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霖:从“夫妇有别”到“夫妇有义”

男女走到一起组成家庭有多种因素。

    过去封建社会,基本还是要门当户对。有经济因素,也有出身和地位因素等。近代西风东渐,爱情也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徐志摩,立志要做中国第一离婚人。于是以诗人的名头,再加上才子、佳人、女神、空难,陆小曼,林徽因等,留给后人一些谈资和感叹,并且还养活了导演编剧等等。

    现代男女走到一起,物质等硬件因素也少不了。不过,你情我愿似乎是主流,也就是一般所谓要有感情基础。不过对于多数少男少女,似乎还是喜欢用爱情这个词。感情比较宽泛,不仅是恋爱的范围。而爱情一般则具有排他性,最好非你我莫属,否则就要向孔雀东南飞,梁同学与祝同学学习。当然,以佛法之本质来说,最终都是逃不过一个缘字。

    古人似乎不谈爱情。因为男女二人组成家庭,其目标一是传宗接代,二是本质就是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即提高家庭生产力。农耕时代,牛不过是生产工具。而人才是主要劳动的生产力,并且是生生世世一代传一代的生产力,特别是家庭中男性的增加。

    如此,本质就是传宗接代,发家致富。如果条件还可以,最好再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亦乐乎。所以,除了有经济条件之文人墨客,搞点诗词类的风花雪夜,大多数老百姓基本都不识字,并且还是温饱线之下,哪里有心情温饱思淫欲。所以,即便是有爱情,那也不过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已。皇上为了江上永固,百姓为了吃饱穿暖,物质也不是极大丰富,娱乐也非过把瘾而死,于是五伦就成了统治的最好选择。

    爱情这玩意儿,总归还是西方多一些,这个从文学作品多少可以看出。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太出名的爱情作品,一般不过是情色话本。西方人对爱情的追求,似乎和打了鸡血一样乐此不倦。从爱神的传说到,王子和公主(主要描写王子和公主还没结婚前,结婚后的糟心生活是不能说的),以及近代的公爵贵族的卡列妮娜的悲剧,一直到好莱坞对未来《阿凡达》类的另一个星球爱情畅想,估计只要人类不灭亡,就会一直演下去。

    人们都以为,爱情就是男女相互吸引,然后产生爱慕等等。或者科学家还研究什么爱情和化学因素的问题。其实“爱情”首先是由于贪吃引起的。

    古人讲“温饱思淫欲”,爱情不过是对情欲的包装而已。也就是说“爱情”吃饱了饭撑出来的。这点从佛教对人类的起源中,似乎可以分析出来。

    在佛教“增一阿含经”及许多经典里,都有明确的记载,说地球上最初的人类,是从“光音天”来的。

    就是说,人不是猴子变来的,当然,也不是女娲和上帝造的,而是从光音天来得。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地球表面都是如酥蜜一样的甘泉涌出地面。从宇宙中看地球那是光亮无比的。于是,光音天上的天人,有的天福享尽后就飞行来到地球。看到地上的酥蜜,散布各洲,就以食指沾入口中而食。结果,吃多了的天人就失去了神足,也失去了自然天衣,不得再飞腾空中,渐渐形成了物质的骨肉躯体,并且,还分出了男女。 于是,人人本来具有的天色妙香、光明美丽、智慧庄严、天赋的灵异,亦渐消失,天眼天耳,变成了肉眼肉耳;也不能记忆宿世;失掉了“他心通”,也就是别人在想什么,也都不知道了;口中也发不出光了,说话就如同现在靠舌头发音。没有充分的语言,还得用手势来表达心意,成了世间的凡人,就在地球上住了下来。

    这样,地球的人类始祖形成了。人们在地球上住下之后,吃完酥蜜后就吃天然粳米。因为那时还不用播种,人的寿命也很长,也没有疾病。后来越贪食,皮肤颜色也就越变深。早来的吃得多的,皮肤或棕或赤,或褐或黑(可能就是现在的黑人);少食或后来者,其肤色较浅,或黄或白(比如现在西方人和亚洲人)。

    人类祖先刚到地球时,由于贪吃体重不能飞行。自从失去天衣,分成男女,赤身裸体,相互游戏时,发生了男女情爱,被一些天人所不耻而渐感羞耻。而那个时代,地上已生草木,人类即用树叶为衣,以避羞御寒。

    后来,由他方世界看来,地球的光就渐渐变成了绿色,也就是有了海洋和陆地之分。天人也再也敢再来了。我们现在觉得过去地球似乎很美丽,其实,那时候地球就已经被污染了。也就是从人在地球上开始有男女时,地球就已经被污染了,就是被人的欲望给污染了。

    孔子为什么是圣人?因为孔子不谈爱情,而是说“温饱思淫欲”。这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所以,男女之间哪里来什么高尚的爱情。对于人来说,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凡夫,爱就是贪,情就是欲。合起来就是贪欲。表现在男女之间,佛说我们这就是情执。

    如此来说,男女之间,特别是夫妇之间,是应当情字当头,还是爱字当头?都不是。夫妇家庭,当以“义”字当头。这个“义”,就是责任,就是家庭的责任!

    五伦讲“夫妇有别”。其实,讲得是封建社会时的男女有别。主要是男主外女主内。其实,男主内,女主外不是目的,目的是家庭的稳定。封建社会农耕时代,由于男女性别和体力的区别,比如耕种需要很强的体力,一般由男性负责。打猎也是如此。而采摘和缝纫等,则适合女性。此外,最主要是女性有生孩子的天然因素。此外,还有战争因素。因此,不可否认这是主要因素。如此之男女有别,即是各自责任不同。不同之责任,就是“夫妇有义”。只不过,五伦中对夫妇强调的是性别的而不同,而带来的责任不同。是从因(男女性别之分),从缘(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现实)两个主要方面,而引申出来夫妇各自的“义”,即责任。

    其他,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等,本质都是“义”。

    当然,今天的很多女性已走入了职场。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甚至挑起了家庭物质的主要责任。这主要还是:第一,从因的性别角度来说,其性别的作用已经非如农耕时代的靠体力。二是最主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力飞速提高,以及机器,乃至智能化的飞跃。如此,大大削弱了“男女有别”的农耕时代的内涵意义。

    所以,于当代来说,学习传统文化,机械地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去理解去宣传,就会出现与当代现实的矛盾。如此来说,似乎并未完全把握传统文化“夫妇有别”的意义。分析起来,而应当从家庭整体目标的角度,根据夫妇双方具体情况而决定所谓内外。本质来说,内外不是主要问题。无论内外,只要双方各自认同即可。并且,只要最终都是为家庭的共同目标,都是在尽到各自的责任。如此,即是“夫妇有义”!

    所以,应将“夫妇有别”上升到“夫妇有义”。

    具体来说,第一,夫妇双方各自尽到世俗家庭之责。如家庭经济,子女教育,孝养父母等。

    第二,由世俗入世之“义”,升华到出世之“义”。即,提升世俗之缘为法缘。也即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是真感情,真爱情之夫妇之大义。

    夫妇真要明了和践行“夫妇有义”,就要“大义灭亲”!

    “灭”就是要逐渐看淡世俗的小情小我,少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牵挂。特别是不以世俗之“秀恩爱”为感情有无和多少为度量,以及幻化的内心期望和羡慕。当然,“大义灭亲”,并不是说不要世俗的夫妇感情和相互关心。而是:

    夫妇于世俗,要以家庭责任为亲、为情、为爱。

    夫妇以互相激励出世,即念佛往生为真情、真亲,真爱。

    如此,入世多想责任,出世常念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