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楹联

肇于宋初,蜀后主孟昶庆新春。自后僧俗,各以之赞颂功德,发挥道妙,摅心所蕴,藉谕同仁。云栖法汇,曾载各联,今踵芳规,以博一笑。印光识。

释迦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面目。
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旧家乡。

释迦

佛应西干,度众生以悟证菩提,故感天龙常拥护。
法流东土,开文化而震发聋瞆,致令贤智尽归宗。

三惑尽而二死亡,一尘不立。
五蕴空而六根净,万德圆彰。

释迦

圆悟藏性,彻证自心,道通天地有形外。
慈起无缘,悲运同体,恩遍圣凡含识中。

冀有情共证真常,本寂灭心,说圆通法。
期含识同登觉岸,依一实道,开方便门。

释迦

华严顿演圆宗,独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愿导归极乐,全收九界,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

弥陀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释迦

华表圆因,显如来成始成终之道。
严彰实果,示众生心作心是之门。

弥陀

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伶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弥陀

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凡同证真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
以大慈悲,立厌欣之胜行,若能初土托质,何难顿入寂光,导三乘五性齐登净域,因兹千经俱阐,万论均宣。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切莫从头再眷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直须全体总亲承。

弥陀

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诸庄严,圆彰净土。
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弥陀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五住二执,蒙光顿圆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证于一真。

弥陀

佛愿宏深,十方共赞。
生心恳到,九界同归。

寿量无边,竖穷三际。
光明有象,横遍十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弥陀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傥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弥勒

宝阁覆十虚,宛若空含万象。
分身遍尘刹,直同月印千江。

弥陀

济度无方,怜伊体一。
津梁罔测,悯彼迷深。

誓愿宏深,十方共赞。
慈悲广大,九界同归。

弥勒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弥勒

宴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楼阁门开,圆彰法界修因事。
慈悲愿普,预摄龙华证果人。

观音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彻证一真法界,三惑尽而二死亡,德超十地。
普令九类圣凡,五蕴空而六度具,道继大雄。

观音

一尘不立,得真圆通,现随类逐形之身,寻声救苦。
五蕴皆空,证大寂灭,依即心自性之道,说法度生。

云起慈门,悯彼迷情不易悟。
波腾愿海,怜伊佛性了无殊。

观音

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
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

照见五蕴皆空,说法度生,竖穷三际。
证极一乘实相,寻声救苦,横遍十方。

观音

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
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

法法圆通,故名自在。
头头合道,因号普门。

慈起无缘,恩周庶类。
悲兴同体,道启多门。

势至

本愿不违,摄念佛人归净土。
分身无量,居极乐国遍十方。

都摄六根,获大寂灭。
单提一念,证真圆通。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圆通道,广度众生。

菩萨

证诸佛本妙觉心,从兹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乐。
愍众生迷如来藏,故复现身尘刹,作得度之因缘。

佛殿

冥显咸加,恩踰父母。
圣凡普利,德迈穹苍。

韦驮

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宏圣教。
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

普陀韦驮

护法安僧,俾有情共入普门,满观音愿。
降魔制外,令含识齐登觉岸,遂善逝心。

普陀天王

企慈云普覆尘寰,以天王身,作如来使。
期法雨均沾沙界,现大人相,镇圆通场。

关帝

浩气冲天,仰效义天之覆庇。
精忠贯日,常随佛日以昭彰。

佛殿

行满果圆,导三乘以齐成觉道。
悲深愿重,拯四生而共届莲邦。

普陀仙人井观音

悲愿宏深,故从个里涌甘露。
慈恩浩荡,致使寰区尽竭诚。

佛殿

教演偏圆,统九界而齐度。
德全福慧,超十地以独尊。

灵岩山智积殿

证法华而来灵山,追随多宝塔中佛。
现色身以医陆弟,愍念阎浮世上人。

灵岩智积

灵岩灵迹有永夫,足显轮回旷远。
智积智谋启陆相,月彰佛道渊深。

圣德难思,特现像身说法要。
悲心无既,永留本寺作帡幪。

藏经阁

如来广运慈悲,陈谭三藏甚深之妙典,普使众生,开发菩提,销镕惑业,昏迷而复常寂照,摄果觉而总作因心,直同露滴沧溟,便是汪洋大海,甄陶化育,利益难名,我辈欣逢明诲,敢不卒年矻矻,依教修行,彻底穷源,饮兹一味,自此罄空后际,导怨亲以共出畏途,用冀仰酬夫佛力。
皇帝不忘付嘱,颁布五时秘密之真诠,悉令含识,闻熏般若,清净根身,了挂碍兮获本圆通,即凡情兮全彰圣智,无异尘投毕华岳,顿成岌嶪高山,护念保绥,功勋罔测,吾侪幸遇指南,固当终日干干,竭诚持诵,登峰造极,观彼太虚,由斯周遍十方,扶胞与以齐臻道岸,永期上报于君恩。

法堂

慧焰重重,烁破千年之暗室。
法源混混,滋生五性之灵苗。

藏经阁

法海汪洋,深探彻底之源,方可谓无孤佛化。
义山峭峻,直上绝高之顶,始堪云不负己灵。

藏经阁佛殿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藏经阁

五时言教,非异非同,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
三乘谛理,即多即一,由性现相,摄相归性,直似空含万象象依空。

讲堂

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崇特别,以华严圆满菩提之妙因,唯在导归净土。
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等益,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佛教净业社讲堂落成,命撰楹联,因标示宗旨。

念佛堂

何必问是谁,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无处不慈悲。

决志求生,效昔贤将错就错。
一心忆念,至今日人云亦云。

念佛堂

因戒生定,定慧圆明菩提本。
由教入净,净禅贯彻觉道成。

力修戒定慧空,则无我见。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念佛堂

三业相应,往生有分。
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照见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
都摄六根净念,上合本妙觉心。

五蕴皆空,六根俱寂。
一尘不染,万德圆彰。

三教堂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永明塔院

宗镜圆照,万善同归,本教义而续慧命。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振大机以警愚顽。

智者坊

教判五时,化仪化法双诠,灵鹫亲承诸善逝。
佛明六即,心作心是并阐,支那弘道无二人。

孔圣殿

继往开来,道通天地有形外。
祖尧述舜。恩遍飞潜异类中。

如意寮

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地藏坛

洪愿发时,生蒙度脱。
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法华坛

大事因缘,端归实相。
一乘源本,在报亲恩。

三门

经承北阙,律阐南山,续慧命于将来,直使普天含识,顿明寂灭真心,竖穷三际。
道继西干,宗传东震,开佛知于当念,咸令法界有情,彻悟圆通妙性,横遍十方。

三门

诣菩提场,趣寂灭殿。
登圆通路,入解脱门。

菜园地壮菜根粗,因真果正。
粪多茄子大,彿厚福隆。

戏台

权制排场扶教化。巧垂明训振纲常。

戏台

寓褒眨,别善恶,庆殃福极,报不爽于淑惠贤奸,发瞆震聋,允作千秋藻鉴。
扶教化,振纲常,慈孝仁忠,义各尽于君臣父子,移风易俗,洵为万世典型。

戏台

典型示彼将来,俾狂夫克念作圣。
奸谀诛于已往,庶潜德大发幽光。

法如庵三门

法道幽深,直入圆通妙境。
如门广大,全彰寂照真宗。

贺传戒

张戒网以振宗风,二谛圆明,诚足追踪往哲。
布慈云而降法雨,三根普被,允堪贻范后昆。

讲禅林宝训览镜知惭宏宝训。规今师古振禅林。

挽法师

以求生得故乡之风月,生本无生,无生而生,生于无生之净土。
以示灭作险道之导师,灭实不灭,不灭而灭,灭于不灭之秽邦。

挽法师

圆满菩提,常光现处幻缘灭。
庄严净土,本有彻时真智生。

贺五十寿

效伯玉之知非,五十年愆尤,从兹尽忏。
师仲尼之立命,百千世懿范,永用遵行。

挽讲楞严

汇阴入界而头头合道,数十年教义宗风,徒成景仰。
泯根尘识而法法归真,一刹那因圆果满,永作津梁。

贺寿

己立立人,是名上寿。
知非非断,可谓长年。

挽老修行

禅心虚寂,净业精纯,蒙佛接引以往生,不枉数十年来居海岛。
道貌威棱,清神卓荦,令人敬畏而景仰,允堪千百世后作典型。

挽天童寄禅和尚

追忆拈提,意旨昭著,悉令认影狂徒,即时还得本头,可叹天不假年,致使法门亡砥柱。
每吟偈颂,声韵铿锵,普俾抛家浪子,直下顿开宝藏,堪悲事未遂志,遽教后进失规绳。

平交法嗣晚辈皆可用

十载住天童,恒以诗歌傅密印。
一朝生佛国,永随观势证圆通。

寄禅和尚

解同霁月光风,上继密云之法道,方欲宏开学会,接引后昆,岂料竟生极乐克因去。
诗等金声玉振,永为苦海之慈航,尚期亲证圆通,追踪光觉,急宜复入娑婆了愿来。

寄禅和尚

痛法道之式微,腹蕴经纶,志图恢复,援官长以作金汤,何意半途而逝。
冀宗风之丕振,心悬藻鉴,口吐珠玑,刊枣梨以普流布,可云永劫常存。

挽留云观月和尚

仰承师志,创建禅林,普令参请缁流,得以安身立命,幸值年高德卲,式范后昆,何缘月落青天水到海。
上叩帝阍,乞颁龙藏,悉使宗教开士,因兹达本穷源,既经质谢神迁,亲侍大觉,当必心冥理地道符空。

平交挽住市廛小庙僧

本来面目,即俗恒真,俯向碧潭观夜月。
毕世操持,似退实进,倒骑驴子上庐山。

僧挽大商家护法

白手起家,居廛为政,数十年广行慈济,大展经纶,无边际清操高风,讵料徒成夫景仰。
赤诚护法,即俗修真,当斯时顿弃幻躯,直升安养,绝对待本光常寿,必将彻证于唯心。

定海县送瘟

经宣秘藏,送瘟神即归天府,岂徒一邑安康,纵属邻邦不为壑。
咒诵真诠,祈吉耀常照下方,既锡阖境福庆,兼令通国沐容光。

送瘟

下民背觉合尘,致使天灾以见告。
大士寻声救苦,因怜葵悃之诚求。

代吊孙传芳

心契真常,普为怨亲修圣道。
身偿业债,浑忘人我归莲邦。

送瘟

慧日丽中天,灭尽瘟疫之霜露。
慈云覆大地,滋荣福寿之根苗。

自励

悉将格致诚正措己躬,是真豪杰。
不以身心性命置度外,乃大丈夫。

自励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自励

照见五蕴皆空,心境俱捐,直同皓月孤圆,光吞万象。
证到一尘不立,智悲双运,不异昊天浩荡,体覆群伦。

念佛方能消宿业。
竭诚自可转凡心。

自励

闭户拒来人,痛念死期将至。
专心修净业,深惭道业未成。

卓立不移,当师孔圣。
有非必改,宜效蘧贤。

证道方能超六道。
明心自可了三心。

自励

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
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阅遍尘寰原是幻。
研穷妙性急归真。

寡过未能为我憾。
居心无伪任人非。

自励

知佛性常,奋克证志。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闲联

解行全无,敢充天鸟。
根身未净,勉效云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师贤心实,师圣心空。

闲联

虽有珠海金山,不如坐进此道。
纵令封禅拜国,何若立往西方。

事事利人,出尔反尔。
心心省己,念兹在兹。

一制夫心成铁汉。
三缄其口学金人。

药师

如来誓愿宏深,普利有情,果能心无所住持洪名,自可灾遍消尽六道苦。
经咒威神广大,齐资含识,若肯念不分驰禀圣教,定然寿得延及两足尊。

法堂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而万德圆彰,究竟亲证夫实相。
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尘不立,彻底显现乎佛心。

观音地藏

观世音现众身以说妙法,随尘刹感,遍尘刹应。
地藏王空地狱而尽生界,行如来事,慰如来心。

贺功德林

肉食忍心招劫运。素餐善念致太平。

观音地藏

遍法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首推普门大士。
举冥阳兴慈运悲,常时垂手,莫过地藏愿王。

贺功德林

体干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
存民胞物与之念,特备素餐。

地藏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缅与乐拔苦之心,共三际十虚而莫既。
地狱已空,始示成佛,溯兴慈运悲之念,举五乘九界而无遗。

诸法渊海

佛愿洪深,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法门广大,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格物致知确解

格除幻妄私欲物。
致显中庸秉彝知。

吃素念佛

缅如来愍念殊殷,常持洪名,冀历劫罪愆,由兹即灭。
观世人睚眦必报,永断肉食,以杀身怨恨,决定难消。

素食处

推吾人恶死之心,巧行救济。
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吃素念佛

口腹误人,出尔反尔结怨对。
佛名济世,念兹在兹预圣流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


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代康泽师作

居土身居善堂,力行善事,终日宣讲,劝人为善。担荷圣贤居家为政在野尽忠之道,遵守佛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每一思及,羡慕不已。然善事固有大小不同,善书亦有浅深不等。欲令自他同登善域,宜择其善书之最精微显著者,刊印流通。使天下后世之见闻此书者,皆悉改过迁善,希圣希贤。何异阁下遍提天下后世之耳而面命之。较宣讲于一时一处者,其功德大小,不可同年而语矣。但善书虽多,所说皆世间小因小果。惟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超古超今。言简而该,理深而著。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传家之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后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则绳武圣贤,了生脱死,若操左券以取故物。与彼世所流通善书,不啻有山垤海潦之异。兹因了得师由普陀朝九华,()特令绕道至金陵请来,呈于阁下祈细心玩索,则食嘉肴而知旨,学至道而知善,其刊板流通博施济众之心,必有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颜,一名思仁,江苏昆山诸生也。博通三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著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众生造业,唯此二者最多,改过亦唯此二者最要。又著阴骘文广义,使人法法头头,皆知取法,皆知惩戒。批评辩论,洞彻靖微。可谓帝君功臣。直将垂训之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使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两无遗憾矣。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幽微奥妙之义,而以世间事迹文字发挥之,使其雅俗同观,智愚共晓故也。又以修行法门,唯净土最为切要。又著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此一种书,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窃念虞舜为善,舍己从人。商书修德,主善为师。素知阁下及同堂诸位善人无功不立,有善皆纳。敢请刊板,宣讲流通,则展转传扬,灯灯相续,尽未来际,皆受其赐。祈发救世之婆心,勿以人微而废言,则幸甚幸甚。居士传,系乾隆间苏州长洲进士彭绍升,博览群书之暇,采自汉至今之大忠大孝,清正廉洁,有功名教,深通佛法者,录其入道修证之事,兼载发挥佛法之文。人有数百,书成六册。三教平心论,系元学士刘谧所作。先明三教并是劝人止恶行善,不可偏废。次明极功浅深不同。后广破韩愈之说,并欧阳程朱之说。释氏稽古略,以历代纪年为纲,儒释事迹为目。自伏牺至明末以来,国家之治乱,佛法之兴衰,信毁之罪福,修持之利益,祖师法言,高僧行实,并及出格忠孝,至极奸恶,皆录其大端。使人展卷便知法戒,端坐旷观古今。岂徒有益于修道之士,而实为读书论古者之袖裹奇珍也。佛法唯教人止恶修善,明心见性,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一大藏经,绝无一字教人运气炼丹,求成仙升天,长生不老者。国初魔民柳华阳作慧命经。尽用佛经祖语,证炼丹法。挽正作邪,以法谤法。未开眼人,见其邪说,认为真实,正见永失。所言所修,皆破坏佛法。而犹嚣嚣自得,谓吾幸遇真乘,得闻正法。所谓认贼为子,煮砂作饭,一盲引聚盲,相牵入火坑。可不哀哉。夫炼丹一法,非无利益。只可延年益寿,极功至于成仙升天。尚非老子真传,况是佛法正道。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若能领会此语,便不被彼所迷。兼能熟阅安士全书,居士传,平心论,稽古略等书。则明镜当台,姘丑自分。洪炉验金,真伪立判。恐曾从事此书,故不禁尔缕云。禅宗一法,惟令人真参实悟。故所有言句,皆无义路。不可以凡夫知见,作文字义理领会。若非亲近明眼善知识,及用拌命死心一番工夫参究,必不能顿明自心。心既不明,必不解祖师意旨。切不可依文解义,学口头禅。譬如山野小民,妄号帝王罪必灭族。凡稽古略居士传及一切语录中机锋转语,切勿妄会,至祷至祷。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束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方司司长。从堂兄好愚居士,名景熙者,乃赣州大绅,素尚佛学。故居士少时,对法门亦肯护持。城中寿量古刹,颓废已久。民国初,土人藉办国民小学之名,并谋得全占字据,盘踞其间。后由居士发起,请大春和尚兼任住持,藉资保护。及民八九年,寺与该校涉讼,均由居士德望所及,一倡百和,靡然风从,凡地方绅、商、学、界各正士,一致主张公道,遂将学堂迁出,保全寺基,及赎回田租若干。至二十二年开马路,该寺适当路线,已定中为大马路,两旁作小菜场,全寺尽毁,万无保存之余地。缁素已至山穷水尽,知()昔日佐助大春和尚,与该寺向有因缘。其时在苏随侍印老,必识有力护法,函请设法挽救。适居士亦由避难来苏,已皈依印老法师,吃花素,修净业,法名德诚。()为二十尺之铁质大士法相起见,奔走呼号。得以达到保全,进而重兴者,亦得居士赞襄之力不少。迨其二十五年回里,寺事尤多赖维持。但因公私众务纷繁,信心虽发,实行难专。每日不过少时功课,随缘修习而已。至二十七年秋末,因宿世今生杀业所感,又发生大病。(当身未皈佛时,喜打鸟网鱼,杀害许多生命。民十几年时,)(曾生对口疮,病势危殆,痛苦之极,遂发愿断此恶习。因念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忽凭空闻香,病遂渐愈。)缠延日久,痛苦难堪,令其子发庄,汇洋数百圆,嘱()供养印老,及代作其他功德。()办理后,回函劝其长素,闻至年底始实行断荤。延及二十八年三月,病势日重。幸妻妾子媳,皆印老之皈依弟子,均知临终助念之紧要。乃于十七日,向寿量寺,请二僧为之助念。至十九早晨,居士自知当辞尘世,遂令抬出庭前,一换空气。唤兄弟嘱咐后事,并令长子发庄,跪听遗嘱。说毕,众见而色特异,即仍抬回卧室。二僧与家人,同声助念佛号。发庄敬捧阿弥陀佛接引像,请其观看。因大病初起,仍为颈项外证,致左手下垂,数月不能提举。正近属纩之际,及见佛像,左手忽活动如常,举起合掌。便现欢喜踊跃之象,急念阿弥陀佛。其时毫无痛苦,随众念佛声中,安详而逝。时年六十一,即己卯古历三月十九日也。居士大病数月,痛苦难堪,实由恼害众生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及至临终,得此瑞相,可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决定生西而无疑。身后丧葬宴客,一一皆遵印老函示,概月素筵,开南赣佛化之先河。如斯善利,虽由本人善根成熟,而家眷饬终如法,善以助念,亦实极大助缘。故末后一著,望四众佛子,及早注意。李丁氏,法名德宏者,曾适扬州李某。因夫婿纳宠妾,自未生育,难安于家,遂依继母丁德元居士而处。继母亦即视同己出,互相扶持,举止相随,近二十年如一日。民国十七年在申,由亲友引见印老法师,遂同叩求摄受皈依,请赐法名。老人亦念诚恳,即慈许,并题法名为德元、德宏。自此长素奉佛,修持唯谨。母女相依,转为法侣。痛念俗缘福薄,眷属凋零,今遇净宗良导之出世父母,得依为师,亦属万幸。由是孝敬老人之心,十分真切。论平日之信向修持,一切皆在刘居士之上。唯恨宿业所障,因缘欠缺。民二十七年夏,见武汉将近沦陷,乃由香港来沪暂避。因房价过昂,租赁不易,住客栈,费大而多不便。太平真老,向知他母女信佛真切,当此大劫,流离失所,眷属凋敝,殊堪怜愍。在寺辟一净室,俾其老幼五人同居。至二十八年三月初,忽患伤寒。延至四月中,医药罔效,病势日重。寺中佛事繁多,屋宇又少,若死在寺,无法安顿,不得已而送医阮。医院章程,悉依西法,饬终助念,万难照办。入院二三日,知佛法人,不能前往。遂于四月十八日早,糊糊涂涂,死在院中,时年五十。如此向有信心修持之人,若临终得如法助念,往生瑞相,当不在刘居士之下。但因机缘所碍,全失助念之益,致平日之信心,现生不得受用,只作未来得度因缘,殊为可惜。以此比较,确知临终助念之关系,实为重要。虽然,功不虚弃,果无浪得。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刘居士之如斯善利,当由宿种今熟,故得善缘眷属而为成就。李居士之如此差失,谅由宿世破人胜事,致感得种种不如法之时节因缘,而作障难。且今生信奉三宝之一切善行,决定可作未来得度之因,毫无疑义。但究不如当生了脱为直捷。故老人常云,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愿有志生西之缁素同人,一举一动,注意因果。必使步步头头,悉令成就往生胜缘,为切要耳。

吃素念佛修净业人,须平时事事多与净行相合,乃可往生。

曹亚伯居士,湖北阳新人。天姿颇好,髫龄入泮,即与武昌起义诸公,极力提倡革命。清廷严禁,遂亡命出国,遍游欧美,与孙总理诸公互相提携。至民国十一年,居士遂不与闻国事,隐居沪滨。继在昆山置产为家。后受张纯一居士劝,信向佛法,遍读大乘各经论。至民十八九年,亲近印老以后,与()亦颇相契。逢人必以佛法相劝,提倡宣传,颇有大力。法门之事,尽力护持,不避忌讳,亦为人所难能。()为江西寺产各事,均得其助力不小。而轻财重义,清高坦白,不与人争权利,亦为今人所罕有。惜事事草率,不依成规,致所行多成游戏。所以只种远因,现生难得实益。平日以身心两强,英雄自命,期能活一百二十岁。奈因少年冶游,(此他自己常高)(声对众发露者。)斲丧过度,已成外强中干,故晚年亦常生病。民国二十六年秋,稍患泄泻,医治将愈,仍一再与()函约时期,来苏礼觐印老,藉叙衷曲。讵知如期之前夕,患霍乱。届时约好同伴往邀登程,见其即将垂毙。不一小时,便奄然长逝。时年六十二,仅得所期之半,为八月二十五日正午也。平昔所说一切世出世间诸事,皆成画饼。此则游戏法门,现生难得实益之铁证。修净业人,对其不依成规之一切,当切戒之。

彭守拙居士,江西南昌人。民十八年,特来沪选素厨司,到南昌办蔬食处。因至太平礼印老,始与()认识。后又在佑民寺,办佛经流通处。由作事认真,得诸居士信任,故两处事务,皆归经理。对法门中事,随缁素诸公之后,护持提倡,亦竭尽心力。()为南赣寺产诸事,多资设法,为益亦深。但因儿女多,家无恒产,维持家计,烦费辛劳。自修功课,虽不能无闲,亦不肯放过。年五十余,因积劳身弱,致常生病。至民二十七年七月间,预知时至,先对家人说定时期。届时家人围绕助念佛号,居士亦正念分明,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因其恭敬三宝,事事皆依许止净为师,闻往生瑞相,亦相近云。(但闻时未经笔记,尚有诸多情形,不能详尽。

查宾臣居士,江西九江人。向业商,家道小康。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地方慈善,慷慨助成,曾为九江莲社副社长。民二十四年,()过九江,初次见面,即承特别优待。二十五年,朝普陀,来苏州,相识益深。二十八年春,避难居赣州。转徙流离,仍一心奉佛,数与()通函,略商法门中事。至二十九年正月,不幸飞机轰炸赣垣,落弹于所居附近,被惊吓中风。继患脑膜炎急证,于二月二十一日申时逝世。因平日深信净土,素有修持,加以眷属亦稍知饬终要义。故虽急疾而终,仍得心存正念,毫无昏迷挂碍之象,连声称念阿弥陀佛,瞑目安然而逝。如此,按之经教,颇具生西之瑞征。亦由素行皆依成规,多与净业相合所感致。

按此三居士,皆已皈依印老人座下,执弟子礼。对许止净居士,莫不同声赞扬。但彭查二位,一切行为,多以二老是则是效。纵有力量不及,亦自知惭愧,不敢放逸,故结果亦相将庶几。曹居士,口头称颂,有过之而无不及。唯自己行动,多近草率,殊少著实。加之素无如法礼拜持诵之定课,且随自己心行,名曰念佛,故结果亦全无影响。足征佛法贵实行,非口头所能了事。功不虚弃,果无浪得。()书此自儆,并为一切同病者戒。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附录

古人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德森)苦恼无状,学行全缺,若非得印老人摄受提携,实不知何所托足,遑论其他。兹承缁素诸公,亦有垂青而怜愍者,何一非老人加被之所致也。即偶有记述,鄙俚不文,语无伦次,又何堪问世,刺人雅目。但由查宾臣居士,函述许止净生西状况,老人即函令(德森),记述其事,附于文钞续编之末。因奉此命,遂将有关法要,清晰情形之各事实,缕记数则,以作附录。仍呈老人鉴核许可,乃敢附骥尾,得以随行广布。若曰欲步后尘,弘宣法道,则吾岂敢。但仗老人慈光,俾所记事实,传布遐迩,令人直信不疑而已。苦恼比丘德森谨识。

念佛摄心偈(见云水堂书壁,照录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吐肝吐胆,剖心沥血之诚实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但吾人既知生信发愿,决定求生。奈妄想纷飞,口虽念佛,心全昏散,亦属往生之障。若如()之业障深重之最极钝根,遵照前人几许良法,均觉费力,仍难制心一处。兹录云水僧书壁念佛摄心偈,似发前人所未发。以之调摄身心,实较其他各法为有效。况念念存想莲华,即西方胜境而安心,自然有助净行,毫无流弊。与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谋而合。呈似印公老人,亦赞妙善。故敢钞附于此,俾如()驽钝之净业行人,依之修习。偈云。

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 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 色放青光念
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许止净居士往生记并颂

居士,名业笏,江西彭泽人,清光绪甲辰翰林。住馆八年,光复后,即隐居。民国二年,归心学佛,专志净土。继读印光法师文,即知老人法门龙象,尤为净宗山斗。进知观音大士,为弥陀左辅,莲邦智导,遂动朝普陀,礼大士,谒印老之念。于民十一年前往,礼觐之下,以撰就礼观音疏进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前,载疏全文。)内有食廷璋之芋,克日西行句,老人便意其尚未断荤。乃问,汝吃素否。答曰,吃花素。老人作色呵斥曰,倒架子,如此大通家,尚不以身作则吃长素,何能感化他人。厉声大吼,居士欣然乐受。不但毫不介意,实在心悦诚服。次日上书请老人继续编辑净土圣贤录,自愿助成。于见面受呵之慈训,表示万分感激,叹为名不虚传。老人见其知见纯正,文笔超妙,尤且虚怀若谷,殊为末世罕有,遂请编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自是函件往来,益臻款密。乃执弟子礼,求老人授皈依,赐法名。老人仍令名止净。民十六七年,避难沪滨,聂云台居士,请编历史感应统纪。二书次第流通,凡具正知见之缁素,皆叹其佛理高深,文学精粹。潘对凫老居士,再请撰佛学救劫编。三书编成,皆印老人料理排印。即四大名山志之印行,居士亦各有辅助,老人序中亦述大概。民二十五年,在报国,再求老人亲授菩萨戒。(因昔年奉老人命,自在佛前受过。)居士虽具人难企及之学问道德,而虚怀谦下,逢僧必拜,见佛必礼,通身放下,恪守在家白衣,为皈依三宝弟子之身分,不存丝毫骄矜傲慢,尤为今人所难能。又虽法法融通,而修持唯谨,全同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毫不游移。幸三宝加被,宿业净行两相感召。将往昔杀生食肉,恼害众生之恶业,必使将来生生世世,堕落三涂之后报重报,转作即今之现报轻报。以便即生了脱,径往西方,故致近多年来,常多病苦。(请查戒贤玄奘二古德事实,自信斯言非妄。)因()常侍印老,与居士复有乡谊,平常小事,多与通讯,故知之颇详。今但叙其大要,至每日定课,精进修持,与兼行世善,竭诚维护三宝之一切细则,均无暇备述。迨民二十七年五月,避难庐山牯岭黄龙寺,又大病。至闰七月,病稍闲,仍奄卧不能握管,便口授,令外孙代书,函告病时经过,与今后急求解脱,旱得生西,但念九华志未出,乃有如不即往生,望先读为快等意。()念衰残至此,知非人世久客。十月得福海师函,知已西逝,时年六十三岁。至二十八年,查宾臣居士,将同居寺中之姚半僧居士,致乃兄函(乃兄姚节卿,为居士门生。)抄寄,藉悉居士生西详情。函云,九月初一日,(指二十七年阴历。)招弟至前,以后事相属托。继则莞尔曰,今早梦见佛来,遍身璎珞,相好光明,向余曰,我来看汝。余即礼拜,少顷便醒。毋乃世尊慈悲,特来安慰我耶。若更得示现接引,令我带业往生,则大幸矣。语已,即合掌曰,西方再见。自是不复开声,唯专心默念佛号,至初三早七时,安详西归。通身冷透,头顶犹温。入龛时,遍身柔软如棉,俨若老僧入定状,面色光泽逾平时。正所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缁素见闻,肃然起敬,叹为希有。留寺念佛七日,依律火化,骨灰尚存黄龙寺中。()谓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得如所愿,满菩提愿。愿见闻者,发菩提心,同念佛号,同生西方。将来七宝池中,得与居士把臂共行,同为弥陀之弟子,闻法证忍,同度娑婆之众生,以满居士之愿,而为之记。复说颂曰。

吁嗟净公,法门金汤,具正知见,安分循常。遍研经藏,深入佛祖堂奥。示现白衣,坚守祇园边疆。每嗟末季,缁素多忝乎厥职。力倡莲社,必依僧伽作纪纲。宗说兼通,堪称外护之翘楚。安僧卫法,益叹龙象之无双。法法圆融,单提契理契机之净土教。门门畅达,直往易行易到之极乐邦。今既瓜熟蔕落,果蒙西方教主亲接引。尤冀速证无生,不违本愿,即同娑婆,护持三宝,普度众生作慈航。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复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书(附来书法名德宏

端午后二日来示,延至大暑日拜读,计时二十一天。交通不便如此。非常时期,一切以非常视之,天宽地阔矣。自惟孽重障深,幸留残命与公通问者,皆佛菩萨默佑之力也。古历四月二十日,日机轰炸恩施县城,时在酉初,德宏方自法院回寓。警报至,两女与女仆,抱福周儿避往山洞。小妾抱福备儿,随宏不走。紧急警报旋至,宏在佛前念观音菩萨。机声回环作响,佛座前,有一方桌,上加棉絮,小妾伏其下。忽牵宏衣,宏俯首视之,头部方入桌下,炸弹陆续发声,却不甚烈。备儿大哭。宏背部有物微触,起立一视,房门震倒,佛座亦倾,满室灰土。足下有小瓷观音像急拾入怀中。(上年法院寝室被回禄,瓷像陷瓦砾中,毫无损伤。)墙已外斜。与小妾出门视之,始知前后两进皆中炸弹,栋折榱崩。后进邻居,又中硫磺弹起火,仓卒从前进木料支柱下窜出。小妾与邻女,避往安全地点。宏拟抢救衣物,回至原寓门首,孤力无援,不敢一人窜入。正徘徊间。不意四面火遮去路,急避伏夹墙内烂泥沟中,闭目念佛。上下左右,火落如雨,手拍即息。火焰离头不足一丈,热气非常难受。沟泥已成温汤,衣已著火一二处。心中仍无所恐,惟自咎不应恋恋衣物,陷入绝地,静待佛菩萨援救而已。久之,南面火势落下,恃鞋底为烂泥浸透,奋起蹋火而过。行十丈远,竟获安全,无一毫损伤。不过肌肉久经火炙,胖子已成瘦汉。所有衣物书籍,及十余年来日记、诗文稿,荡然无存。法院文卷器具,亦成焦土。又幸行政、财政、各部,皆由高院第三分院院长负责。昨奉部令,分院院长、首席、皆撤职。宏将来虽受处分,想于饭碗无碍。法院移东乡大歇场,即在附近赁茅屋一间。借友人衣一二件,同乡赠小儿衣数件。两女两儿,有衣无跨。城内商店,大部炸毁。乡中须赶场,衣料难买。聊度难民生活,历时将两月。念先考八旬冥诞,无力营斋,只有汇上五圆,叩乞转请百八佛七道场,设位超荐。又乞代购吃饭家伙(即六法全书)一部。次儿本名福备,不料印老法师,赐名即此二字,佛法感应,不可思议。宏自劫火出后,誓持大悲咒终身,行、住、坐、卧,心中默诵,为世界祈祷和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师谓然否。生儿教养并重,小妾督责甚严,急时亦知念观世音菩萨。福周儿,亦能拜佛。知念,附陈。切盼来谕,开示此次火劫因果之理。老法师座前,烦为叩安。

前日接航函,惊悉经过危险。何啻虎口余生,真令人不寒而栗。佛菩萨有求必应,寻声救苦,不可思议之感通,益信而有征。()拟撰一灵感记,登佛学半月刊等,为之宣扬,启人信仰。居士之善根,亦可日益增长矣。第居士于衣物上遭此大劫,()远在数千里外,实抱爱莫能助之慨。幸全家大小,均得脱险无恙。只贵体为劫火久炙,大胖子成瘦汉,亦无其他伤害,则行动当较庆快,亦无所碍。至在未脱火窟,最危险之时,能心无恐怖,此为修持有素之表现。但只静待佛菩萨救援,不知念及已陷绝境,自分万无生理,尤应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随念一名即可)一心希望佛菩萨垂慈。如不能脱险逃生,即专望接引往生。不知如此著想,犹非彻底究竟。幸得脱险,不然,恐葬身火窟,而不得往生之善利,伟大误矣。注想佛菩萨接引往生,如未至其时,亦能感佛菩萨救护脱险。尤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利益大,方为彻底。至云,此次因果之理,吾人自无始来,无孽不造,但须因缘会遇,方受果报。即如目下令吾人罹此大劫之人,一切险恶心行,吾人往昔昏迷不知觉照时,纵有轻重强弱之不同,亦无非只顾我活,不怕人死,以五十步笑百步耳。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将来究应如何酬偿,或冥或显,自有相当之价值在。吾人深信因果毫发不爽即已。若云,毕竟如何,自非凡庸粥饭僧所能分析。令先严老人八十冥寿,已函百八佛七道场,安位超荐。吃饭家伙六法全书,已托友人代购代寄。友人回信,一并附上,便知所以。尊愿终身持大悲咒,祈祷世界和平,固属甚善。但此万无生理,劫后余生之有限光阴,尤须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并以一切功德,普为众生回向,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俾自他悉得了生脱死之究竟实益,庶不负佛菩萨此番慈救矣。

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附来记

傅邹仁显,江西清江县东郭村,傅春浦居士之妻。(其夫春浦生西事,再见本附录之末。)为人慈祥笃实,刻苦自励。信奉三宝,念佛不懈。居士逝后,伶仃孤苦,子然一身,失其所依。屡经春浦居士友人,为其筹划食住事宜,迭遭逆境。二十八年五月间,经人送入距樟树镇十数里石坡里清净庵居住。仁显念诵精勤,暇时上山打柴售卖,以谋升斗之米。该乡人大多不闻佛名,见仁显如此修持,咸与亲近。有患病者,仁显为之诵经施药,(药由余敬西居士制送)辄有奇效,十愈八九。一日,早课后,照常上山检柴。柴已捆好,肩荷而行,瞥见寻丈前芦苇内,一物如牛。适村中二猪游于是地,该物即攫其一,势将啖食。仁显见之,即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初不料此物,即将猪放下,任其逃去。该物炯然两目注视仁显,仁显熟视,始知虎也。此时念佛虽然不辍,几不成声,惊惶失措,不能举步。山下数十武,即有农民耕田。当虎来去之时,农民均已看见,仁显念佛,亦皆闻悉。猪逃回家,适走田墈上过。鲜血淋漓,农民均惊异。佥以此猪能从虎口逃出,诚大奇事,然念佛人,或遭不测。正当猜想之时,闻断续念佛声,仍然在耳。群乃循声而往,见仁显虽呆若木鸡,而念佛如故。众趋而问讯,仁显始复常态,历述颠末,弃柴而归。经此遇虎念佛解脱猪厄之奇事后,石坡里人,方知佛力不可思议,信仰者由此日众,檀施者亦不乏人。初次布施者,即脱虎口猪之主人翁。该猪现仍长畜如常云。(此记,从余敬西居士多次来函中,缀集而成。

傅邹仁显,民国某年,已在南昌定恒和尚座下,求授三皈。二十四年秋,()回赣经过樟树镇时,随其夫春浦,同求()为授五戒。自此持斋念佛,精进不懈。迨去岁春浦西逝,目睹瑞相昭彰,众叹希有,信心因之益坚。加以上无父母,下无儿女,复无卓锥之地,孤苦无依,厌离娑婆,求生极乐之心亦愈切。奈宿业所障,虽有其夫老友谢双湖居士等,一再维持,终以因缘阻隔,难得安居。观其历经困苦,实有饥寒交迫,求乞无门之厄难。幸其信佛心专,善念真切,迭受障碍,俱宁可自己受苦,不愿有碍他人。现生苦乐安危,皆置度外,一心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由此真善,故得如斯感应,足征其宿业之重。从前所历逆境,实由其真善感格,将不堪设想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本为衣、食、住、三,无法筹措之饿莩苦嫠,今则毫未贪求,自然得有衣、食、居住。虽由诸善士怜愍成就,若非佛慈加被,又何克至此。(按虎为极恶之物,本闻佛名,凶恶顿息,慈善心生,即将入口之猪舍去。但因从未闻过,出林一看念佛之人,致仁该乡人因而感格生信,则此虎实仁显之护法,乡人之导师。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虎证之,益明。普愿秉性最灵之同仁,猛省觉悟,庶免人不如虎之讥也。)但仁显今已得此,若忽生自满自足,以为自有功行之自恃心,或夹著贪求不足之妄念,则难免触怒护法龙天,将来依然受厄。唯愿其自知本属苦嫠,定成饿莩。今得衣、食、住、三,可以度日,尤须深生惭愧,知足知止,恳切忏悔,专精念佛。贪嗔痴等恶念,必期拔尽根株。发起菩提大心,自度度人。得到檀施财物,除自己节俭正用外,有余,仍当转施孤贫。如此终身行去,则生西当可预卜。庶不虚此生此遇,蒙佛菩萨之灵感加被,即诸檀护之功德,亦可圆满成就矣。

藉崔居士复游居士书顺答江易园居士启

江易园居士,本有宿根,有学问之大文人。虽于佛法之精奥谛理,尚未深入,(观其演讲录,论士,自知其佛法程度。)因其世谛聪明过人,故于通俗佛法,颇能发挥光大。且为人不立崖岸,和蔼谦虚,殊非妄自尊大,目空一切高狂者比。故()闻其名,见其文,(指三字颂,与阳复斋诗偈初集。)即渴慕不已。迨及晤谈,愈觉爱人。深望其与许止净、徐蔚如、聂云台、范古农等诸居士,同作骗邪辅正之法门金汤。(此指外护,复兼弘利者言。若单作外护,则大有人在。)奈众生业感,徐、许、相继西归,云公善病,古公亦净躬微弱。唯易公健在,一切皆好。但以好奇心重,致被木笔、沙盘、所迷惑。又因善恭维人,致狡黠者流,即藉灵鬼之力,以恭维作钓饵,深入心腑,遂致一迷莫返。即生平最崇拜信奉之印光法师,迭扇慧风,极力扫荡,皆不能动其迷雾。()自忖学识谫陋,更不待言。故其妄认乩语迷云,与佛法慈云,了无二致,曾函恳真老与(),向印老疏通,冀除隔膜,仍通声气。()亦急欲裁答,希其出幽谷而登乔木。一再深思,人微言轻,殊难著手。兹幸有崔澍萍居士,本久侍易公之人,(易公演讲录,尚能区别邪、正、真、伪,不为迷雾沈霾。观其复有维居士函,苦心孤诣,直言挽劝,可谓先得我心。故即藉此因缘,减笔墨以之露布,便作裁答易公之最诚恳忠告。抑尤有进者,易公诗云,卅年儒佛颇沉思,佛鬼天渊岂未知。念佛持斋云鬼教,斯言何异谤阿弥。即此益知易公之尚欠择法眼在。何也。楞严经第九卷,想阴区宇,十种阴魔,段段皆言,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此可剖出易公错认定盘针之铁证。于此不知,无怪其一迷莫返也。况当今人心不古,专以投机为能事。请易公熟读楞严,精研其义,必期深知魔事微细险恶而后已。若仍以木笔、沙盘,为能代佛宣化,有过于具正知见,行解相应,苦口婆心,内外一如,若印老辈之法言者,除调达一流外,决知别无其人也。何以念佛持斋之话,当今善知识不足依,定须由木、沙、所出而后取信也。即今如此缕琐露布,正为易公高尚不凡,冀其撇下木、沙,再专以念佛持斋之道,而自行化他,则不特法门之幸,实大地众生之幸也。区区愚诚,敬祈谅之。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六卷 作者: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