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第02章 江南变色|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2章 江南变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记者寿。【老子】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不容战胜的对手也是自己。但事实上,人类惟一能影响、 去改变的也是自已。

俗谓本性难移,真实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只是改变的阻力很大,每段时间都只能 改变一点点,让我们根本没有耐心去体认那些改变,进而在心理上放夺了改变的?馔肌? 老子便明白地指出,能够对他人有所了解的人,称得上是聪明的人。

但只有能了解自己,才算得上"心有明镜"。

能胜过别人的人,称得上有力,可以智力胜人,也可以勇气胜人。

但只有能自胜的人,才称得上是强者。

知人者不一定能自知,胜人者也不一定能自胜。了解自己的优劣而能去面对的人, 才能算是能够体认道的"成道人"。

知足而淡泊的人,永不缺乏,所以反而是最富有的人。能够了解自知、自胜,并且 努力去求取者,才能算是有志之人。

永远遵守道理的人,才能真正永垂不朽。即使肉体死亡,精神仍然长存,这种人才 是真正的长寿。

"自知"、"自胜"、"知足"、"强行而有志",正是求"道"者最基本的人生 观。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3章 弃守和反攻|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3章 弃守和反攻


陈仓关口小,易守难攻,所以必须采取突击战术。韩信于是公开宣布修建栈道,并 有意让关中守将注意力集中在栈道的工程上,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 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成为汉军总将的韩信,开始着手策划刘邦的东征计划。

在进入关中时,为了表示不再东归,张良曾劝刘邦烧毁栈道,让项羽阵营疏于防备。

堵塞刘邦的第一道关口,是秦国名将雍王章邯。

章邯对刘邦的印象不深,而且他一向看不起这种非正统的将领,因此一直未对刘邦 作太多的防卫准备。

其实,章邯最讨厌及看不起的人是他自己。坑卒事件后,章邯被吓坏了,他连反抗 式自杀的力量都消失了。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能忍辱偷生下来,而且还受封镇守关 中。

章邯深知秦民都痛恨他,还好有楚军以武力强力镇压,自己的安全暂时没有问题。 但章邯却不是狐假虎威的人,他对自己目前的现状非常痛恨,处事变得消极、颓废,不 太愿意管事,早已失去名将应有的积极领导风范。

汉中传来情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有准备攻击关中的迹象。

章邯对此并不感兴趣,也不表关心。

刘邦的情报人员,当然也探得章邯这种心态。

韩信下令修建栈道。这个工程相当庞大,即使行动再秘密,消息也不可能不走漏的。

韩信还经常到现场鼓励士气。

"我们很快就会回到东方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章邯,只淡淡地表示:

"修栈道?那么打过来还早得很哩!"

烧毁的栈道要重建,的确没有那么简单。

但韩信却从未想由栈道进攻关中。《孙子兵法》诡道十四变:"近而示之远,远而 示之近。"韩信想的正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方法。

在章邯的雍王京城废丘的西方,有个地方叫做宝鸡;由于渭水流经这儿,使宝鸡成 了黄土高原中少见的丛林区。

据传当年秦文公曾在这里狩猎,并获得一颗珍贵的宝石。这颗宝石异常明亮,更令 人吃惊的是轻轻磨擦它时会发出公鸡般的啼声,文公于是下令立祠供奉,祠名为宝鸡, 后人便以此为地名了。

渭水由陇西流往宝鸡,自然形成一个通道。而渭水下游便是咸阳,基于运输上之方 便,秦皇室在此建了一个官仓,用以储藏粮, 便在这里建立一个小关卡。

这个关卡腹地小,容不得太多守军,而且山路崎岖,军队也无法驻扎,所以只有情 况紧急时才能派兵前来驰援。这点对进攻的一方极为有利。

而且在秦岭山脉中,惟一能容下较大军团经过的,便是这条渭河形成的天然管道, 加上此处地势隐蔽性高,暗渡时比较不容易被发现。

韩信所选择的便是这条道路。

但陈仓关口虽小,却易守难攻,所以必须采取突击战术。他于是公开宣布修建栈道, 并有意让关中守军将注意力集中在栈道的工程上,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 渡陈仓"。

韩信将军团分成四大部分,每个军团大约四、五千人不等,出发时相隔行程约两天, 以免让对方发现。

韩信自己则暂时留在栈道工程现场,以免章邯察觉陈仓的军事行动。

原则上,在攻陷陈仓后,韩信便迅速赶往前线。

申原动荡,项羽无心以顾关中。

在范增的全国性战略上,刘邦是首要假想敌,所以项羽阵营对刘邦的动向是极端关 切的。

项羽曾和章邯对阵过,因此深知章邯、司马欣、董翳的指挥及作战力,但他惟一疏 忽的是,由于坑杀降卒和焚烧咸阳事件,章邯等早已成行尸走肉,根本完全丧失作战能 力。

其实,让项羽真正无暇关心关中情势的是中原的问题已陷入严重不安了。

他错误的分封策略,使各诸侯国很快地陷入再动乱中,韩信便是看到这一点,才乘 势进军关中。

最早兴兵反抗项羽的,是没有得到任何封地的齐国首席军事强人田荣。

四月时,项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而以亲项羽的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早引起了 田荣相当的不满。

才一个月不到,田荣便以自己强大的军力主动攻击田都,田都无法抵抗,只好放弃 京城临淄,率领少数直属军团逃亡到楚地,投靠项羽。

田荣重新迎接田市入临淄,但田市害怕项羽的威胁而弃国逃亡,田荣非常生气,在 六月间击杀田市于即墨,并在临淄自立为齐王。

这个时候,盗贼出身的彭越也集结了万余人马,占领巨野,不属于项羽原分封的体 系。

田荣便趁势结交彭越,赠与将军印,并令他攻击北方的济北王田安。田安显然非彭 越敌手,济北一个月不到便陷落了,田荣也因此重行统一了三齐,成为真正的齐王。

接下来,便要面对楚军的压力了。

田荣于是主动邀请彭越攻击楚地。项羽对田荣这种目无法纪、大胆挑战的行为,大 为暴怒,命令萧公角前往对抗。

萧公角一味以为楚军已是天下无敌,对彭越这种盗贼组织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结果 在彭越的游击战术下,被击得溃不成军。

楚军的失败,对不少野心家是重要的鼓舞,陈余便是其中的一个。

巨鹿之战的畏敌表现,使陈余成了国际笑话,声望也跌入谷底。他劝降章邯虽居功 甚伟,但项羽对靠嘴巴不靠勇气的人一向没有好感,所以分封天下时陈余只得到三个县, 比起张耳以常山王统治原越国,陈余实在是颜面丢尽了。

因此,他对项羽也痛恨到了极点。

在田荣击败三齐,恢复齐国统一时,陈余派亲信张同和夏说去游说田荣:

"项羽为天下宰,非常不公平,亲近他的诸将均可为好地方之王,反将原来的王者 迁徙到比较差的劣地。

"例如赵王居代,反以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我陈余认为这非常要不得。如今闻 大王起兵对抗项羽暴政,不支持您的便是不义。所以陈余愿为马前卒,请给我一些军队 支援,让我去攻打常山王,恢复赵王的地位。然后赵、齐联盟,便足以反抗楚军的力量 了。"

田荣非常重视陈余的意思,立刻派兵支援他攻打张耳。

韩王成由于力量不足,一直在楚国的控制中,甚至被软禁在楚营内,根本无法回到 阳翟重建韩国。

张良回韩地后,虽然尽力想恢复韩国政权,但由于韩王成软弱,一直不敢对项羽要 求,因此张良失望之余只好重返汉中,意图投靠刘邦。

项羽看到韩王成无法获得韩国长老支持,就废之为穰侯,并将韩国正式合并于楚国。 不久,他又令人暗杀了韩王成,使韩国在未现生机前,便又复归于灭亡。

这对张良的打击非常大,也使这性情中人的企划高手决心协助刘邦,和项羽周旋到 底。

无意中,项羽为自己增加了不少可怕的敌人。

  韩信处文秀,章邯败亡

韩信敢在接掌大将不久便着手东征事宜,主要即想掌握这个时机。

果然,当樊哙的前军已攻陷陈仓时,章邯才发现中计;基于责任心驱使,他勉强集 结手中军队,赶往陈仓驰援。但民心向背,章邯手下的楚军因此心存畏惧,根本无法有 效阻止汉军的攻势。

陈仓陷落后,章邯见地利已失,乃向东退却。

这时,刘邦已进入陈仓,指挥樊哙、灌婴、周勃三大军团会师。

章邯军队则退至好畤,布阵准备抵挡刘邦大军,并派急使向司马欣、董翳等求救。

此时刘邦也派使节向司马欣、董翳游说。他们考虑到民心已无法掌握,仅靠少数楚 军,则连自保都还有问题,又如何能支援章邯,便决定坚守不出。

章邯见援军不到,不敢恋战,便将军队退入废丘以准备坚守。

刘邦军队于是轻易占有雍地,并攻入咸阳;樊哙继而攻打废丘,周勃、灌婴则?直? 向司马欣、董翳施加压力。

不久,司马欣、董翳投降,关中地方除了章邯军队固守的废丘之外,已经全部纳入 汉军的掌控中。

秦国父老对刘邦甚为推崇,因此汉军虽然不多,但却很快地占领了庞大的关中平原。

刘邦终于得偿夙愿,成为关中王。此时离他被迫带军进入汉中,只有四个月的时间。

这个战役的主要策划人韩信,也随同萧何的后备部队抵达关中。

由于章邯坚守废丘,樊哙军团虽猛烈攻打,但效果不大。

韩信乃亲至废丘视察战场,他建议樊哙引臃河之水淹灌废丘。

时值夏天雨季,水流湍急,樊哙便令人堵住雍河,让水灌入废丘。很快地,废丘全 城已浸入水中。

章邯见大势已去,不忍军民损伤太重,遂自杀身亡。

废丘残军于是向樊哙投降,关中完全底定。萧何以其地规划为渭南、河上、上郡三 个郡,纳入汉国的管辖中。

由于刘邦家属还在故乡,汉军不敢贸然进入中原,只派出特遣部队薛欧、王吸的小 规模部队,先由武关火速进入楚地,设法营救刘邦家属。

王陵之母死义,刘邦无后顾之忧。

但真正营救刘邦家属离开沛县、使刘邦无后顾之忧的人,却是与刘邦同乡、素有烈 性男子之称的王陵。

王陵是沛县人,由于个性慷慨,有雄略,其早年的势力比亭长出身的刘邦为大;加 上对刘邦的出身又太熟悉,所以王陵实在搞不懂刘邦怎么会势力膨胀得如此吓人。

倒是刘邦对王陵非常热情,因为他十分清楚把故乡人当成敌人,对出身不佳的自己 极为不利,所以非把王陵拉到自己这一边不可。

其实这段期间,王陵也集合了数千兵力雄据南阳,拥有相当的影响力。连一向骄傲、 不把敌手放在眼里的项羽,都一再表示对王陵的刮目相看。

基于火烧咸阳事件,王陵对项羽的评价大降,因而使他决心支持刘邦。

在刘邦军队进入人关中后,王陵已预感日后将是刘邦和项羽两强对抗的局面,因此 他派了一个突击队,迅速到沛县将刘邦家属迎入南阳,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项羽听到消息后,也立刻派军驻守在阳夏,一方面阻止刘邦军队大量由武关进入中 原,另一方面也立刻到沛县控制住王陵的母亲,并将之迎入军营中。

王陵只好派使者和项羽交涉。于是项羽让王陵母亲坐在主宾位以表示尊重,并以饮 宴招待使者,希望王陵能投入项羽阵营。

宴会结束后,王陵母亲私下向使者表示:

"请帮助我这个老婆子向王陵交代,要好好地侍奉汉王(刘邦),汉王是位长者, 终将获得天下,千万不要因为我的安危而左右不定。我这个老婆子现在便以死明志,以 送使者。"

说完便以剑自杀而死。使者也急速逃回,并将此悲剧迅速禀告王陵。

项羽认为自己受了骗,非常生气,便烹煮王陵母尸以泄恨。于是这事件更坚定王陵 支持刘邦的决心。

为抵挡刘邦势力的继续扩大,项羽特别封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并命其进驻阳翟以 重新建立防线。

张良担心项羽将主力部署在韩境,将造成汉军南下中原的阻碍,特别由阳翟写了一 篇前线战情分析书给项羽,表示:

"汉王离开汉中,以目前动向来看,只是想占有关中,以取得他原来应得的关中王 而已,我看他仍不敢轻易东向而进入中原。"

他还特别将齐王田荣和梁王魏豹联合造反、昭告天下的文件同时交给项羽,并表示 齐国将联合赵国和梁国来共同对抗楚国,这股势国将比同是楚国出身的汉王刘邦军队, 对项羽威胁更大。

项羽详细分析天下可能的变局后,仍评估刘邦不致构成太大威胁,因此无意以大军 来围堵关中,反而积极准备北伐齐国。

  项羽整合楚地,刘邦镇抚秦地

若依项羽分封,原燕王韩广应移居辽东,而由亲项羽的燕将臧荼为燕王。但韩广却 不愿到辽东去,臧荼举兵突击之,韩广战死,臧荼乃合并燕国及辽东国。

齐国强人田荣的力量席卷齐、赵、魏三地,刘邦又占领关中,不禁让项羽感到中原 有动乱再起之虞。

攘外必先安内,让项羽最担心的是仍拥有部分楚国长老支持的原楚怀王--义帝。

九月,项羽派遣亲信跟随义帝到郴,不断藉机离间其群臣,使楚国部落长老团支持 义帝的心态开始松动。

十月,项羽便下令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联合袭击义帝,并暗杀之 于长江中。

项羽已彻底整合长江以南的诸侯势力。

陈余在得到齐王田荣支持后,举兵袭击常山王张耳;两位原本为刎颈之交的难友, 此时正式以兵戎相见。

张耳兵力不足,不敢坚守,乃引军投奔一向有老交情的汉王刘邦。刘邦在废丘接待 张耳,并以诸侯礼厚待之,常山王的军团也正式合并于汉军阵营中。

陈余引回代王赵歇,复任为赵王,赵王则将原来的代国分封给陈余。陈余以赵王的 声望不足,因此仍留在赵都襄国以辅佐赵王,而命夏说为相国治理代地。

在韩国的张良确认项羽已全力部署北征计划后,便暗中由韩国进入关中,重行投奔 刘邦,刘邦也封张良为成信侯。由于张良有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刘邦便不为他编组独立 军团,而任命他为刘邦个人的参谋大臣,直接随从在刘邦身边。

于是在张良策划下,刘邦率军出函谷关,镇抚关外的秦部落长老,争取他们的支?帧?

这段期间,天下大势已有很大的变化。东方的田荣势力席卷原齐、赵、梁地;刘邦 拥有原秦国势力范围,韩地也在其掌握中;项羽则重行整合楚国版图,并拥有原梁国的 精华区。

三大阵营,形成三分鼎立之势。

河南王申阳原为张耳部属,在张耳号召下也投奔刘邦,成为汉国的河南郡。

张良又说服刘邦以韩襄王之孙、名字也叫韩信的为韩国太尉,并支援军队让他去经 略原来的韩国。而项羽分封的韩王郑昌,由于无法得到韩国旧势力支援,抵挡不住韩信 攻击,只好投降。

11月,为尊重张良复韩之夙愿,刘邦支持韩信为韩王,统领韩国旧部,仍属于刘邦 的汉军阵营。

刘邦乃回到关中,建立新京城于栎阳。

周勃、樊哙、灌婴军团则部署于陇西地带,以防止中原发生大变局。

  项羽仅灭田荣,刘邦整合河南

正月,项羽果然亲自率军北上,准备和宿敌田荣决一生死。

田荣也集结大军在城阳,预备硬碰硬地与项羽进行会战。

果然,项羽再度发挥巨鹿战役的指挥天才,一天之内便将田荣大军击溃。

田荣兵败,退守平原郡,却为乱民所杀。

项羽再立田假为齐王,并率军北征到北海。

为了报复自项梁时代以来齐人不肯积极协助楚国的旧账,项羽军队于是焚烧城郭、 屋室。坑杀田荣阵营降卒,虏虐老弱、妇女,使军队所到无不残破。此外,项羽更准备 以恐怖政策彻底压服齐国的反抗。

但这次项羽又估算错误,齐国各部落及城市的反抗韧性极强--这可能与齐、燕长 期作战对抗有关,各地区的齐国人民相聚组成游击队以袭击楚军,反而使项羽的楚国主 力部队陷于齐地的僵局中。

这种情况下最高兴的自然是刘邦了。

他决定趁此机会袭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或许可一举击破楚军,赢得天下的掌控权。

当然攘外也先需安内。

雍王章邯败亡后,其弟章平仍率领残部据守北地。

刘邦乃派遣偏将全力攻打北地,结果章平自乱阵脚.兵败被虏,刘邦也取得了关中 的绝对控制权。

三月间,刘邦亲率大军由临晋渡过黄河,进入中原地带。

魏王魏豹首先率军前来投降。

魏豹原有意联合田荣和陈余,自成第三势力。但由于主将田荣已被项羽击破,陈余 又采保过姿态,使一向能力和信心不足的魏豹大为惊慌。因此他一见到刘邦大军开向中 原,便立刻"西瓜靠大边"地向汉军表示臣服了。

除了陈余支持的赵国,因位居北方而还未直接承受楚、汉的压力外,中原地区的诸 侯就只剩下殷王司马印了。

司马印原为赵国将领。巨鹿战役后,司马印集结部分赵军在黄河流域打游击,给秦 军很大的压力,对项羽日后扫荡函谷关以东的秦国守备部队帮助很大,因此受封为殷王。

司马印在刘邦西征时,曾和他有过短期合作,所以两人多少还算有点交情。

夹在楚、汉势力间,司马印实在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如果他背叛项羽,可能会遭严 厉报复,但和刘邦对抗,又是非输不可。

无奈的司马印只好虚幌一招,表面上和刘邦硬拼,其实刚一接触便主动认输投降, 这样总算给项羽一个交代,对刘邦也不至于太失礼。

乱世中的小老板,夹缝中争生存,司马印的无奈可以说是最明显的案例。

但对刘邦来讲,最高兴的倒不是这些诸俟王的纷纷投靠,而是他又得到一个得力助 手--擅长智谋的陈平。

萧何是最佳的管理部经理,做事条理分明。

韩信是一流的业务主管,擅长规划市场的开展。

张良可以称得上企划高手,提供全盘性的规划。

郦食其虽有智谋,但满口儒学且好吹牛,常提供些不切实际的建议,有时让刘邦有 "差点被害"的感觉。

  擅长阴谋的陈平

陈平确是刘邦最好的私人智囊,头脑敏锐。清楚,常有别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出身 为平民的陈平,思考上和贵族后裔的张良常有不同,正好可以弥补张良善于阳谋却不善 于阴谋的缺点。

刘邦一向喜欢恶作剧,对陈平的鬼点子多颇为欣赏,因此他认为陈平的确是他个人 最佳的"董事长特别助理"。

陈平是阳武地方人士,家里贫穷,只有30亩左右农田,兄弟两人相依为命。陈平的 哥哥,《史记》记载为陈伯,显然只是称呼并非名字。因此陈平和刘邦一样原本没有名 字,其名字是他们自己努力争来的。

和刘邦相同,陈平也长得高大英俊,相当体面,十足的一位美男子。

不过在保守的农村社会,只靠外表便想出人头地并不那么容易。但陈平却不自暴自 弃,他非常努力读书,年轻时便立志以"见识"争取出线。

哥哥希望弟弟如愿,自然没有什么怨言,所有农田方面的工作由他承担全部责任; 但嫂嫂可不这样想,长得高大雄伟的小叔却只会读书吃闲饭,自然经常忍不住要埋怨一 番了。

有次,邻人开玩笑地表示:

"你家小叔生活贫困,却仍然吃得如此肥壮,真是奇事。"

想不到这句无心的话却引来嫂子满肚牢骚:

"他是硬吃闲饭长大的啊!有这种小叔,不如没有的好。"

陈平倒没有生气,反而是陈伯暴跳如雷,并当场休掉妻子,把她赶回娘家。

陈平到了适婚年纪时,富人家以其贫穷,不肯将女儿嫁给他,贫穷人家的女儿,陈 平也不想娶?凰怨私峄槟炅洌允堑ド砗阂桓觥?

同乡富人张负有位孙女曾经嫁过五次,娶她的人却都突然死了,因此有克夫传闻, 没有人想娶她。只有陈平表现娶她的意愿,张负甚奇之,很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年轻人。

有次乡邑中有人出丧,陈平知礼,家里又贫穷,便被选为侍丧者。他在葬礼中表现 得体,张负看在眼里,深奇之。

陈平离去后,张负尾随其后,一直跟踪到他所住的地方。只见陈平住于陋巷中,连 门都没有,只以布席遮之;但门外却有长者的车迹,代表有不少人到此来请教陈平。

张负回家后,对其子张仲表示:

"我想将孙女嫁给陈家小叔。"

张仲很好奇地表示:

"陈家贫穷,小叔又不事生产,全县人都在讥笑他,为什么反要把我的女儿嫁给他 呢?"

张负表示:"像陈家小叔这种外表好又有内涵的人,怎么可能长期贫穷呢?!"

陈平娶得张负孙女后,利用她娘家的关系,得了不少财务上的协助,也扩展了其交 游。

里中有庆典时,分割祭肉的工作一向由陈平负责,而陈平在分配时非常公平,让所 有人都心服口服。于是连里中父老都称赞道:

"善哉,陈孺子(小叔)之为宰。"

陈平也自信满满地表示:

"如果让我有机会为天下宰,也一定会分配得公公平平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件事,陈平才会将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平"字,以作为自己特别的 形象。

  陈平投效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不久,立魏王咎,陈平以擅长礼节,受任为魏王咎的太仆。他曾以 谋略游说魏王咎,却不被接受,反因好表现而受到谗言攻击,只好逃亡离去。

这次出仕经验让陈平了解到找老板的重要性,因此他也不再急于想当官了,宁可在 故乡赋闲一阵子再讲。

巨鹿战役后,项羽势力迅速膨胀,陈平便前往投效;项羽以陈平深得礼仪,封为爵 卿。

但陈平仍希望争取参与军事策划之机会,不断地向项羽提出建议,倒颇得项羽欣赏。 因此当刘邦平定关中、殷王司马印呈现极端不稳时,项羽乃封陈平为武信君,率领著在 楚阵营中的魏王咎之宾客,前去威胁殷王。结果,他很快便击降了司马印而班师回营。

项羽便令项悍拜陈平为都尉,赐金20镒,俨然已成为独立军团的将领。

但不久刘邦再度逼迫司马印投降,这一次连魏国的长老们也纷纷向刘邦靠拢。

项羽的主力部队正陷于齐地泥淖中,因此他对殷国的变局非常生气,下令严厉惩罚 失职人员。

陈平首当其冲,为了保命只好封其金和印,派使者归还项羽,弃职逃亡。

由此可见,陈平仍是位不贪心又重名节的人。

陈平只身逃亡,并打算渡过黄河,脱离楚国控制区。不料渡船夫见陈平一表人才, 又独身一人在外,料想其身边必怀有金玉宝器,眼中遂露出凶光,准备杀害陈平。

陈平由船夫行动中看出自身危机,立刻将衣服脱光并走到船头,表示想帮忙划船, 藉此让船夫了解他空无一物,果然很惊险地逃过了危难。

渡河后,陈平立刻投奔修武的汉军阵营,并经由魏无知的推介而晋见刘邦。

于是中涓万石君安排陈平与其他七个人同时入内晋见,赐食后,刘邦便表示:

"请先回预备好的宿舍吧!"

陈平立刻大声表示:

"臣有事晋见汉王,所言之事不可以迟过今天。"

刘邦很惊异地注视陈平,直觉上认为这可能是位相当不错的人才,乃下令特别约见 陈平,与之深谈。他发现陈平的智略及见识有不少和自己很接近,只是陈平却能解释得 很清楚,不禁心中感到非常高兴。

刘邦问陈平道:

"你在楚国担任什么官职?"

"臣曾担任都尉。"

当天刘邦也立刻拜陈平为都尉,并令之为参乘,待在自己的身旁,出任典护军的官 职。

诸将闻之大惊,不少人向刘邦抗议:

"大王对今天才投奔我们的楚国逃亡之人,还未知其能力及忠诚度,便将之放在身 边,又让他们来监护我们,这不太过分了吗?"

刘邦笑而不答,反而更加表示对陈平的信赖。

陈平为此感激不已,恨不得马上为刘邦效死。

其实,刘邦早看出陈平这种人自视虽高,但内心却极端不安,如不特加恩宠是无法 收其心的,因此才安排了这段特别的"信任秀"。

可见在用人方面,刘邦的确有大智若愚的才气。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经日。孰为此 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 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 不足焉,有不信焉。"

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制度化、正常化。一切成了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

如果光是在作"动员式"的努力,管理体系迟早是会出问题的。所谓暴风不会吹整 个早上,下大雨不可能持续整天,即使以天地的力量犹且做不到,何况我们凡人呢?

从事于道者,将得道,从事于德者,将得德,失道失德者,自然也是什么都得不到。

得到道者,道也自然会乐于亲近之,得到德者,德也自然会乐于亲近之。管理者不 懂得主动争取部属相信他,自然也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了。

以个人条件而言,项羽比刘邦要好得太多了。尤其是攻进咸阳后,他已成为天下实 际领导者。

但以身为一位管理者来说,他却显然地不胜任。因为管理者必须包容被管理者,使 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正常化,管理者的地位才能稳固而成功。

项羽的作为却正好相反,他不但不去了解他所统有的天下,反而以个人意愿和这些 已臣属为其部属的势力相对抗。他将天下炒得翻了天,又把各地方力量作大调动,所以 才短短时间便同时和所有人敌对,难怪他要手忙脚乱了。

其实当时真正对项羽有威胁的,只有刘邦和田荣,而且两人羽翼未丰,项羽若真有 意封死他们并不困难。但项羽却同时弄乱了周围足以阻断刘邦和田荣的旧有力量,让敌 我都乱成了一团,自然让这两股力量更有可乘之机了。

项羽和范增如果能一开始就全力围堵刘邦和田荣,先争取其他势力的信任和稳定, 则天下大势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了。

刘邦在这期间,表现得的确比项羽要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该宽容时宽容,该豁出 去时豁出去,该隐忍时隐忍,一切顺应情势的需要,反而使他度过了生命中的重大危机, 而且开始转危为安,奠定了自己在争夺天下角色的稳固地位。

也就在这个时期,刘邦得到了不少干才的信任,如张良的回归、拜韩信为大将、以 陈平为私人秘书等。他的杰出表现,也使他真正获得大家的信任。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评论:战略VS战术时|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评论:战略VS战术时


于是汉军在荣阳建立坚固基地,又筑甬道将敖仓和荣阳接连,派军坚守,并利用黄 河运输而完全掌有敖仓一带的粮食,准备和楚军作长期抗战。 张良规划,突破困境

从大赢到大输,刘邦对自己和项羽对抗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硬碰硬的战争,我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但刘邦倒不认为自己是命定中的输家,他一向对自己的异相深为自信。不论有多困 难,鸿运自然出现,这个信念使刘邦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者。

他关心的是怎么样才能转败为赢。

韩信在睢水南岸的临时阵营已相当稳定,不少流散的军团也纷纷向韩信报到,使彭 城之战的损伤影响减到最少。

虽然诸侯尽叛,但直属军和关中军的主力仍算完整,刘邦相信这便是自己特别的幸 运。

他遂在下邑苦思突破现况的方法。

有天,他秘密召见大臣和军团将领表示:

"我愿意放弃函谷关以东的统治权,让给肯和我合作共同来对抗项羽的人,你们认 为有谁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伙伴呢?"

这便是楚汉相争中,刘邦阵营以联盟方式与人共分天下的基本策略。

由于项羽一向对有功者忌之,不愿给予奖赏,刘邦这个分享天下的气度和政策,正 是和项羽斗争最有利的武器。

智囊张良提议三个重要人物。

"可以有效地协助我们对抗项羽的有三个人。第一位是九江王英布,乃项羽以外楚 国首席猛将,在灭秦战役中曾多次出任先锋大将,出生入死,功劳卓越。所以他对只得 到九江王之位,心里非常不满,和项羽间已出现严重貌合神离的现象。

"第二位是游击王彭越,他的出身低,是以和项羽一向格格不入。分封时他和田荣 一样遭到刻意贬低,所以不久便加入齐国反叛阵营,目前已掌有大部分梁地。

"大王可速派急使和这两人结盟,便足以让项羽伤脑筋了。至于大王阵营中只有韩 信可以独当一面,宜让他独立掌握一个军团,以和汉军互为犄角。

"若大王想和他人分享天下,可联合这三个人,便足以击破项羽了。"

由张良的口气中,韩信必定未参加这次会议,或许他正在睢水南岸独挡楚军的压力, 好坏让项羽疏忽了东北方向的下邑。

韩信怎么安排与授权,总算是内部事,较容易解决。

彭越交情虽不深,但和刘邦倒颇意气相投,只要条件付得高,也还不太困难。

英布虽和项羽有不愉快,但到底仍是楚营首席大将,要游说他可能得有很大的胆量 和技巧。

但张良的分析却也有他的道理。

当项羽要出兵攻打齐国田荣时,曾向英布征兵,也希望英布本人参加。但英布称病 不往,只派个偏将领数千人随行。

在项羽的立场上,盗贼出身的英布能受封为九江王,已是天大的恩赐,竟然还有不 满,真是不知好歹。

对英布而言,每次作战时自己都几乎是项羽的首席副手,却只获得群王之一,而且 是地不大、位不高的九江王。

不出兵也就罢了,或许项羽认为英布是真的病了。

但刘邦攻入彭城时,英布却袖手旁观,这就让项羽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曾数度派遣 使者去了解英布为何一直未出兵援助,但英布仍一再以病中为托辞。

项羽回彭城后,也曾召英布前往会面,英布又托病不往。项羽回南方后,齐国再度 落入田横手中,陈余掌握的赵国虽背叛刘邦,但仍和田横连手,关中附近又已属刘邦统 辖。此时项羽发现真正属于自己阵营的,就只有九江王英布而已,加上英布猛勇善战, 对项羽帮助颇大,所以他对英布也给以较严厉的指责。

  据守荥阳,重行部署

政策虽定,但执行仍需要人才和时间。尤其是拉拢英布的工作颇为困难,需要有位 胆大心细、能言善辩之士,而郦食其常过分夸张,对直朴而个性强悍的英布颇不合适。

其他又没有适当的游说人才,刘邦为此相当为头痛。

倘若刘邦一行人在下邑待太久,势必会暴露形迹,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既然大部分 人马已会合,刘邦便将主力军由下邑向西转到砀地,集结分散各地的军队,并在虞地暂 时驻营。

依张良规划,刘邦应固守米仓荥阳。

彭城败讯传出时,镇守关中的萧何便将关中守军分出一个军团去进占米仓荥阳,以 断绝楚军和其他诸侯军对中原粮食的控制。

接着他更急速编组未满20岁的青年军和年纪较大的老弱军,由其负责关中地区的守 备,以及关中和荥阳间的联系和补给。

由于荥阳防卫阵容已够坚固,刘邦便下令移往荥阳。

"只要萧何还在,我就有拚战下去的本钱!"

稍微安心后,如何拉拢英布成了他近期须全力以赴的主要工作目标。

英布是项羽的人,而且脾气暴躁,稍搞不好便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没有人愿意 冒这个风险。

刘邦因找不到适当人选而感到焦躁不安,心想或许可以运用激将法来看是否有勇于 建功的奇才。因此他故意由左右侍卫放出风声:

"真是一群庸才,没有一个足以共同来策划天下事的。"

果然有位叫做随何的参谋官有了反应。

随何的官位是谒者。属于庆典或国际会议时的礼仪官,这种官职一般都由儒生来担 任。

刘邦本人不喜欢儒生,因为实在受不了他们的繁文缛节,什么事都假假的。

但儒生有不少地方很有用。譬如在举办仪式和国际交往方面,他们很懂得要怎么准 备,绝不会失礼或没面子,是颇让人放得下心的一群好幕僚。

只是这些儒生一碰到办理大事就不行了,不但瞻前顾后、没有效率,并且缺乏弹性。 所以刘邦在重要的工作上很少用到他们。

随何主动晋见刘邦表示:

"陛下认为没有人才,是什么意思呢?"

刘邦说:"如果有谁能为我说服九江王,让他出兵背叛楚国,牵制项羽不敢离开彭 城,那么只要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我便能以全胜的方式取得天下了。"

随何大胆地表示:

"我愿出使九江,作大王的使者。"

眼前实在没有人肯干这件事,既然随何肯冒险出使,刘邦自然非常高兴,于是派遣 20人特使团前往九江去游说英布。

其实刘邦对随何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掌握英布既是不得不定的策略,就让随何去 试试也好。

派出随何一行人以后,刘邦的大军也火速进入荥阳。包括韩信在内的汉阵营大将也 纷纷率领军队向荥阳报到,关中的萧何更补充了不少生力军到这里,使汉军的声势再度 大振。

  楚汉对抗雏型完成

彭城大战时汉军虽被击溃,但刘邦逃入荥阳后军队又迅速集结,加上关中的紧急援 助,防御日益坚固,项羽想要打垮他已没有那么容易了。

项羽里常由彭城派军前来骚扰,汉军也不甘示弱地在荥阳以南的京、索间叫阵,双 方互有胜负,一直呈胶著状态。此时,项羽已从绝对优势至被刘邦扯成平手了,楚、汉 对抗的态势也逐渐形成。

项羽经常派机动性较高的骑兵部队攻打汉营守军,为了有效应付,刘邦也紧急筹组 骑兵部队。大家于是公推秦国关中骑兵名将重泉人李必和骆甲为司令,但两人却对刘邦 表示:

"臣等是秦国故吏,恐军中将领无法完全信任我们,反而会影响骑兵团的作战能力。 还是由汉军大将中善骑者为司令,我俩负责实际的训练和领军即可。"

于是拜灌婴为中大夫令,领骑兵军团司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并率领骑兵军 团与楚骑军大战于荥阳东方的平野上。

到底南船北马,北方人较擅长骑射,因而楚军虽骁勇,仍被击得大败。从此,楚军 便很难侵入荥阳以西。

于是汉军在荥阳建立坚固基地,又筑而道将敖仓和荥阳接连,派军坚守,并利用黄 河运输而完全掌有敖仓一带的粮食,准备和楚军作长期抗战。

陈平虽得到刘邦信任,但到底加入集团不久,不易有重大的表现。

身为刘邦的秘书,陈平却动起脑筋,开始接受诸军团将领馈赠,作为协助和刘邦沟 通的代价。

忠诚质朴的周勃、灌婴听到将领间的传言后,大为不满,他俩共同对刘邦建言道:

"陈平的外表虽美如冠玉,但我们看他的内在似乎有问题。相传他在家时曾与嫂子 私通,第一次出仕魏国时的所作所为也为人所不容,逃亡投奔楚国也仍然不胜任,最后 不得不投靠到我们汉营来。

"想不到大王相当重用他,授以护军的重任。但陈平却不懂恩报,反而依势收受请 将的金钱,钱送得多的便给以好处,钱送得少的便故意刁难。像陈平这种人,只是反覆 不定、破坏团结的乱臣,愿大王明察。"

刘邦听了自然很不是滋味,立刻召见陈平的介绍人魏无知,埋怨他不该推荐陈平这 种人。

魏无知辩称道:

"微臣推荐陈平是因为他有特殊才能,而不是他的品德。以目前的乱世,就算有尾 生(即微生高)和孝己(殷商高宗之子)的信义和孝行,对我们与项王间的战争却提不 出什么有效的帮助,陛下恐怕也不能有机会用得上他们的。此时楚汉间正在硬碰硬对抗 中,微臣因此特别推介奇谋之士给陛下,希望他们所提出的谋略对我们的争战有很大的 帮助。至于陈平盗嫂、受金这种小节,我的确并不清楚。"

刘邦听了也有道理,便找来陈平,直接责备他:

"先生在魏国不如意,到楚国也不胜任,现在到我这里来又做出让人多心怀疑的行 为,这样是否适当呢?"

想不到陈平听到这些无能和贪污的指控,却一点也不惊慌,他相当冷静地表示:

"我事奉魏王时本也想尽心尽力,无奈魏王不懂得谋略,是以不得不投奔项王。其 后我虽也曾建立功劳,项王却不能信任有功的人,反而让我险些遇害。项羽周围的亲信 大臣,不是项氏长老便是他们自己的亲信兄弟,即使有奇谋智士,也很难获得重用。

"听说汉王善于用人才,所以冒险投奔大王,臣几乎是两手空空、裸身而来。我因 为没有钱财,连生活都有问题,所以才接受诸将的献金。

"微臣的确带有争霸天下的规划,希望对大王有所帮助。如果这些计划都不能用, 诸将的献金在这里,请封查并输入官库,微臣也请即刻辞职离开,绝无怨言。"

刘邦审视了陈平计划,觉得颇有道理,便厚赐陈平,将他升为护军中尉,以监督所 有的军团将领。

大家了解了陈平的才能和刘邦的决心,便也不再表示什么意见了。

  韩信再定魏国

6月,刘邦将荥阳阵地交给韩信,返回关中的临时政府所在地栎阳,以便和萧何讨 论长期抗争事宜。

同时立长子刘盈为太子,主守关中以稳定汉军阵营,并下令大赦。

平服章邯的雍国后,设置了中地、北地、陇西3个郡。

当年关中发生大饥荒,一斛米值万银钱,饥饿的难民甚至争食死体。刘邦和萧何乃 相议,移关中居民到汉中垦殖,解决不少粮食问题。

但从此以后汉中和关中间的来往频繁,对汉中的开发有很大帮助。

8月,刘邦返回前线荥阳。

临走前,刘邦命萧何协助太子守关中,并着手建立法令制度,立宗庙、社稷、宫室、 县邑;遇有紧急的事情可不用禀告前线的刘邦而运行实施,只要事后报备即可。

萧何于是依照早年在秦宫取得的资料来整顿关中户口,设立转漕及调兵、给粮的管 道及联络站,并调集关中士卒补充汉军之缺额。

荥阳和关中间的补给通路至此已完全稳固。

在和项羽全面展开对抗以前,刘邦还必须先解决中原的魏国和赵国。

彭城大战后,魏王豹在仓皇中逃入韩信在睢水之南的阵地,于是跟随韩信到荥阳报 到。不久,魏豹即向刘邦表示想返回魏地探视亲友,刘邦只得答应。

但魏豹回到河东后,却派兵部署在黄河渡口,断绝和汉军之往来,并公开向项羽投 诚。

刘邦乃决心向魏豹下手。

但他仍先礼后兵,令老说客郦食其前往游说魏豹。

魏豹却坚决表示:

"汉王粗野傲慢,不懂国际礼节,常无故对诸侯怒骂,对待群臣如同奴才,我不想 再看到他了。"

出身低贱的刘邦一向言行粗野,像魏豹这种讨气诸侯的确会感觉受不了。

于是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领灌婴和曹参的军团前去攻击魏国。

其实魏国的长老并不支持魏豹,他们认为刘邦比项羽懂得政治,十分适合出任诸侯 "共王"。

特别是大将周叔公然表示反对项羽,因此被夺取所有军权,由于壮派将领柏直出任 军团总指挥。

郦食其虽未完成任务,但仍以他特别的敏捷思考,将魏军中的老少之争摸得一清二 楚。

刘邦在被告知柏直出任魏大将时,不禁笑道:

"乳臭小子,绝非韩信对手!"

魏军骑兵指挥官是秦将冯无挥之子冯敬。

和灌婴骑兵队中的左右校尉李必、骆甲相比,冯敬的能力和经验显然不足。

魏军的总指挥为楚将项它。

刘邦认为项它不是曹参的对手,所以汉军拥有绝对优势。

韩信也特别邀请郦食其饮宴以了解敌情。

"周叔真的被剥夺军权了吗?"

"是的,魏大将已改由柏直出任!"

"小伙子,不足虑也。"

韩信胸有成竹地下令向魏地进军。

魏豹本人御驾亲征,率主力军部署于蒲坂,柏直更在临晋津的对岸摆出大批人马来 阻止韩信渡河。

韩信在到达临晋津后,亲至前线观察。

一方面他下令在临晋摆下7艘军船,一副要硬碰硬的态势,一方面他则下令曹参大 量收购木罂缻。

韩信亲自坐镇临晋津,指挥船舰以为疑兵。

灌婴和曹参则全力将木罂缻绑成木桴,并在上面铺上木板。当部队利用夜间行军到 达夏阳后,便以这种木罂缻浮板暗中渡河,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安邑。

由于主力军团全在蒲坂,后方空虚,安邑很快便陷落了。

魏豹闻讯大惊,急速返回首都救援。

韩信大军也乘机全部渡过临晋津。

灌婴、曹参由东北向西南,韩信由西南方夹击,魏军立刻崩溃、魏王豹终为韩信捕 获。

  知名度最高的智将

9月,韩信押解魏豹回荥阳,在长老派的支持下,魏地向汉军投降,改置河东、上 党、太原3郡。

而彭城大败后,赵国强人陈余因获知张耳未死,气愤刘邦欺骗他,也宣布脱离汉军 联合阵营。

不过陈余和项羽有隙,所以也未加入楚阵营,反而结合东方的齐国强人田横,组成 了第3势力。

韩信在平定魏地后,雄心大发,他向刘邦提出全盘规划。

他认为只要刘邦再增拨3万兵力,便能够将中原重行纳入掌控中。他计划以魏国首 都安邑作攻击发起点,再向北攻略赵国和燕国,并东击齐国,向南切断楚军攻打荥阳时 的粮食补给,以彻底奠定楚汉南北对抗的局势。

刘邦自然很嘉许韩信的雄心壮志,但一方面也对韩信的野心感到不安,于是特别派 出在中原颇具影响力的张耳率军前往支援。

张耳是魏国人,曾任赵国首席军事强人,在中原地带的人脉广而深,不但有助汉军 气势,对韩信也有牵制的作用。

代是由赵分出的北方小国,赵玉歇当年曾被项羽移居于此。陈余夺得赵国大权后, 赵王歇以代国封赏陈余,陈余便派偏将夏说以相国之职守卫代国。

9月下旬,韩信和张耳联军大破夏说军于阏与,夏说兵败投降。

从暗渡陈仓、平定关中后,韩信已说明自己的确有指挥作战的特殊才华。

彭城大败时,众诸侯军中只有韩信能在睢水之南布营,抵挡住项羽的攻势。

儒生韩信此时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智将。

平魏之役,更说明了韩信的智谋,可以用极少代价击败实力坚强的敌军。

他不但长于作战技巧,而且又能够经略战区,是刘邦阵营中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

萧何的眼光和张良的判断完全正确,韩信是刘邦夺天下最有力的助手。

但也因为这样,刘邦对韩信最不放心。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梁强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是万物生化的总源,是以无极生太极(由无到有),太极生阴阳,阴阳结合产生 了第三者,有了第三者作延续,万物因此而生。

也就是万物化生,来自阴阳,阴阳相互激荡才能产生和气.用以调和养育万物。

一般人所不愿使用的"孤"、"寡"、"不穀",反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君用作自我 的称谓。

也就是说任何表面看来受损的,反而能发展出更大的好处来。表面上得势的,接下 来不见得有益。

这是长久以来用以教人的道理,老子也只是拿此来作为教人的道理。

刚暴的强人常会不得好死,柔弱反而是生存的力量,这也是老子学说中的根本大道。

选举中的钟摆理论,便在指出激烈竞争的两股力量,经常会出现弱者转强、强者趋 弱的态势。

平定关中后,滚雪球般成长的汉阵营势力,由于虚势太张,反而不堪一击地造成溃 败。

只剩数十骑的刘邦,逃到脆弱的下邑阵地,看似苟延残喘,其实他的羽翼已成,不 是项羽可轻易指使控制的了。

进入弱势后,力量反而更能集结。萧何由关中来的火速支援,刘邦在荥阳建立的基 地,使失散的汉军再度会合。

表面看来,项羽已取得绝对优势,刘邦残余势力岌岌可危,但实际上楚汉对抗局势 已成。

项羽无力进攻荥阳,固然因齐地田横的牵制,但彭城大战后楚地的整合也日渐困难, 九江王英布又不稳定,充分显示项羽赢得全胜后集团内隐藏的危机。

相反地,刘邦不断采取主动挑战。

随何出使九江,意图侵入项羽核心势力,成败虽尚未知,但在行动上项羽已有受制 于人的现象。

荥阳基地的日益稳固,敖仓间甬道的建立,楚、汉其实已有平分秋色的局势。彭城 大胜,似乎没有带给项羽太多的好处。

等到韩信受命经略魏地平服代国,刘邦的汉军团似乎已比项羽更具有机动力,积极 性也强得多。

魏豹公然投诚项羽,然而在其被韩信攻灭前夕,项羽却毫无动作,显示回到彭城后 的项羽,对统一华夏、成为诸侯霸王的信心已开始削弱了。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4章 智取齐国|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4章 智取齐国


刘邦向全国各地区发出檄文,以为义帝复仇作主题,联合天下诸侯共同对抗残杀义 帝的楚国嫡系项羽。 收编楚地的反项羽势力

刘邦的军队出关中以来,陈了陈余的赵国残部外,中原各诸侯纷纷归顺,伊然统有 三分之一的天下。

黄河以南的楚国势力,表面上仍在项羽的管辖下;但就如早年的楚国联盟体系一样, 楚地各诸侯对项羽的忠诚度并不特别高,特别是原本支持义帝的楚国西半部部落长老更 显现不安的情势。

张良建议刘邦应迅速统合这股反项羽的势力。

因此,刘邦下令进入中原和楚国交界的政治中心洛阳,准备向楚地进行政治喊话。

为维持进入关中时的企业形象,刘邦下令军队所到之处不可扰民,遵守严格的军纪。 这和春秋战国以来"因粮于敌"的作风完全不同,因此地方长老对刘邦颇为感激和支持。

张良也顺势安排了一场强化形象的"政治秀"。

他让洛阳新城区的三老董公遮挡在刘邦行进车队前,进言道:

"顺应道德者昌,逆应道德者亡,而且师出无名,是很难成功的,所以一定要指出 敌人的祸害,才能有力地征服敌人。如今项羽无道,杀其主义帝,此天下人之大贼也, 应公开指责其罪行。所谓仁者不靠勇力,义者不必暴力,大王应该立刻率领三军之众为 义帝挂孝,并向诸侯宣告讨伐项羽。如此,四海之内无不仰慕大王之德行,这便是商汤、 周文、武王的义举啊!"

刘邦知道义帝一向支持他,因此对义帝也有些感情存在。但当年自己地位不高,和 义帝间交往不深,义帝被杀害的震撼性对他来讲,其实并不算太强烈。只是这是事先安 排好的"政治秀",他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了。

因此,刘邦立刻宣布为义帝发丧。他脱掉官服,露出白色内衣表示哀悼,并且举行 祭典,嚎陶大哭了三日,果然激起楚地各部族不少敌忾同仇之心,也使他们对项羽的排 斥心更强了。

刘邦更向全国各地发出檄文表示:

当年各诸候共立义帝,北向而臣服之,如今项羽在江南杀害义帝,真是大逆无道。 于是寡人发动关中军民,更得到河南、河内、河东诸候支持,将渡过长江、汉水,南下 征伐项羽。希望各诸侯能共同出兵,讨灭这个残杀义帝的不义贼人。

这篇檄文并无冗长的理论和高调,十分简明有力;文中,刘邦将自己设定为陪伴大 家共同征伐的角色而非领导者,这样反而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因为只要响应热烈,刘 邦自然成为领导者了。

以为义帝复仇作主题,也充分显示自己不是楚国的敌人,反而是认同楚国的一分子。 因此天下的敌人不是楚国,而是残杀义帝的楚国叛贼项羽;刘邦这个品牌定位的确够高 明。

从今以后,将是忠于义帝的楚国庶系之刘邦,联合天下诸侯共同对抗残杀义帝的楚 国嫡系之项羽的局面了。

除了项羽本部,和协助项羽杀害义帝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外, 楚国的部落都有可能响应刘邦号召而共同对抗项羽。

甚至连这三个项羽死党也都因为怕犯众怒,而不敢再过分表现维护项羽。

日后进攻彭城的时候,刘邦军队几乎如人无人之境,此一策略的成功应是最主要的 因素。

  进攻彭城,直捣项羽巢穴

为了和项羽展开决战,刘邦必须更努力地整合北方的势力。

于是他派遣使者去和赵国的强人陈余谈判。陈余在田荣战死后本已心慌意乱,又见 到张耳投奔刘邦后颇受礼遇,心中更为不安。他之所以不肯归附汉军,主因便在于此。

既然刘邦主动邀请他,陈余便顺势提出要求:

"请汉王杀害张耳以表示诚意,我立刻就归附。"

刘邦自然不会杀害张耳,但为了尽速拉拢陈余,他竟然找到一个长相类似张耳的死 囚,斩其头送给陈余。陈余也不疑有他,便派兵加入刘邦的南征军团。

然而,从刘邦拉拢陈余的事件中也显出由于急着整合,刘邦阵营的集结意识显得粗 糙而薄弱,因此人数虽在快速膨胀中,内部的整合却一天比一天地困难。

进入汉中时,若加上项羽派给的楚军,刘邦的军团人数是三万人左右,沿途流亡及 逃回中原的大约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最后的核心部队只有两万上下。

在南郑时征募的军队,于韩信的编组下又恢复到三万左右,除了留守一部分兵力外, 其余几乎都已倾巢而出,进攻关中了。

在关中补足的军力,以秦人为主。秦国在皇室政权崩溃前夕损失惨重,所以兵力非 常有限,估算能够集结的武力仍不到三万,若加上原有部队人数,只有六万不到。

然而项羽光是征齐的主力部队便有十万之众,留在楚地的守备人马则应有两倍以上。 以刘邦的关中军去和项羽争天下,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了。

因此刘邦大量集结诸候的兵力,根据史料记载,进入洛阳时的刘邦阵营兵力已高达 56万之多。

直属部队不到十分之一,联盟军却有十倍之众,最辛苦的应算是总指挥韩信了。

刘邦忙着应付来归附的诸侯、角头,光是开会及饮宴便足以让刘邦忙得团团转。

张良和陈平则忙着沟通及协调这些军团领导间的意见,让他们勉强维持表面的团结。

补给上由镇守关中的萧何负责,由于他手上有全国各地粮仓的资料,所以在粮食的 分配及提供上还不算太困难。

韩信最不好受了,自己本身便是空降部队,要想完全指挥得动樊哙、灌婴和周勃等 主力部队军团已不太容易,又得面对这数十万临时整编的"?饧拧保馐蔷偷奈? 持就够伤脑筋了。

"必须有个共同目标,否则军心一定会涣散的!"

韩信不断和张良等人商量,并共同向刘邦提出建议。

刘邦面对这个庞大的杂牌军,的确也有点束手无策,只能坦白表示:

"你们认为如何才能集合众志呢?"

韩信断然表示:

"火速进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进攻彭城,等于和项羽势力面对面决战。

刘邦实在没有自信,心理的准备也尚未完成。

但韩信认为只有一个艰困的目标才能提高大家的共识,建立危机意识。

张良和陈平也赞成韩信的看法。

项羽和其主力部队仍停留在混乱的齐地,彭城的守备力势必深受影响。

田荣战死后,其弟田横收拾残军数万人,坚守在东南淮州的城阳,并拥立田荣之子 田广为齐王,指挥各地的游击队和楚国周旋到底。

齐地是兵法家的发源地,因此齐人作战一向斗智不斗力,勇猛的程度虽较差,但打 游击则是第一流的。项羽虽亲率主力前来征伐,并也很快击溃田荣的主力军,田荣甚至 不久便为乱民所杀。但接下来的战役,就如同拳头击入棉花团中,一点力量也使不出来, 使猛勇的楚军主力有如掉在泥滩中,尝尽寸步难行的痛苦。

当刘邦主力进入外黄时,盗贼出身的魏地大角头彭城也率领属下三万多人前来投奔。

由于彭城已占领魏城数十个,刘邦便以魏王魏豹重新复国,并以彭越为魏相国,全 力收编项羽在梁地的部分势力。

  项羽巢穴不堪一击

彭城便是现在的徐州。

地处平原正中央,是南北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商旅云合之众根本不把这位名义主 帅的军令放在心上。

虽然项羽仍远在齐地,但如果楚国主力部队急速回师,加上亲楚阵营的团结,这群 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是其对手。

掠劫彭城使刘邦的"义名"遭到严重损害,虽说这是敌人的巢穴,到底仍是楚国的 总部。楚国军民的悲惨遭遇已使原先支持刘邦的楚国长老,对汉军完全采取警惕的立场 了。

更让韩信担心的是刘邦的态度,他似乎被这次的大胜利冲昏了头。刘邦这次的态度 完全不同于进入关中时,或许是因为鸿门剑宴时的压抑在此刻完全爆发了。他下令没收 项羽私有的货宝、财富、美女,并且每天在项羽的宫殿里开庆祝酒宴。

樊哙、夏侯婴等老伙伴虽一再苦劝,但刘邦仍我行我素。

连张良都感到束手无策,只是直觉地预感到似乎有一个大灾难即将来临。

  霸王反攻,汉军崩溃

韩信虽富智谋,长于规划,但到底领军经验不足。为了军纪荡然,他自己的心情坏 透了,整天忙着协调各军团间的纠纷,甚至忘掉了身在敌境时最重要的布防工作。

汉军的悲剧在于他们以为自己已获得大胜,忘掉了项羽在齐地仍率领着完整的主力 部队。

对项羽而言,他之所以忘了彭城的防务,是因为他从未想过有人会攻击他的基地。 他自认天下无敌,更无法了解刘集,是个非常富裕的城市。

掌握彭城便可掌有大江南北的财富,故而彭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规模的会战,在此发生过无数次,经常也成为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

彭城四面八方都是平原,除了硬碰硬摆出决战阵势外,防守上一向是非常困难。

但项羽从没有想过他有需要防守的一天。

攻击性甚强的项羽认为只要他不攻击人家,已经对别人够好了,他似乎还没有被攻 击的经验。

当率领主力军攻打田荣时,彭城附近的防守力非常薄弱,他不相信有人敢攻击他的 基地。

因此,当韩信率领50万大军火速攻向彭城时,留在彭城的守军似乎一点反击的力量 也没有。

有鉴于刘邦的声势浩大,楚地附近的长老几乎完全束手旁观,亲项羽的九江王英布 等人也不愿卷入这场为义帝复仇的攻防战,项羽阵营的内聚力的确可怜得很。

攻陷彭城。使刘邦阵营声势到达最高点。

但总指挥的韩信发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很可能会带来空前的危机。

攻进彭城的汉营杂牌部队根本失去了军纪,好淫掠杀,无所不用其极,各军团间甚 至为了抢女人和财物而兵戎相见。

韩信虽竭尽心力地劝导各军团将领维持军纪,但这群乌邦为何能集结56万兵马。

想起自己在鸿门时未听范增建言而放过刘邦一马,项羽心中便无限悔恨,他感到自 己疏忽的责任太大,更因为受到欺骗而暴跳如雷。

由于田横采用游击战术,项羽的十数万大军于是分散在各地围堵,要集结并不容易。 况且项羽也没有那份耐心,他立刻将指挥工作交给大将龙且,自己则率领三万余主力部 队急速返回彭城。

彭城失陷时范增料不能守,及时撤出守备部队以保存实力,并驻营在彭城东北方一 个名叫萧的小镇;一方面派急使向项羽求援,一方面严密监督汉军的行动。

胜利的汉军陷入混乱的消息,范增想必早已通知项羽,而项羽敢以三万随从紧急回 防,主要的原因也在他判断刘邦大军已无作战实力。

人数少,行动迅速,项羽更因恨不得生剥刘邦而归心似箭,日夜赶路下,很快便到 达萧镇和范增会合。

汉军的庆功宴还没有开完,对项羽的回防毫无所觉。

破晓时刻,项羽亲率大军攻入部署于彭城西北方的汉军。当时汉军大部分犹在睡梦 中,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溃不成军,大多火速退向彭城。

在彭城的刘邦听到楚军反攻,也立刻集结人马准备抗拒。

但军纪混乱的汉阵营杂牌军根本操作不良,只有由韩信直接统率的少数部队勉强集 中,在彭城西方原野全力迎击楚军攻势。

城中和城外的汉军乱成一团,严重打击准备硬战的汉军士气,而韩信第一次指挥决 战也有点紧张。

项羽的部队火速攻到,其冲击力甚强,防守的汉军不能抵挡。韩信为保存实力,乃 下令掩护刘邦撤离彭城。

想不到军令刚下,军队立刻溃散,韩信只得派人通知刘邦,自己则率领残部迅速撤 退。

彭城汉军大乱,自相践踏。

刘邦指挥直属部队撤向南部山区,但在灵壁东边的睢水附近被项羽军追击,大军于 是溃败;张良和陈平等幕僚人员各自逃命,夏侯婴则率领侍卫军勉强保护刘邦逃入山中。

这段期间,汉阵营兵马被挤杀在睢水中者高达十数万人,睢水为之不流。

刘邦的近卫军也被楚军团团围住,正苦无脱困之计。幸天色已暗,山区和平原间常 起狂风,楚军模不出方向而无法展开搜索,夏俟婴乃率领十数骑人马,利用夜色掩护刘 邦脱离战场。

  落荒大逃亡

刘邦攻打彭城时,又将家属带回沛县,由同乡人审食其负责照顾。审食其和周勃一 样,是个负责办理丧事的乐师,因此人脉关系不错。周勃后来追随刘邦起义,而审食其 仍在家乡从事他的老行业。直到王陵决定介人拯救家属一事时,以审食其做事细心、考 虑周到,遂令之为内应,成功地救出刘公及吕氏等人,此后刘邦便把照顾家人的责任也 交给审食其。

彭城大败来得突然,审食其判断项羽的楚军必来沛县擒抓刘邦家属,但由于准备不 及,只得紧急移送刘公、吕氏至山区避难。此时刘邦两个孩子均不在身边,审食其只得 交代亲戚照顾他们,自己则带着刘公、吕氏先行撤离。

刘邦脱离战场后,也和夏侯婴火速返回沛县,但审食其等已撤离,此时又正好碰到 刘邦两个孩子,乃载与车上共同逃亡。

楚军派来搜寻刘邦家属的骑兵队也在这时候进入沛县,夏侯婴于是亲自操控马车, 由数十骑护送刘邦北向逃亡。

楚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刘邦心急,下令舍弃两位稚子以减轻车子重量,并可藉此扰 乱楚军紧追的意志。但没有一个部属敢执行此命令,刘邦只好亲手推下两位稚子,以求 全军安全脱离。

想不到夏侯婴却立刻停车让两位孩子回到车上,即使刘邦大声怒斥,夏侯婴也不为 所动。刘邦连续三次推下孩子,夏侯婴也不顾危险地三次停车救回孩子,并大声向刘邦 宣称:

"今日情况虽紧急,但也不能慌乱地盲目奔逃,何况要丢弃无辜的孩子呢?!"

夏侯婴更故意放慢马车速度,并要护卫的骑兵跟随着慢慢前进。刘邦大怒,十数次 故意举剑威胁夏侯婴,但夏侯婴仍坚持原则,周围的侍卫也表示宁愿死战也要保护稚子, 绝不后悔。

刘邦见大家意志坚定,也放手不管,自己蹲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由于众心一致,终于发挥创造力,巧妙地在山区中甩开了楚军的追击,安全逃离沛 县。

接着还有件麻烦事,那便是要逃到那里去呢?仓皇中携带的粮食不多,而且连日奔 波,大家也需要休息,如何找个安全的补给地方呢?

睡一觉起来,精神好多了,当夏侯婴提出这个问题时,刘邦思考了半刻后回答:

"我们到下邑去吧!"

下邑在江苏砀山东北,属魏国管辖,目前是由吕氏的哥哥周吕侯吕泽镇守。由于下 邑是以前日公的大本营,人脉关系良好,吕泽在这次大败后或许还能掌握情况。

如果项羽知道刘邦在下邑,下邑大概不用几天必被攻破,所以这个行动要非常地秘 密。

吕泽只有1000多名士兵,也就是小得不起眼,或许项羽反而不会去注意这块地方。

夏侯婴颇了解刘邦的想法,所以便全心设法由小道进入下邑。

这段期间,原投入汉阵营的诸侯纷纷反叛,魏、赵等均投降楚军,连关中的塞王司 马欣和翟王董翳也逃亡加入楚军行列。

最不幸的是审食其带着吕氏、刘公寻求跟刘邦会合时,却在途中为楚军所擒,项羽 于是下令将他们监禁在军营中以为人质。

最让刘邦高兴的是在下邑碰上了张良,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下邑是最危险也最安 全的地方。

最危险是因为这里根本不堪一击。

最安全是因为这里的人民忠诚度最高,消息不易走露。

有了张良,大概便知道怎么重新再出发了,刘邦为此放心了不少。

根据张良的情报,韩信的本部尚坚守在睢水之南牵制住不少楚军,很多流失的军团 也已慢慢在那里集结,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军团将领秘密地召到下邑来共商大事。

吕泽的行政能力很强,保密工夫作得很好,刘邦的踪迹一直没有被楚军发现。

当然,这段期间项羽的注意力也无法完全放在刘邦身上。因为齐国的楚军显然敌不 过田横的游击战,项羽南回后,田横又收复了三齐,所以项羽必须重新整编楚军阵营以 面对新的局势,搜捕刘邦的动作也迟缓了下来。

刘邦也因而可以稍喘一口气,静下来规划重新出发的策略了。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兀?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体认自然的"道",稳重和清静最为重要,轻浮和急躁将与"道"相背而驰,终至 失败。辎重或许是累赘,但体道的圣人永远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去面对这些生命的责 任。荣显和燕食,不企求也不拒绝,处之泰然,不受引诱,唯有能够清静和稳重的人, 才能扛得起生命的责任。何况是一个万乘的君王,多少人的生命和幸福都受到其影响, 怎可轻浮和急躁呢?轻浮时便无稳重,急躁时绝不能清静。

时机固然重要,但急着成功,经常都会隐藏莫大的危机。输赢相间,福祸相依,失 败因为成功之母,成功也常是失败之母,这是事实的现象,一种自然的"道"。

暗渡陈仓、占有关中时,刘邦已奠下进入中原的基础,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时 候最重要的是好好体察一下自己的处境,比较一下自己和项羽的实力,仔细分析了解下 一步是什么?

但成功会引发急躁和轻浮,其实不只刘邦,相信日后被称为兴汉三杰的张良、韩信、 萧何,心里同样也有乘项羽不在彭城的投机取胜想法。

像滚雪球式膨胀的联盟势力,相信负责企划的张良、领导的韩信和补给的萧何一定 可以体会其中的危险和困难,但他们一样急着求胜,而让这群乌合之众在内部整合工作 都未有基本的实力前,便进入争夺天下的战争上。

决胜的关键在军队。拿破仑征俄时,俄罗斯名将库图索夫宁可放弃莫斯科也不愿使 军队受到重创,因为唯有保存实力,日后才有反攻和胜利的希望。

项羽的主力仍然完整,除非攻陷彭城能使楚军士气崩溃,否则占领和劫夺只会造成 己方军纪的崩溃。在面对复仇意志高昂的敌军时,那是非彻底崩溃不可的。

输赢间的钟摆理论(输者常能转为赢,赢者在下次的机会常输,台湾的两党选举命 运,这几乎成了公式),其实并非宿命,主要的关系仍在于人事。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1章 楚河汉界|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1章 楚河汉界


一个集团的形成,大致分为四大阶段:

一、形成期

集团初形成期,端靠领导者的规划和安排,成员间都很客气,有意见也不愿表示。 对集团间的运作规划不熟悉,向心力严重不足,团体目标不明,对领导者仅止于表面上 依赖,不见得诚服,成员间的问题很多,随时可能崩溃,领导者也倾向维持表面和谐。

二、暴风雨期

集团成员因逐渐熟悉,而较敢于表?镒约旱囊饧托枰捎谟跋炝υ龃螅稍? 必须较清楚界定自己的权利,表面的和谐,在强烈的竞争压力下,不复存在。对领导者 的批评和攻击浮出表面,不满或受伤害的成员,常以分裂态度离开或背叛集团,领导者 的能力面临严重考验。

三、规范期

经过一段强烈竞争,力量重新整合分配,保存在集团内的成员,逐渐有重行设定集 团目标和运作规划的需要,成员们虽仍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定位,但也开始关怀共同利害, 对集团的存亡,也有新的危机意识,对领导人虽常有意见,但积极建议增多。领导者最 重要的工作,是尽速建立集团共识。

四、成熟期

成员间亲密关系增加,运作规则较开放而富弹性,相互鼓舞、要求,积极建议多于 负面批评。和领导者问的友情支持大于权威服从,集团目标明确,成员主动积极支持目 标的完成,集团效率达到最高点。

形成期的领导者常以粉饰太平的方法,以权威和声望维持表面和谐,使集团反而一 直陷于形成期中,无法成长。

优异的领导者,通常勇于将集团带进暴风雨期,让集团成员的意见和问题浮上表面。 必要时,更勇于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将已不适合于集团的成员排除出去,使新的集团得 以顺利形成。

穿过暴风雨期的集团,自然会进入规范期。领导者必须明示集团目标及新运作规则 的重要性,并努力争取集团共识,以较弹性的组织型式,让成员和集团维持健康的成长。

规范期整合若成功,集团便会很快进入成熟期。

成熟期的集团效率高,集团迅速增大,新的成员大量加入,集团又很快进入新的形 成期。

在四个成长阶段,循环反复之间,集团也逐渐扩大和多元化。

项羽分封之际,是新集团的形成期,但项羽却致力于领导者的权力,维持集团的表 面整合,不让集团中的不满者有机会表现意见。这使项羽集团一直保持表面服从而已, 无法进入集团的暴风雨期,集团成员的真正意见没有表达通路,只好见诸武力。刘邦攻 破三秦,田荣统合三齐,魏、赵等国政权迭替,终使集团在未能成长前便陷入崩溃。

刘邦集团在奠定关中后急速发展,但因一直在形成期中,致使韩信的指挥权无法发 挥效率。

彭城大战使刘邦集团进入了暴风雨期,部分认同力不足的成员也自动退出,刘邦因 此有机会领导集团进入规范期,重行整合内部力量,也使集团顺利脱离了暴风雨期,迈 向成熟。

刘邦集团在极短期间内历经翻天覆地的全胜和溃败,之所以仍能稳定阵脚,和项羽 进入双雄对抗的形势,主要便在于刘邦的弱势地位有利于本身集团的顺利发展。

相反地,项羽的强势领导使集团无法成长,反让他失去了早年的绝对优势。

老子以柔克刚的观点,精微处便在于此。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