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种姓制度建立的初衷已被渐渐淡忘,但它所具备的出生论本质被深刻地印在印度社会的思想中,慢慢演化成评判人的标准。
拉兹虽然是大法官的儿子,但最终变成了一个小偷。他的故事,除了有力地驳斥了出生论,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拉兹从一个天真儿童变成一个犯罪分子,是很多贫民窟孩子的真实人生写照,它告诉我们,贫民窟里多罪犯,并非贫民窟里的人天性邪恶,而是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在成为罪犯之前,他们都曾纯真过。
社会对底层阶级的漠视来源于种姓制度,当底层阶级被认为是低贱的,那么握有资源的上层又怎么会推出为他们解围的政策呢?在他们看来,底层阶级活该受罪,不是吗?
种姓制度之罪,在于将荒谬的出生论渐渐变为事实:贱民在这种环境下,除了犯罪,别无选择,最终落实了别人给他们的耻辱代号——贱-民。
在这个令人悲伤又愤慨的故事里,丽达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代表着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不论是对种姓制度反对的新理念,还是对犯罪行为反对的旧观点,丽达这个人物在片中承担的绝不仅仅是和男主角谈个恋爱,制造浪漫,她和拉兹的这段纯洁爱情,扛起了新时代下,社会对真理的价值诠释。
对于当时刚刚经历了阶级斗争与革命的中国人民来说,这种对出生论的直面批判和对底层阶级的同情,简直是来的太及时了,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了。
在当时那个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外部世界的中国来说,《流浪者》这部优秀印度电影的出现,犹如平地一声雷响,成为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回忆。
一度活跃的中印文化交流,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后,戛然而止,虽然战争持续没多久,但却在两国人民心中投下了一片阴影,随后,印度电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两年,这种情况稍有改观,不少人开始知道《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优秀印度影片,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