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读多少书才能改变命运?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读书不仅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阶层晋升的大门在逐渐阖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发布了一则题为《河北一贫穷家庭女孩考入北大,写文章称:“感谢贫穷”》的新闻,新闻里称河北一位18岁的贫困女孩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很多网友于是纷纷留言、点赞,为这位坚强懂事又乐观上进的女孩打call。

  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刚刚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新闻称,王心仪出生在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而王心仪从小十分懂事,成绩优异,并主动承担起家务与照顾母亲的重任。

  这位女孩在自己写的文章里写道:

  王心仪在她的文章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王心仪写道,感谢贫穷,让她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她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感谢贫穷,让她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新闻在最后称:“富”不代表心灵高贵,“穷”不代表精神贫瘠。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有人说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碍了寒门逆袭,但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带来的苦痛,而是深处底层却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

  说得这么有道理的样子,差点儿连我都信了……原来这篇新闻之所以会出现,包括王心仪的那篇文章,都是配合“百名青年风尚人物”网络评选活动来的,主办方是河北共青团(有图有真相,大家请自己看)。这不禁让我对王心仪文章中感激贫穷的那些溢美之词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毕竟,类似的话,我从小写到大,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我自己很清楚。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就很明白了。这篇新闻原来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被塑造出的又一“寒门仍能出贵子”的读书神话,不过是对前阵子炒得火热的“寒门学子能否逆袭”话题的冷饭重炒。 《这个时代告诉你,寒门仍能出贵子!》

  有这样几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 读书能改变命运吗?

  二、考入北大就可以改变命运吗?

  三、 寒门子弟的阶级晋升到底有多难?

  四、 “感谢贫穷”究竟感动了哪些人?

  五、贫穷是值得感激的吗?

  六、 一场消费穷人的把戏正在全社会蔓延

  笔者将就这些问题,逐一展开,望与各位读者讨论。但限于篇幅,本篇主要就第一个问题展开。(教育的问题从不过时,笔者写作较慢,时间有限,望各位读者见谅。)

  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从哪里来?

  读书能改变命运吗?这个问法其实不准确,毕竟读书跟上学还是两码事。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上学能改变命运吗?而与这个问题相对的就是“上学无用论”。自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很多人从此过上“喝茶看报打太极”的日子,跟黄土地彻底拜拜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一度被抬得特别高。家里年纪大的老人,到现在还会经常问我,毕业后分配到哪里工作呀?眼神里透出欣羡的目光。我们从小到大,电视上、教室里贴着的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大标语,老师、父母、亲戚无不告诉我们好好学习,才能过上“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而社会各界的大佬们,绝大多数都是学历光环加身,姿势水平很高。所以,我们从不怀疑——读书一定是能改变命运的啦!

  然后突然有一天,我们听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众人唏嘘不已——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呀!过了很多年,那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据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有吃瓜群众跳出来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也是有头脑的,这书看来还是没有白读。

  过了些年,我们突然发现人才市场上研究生、博士生遍地都是,还有不少人找不到工作。于是又有人跳出来说——毕业生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要眼高手低!看来工作找不好,大概是因为人才太多,大概是因为毕业生们不能正确地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重。这也能算在读书的账上吗?

  所以,即使“读书改变命运”在现实里遭到了一些挑战,它身为武林盟主的宝座还是动不得的。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读书当然能够改变命运啦!你看那大公司里,提拔也要从学历高的开始对吧?你看现在留北京多难呀,考个高校辅导员或者当个中学老师,都得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没个高学历能行吗?你看人家读书多的,自带知识分子的洋气儿,个个儿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连走路都带风。所以,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正是因为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很多穷人将“读书改变命运”视为信条,辛辛苦苦地供养子女去读书,读不了大学哪怕读专科、技校,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念书,念出来一定就比当父母的强,至少可以走出大山、离开黄土地。从这点来说,广大80、90、00后的同胞们,读书帮助他们开阔了眼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束缚在黄土地上了,毕竟我们连土地都没有了呢。所以,与父辈相比,读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人们更多地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不仅如此,如果你既不是关系户,也不是暴发户,读书几乎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能。俞敏洪的个人奋斗神话挑动着每个人的心,知识精英的高逼格圈子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人脉资源。对此望而不及的人们,无不后悔自己当年没好好读书,于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被空前地强化了,他们是在小县城里苦苦熬着的公车司机、个体户、技工人员。到了90后特别是00后身上,从大中城市到十八线小县城,他们从小被报各种辅导班——父母不希望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排队买学区房、拿钱择校的BT教育生态,折射出的是人们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玩命儿追捧。所以,如果你能买得了学区房,一路走来读上最好的学校,然后顺顺利利地考上好大学,那么恭喜你,你人生的高起点就此取得了——可以说,读书改变了你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因为读一所好的大学,毕竟为你今后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所以到底是谁说,读书不能改变命运呢?你站出来,我保证不打你。

  毕竟,我们听到最多的都是“家庭的贫困可以改变,努力拼搏出的幸福才更长久。”比如下面这条,就出现在王心仪新闻报道的末端,怎么看都觉得很有道理呢,差点儿就信了。

  谢谢各位读者听我耐心地讲到现在,但如果真的坚信读书就能改变命运,那么真的是不负责任了。在文章《这个时代告诉你,寒门仍能出贵子!》底下的评论中,排名最靠前三条评论如下:

  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友回梦游仙-悠然留言道:就算寒门贵子上了大学,毕业以后呢?他们依然会被那些有背景有人脉有权势的人给踩在脚下!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上面的评论,其实反映了这样的现实:

  1. 寒门可以出贵子,但是寒门学子要比一般人付出很多很多。因此这里包含着个体的偶然性,我们不能用一个王心仪去代表全部的寒门学子。

  2.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使得寒门学子越来越难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因而考取大学特别是211、985大学的比例日益下降。更多的人只能选择去读大专院校、技术学校,而在今天的社会里,技校毕业无异于等同产业工人后备军。如果有人说,在工厂打工,也能算是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只好改天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了。

  3. 即使如王心仪这般考取了中国一流学府——北京大学,她在学校乃至步入社会后,由于来自家庭资源的支持有限,与同龄的北大学生相比,其面临的阻力必然会更大,在竞争中也就必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也许会有网友说,都考上北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比如人家这位网友就说了,名校毕业的再差也混得比一般人强,所以还是读书好,学历越高跑得越快。从物质生活条件来看,这话倒也不假。但如果你听过交响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或者对名校毕业生群体稍有了解,便会知道,他们的生活用“苦逼”二字形容毫不夸张了。比如这位网友,你会允许自己北大毕业的孩子回到18线小县城,建设家乡的山山水水吗?毕竟,在雷锋都成了骂人话的现代社会,这群名校毕业生也承担着来自社会、家庭与自身的高期待。

  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如果说将读书改变命运定义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那么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高学历光环仍能发挥他的作用。比如北京市很多岗位(高校辅导员、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985、211高校毕业,甚至指定只招收某几所名校毕业(如某思培训机构、某些律所)。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大谈读书无用论,不少网友会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了。然而问题正在于,即使全国的考生都发挥衡水中学的精神,又有多少人上得了名校?而名校毕业的学生,如果不是足够的“优秀”,又怎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96.7%的初中升高级中学(注:中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均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这一高比例的背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9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49%。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共计1599.0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也就是说,每年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读不了普通高中。凭借我们有限的常识都知道,如果连普通高中都不能读,几乎与大学无缘了。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695.84万人,根据本科与高职(专科)院校的数量与平均人数,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估算的统计结果。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37所,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10342人,其中,本科学校14532人,高职(专科)学校6528人。这样粗算来看,2016年本科生占到普通高校总数的48.6%,不足半数。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读书可以帮助名校学生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那么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吗?假设一份工作只要10个人,但却有1000人竞争,无论这1000人再怎么努力,总有990个人是被排除在岗位外的。当社会在责备“你不行是因为你自己不努力”的时候,是否想过这或许是个社会机制问题?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读书不仅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阶层晋升的大门在逐渐阖上。

  青年,你要多优秀,才能赶上这末班车呢?

  参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1168

  原标题:河北一贫穷家庭女孩考入北大,写文章称:“感谢贫穷”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