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对比“家校”: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家庭

两会闭幕,事关教育的“好声音”却依旧未消退。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

......

今年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将针对家庭教育的提案带到会上,在他们看来,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大。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家庭

 

俞敏洪

全国政协委员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感觉现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在俞敏洪看来,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提案——设立“家庭教育日”

今年两会,俞敏洪准备了一份有关家庭教育的提案,建议国家设立“家庭教育日”。他说,

他建议: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完成3大任务

首先是培养孩子对知识热爱的教育,带孩子从小阅读,带孩子探索世界,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是孩子的品德人格教育,就是看孩子是不是真诚,是不是勇敢;

还有就是面对挫折失败的能力教育。父母面对失败,会抱怨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除了抱怨的能力强,别的能力都是很差的;而善于解决问题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原则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强很多。

 

现在的家长,让老师不敢批评学生

 

蒙兰凤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

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的问题很大。

蒙兰凤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当老师。

她说:“我刚当老师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老师,我家小孩不听话你就打。’但其实我们谁敢打啊,都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小孩一样爱。”

那时候,很多家长喜欢“棍棒教育”。

但现在不一样了,蒙兰凤说,比如班里的小孩迟到了,老师问孩子:“小朋友,今天怎么来晚了,以后能来早点吗?”

温馨的一句提醒就可能惹恼家长,常有迟到学生的家长抱怨:“催、催、催,催什么催啊,你以为我们不晓得迟到了?”

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多年来,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蒙兰凤见证了“家长态度”的转变,发现家庭教育一直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提案:政府开展家长培训

“你看我们开车之前要去考驾照,连骑个摩托车都要考驾照,但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以后,他要做父母的时候,从来没有谁说,要他去‘考个照’。”蒙兰凤称。

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目前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很多“新手”甚至“老手”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蒙兰凤还指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影响很大,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其实需要提前接受一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她建议政府开展类似培训。

“家长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公德素养,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影响。”

 

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重要

 

曹德旺

全国政协委员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

教育很重要大家都知道,所以建立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但是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重要,却没有人想起来从家庭方面加强教育。

他口中的提案大致包含这些内容:

建议国家制定《家长教育法》:

· 政府出经费构建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

· 大专院校开设教育专业;

· 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对于下一代来说,要培养合格的老师,更要培养合格的父母。”曹德旺说,其言外之意显然是:目前一些父母是不合格的。

如今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有心无力,导致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孩子越来越难管。因此,对“准家长”及“现家长”进行旨在提高其家教素养的教育活动很有必要。

只有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儿女,而家长要通过科学培训来培养,使其提高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

“如果用树的形象打比喻,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学生的成长是果。根深才能干壮,干壮才能枝繁,枝繁才能叶茂,叶茂才有果实。”曹德旺说。

“让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而必须。”曹德旺说。

曹德旺认为,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应立法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为什么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得多?

 

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大数据分析:家庭教育的十个主要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中国4万名父母和孩子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中国的4个省进行,最后发布了结果,大概有十个主要结论:

1

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

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

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中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

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

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

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

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

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

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

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

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

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

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