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一) | 聂荣臻传 | 共和国人物

31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高度重视。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 1938年10月5日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充分肯定了晋察冀边区各方面的斗争成就,这是晋察冀被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最早由来。

早在1938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演讲中,就称赞过晋察冀所取得的成就:"如李白所说,'大块假我以文章',岂只大块地方可以做文章吗???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现在五台山造成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平汉、平绥之间大唱其戏。一边喊:'打倒王克敏'①,一边喊:'活捉聂荣臻',打了好多回合,日本人打不过,便烧了老百姓好多房子。也好,烧了房子他自己也不能去,老百姓又好去当游击队。于是男女老少,全体动员,自卫军、少先队,又办学校,训练干部。几十个县城没有官了,于是建立抗日政府,且向热河打去??我们要在各地建立五台山,人山,各种根据地。"11月,聂荣臻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详劲系统的报告。毛泽东看后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补充后的报告共10万余字。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接到补充报告后,复信聂荣臻:"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我与王主任①各作一序),照片正传观各同志。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等单位,说"这本书对外对内意义甚大"。毛泽东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定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并在序言中指出: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聂荣臻同志的这个小册子,有凭有据地述说了该区一年半如何实行三民主义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不但足以击破汉奸及其应声虫们的胡说,而且足以为各地如何实行三民主义,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谓予不信,视此小册。

朱德和王稼祥也写了序言。朱德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创造、巩固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抗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给全国军民以坚持敌后抗战之信心与模范的榜样;同时它给日寇以无穷的打击与深痛的隐忧;再有,它给汉奸伪组织予以无情的扑灭与摧毁,使丧心病狂之败类不无顾忌,使敌后伪政权难以组成,及无法巩固其统治;还有,它也给全世界先进人士以正确的启示,在国际人士面前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因而增强了我国之外援。凡此种种,它起着在今天配合全国军民之英勇战斗,去停止敌之进攻;在将来配合全国主力之出击,成为反攻敌人之最前线的有力阵地之伟大作用。

从毛泽东和朱德的序言中不难看出,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对聂荣臻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但是,聂荣臻的头脑十分清醒,他认①王克敏,大汉奸,当时在北平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员会委员长。

①王主任:即王稼祥,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

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的这些话,并不等于说边区的工作就没有缺点了,已经尽善尽美了,相反,还必须加强一系列的工作,才能使晋察冀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经得起更为残酷的考验。

由聂荣臻署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 1939年5月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晋察冀被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不是偶然的。从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武装留在五台山起,中共中央就在密切地注视着他们的行动,看他们在华北日军的腹心地区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坚持下去。如果能够坚持下去,那就证明八路军其他部队也能够这样做。这就可以使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成为现实。如关于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不断壮大革命群众和人民军队的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抗战胜利后的革命斗争奠定基矗实践证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晋察冀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敌后站住了脚,而且全面地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共中央有关抗日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动了群众,使八路军的军事斗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晋察冀边区在彭真、聂荣臻、宋劭文等人的领导下,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除大力加强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党的建设。聂荣臻和彭真都认为,要建设好根据地,首先必须要加强党的各级领导。这是根据地得以巩固扩大的根本保证。在1938年4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聂荣臻要求无论是地方党组织还是部队党组织,都要真正起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和教育群众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起来坚持抗日斗争。此后,中共晋察冀分局对下属各级组织,主要是基层组织进行了整顿。基础好的党组织,着重加强教育,提高党员觉悟。党员数量少的地区和单位,大力吸收抗日活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在北方分局领导下,除了成立党校,还大量举办了各级党组织的训练班,轮训党的干部。在党员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把表现不好或不起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党。这就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了党的质量,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大为增强。平、津两市中共党的工作,抗战开始后一度比较沉寂。1942年晋察冀分局成立了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刘仁任书记。随后党的工作逐步恢复,从秘密宣传、提高人民抗日觉悟,到提供情报、输送知识分子及各类人才、购买紧缺物资等多方面,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主要是由北方分局书记彭真领导的。但聂荣臻在这方面也尽了心力。到1941年1月,彭真奉命去延安,由聂荣臻任北方分局代理书记。1942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和贯彻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聂荣臻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了《全面开展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的文章,并在军区和分局、北岳区党委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关于加强党性锻炼的长篇报告。7月4日,毛泽东致电聂荣臻,指出:"你七月一日的文章已全部收齐看到,即付解放日报发表。此文号召整风学习,纠正整风中的偏向,并指出边区学习的特点,对整风开展有很大作用。但有一点请你注意者,不要把三风分为某些是下级多些,某些是上级多些。"此次整风"主要与首先的对象是高中两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聂荣臻抓紧了对中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使党风有了好转,这对加强党的领导,克服1942年面临的严重困难及以后的斗争起了良好作用。

为了建立既是抗日又是民主的根据地,边区广泛地开展了民主政治运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了基层政权。聂荣臻经常与宋劭文等研究,确定改造原来的旧政权首先要发动群众。群众发动起来后,用各种办法检举基层政权中的不良分子,把压迫人民或不为人民办事的人都清除出去,然后选举能代表基本群众利益的人出来掌握政权。各地还实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代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农民群众文盲多,投票选举颇为不便,他们就创造了在当时是极为民主的"豆驯办法。就是候选人每人背后放一只碗,选民想选谁就往谁的碗里放颗豆子,最后以豆子的多少来确定选举结果。每当聂荣臻与别人谈起这些时,总是极为兴奋,直到晚年他对此还津津乐道。这样选出的代表或干部,大多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是晋察冀人民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党和政府领导群众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并将这个运动普及到边区各地。1938年2月9日,边区政府即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一律照原租额减收百分之二十五;债主之利息收入,一律不准超过一分(即百分之十)。此外,额外附加一律废除,高利贷一律禁止。1939年1月,聂荣臻在中共晋察冀分局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做报告时又强调,要保障人民已得的利益,各地必须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他明确指出,要从政治上压倒和在经济上削弱封建势力,这是根本措施。由于党、政府和农会在群众中的工作日益深入,基本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减租减息形成了广泛的自觉性的群众斗争。他们大量揭露了顽固不化的地主分子、汉奸特务分子,和违背统一战线及政府政策、法令的违法犯罪分子。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大大减轻了封建剥削对贫苦农民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有了新的生机,从而对发动群众起了关键作用。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政策界限不清的做法。聂荣臻发现后及时向干部们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一下把地主、富农的财产全没收,不是很痛快吗?但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会把地主、富农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又将形成中央苏区时'赤白对立'的现象,危及到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只要地主、富农执行政府规定的政策,就团结他们一道抗日。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的举例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很快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至于减租减息的具体做法,聂荣臻常说:"宋劭文同志做了大量工作,他有细致的计算办法,能得到农民和地主的普遍接受。"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政策的正确贯彻,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抗日积极性大为提高。人们常常称赞晋察冀的群众发动得好,发功得成功。其实,奥秘就在于两项工作做得好:一是减租减息,使贫苦农民从经济上得到利益:一是实行民主,使他们在政治上得到自由。{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39_1.bmp}晋察冀孤悬敌后,几乎得不到任何物资接济,因此聂荣臻非常重视组织军民生产。在他的倡导下,边区政府一开始就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方法,开垦荒地,多打粮食,支持抗日,改善生活。到1939年,又颁发了《奖励生产事业条例》和《垦修滩荒办法》,号召平原地区少种棉花,以防被敌人掠夺利用,要求各地多种粮食,发展手工业,尽量自织土布,以满足军需民用。有的地方还号召一人养只鸡,一户养头猪。早在1938年初,边区便开始组织合作经济,建立各种合作社,群众自愿集资合股,实行民主管理。当时,合作社主要经营消费品和组织运输。1939年春,边区政府颁布了《合作社暂行规程》,使合作社经济进一步健全发展。群众性的互助合作经济,便利了农民的生产和交换,减少了奸商和高利贷的盘剥,而且有利于进行有组织的对敌经济斗争。

晋察冀边区还逐步加强了财政建设,健全了财政制度,保障了军需民用。

根据地的军政费用,主要来源于"合理负担"、田赋和税收。聂荣臻说:由于我们的部队和干部,大多来自劳动人民,从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一开始他们就提出,抗战的财政都要由有钱的地主、富农或工商业主负担。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所以,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提出了合理负担的办法。怎么个合理法,都是宋劭文领导边区政府摸索研究出来的。他懂经济,又很钻研,工作很细,提出的办法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晋察冀合理负担的办法,开始时不分贫富,按每户全部收入折米计算,农户平均每人收入小米一石四斗以下的免征救国公粮,一石五斗至二石的征收3%;二石一斗至三石者征收5%;以后每加一石增1%,直增到20%为止。

经营工商业的,按同样的比例缴纳现金或实物。后来,觉得免征点稍高,负担面窄了些,对统一战线不利,便降低了免征点,使负担面扩大到边区总户数的60%左右。"救国公粮"由村政府征收、支付和保管。这样,村村有粮站、村村有仓库,可以到处取给,不误需用,还节省运输,减少了损失。部队、政府机关用粮,由政府按月按定量发给粮票,保障了供给。采取这些措施以后,边区财政逐步走上轨道。聂荣臻曾不无目豪地说:自古以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我们在抗日战争时就不存在"粮草先行"的问题,部队基本上是走到哪里,便可以就地取得"粮草"供应。

晋察冀在发动群众进行政治、经济等各项斗争中,还大力加强了对群众组织的领导。根据地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儿童,都广泛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抗日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会吸收和依靠贫雇农,并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团结广大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日战争,这是八路军最可靠的群众基矗边区青年在各条战线上是最活跃的力量,是党和军队的重要后备军。中共各级组织特别注意了对"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领导,通过这个半武装性的群众组织,使广大青年在对敌斗争和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有力的作用。聂荣臻说:抗战时晋察冀的群众组织得很好,社会秩序井然,真可以说是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只要在边区,我们走到哪里都非常安全。事实也确实如此。聂荣臻经常到各军分区检查工作,或到北方分局开会,有的相距百里以上,他都是只带一名警卫员,一人一匹马,说走就走。有时在老乡家吃饭或过宿,都受到热情接待,安全得很。

聂荣臻还十分重视边区人民的政治文化教育,他支持宋劭文和主管文化教育的边区政府委员娄凝先等,普遍发展了小学、中学和冬学、夜校,衬村办有"扫盲班",帮助不识字的农民学文化。文化教育活动,不仅遍及边区各地,还发展到一些游击区和敌占区。到193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北岳区和冀中区共办有7000多所小学,7所联合中学,中小学生达三四十万人,晋察冀还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和抗战建国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各类干部。边区军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建设边区、保卫边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0年8月,在彭真主持和聂荣臻的参与下,对晋察冀推行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因为纲领恰恰是20条,所以称为《双十纲领》。这个纲领被延安《新中华报》称为"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是最适合目前抗日需要的"。纲领受到晋察冀各阶级、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它使边区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使根据地日趋巩固,对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根据地火热的斗争生活,给了当时任抗大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的傅崇碧以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1938年秋天,我从抗大来到了晋察冀边区。我们首先到了蛟潭庄、城南庄等地。以后又到了根据地其它地区,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到了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形势。我们每到一处,都强烈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是那么的拥护,对日本侵略者是那么的仇恨。我们看到有许多老人和儿童在村里站岗放哨,组织得非常好。边区的人民群众真正是被发动起来了。我们到这里后还碰上了赶集市,这是我们来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赶集的人成千上万,熙熙攘攘很是热闹。集市上吃的、穿的、日用的,什么东西都有。可以看出,根据地的生产是抓得很不错的。更令人惊叹的是当地群众对敌人竟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完全像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中。只要敌人或敌机一来,放哨的人就会敲钟。听到钟声,人们就极有秩序地分散、隐蔽起来。对于我们初到晋察冀的人来说,那里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来到晋察冀边区不久,就参加了陈庄战斗。这次战斗虽然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有许多村庄都被敌人烧光了。我看到老百姓一不害怕、二不悲观,很快就在废墟上建起了自己的房屋。

晋察冀边区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搞得非常活跃。我记得1939年冬,贺龙率一二○师要回晋绥去,军区为他们组织了演出、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

文工团、体工队、各军分区的领导人及军区的干部们都参加了各项活动。快过年时,乡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跳秧歌舞、踩高跷和唱戏的人们。在敌后根据地文化生活开展得这么好,的确是不多见的。在晋察冀边区,报纸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天天都有报纸看。敌人来"扫荡"时,印刷机用牲口驮着走,走到哪里在哪里印报,然后再通过民兵把报纸分送出去。根据地对培养干部非常重视。部队连以上干部都要在抗大二分校进行训练,民兵队长都必须在学校接受半年时间的训练,学习怎样埋地雷,怎样打游击战等。边区还办了党校,专门学习党的政策、法纪等。对这一点聂司令员抓得很紧,他经常到学校或教导团讲话,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在根据地,军民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当地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很高,信心很足。那时,军工厂做地雷缺铁,群众知道了就把庙里的大铁钟拿来烧化了做地雷。在老百姓家的门窗上,到处可见挂着的手榴弹、地雷,敌人害怕极了。再有就是群众家家户户挖地道,和敌人展开地道战。军民关系很密切,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共同抗日,那种军民团结打击敌人的气氛是令人难忘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光辉成就,特别是在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苛捐杂税愈益繁重,人民不堪重负。国民党军队依靠"抓壮侗的办法,把老百姓绳捆索绑地驱上前线。因此,从大后方来到敌后根据地,如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

对晋察冀尤其赞美不已。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在晋察冀做了6个多月的考察,在15个县、500多个村庄进行了调查访问,后来写了一本影响颇大的书:《华北敌后--晋察冀》。他在书中热情地呼喊道:"抗日民主之花开遍了华北!""华北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他称晋察冀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模范的抗日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晋察冀边区,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象征着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

它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头的深处,激荡着每一个爱国者,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特别是鼓舞着年轻一代的希望和向往。"最后,他大声赞美道:"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型!"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聂荣臻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32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二) | 聂荣臻传 | 共和国人物

32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二)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也有蓬勃的发展。由于聂荣臻的一贯重视和大力支持,晋察冀建立了一支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而又人数众多的文化工作队伍。他们与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打击敌人、鼓舞人民的战斗作用。

说到文化工作,聂荣臻从红军时期起就十分重视。1933年在中央苏区,他曾参加《庐山之雪》、《杀上庐山》等话剧的演出。他还利用战斗间歇,亲自编写了反映南昌起义的四幕话剧《南昌起义》。①抗战初期,聂荣臻对平型关战斗中沙飞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照片赞不绝口。当这位上海来的摄影记者向他提出,希望留在一一五师工作,聂荣臻满口答应。以后他亲自批准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设立新闻摄影科,任命沙飞为科长。1939年元旦,军区在蛟潭庄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轰动了整个山村,部队的干部战士看,附近村子的老乡也来看,热闹非凡。聂荣臻尽管事前已经过目,也挤在人群里再次欣赏。聂荣臻自己就是个摄影爱好者。1936年,他曾用任弼时送给他的照相机,在西安附近拍了不少照片。现在,他对沙飞、罗光达说:照片形象鲜明,真实生动,战士和老乡们容易看懂,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工具,要是能放大,群众看得更清楚,那就更好了。他还规定,今后军区的重要活动,都要通知摄影记者参加。后来看到沙飞等用自制的土放大机放大的照片时,聂荣臻高兴地说:共产党、八路军做什么事都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太好到比较好的过程。①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沙飞、罗光达极为感动。1942年7月,《晋察冀画报》创刊。7月7日聂荣臻为创刊号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的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地坚决英勇保卫看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这本创刊号,根据聂荣臻的指示,用铜板纸印刷,文字说明用中英文对照,画面用简单的彩色套印,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更为可贵的是,众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用生命和血汗的代价,深入前线、深入群众,拍下了数以千计珍贵的历史镜头,成为晋察冀军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最形象生动的历史见证。所有这一切,都是和聂荣臻的支持分不开的,因为他把摄影工作也看作是对敌斗争的一种锐利武器。

在聂荣臻的关怀下, 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和"抗敌剧社"在同一天成立。此后,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联大文艺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八路军前线记者团等文艺、新闻团体来到边区,以及边区自行成立的各种文艺单位,都受到他的热情支持和欢迎,大批从事文化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他的关怀和爱护。

《抗敌报》最初是油印的,以后逐步发展成石英铅印的报纸。印数也①潘振武:《战歌春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56页。

① 1984年《中国摄影》双月刊,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第5期,罗光达回忆文章。

由开始时的几百、几千份,发展到几万份。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日的方针政策,准确、迅速、及时地报道边区军民火热的斗争生活,成为深受大众喜爱而又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为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聂荣臻格外喜欢这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也格外喜欢辛勤办报的邓拓和那些年轻有为的编辑、印刷工人及发行人员。他说:"邓拓办报是有功的。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领导的《晋察冀日报》社,在反'扫荡'期间,经常是一面打游击,一面工作。整个报社精干得很,就是那么几头骡子,驮着轻便的印刷器材,编辑记者们背着轻便电台。邓拓带领大家,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与敌周旋。"因此,他送给邓拓一匹好马。报社凡有重要社论赶着发表,起草后哪怕是深更半夜,邓拓也要单身匹马赶到司令部来,请聂荣臻审阅。《抗敌报》以及《救国报》、《抗敌三日刊》等陆续印发到边区各地,敌人却始终找不到这些"游击报社"的踪影。

边区还办有理论刊物《新长城》,综合性的文化杂志《学习半月刊》,文学艺术刊物《诗建设》、《山》、《鼓》、《文艺通讯》等等。

它们像一支支犀利的投枪和匕首,刺向敌伪的反动宣传和腐朽的文化,也刺向反抗战、反团结、反进步的扒手们。聂荣臻等边区党政军领导人,成了广大文化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

"抗敌剧社"在阜平成立时,最初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是杨克武,演出一些红军舞蹈,抗战歌曲等比较简单的节目,以配合作战和发动群众等中心任务。后来从城市来了一批知识分子,刘佳、胡可、杜烽等,演出的节目就丰富一些了。1939年初开始有了女演员胡朋、陈剑戈、陈群等,演出的水平更进了一步,可以演出多幕话剧了。

"我们的革命根据地不仅在政治上是最光明的地方,在文化上也应该是最先进的地方。"聂荣臻常对政治部主任舒同和宣传部长潘自力说,"我们要有力地抵制敌伪腐朽文化,使扼杀进步文化的国民党统治区相形见绌。咱们边区汇集了众多有志有为的文化战士,尤其是平津地区来的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也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对于文艺节目的演出,聂荣臻尤为重视。"抗敌剧社"演出的《松花江上》、《张家店》、《美人计》、《顺民》、《林中口哨》及舒同主任亲自编写的《警觉》等戏剧,演出水平虽然不很高,但聂荣臻一有空就去看,看后有时还要作指示。总部学兵队戏剧组带来的戏剧《顺民》,是崔嵬在大后方写的,某些情节不大符合敌后斗争的实际与需要,聂荣臻认真地提出了商榷意见:"剧中的老大爷遭日本兵毒打,儿媳妇被强奸,猛醒后放火烧掉自家的房屋去抗日--这个抗日愿望很好,但是房子却烧得不对头喽!敌后要建立我们的根据地,有时敌人'扫荡',我们号召群众坚壁清野,为的是不给敌人留下粮食和物品,迫使敌人不得不退出根据地。至于房子,还得留下,敌人走了,我们回来还得住呀,老百姓也是不赞成'焦土抗战'的嘛。所以说,艺术要符合斗争需要??"有时候,他看到一个好戏,总是高兴得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你们应该下到分区去巡回演出,让下面的同志也一饱眼福,既受教育,又得到娱乐。"

1941年1月26日除夕之夜,聂荣臻工作到下半夜两三点。大年初一早上,天刚亮,他就被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来拜年的小兵们给叫醒了,起床一看,只见剧社的宣海池、田华、华江等一群长得十分可爱的10岁左右的小孩,穿着聂荣臻批准发放的干部军服、吊兜儿马裤,显出俊秀模样,正舞着霸王鞭,唱着歌儿向他拜年。聂荣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同志们给我拜年??""聂司令员,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宣海池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脆生生地嚷了起来。聂荣臻哈哈笑了,向正围观的管理科人员说:"好啊,快给他们煮饺子呀!"

能在司令员身边吃到一顿平时极难吃到的饺子,对这些文艺小兵来说,简直是最高的奖赏和享受。孩子们高兴得就像小喜鹊一样,吱吱喳喳地叫了起来。他们吃饺子的时候,聂荣臻在一边端详着,叉腰欣赏着孩子们那种可爱的吃相,流露出满心的喜悦。他拿起电话告诉政治部:"小鬼队拜年,要好好招待!"结果,小兵们转了一大圈拜完年,吃饱喝足之外,衣袋里还胀鼓鼓地塞满了花生和红枣,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带回去分给比他们年长的队员们。

聂荣臻对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总是给予厚爱的,无怪乎人们常说抗敌剧社的文艺兵是"军区之骄子"了。抗敌剧社和华北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合演出苏联话剧《母亲》,他观看后接见了剧组,称赞他们演了一出有很大教育意义的戏剧,并说武装斗争与文化建设是不能对立的,文化加军事加政治就等于革命军队的战斗力。①会餐的时候,他特地向导演崔嵬、丁里、胡苏、汪洋、饰演主角的胡朋以及所有的演职员敬酒,表示感谢,并检讨说对大家关心不够,使文艺工作者们深受感动。

聂荣臻关心文艺工作者,还表现在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上。考虑到剧社社员要演出,下部队时要做政治鼓动工作,所以他批准文艺工作者穿干部服,留头发,不必像普通战士那样一律剃光头。但是不允许他们生活散漫,作风疲塌。有时看到个别的剧社人员衣冠不整,军容风纪不好,他会叫住这种人,严肃地说:"你们剧社是培养政治工作干部的地方,各方面都要作出好榜样嘛。"

聂荣臻非常爱惜文艺骨干。他对抗敌剧社的人才保留作了几条严格的规定:第一,剧社里凡是有文艺才华,做出过贡献的人员要调出去,都得经过他批准。第二,剧社的女演员太少,即使是符合婚姻恋爱条件的老红军团职干部,也不许到那儿找对象。培养一个女演员不容易,都找跑了,生儿育女改行去了,她的艺术生命终止了不说,剧社还怎么演出?剧社内部目前也不允许互相谈恋爱,何时开禁,以后视情况再定。第三,创作和演出的节目一般由剧社自己定,顶多宣传部审查一下就行,他不去干涉,叫别人也不要一味指责。

正是因为有了聂荣臻的几条规定,才使抗敌剧社保持稳定,涌现出了一大批当时和后来都闻名于全军乃至全国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进城后,聂荣臻曾欣慰地对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汪洋说:"那时我就想到要保留你们这些艺术人才了。现在看来,都留下来了。"汪洋感慨地点了点头,眼前又浮现出在晋察冀时那难忘的一幕:军区政治部调汪洋到冀东工作,忘了向聂荣臻报告,聂荣臻发觉后命令立即追回。宣传部长潘自力急得连警卫员① 1941年1月22日《晋察冀日报》。

都来不及带,骑着快马,满头大汗地追上了走到半路的汪洋,心急火燎地喊着:"聂司令员不同意你调走,赶快回去换人!"

1941年7月5日的边区第二届艺术节大会上,聂荣臻再次指出:各艺术团体在文艺运动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军的传统是"把艺术当作政治工作的武器","需要战斗力就一定需要文化"①,军队要用这个武器来提高战斗力。艺术要大众化,也要提高,不要因有某些缺点而否定一切。艺术工作是需要经过10年、20年长期努力才能有成就的,有些艺术工作者不安心艺术工作是不对的。

不难想象,聂荣臻对文艺工作的这些指示,对边区各文艺团体所起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多么巨大。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依据边区无比丰富的斗争生活,创造出了大量的戏剧、音乐、诗歌、文学、美术作品,又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

1942年,晋察冀边区的斗争进入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这年的1月15日,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出席了晋察冀分局高干会议。会议期间,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等人向聂荣臻提出,大家从战斗的第一线到分局和军区来开会,希望能看到一些水平较高的演出,譬如曹禺的话剧《日出》,请聂荣臻问问抗敌剧社,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聂荣臻马上把剧社社长汪洋和指导员刘肖芜找来,转达了这一意见,并说:"我们大多数同志都是农民出身,只了解地主,不了解资本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情况更不熟悉,看一看《日出》这个戏有好处。"

刘肖芜问:"司令员给几天做准备?"

"3天。"聂荣臻平静地回答。

"天哪!"汪洋和刘肖芜全都楞住了,这是个大戏,而且连剧本都还没有,更不用说排练、服装、布景、道具了。坐在聂荣臻身旁的吕正操鼓励说:"没关系,你们就是拿着剧本在台上念,我们也看!"

既然聂司令员说了话,那么,这无疑是一场需要打赢的战斗。汪洋和刘肖芜返回剧社,连夜进行紧急动员,并从联大的沙可夫那儿找来了剧本。就这样,他们三天三夜不睡觉,只在排练的间隙才打个盹儿,硬是把戏给排出来了。于是,奇迹出现了--抗敌剧社仅用3天时间,就把大型话剧《日出》搬上舞台,献给了边区的领导者们和全体军民。

雪花飘飘,天寒地冻。搭在雪地里的帐篷舞台,四周挖着一条燃着炭火的土沟,以便为穿着单薄衣服和旗袍的演员驱寒。聂荣臻兴致勃勃地坐在台下,边烤火边朝准备演出的演员们喊道:"加炭火呀!喝酒哇!"1940年就任政治部代主任的朱良才赶紧给演员们发酒,好让每个人呷上几口酒,脱去披着的棉衣上台。虽然演出服装是麻袋布和纱布所做,剧中的沙发是驴驮子翻过来塞上背包改装的,布景也是土法上马搞出来的,但是演出却很成功。3个多小时的演出,使身处敌后的人们大开眼界,热烈的掌声在冬夜的原野里经久不息。演出结束之后,聂荣臻特地走上台向演员们表示感谢,还称赞饰演"小东西"的年轻女演员方碧演得好。方碧幸福地望着慈父般的司令员,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甜甜地笑了。

聂荣臻没有想到,这竟是这位既会演戏又能写剧本的年轻女战士留给他的最后一个微笑。方碧是两个月后与剧社的战友们深入到游击区和敌占区宣① 1941年7月16日《晋察冀日报》。

传演出,在山西崞县神岗头遇敌牺牲的。当时,负伤的还有杜烽和演《母亲》的主角胡朋等五六个人。才华横溢的编剧崔品之被俘,后来宁死不屈,也牺牲了。方碧生前喜爱梨花,她牺牲的时候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战友们含泪把她埋在神岗头的梨树下,并在灵寿与平山交界处的两界峰为她召开了追悼会。消息传到军区,聂荣臻痛惜不已,特地发出唁电,以示哀悼。他还指示说:"赶快把负伤的同志送回来治疗。被俘的同志,我们再困难,也要用金子设法把他们换回来!"实际上被俘的文艺工作者大多宁死不屈,几乎没有生还的。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斗争事业服务,深人生活,深入斗争实践,为创造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而努力。这一讲话,在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两个多月以后,晋察冀军区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8月6日,聂荣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根据毛主席的"讲话"精神,结合晋察冀的斗争实际情况,指出:我军从红军时期起,就重视文艺工作,即使在艰苦的长征当中,仍然在战斗间歇,组织大家唱歌跳舞。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曾污蔑这样做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可后来他却成了叛徒。八路军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蓬蓬勃勃地开展文艺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使革命文艺成为强有力的武器,这是值得我们夸耀与骄傲的。尽管我们在军事装备上低劣,比不上强大的敌人和其他军队。但在文化武器这个方面,我们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这是我们的优点和特点。聂荣臻说到这里,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十分激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聂荣臻接着说,希望大家认识文艺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安心和热爱文艺工作,力争成为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文学家。最后他鼓励文艺工作者们说:"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产生在堡垒附近。"①晋察冀的文艺工作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确实做到了以革命文化这个锐利的武器,打击敌人,团结、教育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少人为此负伤流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聂荣臻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34章 国际友人在晋察冀 | 聂荣臻传 | 共和国人物

34章 国际友人在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长壮大,引起了国际友人的极大关注。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他是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作为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医疗队队长来到延安。

"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1938年3月底,毛泽东在延安对要求前往晋察冀的白求恩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1933年6月17日,白求恩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驻地金刚库。

对白求恩的到来,聂荣臻特别高兴和重视。他亲自将白求恩迎进司令部,安排他住在离自己的卧室很近的一间屋子里,同时交代副官长刘显宜:每顿饭都让伙房给白求恩另外炒菜。

聂荣臻与白求恩热烈地交谈。他先是通过翻译董越千与白求恩谈话,后来有时干脆用英语,甚至用法语直接与白求恩对话。聂荣臻聘请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白求恩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但却谢绝了对他生活上的特殊照顾。

1940年2月,聂荣臻在八路军总部汇报军区工作时,专门提到了白求恩:"他爱护伤员,真是无微不至。在生活上他和我们一样,他放弃了每月600元美金的薪水,我们发给他的钱也都用在伤病员身上了。我们给他找一个会烤面包的厨师,他还和我吵了一次架。他说自己是一个八路军战士,要与八路军过同样的生活。"①白求恩在晋察冀工作是极为高兴的,他给友人写信说:我被作为一个"国王式"的同志优待,充满了一切可能的热情和礼貌。

我真幸运,能生活和工作在对共产主义理想言行一致的人们中间。

关于聂荣臻与白求恩交往中的一些生活细节,纪亭榭的回忆中有这么几段既生动又感人的描述:我在二道河战斗中负了伤,聂司令要我在司令部养伤,伙食上也交待副官长给我特殊照顾。他和白求恩同我一起吃饭,让白求恩吃大米、白面,有时煎个鸡蛋或炖碗肉,叫我也跟着吃,他自己却吃小米饭,配咸菜。白求恩和我问他,他说他爱吃小米、咸菜。那咸菜是他自己掏钱买的--当时他的津贴费虽说是五块钱,实际上因为经费困难常常只发一块钱,就是这样他还不同意用公家菜金给他买咸菜。后来我追问刘显宜,刘只好说实话:"就那么点大米、白面、鸡蛋和肉,司令员让专门为白求恩同志和你做的。"这下子,我坚决不吃好饭菜了。后来白求恩发现,也不吃了。

我脖子上的枪伤老化脓,白求恩说:"开刀吧。"我说:"麻药少,不上麻药开着又疼。""不疼,你咬着牙!

上麻药对伤口愈合不利,你挺着开,开完敷点药,好得快。"这倒不错,省点麻药给别的伤员。我就在卫生队长王志远那儿消了消毒,正要开,聂司令来了:"怎么?没有麻药?"王志远和我把白求恩的话意说了一下,聂司令不吭声了,站在一边看着。王志远一刀没开下去,他心软。我充好汉:"三① 1940年2月28日,聂荣臻在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干部会议上的报告《晋察冀边区工作的经验》。

国时代关公刮骨疗毒还在下棋,我这一点算什么?开呀!"王一刀又下去,我全身的汗"哗"地下来了。"没事儿,开狠一点!"就这么笑呵呵地直到开完,聂司令半笑不笑地扔下一句话:"英雄主义!"走了。看样子,高兴的成份多。他那句话,好的是表扬,说我是英雄;不足的,说我逞英雄。后来我的伤口好得快,白求恩满意地对聂司令说:"纪,好样的!"聂司令对我说:"好吧,你和我陪白求恩同志上五台山台怀镇玩玩去。"这是对我的奖赏。

那是个艳阳天,纪亭榭带着警卫员策马开道,聂荣臻与白求恩骑着马在后边缓缓前行。路过一村,碰上查路条的儿童团员,旁边还坐着一位纳鞋底的老大娘。那孩子将红缨枪一横:"过来,拿路条!"纪亭榭跳下马:"嗬,你好厉害!"警卫员说:"聂司令员来了,你别查路条了。"儿童团员严肃地说:"不管什么司令员,不查都不行!"正好,聂荣臻来到跟前,听到这话,欣慰地扭头对白求恩说:"好!有这么些儿童团,我们就放心了!"那位老大娘认出是聂荣臻,连忙过来含着笑对儿童团员说:"真是聂司令来啦!

快敬礼!"聂荣臻跳下马,慈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好样的!"白求恩也用英语称赞了几句,翘起了大拇指。

聂荣臻和白求恩受到了五台山佛教救国同盟会爱国僧侣们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发现白求恩是一位很有头脑、责任心很强、有坚定信念并且极有个性的人。事隔不久,白求恩通过对晋察冀医疗现状的考察,提出了要建一所正规的模范医院的要求。聂荣臻虽然觉得建立正规医院为时过早不符合现实情况,但也考虑到白求恩对游击战争环境的特点还了解不够,而了解客观事物要有个过程。于是他把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供给部长查国桢找到白求恩面前,下令他们想方设法,协助白求恩把模范医院建起来。白求恩开始了他废寝忘食的筹建工作。

两个月以后,模范医院在松岩口村落成了。看到模范医院里那些土洋结合、在根据地首屈一指的医疗器械和种种设施,聂荣臻在喜悦之余,不禁想起3个月前,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军长的老战友、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因为受边区医疗条件的限制,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现在白求恩大夫来了,军区的医疗现状大大改观,该有多少干部战士免遭死神的威胁啊!他陪同白求恩出席了9月15日在松岩口召开的盛况空前的模范医院落成典礼。聂荣臻在庆典上宣布白求恩任医院院长。

事情果然不出聂荣臻所料,模范医院刚落成5天,就传来了日军多路围攻晋察冀边区的消息。不久,模范医院毁于战火之中。白求恩接受了这个深刻的教训,设计出一种名叫"卢沟桥"的药驮子,用几匹牲口,驮上药品和手术器械,实际上是个流动医院。在战争环境中,"卢沟桥"为及时救治大量的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聂荣臻很欣赏"卢沟桥",深感白求恩是位既忠于革命事业又富有创造精神的共产党人。

1939年新年伊始,聂荣臻设便宴款待白求恩。白求恩先是对日寇焚毁松岩口模范医院的罪恶行径表示愤恨,继而面有愧色地说:"我过去不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也低估了法西斯强盗的残暴。目前要在敌后建设正规化的医院,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现在我要搞流动医疗队,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聂荣臻频频点头,表示完全赞成。

听说冀中和冀东的八路军正在浴血苦战,白求恩一再要求带医疗队前往。聂荣臻同意他到冀中去,并送给他一匹刚刚缴获的大洋马和被击落的敌机飞行员穿的皮夹克,叮咛他现在天寒地冻,要多加保重。聂荣臻接着对白求恩说,冀东你不能去,因为那里的环境太危险,我们要对你的安全负责。

白求恩耸耸肩,去了冀中。

白求恩在冀中工作了4个月以后回到平汉路西,在唐县和家庄出席了军区纪念"七·一"的党员大会。聂荣臻邀请他在主席台前排就坐,白求恩高兴中显得激动。过后不几天,他对聂荣臻说,准备到11月份回国去一趟,以便向欧美各国人民宣传八路军英勇抗日的业绩,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多筹集些资金,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 1940年夏天再回来。聂荣臻表示理解他的想法,后来中共中央也复电同意。

此后,白求恩即致力于编写教材和到各地巡视医疗卫生单位,传授知识,检查工作。10月下旬,传来了日军2万人多路围攻北岳区的消息。白求恩立即赶赴涞源县摩天岭前线。11月12日下午,聂荣臻正在翻阅电报,突然接到电话报告:"白求恩大夫逝世了!""什么,什么,你再说一遍!""白求恩大夫不幸于今天凌晨5时多逝世了。"说话的是白求恩的陪同翻译郎林,他在电话里已泣不成声。聂荣臻开始是愣神,慢慢地放下电话,一仰身倒在了床上,顿时泪流满面。他本想立即赶到黄石口村去,无奈日军正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向八路军主力所在地合围,作为司令员,需要指挥部队立即转移到合围圈外,免遭大的损失。两天后,白求恩的遗书、遗物送到了聂荣臻的手里。亲爱的聂司令员: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①写一封信??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同盟。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白劳德②,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每年要买二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感觉遗憾的就是稍嫌孤闷一点??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③捧着白求恩的遗书,聂荣臻几乎是目不转晴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了这封信。在这封短短的信里,白求恩两次写了"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这是多么宝贵的共产主义者的高尚情操啊!聂荣臻越看越激动,热泪止不住地涌流,手也在不停地颤功。看到白求恩留下的行军床和皮鞋等遗物,又听来人说:"聂司令员,这是白求恩大夫送给你的纪念品。"聂荣臻使劲地咬着嘴唇、低着头,半天没说出话来。

白求恩是在10月初,为一分区甘河净后方医院一名患头部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动手术时,由于掏取碎骨,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受到了致命的感染。

紧接着他又参加了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攻战,在炮火中为大量伤员做手①当时的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

②当时的美国共产党总书记。

③《白求恩传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第276页。

术。病情发作后,他带着高烧和疼痛,冒着增援日军步步逼近的危险,仍然奋不顾身地抢救着刚刚负重伤的伤员,直到战斗结束,他才下了战常当他的陪同人员发现他的病情严重,用担架抬着他向军区急送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位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朋友,在送往军区的途中,于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在唐县黄石口村停止了呼吸。噩耗传开,边区军民,特别是他救治过的伤病员都失声痛哭。

日军在黄土岭遭到惨败后,更加疯狂地对边区进行"扫荡",情况非常紧张。尽管这样,聂荣臻仍然决定为白求恩举行殡殓典礼。11月17日,寒风哀号,聂荣臻赶到黄石口村,跳下马,便走向停放在打麦场中间一个蒙着白布的台子上的白求恩遗体。当他一眼看到那张原先非常熟悉,现在却因颧骨高耸、两腮下陷、脸无血色、胡须杂乱而略显陌生的脸时,他的心不由得一阵阵发疼。他用手轻轻摘下军帽,露出满头短发,满脸哀痛地在白求恩大夫的遗体旁肃立默哀。摄影记者拍了一张聂荣臻肃立在白求恩那颗伟大的头颅旁边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边区军民的代表排着长队,迈着沉重的脚步从白求恩大夫的遗体旁边走过,向他作最后的告别。{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71_1.bmp}日军向军区司令部驻地一带进逼的情报不断报来。殡殓典礼结束后,当晚8时,白求恩的遗体被秘密掩埋在曲阳县于家寨西南的狼山沟门。为了防止前来"扫荡"的敌人破坏,乡亲们特地用犁将那块地犁了一遍,进行了伪装。

为了反"扫荡"、防空袭,聂荣臻率军区机关直属队离开和家庄向西转移。在转移途中,他收到了中共中央悼念白求恩的唁电。唁电在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之后,发出号召:"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值得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学习,值得中华民国全国人民的尊敬,今闻逝世,谨致哀诚。"聂荣臻还得知,八路军总部分别致电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委员会慰问白求恩大夫家属,同时通令全军沉痛哀悼白求恩。延安各界还于12月1日召开了追悼白求恩的大会,毛泽东为白求恩写了挽联,数日后还写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940年1月5日,聂荣臻出席了在唐县军城召开的悼念白求恩大夫的万人大会。白求恩大夫的遗体被移至军城厚葬。在悼念大会上,聂荣臻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宣读了将白求恩大夫称为"伯琴"的祭文:聂荣臻谨率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悼于加拿大医学家伯琴同志之灵前,曰:呜呼!伯琴,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高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誓讨佛朗哥之不义,投身西班牙之战争。地中海边,波涛未平;太平洋上,烽火方殷。君不辞劳,万里长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寒衣土市之服,饥餐粗粝之粮,救死枪林之下,扶伤炮火之场,运斧神于轮匠,奏刀妙于疱叮无轻伤不速愈,虽重创而皆生。日劳病榻之间,夜书膏火之旁。行遇路人之疾,止予治疗之方。医术精于华佗,精神比于墨翟。非热爱乎人类,谁曾至于此极。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传来,云胡不伤。为君执绵,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①①《白求恩在唐县》,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170页。

宣读完这字字泣血、句句含情的祭文,聂荣臻号召边区医务工作者向白求恩学习,宣布将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附属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并为修建白求恩墓和纪念碑奠基。

6月21日,刚从晋东南回到晋察冀的聂荣臻,又直奔唐县军城,为白求恩陵墓落成典礼揭幕。所有这一切,无不寄托着聂荣臻对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无限哀思。

白求恩逝世后不久,又一位崇高的国际主义战士、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于1940年4月来到了晋察冀边区。他处处以白求恩为榜样,在晋察冀大地上战斗了2年零8个月,并在边区最困难的日子--1942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聂荣臻对柯棣华也关怀备至。同年8月,柯棣华的妻子郭庆兰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要求聂荣臻为孩子命名。聂荣臻略加思索后说:"为了纪念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取名叫'印华'吧。"柯棣华夫妇非常高兴。黎明前的黑夜即将逝去。晋察冀军民即将渡过最困难的1942年。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捷报频传,聂荣臻心情格外舒畅。然而,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一个紧急报告,使他的满心喜悦,顿时荡然无存? ?。{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73_1.bmp}白求恩卫生学校附设的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大夫,于1942年12月9日早晨6时15分癫痫病再次发作,心脏停止跳动,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聂荣臻将柯棣华不幸逝世的噩耗报告给中共中央。

柯棣华逝世以后,聂荣臻写了《哀悼柯棣华大夫》的署名文章。他说:白求恩大夫逝世后,正当大家盼望后继有人时,柯棣华大夫来了,"全军上下无不以得见白求恩第二为极大之欣慰??然而现在柯棣华大夫竟又不幸突罹癫痫之症,弃我们而长逝!嗟乎!天下竟有如此偶然重叠之惨痛!??他完全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和印度人民的解放事业一样,而贡献了他的全部心力。他和我们过着一样的简单朴素、紧张战斗的生活。两年多的时间,他努力于工作,始终是那样勤奋而刻苦,他拒绝特殊的待遇,不计较个人的享受,朝夕专心致志的唯有工作和学习??"。①12月17日,晋察冀军区在葛公村召开了追悼大会。

12月30日,延安也召开了追悼大会,在会上宣读了毛泽东12月29日为悼念柯棣华而写的悼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白求恩、柯棣华,是国际友人在晋察冀边区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两个最光辉的名字。为了永远纪念这两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以后,聂荣臻报请中共中央同意,在石家庄重新修建了他们的陵墓。用聂荣臻的话来说是:白求恩、柯棣华"用自己的生命和光辉业绩所树起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头,万古长存!""永志不忘,永为楷模!"

到晋察冀来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国际友人还有许多。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已与平津美、英等国使领馆及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人员向边区撤退或到边① 1943年1月10日《晋察冀日报》。

区工作,决心利用时机开展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②。1942年3月初,正当聂荣臻与全体官兵们为坚持根据地的斗争而束紧腰带、节衣缩食的时候,国际反法西斯友人、英国物理学家、北平燕京大学教授班威廉夫妇,导师林迈可夫妇,北平电灯公司工程师布朗基斯等,冲破敌人封锁,经平西辗转来到寨北。此外还有美国花旗银行的经理赫鲁,以及南斯拉夫、荷兰、法国、奥地利等一些国家的专家和商人来到边区。这是继卡尔逊、白求恩、柯棣华、英国驻华参赞司品烈、美联社记者赫乔治、奥地利医生傅莱等之后,又一批来到边区的外国朋友。聂荣臻本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原则,召开大会,热烈地欢迎他们,并且力所能及地在生活上予以照顾。聂荣臻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叫人把墙壁糊上白纸,门口挂上挡蚊蝇的帘子,请班威廉夫妇搬了进去。他得知一位姓冯的管理员曾在北平学过做面包,就派他为外国友人做面包。他怕给外国友人吃的饭菜不小心让坏人下了毒,特地叫警卫员魏清章找作战科长唐永健借来一双银筷,事先在每盘菜肴里都进行了测试。在条件艰苦的岁月中,在被敌人围困的山沟里,聂荣臻为外国客人准备的欢迎宴会,使他们大吃一惊。班威廉和夫人克兰尔后来在《新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上文说起我们隆重的行程,在走进聂将军的餐室时,才达到了最高峰。

的确,我们连连擦了几下眼睛,疑惑我们的眼睛发花,看错了吧?因为在一张大菜桌上,雪白的台布上面,安设着十六个座位,完全是西式大莱格局,一件刀叉都不缺,有许多花样的冷盘,尤其是一大盘色拉,是用火腿、鸭盯蛋块、蕃茄等做的,使我们馋涎欲滴,真是久违了。再有牛奶、牛油、面包土司,加上白糖的上好咖啡,各色的鱼,煎的煮的,还有苹果、梨、桔子,还有好大好富丽的冰镇大蛋糕。我们是在做梦吗?这里真是游击军营吗?这种种使我们回想到过去在北平时候快乐的野餐会中的光景,而眼前这许多长官也很像我们当时学校里的许多同事,绝对不是日本人口中所称的一群"土匪"。聂将军本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近乎大学校长那种儒雅态度,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位游击战术大战略家的模样。

这样的欢迎宴会,绝不是铺张浪费讲排场,而是为了向外国友人表示边区军民的友谊。晋察冀曾被外国友人卡尔逊称为"新中国的试管",被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看作新中国的"雏型",某种场合讲究一些,也是必要的。

当然,这样丰盛的宴会也仅此一次。后来,班威廉夫妇及林迈可夫妇等人也跟边区军民一块过起了清苦的日子,只不过聂荣臻对他们的照顾多一些就是了。他们对聂荣臻所给予的关心照顾十分感激,更是废寝忘食地工作,为军区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无线电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对敌斗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后来大多数外国朋友经延安转道回国,或去了他们希望去的地方。他们在世界各地盛赞晋察冀人民英勇抗日的斗争业绩,也称赞聂荣臻这位五台山"今日鲁智深"的所作所为,在国际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② 1941年12月15日,聂荣臻致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聂荣臻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33章 外国人眼中的神秘国土 | 聂荣臻传 | 共和国人物

33章 外国人眼中的神秘国土


八路军挺进敌后,以劣势装备,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居然取得了像平型关战斗那样的胜利,而且这种胜利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这引起了许多外国人的浓厚兴趣,想弄清其中的奥秘。40岁出头的美国情报军官、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就是其中的一个。

卡尔逊是在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鼓动下决定前往晋察冀的。

卡尔逊于1937年12月中旬,来到当时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八路军总部。

他在会见朱德时提出,要求到五台山地区去参观访问。朱德回答说:五台山区已经完全被日本人包围,他们正在沿着五台山区周围的4条铁路线,以两万多兵力分八路围攻聂荣臻所部,去那里很危险。卡尔逊说:"然而,这恰恰是我要求去的原因,因为我想看看八路军是如何作战的。到五台去必须至少两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就增加了看到作战行动的可能性。"朱德理解一个军人想看到作战行动的要求,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后来经毛泽东同意,1937年12月26日,卡尔逊由著名作家、此行作为他的翻译的周立波陪同,跟随一支40多人的护送部队从山西洪洞县出发了。一路上经过安泽、沁县、武乡、和顺、东冶头等地,从娘子关附近越过正太路,进入晋察冀边区。

1938年1月29日傍晚,卡尔逊进入阜平。聂荣臻和军政学校的学员前来迎接。大家都想看看第一个来到的外国人,老乡们也来了不少。卡尔逊说:"打仗以来,还没有外国人进入过这一地区,人民很愿意展示他们的成就。

一批穿黑长袍的商人在我们经过时向我们行礼,脸上洋溢着善意。紧挨着他们的是穿着棉裤和胸前开口的黑色短棉衣的农民。他们怀着不加掩饰的好奇心观看这个有一副红面孔、穿一双粗陋的鞋子的洋鬼子。妇女协会的人举着写有'欢迎美国朋友'的三角小纸旗。"{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56_1.bmp}当天晚上,聂荣臻请卡尔逊吃饭。卡尔逊说:"当晚在晚餐时,我会见了边区政府的官员,有机会审度这些远在日本人背后维护中国主权的人们。

聂虽然不承认,但他是这一切的首脑和推动力。他长相不那么引人,但眼睛充满了智慧,嘴上的线条显现坚强的决心。他曾在法国学习过三年,像许多法国官员那样把军帽戴得稍歪一点。"

周立波则是这样描写当时的聂荣臻的:

在工作这样开展的愉快的环境之下,聂荣臻同志显得比以前年轻,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三十九岁的模样??他斯文稳重,但他款侍客人的早餐,却带着军队的简单和粗豪的样式,也有点四川菜肴的口味。他是四川人。这位长征过来的将领,现在成了边区青年信赖的一个对象。他每次演说的前后和中间,群众常常报以热烈的鼓掌。

随着边区的日益扩大与巩固,这位精明能干的南方人,就日益博得北方军民热烈的敬爱,而他也更加谨慎,更加尽力于边区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①在一个朔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夜晚,聂荣臻在他那间挂满作战地图,生着火炉的办公室里,用阜平特产的糖果、梨、枣、花生和他自己特有的微笑,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宾客。聂荣臻亲自提着马灯,站在凳上或炕上,指着墙①《周立波文集》(4),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第76页。

上的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用洪亮的声音向卡尔逊讲述晋察冀的敌我态势。图上插着许多红色和白色的三角形小纸旗。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每一面小白旗的周围,几乎都被许多小红旗包围着。卡尔逊是位训练有素的军官,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聂荣臻接着讲述他作战的三重任务:防止敌人占领这一地区,骚扰敌人的交通线;逐步把影响和控制扩大到邻近的还没有建立起抗日政权的地区。聂荣臻继续对卡尔逊说:"敌人在华北的兵力非常空虚,如果我们的武器装备好一点,把敌人赶出河北去并不是难事。"

卡尔逊说:"我正要问你,枪械和弹药怎样补充的呢?"

"很困难。我们正在收集国民党撤走时抛弃的枪支。河北农民大抵有枪,那是抗日战争前为抵御盗匪而自卫用的。最近,因为不堪敌人的压迫,农民纷纷拿出自己的武器,组织游击队,但供不应求。我们这个区域有1000多万人口,兵员补充不成问题,困难的就是枪支弹药。"

"能够从敌人那里缴获来补充吗?"

"缴获了一些,但不十分多。敌人因为不懂中国话,怕做俘虏,不肯缴枪,有时宁可人枪俱毁。现在不同一点了,我们的部队学了几句日语口号,使敌人知道我们不杀俘虏,他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顽抗了。"

"最近高阳有个日军分队长投降过来了。"在座的司令部一位参谋补充说。

"是的,最近在高阳有个日军分队长自动投降过来了。问他为什么过来?

他说他觉悟了,打中国人民是错误的。"

"你们相信他的话吗?"

"我们考虑过,如果他是个坏蛋,他到了我们这里是决不能活动的,因为中国人民都痛恨日本侵略军。据这个日本人说,他们那里自战争开始以来已经征兵11次了,华北的日军都很疲倦,而且都想家。"

"日军正在大量组织汉奸部队,用中国人来打中国人。对此,阁下怎么看?"

"华北的汉奸也很恐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个汉奸组织已经成立很久,但能组织起来的正规伪军很少。华北的'顺民'实在少。最近日军正在搜罗大烟鬼、地痞流氓充当伪军。又在极力收编土匪。由这些人组织起来的军队,你想我们会害怕吗?"

卡尔逊频频点头。他说:"来这里经过贵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时,我曾分析过,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人还没有遭受过大的失败。这次可是不同了,它正在遭受从来没有的危机。'卢沟桥事件'爆发时,日军在满洲有30万,在华北是20万,上海只有5万,它是想用阴谋手段,使中国不战而降。但几个月来没有达到目的,只好在满洲、华北增兵至100万,而且正在动员第二个100万。开始时他们用于中国的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但当山西的战事久拖不决,而且攻陷南京,中国仍继续抗战时,他们就不得不动员那些留着以防范更强大的敌人的第一级兵了。"

"日军的兵还分为几级?"聂荣臻问。

"是的。据我了解,第一级兵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第二级是35岁左右的,第三级是35岁至45岁的人。"

"与中国比,日本虽强但人口少,兵力不足是它侵略中国的最大弱点。"

"是这样。请问聂将军,要是日本派10万精兵来攻打你们,你可以支持吗?"

"我们可以保持华北。不但是我这样认为,而且我们的每个战士和游击队员都这样认为,都有很高的信心。因为在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下,我们每天都有小的胜利。事实告诉人们,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他派10万兵力来进攻我们,我们也有击退他的办法。不但要击退,还要扩大我们的区域。敌人不是几次要想占领紫荆关,以扼住我们向东北方向发展的道路吗!但直到现在,紫荆关仍在我们手里。"聂荣臻接着说:"现在天气太冷,我们衣着单薄的部队难以到察哈尔北部去活动。涞源以北,是恒山山脉的大雪山,气候奇冷,我们在那一边活动的部队,许多人冻坏了脚。等到春天天气转暖,我们在察哈尔的活动会有大的开展。到了青纱帐起的时候,我们要在整个华北燃起激烈的抗日的火焰。"

"什么叫青纱帐?"

"到了夏天,田野里的庄稼长高了,就可以掩护我们军队的行动。这就叫青纱帐。"周立波不待聂荣臻开口,就直接用英语回答了卡尔逊的提问。

聂荣臻点点头。卡尔逊赞许地点头微笑着。

话题又转到了后勤供应和军官补充等问题上。聂荣臻说:"我正在考虑军区要办军工厂,自己解决武器弹药问题。生产一些子弹、手榴弹、地雷、步枪、手枪等,技术上并不太复杂。设备、人才、原材料相信都会慢慢解决的。""至于军官,我们这里叫干部,来源确实是个大问题,部队在不断发展,最难办的是缺干部,到处来向我要,我向哪里要?这次从延安来了些干部,一路上的困难,你们是经历过的。不过,军区最近刚成立了一所军政学校,干部也自己培养,还可以从优秀士兵中选拔。"说到这里,聂荣臻显得非常兴奋。周立波后来写道:在许多新的设施中,他最得意的,是创建军政学校。

"想不到在这里还会办学校。"他这样地说。他是个很持重的人,说这句话时,却快活得像个孩子一样,跳跃起来。对于军事家,这的确是一种巨大的快事。他学到的一切,他们在十年艰苦斗争中经过的一切,通过这学校,可以传给华北许多爱国的青年与志士,使他们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尽最大的心力。"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在是以天下为心的英雄的乐事。

"而那时候",旁边有人插嘴说,"我们觉得一切都没有把握,聂司令的组织能力真不小,不久,一切都有了头绪"。

接着聂荣臻又向卡尔逊介绍了边区临时政府、各种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边区法院、边区邮局、军区办的《抗敌报》、"抗敌剧社",以及还准备成立的"边区银行"、发行边区货币等等设想。说这些的时候,聂荣臻如数家珍。整个晚上的谈话,聂荣臻的精辟分析,极富感染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卡尔逊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周立波的翻译,不时"OK、OK"地边说边笑边翘大拇指卡尔逊后来说,"这些计划如果实现,势必使侵略者头疼。我怀疑这些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行。6个月之后我再次访问聂时,亲眼看到这些计划并非纸上谈兵。"

夜很深很深了,谈兴正浓的双方都不得不把话题停祝聂荣臻叫警卫员提着马灯送客人回住所休息。

第二天,聂荣臻和宋劭文陪同卡尔逊先到军政学校参观,在校长孙毅陪同下检阅了学员队伍,然后上五台山观光,令卡尔逊大开眼界。他们下山抵达活佛住的镇海寺时,天色已晚。聂荣臻回忆说:"他在活佛住的地方住了一晚,吃了一顿饭,招待很好。哎呀,你别看那地方,好多都是洋式的,用的东西都是从上海搬来的。"卡尔逊则说:"我们对这里的豪华表示公开的惊讶时,聂和宋(劭文)出声地笑了。在我们到达以前,他们小心地向我们保密,我们的反应使他们像两个孩子似地开心。那夜,我们睡在铺着上等席子的炕上,盖着凫绒毛的被子和整洁的被单。外边,微风吹过松树林沙沙作响。这可能是战争吗?"

卡尔逊来到阜平后的第三天,春节到了。他不但会见了聂荣臻,参观了设在寺庙里的军政学校等单位,还过了一个既有中国民间特色又有抗日根据地特点的新年,大有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之感。他恋恋不舍地告别聂荣臻,告别阜平,西行过五台,穿过同蒲路,寻访贺龙的部队去了。

在晋察冀,卡尔逊了解到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种种罪行,还看到了自卫队员积极主动地配合八路军作战,儿童团员查路条,农民冒着生命危险送鸡毛信,通报敌情等等许多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最令他感动的是,八路军顽强抗战的精神。他对周立波说:"我到五台来,看到了八路军和游击队员的一个特点。无论他们的衣服怎样褴褛,脸色怎样苍白,他们的枪总擦得很亮。这个证明了他们常常使用枪,而且爱惜枪。"卡尔逊在晋察冀的所见所闻,给他上了很生动的一课,他带着心满意足的心情结束了这次不平凡的历程。

1938年7月,卡尔逊又来了。这回陪同他来的是毛泽东亲自指派的刘白羽、汪洋和戏剧家欧阳山尊等人。"他来了两次。这是个有心人哪。"聂荣臻说,"头一次他是怀疑,所以他回去,第二次又来了,看看我们究竟站得住脚站不住脚。他看到我们搞了这么长时间,没有遇到什么严重情况。我又跟他谈到怎么打仗,战斗经过的情况啊,他感兴趣。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也参加过,就守在壕沟里头打枪,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一点味道都没有,你们这个好,一方面打,一方面考虑问题、分析情况,这样好,这倒有味道"。

聂荣臻和彭真、宋劭文一起来到卡尔逊的下榻之处看望他并与其谈话。

卡尔逊写道:

傍晚,聂来谈。他,也显出了过去五个月的活动的艰辛。他瘦削的脸更瘦了,眼睛蒙上了忧伤。肩负着人民生存的重任,是会使有感情的人有这种改变的。不过,他甚至比我一月份在阜平见到他时更有信心了,这期间有了许多成就。日本人洗劫并烧毁了阜平,但他们几次要进入五台高原的企图被粉碎了。临时政府的控制力量已经延伸到河北省的中部,一支远征军实际上已到了北平的北边和东边地区,在那儿日本人的统治据认为是强有力的。

在建立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秩序以增进人民的福利,增强他们抵御侵略的力量方面的发展是很杰出的。这个被隔离的区域已经成为新中国的试管??虽然聂不认为是他的功绩,但他的思想、精神和动力是这个政策的核心。

把晋察冀十分贴切地称为"新中国的试管"的卡尔逊还注意到,聂荣臻在阜平就计划筹建的边区银行和一个枪械修理所都已经建起来了。边区银行建立后,在货币斗争中打了个漂亮的胜仗,把各种伪钞统统挤出边区。至于一个枪械修理所制造的手榴弹,卡尔逊说,"是土豆捣碎机型的,似乎在中国军队里是标准的,同德国或捷克斯洛伐克的制品同样有效力"。步枪呢,"又重又笨拙",但是"有效射程是150米,对山区的游击队来说是足够了",卡尔逊这样说。

卡尔逊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是位有经验、有正义感的职业军官,他对晋察冀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聂荣臻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游击战争只有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正义战争中才能成功的伟大真理。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聂荣臻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35章 "名将之花"的凋谢 | 聂荣臻传 | 共和国人物

35章 "名将之花"的凋谢


从1938年11月起,晋察冀根据地进入巩固发展的时期。各军分区捷报频传,聂荣臻非常高兴。1939年元旦,他在《抗敌报》上发表新年题词,号召根据地军民"以新的战斗精神,粉碎敌人一切进攻计划,迎接1939年新的伟大胜利"。2月8日,他在向各军分区发出"对敌估计及我们今后的对策"中指出:敌人"扫荡"的特点是在各处"扩大据点,使之连接成线,由点线向'面'的方面扩张"。在战术上多以攻为守。同时极力建立伪组织,压迫和争取民众,破坏我政权及财政措施。据此,我们的总任务是巩固现有阵地,坚持游击战争。平汉路以西的部队,应积极打击各个小据点向外扩张的敌人,出没于平汉、正太路上,配合冀中与晋东南的斗争。冀中部队应先打击孤军突出的敌人,使之不能连结成线,孤立它的点,对工事薄弱的敌人据点,要坚决攻占。接着,他又根据总部发布的整军训令,制定了整编计划,逐步加强主力团和大队的建设训练,以适应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需要。到1939年底,全区主力部队编成31个团,加16个地区队,总兵力达12.7万余人。

冀东也捷报频传。1939年4月下旬,包森支队生擒了日本天皇裕仁的表弟、日军宪兵队长赤本大佐。接着,冀东抗日部队以2000余人的兵力,粉碎了2万多日伪军的夏季大"扫荡"。喜讯传来,聂荣臻为冀东部队的胜利而高兴。

1939年5月,一分区部队胜利地进行了著名的大龙华战斗,歼灭日军一一○师团一四○联队第三大队400余人。被俘的日本军官穴田叹道:"这样的仗,你们一年只要打三四次,日本就会垮台。"这次战斗,日军据点里一批极为重要的机密文件被八路军缴获。杨成武立即派专人将这些重要文件送到和家庄。文件共50多册,其中有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关于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和一一○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对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等机密要件。日文里夹杂着好多汉字,聂荣臻不用别人翻译,大体上能看懂这些文件的意思,那上面很详尽地载明了敌人对付八路军的计划,这对于研究敌人,确定斗争对策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聂荣臻高兴极了,打电话对杨成武说:"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胜利还大!"军区司令部1939年5月24日和25日《阵中日记》记载:"收到一分区送来大批缴获敌人文件。""日文翻译台湾人刘同志来此翻译。"这批文件赶译出来之后,聂荣臻写了一份说明,让宋时轮带到延安,送交中共中央。毛泽东后来对聂荣臻说,他看到送去的这些敌军文件,觉得非常重要,中央制定的对敌作战的一些方针原则,有的就是据此而定的。

金秋10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和家庄喜气洋洋,充满节日的气氛。10月7日,军区机关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会,欢迎贺龙、关向应、甘泗琪等率一二○师由冀中转移到冀西,欢迎罗瑞卿副校长率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师生、成仿吾率华北联合大学师生由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

欢迎会前,聂荣臻、彭真与贺龙、关向应、甘泗琪、罗瑞卿、成仿吾等人热烈握手,互致问候。聂荣臻要副官长刘显宜晚饭时多准备了几个菜,算是一次欢迎宴会了。席间,聂荣臻笑着对贺龙说:"贺老总,祝贺一二○师前几天在陈庄打了个大胜仗,水原少将被打得落花流水,几天歼灭日伪军1200多人,那才叫痛快呢!"{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79_1.bmp}"还不是你的情报及时,要不,我们还不知道水原这家伙要经过陈庄。

再说,你们四分区的部队和津南自卫军在这次围歼战中也出了很大的力。否则这块硬骨头一时也难以啃下来。当然,这5天虽然紧张,但确实真叫人痛快。"贺龙回答着。

"你们去年奉命东进,今年一月到达冀中,战斗了8个月,帮助巩固了冀中区,整训了三纵队的部队,你们还大量收编了杂色武装,进一步消除了冀中的隐患,真得感谢你们哟。"

关向应说:"我们在8个月中,部队由6000多人扩大到两万多人,也有很大的收获。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日军有渡过黄河入侵陕甘宁的可能,阎锡山闹摩擦的活动也越来越升级,所以我们要回到晋绥去,对付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聂荣臻点头说:"阎锡山实在不像话,看到我们在敌后有了成就,总是不痛快。他的白志沂保安师,在雁北地区也蠢蠢欲动,我们已告诉当地党政军干部要有所警惕。"

话题转到了抗大和联大3000多名学员来到边区的事上。聂荣臻对罗瑞卿、成仿吾说:"缺少干部曾是我们根据地初创时期的最大困难,四面八方来向我要干部,我哪儿来这么多干部,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老一点的警卫员、战士,甚至是饲养员、炊事员也派去当干部,以解燃眉之急埃以后孙胡子(孙毅)办了个军政学校,才算缓解了部分困难。但至今,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缺干部还是个大问题。你们的到来,肯定是大受欢迎的。"

彭真说:"北方分局已经决定,要开一次党的组织工作会议。根据中央上个月的指示,晋察冀今后要用一切努力巩固党、巩固军区,与敌人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我们边区现在已经有党员17万多人。中央的指示是正确的及时的,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是巩固,不是发展,尤其要注意干部质量的改善。

这个会上,还要研究如何庆祝军区成立两周年的问题。到时候请诸位参加。"

在座的人都点头同意。

夜幕降临。7时整,欢迎大会正式开始。聂荣臻、贺龙、甘泗琪、罗瑞卿先后在会上讲话。贺龙在讲话时高声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将来我们要到鸭绿江边开一个更大的晚会!"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陈庄大捷后,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也憋足了一股劲,想打个痛快的大胜仗。

而在日军方面,也发誓要对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以报陈庄的一箭之仇。

10月下旬,聂荣臻等在阜平青山口参加北方分局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

30日晚上,杨成武急步来到聂荣臻住的房间里,把刚刚接到的一份情报向聂荣臻作了报告:坐镇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派迁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一大队和伪军共1000多人进驻涞源城后,将在近日分3路向一分区进行"扫荡"。其中东路的敌人全是日军,由迁村宪吉大佐亲自率领,计一个大队、一个炮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共600多人,有经白石口、鼻子岭向银坊镇袭击的迹象。

"聂司令员,让我们打个伏击战吧!"杨成武激动的脸被马灯的光映得通红,用带有闽西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聂荣臻思考了一会儿后问道:"情报可靠吗?"①①杨成武:《敌后抗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第163页。

杨成武告诉聂荣臻,情报是涞源伪维持会和敌宪兵队里的内线,通过分区涞源情报站送出来的,是经过与有关情报核实过的,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他还说,从涞源到银坊的路上,是连绵险峻的大山,长城就横在涞源南面的奇峰峡谷之间。出涞源城,进入长城的白石口,再往南到雁宿崖和银坊,这中间只有一条山路可走,两面都是光秃陡峭的山石,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涞源敌人如果孤军深入,我们就可以集中力量歼灭它。聂荣臻听完,表示同意打这一仗。他让杨成武把彭真、贺龙、关向应请来,进一步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几位领导人一致同意打个歼灭战,重点消灭东路进犯的敌人,用胜利来庆祝军区成立两周年。

"成武,会议你不要参加了,立刻赶回去组织指挥这个战斗。"聂荣臻当即命令道。杨成武在归途上先到涞源白石口一带细致地勘察了地形,并构思了作战方案,然后返回南管头一分区司令部。11月2日,他将作战方案报给聂荣臻。聂荣臻批准以一分区的一团、三团和三分区的二团共3个主力团设下伏兵,以约6000人对600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对付迁村宪吉大佐率领的这路敌人,以曾雍雅支队诱敌进入伏击圈;另以部分兵力和地方游击队去钳制堵截另两路敌人。聂荣臻要求杨成武随时报告战斗进程,他说:"我不离开电话机,彭真、贺龙、关向应同志都很关心这场战斗。"

11月3日晨7时许,聂荣臻接到报告,部队同3路敌人都先后交了火,东路敌人被素有"狼诱子"之称的曾雍雅支队成功地牵着鼻子引进了雁宿崖一带极为狭窄的山沟里,现在疲困不堪,毫无戒备,正在河滩上休息。聂荣臻兴奋地说:"成武,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战机,争取全歼这路敌人!"

雁宿崖的战斗打响了。当那群瓮中之鳖被两侧山崖上射来的交叉火力压住时,立即夺取了两个山头作困兽之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上午10时许,聂荣臻为了加强钳制力量,阻止走马驿敌人东进,使东面主力部队得以顺利解决战斗,下达了补充命令:军区教导团、三分区随营学校两个队、七一五团二营立即出发,钳制企图东进增援之敌。

下午,杨成武报告,雁宿崖的敌人遭我严密包围和沉重打击之后,正据守仅剩的两个阵地顽抗。聂荣臻感到胜利有望了,当即命令发起全面攻击。

在传说中杨家将抗击强敌的古战场上,八路军与日本侵略者杀得天昏地暗,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双方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聂荣臻端坐在电话机旁,仿佛能听到远方战地传来的八路军战士英勇的呐喊声,日军歇斯底里的呀呀怪叫声,以及刺刀与枪托互相撞击发出的杂乱声响。战至下午5时,敌人被全部歼灭,缴获了大量枪炮、弹药、骡马,只有10余名敌人趁着天色昏暗溜了出去。打扫战场的时候,一分区部队缴获了一件衣襟里绣有"噪村宪吉"4个字的日军将佐级呢大衣,虽然认不出满地的敌尸中哪一具是迁村大佐,但据此判断迁村已被击毙,向军区作了报告。当天军区司令部的《阵中日记》有"将敌全部歼灭并毙敌炮兵大佐1名、步兵大队长噪村大佐1名,俘日军6名"的记录。但是后来据说有人在日方的报纸上看到有噪村宪吉大佐在别的场合出现的报道。这样,噪村是否被击毙便成了一个谜。所以聂荣臻后来撰写回忆录时,就没有提噪村是否被击毙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杨成武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敌后抗战》中也很客观地写道:可惜,我们在打扫战场时没找到噪村宪吉大佐的尸体,所以并不能确定这家伙是死是活。不过,噪村宪吉的部队是覆没了,其余两路敌人当夜仓惶逃回涞源城。

其实,迁村死没死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由于他那支耀武扬威的部队全军覆没,深深戳伤和激怒了他的上司阿部规秀中将,因而使聂荣臻和他的部队钓到了一条特大的"鱼"。

雁宿崖战斗,聂荣臻整整在电话机旁守了一昼夜。战斗结束后,他顾不上休息,一边下达参战部队立即撤离战场,隐蔽于适当位置,准备再战的指示,一边考虑新的战斗部署,做好迎接更大规模战斗的准备。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在与日军打交道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摸到了敌人的一条规律:一旦吃亏,肯定报复,而且失败得越惨,报复得愈凶。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 52岁的旅团长阿部规秀,在日本军界被捧为精通"山地战"的"名将之花"。聂荣臻研究过这个人,阿部擅长运用"新战术",头脑灵活,指挥果断。但是他最致命的弱点是骄纵成性,暴戾自负。日军中的旅团长一般由少将出任,中将够得上荣膺师团长之职了。阿部规秀是上个月才被晋升为中将军衔的。可想而知,噪村宪吉大队全军覆灭,肯定要使刚刚晋衔不久、洋洋自得的阿部规秀感到脸面无光。

但是无论聂荣臻也好,杨成武也好,都想不到此人急于报复,竟到了不顾一切地亲自出马深入根据地腹地的地步。

应该承认,日军对阿部规秀行踪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聂荣臻根据一分区的情报,只知道日军是11月4日凌晨分乘90多辆卡车从张家口急驰涞源的,共1500多人,均属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其中有中熊直正中佐率领的二大队,绿川纯治大佐率领的三大队,堤纠中佐率领的四大队。聂荣臻听了杨成武的汇报,满心喜欢。因为他早先得到情报,日军在易县、满城、完县、唐县大量集结,原计划是与涞源之敌配合,以一分区为目标,南北对进,以求消灭八路军主力部队、首脑机关和后方基地的。现在南面之敌未动,阿部就亲自率部孤军深入了。于是聂荣臻在电话里对杨成武说,同意你的判断:日军进行的是报复性"扫荡",可能沿着噪村宪吉走过的路线,进至银坊,然后或西攻走马驿,或东扑黄土岭,寻找我主力决战,以报一箭之仇。这可是机会难得啊,你告诉全体指战员,要拿出今年5月打大龙华战斗的顽强精神,力争全歼这股敌人。

阿部规秀狂妄自大,根本就看不起八路军。他在临行前的一封家信中这样写道:??爸爸从今天起去南方战斗!回来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三、四日,虽然不是什么大战斗,但也将是一场相当的战斗。八时三十分乘汽车向涞源城出发了!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圣战还要继续,我们必须战斗。那么再见。

阿部规秀没有想到,这封信竟成了他的遗书,后来发表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上。

聂荣臻回到和家庄的司令部里调兵遣将。他在电话里告诉杨成武: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除了原有的一分区一团、三团、三分区二团、曾雍雅支队外,令第二十五团和分区炮兵营迫击炮连也作投入战斗的准备,令二十团、二十六团、二十四团钳制易县、满城、徐水等地的敌人。贺龙同志已命令一二○师特务团从神南北上,归你指挥。聂荣臻最后加重语气说:"彭真、贺龙、关向应三位同志都支持我们打一个更大的歼灭战。你们应以小部兵力在白石口一带迎击敌人,把敌军引向银坊,让他们扑空,然后隐蔽起来,让敌人寻找你们决战。你们在银坊北面示以疑兵,诱敌东进,等他们进到黄土岭地区后,你们再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兵力歼灭他。"

杨成武受命后,进行了周密的战斗部署。部队传达了聂荣臻关于"打一个更大的歼灭战"的指示,士气高昂。

军区司令部沉浸在一片激战前的紧张和兴奋的气氛中。作战科的参谋们在《阵中日记》中详细地记录着敌情、军区发出的战斗命令及参战部队的兵力部署等情况。11月5日,日军向白石口前进,曾雍雅支队再次诱敌成功,敌追至银坊,未见八路军主力,遂焚烧民房发泄兽性。11月6日晚间,敌人终于进入黄土岭一带,聂荣臻立即命令杨成武指挥各部队乘着夜色展开,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黄土岭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的一个峡谷,但比雁宿崖那条山谷要开阔得多。1939年11月7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在这里发生,才使这个普普通通的地方闻名天下。

黄土岭上庄子之敌今日拂晓向东进攻被我一团击退。现二、三、特务团已都进到指定位置向敌攻击,各团间在火线上均取到联络。敌被我紧密包围在上庄子及以西地区,敌冲锋数次均未逞。

11月7日的《阵中日记》作了如上的记载。聂荣臻事隔50年之后回忆这个载入史册的战斗时,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战斗一打响,首先就把敌人的电台打掉了,使他们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日军受到突然的打击,就像受伤的野兽那样拼命挣扎,不顾死活地抢占了几个山头企图冲出包围圈。可想而知,既然是阿部规秀中将也被围困在里头,其武士道精神十足的精锐部队肯定是要疯狂地掩护这个大头目突围的。

而八路军在取得雁宿崖歼灭战的胜利之后,愈战愈勇,当然不会让好不容易才网到的大"鱼"溜掉。因此,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聂荣臻要求杨成武调整战斗部署,缩小包围圈,无论哪个方向,都不能让敌人冲出去。杨成武的头脑反应很快,立即向战场发出指示,并且把分区炮兵营的迫击炮连也调了上去,配属给一团。炮兵连上去后,恰好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黄土岭东一座独立家屋门外,站着一群穿黄呢子大衣的日军军官,便把目标指示给炮兵连连长杨九秤。曾在延安前线记者团当过记者的一团一营教育干事魏巍,亲眼目睹了炮击场面。他在《黄土岭战斗日记》里写道:大家正在为我们的迫击炮手叫好,看见上庄子附近的一座独立家屋走出几个人来,在那里指指划划,很像是一群指挥官的样子。一个同志说:"我们的迫击炮,要是能朝那里楔它几炮才好呢!"说话之间,有几发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在那里爆炸了。浓烟过后,倒下了好几具尸体,其余的都跑到房子里去了。

另一位亲眼看到这个场面的是独立家屋的女主人梁金花。她后来对人们介绍说:洋鬼子们把我们18个人关在东边那座小屋里。嘿,咱们八路军长着"千里眼",早就瞅准了他们。"呜--呜--"接连打来了炮弹,第四颗炮弹就把老洋鬼子打倒了。当场打死他们12个人,还有两头毛驴,一条洋狗。

我们18个老百姓连一根汗毛也没伤着,八路军真是神炮手啊!

当时,聂荣臻与参战部队并不知道阿部规秀中将也陷入了重围,更不知道阿部被击毙的消息。日本陆军省后来发表的关于阿部战死的"详报"写道:这个地形是华北很少见的山地,差不多是没有道路的。中将以下的将士们完全徒步,辛勤跋涉??七日向易县上庄子前进的时候,敌利用优势的地形,继续顽强的抵抗,中将果敢地到一线,观察地形敌情,飞来了敌人迫击炮弹,在距中将数步的地方爆炸,碎片打中中将的左腹及两腿等数处,中了致命的伤,遂与世长辞了。

当晚,惊恐万状的残敌组织了10几次冲锋突围,均未得逞。8日上午,敌机空投了新的指挥官。聂荣臻从各个方面送来的情报得知四面八方的敌人都赶来解围,正在对八路军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便当机立断地通知杨成武:我军已歼灭日军900多名,取得了重大胜利,虽说残敌尚未消灭,但为避免陷入增援敌人的重围,此时不可恋战,应立即离开战场,跳到外线去。

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在黄土岭的确实消息,聂荣臻是从敌人的电台广播中得知的,他高兴极了。很快,毛泽东也从延安发来电报查证此事,并要"总部向各方公布,广为宣传"。

击毙日军中将级高级指挥官,这在华北战场上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写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悼词。《朝日新闻》调子低沉地说,"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护国之花凋谢了"。阿部规秀这朵浸满法西斯军国主义毒液的恶花被八路军英豪们埋葬在黄土岭,使日本朝野为之震惊。

他的骨灰送回东京时,"帝都降半旗致哀","以高龄的柴大将为首,杉山大将、东防司令官稻叶中将、代理陆军大臣中村以下各位将领到车站持吊旗致哀。爱妇、国妇等团体和很多遗族前往迎接"。雁宿崖、黄土岭两次歼灭战共歼日军1500多人,边区军民无不拍手称快,受到极大鼓舞。消息传到全国各地,人们无不称颂八路军的丰功伟绩。{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88_1.bmp}那几天,聂荣臻接到了一封又一封来自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的贺电。躲在大后方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中一些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人,此时噤若寒蝉。蒋介石面对铁的事实,也发来了嘉奖电:朱总司令:据敌皓日(十九日)播音,敌噪村部队本月江日(三日)向冀西涞源进犯??支日(四日)阿部中将率部驰援,复陷我重围,阿部中将当场毙命等语。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希饬将上项战斗经过及出力官兵详查具报,以凭奖赏,为要。中正(二十八年十二月)1940年1月21日,聂荣臻通报表扬了一分区炮兵连。嘉奖令中说:"查在黄土岭战斗中,我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酋,使敌失指挥与掌握,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中,并密切配合我之步兵获得黄土岭的胜利。"①敌人在雁宿崖、黄土岭遭受重创后,即从11月20日起,以2万兵力,由各据点出动,四面八方向阜平合击,编队之间缩小距离,便于互相支援,并以飞机和猛烈炮火开道,迅速开进,力求围歼八路军主力部队和领率机关。26日即占领阜平,所到之处,疯狂地大肆烧杀和破坏八路军后方设施。聂荣臻摸透了敌人的报复心理,即以小部队和游击队灵活地与敌周旋,而将主力转向兵力空虚的各敌占据点附近,并尽量破坏日军后方交通线。多田骏一看形势不妙,下令日军迅速撤退,于30日退出阜平,并于12月8日结束"扫荡"。

聂荣臻命各部乘敌人回师归巢之机,加紧袭击,又歼灭了大量日军。这次冬季反"扫荡"历时43天,共歼灭日军36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ewc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103页。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89_1.bmp}1939年即将过去,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边区各界发来大量祝贺函电,祝贺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取得胜利,盛赞聂荣臻将军指挥有方,屡建奇功。聂荣臻在《抗敌报》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子弟兵"这个词,是聂荣臻在本年5月嘉勉平山团的通知中首次提出的,经《抗敌报》公布后,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后来也改名为《子弟兵》。

12月30日,毛泽东和王稼祥给聂荣臻等发来嘉奖电:二十七日电悉,中央各同志闻之极慰,望坚持奋斗,百折不回,再接再厉,保存此全国光荣、全党光荣的根据地。祝你们健康。反"扫荡"结束后,聂荣臻率直属队又返回和家庄。

冬季反"扫荡"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和家庄的军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聂荣臻当然也很高兴,然而,一想到毛泽东、王稼祥关于"望坚持奋斗??保存此全国光荣、全党光荣的根据地"的电报指示,他感到责任重大,心中有些不安。这次虽然取得很大的胜利,但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弱点:一是这次作战中,敌人采取所谓"牛刀子战术",事前找准目标,轻装奔袭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大肆烧杀,使八路军在物资方面遭受重大损失。二是大部分后方机关庞大,缺乏反"扫荡"的准备和预案,满足处于地形良好、敌人不易发现的山沟之中,或处于军区腹地,以为敌人难以到达。这是敌人"牛刀子战术"得逞的重要原因。三是部队之间在作战中的密切协同也不够好,特别是地方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大部分做得较差,否则可以消灭更多的敌人。近来又发现日军在"扫荡"冀中的同时,在北岳区周围大量修路,预示着可能有新的"扫荡"。想到这些,聂荣臻便对参谋长聂鹤亭说:"我们现在要发个通知,叫各分区一是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抓紧协同作战的训练,特别是要整训地方部队,使它们今后能更好地配合主力作战;二是要积极破坏敌人的修路计划;三是各级后方机关一定要大量精简,机构庞大,行动滞笨,一定会受损失的。还要通知各后勤机关,在3月份之前,一定要把单衣发下去,同时把棉衣收起来,药品、粮食等等也要做好反'扫荡'的准备。"聂鹤亭按指示分头办理。聂荣臻于1940年1月1日发布了《为巩固根据地的指示》;1月13日又给八路军总部和毛泽东等人写了《冬季战役经过及经验教训》的报告。①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聂荣臻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