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列传188 道学3○朱熹 张栻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胡世将、谢 克家荐之,除秘书省正字。赵鼎都督川陕、荆、襄军马,招松为属,辞。鼎再相, 除校书郎,迁著作郎。以御史中丞常同荐,除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 吏部郎。秦桧决策议和,松与同列上章,极言其不可。桧怒,风御史论松怀异自贤, 出知饶州,未上,卒。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 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 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明年,以辅臣荐,与徐度、吕广问、韩元吉同召,以疾 辞。 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圣躬虽未有过失,而帝王之学不可以不 熟讲。朝政虽未有阙遗,而修攘之计不可以不早定。利害休戚虽不可遍举,而本原 之地不可以不加意。陛下毓德之初,亲御简策,不过风诵文辞,吟咏情性,又颇留 意于老子、释氏之书。夫记诵词藻,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虚无寂灭,非所以贯 本末而立大中。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 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次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讲和之 说误之也。夫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愿断以义理之公,闭关 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数年之后,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观彼衅 之浅深,徐起而图之。"次言:"四海利病,系欺民之休戚,斯民休戚,系守令之 贤否。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也。欲斯民之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 而已。今之监司,奸赃狼籍、肆虐以病民者,莫非宰执、台谏之亲旧宾客。其已失 势者,既按见其交私之状而斥去之;尚在势者,岂无其人,顾陛下无自而知之耳。" 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陛下虽有生 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 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其二言:"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今日所 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且陈古先圣王所以强本折冲、威制远人 之道。时相汤思退方倡和议,除熹武学博士,待次。乾道元年,促就职,既至而洪 适为相,复主和,论不合,归。 三年,陈俊卿、刘珙荐为枢密院编修官,待次。五年,丁内艰。六年,工部侍 郎胡铨以诗人荐,与王庭珪同召,以未终丧辞。七年,既免丧,复召,以禄不及养 辞。九年,梁克家相,申前命,又辞。克家奏熹屡召不起,宜蒙褒录,执政俱称之, 上曰:"熹安贫守道,廉退可嘉。"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观。熹以求退得进, 于义未安,再辞。淳熙元年,始拜命。二年,上欲奖用廉退,以励风俗,龚茂良行 丞相事以熹名进,除秘书郎,力辞,且以手书遗茂良,言一时权幸。群小乘间谗毁, 乃因熹再辞,即从其请,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至郡,兴利除 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 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明年夏,大 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 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 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今宰相、台省、师傅、宾友、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 过一二近习之臣。上以蛊惑陛下之心志,使陛下不信先王之大道,而说于功利之卑 说,不乐庄士之谠言,而安于私TX之鄙态。下则招集天下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 文武汇分,各入其门。所喜则阴为引援,擢置清显。所恶则密行訾毁,公肆挤排。 交通货赂,所盗者皆陛下之财。命卿置将,所窃者皆陛下之柄。陛下所谓宰相、师 傅、宾友、谏诤之臣,或反出入其门墙,承望其风旨;其幸能自立者,亦不过龊龊 自守,而未尝敢一言以斥之;其甚畏公论者,乃能略警逐其徒党之一二,既不能深 有所伤,而终亦不敢正言以捣其囊橐窟穴之所在。势成威立,中外靡然向之,使陛 下之号令黜陟不复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人之门,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 阴执其柄。
且云:"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独未之知。"上读之,大怒 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 陈俊卿以旧相守金陵,过阙入见,荐熹甚力。宰相赵雄言于上曰:"士之好名, 陛下疾之愈甚,则人之誉之愈众,无乃适所以高之。不若因其长而用之,彼渐当事 任,能否自见矣。"上以为然,乃除熹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旋录救荒之劳,除 直秘阁,以前所奏纳粟人未推赏,辞。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 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入对,首陈灾异之由与修德任人之说, 次言:"陛下即政之初,盖尝选建英豪,任以政事,不幸其间不能尽得其人,是以 不复广求贤哲,而姑取软熟易制之人以充其位。于是左右私亵使令之贱,始得以奉 燕间,备驱使,而宰相之权日轻。又虑其势有所偏,而因重以壅己也,则时听外廷 之论,将以阴察此辈之负犯而操切之。陛下既未能循天理、公圣心,以正朝廷之大 体,则固已失其本矣,而又欲兼听士大夫之言,以为驾驭之术,则士大夫之进见有 时,而近习之从容无间。士大夫之礼貌既庄而难亲,其议论又苦而难入,近习便辟 侧媚之态既足以蛊心志,其胥史狡狯之术又足以眩聪明。是以虽欲微抑此辈,而此 辈之势日重,虽欲兼采公论,而士大夫之势日轻。重者既挟其重,以窃陛下之权, 轻者又借力于所重,以为窃位固宠之计。日往月来,浸淫耗蚀,使陛下之德业日隳, 纲纪日坏,邪佞充塞,货赂公行,兵愁民怨,盗贼间作,灾异数见,饥馑荐臻。群 小相挺,人人皆得满其所欲,惟有陛下了无所得,而顾乃独受其弊。"上为动容。 所奏凡七事,其一二事手书以防宣泄。 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 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 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从救荒 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 政事却有可观。" 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 言:"为今之计,独有断自圣心,沛然发号,责躬求言,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 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以供大礼之费为收籴之本,诏户部免征旧负,诏漕臣依条 检放租税,诏宰臣沙汰被灾路分州军监司、守臣之无状者,遴选贤能,责以荒政, 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不然,臣恐所忧者不止于饥殍,而将在于 盗贼;蒙其害者不止于官吏,而上及于国家也。" 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 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 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 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 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 时郑丙上疏诋程氏之学以沮熹,淮又擢太府寺丞陈贾为监察御史。贾面对,首 论近日搢绅有所谓"道学"者,大率假名以济伪,愿考察其人,摈弃勿用。盖指熹 也。十年,诏以熹累乞奉祠,可差主管台州崇道观,既而连奉云台、鸿庆之祠者五 年。十四年,周必大相,除熹提点江西刑狱公事,以疾辞,不许,遂行。 十五年,淮罢相,遂入奏,首言近年刑狱失当,狱官当择其人。次言经总制钱 之病民,及江西诸州科罚之弊。而其末言:"陛下即位二十七年,因循荏苒,无尺 寸之效可以仰酬圣志。尝反覆思之,无乃燕闲蠖濩之中,虚明应物之地,天理有所 未纯,人欲有所未尽,是以为善不能充其量,除恶不能去其根,一念之顷,公私邪 正、是非得失之机,交战于其中。故体貌大臣非不厚,而便嬖侧媚得以深被腹心之 寄;寤寐英豪非不切,而柔邪庸缪得以久窃廊庙之权。非不乐闻公议正论,而有时 不容;非不SW谗说殄行,而未免误听;非不欲报复陵庙仇耻,而未免畏怯苟安; 非不爱养生灵财力,而未免叹息愁怨。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 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 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 之,则圣心洞然,中外融澈,无一毫之私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惟陛下所 欲为,无不如志矣。"是行也,有要之于路,以为"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戒 勿以为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及奏,上曰: "久不见卿,浙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清要,不复以州县为烦也。" 时曾觌已死,王抃亦逐,独内侍甘昪尚在,熹力以为言。上曰:"昪乃德寿所 荐,谓其有才耳。"熹曰:"小人无才,安能动人主。"翌日,除兵部郎官,以足 疾丐祠。本部侍郎林栗尝与熹论《易》、《西铭》不合,劾熹:"本无学术,徒窃 张载、程颐绪余,谓之'道学'。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妄希孔、孟历聘之风,邀 索高价,不肯供职,其伪不可掩。"上曰:"林栗言似过。"周必大言熹上殿之日, 足疾未廖,勉强登对。上曰:"朕亦见其跛曳。"左补阙薛叔似亦奏援熹,乃令依 旧职江西提刑。太常博士叶适上疏与栗辨,谓其言无一实者,"谓之道学"一语, 无实尤甚,往日王淮表里台谏,阴废正人,盖用此术。诏:"熹昨入对,所论皆新 任职事,朕谅其诚,复从所请,可疾速之任。"会胡晋臣除侍御史,首论栗执拗不 通,喜同恶异,无事而指学者为党,乃黜栗知泉州。熹再辞免,除直宝文阁,主管 西京嵩山崇福宫。未逾月再召,熹又辞。 始,熹尝以为口陈之说有所未尽,乞具封事以闻,至是投匦进封事曰: 今天下大势,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支,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且以 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大本者,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选 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是也。 古先圣王兢兢业业,持守此心,是以建师保之官,列谏诤之职,凡饮食、酒浆、 衣服、次舍、器用、财贿与夫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冢宰。使其左右前后, 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纤芥之隙、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陛 下所以精一克复而持守其心,果有如此之功乎?所以修身齐家而正其左右,果有如 此之效乎?宫省事禁,臣固不得而知,然爵赏之滥,货赂之流,闾巷窃言,久已不 胜其籍籍,则陛下所以修之家者,恐其未有以及古之圣王也。 至于左右便嬖之私,恩遇过当,往者渊、觌、说、抃之徒势焰熏灼,倾动一时, 今已无可言矣。独有前日臣所面陈者,虽蒙圣慈委曲开譬,然臣之愚,窃以为此辈 但当使之守门传命,供扫除之役,不当假借崇长,使得逞邪媚、作淫巧于内,以荡 上心,立门庭、招权势于外,以累圣政。臣闻之道路,自王抃既逐之后,诸将差除, 多出此人之手。陛下竭生灵膏血以奉军旅,顾乃未尝得一温饱,是皆将帅巧为名色, 夺取其粮,肆行货赂于近习,以图进用,出入禁闼腹心之臣,外交将帅,共为欺蔽, 以至于此。而陛下不悟,反宠暱之,以是为我之私人,至使宰相不得议其制置之得 失,给谏不得论其除授之是非,则陛下所以正其左右者,未能及古之圣王又明矣。 至于辅翼太子,则自王十朋、陈良翰之后,宫僚之选号为得人,而能称其职者, 盖已鲜矣。而又时使邪佞儇薄、阘冗庸妄之辈,或得参错于其间,所谓讲读,亦姑 以应文备数,而未闻其有箴规之效。至于从容朝夕、陪侍游燕者,又不过使臣宦者 数辈而已。师傅、宾客既不复置,而詹事、庶子有名无实,其左右春坊遂直以使臣 掌之,既无以发其隆师亲友、尊德乐义之心,又无以防其戏慢媟狎、奇邪杂进之害。 宜讨论前典,置师傅、宾客之官,罢去春坊使臣,而使詹事、庶子各复其职。 至于选任大臣,则以陛下之聪明,岂不知天下之事,必得刚明公正之人而后可 任哉?其所以常不得如此之人,而反容鄙夫之窃位者,直以一念之间,未能彻其私 邪之蔽,而燕私之好,便嬖之流,不能尽由于法度,若用刚明公正之人以为辅相, 则恐其有以妨吾之事,害吾之人,而不得肆。是以选择之际,常先排摈此等,而后 取凡疲懦软熟、平日不敢直言正色之人而揣摩之,又于其中得其至庸极陋、决可保 其不至于有所妨者,然后举而加之于位。是以除书未出,而物色先定,姓名未显, 而中外已逆知其决非天下第一流矣。 至于振肃纪纲,变化风俗,则今日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 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于其间。而陛下目见耳闻,无非不公不正之事,则其所 以熏烝销铄,使陛下好善之心不著,疾恶之意不深,其害已有不可胜言者矣。及其 作奸犯法,则陛下又未能深割私爱,而付诸外廷之议,论以有司之法,是以纪纲不 正于上,风俗颓弊于下,其为患之日久矣。而浙中为尤甚。大率习为软美之态、依 阿之言,以不分是非不辨曲直为得计,甚者以金珠为脯醢,以契券为诗文,宰相可 啖则啖宰相,近习可通则通近习,惟得之求,无复廉耻。一有刚毅正直、守道循理 之士出乎其间,则群讥众排,指为"道学",而加以矫激之罪。十数年来,以此二 字禁锢天下之贤人君子,复如昔时所谓元祐学术者,排摈诋辱,必使无所容其身而 后已,此岂治世之事哉? 至于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则自虞允文之为相也,尽取版曹岁入窠名之必可指 拟者,号为岁终羡余之数,而输之内帑。顾以其有名无实、积累挂欠、空载簿籍、 不可催理者,拨还版曹,以为内帑之积,将以备他日用兵进取不时之须。然自是以 来二十余年,内帑岁入不知几何,而认为私贮,典以私人,宰相不得以式贡均节其 出入,版曹不得以簿书勾考其在亡,日销月耗,以奉燕私之费者,盖不知其几何矣, 而曷尝闻其能用此钱以易敌人之首,如太祖之言哉。徒使版曹经费阙乏日甚,督促 日峻,以至废去祖宗以来破分良法,而必以十分登足为限;以为未足,则又造为比 较监司、郡守殿最之法,以诱胁之。于是中外承风,竞为苛急,此民力之所以重困 也。 诸将之求进也,必先掊克士卒,以殖私利,然后以此自结于陛下之私人,而蕲 以姓名达于陛下之贵将。贵将得其姓名,即以付之军中,使自什伍以上节次保明, 称其材武堪任将帅,然后具奏牍而言之陛下之前。陛下但见等级推先,案牍具备, 则诚以为公荐而可以得人矣,而岂知其谐价输钱,已若晚唐之债帅哉?夫将者,三 军之司命,而其选置之方乖刺如此,则彼智勇材略之人,孰肯抑心下首于宦官、宫 妾之门,而陛下之所得以为将帅者,皆庸夫走卒,而犹望其修明军政,激劝士卒, 以强国势,岂不误哉! 凡此六事,皆不可缓,而本在于陛下之一心。一心正则六事无不正,一有人心 私欲以介乎其间,则虽欲惫精劳力,以求正夫六事者,亦将徒为文具,而天下之事 愈至于不可为矣。 疏入,夜漏下七刻,上已就寝,亟起秉烛,读之终篇。明日,除主管太一宫, 兼崇政殿说书。熹力辞,除秘阁修撰,奉外祠。 光宗即位,再辞职名,仍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居数月,除江东转运副使, 以疾辞,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 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 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会朝论欲行泉、 汀、漳三州经界,熹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而土居豪右侵渔贫弱者以 为不便,沮之。宰相留正,泉人也,其里党亦多以为不可行。布衣吴禹圭上书讼其 扰人,诏且需后,有旨先行漳州经界。明年,以子丧请祠。 时史浩入见,请收天下人望,乃除熹秘阁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熹再辞,诏: "论撰之职,以宠名儒。"乃拜命。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辞。漳州经界竟报罢, 以言不用自劾。除知静江府,辞,主管南京鸿庆宫。未几,差知潭州,力辞。黄裳 为嘉王府诩善,自以学不及熹,乞召为宫僚,王府直讲彭龟年亦为大臣言之。留正 曰:"正非不知熹,但其性刚,恐到此不合,反为累耳。"熹方再辞,有旨:"长 沙巨屏,得贤为重。"遂拜命。会洞獠扰属郡,熹遣人谕以祸福,皆降之。申敕令, 严武备,戢奸吏,抑豪民。所至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毕至。 宁宗即位,赵汝愚首荐熹及陈傅良,有旨赴行在奏事。熹行且辞,除焕章阁待 制、侍讲,辞,不许。入对,首言:"乃者,太皇太后躬定大策,陛下寅绍丕图, 可谓处之以权,而庶几不失其正。自顷至今三月矣,或反不能无疑于逆顺名实之际, 窃为陛下忧之。犹有可诿者,亦曰陛下之心,前日未尝有求位之计,今日未尝忘思 亲之怀,此则所以行权而不失其正之根本也。充未尝求位之心,以尽负罪引慝之诚, 充未尝忘亲之心,以致温凊定省之礼,而大伦正,大本立矣。"复面辞待制、侍讲, 上手札:"卿经术渊源,正资劝讲,次对之职,勿复劳辞,以副朕崇儒重道之意。" 遂拜命。 会赵彦逾按视孝宗山陵,以为土肉浅薄,下有水石。孙逢吉覆按,乞别求吉兆。 有旨集议,台史惮之,议中辍。熹竟上议状言:"寿皇圣德,衣冠之藏,当博访名 山,不宜偏信台史,委之水泉沙砾之中。"不报。时论者以为上未还大内,则名体 不正而疑议生;金使且来,或有窥伺。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 熹奏疏言: 此必左右近习倡为此说以误陛下,而欲因以遂其奸心。臣恐不惟上帝震怒,灾 异数出,正当恐惧修省之时,不当兴此大役,以咈谴告警动之意;亦恐畿甸百姓饥 饿流离、阽于死亡之际,或能怨望忿切,以生他变。不惟无以感格太上皇帝之心, 以致未有进见之期,亦恐寿皇在殡,因山未卜,几筵之奉不容少弛,太皇太后、皇 太后皆以尊老之年,茕然在忧苦之中,晨昏之养尤不可阙。而四方之人,但见陛下 亟欲大治宫室,速得成就,一旦翩然委而去之,以就安便,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 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又闻太上皇后惧忤太上皇帝圣意,不欲其闻太上之称,又不欲其闻内禅之说, 此又虑之过者。殊不知若但如此,而不为宛转方便,则父子之间,上怨怒而下忧恐, 将何时而已。父子大伦,三纲所系,久而不图,亦将有借其名以造谤生事者,此又 臣之所大惧也。愿陛下明诏大臣,首罢修葺东宫之役,而以其工料回就慈福、重华 之间,草创寝殿一二十间,使粗可居。若夫过宫之计,则臣又愿陛下下诏自责,减 省舆卫,入宫之后,暂变服色,如唐肃宗之改服紫袍、执控马前者,以伸负罪引慝 之诚,则太上皇帝虽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消散,而欢意浃洽矣。 至若朝廷之纪纲,则臣又愿陛下深诏左右,勿预朝政。其实有勋庸而所得褒赏 未惬众论者,亦诏大臣公议其事,稽考令典,厚报其劳。而凡号令之弛张,人才之 进退,则一委之二三大臣,使之反覆较量,勿循己见,酌取公论,奏而行之。有不 当者,缴驳论难,择其善者称制临决,则不惟近习不得干预朝权,大臣不得专任己 私,而陛下亦得以益明习天下之事,而无所疑于得失之算矣。 若夫山陵之卜,则愿黜台史之说,别求草泽,以营新宫,使寿皇之遗体得安于 内,而宗社生灵皆蒙福于外矣。 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每以所讲编次成帙以进,上亦开怀容纳。 熹又奏勉上进德云:"愿陛下日用之间,以求放心为之本,而于玩经观史,亲 近儒学,益用力焉。数召大臣,切劘治道,群臣进对,亦赐温颜,反覆询访,以求 政事之得失,民情之休戚,而又因以察其人才之邪正短长,庶于天下之事各得其理。" 熹奏:"礼经敕令,子为父,嫡孙承重为祖父,皆斩衰三年;嫡子当为其父后,不 能袭位执丧,则嫡孙继统而代之执丧。自汉文短丧,历代因之,天子遂无三年之丧。 为父且然,则嫡孙承重可知。人纪废坏,三纲不明,千有余年,莫能厘正。寿皇圣 帝至性自天,易月之外,犹执通丧,朝衣朝冠皆用大布,所宜著在方册,为万世法 程。间者,遗诰初颁,太上皇帝偶违康豫,不能躬就丧次。陛下以世嫡承大统,则 承重之服著在礼律,所宜遵寿皇已行之法。一时仓卒,不及详议,遂用漆纱浅黄之 服,不惟上违礼律,且使寿皇已行之礼举而复坠,臣窃痛之。然既往之失不及追改, 唯有将来启殡发引,礼当复用初丧之服。" 会孝宗祔庙,议宗庙迭毁之制,孙逢吉、曾三复首请并祧僖、宣二祖,奉太祖 居第一室,祫祭则正东向之位。有旨集议:僖、顺、翼、宣四祖祧主,宜有所归。 自太祖皇帝首尊四祖之庙,治平间,议者以世数浸远,请迁僖祖于夹室。后王安石 等奏,僖祖有庙,与稷、契无异,请复其旧。时相赵汝愚雅不以复祀僖祖为然,侍 从多从其说。吏部尚书郑侨欲且祧宣祖而祔孝宗。熹以为藏之夹室,则是以祖宗之 主下藏于子孙之夹室,神宗复奉以为始祖,已为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所谓有举 之而莫敢废者乎。又拟为《庙制》以辨,以为物岂有无本而生者。庙堂不以闻,即 毁撤僖、宣庙室,更创别庙以奉四祖。 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 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 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汝愚袖御笔还上,且 谏且拜。内侍王德谦径以御笔付熹,台谏争留,不可。楼钥、陈傅良旋封还录黄, 修注官刘光祖、邓驲封章交上。熹行,被命除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辞。寻除 知江陵府,辞,仍乞追还新旧职名,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元 年初,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 既屡为上言,以数以手书启汝愚,当用厚赏酬其劳,勿使得预朝政,有"防微杜渐, 谨不可忽"之语。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是,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 悉归侂胄矣。 熹始以庙议自劾,不许,以疾再乞休致,诏:"辞职谢事,非朕优贤之意,依 旧秘阁修撰。"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 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疾且革,手书属其子在及门人范念德、黄干,拳拳以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翌日, 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羽, 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 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自熹去国,侂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乞辨真伪。 刘德秀仕长沙,不为张栻之徒所礼,及为谏官,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 称,盖自此始。太常少卿胡纮言:"比年伪学猖獗,图为不轨,望宣谕大臣,权住 进拟。"遂召陈贾为兵部侍郎。未几,熹有夺职之命。刘三杰以前御史论熹、汝愚、 刘光祖、徐谊之徒,前日之伪党,至此又变而为逆党。即日除三杰右正言。右谏议 大夫姚愈论道学权臣结为死党,窥伺神器。乃命直学士院高文虎草诏谕天下,于是 攻伪日急,选人余嘉至上书乞斩熹。 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 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 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有籍田令陈景思 者,故相康伯之孙也,与侂胄有姻连,劝侂胄勿为已甚,侂胄意亦渐悔。熹既没, 将葬,言者谓:四方伪徒期会,送伪师之葬,会聚之间,非妄谈时人短长,则缪议 时政得失,望令守臣约束。从之。 嘉泰初,学禁稍弛。二年,诏:"朱熹已致仕,除华文阁待制,与致仕恩泽。" 后侂胄死,诏赐熹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 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 始,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尝属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 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 三人,谓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也。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 延平李侗老矣,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 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 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 集注、辨证,《韩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辑 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 《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 《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 稿,亦在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理宗绍定末,秘书郎李心传乞以司马光、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朱熹七人列于从祀,不报。淳祐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 孔子庙。 黄干曰:"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 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熹而始著。"识者以为知言。 熹子在,绍定中为吏部侍郎。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浚爱之,自幼学,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 实。长师胡宏,宏一见,即以孔门论仁亲切之旨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焉,宏称 之曰:"圣门有人矣。"栻益自奋厉,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 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时孝宗新即位,浚起谪 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 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 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 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 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浚去位,汤思退用事,遂罢兵讲和。金人乘间纵兵入淮甸,中外大震,庙堂犹 主和议,至敕诸将无得辄称兵。时浚已没,栻营葬甫毕,即拜疏言:"吾与金人有 不共戴天之仇,异时朝廷虽尝兴缟素之师,然旋遣玉帛之使,是以讲和之念未忘于 胸中,而至忱恻怛之心无以感格于天人之际,此所以事屡败而功不成也。今虽重为 群邪所误,以蹙国而召寇,然亦安知非天欲以是开圣心哉。谓宜深察此理,使吾胸 中了然无纤芥之惑,然后明诏中外,公行赏罚,以快军民之愤,则人心悦,士气充, 而敌不难却矣。继今以往,益坚此志,誓不言和,专务自强,虽折不挠,使此心纯 一,贯彻上下,则迟以岁月,亦何功之不济哉?"疏入,不报。 久之,刘珙荐于上,除知抚州,未上,改严州。时宰相虞允文以恢复自任,然 所以求者类非其道,意栻素论当与己合,数遣人致殷勤,栻不答。入奏,首言: "先王所以建事立功无不如志者,以其胸中之诚有以感格天人之心,而与之无间也。 今规画虽劳,而事功不立,陛下诚深察之日用之间,念虑云为之际,亦有私意之发 以害吾之诚者乎?有则克而去之,使吾中局洞然无所间杂,则见义必精,守义必固, 而天人之应将不待求而得矣。夫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 先有以得吾民之心。求所以得吾民之心者,岂有他哉?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矣。 今日之事,固当以明大义、正人心为本。然其所施有先后,则其缓急不可以不详; 所务有名实,则其取舍不可以不审,此又明主所宜深察也。" 明年,召为吏部侍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时宰方谓敌势衰弱可图,建议遣泛 使往责陵寝之故,士大夫有忧其无备而召兵者,辄斥去之。栻见上,上曰:"卿知 敌国事乎?"栻对曰:"不知也。"上曰:"金国饥馑连年,盗贼四起。"栻曰: "金人之事,臣虽不知,境中之事,则知之矣。"上曰:"何也?"栻曰:"臣切 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不足倚赖。正使彼实 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上为默然久之。栻因出所奏疏读之曰:"臣窃谓 陵寝隔绝,诚臣子不忍言之至痛,然今未能奉辞以讨之,又不能正名以绝之,乃欲 卑祠厚礼以求于彼,则于大义已为未尽。而异论者犹以为忧,则其浅陋畏怯,固益 甚矣。然臣窃揆其心意,或者亦有以见我未有必胜之形,而不能不忧也欤。盖必胜 之形,当在于早正素定之时,而不在于两阵决机之日。"上为竦听改容。栻复读曰: "今日但当下哀痛之诏,明复仇之义,显绝金人,不与通使。然后修德立政,用贤 养民,选将帅,练甲兵,通内修外攘、进战退守以为一事,且必治其实而不为虚文, 则必胜之形隐然可见,虽有浅陋畏怯之人,亦且奋跃而争先矣。"上为叹息褒谕, 以为前始未闻此论也。其后因赐对反复前说,上益嘉叹,面谕:"当以卿为讲官, 冀时得晤语也。"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 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 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 "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讲《诗葛覃》,进说:"治生于敬畏,乱起于骄淫。 使为国者每念稼穑之劳,而其后妃不忘织纟任之事,则心不存者寡矣。"因上陈祖 宗自家刑国之懿,下斥今日兴利扰民之害。上叹曰:"此王安石所谓'人言不足恤' 者,所以为误国也。"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 允文曰:"宦官执政,自京、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 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 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 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在朝未期岁,而召对至六七,所言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侥幸,屏 谗谀,于是宰相益惮之,而近习尤不悦。退而家居累年,孝宗念之,诏除旧职,知 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所部荒残多盗,栻至,简州兵,汰冗补阙,籍诸州黥 卒伉健者为效用,日习月按,申严保伍法。谕溪峒酋豪弭怨睦邻,毋相杀掠,于是 群蛮帖服。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六十余 条,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孝宗闻栻治行,诏特进秩,直宝文阁,因任。寻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 使。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一日去贪吏十四人。湖北多盗,府县往往纵释以病良 民,栻首劾大吏之纵贼者,捕斩奸民之舍贼者,令其党得相捕告以除罪,群盗皆遁 去。郡濒边屯,主将与帅守每不相下,栻以礼遇诸将,得其欢心,又加恤士伍,勉 以忠义,队长有功辄补官,士咸感奋。并淮奸民出塞为盗者,捕得数人,有北方亡 奴亦在盗中。 栻曰:"朝廷未能正名讨敌,无使疆场之事其曲在我。"命斩之以徇于境,而 缚其亡奴归之。北人叹曰:"南朝有人。" 信阳守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栻劾大辨诈谖,所 招流民不满百,而虚增其数十倍,请论其罪,不报。章累上,大辩易他郡,栻自以 不得其职求去,诏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 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 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 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 意悦辄有所随顺。孝宗尝言伏节死义之臣难得,栻对:"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 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孝宗又言难得办事之臣,栻对:"陛 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非 此人也。"栻自言:前后奏对忤上旨虽多,而上每念之,未尝加怒者,所谓可以理 夺云尔。 其远小人尤严。为都司日,肩舆出,遇曾觌,觌举手欲揖,栻急掩其窗棂,觌 惭,手不得下。所至郡,暇日召诸生告语。民以事至庭,必随事开晓。具为条教, 大抵以正礼俗、明伦纪为先。斥异端,毁淫祠,而崇社稷山川古先圣贤之祀,旧典 所遗,亦以义起也。 栻闻道甚早,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 有见者也。"所著《论语孟子说》、《太极图说》、《洙泗言仁》、《诸葛忠武侯 传》、《经世纪年》,皆行于世。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 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子焯。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本纪43○理宗三 四年春正月壬寅朔,诏边将毋擅兴暴掠,虐杀无辜,以慰中原遗黎之望。帝制 《训廉》、《谨刑》二铭,戒饬中外。以李鸣复参知政事,杜范同知枢密院事,刘 伯正签书枢密院事,余玠华文阁待制、依旧四川安抚制置使、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 财赋,李曾伯宝章阁直学士、依旧淮东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戊午, 枢密院言:"四川帅臣余玠,大小三十六战,多有劳效,宜第功行赏。"诏玠趣上 立功将士姓名等第,即与推恩。庚申,以余玠兼四川屯田使。 二月癸酉,出封桩库缗钱各十万,命两淮、京湖、四川制司收瘗频年交兵遗骸, 立为义冢。夏四月丁丑,有流星大如太白,出于尾。癸未,填星守太微垣。乙未, 祈雨。 五月庚戌,余玠言:"利阆城大获山、蓬州城营山,渠州城大良平,嘉定城旧 治,泸州城神臂山,诸城工役,次第就绪。神臂山城成,知泸州曹致大厥功可嘉, 乞推赏以励其余。"诏致大带行遥郡刺史。丁巳,武功大夫、雄威军都统制杨价世 守南边,连年调戍播州,捍御勤瘁,诏价转右武大夫、文州刺史。戊午,大元兵围 寿春府。吕文德节制水陆诸军解围有功,诏赴枢密院禀议,发缗钱百万,诣两淮制 司犒师。庚申,守阙进勇副尉桂虎、进义副尉楚富、吐浑将虞候郑蔡捍御寿春,俱 有劳效,诏各官资两转,给缗钱。乙丑,前签书枢密院事邹应龙薨,赠少保、监察 御史。胡清献劾淮西提刑徐敏子三罪,诏削两秩,送江州居住。 六月庚午朔,吕文德依旧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兼淮西招抚使、知濠州。乙亥, 赐礼部进土留梦炎以下四百二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壬午,诏安丰军策应解寿春 围将士补转官资有差。诏:寿春一军先涉大海,捣山东胶、密诸州有功,今大元兵 围城,能守城不隳,其立功将士皆补转有差。乙未,有流星大如太白,出于毕。丙 申,吴潜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任便居住。 秋七月己亥朔,祈雨。乙卯,招收沿淮失业壮丁为武胜军,以五千人为额。辛 酉,盗发永州东安县,飞虎军正将吴龙、统制郑存等讨捕有功,诏补转官资有差。 甲子,诏:"故直龙图阁项安世正学直节,先朝名儒,可特赠集英殿修撰。"八月 壬辰,太白昼见。 九月癸卯,右丞相史嵩之以父病谒告,许之,诏范钟、刘伯正暂领相事。甲辰, 史弥忠卒,赠少师,封郑国公,赐谥文靖。诏史嵩之起复右丞相兼枢密使。癸丑, 荧惑、填星合于轸。甲寅,京湖制司言,诸将李福等破申州、蔡州西平县城壁及马 家等砦,诏将士各补官推赏有差。己未,将作监徐元杰上疏论史嵩之起复,宜许其 举执政自代。帝不允,遂求去。帝曰:"经筵赖卿规益,何事引去耶?"癸亥,太 白犯斗宿距星。乙丑,雷。丁卯,雷。台臣言严州及绍兴、萧山等县征商烦苛,诏 亟罢之。 冬十月甲戌,诏庆元府守臣敦谕史嵩之赴阙,嵩之控辞,不允。壬辰,杜范、 游似提举万寿观兼侍讲。 十一月辛丑,诏趣游似、杜范赴阙。戊申,雷。庚戌,诏陈韡、李性传赴阙。 十二月庚午,以范钟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杜范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游似知枢密院事, 刘伯正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诏戒饬百官。许右丞相史嵩之终丧。甲戌,以赵 葵同知枢密院事。乙亥,郑清之授少保,依旧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仍 奉朝请,进封卫国公。 五年春正月丁酉朔,诏更新庶政,绥抚中原遗民。丙午,杜范辞免右丞相,不 允。己酉,雷。乙卯,以李性传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二月丙寅朔,雨土。甲戌,复五河,诏吕文德进三秩,羊洪进二秩,余有战功 者推赏,其阵没人,具姓名赠恤。丁丑,范钟等上《玉牒》、《日历》及孝宗、光 宗《御集》、《经武要略》、《宁宗实录》。壬辰,太白昼见,经天。 三月庚子,诏严赃吏法,仍命有司举行彭大雅、程以升、吴淇、徐敏子纳贿之 罪。准淳熙故事,戒吏贪虐、预借、抑配、重催、取赢。以缗钱百万犒淮东师。 夏四月甲申,填星犯上相星。丙戌,杜范薨,赠少傅,谥清献。戊子,余玠言 权巴州何震之守城死于兵,诏进赠官三秩,一子与下州文学。京湖制司言:"钤辖 王云等袭邓州镇平县灵山,战顺阳铁撅峪,皆有劳效,野战数十合,云等六人被重 创死,路钤于江一军力战。"诏王云赠三秩,仍官其二子为承信郎。王宽、王立、 田秀、董亮、董玉各加赠恤,于江等各转一官资。诏李曾伯、余玠、董槐、孟珙、 王鉴职事修举,曾伯、玠升阁职,槐、珙、鉴转官,并因其任。 五月丁酉,吕文福、夏贵上战功,诏贵官两转,文福带行阁职。丁未,诏: "沿江、湖南、江西、湖广、两浙制帅漕司及许浦水军司,共造轻捷战船千艘,置 游击军壮士三万人,分备捍御。"戊申,日生赤黄背气。辛亥,诏董槐赴阙。丁巳, 淮东制置使李曾伯辞免焕章阁学士,从之。 六月甲申,祈雨。丙戌,工部侍郎徐元杰暴卒,赠四秩。置诏狱。 秋七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旱。辛丑,镇江、常州亢旱,诏监司、守臣及沿江 诸郡安集流民。甲辰,祈雨。乙卯,诏给徐元杰、刘汉弼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恤 其家。丁巳,京湖制司言总制亢国用师众战裕州拐河,战黑山,战大神山,皆有劳 效。诏国用官两转,李山等四十七人官一转。吕文德言与大元兵战五河隘口,又战 于濠州,大元兵还。诏文德屯驻诸军战守将士,推恩有差。 八月庚辰,范钟再乞归田,不允。 九月甲辰,京湖制置司言:"刘整等率精锐,以云梯四面登镇平县城,入城巷 战,焚城中仓库、糗粮、器甲,路将武胜等四人死之;略广阳,焚列屯、砦栅、庐 舍凡二十余所;还抵灵山,又力战有功。"诏整官两转,同行蔡贵等二百二十人各 官一转。辛亥,祀明堂,奉太祖、太宗、宁宗并侑。大赦。冬十一月乙未,郑清之 乞归田,不允。丙申,诏师弥典伺属籍,职事修举,授太傅,加食邑,依前判大宗 正事、嗣秀王。壬子,诏:大元兵入蜀,权成都府冯有硕、权汉州王骧、权成都县 杨兑、权资州刘永、权潼川府魏霭死于官守,其各赠官三转,仍官其一子。癸丑, 诏将领关贵、统制白傅才率众复洋州,还遇大元兵交战,将士百五十三人皆阵没, 已祔飨闵忠庙,赡恤其家。关贵、白傅才各赠承节郎,官其一子进勇副尉。 十二月甲戌,诏寿春守臣刘雄飞等以大元兵围城捍御有功,雄飞及吕文福、林 子崈等十一人各官三转,刘用等补转官资有差。己卯,以游似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郑清之为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仍奉朝请,赐玉带及赐第行 在。兄与欢换授安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仍奉朝请;弟嗣沂王贵 谦、嗣荣王与芮并加授少保。以赵葵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李性传同知枢密院事, 陈韡兼参知政事。壬午,太史奏来岁正旦日当食,诏以是月二十一日避殿减膳,命 百司讲行阙政,凡可以消弭灾变者,直言毋隐。 六年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置国用所,命赵与[B170]为提领官。 二月戊辰,范钟再乞归田里,诏官三转,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己 巳,范钟再辞,诏提举洞霄宫,任便居住。庚午,以刘雄飞知寿春府、节制屯田军 马。 三月癸巳,日晕周匝,珥气。 夏四月辛酉,太白昼见。壬戌,太阴犯太白。甲戌,以丘岳兼两淮屯田副使, 贾似道兼蕲、黄屯田副使。丁丑,日晕周匝。戊寅,诏朱熹门人胡安之、吕焘、蔡 模并迪功郎、本州州学教授。给札录其著述,并条具所欲言者以闻。闰四月辛卯, 李曾伯以台谏论,诏落职予祠,寻罢祠禄。戊戌,吕文德言:"今春北兵攻两淮, 统制汪怀忠等逆战赵家园,拔还俘获人民;路钤夏贵,知州王成、倪政等帅舟师援 安丰军,所至数战,将士阵亡者众。"诏倪政赠官三转,官一子承信郎;许通、夏 珪、孙才江德仙各赠官两转,官其一子下班祗应,给缗钱恤其家;余立功将士恩赏 有差。"辛丑,月晕五重。癸卯,余玠言:北兵分四道入蜀,将士捍御有功者,辄 以便宜推赏,具立功等第补转官资以闻。诏从之。 五月庚申,诏贾似道措置淮西山砦城筑。壬戌,太白犯权星。己卯,诏诸镇募 兵、造舟、置马,帅臣其务奖激将士,以严边防。 六月甲午,保信军节度使希丞薨。丙午,祈雨。壬子,以陈韡参知政事兼同知 枢密院事。乙卯,台臣言李鸣复、刘伯正进则害善类,退则蠹州里。诏鸣复落职罢 宫观,伯正削一秩。 秋七月壬戌,泉州岁饥,其民谢应瑞非因有司劝分,自出私钱四十余万,籴米 以振乡井,所全活甚众。诏补进义校尉。丁卯,太阴犯斗。己巳,吕文德言:"北 兵围寿春城,州师至黄家穴,总管孙琦、吕文信、夏贵等战龙堽有功。"诏文德官 一转,余依等第转补;其阵没董先等二十二人、伤者四百三十七人,赠恤恩赏有差。 癸酉,有流星出自室,大如太白。 八月辛卯,太阴犯房。己酉,赐文士刘克庄进士出身,以为秘书少监兼国史院 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壬子,太白昼见。癸丑,以刘克庄兼崇政殿说书。枢密院 言:"前知普州何叔丁、签书判官杨仁举,淳祐元年冬北兵攻城,两家二十余人死 于难,叔丁孙嗣祖、仁举幼子肖翁被俘逃归。"诏叔丁等赠官恤后有差。 九月甲子,有流星出于斗,大如太白。戊辰,以贾似道为敷文阁直学士、京湖 制置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使。太白昼见。癸酉,孟珙薨,赠少师。 冬十月己丑,少保、嗣荣王与芮之子赐名孟启,授贵州刺史。乙未,填星、岁 星、荧惑合于亢。己酉,太白入氐。 十一月癸亥,岁星入氐。甲戌,右丞相游似五请归田里,诏不允。辛巳,诏: "北兵入蜀,前四川制置使陈隆之阖家数百口罹害,死不易节,其特赐徽猷阁待制, 官其二子,赐谥立庙。死事史季俭、杨戡子各赐官两转,官一子。"十二月乙未, 诏史嵩之依所乞守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永国公致仕。台谏论史嵩之无父 无君,丑声秽行,律以无将之法,罪有余诛,乞寝宫祠,削官远窜。 七年春正月乙卯朔,诏:"间者绌逐非才,收召众正,史嵩之已令致事,示不 复用。咨尔二三大臣,其一乃心,务举实政,以辑宁我邦家。若辞浮于实,玩愒岁 月,朕何赖焉。"建资善堂,授孟启宜州观察使,就内小学。 二月庚寅,诏:"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今遂生还, 可改朝奉郎,优与升擢。"己亥,贵妃贾氏薨。戊申,日晕周匝。壬子,诏改潜邸 为龙翔宫。 三月庚午,祈雨。 夏四月丁亥,填星犯亢。庚子,以王伯大签书枢密院事,吴潜同签书枢密院事。 辛丑,以郑清之为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封越国公;游似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醴 泉观使兼侍读;赵葵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陈韡知枢 密院事、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甲辰,赵葵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 应军行调度并听便宜行事;赵希塈礼部尚书、督视行府参赞军事。庚戌,出缗钱千 万、银十五万两、祠牒千、绢万,并户部银五千万两,付督视行府赵葵调用。 五月甲寅,宁淮军统制张忠戍浮山,手搏北将,俱溺水死,赠武略大夫,官一 子承信郎,缗钱五千给其家。祈雨。壬申,以吴潜兼权参知政事。乙亥,御集英殿 策士,诏求直言弭旱。 六月癸巳,赐礼部进士张渊微以下五百二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丙申,以旱, 避殿减膳。诏中外臣僚士民直陈过失,毋有所讳。戊申,诏:"旱势未释,两淮、 襄、蜀及江、闽内地,曾经兵州县,遣骼暴露,感伤和气,所属有司收瘗之。"秋 七月己未,太阴犯心。乙丑,吴潜罢。丁卯,以别之杰参知政事,郑寀同签书枢密 院事。己卯,吴潜依旧端明殿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八月甲申,郑寀罢。辛卯,雨。辛丑,前彭州守臣宇文景讷死事,诏赠官、进 三秩,官一子下州文学。壬寅,诏监司、守臣议荒政以振乏绝,租税合蠲减者具实 来上。甲辰,高定子薨,赠少保。丙午,蔡抗进其父沈《尚书解》。 九月丙辰,有流星出于室。癸酉,雷。 冬十月辛巳,太白昼见。己酉,台臣言添差、抽差、摄局、须入、奏辟、改任、 荐举、借补、旷职、匿过十弊。 十一月丁巳,诏:"茶陵知县事黄端卿为郴寇所害,进官三秩,官一子将仕郎, 立庙衡州。"十二月辛巳,李鸣复卒。壬辰,诏:"太学生程九万自北脱身来归, 且条上边事,赐迪功郎。" 八年春二月丁亥,赵葵言吕文德洎诸将解泗州之围有功,诏补转推赏有差。戊 子,太阴生黄白晕。癸巳,雨雹。乙未,福州福安县民罗母年过百岁,特封孺人, 复其家。敕有司岁时存问,以厚风化。辛丑,赵葵表:"招、泗断桥,将士用命, 兵退。陈奕、谭涓玉、王成等战涡河、龟山有劳,闻其步兵多山东人,遂调史用政 等袭胶州,复袭高密县,以牵制侵淮之师。"诏趣上立功将士等第、姓名推赏。乙 丑,雨雹。甲戌,诏:"先锋军统制田智润泗州潮河坝之战,父子俱死于兵,赠智 润修武郎,子承节郎,更官其一子承信郎,给缗钱五千恤其家。"夏四月庚辰,诏 淮东制置司于泗州立庙,祠夏皋及张忠、田智润父子,赐额以旌忠节。丁亥,赠朝 奉郎程克己妻王氏同没王事,进赠安人。 五月癸丑,赵葵进三秩。 六月乙酉,日生赤黄晕周匝。戊戌,以徐鹿卿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兼侍讲。甲 辰,有流星出河鼓,大如太白。 秋七月戊申,太白入井。辛亥,以王伯大参知政事,应彳繇同知枢密院事,谢 方叔签书枢密院事,史宅之同签书枢密院事,赵与[B170]资政殿学士,依旧知临安 府、浙西安抚使。癸酉,王伯大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 九月辛酉,祀明堂,大赦。雷。 冬十月甲戌朔,别之杰三疏乞归田里,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乙亥,应 彳繇、谢方叔并兼参知政事。己卯,余玠言:"都统制张实等以战功,承制便宜与 官三转,给刺史象符、金银器二百两、银三百两、缗钱一万,余将士依等第转官, 给金银符、钱帛有差。"诏命词、给告身付之。 九年春正月乙巳,孟启授庆远军节度使,进封益国公。庚申,诏周世宗八世孙 柴彦颖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辛酉,诏两淮、京湖沿江旷土,军民从便耕种,秋 成日官不分收,制帅严劝谕觉察。"癸亥,诏给官田五百亩,命临安府创慈幼局, 收养道路遗弃初生婴儿,仍置药局疗贫民疾病。乙丑,雨雹。丁卯,许应龙薨。己 巳,范钟薨,赠少保,谥文肃。辛未,诏以官田三百亩给表忠观,旌钱氏功德,仍 禁樵采。闰二月甲辰,以郑清之为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魏国公;赵葵为右 丞相兼枢密使;应彳繇、谢方叔并参知政事;史宅之同知枢密院事。乙卯,郑清之 五辞免太师,许之。 三月癸未,以贾似道为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乙酉,程元凤江、淮 等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兼知饶州。丁亥,诏以四月朔日食,自二十一日避殿、 减膳、彻乐。 夏四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庚戌,赵葵四辞免右丞相兼枢密使,诏不允。 五月己丑,赵葵乞归田里,又不允。甲午,郑寀薨。 六月壬戌昼,南方有星,急流至浊没,大如太白。丙寅,诏边郡各立庙一,赐 额曰"褒忠",凡没于王事忠节显著者并祠焉,守臣春秋致祀。 秋七月壬辰,诏知吉州李义山更削三秩,监赃钱银纳安边所。癸酉,太白犯进 贤星。 八月己酉,以吴潜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辛亥,诏趣赵葵治 事,命吴渊宣谕赴阙。[
九月丙子,诏赵与[B170]提领户部财用,置新仓, 积贮百二十万,名淳祐仓,许辟官四人。乙未,册命婉容阎氏为贵妃。 冬十月辛丑,太白入氐。丁卯,谏臣周坦言:知建宁府杨栋任成都制幕时,尽 载激赏库珍宝先遁,陷丁黼于死,致全蜀生灵涂炭。诏褫栋阁职,罢新任。 十一月辛未,太白入氐。壬申,有流星出自织女星。丙子,赵与[B170]资 政殿学士、提领国用、浙西安抚使。癸未,应彳繇乞归田里,诏以资政殿学士知平 江府。十二月己亥,以董槐兼侍读。乙巳,以吴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徐清 叟签书枢密院事。戊申,太白昼见。戊午,史宅之薨,赠少师。 十年春正月甲午,应彳繇三乞归田里,与祠禄。 二月乙卯,雨土。 三月癸未,赵葵辞,以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奉朝请。庚寅,以 贾似道为端明殿学士、两淮制置大使、淮东安抚使、知扬州;余玠龙图阁学士,职 任依旧;李曾伯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丙申,有流星夕陨。 夏四月己酉,幸龙翔宫。 五月丙寅朔,以福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善珘为保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 嗣濮王;吴渊资政殿学士,依旧职任,与执政恩数。癸未,贾似道言王登浚筑江陵 城濠有劳,诏登初官选人,减举主三员。 八月甲寅,台州大水。 九月甲子朔,贾似道兼淮西安抚使。己巳,赐礼部进士方梦魁以下五百一十三 人及第、出身有差。甲戌,进士第一名方梦魁改赐名逢辰。戊寅,以严州水,复民 田租。 冬十月丁酉,诏郡邑间有水患,其被灾细民,随处发义仓振之。辛酉,诏诸主 兵官今后行罚,毋杖脊以伤人命。 十一月壬申,赵葵授特进,依旧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湖南安抚大使。壬午, 雷。癸未,以雷震非时,自二十四日避殿减膳。诏:"公卿大夫百执事各扬乃职, 裨朕不逮。"参知政事谢方叔、吴潜、签书枢密院事徐清叟并乞解机政,诏不允。 十二月壬辰朔,郑清之乞归田里,诏不允。戊戌,太白、岁星合于危。丁巳,虹见。 十一年春正月丁卯,诏孟启改赐名孜,依前庆远军节度使,进封建安郡王。己 丑,诏沿海沿江州郡,申严水军之制。监察御史程元凤言:资善堂宜选用重厚笃实 之士。上嘉纳之。 二月乙未,左丞相郑清之等上《玉牒》、《日历》、《会要》及《光宗宁宗宝 训》、《宁宗经武要略》。丁酉,诏清之等各进秩有差。庚子,游似乞致仕,诏依 旧观文殿大学士、进二秩。甲寅,太白犯昴。乙卯,太白昼见。 三月丁卯,少保、保宁军节度使、嗣濮王不擅薨,赠少师,追封新兴郡王。乙 亥,雨土。戊寅,以谢方叔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吴潜参知政事,徐清叟同知枢密 院事。辛巳,城宝应,诏移一军戍守。李庭芝进一秩,将士推恩有差。俞兴升成都 安抚副使、知嘉定府,任责威、茂、黎、雅边防。 夏四月戊戌,潭州民林符三世孝行,一门义居,福州陈氏,笄年守志,寿逾九 袠,诏皆旌表其门。丁未,进《淳祐条法事类》凡四百三十篇,郑清之等各进二秩。 六月甲午,四川余玠奏进北马五百,诏立功将士趣上姓名推恩。丙申,高达带 行遥郡刺史、权知襄阳府、管内安抚、节制屯戍军马。乙巳,诏求遗书并山林之士 有著述者,许上进。 秋七月癸亥,太白昼见。丙寅,太阴入氐。壬申,太白入井。丁丑,有流星出 于毕,大如太白。庚辰,前签书枢密院事陈卓薨,赠少师。 八月己丑朔,流星夕陨。癸巳,太阴入氐。丁酉,荧惑入井。丁未,命吕文福 庐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庚戌,诏以故直龙图阁楼昉所著《中兴小传》百篇、 《宋十朝纲目》并《撮要》二书,付史馆誊写,昉追赠龙图阁待制。辛亥,诏: "比览林光世《易范》,明《易》推星配象演义,有司其以礼津遣赴阙。"九月辛 未,祀明堂,大赦。闰十月癸丑,太白入氐。癸酉,吴潜五疏乞罢机政,不允。 十一月丙申,京湖制司表都统高达等复襄、樊,诏立功将士三万二千七百有二 人各官一转,以缗钱三百五十万犒师。甲辰,郑清之乞解机政,诏依前太傅、保宁 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封齐国公,仍奉朝请。己酉,诏承信郎陈思献书籍,赐官一 转。庚戌,太师郑清之薨,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谥忠定。甲寅,以谢方叔为左 丞相,吴潜为右丞相。乙卯,以徐清叟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董槐端明殿学士、 签书枢密院事。十二月戊辰,诏以八事训饬在廷,曰肃纪纲、用正人、救楮币、固 边陲、清吏道、淑士气、定军制、结人心。己卯,游似薨,赠少师,谥清献。 十二年春正月癸巳,武功大夫王坚以复兴元功,转遥郡团练使。辛丑,太学录 杨懋卿以孝行卓异,诏表其门,以其事宣付史馆。癸丑,诏宰执议立方田,开沟浍, 自近圻始。创置游击军,水步各半。 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巳未,诏陈显伯资善堂翊善,蔡抗资善堂赞读、翁甫 资善堂直讲。壬午,诏襄、郢新复州县,赋税复三年。大元兵数万攻随、郢、安、 复,京西马步军副总管马荣率将士战严窦山。癸未,再战铜冶坪。 三月丁亥,又战子陵大脊山。诏荣兵不满千,能御大难,赏官两转,进州钤, 带行阁门祗候,赐金带。诸将王成、杨进各官两转升迁,余推恩有差。丁未,守三 氵义口诸将焚北屯积蓄,断其浮梁。 夏四月庚申,有流星出自角、亢,大如太白。戊辰,诏襄、郢新复州郡,耕屯 为急,以缗钱百万命京阃措置,给种与牛。壬申,荧惑犯权星。乙亥,葵抗兼侍立 修注官。丙子,置池州游击水军。 五月甲申朔,祈雨。壬辰,诏申儆江防,每岁以葺战舰、练舟师勤惰为殿最赏 罚。乙巳,盗起信州玉山县。罢诸郡经界。戊申,太阴犯毕。 六月癸亥,发米三万石振衢、信饥、玉山寇平。丙寅,严、衢、婺、台、处、 上饶、建宁、南剑、邵武大水,遣使分行振恤存问,除今年田租。 秋七月庚寅,太白、荧惑合于轸。 八月己未,诏来年省试仍旧用二月一日,殿试用四月十五日以前,庶免滞留远 方士子。己巳,诏以缗钱四十万振恤在京军民。丁丑,诏行《会天历》。辛巳,诏 改明年为宝祐元年。 九月丁亥,少师、保康军节度使、嗣沂王贵谦薨,赠太傅,追封申王。戊戌, 太白、填星合于箕。丙午,太白犯斗。 冬十月癸丑,以徐清叟参知政事,董槐同知枢密院事。嗣濮王善珘薨,赠少师、 追封咸宁郡王。戊午,濮安懿王长孙善奂福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嗣濮王。壬申, 诏襄、樊已复,其务措置屯田,修渠堰。 十一月庚寅,吴潜罢。丙申夜,临安火;丁酉夜,火乃熄。戊戌,诏避殿减膳。 壬寅,诏求直言。十二月乙卯,以吴潜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己 未,诏追录彭大雅创城渝州功,复承议郎,官其子。癸亥,诏海神为大祀,春秋遣 从臣奉命往祠,奉常其条具典礼来上。壬申,太阴入氐。丁丑,立春,雷。 宝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诏以艺祖嫡系十一世孙嗣荣王与芮之子建安郡王孜为 皇子,改赐名禥,授崇庆军节度使,进封永嘉郡王。制《资善堂记》赐皇子。戊戌, 日生戴气。癸卯,大元兵渡汉江,屯万州,入西柳关。高达调将士扼河关,上山大 战,至鳖坑、石碑港而还。诏高达、程大元、李和各官两转,余恩赏有差。 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戊辰,陈垓贪赃不法,窜潮州。辛未,罢尚书省,创 置呈白房。 三月戊子,与芮授少师,加食邑七百户;希逦检少傅,加食邑五百户;与欢授 少保,加食邑七百户;乃裕保康军节度使,加食邑五百户。丙申,别之杰薨,赠少 师。 夏四月丁巳,有流星大如太白。 五月甲午,诏余玠赴阙。乙未,诏侍从、台谏、给舍、制司各举帅才二人。丁 酉,荧惑、岁星合在昴。己亥,赐礼部进士姚勉以下及第、出身有差。 六月戊申朔,江、湖、闽、广旱。庚戌,四川制司言余玠疾革,诏玠资政殿学 士,与执政恩数。辛亥,以贾似道为资政殿大学士,李曾伯端明殿学士、职任依旧。 庚申,以余晦为司农卿、四川宣谕使。祈雨。秋七月壬午,王伯大薨。丙戌,蔡抗 兼资善堂翊善,施退翁兼资善堂直讲。庚寅,温、台、处三郡大水,诏发丰储仓米 并各州义廪振之。癸巳,诏余玠以兴元归附之兵分隶本路诸州都统,务抚存之,仍 各给良田,制司济以钱粟。甲午,余玠卒,赠官五转。庚子,以董槐兼参知政事。 癸卯,诏抚谕四川官吏军民。 八月丁未朔,以马光祖为司农卿、淮西总领财赋。甲寅,起居郎萧泰来出知隆 兴府。先是,起居舍人牟子才与泰来并除,子才四疏辞,极陈泰来奸险汙秽,耻与 为伍,泰来不得已,请祠,遂予郡。丙辰,以余晦权刑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 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财赋。乙丑,行皇宋元宝钱。 九月壬午,程元凤升兼侍读,牟子才升兼侍讲。壬辰,城夔门。太阴入毕。 冬十月丙午朔,诏出缗钱二百万,振恤京城军民。 十一月丙子朔,诏奖谕襄阳守臣高达。己丑,贾似道献所获良马,赐诏褒嘉, 其将士增秩、赏赉有差。十二月乙卯,册瑞国公主。庚申,刘伯正薨,赠五秩。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列传190 儒林1○聂崇义 邢昺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孔宜 崔颂子卢 尹拙 田敏 辛文悦 李觉 崔颐正 弟偓佺 李之才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汉乾祐中,累官 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司业 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造,年代浸久,无所规式,乃 命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崇义上之,乃命有司别造焉。 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上 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兹后 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帝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一也。 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学博士议云:案禘祫之礼,三年一, 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帝用谢广议, 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受命之君,裁追 尊四朝而行禘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故荐以首时, 祭以仲月,间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也。非关宗庙庙与未备。其证三也。" 终从崇义之议。 未几,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之。崇义因取《三礼 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礼图, 相承传用,浸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寻故实,刊正疑 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詹事尹拙 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崇义紫袍、 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工部尚书窦仪, 俾之裁定。仪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所传或异,年祀浸 远,图绘缺然。踳驳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研求师说,耽味礼经,较于旧图,良 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闻。尹拙驳议及聂崇义答义各四卷,臣再加详阅, 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五卷以闻。"诏颁行之。 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釜异同之说,诏下中书省集议。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 按聂崇义称:祭天苍璧九寸圆好,祭地黄琮八寸无好,圭、璋、琥并长九寸。 自言周显德三年与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 臣等按:《周礼》玉人之职,只有"璧琮九寸"、"彖琮八寸"及"璧羡度 尺、好三寸以为度"之文,即无苍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尔雅》"肉倍好"之 说,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苍璧之制。又详郑玄自注《周礼》,不载尺寸, 岂复别作画图,违经立异? 《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第 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府有 《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图记更 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册君,取其说,为图 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阮士信即谌 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应在今《礼图》之内, 亦无改祭玉之说。 臣等参详自周公制礼之后,叔孙通重定以来,礼有纬书,汉代诸儒颇多著述, 讨寻祭玉,并无尺寸之说。魏、晋之后,郑玄、王肃之学各有生徒,《三礼》、 《六经》无不论说,检其书,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参验画图本书,周公所说正经 不言尺寸,设使后人谬为之说,安得便入周图?知崇义等以诸侯入朝献天子夫人之 琮璧以为祭玉,又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强为尺寸,古今大礼,顺非改非, 于理未通。 又据尹拙所述礼神之六玉,称取梁桂州刺史崔灵恩所撰《三礼义宗》内"昊天 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长尺二寸,以法十二时;祭地之琮长十寸,以效地之数。" 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圆外曰璧,圆中方外曰琮。"崇义非之,以为灵恩非周 公之才,无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补六玉阙文,尤不合礼。
臣等窃以刘向之论《洪范》,王通之作《元经》,非必挺圣人之姿,而居上公 之位,有益于教,不为斐然。臣等以灵恩所撰之书,聿稽古训,祭玉以十二为数者, 盖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时,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园丘之笾豆十二列, 天子以镇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长尺有二寸。又祼圭尺二寸,王者以祀宗庙。 若人君亲行之郊祭,登坛酌献,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秉尺二之圭,神献 九寸之璧,不及礼宗庙祼圭之数,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则灵恩议论,理未为失, 所以自《义宗》之出,历梁、陈、隋、唐垂四百年,言礼者引为师法,今《五礼精 义》、《开元礼》、《郊祀录》皆引《义宗》为标准。近代晋、汉两朝,仍依旧制。 周显德中,田敏等妄作穿凿,辄有更改。自唐贞观之后,凡三次大修五礼,并因隋 朝典故,或节奏繁简之间稍有厘革,亦无改祭玉之说。伏望依《白虎通》、《义宗》、 唐礼之制,以为定式。 又尹拙依旧图画釜,聂崇义去釜画镬。臣等参详旧图,皆有釜无镬。按《易· 说卦》云"坤为釜",《诗》云"惟锜及釜",又云"溉之釜鬲",《春秋传》云 "锜釜之器",《礼记》云"燔黍捭豚",解云"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 即釜之为用,其来尚矣,故入于《礼图》。今崇义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镬,供鼎 镬,又以《仪礼》有羊镬、豕镬之文,乃云画釜不如画镬。今诸经皆载釜之用,诚 不可去。又《周》、《仪礼》皆有镬之文,请两图之。又若观诸家祭祀之画,今代 见行之礼,于大祀前一日,光禄卿省视鼎镬。伏请图镬于鼎下。 诏从之。未几,崇义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推其该博。郭忠恕尝以其姓嘲之曰:"近 贵全为聩,攀龙即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崇义对曰:"仆不能为诗, 聊以一联奉答。"即云:"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盖因其名以嘲之。忠恕大 惭,人许其机捷而不失正,真儒者之戏云。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师》、 《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 泰州盐城监,赐钱二十万。昺以是监处楚、泰间,泰僻左而楚会要,盐食为急,请 改隶楚州,从之。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就 转国子博士。代还,赐绯,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熙中,迁水部员外郎,改司勋。端 拱初,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 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改国子祭酒。二年,始置翰 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牷等校定《周礼》、 《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 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初置讲读之职,即于便坐令昺讲《左氏春 秋》,侍读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金带,加器币,仍迁工 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丁内艰,以昺权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尝举进士,愿沾赠典。"特赠大理评事。是夏,上 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 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 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何 以及此!"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书所裁余 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 寥落。上方兴起道术,又令昺与张雍、杜镐、孙奭举经术该博、德行端良者,以广 学员。三年,加刑部侍郎。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 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上前, 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 "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没皆赠尚书。上 悯之,翌日,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州、职如故。 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言 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凡 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春苑。 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部送父老 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部尚书。 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初,田家 察阴晴丰凶,皆有状候,老农之相传者率有验,昺多采其说为对。又言:"民之灾 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灾岁必有其一,但或轻或重 耳。四事之害,旱为甚,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传》曰:'天灾 流行,国家代有。'此之谓也。"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 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以恩 旧故也。未几,有旨命中书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军若思 还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则左仆射,三子并进秩。 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观 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访昺 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上尝因内阁暴书,览 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上许之。 缮录未毕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 《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上尝问:"管 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 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文王以勤 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本经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有玄圭之赐, 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人之心,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寿命耶?"各随 其事理以对。 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鞫得状,钦若 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阎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钦 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仲宝贪猥不才,举止率易,士大夫多鄙笑之。钦若在中书,用为三司判官,后 至祠部郎中,坐赃黜官,卒。若思终于驾部郎中。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奭 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后徙居须城。 《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太 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此 至言也。商宗乃得贤相如此耶!"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真宗以为诸王府侍读。 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工部郎中,擢龙图 阁待制。 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 承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应。" 皆再拜称万岁。又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 既奉迎天书,大赦改元,布告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复降泰山, 帝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王钦若、陈尧叟、丁谓、杜镐、陈彭年皆以经 义左右附和,由是天下争言符瑞矣。 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 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议西幸,殆非 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将封禅, 故先封中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泰山。今陛下既已登封,复欲幸汾阴, 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泽,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汉初承秦,唯立五畤 以祀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公卿之议,遂徙汾阴 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汾阴。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汾阴,其不可 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轻弃京师根本,而慕西汉 之虚名,其不可四也。河东,唐王业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间幸河东,因祠 后土。圣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不可五也。昔者周宣王遇灾 而惧,故诗人美其中兴,以为贤主。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宜侧身修德,以答 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盘游不已,忘社稷之大计?其不可六也。夫雷以 二月启蛰,八月收声,育养万物,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为异尤甚。此天意丁 宁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 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几沴,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 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 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陛下天资圣明,当慕二帝、三王,何为下袭汉、 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宠奸邪,内外交害,身播国屯,兵交关下,亡 乱之迹如此,由狃于承平,肆行非义,稔致祸败。今议者引开元故事以为盛烈,乃 欲倡导陛下而为之,臣切为陛下不取,此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为 可取,愿少赐清问,以毕臣说。" 帝遣内侍皇甫继明就问,又上疏曰: 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于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 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攘之盗公行,外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虽至,宁可保其心 乎?昔陈胜起于徭戍,黄巢出于凶饥,隋炀帝勤远略而唐高祖兴于晋阳,晋少主惑 小人而耶律德光长驱中国。陛下俯从奸佞,远弃京师,涉仍岁荐饥之墟,修违经久 废之祠,不念民疲,不恤边患。安知今日戍卒无陈胜,饥民无黄巢,英雄将无窥伺 于肘腋,外敌将无观衅于边陲乎? 先帝尝议封禅,寅畏天种,寻诏停寝。今奸臣乃赞陛下力行东封,以为继成先 志。先帝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大勋未集,用付陛下,则群臣未尝献一谋、画 一策,以佐陛下继先帝之志者,反务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于继 迁,曾不思主辱臣死为可戒,诬下罔上为可羞。撰造祥瑞,假托鬼神,才毕东封, 便议西幸,轻劳车驾,虐害饥民,冀其无事往还,便谓成大勋绩。是陛下以祖宗艰 难之业,为奸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也。夫天地神祇,聪明正直,作善降 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未闻专事笾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传》曰:"国之 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终赐裁择。 后天下数有灾变,又言:"古者五载巡守,有国之事尔,非必有紫气黄云,然 后登封,嘉禾异草,然后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国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贺, 退而腹非窃笑者比比皆是。孰谓上天为可罔,下民为可愚,后世为可欺乎?人情如 此,所损不细,惟陛下深鉴其妄。" 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谒陵寝,今又将祠于太清宫,外 议籍籍,以谓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明皇祸曹 之迹有足为深戒者,非独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之无道, 亦无敢言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请矫诏之罪,乃始谕以识理不明,寄 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寤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寤,抑损虚华, 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 也。"帝以为"封泰山,祠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开元礼》今世所 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诏妙、郡县犹袭秦 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 而弗斥。 久之,以父老请归田里,不许,以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罢待制。 还,纠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张燕, 费甚广。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徙垧州。 天禧中,朱能献《乾祐天书》。复上疏曰: 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奉膊, 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唇腹非,而无敢言者。 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 又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诛。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得 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宝符》、 《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戮,怵于邪说, 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圣人也。傥实降语,固宜不妄,而唐自安、史 乱离,乘舆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虽况得归阙,复为李 辅国劫迁,卒以忧终,岂圣寿无疆、长生久视乎?以明皇之英睿,而祸患猥至曾不 知者,良由在位既久,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听#心玩居常之安,耳熟 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今收见老君于阁上,明日 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惑左道,既紊政经,民心用 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宁肯御兵,宝符安能排蒲邪?今朱能所为,或类于 此,愿陛下思汉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断,鉴明皇之踪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 作。 未几,能果败。奭又尝请减修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政 访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 仁宗即位,宰相请择名儒以经术侍讲读,乃召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审官院,判 机子监,修《真宗实录》。丁父忧,起复,兼判太常寺及礼院,三迁兵部侍郎、龙 霞阁学士。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覆规讽。仁宗意或不在书,昺则拱默以酃, 帝为竦然改听。尝画《无逸图》上之,帝施于讲读阁。时章宪明肃皇后每五收一御 殿,与帝同听政,奭言:"古帝王朝朝暮夕,未有旷日不朝。陛下宜每日御殿,以 览万机。"奏留中不报。然帝与皇太后尤爱重之,每进见,未尝不加礼。 三请致仕。召对承明殿,敦谕之,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诏与冯 知讲《老子》三章,各赐帛二百匹。以不得请,求近郡,优拜工部尚书,复知兖州。 诏须宴而后行,又留数月,特宴太清楼,近臣皆预,帝作飞白大字以赐二府,而小 字赐诸学生,独奭与晁迥兼赐大小字。诏群臣即席赋诗,太后又别出禁中卒器劝酒。 翌日,奭入谢,又命讲《老子》,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行,赐隅瑞圣园, 又赐诗,诏近臣皆赋。以恭谢恩改礼部尚书,既而累表乞归,以太子速傅致仕。疾 甚,徙正寝,屏婢妾,谓子瑜曰:"无令我死妇人之手。"卒。奏至,帝谓张士逊 曰:"朕方欲召奭还,而奭遂死矣。"嗟惜者久之,罢朝一日,赠左仆射,谥曰宣。 奭性方重,事亲笃孝。父亡,舐其面以代颒。常掇《五经》切于治道者,为 《经典徽言》五十卷。又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 尝奉诏与邢昺、杜镐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书》、 《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及律音义。 初,圜丘无外壝,五郊从祀不设席,尊不施幂;七祠时飨饮福用一尊,不设数 登,升歌不以《雍》彻;冬至摄祀昊天上帝,外级止十七位,而不以星辰从;飨先 农在祈谷之前;上丁释奠无三献;宗庙不备二舞;诸臣当谥者,或既葬乃请。奭吭 援古奏正,遂著于礼。又请冬至罢祀五帝,大雩设五帝而罢祠昊天上帝。事下有司 议,不合而止。 瑜,官至工部侍郎致仕。 王昭素,开封酸枣人。少笃学不仕,有至行,为乡里所称。常聚徒教授以自给, 李穆与弟肃及李恽皆常师事焉。乡人争讼,不诣官府,多就昭素决之。 昭素博通《九经》,兼究《庄》、《老》,尤精《诗》、《易》,以为王、韩 注《易》及孔、马疏义或未尽是,乃著《易论》二十三篇。 开宝中,穆荐之朝,诏召赴阙,见于便殿,时年七十七,精神不衰。太祖问曰: "何以不求仕进,致相见之晚?"对曰:"臣草野蠢愚,无以裨圣化。"赐坐,令 讲《易·乾卦》,召宰相薛居正等观之,至"飞龙在天",上曰:"此书岂可令常 人见?"昭素对曰:"此书非圣人出不能合其象。"因访以民间事,昭素所言诚实 无隐,上嘉之。以衰老求归乡里,拜国子博士致仕,赐茶药及钱二十万,留月余, 遣之。年八十九,卒于家。 昭素颇有人伦鉴。初,李穆兄弟从昭素学《易》,常谓穆曰:"子所谓精理, 往往出吾意表。"又语人曰:"穆兄弟皆令器,穆尤沈厚,他日必至廊庙。"后果 参知政事。 昭素每市物,随所言而还直,未尝论高下。县人相告曰:"王先生市物,无得 高取其价也。"治所居室,有椽木积门中,夜有盗者抉门将入,昭素觉之,即自门 中潜掷椽于外,盗者惭而去,由是里中无盗。家有一驴,人多来假,将出,先问僮 奴曰:"外无假驴者乎?"对云"无",然后出。其为纯质若此。 子仁著,亦有隐德。 孔维,字为则,开封雍丘人。乾德四年《九经》及第,解褐东明、鄢陵二主簿。 开宝中,礼部再奏为考试官,调滁州军事推官。太宗即位,擢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知河南县,通判滑、梓二州。太平兴国中,就拜国子《周易》博士,代还,迁《礼 记》博士。七年,使高丽,王治问礼于维,维对以君父臣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 治悦,称之曰:"今日复见中国之夫子也。"九年,判国学事。雍熙初,迁主客员 外郎。三年,擢为国子司业,赐金紫。 会将有事于籍田,维起《周礼》至于《唐书》,凡沿革制度并录之以献,观者 称其博。又上书请禁原蚕以利国马。直史馆乐史驳之曰: 《管子》云:"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是以古先哲王厚农桑之 业,以其为衣食之原耳。一夫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屈身以化下者,邦国之重务也。《吴都赋》曰:"国赋再 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则蚕之有原,其来旧矣。今孔维请禁原蚕以利国马,徒 引前经物类同气之文,不究时事确实之理。夫所市国马来自外方,涉远驰驱,亏其 秣饲,失于善视,遂至玄黄,致毙之由,鲜不以此。今乃欲禁其蚕事,甚无谓也。 唐朝畜马,具存监牧之制,详观本书,亦无禁蚕之文。况近降明诏,来年春有事于 籍田,是则劝农之典方行,而禁蚕之制又下,事相违戾,恐非所长。 臣尝历职州县,粗知利病,编民之内,贫窭者多,春蚕所成,止充赋调之备, 晚蚕薄利,始及卒岁之资。今若禁其后图,必有因缘为弊,滋彰挠乱,民岂皇宁。 涣汗丝纶,所宜重慎。 上览之,遂寝晚蚕之禁。维复抗疏曰: 按《周礼·夏官·司马》职禁原蚕者,为伤马也。原,再也。天文,辰为马。 《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故禁再 蚕以益马也。又郭璞云:"重蚕为原,今晚蚕也。"臣少亲耕桑之务,长历州县之 职,物之利害,尽知之矣。蚩蚩之氓知其利而不知其害,故有早蚕之后,重养晚蚕 之茧,出丝甚少,再采之叶来岁不茂,岂止伤及于马,而桑亦损矣。臣自县历官, 路见坰野之地官马多死,若非明援典据,助其畜牧,安敢妄有举陈哉。 按《本草》注:"以僵蚕涂马齿,则不能食草。"物类相感如此。《月令》仲 春祭马祖,季春享先蚕,皆谓天驷房星也,为马祈福,谓之马祖,为蚕祈福,谓之 先蚕,是蚕与马同其类尔。蚕重则马损,气感之而然也。臣谓依《周礼》禁原蚕为 当。 上虽不用维言,而嘉其援引经据,以章付史馆。籍田毕,拜国子祭酒。淳化初, 兼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四。 维通经术。准旧制,举《九经》,一上不中第即改科。开宝中,维论其事非便, 诏礼部自今《九经》同诸科许再赴举。 太宗尹京日,维为属邑吏,颇以经术受知。即位后,维始升郎署。自以通经, 求为司业,即以授之。使外国者皆假服紫,维自高丽还,会东使至,维自耻衣绯, 因求见上,诡言:"高丽使问臣获何罪降服,臣无以对。"因泣下。上怜之,即赐 以金紫。及为祭酒,又奏言:"朝廷久不置此官,少有知者,臣之亲戚故旧有书信 来者,多云祭酒郎中。田敏晋朝任祭酒,仍兼侍郎。愿循前例,兼领是官,庶获美 称。"上从之。然缙绅恶其儒者躁求,无退让之风。 尝建议乞广太学,上以侵坏民舍不许。受诏与学官校定《五经疏义》,刻板行 用,功未及毕,被病,上遣太医诊视,使者抚问。初,维私用印书钱三十余万,为 掌事黄门所发,维忧惧,遽以家财赏之,疾遂亟,上赦而不问。维将终,召其婿郑 革口授遗表,以《五经疏》未毕为恨。 景德四年,录其孙禹圭同学究出身。 孔宜,字不疑,兖州曲阜人,孔子四十四世孙。孔子生鲤,字伯鱼。鲤生伋, 字子思。伋生白,字子上。白生求,字子家。求生箕,字子京。箕生穿,字子高。 穿生谦,字子慎。谦生鲋,字子鱼,以弟子腾为嗣。腾字子襄,值秦难,藏其家书 于屋壁。腾生正,字季忠。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延年生霸,字次孺,汉昭帝 时为博士,宣帝时为太中大夫,授皇太子经。元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 霸生福。福生房。房生均,字长平,好学有才,为尚书郎,平帝元始元年,封均为 褒成侯,食邑二千户,追谥夫子为褒成宣尼公。王莽以均为太尉,三以疾辞,得还, 莽败,失国。后汉世祖建武十四年,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谥元成。志生损,袭爵, 和帝永元四年,徙封损为褒亭侯。损卒,子曜嗣侯、邑千户。子完嗣,邑百户。完 早卒无子,以弟子羡袭爵。 羡仕魏为议郎,黄初二年,封宗圣侯、邑百户。羡生震,晋武帝泰始三年,徙 封奉圣亭侯,邑二百户,历太常、黄门侍郎。震生嶷。嶷生抚,举孝廉,辟太尉掾, 历豫章太守。抚生懿。懿生鲜,有度量,好学,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袭封奉圣侯。 鲜生乘,博学有才艺,后魏孝文延兴初举孝廉三年,封乘为崇圣大夫,复十户,以 供洒扫。乘生灵珍,袭爵,历秘书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圣侯,邑百户。灵珍生 文泰。文泰生渠,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恭圣侯。后周宣帝大象二年,追封孔 子为邹国公,以渠袭爵,邑百户。 渠生长孙,隋文帝复封长孙为邹国公。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军、 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嗣哲生德伦,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封褒圣侯,邑百户,朝会位同三品,复其子孙。则天天授二年,赐德伦玺书、衣服。 德化生崇基,袭侯,中宗神龙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玄宗开元中,历国 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改封褒圣 侯禘之为袭文宣公,兼兖州长史。璲之生萱,袭封,历兖州泗水令。萱生齐卿,德 宗建中三年,诏以齐卿为兖州司马,陷于东平,卒。至宪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师道, 其子惟晊归鲁,诏以惟晊为兖州参军,奉夫子祀,复五十户,以供洒扫。惟晊生策, 会昌元年,历国子监丞、尚书博士。大中元年,宰相白敏中奏岁给封户绢百匹,充 春秋奉祀。自璲之至策,五世并袭封文宣公。策生振,懿宗咸通四年,举进士甲科, 历兖州观察判官,至刑部员外郎。振生昭俭,历衮州司马、曲阜令。自策至昭俭, 三世岁给封绢,以供享祀。昭俭生光嗣,哀帝天祐中,为泗水主簿,奉孔子祀。 光嗣生仁玉,九岁通《春秋》,姿貌雄伟。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以为曲阜主簿, 三年,迁龚丘令,袭文宣公,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曲阜令。周高祖广顺二年,平慕 容彦超,幸曲阜,拜孔子庙及墓,召仁玉,赐五品服,复以为本县令。 仁玉四子,长曰宜,举进士不第,乾德中诣阙上书,述其家世,诏以为曲阜主 簿,历黄州军事推官,迁司农寺丞,掌星子镇市征。宜上言:"星子当江湖之会, 商贾所集,请建为军。"诏以为县,就命宜知县事,后以为南康军。 宜代还,献文赋数十篇,太宗览而嘉之,召见,问以孔子世嗣,因下诏曰: "素王之道,百代所崇,传祚袭封,抑存典制。文宣王四十四代孙、司农寺丞宜服 勤素业,砥砺廉隅,亟历官联,洽闻政绩,圣人之后,世德不衰,俾登朝伦,以光 儒胄。可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复其家。"未几,通判密州。太平兴国八 年,诏修曲阜孔子庙,宜贡方物为谢,诏褒之,迁殿中丞。雍熙三年,王师北征, 受诏督军粮,涉拒马河溺死,年四十六。 子延世字茂先,以父死事,赐学究出身,为曲阜主簿,历闽、长葛二令。真宗 至道三年十一月,召赴阙,以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 《九经》。咸平三年,诏本道转运使、本州长吏待以宾礼,仍留三年,卒官,年三 十八。次曰宪,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至工部员外郎、知浚仪县。次曰冕,应城 主簿。次曰勖,雍熙中进士及第。 延世子圣祐,景德初,始九岁,特赐同学究出身。大中祥符元年,东封泰山, 特听圣祐衣绿陪位,缀京官班后。及还至兖州,十一月朔,幸曲阜,谒孔子庙,行 酌献之礼,孔氏宗属并令倍位。又幸孔林,观其墓久之。又御北亭,召从臣观古碑, 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纥齐国公,母颜氏鲁国太夫人。擢圣祐为 太常寺奉礼郎,又录其近属进士谓同《三传》出身,习进士延祐、习学究延渥、延 鲁、延龄并同学究出身,共赐银二百两、绢三百匹,以充奉祠庙。时勖为殿中丞、 通判广州,王钦若言其有声于乡曲,召赴阙,改太常博士,赐绯,令知曲阜县,专 主祠庙。二年三月,又遣使赐太宗御书及《九经》书疏、《三史》藏于庙,令本州 选儒生讲说。圣祐后改大理评事。天禧五年,授光禄寺丞,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 事。后改名佑,迁太子中舍,卒,年三十。 勖为司封郎中。延鲁,大中祥符五年复举进士及第,后改名道辅,为左司谏、 龙图阁待制,自有传。 崔颂,字敦美,河南偃师人。父协,后唐门下侍郎、平章事。颂幼丧母,为外 祖母所鞠养。以荫补河南府巡官,历开封主簿、邓州录事参军,以疾去官。未几, 诣阙上书言事,宰相桑维翰览而奇之,擢为左拾遗,选右补阙。 汉初,加朝散阶,副右散骑常侍张煦册钱俶为吴越王。梁末,协尝使两浙,至 是,越人美之,赠贿甚厚。及还,值周祖入京师,为军士剽夺悉尽。世宗镇澶渊, 择僚佐,颂与王朴、王敏中皆中其选,以颂为观察判官,赠金紫。世宗尹京,拜司 封员外郎、充判官,以断狱误失罢职,守本官。即位,拜驾部郎中,迁吏部,复副 尹日就使两浙。世宗读唐元稹《均田疏》,命写为图赐近臣,遣使均诸道租赋,颂 使兖州,颇增旧额。恭帝嗣位,改左谏议大夫。 宋初,判国子监。会重修国学及武成王庙,命颂总领其事。建隆三年夏,始会 生徒讲说,太祖遣中使以酒果赐之。每临幸国学,召颂与语。因及经义,颂应答无 滞。及郊祀,以颂摄太仆,升车执绥,上问以一时典礼,颂占对闲雅,上甚重之。 未几,坐请托有司为所亲求便官,出为保大军行军司马。乾德六年,暴得疾卒,年 五十。 颂好诙谐,善笔札,受命书世宗谥册文,当时称其遒丽。笃信释氏,睹佛像必 拜。性多疑,在鄜州官舍,尝召圬墁者治堂室,以帛蒙其目,人皆笑之。 子晓,至太子右赞善大夫。 卢字文炳,雍熙二年进士,淹雅有士行,累为屯田员外郎、开封三司户部判 官。景德中,雍王元份薨,府官皆坐黜。时戚维为曹国公元俨府翊善,上谓宰相曰: "元俨年少,尤资赞导,维迂懦循默,不能规戒,闻崔卢性纯谨,以之代维,庶 有裨益。"因召对,迁都官员外郎,充记室参军,赐金紫。迁兵部郎中,出知河中 府,转太常少卿、将作监,卒。 尹拙,颍州汝阴人。梁贞明五年举《三史》,调补下邑主簿,摄本镇馆驿巡官。 后唐长兴中,召为著作佐郎、直史馆,迁左拾遗,依前直史馆,加朝散大夫。应顺 初,出为宣武军掌书记、检校虞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清泰初,加检校驾部员外 郎兼御史大夫。二年,改检校虞部郎中、忠武军掌书记。 晋天福四年,入为右补阙。明年,转侍御史。会诏拙与张昭、吕琦等同修《唐 史》,改仓部员外郎,赐金紫。八年,迁左司员外郎。契丹入寇,赵延寿镇常山。 以拙为掌书记。汉初,召为司马郎中、弘文馆直学士。 周广顺初,迁库部郎中兼太常博士,仍充直学士。奉使荆南还,改兵部郎中。 显德初,拜检校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通判太常礼院事,与张昭同修唐应顺、清 泰及周《祖实录》,又与昭及田敏同详定《经典释文》。丁忧,免。宋初,改检校 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判太府寺,迁秘书监、判大理寺。乾德六年告老,以本官致 事。 拙性纯谨,博通经史。周世宗北征,命翰林学士为文祭白马祠,学士不知所出, 遂访于拙,拙历举郡国祠白马者以十数,当时伏其该博。开宝四年卒,年八十一。 子季通,至国子博士。 田敏,淄州邹平人。少通《春秋》之学。梁贞明中登科,调补淄州主簿,不令 之任,留为国子四门博士。后唐天成初,改《尚书》博士,赐绯。满岁,为国子博 士。上言请四郊置斋宫,不报。秩满,转屯田员外郎,以详明典礼兼太常博士。建 议请依《春秋》每岁藏冰荐宗庙,颁公卿,如古礼。奉诏与太常卿刘岳、博士段颙、 路航、李居浣、陈观等删定唐郑余庆《书仪》,又诏与马镐等同校《九经》。改户 部员外郎,赐金紫。清泰初,迁国子司业。 晋天福四年授祭酒,仍检校工部尚书,俄兼户部侍郎。开运初,迁兵部侍郎, 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议者以敏止可任学官,宰相桑维翰闻之,即改授检校右仆 射,复为祭酒。汉乾祐中,拜尚书右丞,判国子监。 周广顺初,改左丞,遣使契丹,将岁赂钱十万贯,止其侵剽,契丹不许。周祖 将亲郊,命权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司空。显德五 年,上章请老,赐诏曰:"卿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之仪表。 朕方资旧德,以访话言,遽览封章,愿致官政。引年之制难著旧文,尊贤之心方深 虚伫,所请宜不允。"迁工部尚书。俄再上表愿归故乡,以遂首丘之志,改太子少 保致仕,归淄州别墅。恭帝即位,加少傅。开宝四年,卒,年九十二。 敏解官归乡,有良田数十顷,多酿美酒待宾客。体强少疾,徒步往来闾巷间, 不以杖。每日亲授诸子经。自作父墓碑,辞甚质。敏尝使湖南,路出荆渚,以印本 经书遗高从诲,从诲谢曰:"祭酒所遗经书,仆但能识《孝经》耳。"敏曰:"读 书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 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时从诲兵败于郢,故敏以此讽之,从诲大惭。 敏虽笃于经学,亦好为穿凿,所校《九经》,颇以独见自任,如改《尚书·盘 庚》"若网在纲"为"若纲在纲",重言"纲"字。又《尔雅》"椴,木槿"注曰: "日及",改为"白及"。如此之类甚众,世颇非之。 子章,至殿中丞。 辛文悦者,不知何许人。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肄业。周显德中,太 祖历禁卫为殿前都点检,节制方面。文悦久不获接见,一日,梦邀车驾请见,既拜, 乃太祖也。太祖亦梦其来谒,因令左右寻访,文悦果自至,太祖异之。及登位,召 见,授太子中允,判太府事。开宝三年,出知房州。时周郑王出居是州,上以文悦 长者,故命焉。文悦后累迁至员外郎。 又有张遁、张文旦者,尝与太宗同学校,太平兴国中,诣阙自言,各起家为主 簿。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曾祖鼎,唐国子祭酒、苏州刺史,唐末避乱, 徙家青州益都。鼎生瑜,本州推官。瑜生成,字咸熙,性旷荡,嗜酒,喜吟诗,善 琴奕,画山水尤工,人多传秘其迹。周枢密使王朴将荐其能,会朴卒,郁郁不得志。 乾德中,司农卿卫融知陈州,闻其名,召之,成因挈族而往,日以酣饮为事,醉死 于客舍。 子觉,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将满,州人借 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 刊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 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 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 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 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 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 《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 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 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 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 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语见 本志。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 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 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子宥,大中祥符五年进士,为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 崔颐正,开封封丘人。与弟偓佺并举进士,明经术。颐正雍熙中为高密尉,秩 满,国子祭酒孔维荐之,以为国学直讲,迁殿中丞。太宗召见,令说《庄子》一篇, 赐钱五万。判监李至上言:"本监先校定诸经音疏,其间文字讹谬尚多,深虑未副 仁君好古诲人之意也。盖前所遣官多专经之士,或通《春秋》者未习《礼记》,或 习《周易》者不通《尚书》,至于旁引经史,皆非素所传习,以是之故,未得周详。 伏见国子博士杜镐、直讲崔颐正、孙奭皆苦心强学,博贯《九经》,问义质疑,有 所依据。望令重加刊正,冀除舛谬。"从之。 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因访达经义者, 至方参知政事,以颐正对。曰:"朕宫中无事,乐闻讲诵。"翌日,召颐正于苑中, 说《尚书·大禹谟》,赐以牙绯。自是日令赴御书院待对,说《尚书》至十卷。颐 正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上命坐,问恤甚至,赐器币,听以本官致仕,仍充直 讲,改国子博士。三年,卒,年七十九。 偓佺,淳化中历福州连江尉,判国子监李至奏为直讲,引对便坐,太宗顾谓曰: "李觉尝奏朕云,'四皓'中一先生,或言姓'用'字加撇,或云加点。尔知否?" 偓牷曰:"昔秦时程邈撰隶书,训如仆隶之易使也。今字与古或异。臣闻刀用为角 音榷 ,两点为TZ。音鹿 ,用上一撇一点俱不成字。" 咸平二年,真宗幸国学,召偓佺说《尚书》,即特赐绯。景德后,令讲《道德 经》,日于崇文院候对。终篇,赐以白金缯彩。三年,卒,年七十九。尝撰《帝王 手鉴》十卷,并注曹唐《大游仙诗》十五卷。其子世安上之,特赐出身。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也。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 厉。师河南穆修,修性庄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诃怒中,之才事之益谨,卒能受 《易》。时苏舜钦辈亦从修学《易》,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脩之《易》受之种放, 放受之陈抟,源流最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 之才初为卫州获嘉主簿、权共城令。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 食,躬爨以养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曰:"好学笃志果何似?"雍曰:"简策 之外,未有迹也。"之才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何?"他日,则又曰: "物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之以陆淳《春秋》, 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五经》大旨,则授《易》而终焉。其后雍 卒以《易》名世。 之才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图荣进。"石 延年独曰:"时不足以容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雍守孟, 亦莫之知也。雍初自洛建节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才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 "故事也。"顷之,雍谪安陆,之才沿檄见之洛阳,前日远送之人无一来者,雍始 恨知之之晚。 友人尹洙以书荐于中书舍人叶道卿,因石延年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 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遂,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洙所敢品 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 恨其贫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延年复书曰:"今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 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延年素不喜谒贵仕,凡四五至道卿门,通其书乃 已。道卿荐之,遂得应铨新格,有保任五人,改大理寺丞,为缑氏令。未行,会延 年与龙图阁直学士吴遵路调兵河东,辟之才泽州签署判官。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 世称"羲叟历法",远出古今上,有杨雄、张衡所未喻者,实之才授之。 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官舍,庆历五年二月也。时尹洙 兄渐守怀,哭之才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之才归葬青社,邵雍表其墓,有曰: "求于天下,得闻道之君子李公以师焉。"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列传189 道学4(朱氏门人)○黄干 李燔 张洽 陈淳 李方子 黄灏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 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 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 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 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尝诣东莱吕 祖谦,以所闻于熹者相质正。及广汉张栻亡。熹与干书曰:"吾道益孤矣,所望于 贤者不轻。"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铨中,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丁母忧, 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作竹林精舍成,遗干书,有"它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 席"之语。及编《礼书》,独以《丧》、《祭》二编属干,稿成,熹见而喜曰: "所立规模次第,缜密有条理,它日当取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悉仿此更定之。" 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讣闻, 干持心丧三年毕,调监嘉兴府石门酒库。 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干曰:"闻议者谓今天 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必败。此何时而可进取哉?"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 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事有未当,必输忠款力争。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 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以提举常平郡太守荐,擢监尚 书六部门,未上,改差通判安丰军。淮西帅司檄干鞫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 囚桎梏饮食之,委曲审问无所得。一夜,梦井中有人,明日呼囚诘之曰:"汝杀人, 投之于井,我悉知之矣,胡得欺我。"囚遂惊服,果于废井得尸。 寻知汉阳军。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禁 其籴,干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及援鄂州例,十之一告籴于制司。荒政具举。旁 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所至以 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 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 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分十二料,先自筑一料,计其 工费若干,然后委官吏、寓公、士人分料主之。役民兵五千人,人役九十日,而计 人户产钱起丁夫,通役二万夫,人十日而罢。役者更番,暑月月休六日,日午休一 时,至秋渐杀其半。干日以五鼓坐于堂,濠砦官入听命,以一日成算授之:役某乡 民兵若干,某乡人夫若干;分布于某人料分,或搬运某处土木,应副某料使用;某 料民兵人夫合当更代,合散几日钱米。俱受命毕,乃治府事,理民讼,接宾客,阅 士卒,会僚佐讲究边防利病,次则巡城视役,晚入书院讲论经史。筑城之杵,用钱 监未铸之铁,事毕还之。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 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 "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是岁大旱,干祈 辄雨,或未出,晨兴登郡阁,望灊山再拜,雨即至。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 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舒人德 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制置李珏辟为参议官,再辞不受。既而朝命与徐侨两易和州,且令先赴制府禀 议,干即日解印趋制府。和州人日望其来,曰:"是尝檄至吾郡鞫死囚、感梦于井 中者,庶能直吾屈乎。" 先是,干移书珏曰:"丞相诛韩之后,惩意外之变,专用左右亲信之人,往往 得罪于天下公议。世之君子遂从而归咎于丞相,丞相不堪其咎,继然逐去之,而左 右亲信者其用愈专矣。平居无事,纪纲紊乱,不过州县之间,百姓受祸。至于军政 不修,边备废弛,皆此曹为之,若今大敌在境,更不改图,大事去矣。今日之急, 莫大于此。"又曰:"今日之计,莫若用两淮之人,食两淮之粟,守两淮之地。然 其策当先明保伍,保伍既明,则为之立堡砦,蓄马、制军器以资其用,不过累月, 军政可成。且淮民遭丙寅之厄,今闻金人迁汴,莫不狼顾胁息,有弃田庐、挈妻子 渡江之意,其间勇悍者。且将伺变窃发。向日胡海、张军之变,为害甚于金,今若 不早为之图,则两淮日见荒墟,卒有警急,攘臂而起矣。"珏皆不能用。
及至制府,珏往惟扬视师,与偕行,干言:"敌既退,当思所以赏功罚罪者。 崔惟扬能于清平山豫立义砦,断金人右臂,方仪真能措置捍御,不使军民仓皇奔轶, 此二人者当荐之。泗上之败,刘倬可斩也。某州官吏三人携家奔窜,追而治之,然 后具奏可也。"其时幕府书馆皆轻儇浮靡之士,僚吏士民有献谋画,多为毁抹疏驳。 将帅偏,人心不附,所向无功。流移满道,而诸司长吏张宴无虚日。干知不足与共 事,归自惟扬,再辞和州之命,仍乞祠,闭阁谢客,宴乐不与。乃复告珏曰: 浮光敌退已两月,安丰已一月,盱眙亦将两旬,不知吾所措置者何事,所施行 者何策。边备之弛,又甚于前,日复一日,恬不知惧,恐其祸又不止今春矣。 向者轻信人言,为泗上之役,丧师万人。良将劲卒、精兵利器,不战而沦于泗 水,黄团老幼,俘虏杀戮五六千人,盱眙东西数百里,莽为丘墟。安丰、浮光之事 大率类此。切意千乘言旋,必痛自咎责,出宿于外,大戒于国,曰:"此吾之罪也, 有能箴吾失者,疾入谏。"日与僚属及四方贤士讨论条画,以为后图。今归已五日 矣,但闻请总领、运使至玉麟堂赏牡丹,用妓乐,又闻总领、运使请宴赏亦然,又 闻宴僚属亦然。邦人诸军闻之,岂不痛愤。且视牡丹之红艳,岂不思边庭之流血; 视管弦之啁啾,岂不思老幼之哀号;视栋宇之宏丽,岂不思士卒之暴露;视饮馔之 丰美,岂不思流民之冻馁。敌国深侵,宇内骚动,主上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 忧惧,不知所出。尚书岂得不朝夕忧惧,而乃如是之迂缓暇逸耶! 今浮光之报又至矣,金欲以十六县之众,四月攻浮光,侵五关,且以一县五千 人为率,则当有八万人攻浮光,以万人刈吾麦,以五万人攻吾关。吾之守关不过五 六百人,岂能当万人之众哉?则关之不可守决矣。五关失守,则蕲、黄决不可保; 蕲、黄不保,则江南危。尚书闻此亦已数日,乃不闻有所施行,何耶? 其它言皆激切,同幕忌之尤甚,共诋排之。厥后光、黄、蕲继失,果如其言。 遂力辞去,请祠不已。 俄再命知安庆,不就,入庐山访其友李燔、陈宓,相与盘旋玉渊、三峡间,俯 仰其师旧迹,讲《乾》、《坤》二卦于白鹿书院,山南北之士皆来集。未几,召赴 行在所奏事,除大理丞,不拜,为御史李楠所劾。 初,干入荆湖幕府,奔走诸关,与江、淮豪杰游,而豪杰往往愿依干。及倅安 丰、武定,诸将皆归心焉。后倅建康,守汉阳,声闻益著。诸豪又深知干倜傥有谋, 及来安庆,且兼制幕,长淮军民之心,翕然相向。此声既出,在位者益忌,且虑干 入见必直言边事,以悟上意,至是群起挤之。 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 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俄命知潮州, 辞不行,差主管亳州明道宫,逾月遂乞致仕,诏许之,特授承议郎。既没后数年, 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与一子下州文学,谥文肃。有《经解》、文集行于世。 李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 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固以毅,而任重贵乎 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儆焉。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 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则文武兼焉。"即武学诸生文振而识高者拔之,辟射圃, 令其习射;禀老将之长于艺者,以率偷惰。以祖母卒,解官承重而归。 改襄阳府教授。复往见熹,熹嘉之,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 熹折衷,诸生畏服。熹谓人曰:"燔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且直谅朴实,处事不 苟,它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没,学禁严,燔率同门往会葬,视封窆,不少怵。 及诏访遗逸,九江守以燔荐,召赴都堂审察,辞,再召,再辞。郡守请为白鹿书院 堂长,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与比。 除大理司直,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江西帅李珏、漕使王补之交荐之。 会洞寇作乱,帅、漕议平之,而各持其说。燔徐曰:"寇非吾民耶?岂必皆恶。然 其如是,诚以吾有司贪刻者激之,及将校之邀功者逼城之耳。反是而行之,则皆民 矣。"帅、漕曰:"干办议是。谁可行者?"燔请自往,乃驻兵万安,会近洞诸巡 尉,察隅保之尤无良者易置之,分兵守险,驰辩士谕贼逆顺祸福,寇皆帖服。 洪州地下,异时赣江涨而堤坏,久雨辄涝,燔白于帅、漕修之,自是田皆沃壤。 漕司以十四界会子新行,价日损,乃视民税产物力,各藏会子若干,官为封识,不 时点阅,人爱重之则价可增,慢令者黥籍,而民讠寿张,持空券益不售。燔与国子 学录李诚之力争不能止。燔又入札争之曰:"钱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权,不能行 楮者,由钱不能权之也。楮不行而抑民藏之,是弃物也。诚能节用,先谷粟之实务, 而不取必于楮币,则楮币为实用矣。"札入,漕司即弛禁,诣燔谢。燔又念社仓之 置,仅贷有田之家,而力田之农不得沾惠,遂倡议裒谷创社仓,以贷佃人。 有旨改官,通判潭州,辞,不许。真德秀为长沙帅,一府之事咸咨燔。不数月, 辞归。当是时,史弥远当国,废皇子竑,燔以三纲所关,自是不复出矣。真德秀及 右史魏了翁荐之,差权通判隆兴府,江西帅魏大有辟充参议官,皆辞,乃以直秘阁 主管庆元至道宫。燔自惟居闲无以报国,乃荐崔与之、魏了翁、真德秀、陈宓、郑 寅、杨长孺、丁黼、弃宰、龚维藩、徐侨、刘宰、洪咨夔于朝。 绍定五年,帝论及当时高士累召不起者,史臣李心传以燔对,且曰:"燔乃朱 熹高弟,经术行义亚黄干,当今海内一人而已。"帝问今安在,心传对曰:"燔, 南康人,先帝以大理司直召,不起,比乞致仕。陛下诚能强起之,以置讲筵,其裨 圣学岂浅浅哉。"帝然其言,终不召也。九江蔡念成称燔心事有如秋月。燔卒,年 七十,赠直华文阁,谥文定,补其子举下州文学。 燔尝曰:"凡人不必待仕宦有位为职事,方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 功业矣。"又尝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夫子无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 骄奢,不至居移气、养移体。"因诵古语曰:"分之所在,一毫跻攀不上,善处者 退一步耳。"故燔处贫贱患难若平素,不为动,被服布素,虽贵不易。入仕凡四十 二年,而历官不过七考。居家讲道,学者宗之,与黄干并称曰"黄、李。"孙镳, 登进士第。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父绂,第进士。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 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尝 取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之语,以为穷理之要。 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 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 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 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 洽谕之曰:"讼于官,祗为胥吏之地,且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民有杀人,贿其子焚之,居数年,事败,洽 治其狱无状,忧之,且白郡委官体访。俄梦有人拜于庭,示以伤痕在胁。翌日,委 官上其事,果然。 郡守以仓禀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 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 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 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 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 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湖南酃寇作乱,与县接壤,民大恐。洽单车 以往,邑佐、寓士交谏,弗听。至则寇未尝至,乃延见隅官,访利害而犒之,因行 安福境上,结约土豪,得其欢心。未几,南安舒寇将犯境,闻有备,乃去。 以江东提举常平荐,通判池州。狱有张德修者,误就人以死,狱吏诬以故杀, 洽讯而疑之,请再鞫,守不听。会提点常平袁甫至,时方大旱,祷不应,洽言于甫 曰:"汉、晋以来,滥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载于方册可考也。今天大旱,焉知 非由德修事乎?"甫为阅款状于狱,德修遂从徒罪。复白郡请蠲征税,宽催科,以 召和气,守为宽税。三日果大雨,民甚悦。洽数以病请祠,至是主管建昌仙都观, 以庆寿恩赐绯衣、银鱼。 时袁甫提点江东刑狱,甫以白鹿书院废弛,招洽为长。洽曰:"嘻,是先师之 迹也,其可辞!"至则选好学之士日与讲说,而汰其不率教者。凡养士之田乾没于 豪右者复之。学兴,即谢病去。 端平初,大臣多荐洽,召赴都堂审察,洽以疾不赴,乃除秘书郎,寻迁著作佐 郎。度正、叶味道在经幄,帝数问张洽何时可到,将以说书待洽,洽固辞,遂除直 秘阁,主管建康崇禧观。嘉熙元年,以疾乞致仕,十月卒,年七十七。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 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 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如吕祖俭、黄干、赵崇宪、蔡渊、吴必大、 辅广、李道传、李燔、叶味道、李闳祖、李方子、柴中行、真德秀、魏了翁、李、 赵汝谠、陈贵谊、杜孝严、度正、张嗣古,皆敬慕之。卒后一日,有旨除直宝章阁。 所著书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续通鉴长编事略》、 《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文集。 子路、柽,赐同进士出身。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且曰:"此非圣贤 事业也。"因授以《近思录》,淳退而读之,遂尽弃其业焉。 及朱熹来守其乡,淳请受教,熹曰:"凡阅义理,必穷其原,如为人父何故止 于慈,为人子何故止于孝,其他可类推也。"淳闻而为学益力,日求其所未至。熹 数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门人有疑问不合者,则称淳善问。后十年,淳 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 之功尔。"自是所闻皆要切语,凡三月而熹卒。 淳追思师训,前自裁抑,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 绪。故其言太极曰:太极只是理,理本圆,故太极之体浑沦。以理言,则自末而本, 自本而末,一聚一散,而太极无所不极其至。自万古之前与万古之后,无端无始, 此浑沦太极之全体也。自其冲漠无朕,而天地万物皆由是出,及天地万物既由是出, 又复冲漠无朕,此浑沦无极之妙用也。圣人一心浑沦太极之全体,而酬酢万变,无 非太极流行之用。学问工夫,须从万事万物中贯过,凑成一浑沦大本,又于浑沦大 本中散为万事万物,使无少窒碍,然后实体得浑沦至极者在我,而大用不差矣。" 其言仁曰:"仁只是天理生生之全体,无表里、动静、隐显、精粗之间,惟此 心纯是天理之公,而绝无一毫人欲之私,乃可以当其名。若一处有病痛,一事有欠 阙,一念有间断,则私意行而生理息,即顽痹不仁矣。" 其语学者曰:"道理初无玄妙,只在日用人事间,但循序用功,便自有见。所 谓'下学上达'者,须下学工夫到,乃可从事上达,然不可以此而安于小成也。夫 盈天地间千条万绪,是多少人事;圣人大成之地,千节万目,是多少功夫。惟当开 拓心胸,大作基址。须万理明彻于胸中,将此心放在天地间一例看,然后可以语孔、 孟之乐。须明三代法度,通之于当今而无不宜,然后为全儒,而可以语王佐事业。 须运用酬酢,如探诸囊中而不匮,然后为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而真为已物矣。 至于以天理人欲分数而验宾主进退之几,如好好色,恶恶臭,而为天理人欲强弱之 证,必使之于是是非非如辨黑白,如遇镆鎁,不容有骑墙不决之疑,则虽艰难险阻 之中,无不从容自适,夫然后为知之至而行之尽。"此语又中学者膏肓,而示以标 的也。 淳性孝,母疾亟,号泣于天,乞以身代。弟妹未有室家者,皆婚嫁之。葬宗族 之丧无归者。居乡不沽名徇俗,恬然退守,若无闻焉。然名播天下,世虽不用,而 忧时论事,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时造其庐而请焉。 嘉定九年,待试中都,归过严陵郡守郑之悌,率僚属延讲郡庠。淳叹陆、张、 王,学问无源,全用禅家宗旨,认形气之虚灵知觉为天理之妙,不由穷理格物,而 欲径造上达之境,反托圣门以自标榜。遂发明吾道之体统,师友之渊源,用功之节 目,读书之次序,为四章以示学者。明年,以特奏恩授迪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 上而没,年六十五。其所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礼》、《诗》、 《女学》等书,门人录其语,号《筠谷濑口金山所闻》。 李方子字公晦,昭武人。少博学能文,为人端谨纯笃。初见朱熹,谓曰:"观 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长游太 学,学官李道传折官位辈行具刺就谒。 嘉定七年,廷对擢第三,调泉州观察推官。适真德秀来为守,以师友礼之,郡 政大小咸咨焉。暇则辨论经训,至夜分不倦。故事,秩满必先通书庙堂乃除,方子 曰:"以书通,是求也。"时丞相弥远闻之怒,逾年始除国子录。无何,将选入宫 僚,而方子不少贬以求合。或告弥远曰:"此真德秀党也。"使台臣劾罢之。 方子既归,学者毕集,危坐竟日,未始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虽奴隶亦不 加诟詈,然常严惮之。尝语人曰:"吾于问学虽未能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 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其亡也,天子闵之,与一子恩泽。 黄灏字商伯,南康都昌人。幼敏悟强记,肄业荆山僧舍三年,入太学,擢进士 第。教授隆兴府,知德化县,以兴学校、崇政化为本。岁馑,行振给有方。王蔺、 刘颖荐于朝,除登闻鼓院。光宗即位,迁太常寺簿,论今礼教废阙,请敕有司取政 和冠昏丧葬仪,及司马光、高闶等书参订行之。 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秀州海盐民伐桑柘,毁屋庐,莩殣盈 野,或食其子持一臂行乞,而州县方督促捕欠,颢见之蹙然。时有旨倚阁夏税,遂 奏乞并阁秋苗,不俟报行之。言者罪其专,移居筠州,已而寝谪命,止削两秩,而 从其蠲阁之请。 灏既归里,幅巾深衣,骑驴匡山间,若素隐者。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 移广东提点刑狱,告老不赴。卒。 灏性行端饬,以孝友称。朱熹守南康,灏执弟子礼,质疑问难。熹之没,党禁 方厉,灏单车往赴,徘徊不忍去者久之。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
- Details
- Category: 正史
《宋史》列传191 儒林2○胡旦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概 李觏 何涉 王回 弟向 周尧卿 王当 陈旸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 通判升州。时江南初平,汰李氏时所度僧,十减六七。旦曰:"彼无田庐可归,将 聚而为盗。"悉黥为兵。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出为淮南东路转 运副使、知海州。逾年,召归。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曰: "天祚我宋,以君兆民。配天成休,惟尧与邻。粤有大水,昏垫下人。非曰圣作, 孰究孰度。蔽贤者退,壅泽者罪。我防大患,河岂云败。逆逊远投,奸普屏外。圣 道如堤,崇崇海内。帝曰守文,是塞是亲。调尔卫兵,程是烝民。民以尽力,臣以 勤职。役云其终,河以之塞。唐尧怀山,实警神德。汉武宣防,实彰令式。我塞长 河,融流惠泽。明明圣功,万代成则。"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 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朕自擢于甲科,历试外任,所至无善状。知海州日 为部下所讼,犹已具,适会大赦,朕录其材而舍其过,尚令在近列,又领史职,乃 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上《平燕议》曰: 今幽州在北门之外,东封非国家所急,愿移其资以事北伐。且天时、地利、人 事皆有可伐之意。岁之所临,其地受福。今年春末至来年,岁在宋分,今年初秋至 六年,镇在燕分。从今年为备,至来春兴师。北兵之遇春夏,则毡裘、皮履、羊弓、 塞马不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以勇健之士驱不用之敌, 承福庆之时讨灾殃之城,成功立事,在于此矣。 长淮以北,太行以东,河水罢灾,土地甚沃。因其丰实,取其谷帛,减价以折 纳,见钱以贵籴,官府多积,兵役无虞,用兵丰财,可济大事。 太原克复以来,于今七载,兵甲甚利,士卒甚雄,夜寝晨兴,寒裘饥粟。若以 促装之赐,发军而用之,恩赏之赀,成功而赉之,可以齐心平敌,恢拓旧境。 幽州平土而负敌,为势必择四人,分之方面,以刚断勇毅者主之,选和平恭慎 者一人部之。幽州之北,皆是山谷,通人马者不过十处,领将士者亦择十人,同行 则共议兵机,分出则各司军事,寇来则同战以驱逐,寇归则画疆以扞蔽。苟塞断山 路,余寇在燕与大军相持,则迁延其时以度春夏,寇不能热,有退无前。使士之刚 勇才力者各为一将,多则分部扞敌攻城,两尽其力。定其军名,实其军数。我寡彼 多则力不胜,我实彼虚则胜有余。力均则较其地形,地均则争其谋略,分明勇怯, 各致其用。 以茶盐香药之价十分减二,从新者先卖于边城要路、军马屯所。以刍粟钱帛之 价十分增二,纳货以出券者诣本场以交货,得货者缘逐路以纳税。出往来四方之饶, 为两地费用之耗,自然商得其利,则买之于人,人得其资,则勤之于穑。故必民效 兼倍之力,国贮九年之积,科拨不假于度支,转般何劳于漕挽。刍粟之给,攻具之 用,委输发运,以为后继。 今将用二十万之众,役三十州之民,愿陛下明降日月之信,先示雨露之泽。民 知信赏则悦而忘死,士得仰给则死而力战。如此则逆垒不足下,猾寇不足殄也。 起为左补阙,复直史馆。迁修撰,预修国史,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司 封员外郎。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 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 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擅离所部谒宋白于鄜州,既被劾,特释之。徙绛州。 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素善中官王继恩,为继恩草制辞过美。继恩败,真宗闻而恶之,贬安远军行军 司马,又削籍流浔州。咸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 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 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 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
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著《汉春秋》、《五代 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卷。斫大砚, 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曰"胡旦修《汉春秋》砚。"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 长,为时论所薄。既死,子孙贫甚,寓柩民间。皇祐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 钱二十万以葬。 贾同字希得,青州临淄人。五代时,杨光远反,同祖崇率乡里四百余家保愚谷 山,全活者二千人。同初名罔,字公疏,笃学好古,有时名,著《山东野录》七篇。 年四十余,同进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王钦若方贵盛,闻同名,欲致之,固谢不 往。居八九年,始补历城主簿。张知白荐为大理评事,通判兖州。 天圣初,上书言:"自祥符以来,谏诤路塞,丁谓乘间造符瑞以欺先帝。今谓 奸既白,宜明告天下,正符瑞之谬,罢宫观崇奉,归不急之卫兵,收无名之实费, 使先帝免后世之议,国家无因循之失。"又言:"寇准忠规亮节,疾恶摈邪。自其 贬黜,天下之人弗见其罪,宜还之内地,以明忠邪善恶之分。"时章献太后临朝, 而同言如此,人以为难。 再迁殿中丞、知棣州,卒。刘颜、李冠、王无忌及其门人谥同曰存道先生。 刘颜字子望,彭城人。少孤,好古,学不专章句。师事高弁。举进士第,以试 秘书省校书郎知龙兴县,坐法免。久之,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数十百人。采 汉、唐奏议为《辅弼名对》。冯元、刘筠、钱易、滕涉、蔡齐上其书,除任城主簿。 岁饥,发大姓所积粟,活数千人。李迪知兖州、青州,皆辟为从事,卒。著《儒术 通要》、《经济枢言》复数十篇。石介见其书,叹曰:"恨不在弟子之列。"子庠, 自有传。 高弁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 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 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 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 向。议寝。知陕州,卒。 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 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 发微》十二篇,大约本于陆淳,而增新意。 石介有名山东,自介而下皆以先生事复。年四十不娶。李迪知其贤,以其弟之 子妻之。复初犹豫,石介与诸弟子请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 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复乃听。孔道辅闻复之贤,就见之,介执杖屦 立侍复左右,升降拜则扶之,其往谢亦然。介既为学官,语人曰:"孙先生非隐者 也。"于是范仲淹、富弼皆言复有经术,宜在朝廷。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 车驾幸太学,赐绯衣银鱼,召为迩英阁祗候说书。杨安国言其讲说多异先儒,罢之。 孔直温败,得所遗复诗,坐贬虔州监税,徙泗州,又知长水县,签书应天府判 官事。通判陵州,未行,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复经为人师,不宜使佐州县。留 为直讲,稍迁殿中丞,卒,赐钱十万。 复与胡瑗不合,在太学常相避。瑗治经不如复,而教养诸生过之。复既病,韩 琦言于仁宗,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复家得书十五万言,录藏秘阁。 特官其一子。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 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御史台辟为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 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 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 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繇此益盛。 介为文有气,尝患文章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中国论》,言去此 三者,乃可以有为。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讳忌。 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 以衍代。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及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 素、蔡襄并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作《庆历圣德诗》, 曰: 于惟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晨坐太极,昼开阊阖。躬览英贤, 手鉏奸枿。大声沨々,震摇六合。如乾之动,如雷之发。昆虫踯躅,怪妖藏灭。同 明道初,天地嘉吉。 初闻皇帝,蹙然言曰:"予祖予父,付予大业,予恐失坠,实赖辅弼。汝得象、 殊,重慎微密。君相予久,予嘉君伐。君仍相予,竹镛斯协。昌朝儒者,学问该洽。 与予论政,傅以经术。汝贰二相,庶绩咸秩。 惟汝仲淹,汝诚予察。太后乘势,汤沸火热。汝时小臣,危言QJ掴。为予司 谏,正予门闑。为予京兆,SW予谗说。贼叛予夏,往予式遏。六月酷日,大冬积 雪。汝寒汝暑,同予士卒。予闻辛酸,汝不告乏。予晚得弼,予心弼悦。弼每见予, 无有私谒。以道辅予,弼言深切。予不尧、舜,弼自笞罚。谏官一年,疏奏满箧。 侍从周岁,忠力廑竭。契丹忘义,檮杌饕餮。敢侮大国,其辞慢悖。弼将予命,不 畏不怯。卒复旧好,民得食褐。沙碛万里,死生一节。视弼之肤,霜剥风裂。观弼 之心,炼金锻铁。宠名大官,以酬劳渴。弼辞不受,其志莫夺。惟仲淹、弼,一夔 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并来弼予,民无瘥札。 曰衍汝来,汝予黄发。事予二纪,毛秃齿豁。心如一兮,率履弗越。遂长枢府, 兵政无蹶。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岂视MN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 可属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惟修惟靖,立朝献々。言论磥砢,忠诚特达。禄微身贱,其志不怯。尝诋大 官,亟遭贬黜。万里归来,刚气不折。屡进直言,以补予阙。素相之后,含忠履洁。 昔为御史,几叩予榻。襄虽小官,名闻予彻。亦尝献言,箴予之失。刚守粹悫,与 修俦匹。并为谏官,正色在列。予过汝言,毋钳汝舌。" 皇帝圣明,忠邪辨别。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 如距斯脱。上倚辅弼,司予调燮。下赖谏诤,维予纪法。左右正人,无有邪孽。予 望太平,日不逾浃。 皇帝嗣位,二十二年。神武不杀,其默如渊。圣人不测,其动如天。赏罚在予, 不失其权。恭己南面,退奸进贤。知贤不易,非明弗得。去邪惟艰,惟断乃克。明 则不贰,断则不惑。既明且断,惟皇帝之德。 群臣踧,重屏息,交相教语:曰惟正直,毋作侧僻,皇帝汝殛。诸侯危栗, 坠玉失舄,交相告语:皇帝神明,四时朝觐,谨修臣职。四夷走马,坠镫遗策,交 相告语:皇帝英武,解兵修贡,永为属国。皇帝一举,群臣慑焉,诸侯畏焉,四夷 服焉。 臣愿皇帝,寿万千年。 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竦也。诗且出,孙复曰:"子祸始于此矣。" 介不畜马,借马而乘,出入大臣之门,颇招宾客,预政事,人多指目。不自安, 求出,通判濮州,未赴,卒。 会徐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杜衍等,因言 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诏下京东访其存亡。衍时在兖州,以验介事语官 属,众不敢答,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老夫 已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提点刑狱吕居简亦曰:"发棺空,介 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族门 生会葬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足应诏。"于是众数百保 介已死,乃免斫棺。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奉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 世。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吴中,年四十余。景祐初,更定雅乐, 诏求知音者。范仲淹荐瑗,白衣对崇政殿。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同较钟律,分造 钟磬各一虡。以一黍之广为分,以制尺,律径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十分三厘九毫 三丝。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丁度等以为非古制,罢之,授瑗试秘书省校书郎。 范仲淹经略陕西,辟丹州推官。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 备具,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 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庆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 召为诸王宫教授,辞疾不行。为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致仕。 皇祐中,更铸太常钟磬,驿召瑗、逸,与近臣、太常官议于秘阁,遂典作乐事。 复以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辞不就。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乐成,迁 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瑗既居太学,其徒益众,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 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随材高下,喜自修饬,衣服容止,往往相类,人 遇之虽不识,皆知其瑗弟子也。嘉祐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治太学。既 而疾不能朝,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时以为荣。既 卒,诏赙其家。 刘羲叟,字仲更,泽州晋城人。欧阳修使河东,荐其学术。试大理评事,权赵 州军事判官。精算术,兼通《大衍》诸历。及修唐史,令专修《律历》、《天文》、 《五行志》。寻为编修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以母丧去,诏令家居编修。书成, 擢崇文院检讨,未入谢,疽发背卒。 羲叟强记多识,尤长于星历、术数。皇祐五年,日食心,时胡瑗铸钟弇而直, 声郁不发。又陕西铸大钱,羲叟曰:"此所谓害金再兴,与周景王同占,上将感心 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后宫当有丧。"已而张贵妃薨。 至和元年,日食正阳,客星出于昴,曰:"契丹宗真其死乎?"事皆验。羲叟未病, 尝曰:"吾及秋必死。"自择地于父冢旁,占庚穴,以语其妻,如其言葬之。著 《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春秋灾异》诸书。 林概,字端父,福州福清人。父高,太常博士,有治行。概幼警悟,举进士, 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岁大饥,富人闭籴以邀价,概出奉粟庭下,诱士豪输数 千石以饲饥者。 知连州。康定初,上封事曰:"古者民为兵,而今兵食民。古马寓于民,而今 不习马。此兵与马之大患也。请附唐府兵之法,四敛一民,部以为军,闲耕田里, 被甲皆兵。因命其家咸得畜马,私乘休暇,官为调习。则人便干戈,马识行列。又 行阵无法,而出于临时;将无素备,而取于仓卒;军不予权,而监以宦侍:若是者, 虽得古之材,使循今之法,亦必屡战而屡败。"又请备蛮,籍土民为兵,栅要冲, 购徭人使守御。徙淮安军。 程琳尝禁蜀人不得自为渠堰,概奏罢之。又言蜀饥,愿罢川峡漕,发常平粟贷 民租,募富人轻粟价,除商旅之禁,使通货相资。官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卒。 著《史论》、《辨国语》。子希,自有传。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人。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亲老,以教授自 资,学者常数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上《明堂定制图序》曰: 《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是言堂基修广,非谓立室之数。"东 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是言堂上,非谓室中。东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 北之堂各深三筵半。"五室,凡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方十筵之地,自东至西 可营五室,自南至北可营五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为太室,连作余室,则不 能令十二位各直其辰,当于东南西北四面及四角缺处,各虚方二筵之地,周而通之, 以为太庙。太室正居中,《月令》所谓"中央土"、"居太庙太室"者,言此太庙 之中有太室也。太庙之外,当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与太庙相通, 为青阳、明堂、总章、元堂四太庙;当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位上各 画方二筵地,以为左个、右个也。 《大戴礼·盛德记》:"明堂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 八个之室,并太室而九,室四面各有户,户旁夹两牖也。 《白虎通》:"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十二坐。"四太庙前各为 一门,出于堂上,门旁夹两窗也。左右之个其实皆室,但以分处左右,形如夹房, 故有个名。太庙之内以及太室,其实祀文王配上帝之位,谓之庙者,义当然矣。土 者分王四时,于五行最尊,故天子当其时居太室,用祭天地之位以尊严之也。四仲 之月,各得一时之中,与余月有异。故复于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 庙之名以听朔也。 《周礼》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不及庙,稽之《月令》则备矣,然非 《白虎通》,亦无以知窗闼之制也。聂崇义所谓秦人《明堂图》者,其制有十二阶, 古之遗法,当亦取之。 《礼记外传》曰:"明堂四面各五门。"今按《明堂位》:四夷之国,四门之 外。九采之国,应门之外。时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南门之外者北面东上,应门之 外者亦北面东上,是南门之外有应门也。既有应门,则不得不有皋、库、雉门。明 堂者,四时所居,四面如一,南面既有五门,则余三面皆各有五门。郑注《明堂位》 则云"正门谓之应门",其意当谓变南门之文以为应门。又见王宫有路门,其次乃 有应门。今明堂无路门之名,而但有应门,便谓更无重门,而南门即是应门。且路 寝之前则名路门,其次有应门。明堂非路寝,乃变其内门之名为东门南门,而次有 应门,何害于义?四夷之君,既在四门之外,而外无重门,则是列于郊野道路之间, 岂朝会之仪乎?王宫常居,犹设五门,以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尊祖配帝, 而止一门以表之,岂为称哉! 若其建置之所,则淳于登云"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 《玉藻》"听朔于南门之外",康成之注亦与是合。夫称明也,宜在国之阳。事天 神也,宜在城门之外。 今图以九分当九尺之筵,东西之堂共九筵,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东至 西凡五室,自南至北凡五室,每室二筵,取于《考工记》也。一太室、八左右个, 共九室,室有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协于戴德《记》也。九室四庙, 共十三位,本于《月令》也。四庙之面,各为一门,门夹两窗,是为八窗四闼,稽 于《白虎通》也。十二阶,采于《三礼图》也。四面各五门,酌于《明堂位》、 《礼记外传》也。 嘉祐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而卒。觏尝著《周礼致太平论》、 《平土书》、《礼论》。门人邓润甫,熙宁中,上其《退居类稿》、《皇祐续稿》 并《后集》,请官其子参鲁,诏以为郊社斋郎。 何涉,字济川,南充人。父,祖皆业农,涉始读书,昼夜刻苦,泛览博古。上 自《六经》、诸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一过目不复再读, 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传中事,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 登进士第,调洛交主簿,改中部令。范仲淹一见奇之,辟彰武军节度推官。用 庞籍奏,迁著作佐郎、管勾鄜延等路经略安抚招讨司机宜文字。时元昊扰边,军中 经画,涉预有力。元昊纳款,籍召为枢密使,欲与之俱,涉曰:"亲老矣,非人子 自便之时。"拜章愿得归养,特改秘书丞、通判眉州,徙嘉州。用文彦博、庞籍荐, 召还,除集贤校理。既又求归蜀,遂得知汉州。岁满,移合州。累官尚书司封员外 郎。父丧,罢归,卒。诏恤其家,并官其一子。 涉长厚有操行,事亲至孝,平居未尝谈人过恶。所至多建学馆,劝诲诸生,从 之游者甚众。虽在军中,亦尝为诸将讲《左氏春秋》,狄青之徒皆横经以听。有 《治道中术》、《春秋本旨》、《庐江集》七十卷。 王回,字深父,福州候官人。父平言,试御史。回敦行孝友,质直平恕,造次 必稽古人所为,而不为小廉曲谨以求名誉。尝举进士中第,为卫真簿,有所不合, 称病自免。 作《告友》曰: 古之言天下达道者,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也。五者各以 其义行而人伦立,其义废则人伦亦从而亡矣。 然而父子兄弟之亲,天性之自然者也;夫妇之合,以人情而然者也;君臣之从, 以众心而然者也。是虽欲自废,而理势持之,何能斩也。惟朋友者,举天下之人莫 不可同,亦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异,同异在我,则义安所卒归乎?是其渐废之所繇也。 君之于臣也,父之于子也,夫之于妇也,兄之于弟也,过且恶,必乱败其国家, 国家败而皆受其难,被其名,而终身不可辞也。故其为上者不敢不诲,为下者不敢 不谏。世治道行,则人能循义而自得;世衰道微,则人犹顾义而自全。间有不若, 则亦无害于众焉耳。此所谓理势持之,虽百代可知也。 亲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从非众心也,群而同,别而异,有善不足与荣,有 恶不足与辱。大道之行,公与义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鲜矣。是以圣人崇 之,以列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壹为达道也。圣人既没,而其义益废,于今 则亡矣。 夫人有四肢,所以成身;一体不备,则谓之废疾。而人伦缺焉,何以为世?呜 呼,处今之时而望古之道,难矣。姑求其肯告吾过也,而乐闻其过者,与之友乎! 退居颍州,久之不肯仕,在廷多荐者。治平中,以为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 县,命下而卒。回在颍川,与处士常秩友善。熙宁中,秩上其文集,补回子汾为郊 社斋郎。弟向。 向字子直,为文长于序事,戏作《公默先生传》曰: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 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 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 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君子贵行道信于世,不信贵容,不容贵去,古之 辟世、辟地、辟色、辟言是也。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王,究穷《六经》。 顽钝晚成,所得无几。张罗大纲,漏略零细。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 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小人 凿空,造事形迹;侵排万端,地隘天侧。《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 故未见疑。不幸去我,来者谓谁?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 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 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 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传》曰:'议人 者不得其死',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 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 安得可视,高出重泉,险不足比。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 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 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 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 "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视世人所不逮何等也!曾未得 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 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 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 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 公默先生。 弟同,字容季。性纯笃,亦善序事。皆早卒。仕止于县主簿。 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举进士,历 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知高安、宁化二县,提点刑狱纮入境,有被刑而 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我欺而我欺之,我又 何怨?"纮至县,以所闻荐之。后通判饶州,积官至太常博士。范仲淹荐经行可为 师表,未及用,以庆历五年卒,年五十一。 始,尧卿年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知而异 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矣。"卒能如母之言。及母丧,倚庐三 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既葬,慈乌百数衔土集陇上,人以为孝感所 致。其于昆弟尤笃友爱。又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 薄,必以周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为学不专于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长于毛、郑《诗》及《左氏春秋》。 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 "说《诗》者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 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郑之笺欲详,或远于性情,非以意逆志也。 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 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读庄周、孟子之书,曰:"周 善言理,未至于穷理。穷理,则好恶不缪于圣人,孟轲是已。孟善言性,未至于尽 己之性。能尽己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而可与天地参,其唯圣人乎。天何言哉?性 与天道,子贡所以不可得而闻也。昔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 德行,孔子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惟不言,故曰不能而已,盖言生于不足 者也。"其讲解议论皆若是。 有《诗》、《春秋说》各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七子:谕,鼎州司理参军;诜, 湖州归安主簿;谥、讽、諲、说、谊。 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学,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尝谓三公 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填抚四方,亲附百姓,皆出于一道,其言之虽大,其行之甚 易。尝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叹曰:"士之居世,苟不见其用,必见其言。"遂 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人竞传之。 元祐中,苏辙以贤良方正荐。廷对慷慨,不避权贵,策入四等。调龙游县尉。 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当不就。其后京相,当遂不复仕,卒,年七十二。当于经 学尤邃《易》与《春秋》,皆为之传,得圣人之旨居多。又有《经旨》三卷,《史 论》十二卷,《兵书》十二篇。 陈旸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 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十 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 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 魏汉津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 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黄钟清为君。事以时作,固可变也,而君不可 变。太簇、大吕、夹钟,或可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无二上之旨哉?" 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 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 卒,年六十八。 祥道字用之。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终秘书省正字。所著《礼书》一百五十卷, 与旸《乐书》并行于世。 分类:正史 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