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按:本文节选自《中华仙道绝学全书--古书隐楼藏书浅释》一书,念及学道者万千,而成者极少,此皆知入手而不知转手,知转手而不知了手,中途稍有误入,则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此文实为真修实证者而言,叶公好龙者勿看。
回光差谬章第五
祖师曰:诸子功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路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学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言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
宗旨将行之际,预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甲里(闵真按,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着意承当(闵真按,凡太认真,即易有此,非谓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有若无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
又不可堕于蕴界,所谓蕴界者,乃五阴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槁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阳春之意少,此则落阴界,其气冷,其息沉,且有许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堕木石。
又不可随于万缘,如一入静,而无端众绪忽至,欲却之不能,随之反觉顺适,此名主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人,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风月花果、琪树瑶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数千年,然报尽还生诸趣中。此数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证验。
[谢释:此章指出在行回光调息的功夫时,去掉散乱昏沉两种粗病后,入微入细,功夫进一层,人皆易患的弊病又深入一层,而易随此弊病落入歧途。是什么弊病?大约分为两种,一为顽空枯灭,乃昏沉之更进一步,久之化为木石,此为错会"无念"二字而形成之弊,不知我道家之无念者,乃是念中无念,有如浩月当空,烈日中天,无微不透,一体同观。一为顺识守识,顺情守情,不能看破,认假为真,此为错会"专一"二字而形成之弊,乃散乱之更进一层,久之"落入色欲界"也,不知我道家之"专一",乃活波圆通之专一,乃大地阳春,无处不通,连为一气,万类一体之意也。前一种属心属神之病,无心无神,乃落于无生命之物类,物类者,神全未活者也,终归于空。后一种属气属息之病,执气执息,乃落于生命轮回之内,轮回之运,乃即气运,轮回者,气也。
如何去掉此两种之弊?祖师言:"宗旨将行之际,预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甲里--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着意承当--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坐在无事甲里"者,即落入顽空枯灭也;"着意承当"者,错会"专一"而落入后天之执着也。
上所论之回光差谬及纠正心法,皆功夫进一层后方能真正体会到,非初学初机之士所能明!正祖师所谓:"诸子功夫,渐渐纯熟,正要细细开示,吾今则可以言矣。",否则,直若对牛弹琴,反惹来聚讼纷纷,故祖师传诀,乃传给可传之人,非人不传,传亦不知。]
回光证验章第六
祖师曰: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渡尽众生;不可以轻心慢心承当,必须请事斯语。
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
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
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
第一段是《应观经》"日落大水行树"法象。日落者,从混沌立基,无极也。上善若水,清而无瑕,此即太极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为木,故以"行树"象焉。七重行树,七窍光明也。(西北乾方,移一位为坎。日落大水,乾坎之象也,坎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隐隐隆隆,至震而阳出地上矣!行树之象也。余可类而推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