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禅宗略说
佛教气功 >> 佛家典籍 >>

禅与禅宗略说

绪说

  一说到禅,人们马上会想到禅宗,好像禅就是禅宗,只有禅宗才可以说禅,其实这是误会了禅的本意,禅不仅是佛教所有,也是与外道所共有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婆罗门教的夜柔吠陀中就说到修禅,不过最初不名为禅,而称之为瑜伽。释尊在初出家时,即曾随阿逻逻迦蓝与郁头蓝弗,学习无所有处定与非想非非想处定。由此可知,禅,并非是佛教的“专利”。不过,释尊在修禅几年后,发现禅才的修习,并不能得到身心的究竟解脱,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观念禅思,终于在伽耶毕钵罗树下,得到了真理的消息,成为人间的觉者。释尊的修禅不是枯木死灰般的静坐,也不是顽石般的一无所知,而是运用正确的思惟,安然地静中,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自达磨东来,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得禅宗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佛教的脊梁。若离禅去说佛法,实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是以,佛法的探索者,决不能忽视禅的重要性,唯有从禅的思想出发,才能见到佛法的真生命。

  一、禅的定义略说

  禅的全称是禅那,译为静虑·思惟修等。静虑是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也就是在修禅时,止息一切不应有的妄念,令心专注于一境,对之正审思虑,成为定慧均等的一种心理状态。定慧若不平等,那就不得名为禅。禅,必须要经过智慧的决择,当心缘境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丝毫的迷糊。这种外静内动的修持,即是真正的修禅,从此可知,佛教的修禅与外道,实有天壤之别。外道所修的禅定,形式虽与佛教相似,但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无非是上生天堂,佛教的修禅,则是以断除烦恼,解脱生死,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为目的。因此,不能把所有的修禅,都说成是佛教的禅定。因为他们有着根本的不同。若只是寂然不动的静坐,充其量,也不过是生天的因行。

  禅那还有译为弃恶,功德丛林。弃恶是舍去欲界的五盖等一切诸恶。因为贪、嗔、痴、慢、疑的五盖。盖覆了我人自性清净心的功用。修定能将诸恶弃除,使心恢复本来清净,所以名为弃恶。功德丛林,《大智度论》卷七说:“诸禅定功德,总是思惟修。”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如种种树木生坐,开发无漏智慧,而体证了诸法的实相。因此,禅是佛教思想的基本,也是佛教的生命。禅,在中国佛教长在一处,故称为功德丛林。

  二、依教修行禅

  “依教修行禅”,是太虚大师为区别后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宗而提出的。禅宗以前的禅,是依教修行的禅,就是对于禅的修习,要经过调身、调息、调心的一定程序,不能躐等的渐次而修。早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安世高来到中国洛阳,翻译了安般守意与阴持入经等专门修习禅定的宝典之后,即自修也教人修数息观及怎样控制心的方法,并因修习禅定而起诸神通,得智慧解脱。由此使人对之仰慕信崇。安般守意与阴持入经,也就成为当时修禅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后人称之为“安般禅”。此后更有:五门禅·念佛禅·实相禅等禅修方法。五门禅,是指佛陀密译的五门禅法要略,近于五停心。五停心是:对治多贪的不净观,多嗔的慈悲观,多痴的因缘观,散乱的数息观,多慢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分析无我观。五门禅法序说:“三业之兴,禅智为重,禅无智无以深其寂,智无禅无以寂其照”。此为当时修禅的要旨。这与后来宗门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有着密切的关系。念佛禅是在道安法师以前修习念佛三昧的行者,更进一步地专重念佛的行法。而专注提倡的是庐山慧远大师。次后,昙鸾·道绰·善导等禅师代表了中国的念佛禅。实相禅,是由慧文、慧思、智者等诸师相承下来,正式地成立了中道实相禅,而智者大师则无疑的是一切禅法的集大乘者。如他所著的小止观,略述修禅前方便;六妙门,是讲安那般那禅的,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则备摄了从安般守意到念佛实相禅的全部,摩诃止观则更是实相禅的代表作。以上所讲列的禅法,有大德法师把他说为“古禅”。自达摩东来所传的禅法为“今禅”。

  三、悟心成佛禅

  太虚大师说“悟心成佛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亦可名为见性成佛禅,或即心是佛禅。”这样的禅,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暧自知”的无言境界。又有大德说“禅是每个人分上自证自悟的境界,是不落于思虑,不落于言说的境界。所谓‘三世诸佛,不能自宣’六代祖师,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诠句不及’的境界,所以说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不立文字的禅,触处逢渠,流露天真,因而古来的大德,视文字为“饶舌”,就是佛说的经典,也被指为“拭疮疣的故纸”。因为自证自悟的真理,不存于文字经典中,而是在现实活生生的经典中,唯有读活生生的经典,才能体悟法性真理。法华经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也就是此意。禅是要自己实践实证的,在言说文字中找不到禅。

  禅的离语言文字,在经典中“维摩杜口”即透出了此种消息。佛教传到中国,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僧肇的涅无名论,志公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慧思禅师的“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更有甚众生可化?”这不依经律论义,乃至非言语文字所能及的风格,即是中国禅宗的雏形。

  达摩东来,“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于是在中国有了不立文字的宗门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更使得禅宗如雨后春笋般的形成五家七宗的盛景,亦使得中国佛教生气昂然,一时间,赵州茶、云门饼、德山棒、临济喝等宗风,吹及南北。喝佛骂祖,横眉竖拂,乃至门前柏子树,皆是祖师西来之意。可谓虫呜蝇动无不是禅了。

  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禅是以心传心·无言自证的境界。但禅又是不离文字,离言无证的现实。不是吗?我们翻开洋洋几十卷的禅宗语录,那个又能离了文字与言说呢?如禅宗大德视佛典为“拭疮疣的故纸”,那禅宗语录不是臭不可闻吗?所以,文字依然是禅宗所必顺的,否则,禅宗的大德早就被人们遗忘了,那里还有禅宗呢?禅宗的不立文字,是要我们不要执著文字言说,因为文字不过是表征事物的符号,并非事物的本身。譬如我们熟识的火,火性是热的,火用是能烧,当我们说火时,火并不会从口而出,烧灼了我们的嘴唇。可见,火只是一种假名,并不是火的本身。若我们说的火,就是火的本身,我们的嘴岂不烧的糜烂不堪。事实上,我们一直说“火”、“火”、“火”,嘴唇并未被烧著丝毫。所以禅宗的不立文字,实际并未完全离于文字,否则把嘴挂到墙壁之上,不说一字,谁又知道那是禅呢?

  一向引以禅宗学人为自豪的是教外别传。他们认为,只要能体悟心底源头,就可超佛越祖,还要经教作什么呢?殊不知,达摩初来,也还是用四卷楞伽作为印心教言,直到五祖,依然不能离却《金刚经》而印心,哪里能说,全然地不要教典呢?禅者认为教是权宜,不受教典文字的束缚,才能得大自在。所以不能说禅完全是教外别传。

  世间之事,利弊名半。禅宗不立文,教外别传的宗风,流行不久,即发生了以熟读语录以能事,熟记公案逞机锋的流弊,为害也很大!

  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禅宗说,是非常重要的两句。所以古来的禅师,没有不以透过见性关为成佛的主要条件。见性,被称为是禅的生命。更进一步的说是禅的真生命。则属于那“如人饮水,冷暧自知”的境界。释尊的言教,“如标指月”、“如筏喻者”,“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但是,未悟到佛心时,依然不能离却标月的指,渡人的筏。当一个禅修者,若能见到佛心时,则万法历历于心,无可言说。往昔释尊在灵山会上,欲升座转大法时,大众皆静坐期待世尊的演说妙法,可是世尊却不说一字,只拈金波罗花示众,这是什么意思呢?唯大圣迦叶破颜微笑,此即“以心传心”的妙致。如释尊说:“我说法四十五年,未曾说著一字”。又说“始从得道夜,终至般泥洹,于是二中间,佛都无所说”。

  禅的见性,是成佛的关键。鼓山晚录中说:“达摩大师来此土,不涉名言,不立修证,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夫心本无形,去何可指?性本无相,去何可见?佛本自成,去何复成?其意只是因众生,妄起诸见,迷却本心,故渡海西来,息其妄见,还得本心”。达摩血脉论更说“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忙忙,而外弛求,为佛原来不得”。六祖慧能大师则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者顿悟菩提,名自观心,自见本性”。由此可证知,见性成佛,实是禅宗的宗旨。若不见性,要想成佛,无有是处!

  结束语

  禅是要去实践的,语言无法说出,文字无法写出,即使你有生花妙笔,也只能是画蛇添足。所以也就不必长篇大论,横说竖说地说禅是什么?古德去:“禅宜默不宜说”,就是要我们从心性上去下功夫。禅是超越认识的不能用虚妄分别拟议禅是如何?中峰禅师的山房夜话说:“禅宗是传佛一大觉圆满之心”。此大觉圆满之心,人人不少,个个不无,只是我人不能体会得到。故尔,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真是一语中的,干脆利落。若能直下承当,下工夫去参,自能认得本来面目。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参”!

写于广化寺菩提苑
1997年1月7日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
佛教气功 >> 佛家典籍 >>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

耕云先生讲述

未牧第一
初调第二
受制第三
回首第四
驯服第五
无碍第六
任运第七
相忘第八
独照第九
双泯第十

  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

  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则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况曰:‘十月怀胎,三年温养’,自牧之功岂可轻忽?虽然如斯,若是过量的大人,‘知得是般事便休’,更无许多络索也。

  

  狰狞头角恣咆哮

  奔(原文为三个‘牛’)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佳苗

  

  参禅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不可退心,须知凡事到极处,就会有个‘反’出现。不但‘物极必反’,须知理极也一样会必反,而绽现出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来。事实上,如果不能穷溯到一切理事和生命的源头而亲证大宇宙的实相,又如何断得了惑而澈了?然而惑虽断而乏保任之功,则习染依旧,十九自陷于‘豁达空’,流于狂禅。岂不大可畏哉!是悟后起修,必不可忽。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治

  犹得山童尽力牵

  

  牧牛之道,须‘允执厥中’,无过不及,恰到好处。急不得,急则成执,忘不得,忘则走失。总之必须坚持秒秒盯牢,步步中道,牛方易于调伏。否则一存姑息,牛乃难制矣。

  

  渐调渐伏息宾士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调伏既力,牛渐上路,稍稍管带,即中规矩矣。从此但莫放纵,可保无失。

  

  日久功深始转头

  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

  犹把芒绳且系留

  

  回首者,时时思忆来时路,迥非昔日旧行履之谓也。若不回首,如何出尘?其悟后迷者,盖缘浑忘本来,昧却初因之过耳。

  

  绿杨阴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此则保任功深,生处渐熟,熟处渐生,旧习渐消,性功斯显。已见变化气质之明效矣。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乐有余

  

  调伏既久,旧习殆尽,自在优游,咸契中道。从此‘发而皆中节’,不劳心力,‘自然合他古辙’,洵可庆也。

  

  柳岸春波夕照中

  漫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

  石上山童睡正浓

  

  前者‘一回入草去,蓦鼻牵将来。’而今仰首低头,举足下足,无不合道矣。初初时虑走失,而今趁亦不去,殆臻不退转者欤?

  

  白牛长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牛牧我?我牧牛?牛即我,我即牛。彼此相忘泯行迹,‘云在青天水在瓶’。相契既深,心心相印,因相融而相忘矣。

  

  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无人无我亦无牛,无心无事有何求?从此不相绳头弄,自在遨游乐无愁。

  至此真个‘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矣。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白丛丛

  

  人牛双泯,理事不存,一真法界,法界一真。此是大圆满,亦名大涅——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唐以前宗师相承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逊至以后,根器日劣,信心日薄,不得不出之以门庭作略,而禅风坠矣。圆悟、大慧稍稍提振,便见人才辈出,究宜如何,大堪深思。


 

 

练气八法
气功心法 >> 硬气功 >>

练气八法

练气八法是练气最全面的基本功。练气八法前四法-吃气、揉气、抻气、拉气,主要解决身体里边气充足的问题;后四法-聚气、敛气、混气、化气,则主要加强脏真混元气与混元窍的联系,使气向体中间集聚,为练中脉混元打基础。作为基本功,它方法简单,便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随时习练,也可将练气八法中任一法(吃气法最好配合揉气法一起习练)抽出单独练习。
吃气法
  一、简 介
  吃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一法,系充足人体内气的便捷之法。吃气,即通过口腔发音及动作将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吃进体内,使体内的混元气更加充足。
  二、姿势要求
  吃气法站、坐练均可。其动作由三部分组成:(一)吃气;(二)憋气;(三)呼吸发音。
  预备动作:双手叉腰,周身中正,全身放松。
  (一)吃气吃气时配合反鹤首的动作,吸气发“喝啊儿食吾母”音,将气吃入食管,下送体内。动作详解如下:
  头部做反鹤首下颏沿胸向下、向前、向上时,口由小到大张开,口腔、喉部放松张开,用吸气发“喝-啊-儿-”音(“喝”要和“啊”同时发,不能发完一个音再发另一个音),同时把气吃入;接着在百会上领收下颏的同时,喉部缩小,口由大到小,发“食-”音,气流集中向喉部涌去;然后下颏回收,同时发“吾-”音,会厌打开口腔中的气向食道压去;最后下颏继续回收,口闭合,发“母-”音,同时将气和唾液一起“咕噜”咽入食管(“母-”字音实际上是吞气下咽的动作,口一闭合就是“母”,并不是要发出“母”音),下颏向下向前,完成一个回环。
  (二)憋气气咽下去后,提会阴、闭呼吸把气送到命门,命门缓缓向后突,连着向后坐三下,然后把气憋住,缩在命门那儿呆一会儿,憋不住时再呼气发音(不要憋得太过,以至不能发音)。
  (三)呼吸发音
  吃完一口气后不马上吃第二口气,憋住气,停一会儿,做4至5个呼吸发音(呼气发“渊yuan”,吸气发“奄yan”),然后再继续吃气。动作详解如下:
  当吃进的第一口气憋不住时,慢慢呼气,同时默念“渊yuan”音,扁口把气放出来,发音要细、润、柔、缓;吸气发“奄yan”音,要短促:“奄、奄、奄……”,而不是发一个连续长音“奄--”。呼吸发音时要用口鼻同时呼吸。作4至5个呼吸发音后,气机平衡了,再吃第二口气。呼吸发音时要注意:提会阴,意念往后收。
  整个吃气法的呼吸过程是4个呼吸一周期,其步骤是:1、吸气(吃气)发“喝啊儿食吾母”,呼气发“渊”;2、呼吸发音,连续发3次,吸气发“奄”,呼气发“渊”。一般吃气可连续吃7至9口。
  三、意念活动
  吃气时想自己如同婴儿--外面有一根脐带,一头连着胎盘,一头连于虚空--吃外面大自然界的混元气,从头顶、百会或口腔都可以。详解如下:
  1、吃气过程:意念不要想吃的是空气,而是无形无象的混元气。
  2、憋气过程:气咽进食管后,意念要跟着往下想,想到肚脐上边靠里的混元窍处(那里是先天肾的气场所在),再从混元窍往下送,把气收到命门;与此同时要有气从肚脐丹田那儿往下坠,坠到命门的意念。命门的气全息性比较强,气聚集多了,人的生命功能就得到强化了。
  3、呼吸发音过程:吸气发“奄”时,意念要从会阴把气提起来,一直提到头顶;呼气发“渊”时,气能往周身串着动,意念想身体很深的地方,把气往深处渗透,并集中精神体会天门及山根处的动触感。
  四、动作要领详解
  1、关于“喝儿食吾母”,老子《道德经》说:“贵食母。”胎儿时是吃母亲元气的,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连着,它们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胎盘、羊水、羊膜,胎盘里的胎儿向母亲要气--食母。练气功后返先天,也要“食母”,这个母不是生身母亲,而是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我们练气功就要吃大自然界的混元气。要想有一根脐带连着胎盘,连着虚空,吃大自然界的混元气。“食吾母”三字就这么讲。过去文子说“万物付之以息”,万事万物从大自然界吸气,人用鼻子(中天门)吸,传统气功功法中有这样的调息方法。我们现在通过口来“食”气,这样气量就增大了。练时要反复体会,用发音法把气吃进去。
  2、喉部食管平时都是堵着的,吃气发音能将会厌打开,使气从会厌进入食管,并用力咽入胃部。一般来说,气从喉部咽入食管后,可以感觉到从食道管壁向下振动到小肠、大肠,有人甚至连肛门处都能感到内气在体内的传导。
  3、呼气发“渊”时,要注意体会两点变化,一是注意头顶百会天门那个地方;一是注意山根(两眉中点向下的斜坡处)。一般吃气时这两处都有感觉,如果能体会到全身气往外一散更好,没感觉到就注意这两个地方。
  4、吸气发“奄”,要发短音“奄、奄……”。过去讲一个呼吸要发49个奄,我们不要求那么多。发“奄”意念要从子宫(子宫不是女同志的子宫,而是九宫十三门的一个穴位)处把气提起来。 5、吃气后把气往下咽,不是从上向下压,而是从丹田那儿往下坠,这样气至膈膜就不易被隔住。
  五、功用
  1、吃气可通关窍。因为吃气对全身的震动很大。哪个关节比较死,吃气发“喝啊儿食吾母”后,一咽气,意念就把气充到哪个关节去,反复几次就把关节冲开了。
  2、可以借助所吃的气及吃气时的动作来震动整个消化道的内壁,从而强化人体里边的混元气。
  3、吃气还能加强腹膜的锻炼。气吃进去后到了混元窍,从五脏里边的膜往外面充,再配合后面的揉气,就会把腹膜内的气强壮起来。
  4、抻气前,吃几口气可缓解肢体劳累及酸痛。
  六、注意事项
  1、吃气法要求精神集中。过去练功也有吃气,是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顺序练,一到“亥”,就吃口气。实际上这里没别的内容,就是发“喝儿”;之所以把它搞得复杂、神秘化,目的就是为了把精神安定下来。智能功去掉传统功法中繁琐的内容,使它更为大众化,但一定要注意精神集中。
  2、吃气时,最好是空腹吃;吃气后要安安静静练功,不要讲话,否则气留不住易跑出来。
  3、吃气后,有人感到心口会有点难受。这是因为吃的真气还没有下去,空气先到胃里去了,所以咽气时要加气从心口往下坠,一直坠到命门的意念。
  4、吃气后,有的人出现打嗝或放屁现象,这是刚开始锻炼时的一个现象。注意吃气后多练揉气,把吃进去的气在身体里揉开;同时要注意放屁现象出现时,要提住会阴,把气憋住,意念气在身体里运化开,一般很快就会过去。
  揉气法
  一、简 介
  揉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二法,是吃气法的继续,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功法专门习练。
  二、姿势要求
  揉气法动作由四部分组成:(一)腹前揉转;(二)心口处揉按;(三)沿肋弓点按;(四)肚脐、命门处揉按。
  (一)腹前揉转接吃气法结束动作,松开叉腰的双手,两手贴着身体沿肋弓向前向上至心口处,然后两手边下降边重叠至肚脐和中脘之间,重叠两手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上摁着肚皮揉转,揉转5分钟左右。
  (二)心口处揉按揉转完后,两手边慢慢上升边拉开,至心口处中指尖相接,点按心口,顺时针左下右上转5至9圈(奇数较好)。
  (三)沿肋弓点按心口揉按后,两手分开沿肋弓由心口向命门划圈点按,划圈方向是前下后上。划一圈点按一次,共划圈点按12次,至命门。
  (四)肚脐、命门处揉按两手中指尖相接于命门处,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5至9圈;而后两手沿带脉向前至肚脐,两手中指尖相接点按,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5至9圈。
  以上即揉气的整个过程,一般练揉气法时可将这一过程往复3次,若时间允许,揉腹可延长。
  三、意念活动
  精神集中于动作,意念贯穿到体内深层。
  1、匀缓穿透:重叠两手要摁着肚皮,精神集中,匀缓地揉转;意念要往身体深处想,想到脊骨里去。心口处揉按时,一转要想到脊梁骨。
  2、贯气入肋骨:沿肋弓点按时,意念带着气贯入肋骨,贯入到膈膜里边,意念越深越好。
  3、肚脐与命门连为一体:命门处揉转时想到肚脐,意念肚脐也跟着转;肚脐揉转时想到命门,意念命门也跟着转。
  四、动作要领详解
  1、两手在肚脐与中脘之间重叠,要求比较有劲的手在下面,一般是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2、重叠的两手揉腹时不是光手动,而是用两个肘推着手整体地动、整体揉转;转的幅度要小,不能像形神庄收气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那样转;开始揉的时候可轻点,以后逐渐用点力气。
  3、腹前揉转完后,用肘带着两手往上升,一边升两只手一边拉开,到心口处中指相接。
  五、功 用
  进一步把吃气法吃进胃里的气揉开,强化充足内气。在吃气后结合着揉气一起练,益于培补中气,增强脏真混元气的混化,练气入骨。
  附:揉气法中肚脐与中脘之间的揉转也可作为单独的功法习练,就是不吃气,仅摁着肚皮转,每天晚上睡前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连续揉上三个月后,体内的腹膜很快就会腾起来,起到培补中气之益。
  抻气法
  一、简 介
  抻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三法,它是借助上肢的抻气动作,调动周身气机,将全身之气抻动开,化散到身体各部,从而达到强化形体通透之目的。
  二、姿势要求
  抻气法站、坐练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机。坐着练腰要前塌。
  (一)预备动作接揉气法结束动作,两手掌心对身体,沿腰带平脐拉开,至体侧,两臂伸直与身体呈45°角,立掌,坐腕,腕与脐等高,手指自然分开,指尖回翘,掌心外腆。
  (二)抻气动作抻气主要由上肢缩、抻两部分组成:缩--两肩胛骨往后上方缩,往脊柱上挤,肩部往起拱,往上耸,手指尖稍用力回翘。这几个动作要同时完成。抻--两肩放松下落的同时,两手坐腕向下方抻,掌心外腆。抻缩时掌心一按一松,两臂要伸直肘不要弯曲。这样反复地做。每次练习的时间应不少于14分钟。动作频率不要太慢也不要太快,一般每分钟可以做85~90次左右。
  三、意念活动
  做抻气的时候注意精神集中,可随音乐(指抻气专用的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做。听着音乐,气氛比较活跃,精神可以放松,动作较容易坚持,但这时更要集中精神。精神集中起来一方面要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身体的动作姿势要保持正确。意念要贯注到动作中去,特别注意动作的整体性,把肩和手连在一起。肩胛回缩时,要注意把手指尖用力回翘和肩胛合住;外抻时,肩推和坐腕结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气的回环,使周身气机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如果在室外练抻气,意念要注意远处,比如天地交合处,也可以注意远处的一个点,集中精神去看,意念再往回收,可以收入意元体也可收入混元窍。从里边收,也从里边出,意照全身。
  练抻气不光要注意肩,还要注意头里边。过去讲“三盏性灯”:头上一盏灯,两肩上各一盏灯。有了功夫,气没有收住,夜里一走路,老远就能看到三个亮团。五元庄里讲的“三盏性灯”就是指这个东西。头上气一足,周身的气都起来了,因而抻气时还要注意头里边。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抻气时肩不要往上抬,要有点往上拱的意思,并且要往中间挤,好像要把脖子挤住。往下落时用劲不要太大,要自然放松地下落,同时两臂还要外撑,肘不能弯曲,不能做成两手拍打东西的动作。手掌外腆是掌心与手指根中间的地方往外挺,向外按,不是手心与腕之间的地方往外按。
  2、抻气过程中,手的位置不要低于肚脐,低了,气往下冲,血会往下边聚;应稍高一些,但不要把臂抬平了,抬平了在收的时候,容易造成只是肩胛部往里挤,肩往上拱的动作就不好做了。图3:
  3、抻气时随着两上肢的一抻一缩,呼吸速度也会自然地按着音乐节奏而和拍,一吸气下丹田往后一缩,会阴同时往上一提。这样反复地一缩一提,身体里边的气很快就会畅通。
  4、抻气法内在的气机变化很明显。刚开始练抻气时,动作幅度较大,随着两臂的抻动,很快会感到手指“酥-酥-”地有麻胀感,这是气在通过手往外冲,当感觉指尖麻酥酥地胀得厉害的时候,这说明气足了。这时把坐腕、翘指的双手放平,一抻,气就会自然地从手指上冲出去,然后再立掌抻气,这样反复地练。如果手指翘得不够或早早地就放下来了,气量不够就冲不出去。等气在指、臂、身体里通开后,身体里边就有感觉了,这时可以把手攥成拳头,使气不往外走,一抻一缩,气就往身体里面挤,会在体内引起很多变化。随着形体通透度的加强,动作幅度可以变小,有一点点动作就可体会到内在气机的变化很大,从身体两侧到胯,感觉都比较明显,以后还可以感到混元窍里边一合一开,这是里边的气和外边连上了。仔细体察这些变化,感觉就灵敏了。
  五、功 用
  1、抻气法得气快、气感强,能使习练者很快感觉到内气的存在。
  2、抻气法重在加强内外气的融通,长期锻炼可提高习练者对气的敏感度。同时它还是开发超常智能的便捷之法。
  3、习练抻气法对身体各部的疾病,尤其是头部、心、肺及颈椎、上肢的病,有非常 好的疗效。膏肓穴,在人体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水平向左右各外开3寸处。此二穴连及心肺。人们常形容人生命垂危为“病入膏肓”,他们认为膏肓是药力不可及的地方,那里得了病就不好治了,而抻气法恰是重点锻炼了这一部位,疏通穴络,充足人体混元气,强化心、肺和头部各器官的功能。
  六、注意事项
  1、抻气动作虽简单,但做一会儿就会出现肩膀的肌肉、脖子后面的两条大筋酸疼难忍、眼睛难受的现象。这是关键时刻,一定不要停下来,一停就前功尽弃。这时可以把动作放慢一点,动作幅度大一点,意识要坚定,咬紧牙关坚持住,过一会儿就不那么难受了。
  2、有的人可能开始觉得有气感,练着练着气感没了,这时把手指使劲往上翘一翘,气感就有了。
  附:单独做抻气耗功,结束后要把眼睛揉一揉,散散眼上的火气,这也等于收功。方法是:两手中指摁于印堂,两无名指分别摁于两眼内眼角,两大拇指分别摁于左右太阳穴上,然后按逆、顺时针方向揉转各9次。这样既可驱散眼睛上的火气,又有助于开天目,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拉气法
  一、简 介
  拉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四法,是继抻气法调动了周身之气后,通过拉气使身体内外气连上,从而促进内外气的交换。
  二、姿势要求
  拉气法动作可由两部分组成:(一)贴肋揉气;(二)开合拉气。
  (一)贴肋揉气接抻气法结束动作,两手放松,转掌心向前两臂从体侧回收,两肘贴于两肋稍向前的期门、日月穴(期门是一双穴,在乳头直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日月是一双穴,在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两小臂平行相对与大臂成直角,两掌心相对,手指舒展虎口张开向上,大拇指与食指基本相平。肘贴肋揉气时,整个身体要放松,两手如抱一个篮球大小的气球,轻轻揉动,动作不要太大,揉的时候,肘要贴住肋,但不要使劲顶,手臂要整体地动,像用手推着肘在肋上做按摩。
  (二)开合拉气揉完气后,外开--两肘贴着肋,两手向两侧分开,至体侧开平,掌心向前,虎口张开,开胸,两肩胛骨向中间并。前合--两臂保持肘贴肋,虎口向上的姿势,水平往回合,至体前原来抱球的位置,指尖一缩,腹微回收,即肚脐找命门,胸微含。要做好拉气的动作,全身整体的放松是前提。
  三、意念活动
  拉气法的意念运用非常重要,精神一定要集中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
  手在体前时,意念把两手连上,好像抱着个气球,球和身体连在一起;外开是从身体里往外开,气球随着外开而胀大,两手之间好像有许多气丝,丝丝拉拉地连着,至体侧开平时,虎口与指尖要有收气、从肘入身体里边的意念;前合,手中间的气球越压越小,气贯到身体里边去,往膈肌收,收到命门上边一点。意念注意手,注意肋,从命门把气往回收。
  传统功法中有一种观照窍点的练法叫“南斗六星”,要求意念从上而下想,先从百会往下照,照到两个眼睛,从两个眼睛再照到两乳头(不要在乳头上,要想到和两乳相对的胸腔里面),从两乳头再照到左右两侧的期门、日月穴,最后到肚脐里边。拉气时可以这样安安静静地照一下,体腔内从前面到后面好像是一个光团,一开,“哗-”就出去了,一合又合回来。拉气时这样想也可以,光注意手也可以。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拉气法中两肘不是自然下垂的,而是要顶在乳头下面稍稍靠前一点的地方。两肘往前挤,差不多到乳腺上了,挤的正是期门、日月穴。
  2拉气法自始至终要保持肘贴在肋上,这起支点的作用。臂往外开时,气可以从手到臂到肘,收到身体里边去;臂往前一合,身体里面就往里收气。
  3抻气法和拉气法动作都很优美,别人看了有一种舒服感。如果别人看了不舒服,可能是动作不太合度,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姿势。
  五、功 用
  拉气法重在强化内外气,使之连为一体,同时加强混元窍的开合,进而充足人体混元窍的气。
  聚气法
  一、简 介
  聚气法是练大马庄的一个正规延续,能有效促使气往体当中聚,也是练气八法中后三法的基础。
  二、姿势要求
  聚气法本身具有层次性,可分两个阶段习练。
  第一阶段:直身聚气
  (一)预备动作:接拉气法结束动作,两臂外展至体侧,转掌心向上,两臂伸直,捧气上升,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沿中线下落,至手腕与肩等高,时略低于肩;然后身体重心右移,提左腿向左跨出一肩半宽,两脚平行,重心移至两脚问的中点,身体直立。
  (二)调整身形:
  1、头:百会上领,两耳根后面(过去称为玉楼穴,又称提气穴)用力上提,下颏平着往回收,喉头往回收,两耳根下面的胸锁乳突图2肌和颈项后面的斜方肌绷上劲,使锁骨、胸骨和肋骨上提,并把颈项部固定住。
  2、上肢:合十手中指尖向上,不低于印堂,两掌绷上劲,用力向中间挤,两臂外撑,形成一个圈力,肩放松外拉,肩井穴下塌。
  3、胸、腹:胸部始终保持吸气状态,两肋向上提升并向两侧开张,不能下落;小腹回收,腰向后放松,耻骨往后贴,会阴上提:髂前上棘往腰阳关上收,同时推动两肋向上升,泛臀,圆裆,尾闾下垂,百会(天门已开的用天门)和会阴调成一条直线。
  4、下肢:两腿用力绷直,膝部四面用力(膝盖前面要使劲把腿向前拉弯,膝盖后面人窝使劲向后让腿绷直,膝盖内侧的膝眼使劲往外挤,膝盖外侧膝眼使劲往里挤,使前后左右四个力量相抗衡,相互较劲),鹤顶穴上提,两脚绷上劲。
  (见图4) (二)调息:聚气法调息用喉呼吸(具体练法见“动作要领详解”)。吸气时,肋骨张开,隔肌下降,以脚的中趾带动脚趾抓地,脚心微含上提,同时两手中指用力内挤,会阴、前后阴都收缩上提;呼气时,肋骨不往下降,隔肌恢复原位,脚趾放松,微上翘,同时两手中指放松,会阴放松(仍要有上提之意)。如此反复配合动作调息。
  第二阶段:马步站庄聚气
  (四)两膝盖外撇,身体保持中正,慢慢下蹲,至大腿平,呈马步站庄姿势,要求小腿尽量竖直,膝盖不过脚,其他各部身形要求同上,而后调息同(三)。
  (五)百会上领,身体慢馒直起。
  三、意念活动
  身形合度后,意念两手中指向上有一气线(不是垂直的线,要稍向后斜)和百会垂直气线在头顶上方三尺处相合,好像在头顶上面竖起一根天线,慢慢上升至虚空,升得越高越轻松,越高越清明,这样就用中指的气把百会的气领起来了,伴随喉呼吸,一吸气,意念从天门、百会、脚心、脚中趾、手中指往里聚气,一聚就聚到混元窍;呼气时,意念放松即可。
  四、动作要领详解
  1、关键是做到对立统一。聚气法的形体要求处处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如合十手向内挤与两臂外撑,尾间下垂和泛臀,耳根上提和耳下面的肌肉绷劲,肩井穴下塌和两肋上提,等等。这些对立统一的形体要求有助于气往人体当中聚,但做起来较难,只有把这些内容琢磨透了,在练功过程中对每部分反复体会,才能达到协调的统一,把姿势做得合度。
  2、身体要中正。直身聚气和马步站庄聚气均要求身体中正,注意把百会和会阴始终调成一条垂直的直线。
  3、绷劲时注意意念引导。练聚气法身体许多部位都要绷上劲儿,其中腿部绷劲是练身体整体劲的最关键的一环,对全身都起作用。靠腿部的绷劲,使膝部四面之力相抗衡。绷劲时,意念要注意向内引导,向体中间聚。这里意念的引导至关重要。
  4、用喉呼吸调息。喉呼吸是以喉部的扩张和收缩为动力来进行呼吸,能使体内气机开张。初学者可用闭嘴喉部发“喝”字音(吸、呼都发“喝”字音)的方法来练习;熟练后,不用发“喝”字音也能自然地做好喉呼吸。聚气法用喉呼吸调息时,肋骨始终保持吸气时上
  5、循序渐进。初学者练习聚气法应先着重练习直腿调息聚气,待内气充足后,再练习定式马步站庄调息聚气。定式马步站庄聚气一开始不要求一下子将大腿蹲平,只须将两膝外撇,大小腿有一定弯曲度即可。把姿势摆正确,精神集中调息聚气,不知不觉身体会慢慢蹲下去;蹲成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觉得坚持不住时可以百会上领把身体直起,但必须保持身形和动作的正确。不要为了一下蹲平,而使形体动作不正确,那样就起不到往身体中间聚气的作用了。循序渐进地练习,慢慢腿上有力量了,再练习大腿蹲平的聚气站庄就不觉得吃力了。
  五、动 用
  摆好姿势后进行调息,配合意念活动,这样就使人体上下的气和周围虚空的气往混元窍和肚脐这一带聚,从而加速躯体混元气向脏真混元气转化。
  另外,聚气法的姿势要求比较特殊,它是对全身起作用的。通过这种姿势能使气往体当中走,并能锻炼身体的整体劲,从而达到周身气机的平衡。
  敛气法
  一、简 介
  敛气即收敛之意,它是在聚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气往体当中聚敛。
  二、姿势要求
  敛气法的动作要配合喉呼吸来完成,可分两部分:
  (一)收敛;(二)外伸。
  (一)收敛接聚气法结束动作,两脚踩气并拢,周身中正。合十手转掌心向内,两臂外展至体侧,同时转掌心向外,小臂下落,两臂左右平伸成一字,两掌放平。
  吸气时做收敛动作,身体各部在手中指的带动下,同时向脊柱挤。具体动作分解如下:中指尖回缩,两臂、两肩胛跟着往脊柱挤,时不要弯曲;同时,收下颏,头后仰,天柱穴(是一双穴,位于项后正中入发际0、5寸,旁开1、3寸)向下挤,连带着头、背部的斜方肌绷上劲往一块缩;尾闾上翘,泛臀,塌腰,收腹,头后缘与臀部后缘在同一直线上,整个脊柱成弓形,用脚中趾带动脚趾抓地,脚心微含上提。
  (二)外伸呼气时做外伸动作,头、尾闾恢复原姿势,同时两臂、中指外伸,将两肩肿拽开,脚趾放松。
  每做一次收敛和外伸动作,配合一次喉呼吸(喉呼吸练法与“聚气法”相同)。
  三、意念活动
  吸气时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到脊柱,最好意念能沿着脊椎骨上的神经孔深入到脊柱,进而深入到脊髓里边去;呼气时放松,意念充斥全身。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敛气法动作与形神庄的“寒肩缩项”很相似,但意念有所不同,而且时不能打弯,尾间要尽量向上翘。
  2、做敛气法时,中指的回缩动作很重要。手不能翘,中指梢节微曲,指甲根微上提,以加重回缩的意念,但此动作不要太大。
  3、做收敛动作时,为更好地将气收到脊柱里边来,天门到印堂这一段与尾闾要一起往中间挤,两肋也要有往后收的意恩。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把气往脊柱聚。但这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向后仰。
  4、敛气法的整个练功过程都要求两臂保持水平成一字状,这样能更好地收气。如果不能保持姿势合度,宁可放下两臂稍事休息,再抬起来继续练习,也不要马虎凑合使动作变形。
  5、敛气法要求全身各部相互配合,同时向脊往挤,同时松开,注意整体性,不能赶前错后。
  五、动 用
  敛气法是把气聚敛到脊柱、脊髓当中去,即“敛气人骨”,既可强化脊神经的功能,也为练中脉混元打下基础。
  混气法
  一、简 介
  混气法是通过手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人体内外气的混化。
  二、姿势要求
  (一)混元窍混气接敛气法结束动作,两臂体侧下落,两手至混元窍呈抱球状,虎口向上,自然张开,两手拇指与小指形成的圆对着身体(不要碰上身体),十指尖相对(指尖约距1~2cm),做混气手:两手放松,指根掌心慢慢地收缩、舒张,像抓挠似的,一抓一放,做10次。
  (二)缠手混气两手虎口保持自然张开状,微微前推,交插缠绕(左手四指插入右手虎口,右手拇指插入左手虎口),先上、外、下、内缠绕10圈,再反方向缠绕10圈。
  (三)耳后混气两手分开,转掌心向上,慢慢上升,至耳后,掌心对向两耳根部,虎口向后,大臂抬平,手掌对两耳根部做混气手10次。
  (四)头肩混气立掌,外拉至肩头,指尖向上,肘臂上起,两掌在头顶上方相合,上举,臂似直非直,然后下落至头顶,两掌分开落至肩头。重复5次。
  (五)天门混气两手上升至头顶,转掌心向斜前上方,五指微曲含掌,两手拇指、食指似接非接,围成桃状对向天门,做混气手10次。然后转掌心向下,十指相对,中指尖似接非接,体前划弧拢气下落至混元窍。
  三、意念活动
  练混气法时,精神、形体均要放松,要求意念特别集中,时刻注意手的动作及通过手的动作而引起的体内气机变化。
  混元窍混气时,要意想两手捧半个球,混元窍里边还有半个球,两个半球合成一个整球。做混气手时,整个气球随着手的一缩一胀而一缩一胀地动,这样就把内外气混起来了;
  耳后混气要注意手上的气与头部相连,认真体察头内的感觉;
  天门混气时意想天门好像开了一个大窟窿,通过混气手将头内虚空之气接通、混融。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混气法是用手来混化的。因为从整体观上讲,手带有人整体的信息,通过手的动作可以强化体内外气的混化,所以练混气法手的动作至关重要,意念也要和手紧密相连。要做到这点,平时就要经常练习手的张缩,同时还要经常练转二十四节,快转、慢转,反复练,意念就和手结合紧密了。
  2、混气手是混气法的基本功,要求手一定要放松,意念不光要想指根、掌心,还要注意指尖,一抓一放,将气从指尖收入体内,动作不要大,整体性要强,不要做成蛹动。
  3、缠手混气时,两手不要碰上,要有两手的气球互相切割、融通的意念。
  4、头肩混气,用肘臂推着两掌上合、下落,手掌要直立。
  5、两手拢气下落时,要稍向前划弧,意念不是外导内行,而是拢着外面的气收到混元窍,这也是混化。
  6、做混气法关键是集中精神,每一点动作都要与意念结合,动作要细,要柔和、缓慢,这样里面的感觉就会明显。
  五、功 用
  混气法的混元窍混气可把混元窍这儿的有形之体和外面气的界限融通;头肩混气可把头部的气和肩头的气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耳后混气及天门混气可使头内的气与外界大自然的混元气更加畅通,从而强化神的功能。
  化气法
  一、简 介
  化气法的化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把有形之体化为气,或把气化得更精细,把躯体混元气化为脏真混元气,把脏真混元气化为神意混元气;另一方面是把气化为形,气足形充。
  二、姿势要求
  (一)握混元灵通印化气
  1、接混气法结束动作,两手至混元窍握混元灵通印:两手转掌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将左手的二、三、四、五指的指尖置于右手五、四、三、二指的梢节横纹处。然后两手四指梢节相钩,蜷曲互握,两手拇指自然平放于对侧的小指指背上。
  2、两肘微前靠,对向身体的混元灵通印的内“印心”置于混元位,粘着肉皮原地逆时针揉转12圈。
  3、混元灵通印稍离开身体,随着臂的上起沿体中线上升,至喉,停留一个喉呼吸。继续上升,至额前,逐渐转成立印,升至天门,内“印心”对着天门,粘着头皮逆时针揉转10圈。然后继续向后,手印内“印心”对着头部,下落至后发际。
  4、混元灵通印沿原路返回,至天门和喉部时停留一个喉呼吸,下落至混元位。
  (二)开合化气松开混元灵通印,转掌心向内,五指相对自然伸直,中指尖似接非接,做开合:两掌向两侧拉开再向中间合拢,边开合边上升。
  开合次数:从混元窍到膻中做4个,膻中到喉头做3个,从喉头到印堂做4个,从印堂到天门做3个,在天门原地做5个;然后沿原路开合返回,开合次数同前。开合宽度在胸部外开不超过乳中线,面部外开不超过颧骨,头部外开不超过青龙角;合时两手似接非接。然后两手回至混元位,握混元灵通印。
  (三)重复握混元灵通印化气动作。
  最后两手握混元灵通印在混元窍收功养气。
  练气八法结束。
   三、意念活动
  化气法要求精神集中于体内。握混元灵通印在混元窍、天门揉转时,要认真体察身体里边气的变化,两掌做开合化气时,意念要和身体内的气连起来,加强化气的意念。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混元灵通印也叫混元灵通手,是智能功最根本的三大手诀式之一,本身带有宇宙生化的信息,也是混元气的混化过程。两手握成混元灵通印,从双侧“印心”看形成互绞着的两个螺旋,外侧“印心”从右手大拇指到食指尖、从左手外侧手背到小指尖是逆时针向内旋进的,握印时右手稍向外靠,此时外“印心”就形成一个从外向内旋入的螺旋,当手印在混元位揉转时,螺旋就转,就容易意想气从外向里逆时针一下子旋进混元窍里边。
  2、开合化气时,两掌要平着向两侧拉开,手在运行过程中要沿着身体的矢状缝呈锯齿状匀速运行。
  3、整个化气法动作要慢、要匀、要放松,这样精神就更易集中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
  五、功 用
  化气法开合动作--开是把气从当中往外分化,把形体化成气;合是从形体往当中去化,使气更好地混化。混元灵通印起生化作用,可把脏真混元气化为神意混元气。混气法、化气法,手大多在混元窍和头部做动作,就是为了使气化得更精细,进而养脑营神,强化神的功能。

 

 

五脏扳指功
气功心法 >> 硬气功 >>

五脏扳指功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网络的有机体。疾病的本质是五脏之间的不平衡。五脏扳指功通过扳指,默念字诀,结合方位来调节五脏气机,使五脏之间恢复协调,产生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该功法起源于佛家密宗气功,原释家八式的第三式合五脏。1982年吾师释家八式的传人郝进军传授于我。经过我自己的练功实践和临床应用,略作改进,增强了疗效。现格此功法公布于世。
  预备式,面南松静站立。两脚与肩同宽,松腰松胯曲膝,收腹提肛,含胸拔背,垂肩坠肘,眼视前方。
  起式:如太极起式,两手慢慢从两侧拾起置于躯体两侧平脐水平,掌心向下,手自然伸开,意随桩行。
  一、扳五指调气术
  接上式,吸气时扳下食指,使手指与手掌成90度,呼气时恢复原状,接下扳动顺序是大拇指、小指、中指、无名指,按上述顺序重复扳动手指3次。
  功理:顺序板指是按中医的五行学说和古代练功经验编制的,中医五行说认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古代气功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手指的五行与内脏五行的内在联系。即食指属木与肝相应,中指属火与心相应,小指属水与肾相应,无名指属金与肺相应,大拇指属土与脾相应。如果五脏中有某脏出现病态,那么通过扳动相应的手指即能使某脏的气机得到调节。本节功法中按食指--大拇指--小指--中指--无名指顺序扳动,是按五行相克的理沦而来,因为五脏中每—个脏器有病都会累及其它脏器,使体内出现病气。按照以毒攻毒的理论,顺序扳动食指--大拇指--小指--中指--无名指,可使五脏六腑得到调整,使病气排出体外,使五脏之间形成相生相克的平衡状态,使人体从病理状态恢复列生理状态。
  二、心肾相交术
  接上式。手心对脚心,吸气时提手到中丹田水平,同时意想泉水沿肾经上升别肩井处,呼气时两手从躯体两侧下按至腰部再返回下丹田,同时意想体内浊气下降沿涌泉入地。重复上述动作6次。
  功理: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肾属水,其性向下,心属火,其性向上,古代气功家认为肩井穴中必须有水,无水则不能言为井,人体就会阴虚火旺,出现病态。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水火保持一定的平衡,一旦出现了病态,这种平衡就会打破,本节中的心肾相交即为恢复人体内心肾相互平衡。
  三、扳食指调肝术
  接上式:转身面东,成弓步,两手掌置胸前,前臂与上臂成弧形,掌心朝前,五指舒展伸开,松肩垂肘,松腕。吸气时,扳下食指,
意想青色之气从东方沿食指入肝区。呼气时食指恢复原状,同时口中默念“嘘”(xu),作3遍。从第4次开始,吸气时动作和意念同上。呼气时手指仍然处于扳指位置。不念字,无意念。共作6遍。
  功理;本功及下几节动作是按五行相生的原理编成的。扳指顺序如下:食指--中指--大拇指--无名指--小指,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使五脏之间从相乘相侮的病理恢复到相生相克的生理状态。面东吸大自然的青气,是按天人相应的理论和古人的练功经验而定。
  四、扳中指调心术
  接上式,将双手掌变成拳收回于两耳旁,同时转身面南,将两拳平行向躯体两侧展开,拳变成掌,掌心向南,吸气时扳下中指,意想南方红色之气通过食指入心区,呼气时中指返回原垃,同时默念“呵”(ke),时间与呼气时间等长,重复上述扳指3次。从第4次扳指开始,吸气时动作与意念同上,呼气时中指仍然处于扳指的动作,不默念“呵”。只注意全身放松即可,重复6遍。
  五、扳大拇指调脾术
  接上式,合双掌于胸前成童子拜佛式1分钟左右,两掌下落于丹田前成抱球状。吸气时扳下大拇指,意想黄色之气从地下通过大拇指入脾,呼气时大拇指返回原状,口中默念“呼”,时间与呼气等长,重复上述扳指动作3遍。从第4遍开始,吸气时意念及动作不变,呼气时大拇指仍处于扳下位置,口中不默念“呼”(hu),无意念,重复6遍。
  六、扳无名指调肺术
  接上式,躯体转向西则,成弓步,两手掌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吸气时左手向上拉球至中丹田水平,呼气时左手向下压球。重复9次。接着。右手在上重复拉球动作9次。接着两手掌成荷花状于胸前,上臂与前臂成弓形,松臂垂肘,松腕,手指自然展开,右手在上,吸气时扳下无名指,意念西方白色之气从无名指进入肺脏,呼气时无名指返回原状,同时口中默念:“四”(si),时间与呼气等长,重复上述动作3遍。从第4遍开始,吸气时的意念及动作不变,呼气时手指仍然处于扳指动作,口中不默念字诀,无意念,如此重复6次。
  七、扳小指调肾术
  接上式转身面向北,双手于胸前向两侧平伸,掌心向上,吸气时向上扳动小指,意想北方黑色之气通过小指入肾(腰部),呼气时手指返回原状,并默念“吹”(chui),时间与呼气等长,重复上述扳指动作3遍。从第4次开始,吸气时的意念及动作与上述相同,呼气时手指仍处于扳指的动咋,不默念字诀,不加意念,如此重复6遍。
  八、攒簇五行合五脏
  接上式:两手合十于胸前成童子拜佛式,意思东方青色之气从章门穴入肝,南方红色之气从膻中穴入于心,中方黄色之气从大包穴入脾,西方白色之气从期门穴入肺,北方黑色之气从命门入于肾区,接着内照肝、心、脾、肺、肾3遍,意守丹田几分种,最后忘掉意念与大自然合一。练功时间可由自己灵活掌握。
  功理:攒簇五行就是用意念聚合木火土金水五行为一处的意思,换句活说用意念调整五脏,使五脏之间由相乘相侮病理状态转变到相生相克的生理状态,由不平衡转到平衡。而这种意念必须用元神来调整,而元神的显现必须在入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此本节要求意守丹田,最后忘掉意念,便自己与大自然合二为一,元神显现,五脏协调,身体健康。
  九、收势
  依次擦手、搓面9次,梳头24次,搓腰24次,抬脚震动全身24次,拍百会24次。

 

 

治疮治癣符咒
    生命科学 >> 符咒法术 >>

    治疮治癣符咒

    太年五更时持受此法或端午持受咒曰:日出东方,苍苍皎皎,杳杳茫茫,金童玉女,委我收疮,一收不要疼与痛,二收不要脓与血,三收不成疮与疖,急散急消莫待宋朝,急消急散莫待来旦,神笔到处万病消,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将“难难荤荤灵灵澄”此七字秘书在疮上即消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