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预《晋书》序〔1〕




 
虞预《晋书》序〔1〕

  《隋志》:《晋书》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讫明帝〔2〕,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虞预撰。《唐志》:五十八卷。《晋书》《虞预传》:著《晋书》四十余卷。与《隋志》合,《唐志》溢出十余卷,疑有误。本传又云:预字叔宁;征士喜〔3〕之弟也。本名茂,犯明穆皇后讳〔4〕,改。初为县功曹,见斥。太守庾琛〔6〕:

  命为主簿。纪瞻〔6〕,复为主簿,转功曹史。察孝廉,不行。

  安东从事中郎诸葛恢〔7〕,参军庾亮〔8〕等荐预,召为丞相行参军兼记室。遭母忧,服竟,除佐著作郎。大兴中,转琅邪国〔9〕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咸和中,从平王含〔10〕,赐爵西乡侯。

  假归,太守王舒〔11〕请为谘议参军。苏峻〔12〕平,进封平康县侯,迁散骑侍郎,著作如故。除散骑常侍,仍领著作。以年老归,卒于家。

  ※        ※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点。当写于一九一三年三月。

  虞预,晋代余姚(今属浙江)人。所著《晋书》四十四卷,已佚;

  又著有《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并佚。鲁迅所辑虞氏《晋书》一卷,未印行。

  〔2〕明帝 东晋明帝司马绍(299-325),三二二年至三二五年在位。

  〔3〕征士喜 指虞喜(281-356),字仲宁,晋代学者。朝廷三次征拜博士等官,俱不就。著有《安天论》、《志林新书》等。

  〔4〕明穆皇后 指晋明帝后庾文君。按文中说虞预本名犯明穆皇后讳,《晋书-虞预传》作"犯明穆皇后母讳"。

  〔5〕庾琛 字子美,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明穆皇后父。西晋末年任会稽太守,官至丞相军谘祭酒。

  〔6〕纪瞻(253-324) 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西晋末年任会稽内史,官至骠骑将军。

  〔7〕诸葛恢(265-326) 字道明,琅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8〕庾亮于西晋愍帝建兴(313-316)年间任丞相司马睿的参军。

  〔9〕琅邪国 琅邪亦作琅琊。西晋时,琅邪王封地在今山东临沂地区;东晋时,侨置于今江苏句容地区。太兴二年(319)虞预任琅邪国常侍,当时琅邪王为元帝子司马裒。

  〔10〕王含 字处弘,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大将军王敦之兄。官至骠骑大将军,随王敦叛乱,失败被沉水死。按明帝太宁二年(324)平王含,在成帝咸和(326-334)前。

  〔11〕王舒 字处明,临沂人。东晋太宁末、咸和初任抚军将军、会稽内史。因平苏峻有功,进封彭泽县侯。

  〔12〕苏峻 字子高,掖(今山东掖县)人。东晋元帝时官至冠军将军。咸和二年(327)起兵叛乱,次年兵败被杀。

    




序〔1〕




 
序〔1〕

  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当初的计画,是筹办了连印两册的资本,待到卖回本钱,再印第三第四,以至第X册的。如此继续下去,积少成多,也可以约略绍介了各国名家的著作了。于是准备清楚,在一九○九年的二月,印出第一册,到六月间,又印出了第二册。寄售的地方,是上海和东京。

  半年过去了,先在就近的东京寄售处结了帐。计第一册卖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可再也没有人买了。

  那第一册何以多卖一本呢?就因为有一位极熟的友人,怕寄售处不遵定价,额外需索,所以亲去试验一回,果然划一不二,就放了心,第二本不再试验了--但由此看来,足见那二十位读者,是有出必看,没有一人中止的,我们至今很感谢。

  至于上海,是至今还没有详细知道。听说也不过卖出了二十册上下,以后再没有人买了。于是第三册只好停板,已成的书,便都堆在上海寄售处堆货的屋子里。过了四五年,这寄售处不幸被了火,我们的书和纸板,都连同化成灰烬;我们这过去的梦幻似的无用的劳力,在中国也就完全消灭了。

  到近年,有几位著作家,忽然又提起《域外小说集》,因而也常有问到《域外小说集》的人。但《域外小说集》却早烧了,没有法子呈教。几个友人,因此很有劝告重印,以及想法张罗的。为了这机会,我也就从久不开封的纸裹里,寻出自己留下的两本书来。

  我看这书的译文,不但句子生硬,"诘聱牙"〔2〕,而且也有极不行的地方,委实配不上再印。只是他的本质,却在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便在将来也该有存在的价值。其中许多篇,也还值得译成白话,教他尤其通行。可惜我没有这一大段工夫,--只有《酋长》〔3〕这一篇,曾用白话译了,登在《新青年》上,--所以只好姑且重印了文言的旧译,暂时塞责了。但从别一方面看来,这书的再来,或者也不是无意义。

  当初的译本,只有两册,所以各国作家,偏而不全;现在重行编定,也愈见得有畸重畸轻的弊病。我归国之后,偶然也还替乡僻的日报,以及不流行的杂志上,译些小品,只要草稿在身边的,也都趁便添上;一总三十七篇,我的文言译的短篇,可以说全在里面了。只是其中的迦尔洵的《四日》,安特来夫的《谩》和《默》这三篇,是我的大哥翻译的。

  当初的译文里,很用几个偏僻的字,现在都改去了,省得印刷局特地铸造;至于费解的处所,也仍旧用些小注,略略说明;作家的略传,便附在卷末--我对于所译短篇,偶然有一点意见的,也就在略传里说了。

  《域外小说集》初出的时候,见过的人,往往摇头说,"以为他才开头,却已完了!"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现在已不是那时候,不必虑了。我所忘不掉的,是曾见一种杂志上,也登载一篇显克微支〔4〕的《乐人扬珂》,和我的译本只差了几个字,上面却加上两行小字道"滑稽小说!"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

  这三十多篇短篇里,所描写的事物,在中国大半免不得很隔膜;至于迦尔洵作中的人物,恐怕几于极无,所以更不容易理会。同是人类,本来决不至于不能互相了解;但时代国土习惯成见,都能够遮蔽人的心思,所以往往不能镜一般明,照见别人的心了。幸而现在已不是那时候,这一节,大约也不必虑的。

  倘使这《域外小说集》不因为我的译文,却因为他本来的实质,能使读者得到一点东西,我就自己觉得是极大的幸福了。

  一九二○年三月二十日,记于北京。

  ※        ※         ※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一年上海群益书社合订出版的《域外小说集》新版本,署"周作人记"。后来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之二》中对此有所说明:"过了十一个年头,上海群益书社愿意重印,加了一篇新序,用我出名,也是豫才写的。"

  〔2〕"诘聱牙" 语出韩愈《进学解》:"佶屈聱牙",意为文字艰涩难读。

  〔3〕《酋长》 波兰显克微支所作短篇小说。它的白话译文曾载《新青年》月刊第五卷第四号(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4〕显克微支(H.Sienkiewicz,1846-1916) 波兰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反映波兰农民的痛苦生活,以及波兰人民反对异族侵略的斗争。后来多写历史小说,如《火与剑》、《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

    




长明灯〔1〕




 
长明灯〔1〕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他罢!"
  
  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2〕,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倘没有写,出去也须先走喜神方,迎吉利。不拘禁忌地坐在茶馆里的不过几个以豁达自居的青年人,但在蛰居人的意中却以为个个都是败家子。
  
  现在也无非就是这茶馆里的空气有些紧张。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的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他熄掉他'。眼光也越加发闪了。见鬼!这是我们屯上的一个大害,你不要看得微细。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除掉他!"
  
  "除掉他,算什么一回事。他不过是一个。什么东西!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一只斜盖着的茶碗盖子也噫的一声,翻了身。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阔亭!"方头突然叫道。"你昨天的牌风可好?"
  
  阔亭睁着眼看了他一会,没有便答;胖脸的庄七光已经放开喉咙嚷起来了:
  
  "吹熄了灯,我们的吉光屯还成什么吉光屯,不就完了么?老年人不都说么:这灯还是梁武帝〔3〕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连长毛〔4〕造反的时候也没有熄过。你看,啧,那火光不是绿莹莹的么?外路人经过这里的都要看一看,都称赞。啧,多么好。他现在这么胡闹,什么意思?"
  
  "他不是发了疯么?你还没有知道?"方头带些藐视的神气说。
  
  "哼,你聪明!"庄七光的脸上就走了油。
  
  "我想:还不如用老法子骗他一骗,"灰五婶,本店的主人兼工人,本来是旁听着的,看见形势有些离了她专注的本题了,便赶忙来岔开纷争,拉到正经事上去。
  
  "什么老法子?"庄七光诧异地问。
  
  "他不是先就发过一回疯么,和现在一模一样。那时他的父亲还在,骗了他一骗,就治好了。"
  
  "怎么骗?我怎么不知道?"庄七光更其诧异地问。
  
  "你怎么会知道?那时你们都还是小把戏呢,单知道喝奶拉矢。便是我,那时也不这样。你看我那时的一双手呵,真是粉嫩粉嫩"
  
  "你现在也还是粉嫩粉嫩"方头说。
  
  "放你妈的屁!"灰五婶怒目地笑了起来,"莫胡说了。我们讲正经话。他那时也还年青哩;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5〕老爷,他就害怕了,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后来就像现在一样,一见人总和他们商量吹熄正殿上的长明灯。他说熄了便再不会有蝗虫和病痛,真是像一件天大的正事似的。大约那是邪祟附了体,怕见正路神道了。要是我们,会怕见社老爷么?你们的茶不冷了么?对一点热水罢。好,他后来就自己闯进去,要去吹。他的老子又太疼爱他,不肯将他锁起来。呵,后来不是全屯动了公愤,和他老子去吵闹了么?可是,没有办法,--幸亏我家的死鬼①那时还在,给想了一个法: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地,领他去看,说是已经吹熄了。"
  
  "唉唉,这真亏他想得出。"三角脸吐一口气,说,不胜感服之至似的。
  
  "费什么这样的手脚,"阔亭愤愤地说,"这样的东西,打死了就完了,吓!"
  
  "那怎么行?"她吃惊地看着他,连忙摇手道,"那怎么行!他的祖父不是捏过印靶子②的么?"
  
  阔亭们立刻面面相觑,觉得除了"死鬼"的妙法以外,也委实无法可想了。
  
  "后来就好了的!"她又用手背抹去一些嘴角上的白沫,更快地说,"后来全好了的!他从此也就不再走进庙门去,也不再提起什么来,许多年。不知道怎么这回看了赛会之后不多几天,又疯了起来了。哦,同先前一模一样。午后他就走过这里,一定又上庙里去了。你们和四爷商量商量去,还是再骗他一骗好。那灯不是梁五弟点起来的么?不是说,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你们快去和四爷商量商量罢,要不"
  
  "我们还是先到庙前去看一看,"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阔亭和庄七光也跟着出去了。三角脸走得最后,将到门口,回过头来说道:
  
  "这回就记了我的账!入他。"
  
  灰五婶答应着,走到东墙下拾起一块木炭来,就在墙上画有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串短短的细线的下面,划添了两条线。
  
  他们望见社庙的时候,果然一并看到了几个人:一个正是他,两个是闲看的,三个是孩子。
  
  但庙门却紧紧地关着。
  
  "好!庙门还关着。"阔亭高兴地说。
  
  他们一走近,孩子们似乎也都胆壮,围近去了。本来对了庙门立着的他,也转过脸来对他们看。
  
  他也还如平常一样,黄的方脸和蓝布破大衫,只在浓眉底下的大而且长的眼睛中,略带些异样的光闪,看人就许多工夫不眨眼,并且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短的头发上粘着两片稻草叶,那该是孩子暗暗地从背后给他放上去的,因为他们向他头上一看之后,就都缩了颈子,笑着将舌头很快地一伸。
  
  他们站定了,各人都互看着别个的脸。
  
  "你干什么?"但三角脸终于走上一步,诘问了。
  
  "我叫老黑开门,"他低声,温和地说。"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半个的头,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吹熄,我们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
  
  "唏唏,胡闹!"阔亭轻蔑地笑了出来,"你吹熄了灯,蝗虫会还要多,你就要生猪嘴瘟!"
  
  "唏唏!"庄七光也陪着笑。
  
  一个赤膊孩子擎起他玩弄着的苇子,对他瞄准着,将樱桃似的小口一张,道:
  
  "吧!"
  
  "你还是回去罢!倘不,你的伯伯会打断你的骨头!灯么,我替你吹。你过几天来看就知道。"阔亭大声说。
  
  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着就坚定地说,"不能!不要你们。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
  
  阔亭便立刻颓唐得酒醒之后似的无力;方头却已站上去了,慢慢地说道:
  
  "你是一向懂事的,这一回可是太胡涂了。让我来开导你罢,你也许能够明白。就是吹熄了灯,那些东西不是还在么?不要这么傻头傻脑了,还是回去!睡觉去!"
  
  "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他忽又现出阴鸷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敛了,沉实地说道,"然而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我就要吹熄他,自己熄!"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
  
  "喂!"阔亭生气了,"你不是这里的人么?你一定要我们大家变泥鳅么?回去!你推不开的,你没有法子开的!吹不熄的!还是回去好!"
  
  "我不回去!我要吹熄他!"
  
  "不成!你没法开!"
  
  ""
  
  "你没法开!"
  
  "那么,就用别的法子来。"他转脸向他们一瞥,沉静地说。
  
  "哼,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
  
  "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我放火。"
  
  "什么?"阔亭疑心自己没有听清楚。
  
  "我放火!"
  
  沉默像一声清磬,摇曳着尾声,周围的活物都在其中凝结了。但不一会,就有几个人交头接耳,不一会,又都退了开去;两三人又在略远的地方站住了。庙后门的墙外就有庄七光的声音喊道:
  
  "老黑呀,不对了!你庙门要关得紧!老黑呀,你听清了么?关得紧!我们去想了法子就来!"
  
  但他似乎并不留心别的事,只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
  
  方头和阔亭在几家的大门里穿梭一般出入了一通之后,吉光屯全局顿然扰动了。许多人们的耳朵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声音:"放火!"但自然还有多少更深的蛰居人的耳朵里心里是全没有。然而全屯的空气也就紧张起来,凡有感得这紧张的人们,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变成泥鳅,天下从此毁灭。他们自然也隐约知道毁灭的不过是吉光屯,但也觉得吉光屯似乎就是天下。
  
  这事件的中枢,不久就凑在四爷的客厅上了。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还要用手捋着下颏上的白胡须,似乎想将他们拔下。
  
  "上半天,"他放松了胡子,慢慢地说,"西头,老富的中风,他的儿子,就说是:因为,社神不安,之故。这样一来,将来,万一有,什么,鸡犬不宁,的事,就难免要到,府上是的,都要来到府上,麻烦。"
  
  "是么,"四爷也捋着上唇的花白的鲇鱼须,却悠悠然,仿佛全不在意模样,说,"这也是他父亲的报应呵。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就是不相信菩萨么?我那时就和他不合,可是一点也奈何他不得。现在,叫我还有什么法?"
  
  "我想,只有,一个。是的,有一个。明天,捆上城去,给他在那个,那个城隍庙里,搁一夜,是的,搁一夜,赶一赶,邪祟。"
  
  阔亭和方头以守护全屯的劳绩,不但第一次走进这一个不易瞻仰的客厅,并且还坐在老娃之下和四爷之上,而且还有茶喝。他们跟着老娃进来,报告之后,就只是喝茶,喝干之后,也不开口,但此时阔亭忽然发表意见了:
  
  "这办法太慢!他们两个还管着呢。最要紧的是马上怎么办。如果真是烧将起来"
  
  郭老娃吓了一跳,下巴有些发抖。
  
  "如果真是烧将起来"方头抢着说。
  
  "那么,"阔亭大声道,"就糟了!"
  
  一个黄头发的女孩子又来冲上茶。阔亭便不再说话,立即拿起茶来喝。浑身一抖,放下了,伸出舌尖来舐了一舐上嘴唇,揭去碗盖嘘嘘地吹着。
  
  "真是拖累煞人!"四爷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拍,"这种子孙,真该死呵!唉!"
  
  "的确,该死的。"阔亭抬起头来了,"去年,连各庄就打死一个:这种子孙。大家一口咬定,说是同时同刻,大家一齐动手,分不出打第一下的是谁,后来什么事也没有。"
  
  "那又是一回事。"方头说,"这回,他们管着呢。我们得赶紧想法子。我想"
  
  老娃和四爷都肃然地看着他的脸。
  
  "我想:倒不如姑且将他关起来。"
  
  "那倒也是一个妥当的办法。"四爷微微地点一点头。
  
  "妥当!"阔亭说。
  
  "那倒,确是,一个妥当的,办法。"老娃说,"我们,现在,就将他,拖到府上来。府上,就赶快,收拾出,一间屋子来。还,准备着,锁。"
  
  "屋子?"四爷仰了脸,想了一会,说,"舍间可是没有这样的闲房。他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会好"
  
  "就用,他,自己的"老娃说。
  
  "我家的六顺,"四爷忽然严肃而且悲哀地说,声音也有些发抖了。"秋天就要娶亲。你看,他年纪这么大了,单知道发疯,不肯成家立业。舍弟也做了一世人,虽然也不大安分,可是香火总归是绝不得的。"
  
  "那自然!"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
  
  "六顺生了儿子,我想第二个就可以过继给他。但是,--别人的儿子,可以白要的么?"
  
  "那不能!"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
  
  "这一间破屋,和我是不相干;六顺也不在乎此。可是,将亲生的孩子白白给人,做母亲的怕不能就这么松爽罢?"
  
  "那自然!"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
  
  四爷沉默了。三个人交互看着别人的脸。
  
  "我是天天盼望他好起来,"四爷在暂时静穆之后,这才缓缓地说,"可是他总不好。也不是不好,是他自己不要好。无法可想,就照这一位所说似的关起来,免得害人,出他父亲的丑,也许倒反好,倒是对得起他的父亲。"
  
  "那自然,"阔亭感动的说,"可是,房子"
  
  "庙里就没有闲房?"四爷慢腾腾地问道。
  
  "有!"阔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老娃和方头也顿然都显了欢喜的神色;阔亭吐一口气,尖着嘴唇就喝茶。
  
  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或者竟是全都忘却了,人们的脸上不特已不紧张,并且早褪尽了先前的喜悦的痕迹。在庙前,人们的足迹自然比平日多,但不久也就稀少了。只因为关了几天门,孩子们不能进去玩,便觉得这一天在院子里格外玩得有趣,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跑到庙里去游戏,猜谜。
  
  "你猜。"一个最大的说,"我再说一遍: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
  
  "那是什么呢?'红划楫'的。"一个女孩说。
  
  "我说出来罢,那是"
  
  "慢一慢!"生癞头疮的说,"我猜着了,航船。"
  
  "航船。"赤膊的也道。
  
  "哈,航船?"最大的道,"航船是摇橹的。他会唱戏文么?你们猜不着。我说出来罢"
  
  "慢一慢,"癞头疮还说。
  
  "哼,你猜不着。我说出来罢,那是:鹅。"
  
  "鹅!"女孩笑着说,"红划楫的。"
  
  "怎么又是白篷船呢?"赤膊的问。
  
  "我放火!"
  
  孩子们都吃惊,立时记起他来,一齐注视西厢房,又看见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
  
  沉默只一瞬间,癞头疮忽而发一声喊,拔步就跑;其余的也都笑着嚷着跑出去了。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
  
  "吧!"
  
  从此完全静寂了,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龛,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栅里的昏暗。
  
  孩子们跑出庙外也就立定,牵着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着随口编派的歌:
  
  "白篷船,对岸歇一歇。此刻熄,自己熄。戏文唱一出。我放火!哈哈哈!火火火,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一九二五年三月一日。〔6〕
  
  ①该屯的粗女人有时以此称自己的亡夫。--作者原注。
  
  ②做过实缺官的意思。--作者原注。
  
  〔1〕本篇最初连载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五日至八日北京《民国日报副刊》。
  
  〔2〕黄历我国的旧历书系由朝廷颁布,用黄色纸印制,故称"黄历"。其中载有农时节气,还杂有一些迷信的"宜忌",如某日"宜祭祀"、某日"忌出行"、某日"诸事不宜",以及"喜神"每日所在的方位("喜神方")等。
  
  〔3〕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464-549)。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笃信佛教的皇帝(下文中灰五婶误称他为"梁五弟")。
  
  〔4〕长毛指洪秀全(1814-1864)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为了对抗清政府剃发留辫的法令,他们都留发而不结辫,因此被称为"长毛"。
  
  〔5〕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都是迷信传说中神道的名称。社老爷即土地神;瘟将军是掌管瘟疫的神;王灵官是主管纠察的天将,道教庙宇中多奉为镇守山门的神。
  
  〔6〕据《鲁迅日记》,本篇写作日期当为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①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①

  (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①,时随帆顶过长天。

  

  仲弟次予去春留别元韵三章,即以送别,并索和。予每把笔,辄黯然而止。越十余日,客窗偶暇,潦草成句,即邮寄之。嗟乎!登楼陨涕,英雄未必忘家;执手消魂,兄弟竟居异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怨笳,遇羁人而增怨。此情此景,盖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①脊令:鸣禽鸟类。《诗-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复仇(其二)




 
复仇(其二)

  因为他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2〕,所以去钉十字架。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3〕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他他不肯喝那用没药〔4〕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丁丁地响,钉尖从掌心穿透,他们要钉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悯的人们呵,使他痛得柔和。丁丁地响,钉尖从脚背穿透,钉碎了一块骨,痛楚也透到心髓中,然而他们自己钉杀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咒诅的人们呵,这使他痛得舒服。十字架竖起来了;他悬在虚空中。
  
  他没有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5〕看哪,和他同钉的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悯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
  
  他腹部波动了,悲悯和咒诅的痛楚的波。
  
  遍地都黑暗了。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上帝,你为甚么离弃我?!)〔6〕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连"人之子"都钉杀了。
  
  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期。
  
  文中关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是根据《新约全书》中的记载。〔2〕以色列的王即犹太人的王。据《新约全书-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载:"他们带耶稣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于是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在上面有他的罪状,写的是犹太人的王。"
  
  〔3〕关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情况,据《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载:"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他们给他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作冠冕给他戴上,就庆贺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唾沫在他脸上,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4〕没药药名,一作末药,梵语音译。由没药树树皮中渗出的脂液凝结而成。有镇静、麻醉等作用。《马可福音》第十五章有兵丁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耶稣不受的记载。
  
  〔5〕据《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载:"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罢。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那和他同钉的人也是讥诮他。"祭司长,古犹太教管祭祀的人;文士,宣讲古犹太法律,兼记录和保管官方文件的人。他们同属上层统治阶级。
  
  〔6〕关于耶稣临死前的情况,据《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载:"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气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