

《国要图》一卷

《方志图》二卷

《三代地理志》六卷

《地理论》六卷

刘之推《文括九土一作"州"

要略》三卷

乐史《坐知天下记》四十卷

王曾《九域图》三卷

王洙《皇祐方域记》三十卷

《要览》一卷

韩郁《十道四蕃引》一卷

赵珣《开元分野图》一卷

又《十道记》一卷

《十八路图》一卷 《图副》二十卷熙宁间天下州府车监县镇图

李德刍《元丰郡县志》三十卷 《图》三卷

沈括《天下郡县图》一部卷亡

陈坤臣《郡国人物志》一百五十卷

欧阳忞《巨鳌记》五卷

孙结《唐国鉴图》一卷

曹璠《国照》十卷

又《元和国计图》十卷

韦澳《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一名《处分语》,一名《新集地理书》

陈延禧《隋朝洛都记》一卷

又《蜀北路秦程记》一卷

《北征杂记》一卷

姜屿《明越风物志》七卷

元广之《金陵地记》六卷

刘公铉《邺城新记》三卷

李璋《太原事迹》十四卷

卢求《襄阳故事》十卷

《湘中记》一卷

余知古《渚宫故事》十卷

张周封《华阳风俗录》一卷

韩昱《江州事迹》三卷张密注

韦宙一作"寅"

《零陵录》一卷

杨备恩《蜀都故事》二卷

许嵩《六朝宫苑记》二卷

邢昺《景德朝陵地理记》三十卷

韦齐一作"济"

休《云南行记》二卷

马敬寔《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

陈隐之《续南荒录》一卷

韦皋一作"阜"

《西南夷事状》二十卷

《西戎记》二卷

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

顾愔《新罗国记》一卷

达奚洪一作"通"

《海外三十六国记》一卷

《云南风俗录》十卷

辛怡显《至道云南录》三卷

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一卷

崔峡《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郭璞《山海经赞》二卷

元结《诸山记》一卷

《岳渎福地图》一卷

卢鸿《嵩岳记》一卷

《华山记》一卷

《衡山记》一卷

《峨眉山记》二卷

僧法琳《庐山记》一卷

陆鸿渐《顾渚山记》一卷

令狐见尧《玉笥山记》一卷

沈立《蜀江志》十卷

《宣和编类河防书》一百九十二卷

东方朔《十洲记》一卷

张华《异物评》二卷

刘恂《岭表录异》三卷

《岭表异物志》一卷

孟琯《岭南异物志》一卷

《南海异事》五卷

郑虔《天宝军防录》一卷

林特《会稽录》三十卷

盛度《庸调租赋》三卷

陈传《欧冶拾遗》一卷

毛渐《地理五龙秘法》一部卷亡

林谞《闽中记》十卷

卢肇《海潮赋》一卷

僧应物《九华山记》二卷

又《九华山旧录》一卷

卢求《成都记》五卷

樊绰《云南志》十卷

又《南蛮记》十卷

李居一《王屋山记》一卷

徐云虔《南诏录》三卷

韦庄《蜀程记》一卷

又《峡程记》一卷

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一卷

章僚《海外使程广记》三卷

张建章《戴斗诸蕃记》一卷

曹璠《须知国镜》二卷

王权《大梁夷门记》一卷

吴从政《襄沔杂记》三卷

窦滂《云南别录》一卷

陆广微《吴地记》一卷

曹大宗《郡国志》二卷

韦瑾《域中郡国山川图经》一卷

《唐夷狄贡》一卷

《两京道里记》三卷不知作者

张修《九江新旧录》三卷

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不知作者

罗含《湘中山水记》三卷

平居诲《于阗国行程录》一卷

胡峤《陷虏记》一卷

王德琏《鄱阳县记》一卷

徐锴《方舆记》一百三十卷

范子长《皇州郡县志》一百卷

司马俨《峡山履平集》一卷

潘子韶《峡江利涉集》一卷

杜光庭《续成都记》一卷

范旻《邕管杂记》三卷

李昉《历代宫殿名》一卷

乐史《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魏羽《吴会杂录》一卷

张参《江左记》三卷

陶岳《零陵总记》十五卷

李宗谔《图经》九十八卷

又《图经》七十七卷

《越州图经》九卷

《阳明洞天图经》十五卷

李垂《导河形胜书》一卷

王曾《契丹志》一卷

杨备《恩平郡谱》一卷

刘夔《武夷山记》一卷

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

郭之美《罗浮山记》一卷

周衡《湘中新记》七卷

陈倩《茅山记》一卷

僧文政《南岳寻胜录》一卷

李上交《豫章西山记》二卷

《广西郡邑图志》一卷张维序。

王靖《广东会要》四卷

张田《广西会要》二卷

刘昌诗《六峰志》十卷

薛常州《地理丛考》一卷

李和篪《舆地要览》二十三卷

《重修徐州图经》三卷嘉定中撰

《离{崔十}志》十卷

《雁山行记》一卷不知何人编

王日休《九丘总要》三百四十卷

余嚞《圣域记》二十五卷

程大昌《雍录》十卷

钱景衎《南岳胜概》一卷

曾洵《句曲山记》七卷

周淙《临安志》十五卷

谈钥《吴兴志》二十卷

潘廷立《富川图志》六卷

韩挺《仪真志》七卷

刘浩然《合肥志》十卷

李说《黄州图经》五卷

童宗说《盱江志》十卷

姜得平又《续志》十卷

袁震《临江军图经》七卷

李伸《重修临江志》七卷

雷孝友《瑞州郡县志》十九卷

田渭《辰州风土记》六卷

袁观《潼川府图经》十一卷

张津《四明图经》十二卷

史正志《建康志》十卷

江文叔《桂林志》一卷

蔡戡《静江府图志》十二卷

熊克《镇江志》十卷

葛元骘《武阳志》十卷

宋宜之《无为志》三卷

胡兆《秋浦志》八卷

罗愿《新安志》十卷

汪师孟《黄山图经》一卷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三卷

韦楫《昭潭志》二卷

晁百揆《浔阳志》十二卷

吴芸《沅州图经》四卷

《安南土贡风俗》一卷乾道中安南入贡,客省承诏具其风俗及贡物名数

程九万《历阳志》十卷

苏思恭《曲江志》十二卷

毛宪《信安志》十六卷

《临贺郡志》一卷不知作者

萧玠《晋康志》七卷

周端朝《桂阳志》五卷

刘子登《武陵图经》十四卷

郑昉《都梁志》二卷

《赤城志》四十卷陈耆卿序

陆游《会稽志》二十卷

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莆阳人物志》三卷郑侨序

王震《阆苑记》三十卷

冉木《潜藩武泰志》十四卷

赵抃《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

张朏《齐记》一卷

《南北对镜图》一卷

《混一图》一卷

《西南蛮夷朝贡图》一卷

《巨鳌记》六卷

《交广图》一卷

《平江府五县正图经》二卷

并不知作者

李华《湟川开峡志》五卷

宋敏求《长安志》一十卷

又《东京记》二卷

《河南志》二十卷

陈舜俞《庐山记》二卷

谢颐素《海潮图论》一卷

王瓘《北道刊误志》十五卷

林须《霍山记》一卷

檀林《瓯治拾遗》一卷

又《大理国行程》一卷

陈冠《熙河六州图记》一卷

王向弼《龙门记》三卷

王存《九域志》十卷

孟猷《上饶志》十卷

滕宗谅《九华山新录》一卷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王正伦《古今洛城事类》二卷

王得臣《江夏辨疑》一卷

谭掞《邕管溪洞杂记》一卷

李洪《镇洮补遗》一卷

李献父《隆虑洞天录》一卷

林票《永阳志》三十五卷

曾旼《永阳郡县图志》四卷

刘拯《濠上摭遗》一卷

苏氏《夏国枢要》二卷

左文质《吴兴统记》十卷

孙穆《鸡林类事》三卷

马子严《岳阳志》二卷

程縯《职方机要》四十卷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一卷

又《池阳记》一卷

欧阳忞《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虞刚简《永康军图志》二十卷

钱绅《同安志》十卷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

吴致尧《九疑考古》二卷

洪刍《豫章职方乘》三卷

董棻《严州图经》八卷

厉居正《齐安志》二十卷

洪遵《东阳志》十卷

许靖夫《齐安拾遗》一卷

环中《汴都名实志》三卷

陈哲夫《李渠志》一卷

《续修宜春志》十卷

唐稷《清源人物志》十三卷

李盛《章贡志》十二卷

曾贲《括苍续志》十卷

陈柏朋《括苍志》一卷

赵彦励《莆阳志》十五卷

陆琰《莆阳志》七卷

李献父《相台志》十二卷

《江行图志》一卷沈该订正,不知作者

《同安后志》十卷

《大禹治水玄奥录》一卷

《三辅黄图》一卷

《高丽日本传》一卷

《南剑州图经》一卷

《地里图》一卷

《指掌图》二卷

《南海录》一卷

《福建地理图》一卷

《泉南录》二卷

《吴兴杂录》七卷

《南朝宫苑记》一卷

《庐山事迹》三卷

并不知作者

李常《续庐山记》一卷

《东京至益州地里图》卷亡

《四明山记》一卷

《地里图》一卷

《南岳衡山记》一卷

《考城图经》一卷

《常州风土记》一卷

《清溪山记》一卷

《水山记》一卷

《茅山新记》一卷

《青城山记》一卷

《契丹国土记、契丹疆宇图》二卷

《契丹地里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幼杰《莆阳比事》七卷

何友谅《武阳志》二十七卷

陈谦《永宁编》十五卷

黄以宁《惠阳志》十卷

刘牧《建安志》二十四卷

又《建安续志类编》二卷

邹孟卿《宁武志》十五卷

李皋《汀州志》八卷

林英发《景陵志》十四卷

杨彦为《保昌志》八卷

傅岩《郧城志》十二卷

杨泰之《普州志》三十卷

孙祖义《高邮志》三卷

宇文绍奕《临邛志》二十卷

又《补遗》十卷

林晡《姑熟志》五卷

王招《芜湖图志》九卷

杨《临漳志》十卷

方杰《清漳新志》十卷

章颖《文州古今记》十二卷

杜孝严《文州续记》四卷

孙楙《舂陵图志》十卷

张贵谟《临汝图志》十五卷

徐自明《零陵志》十卷

又《浮光图志》三卷

梁克家《长乐志》四十卷

张埏《零陵志》十卷

陆峻、丁光远《蕲春志》十卷

段子游《均州图经》五卷

李韦之《邵阳图志》三卷

黄汰《邵阳纪旧》一卷

巩嵘《邵陵类考》二卷

孙显祖《靖州图经》四卷

黄晔《龟山志》三卷

李震《彭门古今集志》二十卷

蔡畤《续同安志》一卷

程叔达《隆兴续职方乘》十卷

项预《吴陵志》十四卷

朱端章《南康记》八卷

又《庐山拾遗》二十卷

练文《庐州志》十卷

吴机《吉州记》三十四卷

钱之望、吴莘《楚州图经》二卷

刘宗《襄阳志》四十卷

刘清之《衡州图经》三卷

赵甲《隆山志》三十六卷

邹补之《毗陵志》十二卷

王铢《荆门志》十卷

张孝曾《富水志》十卷

王棨《重修荆门志》十卷

徐得之《郴江记》八卷

史本《古沔志》一卷

周梦祥《赣州图经》卷亡

阎苍舒《兴元志》二十卷

许开《南安志》二十卷

孙昭先《淮南通川志》十卷

余元一《清湘志》六卷

郑少魏《广陵志》十二卷

褚孝锡《长沙志》十一卷

郑绅《桂阳图志》六卷

黄畴若《龙城图志》十卷

胡至《重修龙城图志》十卷

陈宇《房州图经》三卷

虞太中《临封志》三卷

曹叔达《永嘉志》二十四卷

周澂《永嘉志》七卷

郑应申《江阴志》十卷

梁希夷《新昌志》一卷

马景修《通川志》十五卷

黄环《夷陵志》六卷

马导《夔州志》十三卷

《四明风俗赋》一卷不在何人撰

丁介《武陵郡离合记》六卷

史定之《番阳志》三十卷

杨潜《云间志》三卷

徐筠《修水志》十卷

张元成《嘉禾志》四卷

邓枢《鹤山丛志》十卷

王宽夫《古涪志》十七卷

李棣《浮光图志》二十卷

林仁伯《古归志》十卷

赵兴清《历阳志补遗》十卷

王知新《合淝志》十卷

霍篪《澧阳图志》八卷

刘伋《陵水图志》三卷

胡槻《普宁志》三卷

王寅孙《沈黎志》二十三卷

赵汝厦《程江志》五卷

又《琼管图经》十六卷

刘灏《清源志》七卷

沈作宾、赵不迹《会稽志》二十卷

邵笥《括苍庆元志》一卷

赵善赣《通义志》三十五卷

张士牷《西和州志》十九卷

李修己《同谷志》十七卷

李锜《续同谷志》十卷

义太初《高凉图志》七卷

赵师岌《潮州图经》二卷

郑郧《洋州古今志》十六卷

张忄达《甘泉志》十五卷

陈岘《南海志》十三卷

赵伯谦《韶州新图经》十二卷

俞闻中《叙州图经》三十卷

黎伯巽《静南志》十二卷

任逢《垫江志》三十卷

刘德礼《夔州图经》四卷

马纡《续庐山记》四卷

《江州图经》一卷

《宕渠志》二卷

《吉阳军图经》一卷

《忠州图经》一卷

《珍州图经》三卷

《衢州图经》一卷

《沅州图经》四卷

《复州图经》三卷

《果州图经》五卷

《思州图经》一卷

《南平军图经》一卷

《大宁监图经》六卷

并不知作者

右地理类四百七部,五千一百九十六卷。

《越绝书》十五卷或云子贡所作

赵晔《吴越春秋》十卷

司马彪《九州春秋》九卷

常璩《华阳国志》十二卷

和苞《汉赵记》一卷

范亨《燕书》二十卷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三十国春秋钞》一卷不知作者

吴信都镐《淝上英雄小录》二卷

《吴录》二十卷徐铉、高远、乔舜、潘佐等撰

《南唐书》十五卷不知作者

王颜《南唐烈祖开基志》十卷

李昊《蜀书》二十卷

蒋文怿《闽中实录》十卷

林仁志《王氏解除运图》三卷

毛文锡《前蜀王氏记事》二卷

《吴越备史》十五卷吴越钱俨托名范坰、林禹撰

钱俨《备史遗事》五卷

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一卷

董淳《后蜀孟氏记事》三卷

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

路振《九国志》五十一卷

又《楚书》五卷

郑文宝《南唐近事集》一卷

又《江表志》二卷

陈彭年《江南别录》四卷

龙衮《江南野史》二十卷

曾颜《渤海行年记》十卷

胡宾王《刘氏兴亡录》一卷

陶岳《荆湘近事》十卷

周羽冲《三楚新录》三卷

曹衍《湖湘马氏故事》二十卷

王举《天下大定录》十卷

卢臧《楚录》五卷

张唐英《蜀梼杌》十卷

刘恕《十国纪年》四十卷

《闽王事迹》一卷

《高氏世家》十卷

《湖南故事》十三卷

《十国载记》三卷

《江南余载》二卷

《高皇帝过江事实》一卷

《广王事迹》一卷

并不知作者

钱惟演《家王故事》一卷

右霸史类四十四部,四百九十八卷。

凡史类二千一百四十七部,四万三千一百九卷。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宋史》志156 艺文2|正史

《宋史》志156 艺文2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 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 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裴骃等集注

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

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

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

赵抃《新校前汉书》一百卷

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

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

房玄龄《晋书》一百三十卷

杨齐宣《晋书音义》三卷

沈约《宋书》一百卷

萧子显《南齐书》五十九卷

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

又《陈书》三十六卷

魏收《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魏澹《后魏书纪》一卷本七卷

张太素《后魏书天文志》二卷本百卷,惟存此

李百药《北齐书》五十卷

令狐德棻《后周书》五十卷

颜师古《隋书》八十五卷

柳芳《唐书》一百三十卷《唐书叙例目》一卷。

刘煦《唐书》二百卷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二百五十五卷《目录》一卷

李绘《补注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薛居正《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欧阳修《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徐无党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

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

张泌《汉书刊误》一卷

《三刘汉书标注》六卷刘敞、刘分攵、刘奉世

刘分攵《汉书刊误》四卷

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一卷

吴缜《新唐书纠缪》二十卷

又《五代史纂误》三卷

《朱梁列传》十五卷

张昭远《后唐列传》三十卷

任谅《史论》三卷

韩子中《新唐史辨惑》六十卷

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十卷

富弼《前汉书纲目》一卷

刘巨容《汉书纂误》二卷

汪应辰《唐书列传辨证》二十卷

《西汉刊误》一卷不知作者

王旦《国史》一百二十卷

吕夷简《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五卷

邓洵武《神宗正史》一百二十卷

王珪《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

王孝迪《哲宗正史》二百一十卷

李焘、洪迈《宋四朝国史》三百五十卷

《宋名臣录》八卷

《宋勋德传》一卷

《宋两朝名臣传》三十卷

《咸平诸臣录》一卷

《熙宁诸臣传》四卷

《两朝诸臣传》三十卷

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宋名臣传》五卷

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二十卷

右正史类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不著录一部, 二十卷

荀悦《汉纪》三十卷

袁宏《后汉纪》三十卷

胡旦《汉春秋》一百卷

《问答》一卷

皇甫谧《帝王世纪》九卷

《竹书》三卷荀勖、和峤编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孙盛《晋阳秋》三十卷

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王通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马总《通历》十卷

柳芳《唐历》四十卷

崔龟从《续唐历》二十二卷

裴煜之《唐太宗建元实迹》一卷

路惟衡《帝王历数图》十卷

陈岳《唐统纪》一百卷

丘悦《三国典略》二十卷

封演《古今年号录》一卷

薛榼《大唐圣运图略》三卷

《帝王照录》一卷

王起《五位图》三卷

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

马永易《元和录》三卷

《大唐中兴新书纪年》三卷不知作者

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十卷

程正柔《大唐补纪》三卷

凌璠《唐录政要》十三卷

《唐天祐二年日历》一卷

杜光庭《古今类聚年号图》一卷

《唐创业起居注》三卷温大雅撰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许敬宗、房玄龄等撰

《唐太宗实录》四十卷许敬宗撰

《唐高宗后修实录》三十卷。

《唐武后实录》二十卷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唐睿宗实录》十卷 又五卷

并刘知几、吴兢撰

《唐玄宗实录》一百卷元载、令狐峘撰

《唐肃宗实录》三十卷元载撰

《唐代宗实录》四十卷令狐峘撰

《唐德宗实录》五十卷裴垍等撰

《唐建中实录》十五卷沈既济撰

《唐顺宗实录》五卷韩愈撰

《唐宪宗实录》四十卷

《唐穆宗实录》二十卷

并路隋等撰

《唐敬宗实录》十卷李让夷等撰

《唐文宗实录》四十卷魏謩修撰。

《唐武宗实录》二十卷

《唐宣宗实录》三十卷

《唐懿宗实录》二十五卷

《唐僖宗实录》三十卷

《唐昭宗实录》三十卷

《唐哀帝实录》八卷

并宋敏求撰

《五代梁太祖实录》三十卷张衮、郄象等撰

《五代唐懿祖纪年录》一卷

《五代唐献祖纪年录》一卷

《五代唐庄宗实录》三十卷

并赵凤、张昭远等撰

《五代唐明宗实录》三十卷姚顗等撰

《五代唐愍帝实录》三卷张昭远等撰

《五代唐废帝实录》十七卷张昭等同撰

《五代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五代晋少帝实录》二十卷

并窦贞固等撰

《五代汉高祖实录》十卷苏逢吉等撰

《五代汉隐帝实录》十五卷

《五代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并张昭、尹拙、刘温叟等撰

《五代周世宗实录》四十卷宋王溥等撰

《南唐烈祖实录》二十卷高远撰

《后蜀高祖实录》三十卷

《后蜀主实录》四十卷

并李昊撰

《宋太祖实录》五十卷李沆、沈伦修

《太宗实录》八十卷钱若水修

《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晏殊等同修

《仁宗实录》二百卷韩琦等修

《英宗实录》三十卷曾公亮等修

《神宗实录朱墨本》三百卷旧录本用墨书,添入者用朱书,删去者用黄抹

《宋高宗日历》一千卷

《孝宗日历》二千卷

《光宗日历》三百卷

《宁宗日历》五百一十卷 重修五百卷

《神宗实录》二百卷赵鼎、范冲重修

《哲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徽宗实录》二百卷

并汤思退进

《徽宗实录》二百卷李焘重修

《钦宗实录》四十卷洪迈修

《高宗实录》五百卷傅伯寿撰

《孝宗实录》五百卷

《光宗实录》一百卷

并傅伯寿、陆游等修

《宁宗实录》四百九十九册

《理宗实录初稿》一百九十册

《理宗日历》二百九十二册

又《日历》一百八十册

《度宗时政记》七十八册

《德祐事迹日记》四十五册

孙光宪《续通历》十卷

范质《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刘蒙叟《甲子编年》二卷

《显德日历》一卷周扈蒙、董淳、贾黄中撰

龚颖《运历图》三卷

陈彭年《唐纪》四十卷

宋庠《纪年通谱》十二卷

郑向《五代开皇记》三十卷

《两朝实录大事》二卷

王玉《文武贤臣治蜀编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兴衰年代录》二卷

《五代春秋》一卷

《十代编年纪》一卷

并不知作者

章寔《历代统纪》一卷

司马光《资治通鉴》三百五十四卷

又《资治通鉴举要历》八十卷

《通鉴前例》一卷

《稽古录》二十卷

《历年图》六卷

《通鉴节要》六十卷

《帝统编年纪事珠玑》十二卷

《历代累年》二卷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十卷

又《疑年谱》一卷

《通鉴问疑》一卷

章衡《编年通载》十卷

王岩叟《系年录》一卷

《元祐时政记》一卷

诸葛深《绍运图》一卷

杨备《历代纪元赋》一卷

胡仔《孔子编年》五卷

朱绘《历代帝王年运铨要》十卷

司马康《通鉴释文》六卷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百六十八卷

又《四朝史稿》五十卷

《江左方镇年表》十六卷

《混天帝王五运图古今须知》一卷

《宋政录》十二卷

《宋异录》一卷

《宋年表》一卷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

晁公迈《历代记年》十卷

熊克《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

《中兴小历》四十一卷

吕祖谦《大事记》二十七卷

又《宋通鉴节》五卷

《吕氏家塾通鉴节要》二十四卷

朱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又《提要》五十九卷

《宋圣政编年》十二卷不知作者

汪伯彦《建炎中兴日历》一卷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

喻汉卿《通鉴总考》一百十二卷

吴曾《南北征伐编年》二十三卷

徐度《国纪》六十五卷

胡宏《皇王大纪》八十卷

李丙《丁未录》二百卷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

《国史英华》一卷不知作者

何许《甲子纪年图》一卷

曾綎《通鉴补遗》一百篇

李孟传《读史》十卷

崔敦诗《通鉴要览》六十卷

王应麟《通鉴答问》四卷

胡安国《通鉴举要补遗》一百二十卷

沈枢《通鉴总类》二十卷

张根《历代指掌编》九十卷

李心传《孝宗要略初草》二十三卷

张公明《大宋纲目》一百六十七卷

洪迈《节资治通鉴》一百五十卷

又《太祖太宗本纪》三十五卷

又《四朝史纪》三十卷

又《列传》一百三十五卷

黄维之《太祖政要》一十卷

吕中《国朝治迹要略》十四卷

右编年类一百五十一部,一万五百七十五卷。《宁宗实录》以下不著录六部, 无卷。曾綎《通鉴补遗》以下不著录十五部,九百六十八卷

王瓘《广轩辕本纪》三卷

《汲冢周书》十卷

郭璞注《穆天子传》六卷

赵晔《吴越春秋》十卷

皇甫遵注《吴越春秋》十卷

司马彪《九州春秋》十卷

赵瞻《史记牴牾论》五卷

《汉书问答》五卷

刘珍等《东观汉纪》八卷

孔衍《春秋后语》十卷

李延寿《南史》八十卷

又《北史》一百卷

元行冲《后魏国典》三十卷

《金陵六朝记》一卷

王豹《金陵枢要》一卷

李匡文《汉后隋前瞬贯图》一卷

李康《唐明皇政录》十卷

袁皓《兴元圣功录》

《功臣录》三十卷

《唐僖宗日历》一卷

刘肃《唐新语》十三卷

《唐总记》三卷

渤海填《唐广德神异录》四十五卷

欧阳迥一作"炳"

《唐录备阙》十五卷

裴濆《大和新修辨谤略》三卷

程光荣一作"柔"

《唐补注记》"注记"一作"纪"

三卷

曹玄圭《唐列圣统载图》十卷

郭修《唐年纪录》一卷

南卓《唐朝纲领图》五卷

《唐纪年记》二卷

吴兢《开元名臣录》三卷

又《唐太宗勋史》一卷

《唐书备阙记》十卷

高峻《小史》一百十卷

许嵩《建康实录》二十卷

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

刘轲《帝王历数歌》一卷

又《唐年历》一卷

裴庭裕《东观奏记》三卷

《新野史》十卷题"显德元年终南山不名子撰"

张传靖《唐编记》一作"纪"

十卷

胡旦《唐乘》一作"策"

七十卷

王沿《唐志》二十一卷

孙甫《唐史记》七十五卷

王皞《唐余录》六十卷

李匡文《两汉至唐年纪》一卷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二卷

陶岳《五代史补》五卷

詹玠《唐宋遗史》四卷

刘直方《大唐机要》三十卷

苏辙《古史》六十卷

孙冲《五代纪》七十七卷

刘分攵《五代春秋》一部卷亡

刘恕《十国纪年》四十二卷

常璩《华阳国志》十卷

《江南志》二十卷

李清臣《平南事览》二十卷

《吴书实录》三卷记杨行密事

《真宗圣政纪》一百五十卷

又《政要》十卷

《仁宗观文览古图记》十卷

丁谓《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 《目》二卷

又《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 《目》二卷

李维《大中祥符降圣记》五十卷 《目》三卷

王钦若《天禧大礼记》五十卷 《目》二卷

吕夷简《三朝宝训》三十卷

李淑《三朝训览图》十卷

钱惟演《咸平圣政录》三卷

李昭遘《永熙政范》二卷

张商英《神宗正典》六卷

林希《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舒亶《元丰圣训》三卷

《六朝宝训》一部卷亡

郑居中《崇宁圣政》二百五十五册

又《圣政录》三百二十三册

贾纬《备史》六卷

《史系》二十卷

杨九龄《正史杂论》十卷

《河洛春秋》二卷

《历代善恶春秋》二十卷

李筌《阃外春秋》十卷

薛韬玉《帝照》一卷

沈汾《元类》一卷

杨岑《皇王宝运录》三十卷

瞿一作"翟"

骧《帝王受命编年录》三十卷

徐暠《三朝革命录》三卷

钱信《皇猷录》一卷

《历代鸿名录》八卷

韦光美《嘉号录》一卷

崔倜《帝王授受图》一卷

牛检《帝王事迹相承图》三卷

《历代君臣图》二卷

龚颖《年一作"运"

历图》八卷

贾钦文《古今年代历》一卷

张敦素《通记一作"纪"

建元历》二卷

柳璨《补注正闰位历》三卷

杜光庭《帝王年代州郡长历》二卷

王起《五运图》一卷

曹玄圭《五运图一作"录"

》十二卷

张洽《五运元纪》一卷

《古今帝王记》十卷

卫牧《帝王真伪记》七卷

《纪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年代录》三十卷

郑伯邕《帝王年代图》一卷

又《帝王年代记》三卷

焦路《圣朝年代记一作"纪"

》十卷

韦光美《帝王年号图》一卷

汪奇《古今帝王年号录》一卷

李昉《历代年号》一卷

盖君平《重编史巂》三十卷

孙昱《十二国史》十二卷

《西京史略》二卷

《史记掇英》五卷

并不知作者

郑樵《通志》二百卷

萧常《续后汉书》四十二卷

李巳《改修三国志》六十七卷

陈傅良《建隆编》一卷一名《开基事要》

蔡幼学《宋编年政要》四十卷

又《宋实录列传举要》十二卷

洪偃《五朝史述论》八卷洪迈孙

赵甡之《中兴遗史》二十卷

楼昉《中兴小传》一百篇

右别史类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十八卷。赵甡之《中兴遗史》以下不著录二 部,一百二十卷一篇

《马史精略》五十六卷

赵世逢《两汉类要》二十卷

周护《三史菁英》三十卷

《十七史赞》三十卷

《三代说辞》十卷不知作者

孙玉汝《南北史练选》十八卷

《史略》三卷

杨侃《两汉博闻》十二卷

林钺《汉巂》十卷

宗谏《三国采要》六卷

薛儆《晋书金穴钞》十卷

荀绰《晋略》九卷

张陟《晋略》二十卷

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晋史猎精》一百三十卷

胡寅《读史管见》三十卷

又《三国六朝攻守要论》十卷

赵氏《六朝采要》十卷

杭暕《金陵六朝帝王统纪》一卷

薛韬玉《唐要录》二卷

张栻《通鉴论笃》四卷

孙甫《唐史论断》二卷

石介《唐鉴》五卷

范祖禹《唐鉴》十二卷

又《帝学》八卷

陈季雅《两汉博议》十四卷

李舜臣《江东十鉴》一卷

陈傅良《西汉史钞》十七卷

《东莱先生西汉财论》十卷吕祖谦论,门人编

刘熙古《历代纪要》五十卷

乔舜《古今语要》十二卷

贾昌朝《通纪》八十卷

赵善誉《读史舆地考》六十三卷一名《舆地通鉴》

裴松之《国史要览》二十卷

郑暐《史巂》十卷

曹化《史书集类》三卷

朱黼《纪年备遗正统论》一卷

《唯室先生两汉论》一卷陈长方

张唐英《唐史发潜》六卷

倪遇《汉论》十三卷

陈惇修《唐史断》二十卷

王谏《唐史名贤论断》二十卷

程鹏《唐史属辞》四卷

《唐帝王号宰臣录》十卷

《名贤十七史确论》一百四卷不知作者

胡旦《五代史略》四十二卷

韩保升《文行录》五十卷

李《续帝学》一卷

姚虞宾《诸史臣谟》八卷

郑少微《唐史发挥》十二卷

陈天麟《前汉六帖》十二卷

陈应行《读史明辨》二十四卷

又《读史明辨续集》五卷

师古《三国志质疑》十四卷

又《西汉质疑》十九卷

《东汉质疑》九卷

《何博士备论》四卷何去非

陈亮《通鉴纲目》二十三卷

《叶学士唐史钞》十卷不知名

唐仲友《唐史义》十五卷

又《续唐史精义》十卷

杨天惠《三国人物论》三卷

李石《世系手记》一卷

《两汉著明论》二十卷

《十二国史略》三卷

《章华集》三卷

《纵横集》二十卷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

《南史摭实韵句》三卷

《议古》八卷

《史谱》七卷

《五代纂要赋》一卷

《国朝撮要》一卷

《约论》十卷

并不知作者

李焘《历代宰相年表》三十三卷

又《唐宰相谱》一卷

《王谢世表》一卷

《五代三衙将帅年表》一卷

窦济《皇朝名臣言行事对》十二卷

李心传《旧闻证误》十五卷

龚敦颐《符祐本来》一十卷

洪迈《记绍兴以来所见》二卷

左史钞类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二十四卷。李焘《历代宰相年表》以下不著录八 部,七十五卷

班固《汉武故事》五卷

蔡邕《独断》二卷

裴烜之《承祚实迹》一卷

王琳《魏郑公谏录》五卷

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十卷

吴兢《贞观政要》十卷

又《开元升平源》一卷

苏瑰《中枢龟鉴》一卷

韩琬《御史台记》十二卷

韦述《集贤注记》二卷

崔光庭《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沈既济《选举志》三卷

马宇《凤池录》五卷

韦执谊《翰林故事》一卷

李吉甫《元和国计略》一卷

刘公铉《邺城旧事》六卷

韦处厚《翰林学士记》一卷

元稹《承旨学士院记》一卷

李德裕《西南备边录》一卷

又《两朝献替记》二卷

《次柳氏旧闻》一卷

令狐澄《贞陵遗事》一卷

令狐綯《制表疏》一卷

《李司空论事》七卷唐蒋偕编,李绛所论

南卓《纲领图》一卷

郑处诲《明皇杂录》二卷

又《天宝西幸略》一卷

《吴湘事迹》一卷不知作者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卷

卢骈《御史台三院因话录》一卷

柳玭《续贞陵遗事》一卷

郑向《起居注故事》三卷

苏颂《迩英要览》一部卷亡

乐史《贡举故事》二十卷 《目》一卷

郑畋《敕语堂判》五卷

李巨川《勤王录》二卷

杨钜《翰林旧规》一卷

张著《翰林盛事》一卷

李构《御史台故事》三卷

李肇《翰林内志》一卷

又《翰林志》一卷

苏易简《续翰林志》二卷

《杜悰事迹》一卷

《梁宣底》三卷

《汾阴后土故事》三卷自汉至唐

《武成王配飨事迹》二十卷

并不知作者

林勤《国朝典要杂编》一卷

李大性《典故辨疑》二十卷

吕夷简、林希进《五朝宝训》六十卷

《三朝太平宝训》二十卷《三朝训鉴图》十卷仁宗制序

沈该进《神宗宝训》一百卷

《神宗宝训》五十卷不知集者姓名

洪迈集《哲宗宝训》六十卷

《钦宗宝训》四十卷

《高宗圣政》六十卷

《高宗宝训》七十卷

《孝宗宝训》六十卷

并国史宝录院进

史弥远《孝宗宝训》六十卷

《绍兴求贤手诏》一卷

《高宗孝宗圣政编要》二十卷乾道、淳熙中修

《高宗圣政典章》十卷不知作者

《宋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绍兴中,出于宋绶家

《永熙宝训》二卷李昉子宗谔纂

《仁宗观文鉴古图》十卷

王洙《祖宗故事》二十卷

李淑《耕籍类事》五卷

林特《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宫庆赐总例》二十六卷

韩绛《治平会计录》六卷

李常《元祐会计录》三卷

崔立《故事稽疑》十卷

《孝宗圣政》五十卷

彭龟年《内治圣鉴》二十卷

《光宗圣政》三十卷

富弼《契丹议盟别录》五卷

朱胜非《秀水闲居录》二卷

吕本中《紫微杂记》一卷

蔡绦《北征纪实》二卷

万俟禼《太后回銮事实》十卷

汤思退等《永祐陵迎奉录》十卷

大惟简《塞北纪实》三卷

宋敏求《朝贡录》二十卷

张养正《六朝事迹》十四卷

吴彦夔《六朝事迹别集》十四卷

韩元吉《金国生辰语录》一卷

刘珙《江东救荒录》五卷

宋介《执礼集》二卷

陈晔《通州鬻海录》一卷

龚颐正《续稽古录》一卷

洪遵《翰苑群书》三卷

又《会稽和买事宜录》七卷

程大昌《北边备对》六卷

《庆历边议》三卷

《开禧通和录》一卷

《开禧持书录》二卷

《开禧通问本末》一卷

《金陵叛盟记》十卷

并不知作者

宋庠《尊号录》一卷

又《掖垣丛志》三卷

董煟《活民书》三卷

又《活民书拾遗》三卷

《史馆故事录》三卷

《五国故事》二卷

并不知作者

尉迟偓《中朝故事》二卷

孔武仲《金华讲义》十三卷

王禹偁《建隆遗事》一卷

田锡《三朝奏议》五卷

曾致尧《清边前要》五十卷

李至《皇亲故事》一卷

杜镐《铸钱故事》一卷

丁谓《景德会计录》六卷

王曙《群牧故事》三卷

《两朝誓书》一卷景德中与契丹往复书

辛怡显《云南录》三卷

沈该《翰林学士年表》一卷

苏耆《次续翰林志》一卷

钱惟演《金坡遗事》三卷

晁RP《别书金坡遗事》一卷

李宗谔《翰林杂记》一卷

王皞《言行录》一卷

王旦《名贤遗范录》十四卷

余靖《国信语录》一卷

李淑《三朝训鉴图》十卷

陈湜《三朝逸史》一卷

沈立《河防通议》一卷

富弼《救济流民经画事件》一卷

田况《皇祐会计录》六卷

陈次公《安南议》十篇

宋咸《朝制要览》十五卷

李上交《近事会元》五卷

范镇《国朝事始》一卷

又《东斋记事》十二卷

《太平盛典》三十六卷

《国朝宝训》二十卷

《庆历会计录》二卷

《经费节要》八卷

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君臣政要》四十卷

陈襄《国信语录》一卷

赵概《日记》一卷

司马光《日录》三卷

郏亶《吴门水利》四卷

王安石《熙宁奏对》七十八卷

程师孟《奏录》一卷

罗从彦《宋遵尧录》八卷

何澹《历代备览》二卷

王禹《王家三世书诰》一卷

司马光《涑水记闻》三十二卷

周必大《銮坡录》一卷

又《淳熙玉堂杂记》一卷

陈模《东宫备览》一卷

《三朝政录》十二卷

《广东西城录》一卷

《交广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曾巩《宋朝政要策》一卷

毕仲衍《中书备对》十卷

李清臣、张诚一《元丰土贡录》二卷

庞元英《文昌杂录》七卷

韩绛、吴充《枢密院时政记》十五卷

苏安《静边说》一卷

薛向《边陲利害》三卷

《仁宗君臣政要》二十卷不知何人编

范祖禹《仁皇训典》六卷

曾巩《德音宝训》三卷

汪浃《荣观集》五卷

张舜民《使辽录》一卷

宋匪躬《馆阁录》十一卷

刘永寿《章献事迹》一卷

曾布《三朝正论》二卷

林虙《元丰圣训》二十卷

家安国《平蛮录》三卷

罗畸《蓬山记》五卷

《明堂诏书》一卷不知集者

高聿《盐池录》一卷

吴若虚《崇圣恢儒集》三卷

洪榆《创业故事》十二卷

耿延禧《建炎中兴记》一卷

程俱《麟台故事》五卷

洪兴祖《续史馆故事录》一卷

张戒《政要》一卷

李源《三朝政要增释》二十卷

欧阳安永《祖宗英睿龟鉴》十卷

陈骙《中兴馆阁录》十卷

赵勰《广南市舶录》三卷

严守则《通商集》三卷

《契丹礼物录》一卷

《金华故事》一卷

《两朝交聘往来国书》一卷

并不知作者

臧梓《吕丞相勤王记》一卷

李攸《通今集》二十卷

又《宋朝事实》三十五卷

袁梦麟《汉制丛录》二十卷

倪思《合宫严父书》一卷

詹仪之《淳熙经筵日进故事》一卷

又《淳熙东宫日纳故事》一卷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十一卷

又《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 乙集二十卷

陆游《圣政草》一卷

彭百川《治迹统类》四十卷

又《中兴治迹统类》三十卷

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二十六卷

张纲《列圣孝治类编》一百卷

黄度《艺祖宪监》三卷

又《仁皇从谏录》三卷

赵善誉《宋朝开基要览》十四卷

右故事类一百九十八部,二千九十四卷。彭百川《治迹统类》以下不著录七部, 二百二十一卷

《东汉百官表》一卷不知作者

陶彦藻《职官要录》七卷

又《职官要录补遗》十八卷

李吉甫《百司举要》一卷

唐玄宗《六典》三十卷

杜英师《唐职该》一卷

梁载言《具员故事》十七卷

《大唐宰相历任记》二卷

任戬《官品纂要》十卷

《宰辅年表》一卷

《官品式律》一卷

《历代官号》十卷

并不知作者

杨侃《职林》三十卷

孔至道《百官要望》一卷

阎承琬《君臣政要》三十卷

蒲宗孟《省曹寺监事目格子》四十七卷

郄殷象《梁循资格》一卷

王涯《唐循资格》一卷

杜儒童《中书则例》一卷

谭世勣《本朝宰执表》八卷

张之绪《唐文昌损益》三卷

万当世《文武百官图》二卷

陈绎《宰相拜罢录》一卷

又《枢府拜罢录》一卷

《三省枢密院除目》四卷

司马光《百官公卿表》十五卷

孙逢吉《职官分纪》五十卷

梁勖《职官品服》三十三卷

赵氏《唐典备对》六卷不知名

《三省仪式》一卷

《职事官迁除体格》一卷

《循资格》一卷

《循资历》一卷

《唐宰相后记》一卷

《国朝撮要》一卷

《宋朝宰辅拜罢图》四卷

《宋朝官制》十一卷

《三省总括》五卷

并不知作者

王益之《汉官总录》十卷

又《职源》五十卷

《宋朝相辅年表》一卷中兴馆阁书目云:"臣绎上,《续表》曰臣易记。"

蔡元道《祖宗官制旧典》三卷

赵邻几《史氏懋官志》五卷

赵晔《宋官制正误沿革职官记》三卷

何异《中兴百官题名》五十卷

龚颐正《宋特命录》一卷

司马光《官制遗稿》一卷

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二十卷

蔡幼学《续百官公卿表》二十卷

又《续百官表质疑》十卷

曾三异《宋新旧官制通考》十卷

又《宋新旧官制通释》二卷

范冲《宰辅拜罢录》二十四卷

徐筠《汉官考》四卷

董正工《职官源流》五卷

《金国明昌官制新格》一卷不知何人撰

杨王休《诸史阙疑》三卷

赵粹中《史评》五卷

王应麟《通鉴地理考》一百卷

又《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

又《汉艺文志考证》十卷

又《汉制考》四卷

右职官类五十六部,五百七十八卷。杨王休《诸史阙疑》以下不著录六部,一 百三十六卷

刘向《古列女传》九卷

《汉武内传》二卷不知作者

郭宪《洞冥记》四卷

班昭《女戒》一卷

伶玄《赵飞燕外传》一卷

皇甫谧《高士传》十卷

袁宏《正始名士传》二卷

葛洪《西京杂记》六卷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五卷

萧韶《太清纪》十卷

杜宝《大业杂记》十卷

刘餗《国史异纂》三卷

梁载言《梁四公记》一卷

赵毅《大业略记》三卷

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

贾润甫《李密传》三卷

李筌《中台志》十卷

杜儒童《隋季革命记》五卷

《隋平陈记》一卷

魏徵《隋靖列传》一卷

徐浩《庐陵王传》一卷

刘仁轨《河洛行年记》十卷

李恕《诫子拾遗》四卷

《越国公行状》一卷唐钟绍京事迹

陈翊《郭令公家传》十卷

又《忠武公将佐略》一卷

殷亮《颜杲卿家传》一卷

又《颜真卿行状》一卷

李邕《狄梁公家传》一卷

包谞《河洛春秋》二卷

陈鸿《东城父老传》一卷

张鷟《朝野佥载》二十卷

又《佥载补遗》三卷

李匡文《明皇幸蜀广记图》二卷

郭湜《高力士外传》一卷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三卷

《三朝遗事》一卷载张姚说、姚崇、宋璟事,不知作者

甘伯宗《名医传》七卷

《临川名一作"贤"

士贤一作"名"

传》三卷

李涉一作"渤"

《六贤传》一卷

孙仲《遗士传》一卷

《贤牧传》十五卷

张茂枢《张氏家传》三卷

吴操《蒋子文传》一卷

王方庆《魏玄成传》一卷

《郭元振传》一卷

范质《桑维翰传》三卷

李翰《张中丞外传》一卷

温龠一作"畬"

《天宝乱离记》一卷

刘谏一作"练"

《国朝传记》三卷

贺楚《奉天记》一卷

《太和摧凶记》一卷

杨栖白《南行记》一卷

王坤《僖宗幸蜀记》一卷

牛朴《登庸记》一卷

江文秉《都洛私记》十卷

胡峤《陷辽记》三卷

元澄《秦京内外杂记》一卷

《蜀记》一卷

《西戎记》二卷

颜师古《獬豸记》一卷

《静乱安邦记》一卷

《睢阳得死集》一卷载张巡、许远事,不知作者

沈既济《江淮记乱》一卷

李公佐《建中河朔记》六卷

陈岠《朝廷卓绝事记》一卷

谷况《燕南记》三卷

郑澥《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李涪《刊误》一卷

陆贽《玄宗编遗录》二卷

韩昱《壶关录》三卷

林恩《补国史》五卷

马总《唐年小录》六卷

杜佑《宾佐记》一卷

陈谏等《彭城公事迹》三卷

王昌龄《瑞应图》一卷

路隋《平淮西记》一卷

又《邠志》三卷

李肇《国史补》三卷

李潜用《乙卯记》一卷

房千里《投荒杂录》一卷

李繁《邺侯家传》十卷

李石《开成承诏录》二卷

李德裕《异域归忠传》二卷

又《大和辨谤略》三卷

《会昌伐叛记》一卷

高少逸《四夷朝贡录》十卷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五卷

蔡京《王贵妃传》一卷

李璋《太原事迹杂记》十三卷

张云《咸通庚寅解围录》一卷

郑樵《彭门纪乱》三卷

韩偓《金銮密记》一卷

朱朴《日历》一卷

李氏《大唐列圣园陵记》一卷不知名

丘旭《宾朋宴语》一卷

卢言《杂说》一卷

于政立《类林》十卷

李奕《唐登科记》一卷

《唐显庆登科记》五卷

徐锴《登科记》十五卷

乐史《登科记》三十卷

《登科记》一卷

《登科记》二卷起建隆至宣和四年

张观《二十二国祥异记》三卷

徐岱《奉天记》一卷

徽宗《宣和殿记》一卷

又《嵩山崇福记》一卷

《太清楼特宴记》一卷

《筠庄纵鹤宣和阁记》一卷

《宴延福宫承平殿记》一卷

《明堂记》一卷

《艮岳记》一卷

陈绎《东西府记》一卷

沈立《都水记》二百卷

又《名山记》一百卷

章惇《导洛通汴记》一卷

李清臣《重修都城记》一卷

王革《天泉河记》一卷

《上党记叛》一卷

宋巨一作"宗拒"

《明皇幸蜀录》一卷

赵源一《奉天录》四卷

陆贽《遣使录》一卷

李繁《北荒君长录》三卷

陆希声《北户杂录》三卷

苏特一作"时"

《唐代衣冠盛事录》一卷

郑言《平剡录》一卷

《复交阯录》二卷

《哥舒翰幕府故吏录》一卷

李巨川《许国公勤王录》三卷

《乾明一作"宁"

会稽录》一卷

《三楚新录》一卷

《英雄佐命录》一卷

《世宗征淮录》一卷

《濠州干戈录》一卷

乐史《孝悌录》二十卷 《赞》五卷

曹希逵一作"逢"

《孝感义闻录》三卷

张读《建中西狩录》一卷

元宏《钱塘平越州录》一卷

《潘氏家录》一卷潘美行状、告辞

胡讷《孝行录》二卷

又《贤惠录》二卷

《民表录》三卷

李升《登封诰成录》一百卷

凌准《邠志》二卷

郭廷诲《妖乱志》三卷

韦琯《国相事状》七卷

《云南事状》一卷

《刘中州事迹》一卷

《魏玄成故事》三卷

赵寅《赵君锡遗事》一卷

杨时《开成纪事》二卷

杨九龄《桂堂编事》二十卷

范镇《东斋记事》十二卷

李隐一作"随"

《唐记奇事》十卷

史演《咸宁王定难实序》一卷

《登科记解题》二十卷

乐史《广孝悌一作"新"

书》五十卷

危高《孝子拾遗》十卷

《绍兴名臣正论》一卷题潇湘樵夫序

《吕颐浩遗事》一卷颐浩出处大概

《吕颐浩逢辰记卷》一卷颐浩历官次序

《朱胜非年表》一卷胜非孙昱上

《朱胜非行状》一卷刘岑撰

《奉神述》一卷真宗制

史浩《会稽先贤祠传赞》二卷

张栻《诸葛武侯传》一卷

赵彦博《昭明事实》二卷

《吕文靖公事状》一卷不知作者

王岩叟《韩忠献公别录》一卷

《韩忠献公家传》一卷韩琦五世孙庚卿作

吕祖谦《欧公本末》四卷

《韩庄敏公遗事》一卷韩宗武记

邵伯温《邵氏辨诬》三卷

薛齐谊《六一居士年谱》一卷

《胡刚中家传》一卷男胡兴宗撰

黄璞《闽中名士传》一卷

岳珂《吁天辨诬》五卷

李纲等《张忠文节谊录》一卷

陈晔《种师道事迹》一卷

张琰《种师道祠堂碑》一卷

《谈氏家传》一卷谈钥撰

王淹《槐庭济美录》十卷

《英显张侯平寇录》一卷不知作者

洪适《五代登科记》一卷

周铸《史越王言行录》十二卷

《刘氏传忠录》三卷刘学裘撰

《陈瓘墓志》一卷自撰

《了斋陈先生言行录》一卷陈瓘男正同编

《赵文定公遗事》一卷不知何人编

《常谏议长洲政事录》一卷常安民撰

《朱文公行状》一卷黄干撰

李《赵鼎行状》三卷

岳珂《鄂国金佗粹编》二十八卷

吴柔胜《宗泽行实》十卷

李朴《丰清敏遗事》一卷

《刘岳李魏传》二卷张颖撰

刘球《刘鄜王事实》一十卷

尹机《宿州事实》一卷

石茂良《避戎夜话》一卷

又《靖康录》一卷

《中兴御侮录》一卷

《皇华录》一卷

《南北欢盟录》一卷

《裔夷谋夏录》二卷

并不知作者

张师颜《金虏南迁录》一卷

张棣《金亮讲和事迹》一卷

洪遵《泉志》十五卷

张甲《浸铜要录》一卷

姚康《唐登科记》十五卷

马宇《段公别传》二卷

张陟《唐年经略志》十卷

柳玭《柳氏序训》一卷

柳珵《柳氏家学》一卷

李跃《岚斋集》一卷

段公路《北户杂录》一卷

郑暐《蜀记》三卷

《野史甘露新记》二卷

《讳行录》一卷

《大和野史》三卷

《逸史》一卷

《拓跋记》一卷

《文场盛事》一卷

《杨妃外传》一卷

并不知作者

萧叔和《天祚永归记》一卷

薛图存《河南记》二卷

李绰《张尚书故实》一卷

刘昶《岭外录异》三卷

王振《汴水滔天录》一卷

王权《汴州记》一卷

高若拙《后史补》三卷

黄彬《庄宗召祸记》一卷

《晋朝陷蕃记》一卷不知作者

余知古《渚宫旧事》十卷

张昭《太康平吴录》二卷

王仁裕《入洛记》一卷

又《南行记》一卷

《崔氏登科记》一卷不知作者

范质《魏公家传》三卷

赵普《飞龙记》一卷

勾延庆《成都理乱记》八卷

钱俨《戊申英政录》一卷

高自若《唐宋氾闻录》一卷

《曹彬别传》一卷曹彬之孙偃撰

陈承韫《南越记》一卷

蒋之奇《广州十贤赞》一卷

安德裕《滕王广传》一卷

王延德《西州使程记》一卷

张绪《续锦里耆旧传》十卷

沈立《奉使二浙杂记》一卷

路振《乘轺录》一卷

李畋《孔子弟子赞传》六十卷

又《乖崖语录》一卷载张咏政绩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五卷

张逵《蜀寇乱小录》一卷

曾致尧《广中台记》八十卷

又《绿珠传》一卷

许载《吴唐拾遗录》十卷

乐史《唐滕王外传》一卷

又《李白外传》一卷

《洞仙集》一卷

《许迈传》一卷

《杨贵妃遗事》二卷题岷山叟上

《李昉谈录》一卷李宗谔撰

《潘美事迹》一卷

《平蜀录》一卷

《国朝名将行状》四卷

《议盟记》一卷

《寇准遗事》一卷

《丁谓谈录》一卷

《郭贽传略》一卷

并不知作者

任升《梁益记》十卷

钱惟演《钱俶贡奉录》一卷

《王旦遗事》一卷王素撰

寇瑊《奉使录》一卷

王皞《唐余录》六十卷

蔡元翰《唐制举科目图》一卷

刘涣《西行记》一卷

王曾《笔录》一卷

富弼《奉使语录》二卷

又《奉使别录》一卷

王曙《戴斗奉使录》一卷

《燕北会要录》一卷

《虏庭杂记》十四卷

《契丹须知》一卷

《阴山杂录》十五卷

《契丹实录》一卷

《学士年表》一卷

《韩琦遗事》一卷

《孙沔遗事》一卷

并不知作者

欧阳修《归田录》八卷

王起《甘陵诛叛录》一卷

赵勰《广州牧守记》十卷

又《交阯事迹》八卷

曹叔卿《侬智高》一卷

滕甫《征南录》一卷

冯炳《皇祐平蛮记》二卷

刘敞《使北语录》一卷

《宋景文公笔记》五卷《契丹官仪》及《碧云騢附》

宋敏求《三川官下记》二卷

又《讳行后录》五卷

《入番录》二卷

《春明退朝录》三卷

韩正彦《韩琦家传》十卷

韩漳《爱棠集》二卷

赵寅《韩琦事实》一卷

《杜滋谈录》一卷杜师秦等撰

李复圭《李氏家传》三卷

朱定国《归田后录》十卷

陈昉《北庭须知》二卷

《王通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宋如愚《剑南须知》十卷

《黄靖国再生传》一卷廖子孟撰

《曾巩行述》一卷曾肇撰

《曾肇行述》一卷杨时撰

《韩琦别录》三卷王岩叟撰

章邦杰《章氏家传德庆编》一卷

《胡氏家传录》一卷不知作者

《河南刘氏家传》二卷刘唐老上

李远《青唐录》一卷

李格非《永洛城记》一卷

又《洛阳名园记》一卷

《赵君锡遗事》一卷赵演撰

苏辙《儋耳手泽》一卷

《颖滨遗老传》二卷

蔡京《党人记》一卷

吴棫《鸡林记》二十卷

王云《鸡林志》三十卷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程俱撰

罗诱一作"罗绮"

《宜春传信录》三卷

吕希哲《吕氏家塾广记》一卷

《安焘行状》一卷荣辑撰

马永易《寿春杂志》一卷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二卷

何述《温陵张贤母传》一卷

洪兴祖《韩子年谱》一卷

孔传《阙里祖庭记》三卷

又《东家杂记》二卷

赵令畤《侯鲭录》一卷

王襄《南阳先民传》二十卷

郑熊《番禺杂记》三卷

《范太史遗事》一卷

《范祖禹家传》八卷

并范冲编

《韩琦定策事》一卷韩肖胄撰

喻子材《丰公逸事》一卷

《刘安世谭录》一卷韩瓘撰

《种谔传》一卷赵起撰

刘棐《孝行录》二卷

汪若海《中山麟书》一卷

《胡瑗言行录》一卷关注撰

胡珵《道护录》一卷

《刘安世言行录》二卷

《范纯仁言行录》三卷

《使高丽事纂》二卷

《平燕录》一卷

《三苏言行》五卷

并不知作者

赵世卿《安南边说》五卷

洪适《宋登科记》二十一卷

董正工《续家训》八卷

洪迈《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俞观能《孝悌类鉴》七卷

冯忠嘉《海道记》一卷

《淮西记》一卷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卷

又《三朝名臣言行录》十四卷

《四朝名臣言行录》十六卷

《四朝名臣言行续录》十卷

并不知何人编

吕祖谦《阃范》三卷

费枢《廉吏传》十卷

徐度《却扫编》三卷

张景俭《嵩岳记》三卷

史愿《北辽遗事》二卷

张隐《文士传》五卷

《柳州记》一卷

《洪厓先生传》一卷

《开运陷虏事迹》一卷

《殊俗异闻集》一卷

《契丹机宜通要》四卷

《契丹事迹》一卷

《古今家诫》二卷

《南岳要录》一卷

《豪异秘录》一卷

《燕北杂录》一卷

《辽登科记》一卷

《三国史记》五十卷

并不知作者

高得相《海东三国通历》十二卷

金富轼《奉使语录》一卷

董弅《诞圣录》三卷

王安石《舒王日录》十二卷

倪思《北征录》七卷

张舜民《郴行录》一卷

关耆孙《建隆垂统略》一卷

张浚《建炎复辟平江实录》一卷

龚颐正《清江三孔先生列传谱述》一卷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卷

陆游《老学庵笔记》一卷

陈师道《后山居士丛谈》一卷

僧祖秀《游洛阳宫记》一卷

李元纲《近世厚德录》一卷

安丙《靖蜀编》四卷

张九成《无垢心传录》十二卷

黎良能《读书日录》五卷

贺成大《濂湘师友录》三十三卷

汪藻《裔夷谋夏录》三卷

又《青唐录》三卷

晁公武《稽古后录》三十五卷

又《昭德堂稿》六十卷

《读书志》二十卷

《嵩高樵唱》二卷

范成大《吴门志》五十卷

又《揽辔录》一卷

《骖鸾录》一卷

《虞衡志》一卷

《吴船志》一卷

洪迈《赘稿》三十八卷

又《词科进卷》六卷

《苏黄押韵》三十二卷

张纲《见闻录》五卷

吴芾《湖山遗老传》一卷

李焘《陶潜新传》三卷

又《赵普别传》一卷

右传记类四百一部,一千九百六十四卷。张九成《无垢心传录》以下不著录二 十一部,三百十二卷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宋史》志158 艺文4|正史

《宋史》志158 艺文4


子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释氏及神仙附

,三曰法家类,四曰名 家类,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农家类,八曰杂家类,九曰小说家类,十 曰天文类,十一曰五行类,十二曰蓍龟类,十三曰历算类,十四曰兵书类,十五曰 杂艺术类,十六曰类事类,十七曰医书类。

《晏子春秋》十二卷

《曾子》二卷

《子思子》七卷

《孟子》十四卷

陆善经《孟子注》七卷

王雱注《孟子》十四卷

蒋之奇《孟子解》六卷

《荀卿子》二十卷战国赵人荀况书

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黎錞《校勘荀子》二十卷

《鲁仲连子》五卷战国齐人

《董子》一卷董无心撰

《尸子》一卷尸佼撰

《子华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华,晋国人。《中兴书目》曰:"近世依 托。"朱熹曰:"伪书也。"

《孔丛子》七卷汉孔鲋撰。朱熹曰:"伪书也。"

桓宽《监铁论》十卷

扬雄《太玄经》十卷

又《扬子法言》十三卷

张齐《太玄正义统论》一卷

又《太玄释文玄说》二卷

宋惟干《太玄经注》十卷

王涯注《太玄经》六卷

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三卷宋咸补注

马融《忠经》一卷

《玄测》一卷汉宋衷解,吴陆绩释之

王符《潜夫论》十卷

关朗《洞极元经传》五卷

《四注孟子》十四卷扬雄、韩愈、李翱、熙时子四家注

王通《文中子》十卷宋阮逸注

太宗《帝范》二卷

颜师古《纠缪正俗》八卷

王涯《说玄》一卷

林慎思《续孟子》二卷

韩熙载《格言》五卷

真宗《正说》十卷

徐铉《质论》一卷

许洞《演玄》十卷

刁衎《本说》十卷

王敏《太平书》十卷

贾冈《山东野录》七卷

宋咸《过文中子》十卷

又《太玄音》一卷

章詧《太玄图》一卷

又《太玄经发隐》一卷

聱隅子《歔欷巢微论》一卷黄晞撰

邵亢《体论》十卷

周惇颐《太极通书》一卷

司马光《潜虚》一卷

又《文中子传》一卷

《集注四家扬子》十三卷

《集注太玄经》六卷

并司马光集

《家范》十卷

师望《元鉴》十卷

范镇《正书》一卷

张载《正蒙书》十卷

又《杂述》一卷

《程颐遗书》二十五卷

《语录》二卷程颐与弟子问答

《孟子解》四卷程颐门人记

徐积《节孝语》一卷江端礼录

吕大临《孟子讲义》十四卷

苏辙《孟子解》一卷

王令《孟子讲义》五卷

龚原《孟子解》十卷

陈旸《孟子解义》十四卷

张镒《孟子音义》三卷

丁公著《孟子手音》一卷

孙奭《孟子音义》二卷

刘安世《语录》二卷

王开祖《儒志》一卷

游酢《孟子解义》十四卷

又《杂解》一卷

谢良佐《语录》一卷

陈禾《孟子传》十四卷

晁说之《易玄星纪谱》二卷

陈渐《演玄》七卷

许允成《孟子新义》十四卷

范冲《要语》一卷

张九成《孟子拾遗》一卷

《语录》十四卷

张宪武《劝学录》六卷

刘子翚《十论》一卷

张行成《潜虚衍义》十六卷

又《皇极经世索隐》一卷

《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翼玄》十二卷

郑樵《刊缪正俗跋正》八卷

文轸《信书》三卷

《宋衷解太玄经义诀》十卷李沂集

冯休《删孟子》一卷

陈之方《致君尧舜论》一卷

又《削荀子疵》一卷

徐庸《注太玄经》十二卷

又《玄颐》一卷

僧全莹《太玄略例》一卷

王绍珪《古今孝悌录》二十四卷

尹焞《孟子解》十四卷

《语录》四卷尹焞门人冯忠恕、祁宽、吕坚中记

邹浩《孟子解》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十四卷

又《孟子集义》十四卷

《或问》十四卷

《延平师弟子问答》一卷

《语录》四十三卷朱熹门人所记

张栻《孟子详说》十七卷

又《孟子解》七卷

蔡沆《至书》一卷

张氏《孟子传》三十六卷

钱文子《孟子传赞》十四卷

王汝猷《孟子辨疑》十四卷

《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

程迥《诸论辨》一卷

《近思录》十四卷朱熹、吕祖谦编类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等书

《外书》十二卷程颢、程颐讲学

邵雍《渔樵问对》一卷

祝禹圭《东西铭解》一卷

苏籀《遗言》一卷

曾发《泮林讨古》二卷

张九成《语录》十四卷

胡宏《知言》一卷

《丽泽论说集》十卷吕祖谦门人记

周揆《圣传录》一卷

吴仁杰《盐石论》丙丁二卷

陈舜申《审是集》一卷

涂近正《明伦》二卷

彭龟年《止堂训蒙》二卷

《吕氏乡约仪》一卷吕大钧撰

《李公省心杂言》一卷不知名

董与几《学政发纵》一卷

高登《修学门庭》一卷

刘敞《弟子记》一卷

《石月至言》一卷余应求刊其父之言

戴溪《石鼓孟子答问》三卷

陈师道《后山理究》一卷

《北山家训》一卷

《伊洛渊源》十三卷

《闻见善善录》一卷

《质疑请益》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杨浚《韦子内篇》三卷

又《圣典》三卷

王向《忠经》三卷

刘贶《续说苑》十卷

《法圣要言》十卷

李琪《皇天大政论》十卷

高举《帝道书》十卷

鲁大公《公侯正术》十卷

萧佚《牧宰政术》二卷

赵莹《君臣政论》二十五卷

《兴政论》三卷

丘光庭《康教论》一卷

张弧《素履子》一卷

张陟《里训》十卷

赵澡《中庸论》一卷

赵邻几《鲰子》一卷

朱昂《理论》三卷

何涉《治道中说》三十篇卷亡

龚鼎臣《中说解》十卷

范祖禹《帝学》八卷

章怀太子《修身要览》十卷

太宗《文明政化》十卷

真宗《承华要略》二十卷

《名墨纵横家无所增益答迩英圣问》一卷

仁宗书三十五事,丁度等答

颜之推《家训》七卷

狄仁杰《家范》一卷

《先贤诫子书》二卷

《开元御集诫子书》一卷

《古今家戒》四卷

黄讷《家戒》一卷

柳玢《诫子拾遗》十卷

孙奕《示儿编》一部

右儒家类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篇。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一卷

严遵《老子指归》十三卷

王弼《老子注》二卷

又《道德略归》一卷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傅奕《道德经音义》二卷

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有序

唐玄宗《道德经音疏》六卷

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七卷

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三十卷

僧文傥《道德经疏义》十卷

赵至坚《道德经疏》三卷

张惠超《道德经志玄疏》三卷

陆氏《道德经传》四卷

扶少明《道德经谱》二卷

《谷神子注经诸家道德经疏》二卷河上公、葛仙公、郑思远、睿宗、玄宗疏

李若愚《道德经注》一卷

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二卷

《道德经小解》一卷

陈景元《道德注》二卷

蒋之奇《老子解》二卷

又《老子系辞解》二卷

张湛《列子音义》一卷

张昭《补注庄子》十卷

张烜《庄子通真论》三卷

《南华真经篇目义》三卷

李暹《训文子注》十二卷

朱弃《文子注》十二卷

墨布一作"希"

子《文子注》十二卷

王源《亢仓子注》三卷

《亢仓子音义》一卷

范乾元一作"九"

《四子枢要》二卷

卫偕一作"稽"

《白术子》三卷

太公等《阴符经注》一卷

张果《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辨命论》一卷

袁淑真《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疏》三卷

《阴符集解》五卷

韦洪《阴符经疏诀》一卷

蔡珪《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要义》一卷

《阴符经小解》一卷

张鲁《阴符经元义》一卷

李靖《阴符机》一卷

房山长注《大丹黄帝阴符经》一卷

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玉经》一卷

《黄庭外景经》一卷

《黄庭外景玉经注诀》一卷

《黄庭五藏论图》一卷

《老子黄庭内视图》一卷

胡愔《黄庭内景图》一卷

《黄庭外景图》一卷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三卷

《参同大易讠志》三卷

徐从事注《周易参同契》三卷

《参同契合金丹行状十六变通真诀》一卷

郑远之《参同契心鉴》一卷

张处《参同契大易图》一卷

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

《老子道德经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张君相集解

葛玄《老子道德经节解》二卷

《道德经内解》二卷不知作者

《老子道德经内节解》二卷题尹先生注

王顾《老子道德经疏》四卷

李荣《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李约《老子道德经注》四卷

碧云子《老子道德经藏室纂微》二卷不知名

《老子道德经义》二卷

《老子指例略》一卷

并不知作者

张湛《列子注》八卷

郭象注《庄子》十卷

成玄英《庄子疏》十卷

文如海《庄子正义》十卷

又《庄子邈》一卷

《黄帝阴符经》一卷旧目云骊山老母注、李筌撰

《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

吕知常《老子讲义》十二卷

李筌《阴符经疏》一卷

《阴符玄谭》一卷不知作者

《文子》十二卷旧书目云周文子撰

《鹖冠子》三卷不知姓名。《汉志》云:"楚人,居深山,以鹖羽为冠,因号 云。"

《亢仓子》三卷一名庚桑子。战国时人,老子弟子

《抱朴子别旨》二卷不知作者

司马子微《坐忘论》一卷

《天机经》一卷

《道体论》一卷

《无能子》一卷

并不知作者

吴筠《玄纲》一卷

刘向《关尹子》九卷

刘骥《老子通论语》二卷

徽宗《老子解》二卷

《列子解》八卷

吕惠卿《庄子解》十卷

司马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苏辙《老子道德经义》二卷

赵令穆《老子道德经解》二卷

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

沈该《阴符经注》一卷

朱熹《周易参同契》一卷

朱安国《阴符元机》一卷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右道家类一百二部,三百九十九卷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沙门昙景译《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玄奘译《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般刺密帝弥伽释迦译《首楞严经》十卷

《佛说一乘究竟佛心戒经》一卷

《佛说三亭厨法经》二卷

《佛说法句经》一卷

《佛说涅槃略说教戒经》一卷四经失译

马鸣大师《摩诃衍论》五卷

《起信论》二卷

僧肇《宝藏论》三卷

彦琮《福田论》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禅次第要论》一卷

法琳《辨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彗海大师《入道要门论》一卷

净本和尚《语论》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论》一卷

《劝修破迷论》一卷

《金沙论》一卷

《明道宗论》一卷

《偈宗秘论》一卷

四论不知撰人

法藏《心经》一卷

惟悫《首楞严经疏》六卷

宗密《圆觉经疏》六卷

《圆觉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起信论钞》三卷

傅大士、宝志《金刚经赞》一卷

惠能《金刚经口诀义》一卷

《金刚经大义诀》二卷

大白和尚《金刚经诀》一卷

法深《起信论疏》二卷

忠师《百法明门论疏》二卷

萧子良《统略净住行法门》一卷

元康《中观论三十六门势疏》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传语》一卷

《行道难歌》一卷

竺道生《十四科元赞义记》一卷

灌顶《国清道场百录》一卷

楞伽山主《小参录》一卷

道宣《通感决疑录》一卷

《大唐国师小录法要集》一卷

绍修《漳州罗汉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张云《元中语宝》三卷

大阆和尚《显宗集》一卷

《大云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觉《一宿觉传》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宗集》一卷

《达摩血脉》一卷

本先《竹林集》一卷

宝觉禅师《见道颂》一卷寓言居士注

道瑾《禅宗理偈》一卷

《石头和尚参同契》一卷宗美注

《惠忠国师语》一卷冉氏

《东平大师默论》一卷

义荣《天台国师百会语要》一卷

齐宝《神要》三卷

怀和《百丈广语》一卷

统休《无性和尚说法记》一卷

惠明《妻贤法隽》一卷

《龙济和尚语要》一卷

《荷泽禅师微诀》一卷

杨士达《禅关八问》一卷宗美

句令《禅门法印传》五卷

《净惠禅师偈颂》一卷

义净《求法高僧传》二卷

飞锡《往生净土传》五卷

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坛经》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灵湍《摄山妻霞寺记》一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一卷

卢求《金刚经报应记》三卷

贤首《华严经纂灵记》五卷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云居和尚示化实录》一卷

觉旻《高僧纂要》五卷

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遗问》一卷

神澈《七科义状》一卷

梦微《内典编要》十卷

《紫陵语》一卷

《大藏经音》四卷

《真觉传》一卷

《浑混子》三卷解《宝藏论》

《遗圣集》一卷

《菩提心记》一卷

《积元集》一卷

《相传杂语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沩山语

《会昌破胡集》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润文官录》一卷唐人。

《迦叶祖裔记》一卷

《释门要录》五卷

《紫陵语》以下不知撰人

十朋《请祷集》一卷

《瑞象历年记》一卷

《惟劲禅师赞颂》一卷

《释华严漩澓偈》一卷

马裔孙《看经赞》一卷

《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禅师集》一卷

《法眼禅师集真赞》一卷

高越《舍利塔记》一卷

可洪《藏经音义随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禅颂》三卷

魏德謩《无上秘密小录》五卷

程谠《释氏蒙求》五卷

延寿《感通赋》一卷

李遵《天圣广灯录》三十卷

吕夷简《景祐宝录》二十一卷

僧肇《宝藏论》一卷

又《般若无知论》一卷

《涅槃无名论》一卷

僧慧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佑《弘明集》十四卷

僧宝唱《比丘尼传》五卷

僧佑《释迦谱》五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僧慧可《达摩血脉论》一卷

费长房《开皇历代三宝记》十四卷

又《开皇三宝录总目》一卷

《国清道场百录》五卷僧灌顶纂,僧智顗修

僧法琳《破邪论》三卷

又《辨正论》八卷

僧彦琮《释法琳别传》三卷

僧慧能注《金坛经》一卷

又撰《金刚经口诀》一卷

僧慧昕注《坛经》二卷

僧辨机《唐西域志》十二卷

僧道宣《续高僧传》三卷

又《佛道论衡》三卷

《三宝感应录》三卷

《释迦氏谱》一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僧政觉《金沙论》一卷

僧神会《荷泽显宗记》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僧法顺集,僧宗密注

僧宗密《禅源诸诠》二卷

又《原人论》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师集》一卷

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

僧慧忠《十答问语录》一卷

《无住和尚说法》二卷僧钝林集

僧普愿《语要》一卷

《庞蕴语录》一卷唐于頔编

僧神清《北山参元语录》十卷

僧慧海《屯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僧义净《求法高僧传》三卷

僧元应《唐一切经音义》一十五卷

僧澄观《华严经疏》十卷

僧绍修《语要》一卷

裴休《传心法要》一卷

《唐六译金刚经赞》一卷郑覃等撰

僧慧祥《古清凉传》二卷

《释迦方志》一卷唐终南大一山僧撰

僧应之《四注金刚经》一卷

僧延寿《宗镜录》一百卷

僧赞宁《僧史略》三卷

僧道原《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

《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

僧延昭《众吼集》一卷

僧重显《瀑布集》一卷

又《语录》八卷

僧世冲《释氏咏史诗》三卷

僧居本《广法门名义》一卷

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辅教编》三卷

僧省常《钱塘西湖净社录》三卷

僧道诚《释氏须知》三卷

僧道诚《释氏要览》三卷

王安石注《维摩诘经》三卷

朱士挺《伏虎行状》一卷

《僧自严行状》一卷陈嘉谟撰

李之纯《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记》二卷

僧惟白《续灯录》三十卷

僧宗颐《劝孝文》二卷

又《禅苑清规》十卷

蹇序辰《诸经译梵》三卷

王敏中《劝善录》六卷

杨谔《水陆仪》二卷

僧智达《祖门悟宗集》二卷

楼颖《传翕小录要集》一卷

僧宗永《宗门统要》十卷

僧智圆《闲居编》五十一卷

僧怀深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

僧原白注《证道歌》一卷

《僧宗杲语录》五卷黄文昌撰

僧慧达《夹科肇论》二卷

僧应乾《楞严经标指要义》二卷

僧灵操《释氏蒙求》一卷

僧马鸣《释摩诃衍论》十卷

僧阇那多迦译《罗汉颂》一卷

僧菩提达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达磨《胎息诀》一卷

《颂证道歌》一卷篇首题正觉禅师撰

《净慧禅师语录》一卷

《莲社十八贤行状》一卷

《法显传》一卷

《诸经提要》二卷

《五公符》一卷

《宝林传录》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通玄《华严合论》一卷

张戒注《楞伽集注》八卷

佛陀多罗译《圆觉经》二卷

般刺密谛译《楞严经》十卷

《法宝标目》十卷王右编

僧肇译《维摩经》十卷

晁迥《耄智余书》三卷

《八方珠玉集》四卷大圆、涂毒二僧集诸家禅语

王日休《金刚经解》四十二卷

《净土文》十一卷王日休撰

《语录》二卷松源和尚讲解答问

《普灯录》三十卷僧正受集

《诸天传》二卷僧行霆述

《奏对录》一卷佛照禅师淳熙间奏对之语

《崇正辨》三卷胡寅撰

右释氏类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

刘向《列仙传》三卷

王褒《桐柏真人王君外传》一卷

周季通《玄洲上卿苏君记》一卷

葛洪《神仙传》十卷

《马阴二君内传》一卷

《上真众仙记》一卷

《隐论杂诀》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

《抱朴子养生论》一卷

《太清玉碑子》一卷葛洪与郑惠远问答

《二女真诗》一卷紫微夫人及东华中侯王夫人作

施真人《铭真论》一卷

旌阳令许逊《灵剑子》一卷

《黄帝内传》一卷篯铿得于石室

东方朔《十洲三岛记》一卷

淮南王刘安《太阳真粹论》一卷

黄玄钟《蓬莱山西鳌还丹歌》一卷

娄敬《草衣子还丹诀》一卷

魏伯阳《还丹诀》一卷

《周易门户参同契》一卷

《大丹九转歌》一卷

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五牙导引元精经》一卷

《黄庭经》一卷其文初为五言四章,后皆七言,论人身扶养修治之理

李千乘《黄庭中景经注》一卷

尹喜《黄庭外景经注》一卷

襄楷《太平经》一百七十卷

李坚《东极谢真人传》一卷

王禹锡《海陵三仙传》一卷

施肩吾《真仙传道集》二卷

《三住铭》一卷

《西山群仙会真记》一卷

长孙滋《崔氏守一诗传》一卷

吴筠《神仙可学论》一卷

又《形神可固论》一卷

《著生论》一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

《心目论》一卷

《玄门论》一卷

《元纲论》一卷

《诸家论优劣事》一卷

《辨方正惑论》一卷

杜光庭《二十四化诗》一卷

又《二十四化图》一卷

《神仙感遇传》十卷

《墉城集仙录》十卷

《应现图》三卷

《仙传拾遗》四十卷

《历代帝王崇道记》一卷

《道教灵验记》二十卷

《道经降传世授年载图》一卷

谢良嗣《中岳吴天师内传》一卷

李渤《李天师传》一卷

《真系传》一卷

张隐居《演龙虎上经》二卷

卢潘《侯真人传》一卷

沈汾《续仙传》三卷

尹文操《楼观先师本行内传》一卷

《玄元圣记经》十卷

刁琰《广仙录》一卷

见素子《洞仙传》十卷

傅元镇《应缘道传》十一卷

晞旸子《宝仙传》三卷

《南岳夫人清虚玉君内传》一卷

范邈《南岳魏夫人内传》一卷

李遵《三茅君内传》一卷

梁日广《释仙论》一卷

赤松子《中诫篇》一卷

《金石论》一卷

《门天老历》一卷

冷然子《学神仙法》一卷

贾嵩《陶先生传序》三卷

吴先主孙氏《太极左仙公神仙本起内传》一卷

华峤《真人周君内传》一卷

《刘海蟾诗》一卷

《太乙真君固命歌》一卷晋葛洪译

张融《三破论》一卷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二卷

《导引养生图》一卷

《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上清握中诀》三卷

《登真隐诀》三十五卷

《真诰》十卷

华阳道士韦处玄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魏昙峦法师《服气要诀》一卷

陈处士同洪让书《老子道经》一卷

李淳风《正一五真图》一卷

孙思邈《退居志》一卷

《真气铭》一卷

《九幽福寿论》一卷

《龙虎乱日篇》一卷

李用德《晋州羊角山庆历观记》一卷

王元正《清虚子龙虎丹》一卷

《骊山母黄帝阴符大丹经解》一卷房山长集

吴兢《保圣长生纂要坐隅障》二卷

僧一行《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

尹愔《老子五厨经注》一卷

周涖《颖阳书》一卷

昝商《导养方》三卷

李广《中指真诀》一卷

僧遵化《养生胎息秘诀》一卷

高骈《性箴金液颂》一卷

黄仲山《玄珠龟镜》三卷

裴铉《延寿赤书》一卷

张果《紫灵丹砂表》一卷

《内真妙用诀》一卷

《休粮服气法》一卷

《大易志图参同经》一卷玄宗与叶静能、一行答问语

王绅《太清宫简要记》一卷

康真人《气诀》一卷

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一卷

杨知玄《淮南王练圣法》一卷

《老子元道经》一卷南统孟谪仙传授

李延章《中元论》一卷

胡微《玉景内篇》二卷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大白山见素女子胡愔撰

王悬河《三洞珠囊》三十卷

王贞范《洞天集》二卷

捷神子《唐元指玄篇》一卷

《中央黄老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中道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神临药经》一卷

《太清真人络命诀》一卷

《太上老君血脉论》一卷

《灵宝服食五芝精》一卷

《黄帝内经灵枢略》一卷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十卷

《黄帝内丹诀》一卷

《太极真人风鸣炉火经》一卷

《紫微帝君王经宝诀》一卷

《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一卷

《老子中经》二卷

《老子神仙历藏经》一卷

《王母太上还童摘华法》一卷

《紫微帝君紫庭秘诀》一卷

《茅真君静中吟》一卷

《王茅君杂记》一卷

《阴真君还丹歌》一卷

《金液还丹歌》一卷

《元君付道传心法门》一卷

《徐真君丹诀》一卷

《张真君灵芝集》一卷

《彭君诀黄白五元神丹经》一卷

《太乙真元丹诀》一卷

陈大素《九天飞步内诀真经》一卷

河间真人刘演《金碧潜通秘诀》一卷

大白山李真人《调元妙经》一卷

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一卷

申天师《服气要诀》一卷

张天师《石金记》一卷

玄元先生《日月混元经》一卷

郑先生《不传气经》一卷

建平然先生《少来苦乐传》一卷

赤城隐士《服药经》三卷

卧龙隐者《少玄胎息歌》一卷

蜀郡处士《胎息诀》一卷

成都李道士《太上洞玄灵宝修真论》一卷

务元子《混成经》一卷

务成子注《太上黄庭内景经》一卷

含光子《契真刊谬玉钥匙》一卷

邓云子《清虚真人裴君内传》一卷

广成子《灵仙秘录阴丹经》一卷

《紫阳金碧经》一卷

《升玄养生论》

青霞子《旨道篇》一卷

又《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一卷

《宝藏论》一卷

易元子《劝道诗》一卷

逍遥子《内指通玄诀》三卷

《摄生秘旨》一卷

升玄子《造化伏汞图》一卷

颖阳子《神仙修真秘诀》十二卷

元阳子《金石还丹诀》一卷

真一子《金钥匙》一卷

《九真中经》一卷赤松子传

畅元子《杂录经诀尊用要事》一卷

狐刚子《粉团》五卷

左掌子《证道歌》一卷

中皇子《服气要诀》一卷

桑榆子《新旧气经》一卷

玄明子柳冲用《巨胜歌》一卷

叶真卿《玄中经》一卷

丁少微《真一服元气法》一卷

洞元子通元子《通玄指真诀》一卷

真常子《服食还丹证验法》一卷

烟萝子《内真通玄歌》一卷

独孤滔《丹房镜源文》三卷

天台白云《服气精义论》一卷

徐怀遇《学道登真论》一卷

曹圣图《铅汞五行图》一卷

张素居《金石灵台记》一卷

高先《大道金丹歌》一卷

陈君举《朝元子玉芝书》三卷

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

陶植《蓬壶集》三卷

《修仙要诀》一卷华子期授于RV里先生

《上相青童太上八术知慧灭魔神虎隐文》一卷

碧岩张道者《中山玉柜服神气经》一卷

《司世抱阳剑术》一卷

金明七真人《三洞奉道科诫》三卷

杨归年《修真延秘集》三卷

阴长生《三皇经》一卷

马明生《赤龙金虎中铅炼七返还丹诀》卷亡

上官翼《养生经》一卷

王弁《新旧服气法》一卷

傅士安《还丹诀》一卷

徐道邈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刘仁会注《西升经》一卷

张随《解参同契》一卷

李审《颐神论》二卷

处士刘词《混俗颐生录》一卷

闾丘方远《太上经秘旨》一卷

道士张乾森《自然券立成仪》一卷

张承先《度灵宝经表具事》一卷

《玉晨奔日月图》一卷

《真秘诀》一卷宝冠授达磨

僧玄玄《疑甄正论》三卷

王长生《紫微内庭秘诀》三卷

《传授五法立成仪》一卷

寒山子《大还心鉴》一卷

守文居纟兹《长生纂要》一卷

《庄周气诀》一卷

《朗然子诗》一卷

山居道士《佩服经符仪》一卷不知名

苏登《天老神光经》一卷

《内外丹诀》二卷集王元正、李黄中等撰

《崔公入药镜》三卷

《混元内外观》十卷

张君房《云笈七签》百二十卷

乐史《总仙秘录》一百三十卷

余卞《十二真君传》二卷

李信之《云台异境集》一卷

贾善翔《高道传》十卷

《犹龙传》三卷

张隐龙《三茅山记》一卷

王松年《仙苑编珠》一卷

李昌龄《感应篇》一卷

朱宋卿《徐神翁语录》一卷

《太宗真宗三朝传授赞咏仪》二卷

真宗《汴水发愿文》一卷

徽宗《天真示现记》三卷

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

王钦若《七元图》一卷

《先天纪》三十六卷

《翊圣保德传》三卷

丁谓《降圣记》三十卷

耿肱《养生真诀》一卷

青霞子《丹台新录》九卷

李思聪《道门三界咏》三卷

张端《金液还丹悟真篇》一卷

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仪》三卷

《参同契明鉴诀》一卷

姚称《摄生月令图》一卷

钱景衎《南岳胜概编》一卷

谢修通《玉笥山祖记实录》一卷

张无梦《还元篇》一卷

《纯阳集》一卷

《上清五牙真秘诀》一卷

《二仙传》一卷

《成仙君传》一卷

《刘真人传》一卷

《平都山仙都观记》二卷

《师谱》一卷

《十真记》一卷

《仙班朝会图》五卷

《赖卿记》一卷

《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一卷

《断谷要法》一卷

《裴君传行事诀》一卷

《太上墨子枕中记》二卷

《太上太素玉录》一卷

《太上仓元上录》一卷

《学仙辨真诀》一卷

《洞真金元八景玉录》一卷

《五岳真形图》一卷

《祭六丁神法》一卷

《神仙杂歌诗》一卷

《玄门大论》一卷

《九转丹歌》一卷

《太和楼观内纪本草记》一卷

《老君出塞记》一卷

《五岳真形论》一卷

《黄帝三阳经五明乾羸坤巴诀》一卷

《正一肘后修用诀》一卷

《正一法文目》一卷

《正一论》一卷

《正一上元九星图》一卷

《正一修行指要》三卷

《正一法十箓召仪》一卷

《正一奏章仪》一卷

《正一醮江海龙王神仪都功版仪》一卷

《太上符镜》一卷

《谷神赋》一卷

《黄书过度仪》一卷

《太上八道命籍》二卷

《灵宝圣真品位》一卷

《灵宝飞云天篆》一卷

《上清佩文诀》五卷

《上清佩文黑券诀》一卷

《福地记》一卷

《曲素忧乐慧辞》一卷

《皇人三一图》一卷

《西升记》一卷

《胎精记解结行事诀》一卷

《高上金真元箓》一卷

《长睡法》一卷

《大洞玄保真养生论》一卷

《曲素诀辞》一卷

《太上丹字紫书》一卷

《绝玄金章》一卷

《紫凤赤书》一卷

《灵宝步虚词》一卷

《金纽太清阴阳戒文》一卷

《太上紫书录传》一卷

《度太一玉传仪》一卷

《奔日月二景隐文》一卷

《司命杨君传记》一卷

《回耀太真隐书》一卷

《思道诫》一卷

《潘尊师传》一卷

《三尸经》一卷

《金简集》三卷

《无名道者歌》一卷

《大丹会明论》一卷

《太清真人九丹神秘经》一卷

《金镜九真玉书》卷《八公紫府河车歌》一卷

《大还秘经》一卷

《神仙肘后三宫诀》二卷

《太极紫微元君补命秘录》一卷

《老君八纯玄鼎经》一卷

《海蟾子还金篇》一卷

《太清篇火式》一卷

《太一真人五行重玄论》一卷

《龙虎大还丹秘诀》一卷

《炼五神丹法》一卷

《太清丹经经》一卷

《神仙庚辛经》一卷

《紫白金丹诀》一卷

《仙公药要诀》一卷

《三十六水法》一卷

《金虎赤龙经》一卷

《玉清内书》一卷

《太上老子服气口诀》一卷

《烧炼杂诀法》一卷

《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

《休粮诸方》一卷

《胎息根旨要诀》一卷

《修真内炼秘诀》一卷

《上清修行诀》一卷

《大道感应论》一卷

《太上习仙经契录》一卷

《回耀飞光日月精气上经》一卷

《摄生增益录》一卷

《神气养形论》一卷

《服饵仙方》一卷

《铅汞指真诀》一卷

《服气日月皇华诀》一卷

《神仙药名隐诀》一卷

《炼花露仙醹诀》一卷

《缮生集》一卷

《道术旨归》一卷

《按摩要法》一卷

《醮人神法》一卷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一卷

《草金丹法》一卷

《十二月五藏导引》一卷

《大易二十四篇》一卷

《服气炼神秘诀》一卷

《老君金书内序》一卷

《尹真人本行记》一卷

《陶陆问答》一卷

《诸家修行纂要》一卷

《谷神秘诀》三卷

《太清导引调气经》一卷

《大玄部道兴论》二十七卷

《富贵日用篇》一卷

《入室思赤子经》一卷

《饵芝草黄精经》一卷

《治身服气诀》一卷

《玉皇圣台神用诀》一卷

《烧金石药法》一卷

《神仙服食经》一卷

《三天君烈纪》一卷

《养生要录》三卷

《神仙九化经》一卷

《调元气法》一卷

《太上保真养生论》一卷

《神仙秘诀三论》三卷

《元君肘后术》三卷

《山水穴窦图》一卷

《养生诸神仙方》一卷

《五经题迷》一卷

右神仙类三百九十四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右道家附释氏神仙类凡七百十七部,二千五百二十四卷。

《管子》二十四卷齐管夷吾撰。

《商子》五卷卫公孙鞅撰

《慎子》一卷慎到撰

《韩子》二十卷韩非撰

尹知章注《管子》十九卷

杜佑《管氏指略》二卷

丁度《管子要略》五篇卷亡

董仲舒《春秋决事一作"狱"

》十卷丁氏平,黄氏正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张去华《大政要录》三卷

右法家类十部,九十九卷。

《公孙龙子》一卷赵人

《尹文子》一卷齐人

《邓析子》二卷郑人

刘邵《人物志》二卷

杜周士《广人物志》二卷

右名家类五部,八卷。

《墨子》十五卷宋墨翟撰

右墨家类一部,十五卷。

《鬼谷子》三卷

高诱注《战国策》三十三卷

鲍彪注《国策》十卷

右纵横家类三部,四十六卷。

《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傅崧卿注

蔡邕《月令章句》一卷

杜台卿《玉烛宝典》十二卷

唐玄宗《删定礼记月令》一卷

李林甫《注解月令》一卷

韩鄂《岁华纪丽》四卷

韦行规《月录》一卷

李绰《秦中岁时记》一卷一名《咸镐记》

李邕《金谷园记》一卷

徐锴《岁时广记》一百二十卷内八卷阙

贾昌朝《国朝时令集解》十二卷

宋绶《岁时杂咏》二十卷

刘安靖《时镜新书》五卷

孙厔《备阅注时令》一卷

《岁中记》一卷

《十二月纂要》一卷

《保生月录》二卷

《四时录》四卷

并不知作者

张方《夏时志别录》一卷

又《夏时考异》一卷

《许状元节序故事》十二卷许尚编

真宗《授时要录》十二卷

孙思邈《齐人月令》三卷

宗懔《荆楚岁时记》一卷

李绰《辇下岁时记》一卷

刘靖《时鉴杂一作"新"

书》四卷

岑贲《月壁》一卷

孙翰《月鉴》二卷

嵇含《南方草木状》三卷

贾思勰《齐民要术》十卷

则天皇后《兆人本业》三卷

陆羽《茶经》三卷

又《茶记》一卷

温庭筠《采茶录》一卷

《茶苑杂录》一卷不知作者

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

韩鄂《四时纂要》十卷

贾躭《医牛经》卷亡

淮南王《养蚕经》一卷

孙光宪《蚕书》三卷

秦处度《蚕书》一卷

毛文锡《茶谱》一卷

史正志《菊谱》一卷

任璹《彭门花谱》一卷

周序《洛阳花木记》一卷

陶朱公《养鱼经》一卷

熊寅亮《农子》一卷

贾朴《牛书》一卷

王旻《山居要术》三卷

又《在居杂要》三卷

《山居种莳要术》一卷

戴凯之《竹谱》三卷

无求子《酒经》一卷不知姓名

大隐翁《酒经》一卷

《是斋售用》一卷

李淳风《四民福禄论》二卷

《牛皇经》一卷

《辨五音牛栏法》一卷

《农家切要》一卷

《荔枝故事》一卷

并不知作者

封演《钱谱》一卷

张台《钱录》一 卷

于公甫《古今泉货图》一卷

侯氏《萱堂香谱》一卷

范如圭《田夫书》一卷

贾元道《大农孝经》一卷

陈靖《劝农奏议》三十篇

林勋《本政书》十卷

又《本政书比校》二卷

《治地旁通》一卷

王章《水利编》三卷

僧赞宁《笋谱》一卷

僧仲休《花品记》一卷

丁谓《北苑茶录》三卷

又《天香传》一卷

欧阳修《牡丹谱》一卷

蔡襄《茶录》一卷

沈立《香谱》一卷

又《锦谱》一卷

《茶法易览》十卷

丁度《土牛经》一卷

孔武仲《芍药谱》一卷

张峋《花谱》一卷

沈括《志怀录》三卷

窦苹《酒谱》一卷

冯安世《林泉备》五卷

吕惠卿《建安茶用记》二卷

刘分攵《芍药谱》一卷

王观《芍药谱》一卷

洪刍《香谱》五卷

章炳文《壑源茶录》一卷

吴良辅《竹谱》二卷

葛澧《酒谱》一卷

高伸《食禁经》三卷

刘异《北苑拾遗》一卷

宋子安《东溪茶录》一卷

陈翥《桐谱》一卷

张宗诲《花木录》七卷

周绛《补茶经》一卷

叶庭珪《南蕃香录》一卷

楼璹《耕织图》一卷

曾安止《禾谱》五卷

曾之谨《农器谱》三卷

陈旉《农书》三卷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

韩彦直《永嘉橘录》三卷

王居安《经界弓量法》一卷

右农家类一百七部,四百二十三卷、篇。

《鬻熊子》一卷

吕不韦《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高诱注

陆贾《新语》二卷

贾谊《新书》十卷

《淮南子鸿烈解》二十一卷淮南王安撰

许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

高诱注《淮南子》十三卷

刘向《新序》十卷

又《说苑》二十卷

仲长统《昌言》二卷

王充《论衡》三十卷

边谊《续论衡》二十卷

应劭《风俗通义》十卷

徐干《中论》十卷

《蒋子万机论》十卷魏蒋济撰

诸葛亮《武侯十六条》一卷

沈颜《聱书》十卷

《傅子》五卷傅玄撰

陆机《正训》十卷

崔豹《古今注》三卷

周蒙《续古今注》三卷

张华《博物志》十卷

葛洪《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又《抱朴子外篇》五十卷

《刘子》三卷刘昼撰

奚克让《刘子音释》三卷

又《音义》三卷

湘东王绎《金楼子》十卷

庾仲容《子钞》三十卷

顾野王《符瑞图》二卷

《孙绰子》十卷

范泰《古今善言》三十卷

沈约《袖中记》三卷

《尹子五机论》三卷

商子逸《商子新书》三卷

郑玮《道言录》三卷

杜正伦《百行章》一卷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虞世南《帝王略论》五卷

刘严《刍荛论》三卷

李贤《修书要览》十卷

罗隐《两同书》二卷

李直方《正性论》一卷

韩熙载《格言》五卷

又《格言后述》三卷

黄晞《聱隅书》十卷

李淳风《感应经》三卷

魏徵《时务策》一卷

又《祥瑞录》十卷

朱敬则《十代兴亡论》十卷

张说《才命论》一卷

杨相如《君臣政要论》三卷

赵自勔《造化权舆》六卷

《元子》十卷元结撰

杜佑《理道要诀》十卷

皇甫选注《何亮本书》三卷

邵元《体论》十卷

马总《意林》三卷

又《意枢》二十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

丘光庭《规书》一卷

又《兼明书》十二卷

牛希济《理源》二卷

又《治书》十卷

朱朴《致理书》十卷

卢藏用《子书要略》三卷

臧嘉猷《史玄机论》十卷

欧阳浚《周纪圣贤故实》十卷

徐融《帝王指要》三卷

张辅《宰辅明鉴》十卷

赵湘《补政忠言》十篇卷亡

徐氏《忠列图》一卷

《孝义图》一卷

赵彦卫《云麓漫钞》二十卷

又《云麓续钞》二卷

南唐后主李煜《杂说》二卷

《刘子法语》二十卷刘鹗撰

又《通论》五卷

宋齐丘《化书》六卷

又《理训》十卷

葛澧《经史摭微》四卷

刘赓《稽瑞》一卷

赵蕤《长短要术》九卷

吴筠《两同书》二卷

马缟《中华古今注》三卷

苏鹗《演义》十卷

乐朋龟《五书》一卷

徵微子《服饰变古》一卷

狐刚子《感应类从谱》一卷

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扶风隐者

李恂《前言往行录》三卷

《尹子》五卷

郑至道《谕俗编》一卷

彭仲刚《谕俗续编》一卷

黄严《虙牺范围图传》二卷

张时举《弟子职女诫乡约家仪乡仪》一卷

李宗思《尊幼仪训》一卷

吕本中《官箴》一卷

何薳《春渚记闻》十三卷

王普《答问难疑》一卷

徐度《崇道却扫编》十三卷

吴曾《漫录》十三卷

魏泰《书可记》一卷

又《续东轩杂录》一卷

冯忠恕《涪陵记》一卷

洪兴祖《圣贤眼目》一卷

又《语林》五卷

姚宽《丛语》上下二卷

唐稷《砚冈笔志》一卷

吴箕《常谭》二卷

袁采《世范》三卷

又《欷歔子》一卷

叶适《习学记言》四十五卷

项安世《项氏家记》十卷

徐彭年《涉世录》二十五卷

又《涉世后录》二十五卷

《坐忘论》一卷

吕祖谦《紫微语录》一卷

叶模《石林过庭录》三十七卷

李石《乐善录》十卷

刘鹏《县务纲目》二十卷

周朴《三教辨道论》一卷

僧赞宁《物类相感志》十卷

又《要言》二卷

柳寀《薮记》十卷

王锜《动书》一卷

宋祁《笔录》一卷

龙昌期《天保正名论》八卷

胥余庆《瑞应杂录》十卷

刁衎《治道中术》三卷

朱景先《默书》三卷

邓绾《驭臣鉴古论》二十卷

王韶《敷阳子》七卷

《天鬻子》一卷不知姓名

吴宏《群公典刑》二十卷

高承《事物纪原》十卷

陈瓘《中说》一卷

孔平仲《良史事证》一卷

李新《塾训》十三卷

又《欲书》五卷

李格非《史传辨志》五卷

晁说之《客语》一卷

方行可《治本书》一卷

王扬英《黼扆诫》一卷

何伯熊《机密利害一》卷

李皜《审理书》一卷

张大楫《翠微洞隐》百八十卷

李易《要论》一卷

何亮《本书》三卷

刘长源《治本论》一卷

郑樵《十说》二卷

潘植《忘筌书》二卷

洪氏《杂家》五卷不知名

《瑞录》十卷

《冗录》一卷

《治狱须和》一卷

《之官申戒》一卷

《瑞应图》十卷

《玉泉子》一卷

《中兴书》一卷

《汲世论》一卷

并不知作者

《东筦子》十卷

《李子正辨》十卷

刘潜《群书集》三卷

成嵩《韵史》一卷

陈鄂《十经韵对》二十卷

又《四库韵对》九十九卷

魏玄成《祥应一作"瑞"

图》十卷

刘振《通籍录异》二十卷

赵志忠《大辽事迹》十卷

右杂家类一百六十八部,一千五百二十三卷、篇。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