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施元亮居士书二
法名三十三张,另纸书之,包于包香灰之书包,挂号寄。余书二十包,不挂号。彼等均须要戒杀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当按嘉言录而行。闭关一事,亦不必,以汝有眷属职务者,况现时时局不定。至于家道丰裕,华山受戒也好。否则不必凑此热闹,受方便戒亦可。莲社乃提倡之所,不宜常常在此念。平常在家中念。少年女子,只许午后来念一进,听听讲演即去。较比成天在社念者,要少多少是非。此法两方面均不相碍。若令成天在社念,即无坏事,难免坏人瞎造谣言,则两各罪过矣。女众来不许说家常是非。若不依规矩,祈下次勿来,如此较好点。
复施元亮居士书三
四法名,另纸书附上,祈转交。凡皈依者,令彼各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家人受五戒,及受菩萨戒,不能受比丘戒。受比丘戒者,方名圆具,何可妄称。在家受戒,戒牒上但书皈依某寺某师,用不著法派等。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名为性戒。其体性当戒故。饮酒一戒,名遮戒。(遮止也)唯受戒者,不可饮。未受戒者,饮之无罪。
复施元亮居士书四
手书备悉。华山受戒,迟亦无妨。小儿临终,知念佛,又得助念之力,竟得往生,亦可谓因缘凑合,方获实益。所言政府改读儒书,汝欲许止净另注,许已老矣,不能用心。即能,人谁肯依。此事且勿过虑。朱子注明德之义,完全借于佛经之义。其不能令人直下明了者,以不直说性德修德之所以耳。亲民新民,均无不可。亲字包括得广。新乃亲之发现处。汝且令小儿先各念佛。能知佛法之好处,则彼宋儒之坏处,也可为佛法之一助。否则两无所益也。香敬二十元,令寄书十余包,想已收到。近二三日以晒经故,迟迟其复。佛像如其不适宜,改造亦无妨。佛菩萨藏中所安置之各物,亦属俗情,并无深意。大乘经咒,安于藏中,则有益。余均俗派。即彼密宗所说,亦仍是俗情。所最贻害后人者,装藏用金银宝物,以致后来无知之人,便毁像以取宝。宝岂有许多,名目而已,而害人之祸,便基于装藏之时。此亦可以为戒者。昔山东一人夜偷二郎神藏,次日神附人,谓我之藏,被人偷去。问是何人,言此人厉害的狠,通身都是毛,头上长一只脚。言此人我们找不到,只好你老人找。后其人在野地抽大解,见一小狗在旁,狗向粪门一咬,肠拉出来。其人言我偷藏时,恐神认得,反穿皮袄,头上戴一只棉袜子,方知通身是毛,头上一只脚之话。乡间小民无利不求,所以塑像切不可装藏,若装后必被愚人所毁。
复方子藩居士书
令姨丈染腥红,当是用心过度。祈令彼通身放下,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当可即愈。又大悲香灰水饮之,或可见效。前所寄二千圆功德主,系甘肃平凉人,姓郑,名浚,字哲侯,年六十四岁,曾作议县知事等。人极正直,而不信佛。六十岁前,闻佛法避之若浼。六十岁见光文钞,安士全书,生正信。急欲往生西方。故以一万三千圆汇来,令光为斋僧,放生,荐祖先父母,超度怨家,并请各经书。普陀以五百圆打一堂千僧斋。于灵岩南京法云寺,江西寿量寺,各为分配。甘肃苦寒之地,无巨富,此人亦非巨富,但以志切往生,故为此破天荒之一事。然亦不能继续,而为此大施也。净圆寺放生园,可补黄涵之遗憾。光老矣,精神目力均不给,如本寺有通家,即请其人作,固不必只取虚名也。如不肯作,此事亦愿效劳。但须详述来历,庶不至有遗漏。闻最初发起,系令慈与白云庵当家,其名亦当表出。当立一大碑。今为寄其折本,祈阅之,以便照办。又凡作事当圆通,不当崖板。其一千五百圆放生,当作三分。一分放生,一分买食料,一分作基金。以不放生,则违施主之心。无食料,则生尚有累他人。无基金,则后难为继。以后所有款项,均当以此为准。又款项虽多,不宜一时尽款买。以防后有欲买无款之虑。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八卷 作者: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