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先生讲述爱的人生(9)
绝大多数的人不种田而有饭(菜、果)吃。
穿衣服而自己不是裁缝。不是建筑师、工程师、泥水匠,有房屋住。自己不会造车,出门就少不了交通工具。
……………
食、衣、住、行……样样依靠别人。日常生活、工作的用具、用品,都不是自己制造的;纵然有会制造的人,但是所使用的相关工具及原料却都另有来处,又牵涉到许许多多其他的人。
推到最后,还是大自然(天)提供了所需的一切。
如果没有‘天’的慈悲之‘爱’,一切的生物一一有生命及无生命的动、植、矿物,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生为渺小的人类,虽然极为渺小,但人人却都有与‘天’同样的‘天性’,‘天性’就是‘良知’,就是‘仁爱’,就是具有好生之德性,有‘良知’就要善用其‘良知’,别把‘良知’给埋没了、遮蔽了。
一个没有‘良知’的人,他会处处凸出私我之欲,以他的私我为中心,要求和希望外界的一切人、事、物都得合他的意,若不合意,他便生气、抱怨、动怒、发脾气……归结到一个字—恨!
这样的人,他太缺乏‘爱’心了。
过去当学生的时候,曾读过一篇‘千人糕’的短文,说:一块糕是由一千个人做成的。如果仔细算算与这块糕有关系的人,可能不止一千个人。
一块糕是如此,一碗饭、一杯茶、一块饼干……又何尝不是如此?
每天当我们用餐,享用种种食物及日用品时,很少有人想想‘它’的由来,当然也不知道要多少人才能把‘它’给制造出来,所以,太多的人缺乏感恩、感谢的心,因而我们的社会,距离理想的‘大同世界’太远!‘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不啻有天壤之别了。
感恩、感谢的心态很重要,这悠关于人心的善恶及社会、国家的兴衰及振糜;心存感恩和感谢的人,他看别人都像看到恩人一样,如果有为别人服务的机会,他会很高兴的奉献自己。
‘人人为我’,这是事实。
‘我为人人’,便应理所当然。
能够这样,人与人之间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是疏离感,更不应有心胸狭窄、气量小,看谁都不顺眼,都不合自己的心意时,便产生‘怨恨’的心态。
‘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实践,必须理解‘天’和‘人’的关系;‘天’是大自然,是养育一切生命之‘母’,其‘爱’之广且大,无与伦比。人能‘存其心,养其性’,发挥其‘天性之爱’,便是‘顺乎天理’,便是对‘天’一一大自然的一种感恩和孝顺,也是对自性‘天君’的善于培养及肯定。
其次应知人与人的关系。
‘仁者爱人’不是一句口号,人必须确知相互依存是不诤的事实,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相敬相爱的相处,发挥人人原本就有的‘仁爱’心,如此去做,爱别人也即是爱自己;如果不明此理,违反‘仁爱’之心,去做些伤天害理、为非作歹,那样的话,害人也等于自害,自己在害自己;试想当一个人充满‘爱心’和一个充满‘恨心’时的结果,会是一样吗?权衡利害、得失之下,一定会知所抑止及改变。
释迦牟尼、耶稣基督、孔子、孟子、亚里斯多德、史怀哲、甘地……这些‘悲天悯人’的圣哲,他们餐风宿露、席不暇暖的济世救人,都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理念—仁慈的‘爱’心。
唯有‘爱’,才能架起天、人之间的桥梁。
唯有‘爱’,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唯有‘爱’,才能消融人们心中的‘恨’。
唯有‘爱’,佛国、净土、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目标才可能实现。
‘天人合一’的实践,人人可为,到处可做;圣言济世、行医救人、安分尽责、公仆服务、见义勇为……皆是为和谐人际关系、致力于社会心灵的净化、创造个人及全体生命的幸福。如果人人能奉献自己,大家共同为此理念及实践,‘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不难实现。
但是,环顾当前,太多的生命,像矿石中的真金,未经开采、冶炼,不能成为纯金;未经雕凿,终不能成为大器大用,原本的心无所不能,‘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只要有‘见贤思齐’之志,不甘堕落被埋没之心,努力净化,上上升进,事在人为,只要去做,必有结果。
‘天人合一’的事迹甚多,以下所列举的往例,虽然超常识,不可思议,但应知我人‘离念灵知’的本心,便是超越时、空,是大宇宙存在唯一的真实,纵然所列举是超常识、是不可思议,但也不过都是从‘体’起用之‘作用’,因其‘善用其心’,故有此大用现前。吾人只要具有‘见贤思齐’的兴趣和响往,‘彼既丈夫我亦尔!’立下希贤、希圣之大志和决心,便可趋向‘天人合一’的快捷方式道路。
1.达摩东来,开启超凡入圣之圣教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和梁武帝对话,机缘不契,便渡江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来等到二祖慧可。
慧可原名神光,是一位博闻善学而又擅长于讲座之士,闻听达摩之名,特去少林参礼。神光到了达摩跟前,见达摩端坐不语,因思: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割肉喂鹰……今我何人?敢不效学?
因而立于门外,值寒冬大雪,积雪过膝,精诚不动。达摩见而悯之,问曰:‘久立雪中,所求者何?’
神光泣曰:‘祈和尚慈悲、开甘露法门!’
达摩说:‘诸佛妙法,旷劫难遇,非小德小智、轻心慢心之人所能希冀,徒劳辛苦!’
神光受了激励,乃潜持利刀,自断一臂呈于达摩之前:‘诸佛妙理,可得闻乎?’
达摩说:‘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神光进而乞求:‘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与你安!’
神光到处觅心不著,乃曰:‘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因赐法名曰:慧可。
(注):天人之间、圣凡之隔,迷则天壤之别,悟则不差丝毫;东土‘超凡入圣’的禅文化,始自达摩及慧可的‘安心’安乐法门。从二祖慧可到六祖惠能,一花五叶,超凡入圣之禅,风行中国、日本、韩国……等地,而今已遍及寰宇矣!
2.至诚祈雨
禅宗三祖道信大师,在值遇天旱不雨的那一年,见人们杀牲祈雨,师悯其愚,对民众们说:‘你们能去牲不用,我当替你们求雨!’
乡民听从。师乃精诚祷告,大雨骤降,远近为之感化。
(注):必须是有道之人,至诚可以感动天地,若非大修行人,虽摇玲、擎幡、敲敲打打、唱唱念念……不过是一场‘闹剧’。
3.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说: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注):人生在世,若能世世为人,一如戏剧的演员,出场、入场,涂彩、化装,换来换去,而其‘本心’并未换,只是大多的人‘健忘’,被物欲、私心所蒙蔽,迷失了自己,若能具有‘希贤、希圣’之心,奋出尘之志,决定也可如文昌帝君一样能洞悉自己曾一十七世是个‘清官’,如果是修学菩提,圆证佛果,成为圣中圣、天中天的佛陀,洞悉明了,岂止一十七世呢?
4.虚云和尚梦游兜率天
虚云和尚是近代的高僧,年纪一百一十二岁时,遭‘云门事变’大劫难,寺中师之弟子许多人被打死,最后迁怒到老和尚身上,先后曾被打死三次,第三次被打以后,端坐历九日,不饮不食,到第十一日,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惟体温如常。到第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时间。师曰:‘我才觉数分钟耳!’语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之;适才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弥勒菩萨正在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皆过去认识者……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指谓余曰:你回去!我说: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菩萨说:你业障未了,必须回去……﹂
(注):大修行人不可思议之行履甚多,皆载于‘年谱’,和尚之弟子而今尚健在者有之。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修行臻于‘天人合一’之境界,万物一体矣!
5.弥勒日巴尊者传
这是一个修学佛道成功者的典型人物。
弥勒日巴,礼拜马尔巴上师为师,被上师百般折磨而不退心、退志,终于修行成功,即身成佛。
其修行的经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具大决心、大毅力,这本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书,真修行人不可不读,读了以后,必定会受大启发、大激励!
修行成功的弥勒日巴尊者,会在天空像鸟似的飞行,他看到地面上所认识的地方,地面上的村民也有认识他的。这么看来,吕洞宾修行成仙,云端来去,和黄龙禅师的一段公案,后来成了佛教护法,不只是个神话故事了。
6.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有一个人,听说吃‘黄精’可延寿、不老,想自身尝试,又怕危险。于是,置‘黄精’于深枯井中,诱人入井后,便以石盘盖上井口,并对井中人说:饿了可食‘黄精’。
被骗入井之人,迫于无法出离,只有等死。
不久,忽然有一狐仙降临枯井,告诉他说:我昔被猎犬所获,赖君赎命,今特来报救命之恩!
狐说:我每日卧墓中,两目注视墓顶口,久之,觉身能飞出墓外,由是悟神能飞,遂成通天狐,能飞腾变化。汝可于此井底,专注石磨洞口试之。
其人依言,双目注视石磨小孔,经十余日,身已能出井外,遂逃去!
(注):不要把这个故事看成做不到的‘神话’,当知易经上说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由此证知必非圣人虚语。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我人难在念念生灭,不能将此心‘统一’到‘安祥’心态;果能‘安祥’到‘无念、无住、无相’时,‘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成佛都有可能,况其他呢?
初祖达摩大师说:‘外离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外离诸缘……心如墙壁……做起来可能不太容易,儒之‘四勿’,试做一、二看看!
7.圣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从久远劫前的观世音古佛,发菩提心,从‘反闻闻自性’而修成无上道的。
法华经上的‘普门品’,述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该以何身得度,即现身其人之前而为说法。
圣观世音与中国特别有缘,浙江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地,菩萨的慈悲事迹甚多,有‘传奇异闻录’风行于世。
从一个普通的人,修行成为一位大菩萨,绵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天人合一;天即人,人即天,‘天人之间’的‘间’隔、‘间’距,应该是不存在,之所以‘圣、贤、才、智、愚劣’有别,也是迷失自己本性以后的‘染’有多少、‘执’有轻重;如果能净化掉心垢至一尘不染,则‘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一超直入,‘不历僧获法身’,如此则‘天上、人间’是一不是二了,‘心净、土净’,极乐世界不是遥远到十万亿佛土之外。 共10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