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目病痰证,大致有二。一为无形之痰,目部无痰证可据,从全身痰证而辨。一为有形之痰,目部有形证可依。 按:眼病无形之痰,常为致病之因。眼病怪证、顽证常责之无形之痰作祟。因痰性滑,无处不至,出没无常,全身可现眩晕、胸脘痞闷、苔滑腻等证。有形之痰,为眼部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之病理产物,通过眼部检查可见。现代眼科检查手段提高了对眼部有形之痰的认识,扩大了眼病痰证的范围,丰富了眼病的治疗内容。 风痰阻于经络,眼位偏斜,复视,或恶心呕吐,或头昏目眩,或身形肥胖,舌淡苔白腻。当祛风化痰,正容汤加全蝎、蝉蜕方主之。 按:本条与风证门中风邪中络证的眼部证状相同,但辨证用药有别。风邪中络,在病变之初,可伴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恶寒发热、舌淡苔薄等症,而风痰阻络,全身可有痰之征象可循。 正容汤(《审视瑶函》)加全蝎、蝉蜕方 羌活10g,白附子10g,防风5g,秦艽10g,胆南星10g,白僵蚕10g,制半夏10g,木瓜10g,甘草5g,黄松节10g,生姜3片,全蝎6g,蝉蜕5g。 水煎,滤液酌加酒服。 内风挟痰上犯,眼位偏斜,复视,宿有头昏耳鸣,失寐多梦,腰膝酸软,或有高血压病史,舌红苔黄腻。当息风化痰,天麻胆星汤主之。 按:上条为外风挟痰,本条为内风挟痰,眼部证状无特殊差异,当从病史、全身证状中细求之。上条化痰偏于辛燥 ,本条化痰偏于苦寒,临床须细别。 天麻胆星汤 天麻10g,胆南星10g,白僵蚕10g,钩藤10g,茯苓10g,全蝎6g,贝母10g,生地黄15g,白芍药10g,甘草5g,怀牛膝10g,地龙10g。 水煎服。 眼眶疼痛日久,不红,无肿块,疼痛牵及头部,或固定,或游走,痛处皮肤发麻,舌淡或见瘀点,苔滑腻。此痰作祟也,络脉为之阻,星夏全蝎汤主之。 按:本条亦无形之痰,局部无形证,根据病程、疼痛性质及舌诊,从痰瘀论治。 星夏全蝎汤 胆南星10g,制半夏10g,全蝎6g,茯苓10g,乌梢蛇10g,白芥子10g,桃仁10g,地鳖虫10g,陈皮5g,甘草5g。 水煎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渗出斑块久不吸收,视为痰类,水湿聚结而成,半贝昆藻汤消之削之,可合入主病方中。 按:黄斑部渗出斑块系渗出液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物,与痰的形成机理相似,故视为痰类。渗出斑块一般不作主证治疗,当病程长,顽而难以吸收者,可用化痰软坚之剂。 半贝昆藻汤 法半夏10g,象贝母10g,海藻10g,昆布10g,茯苓10g,牡蛎30g(先煎)。 水煎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渗出斑边缘渐清,出血业已吸收,或现色素沉着,或病灶附近见亮白色硬性脂类沉着。此痰瘀互结,病益难疗,半贝昆藻汤加三棱、莪术、地鳖虫、当归、枳壳方主之。服汤不应者,当于虚证门中求之。 按:本条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退行期或瘢痕期。至此阶段,色素上皮化生,或胶质细胞进行修复形成机化瘢痕,除病理产物痰的形成外,尚存在络脉闭塞的病理,与上条单为渗出液积聚为痰者不同,故痰瘀同治。病程至此,取效较难,服消削破散之剂不应者,可用补益法培其本,或可取效。 半贝昆藻汤加三棱、莪术、地鳖虫、当归、枳壳方 半贝昆藻汤(方见上条) 加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当归10g,枳壳5g。 急、慢性葡萄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病,角膜后壁大量沉着物久不消退,亦视为痰类,多为热灼水液为痰,亦有水湿聚而为痰者,可于主病方中参合半贝昆藻汤,有热者加黄连。 按:角膜后壁沉着物,合符痰的性状,一般不作主证治疗,久不消退者,可参照痰证论治。 半贝昆藻汤(方见前)。 角膜溃疡面大,坏死组织多且粘,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互结,病益难愈,当于主病方中加胆星、黄连、半夏、贝母、茯苓之属,以清化之。 按:痰为火热所生,又助火热之威,其因仍在火热,当治主病,不另立方。 睑板腺囊肿,痰聚为核,手术治之。 按:睑板腺囊肿,光滑质软,内容为黄色粘性物,为中医眼科典型的痰证,病名直接以痰核命称,传统以化痰丸、化坚二陈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化痰剂)治疗,临床常施手术摘除。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中医眼科备读作者:聂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