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时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发生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才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才能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这是我们从近年高考满分作文中获得的深刻感受。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营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现实生活为底本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每天都演绎着关于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种种故事。留心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我们就会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高尚。以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为底本的作文无疑是富于浓重的生活气息的。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于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这篇云南考生的作文《父亲,我爱你!》写的是一位平日敢于面对困苦、勇于战胜挫折的父亲在妻子病故后精神崩溃,颓丧沉沦,女儿为此痛心疾首,她细细哭诉往事,希望父亲再度坚强起来的故事。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中对往事的哭诉和对父亲深情的呼唤读来令人嘘唏不已。

  广东满分卷《“爱”在心口难开》为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写了一对有些隔膜甚至对立的父子在父亲节时通过语言沟通而化解了情感障碍的故事。父亲节献爱心的情节描写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浓郁的时代特点。

  由此可见,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感人的素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体内容。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关键的是要养成对生活关注的习惯,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力。

  二、以生活事件来类比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以人们熟知的生活事件为喻和作类比,不仅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诠释得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江苏考生《水的成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雨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随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赋予“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以生命色彩和生活气息。水从凝结成云到汇入大海的过程正如在父母呵护关爱下的儿女的成长。将自然的山水赋予亲情和血缘关系的联想使文章显得分外温馨、动人。

  三、以新闻时事作材料

  世界发展风云变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时事涌现。以这些时事为材料,不仅可以展示开阔的视野,体现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北京考生《宽容是阳光》)

  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很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

  (山东考生《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采访陈家铮和女排夺冠都是新闻时事,这些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小作者对时事的关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具体事件能营造时代气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更能体现当代学子宽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如甘肃考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

  时事材料数不胜数。阅读新闻时对其作出选择、分类和进行积累,是当代中学生能力形成中不可忽视的工作。让时事材料为我所用,应成为平时作文训练的重点之一。

  四、以当代主流思想为灵魂

  材料固然是体现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的重要的因素,但文章的核心是立意,“意犹帅也”,因此,能体现当代主流思想,以时代意识为文章灵魂,才是营造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根本。请看2002年江苏考生作文《孔雀东南飞》: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需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讯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

  全文以汉乐府歌《孔雀东南飞》的形式抒写,表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壮志。古诗的形式给人的感受是本文文化底蕴深厚,古典形式的背后洋溢的则是浓烈的当代思想和现代情怀,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当然,当代主流思想和现代形式的结合更能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如甘肃考生《我不是人》:

  作为一个人,我做事绝对会为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在公共汽车站,我尽管排在最后,绝对能第一个上车找个座位;看到别人摔倒和盲人过马路,我绝对会说:“摔得好,啊,瞎子。”如果我遇到倒运事,绝对会咒骂整个社会。

  对人性扭曲的抨击和对真善美的弘扬使本文表现出浓重的现实性。读完本文,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中的相关事件,会和作者一同从内心深处呼唤人性的回归。

  综观高考满分作文,我们感到,文章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营造需要有平素厚实的生活积累,需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需要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更需要有对当代主流思想的阐释和弘扬。

 

发表于<<山东教育>>2005.1-2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本有多少?书店在售的数数,竟有8、9种,再加上以往出版的可能三十种都打不住。也许是译本最多的名著了。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在布尔会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对最后几段文字,找几个版本来个对比,可以发现,读译著一定要注意是谁翻译的,哪个译本可读,因为,此中差别实在太大了。姑且不论好坏,只说文字的差别,在某些地方,恨不得意思两样。

 

该书公认最权威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梅益翻译的,翻译在延安时期,在95年再版又补充了一些材料。不过也有遗憾,这个版本是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为此,有很多学俄语的非常不服气,于是大家来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在把搜来的五个版本的最后几段罗列如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请注意有关“铁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的不同翻译。

 

黄树南翻译: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田国彬翻译:

 

    是母亲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拿到了邮局寄出的。紧张的期待时日开始了。保尔有生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等待回音的焦急和渴望的心情。

    他从早班的信盼到晚班。然而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音讯渺茫也令人焦急万分。创造失败的预感也随着等待的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保尔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命运的判决,如果书稿被无情地拒绝,那等于对他生命完结的宣判。那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而且活下去也毫无意义了。

    在百感交集思潮翻滚的时刻,郊区海滨公园的那一幕可怕的情景又闪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摆脱和粉碎病魔的枷锁,为了重新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你是否竭尽全力呢?”

    他每次都毫不犹豫而又异常坚定地回答:“是的,我竭尽全力了。”

    折磨人的等待和期望多么难熬啊,又焦急地盼望了好多天,正当保尔到了难以忍受和开始失望的时刻,和他一样激动而又年迈的老母亲突然冲近房间惊喜万分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其实那不是信而是一封电报,电报是列宁格勒州委会发来的。电报上只有简单一句话: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那颗因病痛折磨得疲惫而憔悴的心又注入新的活力,怦怦地欢跳起来,哪个日夜焦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是啊,病魔的枷锁被粉碎了,他又信心百倍自信地拿起新的武器,神采焕发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生命又奏响了新的进行曲!


陆仁翻译
: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令人不安的等待开始了。保尔有生以来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又焦灼地等待着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那边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日甚一日,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时他就没法再生存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反复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变得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边往屋里跑,一边激动不已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拍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短的寥寥数语: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着。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谱写着生活的新篇章。

 

周露翻译: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往邮局。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保尔一生从未像这些天那样现在焦躁难耐地等待着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可是列宁格勒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转成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与日俱增。保尔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书稿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毁灭。那样他就无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那一幕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为了让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呢?”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

  很多天过去了,直到等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跟他同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跑进房间大喊:“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猛烈地跳动着。日思夜盼的梦想终于变成了实现!铁环已经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的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黄缦西 王志棣翻译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有生中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焦急,这样痛苦地等待着来信。

    每天他等了早班的邮班,又等了晚班的邮班。可是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令人惊恐不安,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暗自承认,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这是,他不禁想起了郊区滨海公园的情景,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摆脱铁环,为了能够归队,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竭尽全力了吗?”

    他的回答是:“是的,我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

    许多好天过去了,就在等待已经变得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他那焦焦急不安不亚于儿子的母亲突然在房门口便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消息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一封电报。电报纸上上只有极简单的几句话:

    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怦怦直跳。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现在的他已经拿起新的武器,又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冬妮亚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亚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锨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图曼诺娃同志,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都什么年代了?你居然还在提倡“死记硬背”?这是当今教育的大忌呀!而近日,国内语文界两位从教数十年的著名特级教师却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观点:学语文,就是要记!要背!

很多人都说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孩子不再需要记忆那么多东西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赶紧请出两位老师:

黄玉峰

语文特级教师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01

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 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呀。

写文章好的人,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02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就像生孩子一样,你没有怀孕怎么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东西,才有可能生出来东西。你学一篇文章先记住它就是了,干嘛要去分析“这篇文章哪句词语好不好”呢?干嘛要成天考虑“我记得多了到底对不对”呢?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03

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阻碍、压抑孩子的思考。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第二位特级教师送给孩子学好语文的三样法宝,其中最重要的一样,也是“背”!

李镇西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

语文特级教师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01

学好语文就靠这“三把钥匙”

所谓“三把钥匙”,其实就是三个字:读、写、背。如果还要加三个字,那就是——多读,多写,多背!

?多读

多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把钥匙,通过这把钥匙孩子能够打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宝库”。我经常对学生说:“理科学习靠题海,文科学习靠书海。”

没有广博的阅读,仅仅靠课文上那几十篇课文,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的。而一个孩子如果有了海量的阅读,不读语文课本他照样可以形成语文素养。

当然,“多读”指的是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而不是读浅薄无聊的垃圾印刷品,更不是读有害的“毒品”。

我特别主张孩子多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人文书籍——

低段孩子可以多读绘本、儿童诗等童书;

中段孩子可以多读整本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方面的书籍;

高段的学生则可以加上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读物。

具体读什么书,已经有太多的推荐书目,我这里就不开书单了。

?多写

多写是语文学习的第二把钥匙,孩子能够将阅读中吸取的养料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并表达出来。

这里说的“写作”远不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日记、随笔等等,形式不论,内容灵活。对中低段的孩子来说,写作难免会有仿写的痕迹,这不要紧,这是学习写作的必经阶段。

写作,不单单是“写作”,它伴随着阅读、思考和观察,所以写作实际上是综合的语文能力训练。特别要强调的是,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在写作中让心灵自由飞翔,即真情实感,随心所“语”,千万不要说假话,不要“装”——当然,在结构、语言等方面模仿名篇,不能算是“作假”。

总之,没有多出课堂作文十倍甚至数十倍的生活化写作,是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

?多背

多背是语文学习的第三把钥匙。现在什么都可以“百度”的互联网时代,有人认为只要能够查到的知识都不用背。

这观点是对的,但这话不能无限“覆盖”,比如它就不适合于文学。好比锤子、改刀之类的工具不必随身携带,需要用的时候去拿就是了;但每个人的血肉却必须是自己体内的,而不可能是“外在的储存”。

让孩子在其记忆力最强盛的时代,通过背诵将最经典的古诗文化作自己的血肉,这是形成终身语文能力的“童子功”。

当然,并不是所有古诗文都要背,我依然强调背诵经典诗文,且越多越好。肚子里“别人的东西”储存多了,渐渐就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必然出口成章,行文流畅。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古训永远不会过时。

上面所说三把“钥匙”,我在解说的时候虽然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的表述,但这并不是三者重要性的依次排序。

对语文学习来说,阅读是信息的吸收,写作是情思的表达,背诵是经典的储存。这三者同等重要,不分主次,缺一不可。

其实还有一把“钥匙”,就是“多抄”——抄经典的古代诗文,抄优美的现代诗文。

当然,我的少年时代正值“文革”横扫“封资修”,是没有多少古诗文可抄的,但我也整本整本地抄了许多当时的“文学作品”:贺敬之、徐刚、李瑛等人的诗,还有魏巍的散文——今天看来这些东西实在是经不起历史的淘汰,但它们却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抛开内容不说,至少其遣词造句还值得少年的我学习的。所以,现在我还保留着当年抄写的一本一本的诗文。后来进了大学,我又整本地抄唐诗宋词,还抄过一些中篇小说,甚至还大篇幅地抄过一些经典的文艺理论著作片段。这些抄写,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积累,是“读”“写”“背”在某种程度上的综合体现。只是这种方式带有我本人的个性色彩,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所以我没将其归入语文学习的“必备钥匙”之列。

也许有家长还是不放心:“那孩子考试怎么办?毕竟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要当作家,而是要通过中考和高考啊!”我的回答是,当孩子把读、写、背当做生活方式,日积月累,他的内涵必然更丰厚,他的大脑必然更发达,他的思维必然更活跃,他的视野必然更开阔,这样的孩子对语言也必然更敏锐,对语言的运用当然也更加熟练……有了这个雄厚的基础,在考前花点时间针对特定的试题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突击模拟训练,就算是猴子也会“就范”成为“应试高手”,你还愁你那么聪明的孩子过不了“应试关”吗?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快微课,综合整理自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等,作者:李镇西老师、黄玉峰老师。

5

详解教育部中高考改革:未来3年,中小学务必重视这三大学科!

中高考不断改革,要考的科目越来越多…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哪个科目对于孩子的升学更重要,想必是家长们很关注的事情。

一直以来,“得语文者得中高考”的说法深入人心,“得体育者得中招”、“学不好物理就上不了大学” 的结论也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中高考改革后,到底哪个学科学得好更具优势,哪个学科更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成为决定中高考胜败的关键科目呢?小编今天为您详细解读下。

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确实十分重要。这是因为:

各地中考语文相继增分:

自2013-2017年,各地中考语文增分已是大趋势: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根据高考大纲,语文将最易拉学生档次:

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

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学科学不学的好,到底有多重要?

语文学不好影响其他学科

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多重要?

一位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感慨道,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占优势。

换句话说,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成绩也会受影响。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更轻松

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只要在关键时候稍加点拨,他的分数就突飞猛进,最后考的高分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奋的孩子更高,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很高。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脱颖而出

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更高。

原由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且喜爱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得多。

中高考改革后,物理学科的主要考察方向

高考物理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排除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情境,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比较熟悉的物理情境中去深刻的理解物理规律。

新高考改革主要是要体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拿北京高考试题来说:并不是通过加大难度或者用一些很复杂的情境来考察学生,而是考察物理学科所关心的核心素养。

高考试卷它很多的素材都取自于我们的教材。引导我们老师用好教材,回归我们教育的本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而不是去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分数、成绩。

为何物理成重点关注学科?

未来高中、高校的重点考察学科

从目前数据看,物理还没有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但已经引起高中、高校的集体重视。高中生想到进入国内顶尖高校,物理将是绕不开的一门学科。

物理是孩子综合能力的“试金石”

物理学科是孩子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通过考物理最容易鉴别。

这主要是由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的。物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能考察一个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还包含着记忆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让孩子受益终身

同时,物理也是有用的学科。

最简单的,看看网上天天在传的谣言,比如微波炉有害等,稍微有点物理学基本常识就不会上当。比如电信诈骗猖獗,稍微有点学物理锻炼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会被骗。

未来高考招生也一样。所以,从初中开始,就有必要一定要好好学习物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放弃了物理!

未来高校招生对物理有要求

从考试变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3”模式:

也就是,除语文、数学、英语3个统考科目之外,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

这“6选3”直接决定了孩子考后如何选报专业!因为不同的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不一样!

展开来说,“6选3”总共有35种组合,最全能的是“理化生”组合,报考范围达到80%。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不难看出,排在第一名的是——物理!

接下来再看看两所著名大学公布的2017年浙江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要求: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里,20个专业有选考科目要求,其中近半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天文学类、心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都要求选考物理。

复旦大学:共21个专业(类),其中11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

不难看出,排在前列的还是——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老师可以这么和学生说

常生龙 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1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不少同学在学习物理时不太重视概念和规律,认为学好物理关键在于多做题,对那些定义、定律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如果把物理学科比作大厦,概念和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和钢筋框架。如果基础打不牢,又怎能在上面建起雄伟壮丽的大厦呢?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定义,概念之间、规律之间以及概念和规律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当然也存在着区别。

要在真正意义上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就应当能够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即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方法

学好物理,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

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是物理练习特别关注的。

图1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分析一个物理问题大致的解题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实物模型和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是很关键的,它们将物理问题逐渐向我们熟悉的物理情景聚焦,为正确选择物理规律指明方向。

3

感受物理知识中的美

对美的追求,如同对真的追求一样,是物理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标。

因此,物理学本身是美的,物理学习中也处处蕴涵着美,不断地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物理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简洁美与深刻美、统一美与奇异美、模型美与和谐美、状态美与过程美、结构美与对称美等等。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形式简洁无比,但却成为指导人类进一步认识核反应规律和从核反应中去获得巨大能量的基础理论,其深刻美勿容质疑。

在对原子、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一个个物理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推动着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细致,物理模型美与和谐美充盈其间,无不让人心旌荡漾……

体育被纳入中高考

体育被重视是大势所趋

“全国各省市中考都有体育考试,只不过分值不同。现在的政策导向是——体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将逐年提升,直至与语数外等科目等值。”这是目前传递出的体育教育改革的信息。

这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体育考试终究是达标性测试

就河南来说,中招体育考试成绩以满分7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 中招体育考试作为中考第一项学科性的考试内容,甚至有人做出“得体育者得中招”的判断

但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家长们,中招体育考试是达标性测试,而不是竞技性体育,只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努力,多数孩子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体育并不会拉开分数差距,区分度较小。

小编还要提醒家长,不要把体育仅仅看作一个测试,仅为取得好成绩而临阵磨枪,中招体育考试是为了有力地推动体育教学和让孩子们更多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养成一定良好习惯。成绩和身体锻炼孰轻孰重,哪个更重要,相信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判断。

总而言之,语文是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科;物理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长板,如果孩子有能力有兴趣,应该深入学习,让长板更长,从而进入更好的高校;体育学科分值增加的目的是引起家长和孩子对身体素质的重视,体育锻炼应当成为渗透在每天的生活作息中、自然而然的行为。

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是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同时也告诉我们:综合发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