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007
jd007
jd007
jd007
jd007



08 军阀何键派兵挖毛泽东祖坟事实经过






  1993年10月,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家书》一书,记述了毛泽嵘的回忆。毛泽嵘说,何键派兵挖毛泽东祖坟的时间是“民国十九年的秋天”。根据他的回忆,何键派兵挖毛泽东祖坟的事,是在1930年。而何键当年指派挖毛泽东祖坟的原国民党军统局湘站特务队长龚澍提供的情况与毛泽嵘的记忆是不同的。

  1949年9月5日,他被缉拿归案后,供认了以下的犯罪事实:1932年初夏,江西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当时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更是忧心忡忡,特别是因两失长沙受到蒋介石的责难。为了博取主子欢心和发泄仇恨心理,于是在1932年6月,指派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副官长熊士鼎和特务队长龚澍去挖毛泽东的祖坟。1932年6月29日夜,熊士鼎和龚澍带着十几名特务队的特务,会同伪湘潭县政府保安队的数十名士兵悄悄窜至韶山冲,按照事先绘好的地形图,去挖毛泽东的祖坟。然而由于韶山群众对何键的罪恶企图早有察觉,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毛泽东的祖坟未遭厄运。根据龚澍的供词和其他多方面的考证,可以断定,何键派兵挖毛泽东祖坟这件事的时间,是1932年6月29日夜。

  而有的专家、学者认为,1932年6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八军和湖南茶陵独立团在萧克指挥下,歼灭国民党六十三师的辎重队和增援部队,毙伤敌人副旅长以下五百余人,俘敌一千余人。遵照蒋介石的电令,何键为了支援六十三师,于5月28日,开始忙于调动湘军。湘赣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坚持一年之久。在此情况下,何键无暇顾及挖毛泽东祖坟的事。笔者认为,此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湖南出版社于1991年7月出版的《湖南人民革命史》记载,从1928年“西征军”入湘后,反动派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清乡”,并且于这一年的4月27日成立湖南全省清乡督办署。11月底,鲁涤平为削弱何键的权力,曾将清乡督办署撤销。1929年2月何键主湘后恢复,3月起改为全省清乡司令部,何键担任清乡司令,提出“除恶务尽”的口号,对革命军民实行疯狂的“进剿”和镇压。

  1930年7月,彭德怀率兵第一次攻打长沙时,红军一举攻占长沙城,何键差一点被活捉。因此,他“至堪痛憾”。1930年8月,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虽未能攻下,但严重打击了何键反革命政权。1931年1月28日,何键根据湖南“军队与各行政机关伙食接济均极感困难”的情况,特急电向蒋介石请求“急赈”。蒋介石答应从国库中拨10万元,但久拖不兑现。何键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虽然调动湘军参与了国民党军于1931年4月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于1931年11月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于1932年6月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但他最耿耿于怀的是报复红军攻打长沙,特别考虑如何维护他在湖南的统治。阴谋策划挖毛泽东的祖坟,他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指使人去干就行了,怎能说无暇顾及呢?然而,时至1933年10月,蒋介石在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的同时,对湘鄂赣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此时,特别是在1934年1月,何键亲自带领4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到湘赣边界的江西铜鼓县幽居一带部署大包围圈。以后,又带兵到江西修水县等地区“围剿”红军,直到1934年10月红军突围长征,何键才又调兵堵截红军,在湖南各地加紧办理保甲实行所谓坚壁清野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何键于1934年前后派兵去挖毛泽东的祖坟,可以说是难以顾及的。

  《毛泽东家世》一书,记述何键派兵挖毛泽东祖坟是1934年前后的事,是根据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等人的口述记述的,显然是记忆有误,应予更正。
jd007
jd008
jd008
jd008
jd008
jd008



09 毛泽东第一次结婚时,双方的年龄是多大?






  1989年8月20日出版的上海社科杂志《社会》(月刊)第8期,刊登了陈绪文撰写的《毛泽东的婚姻观念和实践》一文,其中这样写道:

  毛泽东第一次“结婚”时才8岁,是在他父亲的强迫下成的亲。女孩比他大6岁(14岁),当时毛泽东迫于父亲的压力,很有礼貌地接受了这种生硬而可怕的婚姻仪式,很有规矩地向每一位来宾磕头。但是,当仪式过后,他拒绝与这位大姐住在一起,并发誓决不碰她一指头。

  这段记述,显然有明显的错误。即把毛泽东和女方的结婚年龄以及他们的年龄差都记述错了。据《韶山毛氏族谱・世系表》(竹溪支)和《毛泽东亲属人名录》记载,毛泽东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即1893年12月26日;而与毛泽东第一次结婚的女子,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即1889年10月20日。他们是在1907年结婚的。当时毛泽东14岁,女方18岁。女方比毛泽东大4岁2个月。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同斯诺谈话时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

  毛泽东的这段自述,把自己的结婚年龄说对了,而把女方结婚年龄说错了。女方结婚年龄应为18岁。

  毛泽东的原配夫人姓什么?

  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她撰写的《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在谈及毛泽东与他的原配夫人的情况时说:“毛不肯和那位姑娘有任何联系,这使新娘一家备受闲话与羞辱,直到今天,韶山人还不肯说出新娘姓什么。我们仅知道她比他大四五岁,‘容貌秀丽’。”

  而香港友联研究所出版的《毛泽东生平资料简编(1893―1969)》一书,引用张大军编写的《中共名人典》的记述,说毛泽东的这位原配夫人姓李。

  英国著名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毛泽东传记著作《历史巨人毛泽东》中记载:毛13岁那年发生的另一件事也是个人私事。按照中国的传统,毛的父母在他13岁那年给他“娶”了一个19岁的女子,名叫杨翠花……除此,还有一种说法。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研究事典》记载,毛泽东的结发妻子是罗氏。

  上述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毛泽东的结发妻到底姓什么呢?

  《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毛泽东的原配夫人为罗氏,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即1889年10月20日,比毛泽东大4岁零2个月;卒于清宣统二年正月初二,即1910年2月11日,享年21岁。罗氏病逝后,葬于韶山冲上屋场,即毛泽东故居对面的山上,其坟墓位于毛泽东父母坟墓的下面处,两坟墓相距只有几步远。1941年,韶山毛氏四修族谱时,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列在罗氏的名下,承祧以慰亡灵。对罗氏还有一说,就是有的著作记载,罗氏是韶山附近的湘乡县人。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女人看重毛泽东》一书,就是这样记载的。

  此记载显然有误。笔者曾多次到罗氏家乡采访,访问过许多罗氏家族的人,对她家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肯定地说,罗氏是韶山冲附近的杨林乡赤卫村人。杨林乡属韶山市所辖。罗氏的父亲罗合楼(1871―1943),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但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境清贫。罗合楼夫妇生有5子5女,但仅有3个女孩成人,毛泽东的妻子罗氏是其长女。
jd008
jd010
jd010
jd010
jd010
jd010



11 毛泽东的结发妻子是何时病逝的?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1月出版的《中国第一人―――毛泽东》记载:罗合楼的长女罗氏1909年来到毛家,次年2月,年仅21岁的罗氏在毛家病逝。这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到外地求学……

  而在《中国第一人―――毛泽东》一书第113页,又有不同的记述:谁料,红颜薄命,罗氏嫁给毛泽东后第三个年头,即逊帝宣统二年庚戌年(1910)年,农历大年初二,一场细菌性痢疾,夺去了年仅21岁的罗氏的宝贵生命。

  在一部著作中,对罗氏病逝的时间,有上述两种说法,即嫁给毛泽东后的“次年2月”和“第三个年头”。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

  根据第一种说法记述的时间推算,罗氏于1909年到毛家,这一年,应是清宣统元年。罗氏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1909年,罗氏20岁。实际上,罗氏与毛泽东结婚的准确年龄为18岁。就是说,罗氏是在1907年与毛泽东结婚的。再说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到外地求学,也不是1909年秋。1909年秋,毛泽东在韶山乌龟井毛岱钟的私塾就读。1910年春,毛泽东尚在韶山东茅塘毛麓钟处读书。1910年秋,毛泽东才离开韶山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

  再讲上述第二种说法。毛泽东与罗氏结婚是在1907年。婚后的“第三个年头”,是1910年。这一年,罗氏21岁。据考证,此说法是正确的。

  罗氏病逝的准确的时间,是婚后的第三年,即清宣统二年正月初二(1910年2月11日),年仅21岁。

  1920年7月,毛泽东是从北京还是由上海到长沙与杨开慧结婚的?

  1993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家世》一书,其中这样写道:1920年7月,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身穿薄薄的旧长衫,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福湘女校,在选修班的教室旁,找到了杨开慧……这年冬天,两人便同居结婚……

  而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的《伟人之初:毛泽东》一书记载:1920年5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到上海;6月,张敬尧被逐出湖南;7月初,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

  1920年7月,毛泽东到底是从北京还是由上海回长沙的?这个问题,看来是不值得探究的小事,其实关系到毛泽东的革命实践问题,是值得弄清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无疑必须追寻毛泽东在1920年4月离京后的行踪。

  据《毛泽东年谱》(上卷)和解放军出版社的《东方巨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开慧》等著作记载,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京去上海,途中游览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5月5日抵沪,继续做驱张工作,写有《湘人为人格而战》,刊于6月9日上海《时事新报》。5月8日,毛泽东与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聚会,欢送会员赴法,讨论会务问题。5月中旬,毛泽东在上海还多次与陈独秀会晤,讨论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问题,研究如何在湖南开展革命活动等。6月11日,张敬尧被赶出湖南。当天,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湖南人再进一步》一文,提出湖南人应为废除督军制、实行湖南民治而努力。7月7日,从上海回到长沙。途经武汉时,与恽代英等商讨了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等问题。

  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毛泽东是从北京直接回长沙的,那么,上述毛泽东的革命活动,就不能在他的光辉历程中体现,也就不能载入革命史册了。
jd010
jd009
jd009
jd009
jd009
jd009



10 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罗氏






  毛泽东与罗氏是在1907年举行婚礼的。罗氏于1908年至1910年在毛家生活了3年多。而毛泽东于1906年秋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农业劳动,晚上坚持自学。1909年秋至1910年夏,复学于韶山东茅塘私塾。东茅塘距韶山不远,在这就读期间,毛泽东基本在家住宿,与罗氏相处生活在一起,而且长达两年多。毛泽东与罗氏的结合,谈不上有爱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爱妻子的毛泽东,抗拒父母的要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与罗氏同居,许多人则感到不可理解。

  除此,还应当特别说明,尽管毛泽东不承认与罗氏的婚姻,然而实际并未割舍与罗家的亲情。

  1925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四日),毛泽东同杨开慧偕毛岸英、毛岸青到韶山,直到8月28日才离韶山去长沙。在这期间,毛泽东利用搞农村调查和发动农民运动的机会,曾多次到罗氏家拜访。

  毛泽东首次到罗家拜访罗氏的父亲罗合楼,是1925年3月26日。在这天中午,还在罗家与罗合楼、罗立芳(罗合楼的堂弟)、罗石泉(罗合楼的侄儿)和黄可忠(罗立芳的妹夫)等在一起吃饭。

  罗氏的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湖南湘乡市金石镇关王村杉树塘的黄谱臣和韶山冲的毛华村。

  全国解放后,黄谱臣和毛华村的妻子虽然都已不在人世,但毛泽东依然把他们当亲戚看待。1950年1月24日,黄谱臣致信毛泽东,告诉他在广西柳州铁路部门工作,想回乡或到其他地方谋生。3月4日,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到北京,看到黄谱臣的来信,于5月8日复信说:“一月二十四日来信收到,很高兴。只在广西铁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此项工作,不必往别处,也不必回乡。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罗合楼先生的次女,如是,请替我向她致问候之意。”

  1950年5月,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省亲。行前,毛泽东特意交代毛岸英到韶山后一定要看望舅舅罗石泉。罗石泉得知毛岸英回到了韶山,即从杨林赶到韶山冲毛鉴公祠与毛岸英会面。毛岸英见到罗石泉,不仅详细询问了罗家的情况,而且在临别时还送给罗石泉一盒茶叶和20万元人民币(相当现在的人民币200元)。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26日上午,毛泽东在韶山学校与师生们合影后回到韶山招待所一号楼(即现韶山宾馆“故园”一号),对中共韶山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毛继生说,要请一些亲友、乡亲来叙旧,并吃餐便饭。在他指名要请的人中,就有毛华村。毛华村接到通知,因时值初夏,所以赤脚走到招待所,见到毛泽东,激动地说:“毛主席,我是一双赤脚来见您,对不住啊!”毛泽东说:“不要紧,随便一点,好。”并当即叫人拿出自己的一双大皮鞋送给毛华村穿。毛华村说,皮鞋大了,不能穿。随后,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毛华村的家庭情况,当问到他有几个子女时,毛华村回答:“我同您算是‘连襟’,前妻生了3个,后妻生了两个。”晚上吃饭时,毛泽东要毛华村与他同桌,并热情地为毛华村敬酒敬菜。饭后,毛泽东又与毛华村等座谈并合影留念。

  上述情况说明,毛泽东不仅正视历史承认与罗家的亲朋关系,而且非常重视与罗家的亲情。
jd009
jd011
jd011
jd011
jd011
jd011



12 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后还生有第四个儿子吗?






  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古籍研究所馆员宋平生等意外地发现了《韶山毛氏族谱》。这部族谱,是由毛泽东的族兄和私塾老师毛泽启,根据宣统三年(1911年)三修本,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继增总纂的四修本。据此宋平生撰写了《新发现的〈韶山毛氏族谱〉叙略及毛泽东家族史事考订》一文,其中这样写道:关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后代,通常的说法是3个孩子,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岸英生于1922年10月24日,岸青生于1923年,岸龙生于1927年4月4日。但是,《族谱》却记载毛泽东与杨开慧共生有4个儿子,而且还首次披露了他们的本名即:长子毛远仁,字岸英;次子毛远义,字岸青;三子毛远智,字岸立;四子毛远怀,字式谷。远怀名下注云:“民国十二年癸亥二月初二辰时生”(即公元1923年3月18日)。奇怪的是,其中并无毛岸龙。而毛远怀的生年竟与毛岸青相同,若用孪生子来解释,那么为何毛远怀又排行第四呢?《族谱》上说他过继给了毛泽铭,现在还没有其他旁证。总之,《族谱》中关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后代的记载,尚需进一步核实。

  宋平生撰写的文章,还有这样的记述:“毛泽民,字润莲。”……现在,我们通过《族谱》知道,他原名泽铭,字咏莲。他与原配夫人王氏共生有3儿3女,但只有一个女儿幸运地长大,并嫁给了一位姓王的男人。后来,毛泽民夫妇抚养了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的第四个儿子―――毛远怀,以弥补膝下无子的缺憾。

  毛泽东与杨开慧真的生有第四个儿子吗?据考证和多方面证实,毛泽东和杨开慧共生有3个儿子,即长子毛远仁,字岸英;次子毛远义,字岸青;三子毛远智,字岸龙。毛泽东与杨开慧生有4个儿子之说,肯定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说毛泽东与杨开慧生有4个儿子呢?毛远怀又是谁的孩子呢?在毛泽东的亲友中,的确有个叫毛远怀的人,而且至今健在。笔者早在1967年12月就认识他,他告诉笔者:他原名叫王华初,湖南浏阳人。母亲罗醒英牺牲后,便改姓毛叫毛华初,又名毛远怀。为何《韶山毛氏族谱》记载他是“泽铭抚子远怀,字式谷,民国十二年癸亥二月初二辰时生”(即1923年3月18日)。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他怎能作为其家属到北京参加追悼会向毛泽东遗体告别呢?

  这个问题的源头可追溯到1927年。这一年,蒋介石策动湖南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等搞“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便带着6岁的女儿毛远志到长沙,希望能找到党组织,但被捕入狱。在她所在的牢房里,有一位名叫罗醒英的女共产党人,带着8岁的儿子王华初。她们很快成为相依为命的姐妹。两人商定谁幸存谁就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1930年7月25日下午,彭德怀带兵攻打长沙,两人乘机越狱。她们到了湖南浏阳,罗醒英不幸再次被捕,时过不久壮烈牺牲。从此,王华初便由王淑兰抚养,并改名叫毛华初。1942年,韶山毛氏家族修族谱时,尽管王淑兰没在韶山,毛华初已去延安,仍将毛华初列入毛泽民和王淑兰名下,给他排行第23,取名远怀,字式谷。根据上述情况,正确地应当说他是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养子。

  宋平生在其文章中说:“奇怪的是,其中并无毛岸龙。”其实并非如此。《韶山毛氏族谱》中记载的“毛远智”,不是毛岸龙是谁?毛岸龙,又名毛远智,或者这样说:毛远智,字岸龙。《族谱》上记载:毛远智,字岸立,显然是笔误,应当纠正。
j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