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佛经

《大智度论》,佛经

《大智度论》第九十七卷


释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之中

【经】"尔时,萨陀波仑菩萨,受是空中教已,从是东行。不久,复作是念:'我云何不问空中声:我当何处去?去当远近?当从谁闻般若波罗蜜?'是时即住,啼哭忧愁;作是念:'我住是中,过一日一夜,若二、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于此中住,不念疲极,乃至不念饥渴寒热,不闻听受般若波罗蜜因缘,终不起也!'须菩提,譬如人有一子卒死,忧愁苦毒,唯怀懊恼,不生余念。如是,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尔时无有异心,但念:'我何时当得闻般若波罗蜜?我云何不问空中声:我应何处去?去当远近?当从谁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如是愁念时,空中有佛,语萨陀波仑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过去诸佛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亦如汝今日。善男子,汝以是勤精进爱乐法故,从是东行,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众香。其城七重,七宝庄严,台观栏楯,皆以七宝校饰;七宝之堑,七宝行树,周匝七重。其城纵广十二由旬,丰乐安静,人民炽盛。五百市里,街巷相当,端严如画,桥津如地,宽博清净。七重城上,皆有七宝楼橹,宝树行列,以黄金、白银,砗磲、码瑙、珊瑚,琉璃、玻璃,红色真珠以为枝叶。宝绳连绵,金为铃网,以覆城上,风吹铃声,其音和雅,娱乐众生;譬如巧作五乐,甚可悦喜,金网宝铃,其音如是。其城四边,流池清净,冷暖调适,中有诸船,七宝严饰;是诸众生宿业所致,乘此宝船娱乐游戏。诸池水中种种莲华,青黄赤白众杂好华,遍覆水上;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华,皆在其中。其城四边,有五百园观,七宝庄严,甚可爱乐;一一园中,各有五百池,池各纵广十里,皆以七宝校成,杂色庄严。诸池水中亦有青黄赤白莲华弥覆水上;其诸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诸池水中凫雁、鸳鸯,异类众鸟,音声相和。是诸园观,适无所属,是诸众生,宿业所致;长夜信乐深法,行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受是果报。善男子,是众香城中,有大高台,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宫舍在上。其宫纵广一由旬,皆以七宝校成,杂色庄严,甚可喜乐。垣墙七重,皆亦七宝;七重栏楯,七宝楼阁。宝堑七重,皆亦七宝;周围深堑,七宝垒成。七重行树,七宝枝叶,七重围绕。其宫舍中,有四种娱乐园:一名、常喜,二名、离忧,三名、华饰,四名、香饰。一一园中各有八池:一名、贤,二名、贤上,三名、欢喜,四名、喜上,五名、安隐,六名、多安隐,七名、远离,八名、阿鞞跋致。诸池四边,面各一宝,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玫瑰为池底,其上布金沙。一一池侧有八梯陛,种种妙宝以为严饰;诸梯陛间,有阎浮檀金芭蕉行树。一切池中种种莲华,青黄赤白弥覆水上;诸池四边,生好华树,风吹诸华,堕池水中。其池成就八种功德,香若栴檀,色味具足,轻且柔软。昙无竭菩萨与六万八千婇女,五欲具足,共相娱乐;及城中男女,俱入常喜等园、贤等池中,五欲具足,共相娱乐。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与诸婇女,游戏娱乐已,日三时说般若波罗蜜。众香城内男女大小,于其城中多聚人处,敷大法座。其座四足,或以黄金,或以白银,或以琉璃,或以玻璃,敷以綩筵,杂色茵耨,垂诸帏带;以妙白毡而覆其上,散以种种杂妙华香;座高五里,张白珠帐。其地四边,散五色华,烧众名香,泽香涂地,供养恭敬般若波罗蜜故。昙无竭菩萨,于此座上说般若波罗蜜;彼诸人众,如是恭敬供养昙无竭,为闻般若波罗蜜故。于是大会百千万众,诸天世人,一处和集:中有听者,中有受者,中有持者,中有诵者,中有书者,中有正观者,中有如说行者。是时,众生以是因缘故,皆不堕恶道,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善男子,往趣昙无竭菩萨,当闻般若波罗蜜。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是汝善知识,能教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示教、利喜。是昙无竭菩萨本求般若波罗蜜时,亦如汝今。汝去莫计昼夜,莫生障碍心,汝不久当得闻般若波罗蜜!'

"尔时,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欢喜心悦,作是念:'我当何时得见是善男子,得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譬如有人为毒箭所中,更无余念,唯念:'何时当得良医,拔出毒箭,除我此苦?'如是,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更无余念,但作是愿:'我何时当得见昙无竭菩萨,令我得闻般若波罗蜜?我闻是般若波罗蜜,断诸有心。'是时,萨陀波仑菩萨,于是处住,念昙无竭菩萨,一切法中得无碍知见,即得无量三昧门现在前,所谓诸法性观三昧、诸法性不可得三昧、破诸法无明三昧、诸法不异三昧、诸法不坏自在三昧、诸法能照明三昧、诸法离闇三昧、诸法无异相续三昧、诸法不可得三昧、散华三昧、诸法无我三昧、如幻威势三昧、得如镜像三昧、得一切众生语言三昧、一切众生欢喜三昧、入分别音声三昧、得种种语言字句庄严三昧、无畏三昧、性常默然三昧、得无碍解脱三昧、离尘垢三昧、名字语句庄严三昧、见诸法三昧、诸法无碍顶三昧、如虚空三昧、如金刚三昧、不畏著色三昧、得胜三昧、转眼三昧、毕法性三昧、能与安隐三昧、师子吼三昧、胜一切众生三昧、华庄严三昧、断疑三昧、随一切坚固三昧、出诸法得神通力无畏三昧、能达诸法三昧、诸法财印三昧、诸法无分别见三昧、离诸见三昧、离一切闇三昧、离一切相三昧、解脱一切著三昧、除一切懈怠三昧、得深法明三昧、不可夺三昧、破魔三昧、不著三界三昧、起光明三昧、见诸佛三昧。如是,萨陀波仑菩萨住是诸三昧中,即见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萨陀波仑何以忘不问空中声?

答曰:萨陀波仑大欢喜覆心故忘;如人大忧愁,大欢喜,以此二事故忘。

问曰:空中声已灭,何以住此七日,不更求问处?

答曰:如本于空闲处,一心求般若故,空中有声;今亦欲一心如本,冀更闻声,断其所疑。复次,萨陀波仑于世乐已舍,深入佛道,爱乐情至;空中声告,少为开示,竟未断疑,其声便灭。如小儿得少美味,著味故复啼泣而欲得之;萨陀波仑亦如是,得般若波罗蜜因缘味,不能通达,不知那去,是故住而啼泣。

问曰:何以乃至七日,佛身乃现?

答曰:譬如人大渴故,乃知水美;若二日、三日精进欲未深,若过七日,恐其忧愁妨心,不任求道,是故七日忧愁;如譬喻经中说。

问曰:萨陀波仑何以愁忧乃尔,如丧爱子?

答曰:般若波罗蜜,于诸法中第一实,是十方诸佛真实法宝。萨陀波仑得少气味,未具足故,忧愁如丧爱子,念其长大多所成办,冀得其力;菩萨亦如是,念增益般若波罗蜜力,得阿鞞跋致已,成佛事。如子于父,孝行终身,无有异心;般若波罗蜜于菩萨亦如是,若能得入,乃至成佛,终不远离。如父见子,心即欢悦,菩萨虽得种种诸法,不如见般若波罗蜜之欢喜。如子假为其名,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空无定实,但有假名。如是等,是总相因缘。父虽爱子,不能以头目与之;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故,无量世中,以头目髓脑施与众生。子之于父,或不能报恩,若能报恩,正可现世小利,衣食欢乐等;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所不得,乃至一切智慧,何况菩萨力势,世间富乐!子之报父,恩极一世;般若之益,至无量世,乃至成佛子之于父,或好或恶;般若波罗蜜无诸不可。子但是假名,虚诳不实之法;般若波罗蜜真实圣法,无有虚诳。子之报恩,虽得现世小乐,而有忧愁苦恼无量之苦;般若波罗蜜但得欢喜实乐,乃至佛乐。子但能以供养利益于父,不能免其生、老、病、死;般若波罗蜜令菩萨毕竟清净,无复老病死患。子但能令父得世乐自在,般若波罗蜜能令菩萨于一切世间为天人主。如是等,种种因缘譬喻差别相。世人知丧子忧愁故,以此为喻。

问曰:空中佛现,是何等佛?先何以但有音声而今现身?佛既现身,何以不即度,方遣至昙无竭所?

答曰:有人言:"非真佛,但是像现耳!或诸佛遣化,或大菩萨现作。"以先善根福德未成就故,但闻声;今七日七夜一心念佛,功德成就故,得见佛身。佛所以不即度者,以其与昙无竭世世因缘,应当从彼度故。有人应从舍利弗度,假使诸佛现身,不能令悟。

佛赞言善哉者,以萨陀波仑至意求知去处、闻般若因缘故,佛现身而赞善哉。过去诸佛行菩萨道时,求此般若,亦如是种种勤苦;以初发心,先罪厚重,福德未集故,佛安慰其心:汝求般若波罗蜜,虽勤苦,莫懈怠,莫生退没心!一切众生行果,因时皆苦,受果时乐。当思惟诸佛无量功德果报,以自勤勉。如是安慰已,作是言:汝从是东行,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众香,乃至不久当闻般若波罗蜜。

问曰:众香城在何处?

答曰:过去佛灭度后,但有遗法,是法不周遍阎浮提,众生有闻法因缘处则到。尔时,众香国土丰乐,多出七宝故,以七宝作城。时萨陀波仑虽同在阎浮提,而在无佛法、无七宝处生,但传闻佛名,般若波罗蜜是佛道。是人先世广积福德,烦恼轻微故,闻即信乐,厌恶世乐,舍其亲属,到空林中住,欲至有佛法国土。音声示语者,恐其异去,不得到昙无竭菩萨所,是故语之;次后佛为现身,示其去处。

问曰:萨陀波仑因缘,已具闻于上,今昙无竭因缘为云何?

答曰:郁伽陀,秦言盛;达磨,秦言法。此菩萨在众香城中,为众生随意说法,令众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其国无王,此中人民皆无吾我,如郁单越人,唯以昙无竭菩萨为主。其国难到,萨陀波仑不惜身命,又得诸佛菩萨接助能到。大菩萨为度众生故,生如是国中,众生无所乏短,其心调柔,易可得度故。

问曰:昙无竭菩萨为是生身?为是为度众生故,以神通力化作此身?若化身者,何用六万婇女,园观浴池,种种庄严而自娱乐?若是生身,云何能令萨陀波仑供养具,皆在空中化成大台,入诸三昧,乃经七岁?

答曰:有人言:"是生身,菩萨得诸法实相,及禅定神通力故,欲度是城中众生。"如余菩萨利根故,能入禅定,亦能入欲界法,为摄众生故,受五欲而不失禅定;如人避热故,在泥中卧,起还洗则如故。凡人钝根故,不能如是。是故以神通力化作华台,七岁入定;又以方便力故,能受五欲,如先义说。菩萨不但行一道,为众生故,行种种道引导之。如龙起云,能降大雨、雷电、霹雳;菩萨亦如是,虽是生身,未离烦恼而能修行善法,为众生故不尽结使。

有人言:"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为度众香城人故,变化而度。"若是生身,云何能令十方佛称赞,而遣萨陀波仑令从受法,得六万三昧?是故知是大菩萨变化身。譬如大海中龙死相出时,如果熟应堕,金翅鸟则来食之;众生亦如是,行业因缘熟故,大菩萨来度之。

尔时,萨陀波仑闻空中佛教,大欢喜,大欲心生;我何时当得见昙无竭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者,能令心中爱见等诸烦恼箭出。欲明是事故,此中佛说毒箭譬喻,如人毒箭在身,更无余念:一者、苦痛急;二者、毒不疾出,则遍满身中而失命。萨陀波仑亦如是,诸邪疑等箭入心,贪欲等毒涂箭。闻昙无竭菩萨能拔出此箭,见人以邪见箭毒伤心,又畏贪欲等毒遍入身中,夺智慧命,与凡人同死;是故急欲见昙无竭菩萨,无复余念。此中说断诸所有心,所有心者,取相著,乃至善法中亦有是病。

萨陀波仑目睹佛身,先所未见,从佛闻教,得法喜故,离五欲喜,即得一切法中无碍知见。无碍知见者,如萨陀波仑力所得无碍,非佛无碍。是时,得入诸三昧门:

诸法性观三昧者,能观一切诸法实性。实性者,如先种种因缘说。

诸法性不可得三昧者,初得三昧,所谓空、无生、无灭,今得是三昧,得不著是性,不谓得其决定相。

破诸法无明三昧者,诸法于凡夫人心中,以无明因缘故,邪曲不正,所谓常、乐、我、净;得是三昧故,常等颠倒相应无明破,但观一切法无常、空、无我。

问曰:若是菩萨破一切法中无明,此人尚不须见佛,何用至昙无竭菩萨所?

答曰:破无明不唯一种,有遮令不起,亦名为破;有得诸法实相故破无明。又无明种数甚多:有菩萨所破分,有佛所破分,有小菩萨所破分,大菩萨所破分,如先说灯譬喻。又须陀洹亦名破无明,乃至阿罗汉方是实破;大乘法中亦如是,新发意菩萨得诸法实相故,亦名破无明,乃至佛无明尽破无余。是故萨陀波仑于佛法中邪见、无明,及我见皆尽故,得名破无明三昧,无咎。

诸法不异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

诸法不坏自在三昧者,得是三昧,观一切法如、法性、实际、无为相故名不坏。得是法已,得自在,了了知诸法,为佛道故不证是法。

诸法能照明三昧者,以总相、别相知一切法。

诸法离闇三昧者,无明有二种:一者、厚,二者、薄。薄者名无明,厚者名黑闇。破厚无明故,名离闇;先破薄无明故,名破诸法无明。

诸法无异相续三昧者,五众念念灭,相似相续生,死时相续生而不相似。得是三昧,知诸法念念相续法不异。

诸法不可得三昧者,即是一切法空相应三昧。

散华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于十方佛前,能以七宝华散佛。

诸法无我三昧者,观一切法无我。

如幻威势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能种种变化身。如大幻师,能引导众生发希有心;如大幻师,以幻力故,能转一国人心。

得如镜像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观三界所有,如镜中像,虚诳无实。

得一切众生语言三昧者,得如是三昧故,能解一切众生语言。

一切众生欢喜三昧者,入是三昧,能转众生瞋心令欢喜。

入分别音声三昧者,入是三昧中,皆能分别一切天人音声大小、粗细等。

得种种语言字句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义理虽浅,能庄严字句语言,令人欢喜,何况深义!

无畏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不畏一切魔民、外道、论师及诸烦恼。

性常默然三昧者,入是三昧者,常默然摄心;为度众生故,随所应闻而出音声,如天妓乐,应意而出。

得无碍解脱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智慧。

离尘垢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诸烦恼、结使尘垢皆灭,即是无生法忍三昧。

名字语句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能种种庄严偈句语言说法。

见诸法三昧者,入是三昧者,以见世谛及第一义,知诸法。

诸法无碍顶三昧者,如人在山顶,遍观四方,菩萨住是三昧中,普见一切诸法无碍。

如虚空三昧者,入是三昧者,身及外法,皆如虚空,皆得自在。

如金刚三昧者,如金刚能破诸山,是三昧亦如是,能破障碍六波罗蜜法,直至佛道。

不畏著色三昧者,得是三昧,乃至天色尚不著,何况余色?

得胜三昧者,欲有所作,皆能得胜不负。

转眼三昧者,得是三昧者,魔及魔民欲见菩萨短者,转之令作好见。

毕法性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见一切法毕入法性中。

能与安隐三昧者,得是三昧,虽往来六道回转,自知必当作佛,安乐无忧。

师子吼三昧者,入是三昧者,皆能降伏一切魔民、外道,无敢当者。

胜一切众生三昧者,得是三昧,于一切众生最胜。一切有二种:一者、名字一切,二者、实一切。于三界著心凡夫,及声闻、辟支佛,及初发意,未得是三昧者中胜故,言一切。

华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见十方佛,坐七宝莲华上,于虚空中,雨宝莲华于诸佛上。

断疑三昧者,虽未得佛,能断一切众生所疑。

随一切坚固三昧者,诸法实相名坚固,得是三昧者,随诸法实相,不随余法。

出诸法得神通力无畏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过出一切凡夫法,得菩萨六神通、十力、四无所畏。

能达诸法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乃至诸法如、法性、实际中通达不住,乃至诸法平等。

诸法财印三昧者,财名善法,印名相,如人得印绶,无敢凌易,菩萨得法财印,亦无能为作留难者。

诸法无分别见三昧者,若分别诸法,即生憎爱心,得是三昧者,见一切法不作分别。

离诸见三昧者,六十二邪见,及色等法中取相,乃至佛见、法见、僧见、涅槃见,皆名为见。所以者何?取相能生著心故。

离一切相三昧者,即是无相解脱门相应三昧。

离一切著三昧者,离一切相故,于一切法亦不著。

除一切懈怠三昧者,得是三昧者,如此中说乃至七岁不坐不卧。菩萨得是三昧,常无懈怠心,乃至得佛,初不止息。

得深法明三昧者,法明谓佛法一切智慧等,菩萨得是三昧故,能遥见佛法,思惟筹量,知深妙无比。

不可夺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行菩萨法,无能夺其志者。

破魔三昧者,得是三昧力,魔虽是欲界主,菩萨以人身能破魔事。

不著三界三昧者,得是三昧,身虽在三界中,心常在涅槃故不著。

起光明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能放无量光明,照于十方。

见诸佛三昧者,得是三昧,虽未得天眼、天耳,而能见十方诸佛,闻十方诸佛所说法,咨问所疑。

萨陀波仑住如是等三昧中,即见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在大众中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


分类:佛经 书名:《大智度论》 作者:鸠摩罗什(译)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