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气功的作用原理
的作用原理
气功并不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疗法,而是以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来获得疗效的。这就是说,气功并不是直接地取得疗效,而是通过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而实现其种种作用的,其机理复杂而又全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正气,补益元神
这是气功强身保健延年益寿及治疗各种虚劳病症的基础。锻炼通过意守丹田、"呼吸精气"及其他一系列相应手段,使机体精足、气充、神全。实验研究也已证明,气功锻炼能明显提高或调整人体的免疫机能,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还是非特异性免疫,练功者均比常人为佳。
2、平衡阴阳,协调脏腑
调和阴阳是气功作用的主要原理。练功者通过改变呼吸方法、意守方法配合相应的躯体动作,实现对阴阳、脏腑的调整作用。气功疗法中的整体作用、双相作用,正是通过这一机理而达到的。实验研究所揭示的气功能调整植物神经的张力,佐证了气功对人体阴阳具有调整作用。就临床而言,气功治疗高血压、溃疡病等多种疾病的基础,以及气功锻炼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疲劳的原因概出于此。
3、疏通经络,活跃气机
古人将气功称为"导引",又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概括了气功对气机的作用。气功中的一些现象如气通任督、气冲病灶等,则体现了气功对经络气血的作用。实验也已证明,气功功能态下,机体的末梢循环加快,指端血管容积增大,血液粘度降低,脑血流量及肝脏等其他脏腑的血流量增多。
4、发掘人体潜能
人体尚有许多潜在能力还未被发掘、利用,如何开发潜在能力,是人体科学中的一大目标。气功锻炼所显示出的某些迹象,如较大幅度地提高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及培养、引发某些超常能力的作用,似已初步提示,它具有开发潜能的作用。但气功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及作用的途径等问题,目前仍不太清楚。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道教秘传内功心法之入静法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气功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第二章清心法着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读者可以参考。
一、入静的征象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志方面
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台一,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呼吸方面
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出现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体感方面
体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气场感。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体发轻发飘升入天空,或者身体发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层意识方面
入静到比较深的层次时,天目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多种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如在眼前。这些都称之为魔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镜不起波浪。
二、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入静的方法
呼吸人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体感人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口诀人静法
各门派都有相应的口诀,默念口诀是帮助入静的妙法。语言本身就有暗示的作用,特别是世代相传的口诀,经过各代师傅的传授,更是具有特殊的信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气功入门功法(直接,简单)
以德为本,广施以德.德心天下,修心为善.第一步,练习德心,德行,德性.要练一段时间最好.第二步.看过了好多的功法是不是觉得太繁索了?那就以我练过的经验介绍你简单的功法口决: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杂念,气聚丹田,意驭丹气.圈绕丹田百圈再游于全身.从上至下从上到下者可以.以丹田为中心......有气了吧?尽量别睡着(不是不让睡),睡觉练也行.闭上眼睛练...那好.继续坚持一段时间.再看其它的文章......气功不分国域,不分门户..重在了解理解.然后自己悟之精华学习....不要像猴子拨玉米似的学习..切记
气功入门功法
抱圆庄
两脚平开以肩同宽,双脚平衡,膝盖微微弯曲。
双手在两肋前抱成圆形,十指相对,掌心向内。
眼睛轻轻闭上。全身放松,精神尤其要放松。
就这样一直站着就可以了。
收功的时候双手搂在丹田,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功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静养的时候要尽量放松自己,尤其是精神上的放松是最重要的。
练功的时间开始的时候大概15分钟就可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体力慢慢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为每个人的体力都不一样,所以具体练多长时间以及延长练功时间的进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都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把握。怎样把握呢?在练功完了休息一段时间后不觉得很累,疲劳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这样的练功强度就是合适的。练功的时间最好逐步延长到两个小时以上。
练习一段时间后,在练功的时候可能出现心情烦躁,不想练功的感觉,还会感觉到口中干渴。这个时候就要停练两三天了。过了两三天后再继续练习。
这个功法虽然简单,但真正练习起来也不容易的。主要的难点在于练习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现象,很多人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些现象而练功失败。所以,如果有什么现象自己不能处理的可以及时问我。切切!
周天功的入门功法
周天功的入门功法
从古至今,在佛教、道教、医家、儒家、武术、民间等各派中,气功的操作方法之繁复不下千种。但其中有一种方法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则是周天功。在历代有关气功文献记载中,周天功也较为详尽,且有专著,并且周天功的思想散在其它各种功派中。在现今一些功法也吸收了周天功的思想,如胡耀贞的气功,李经梧的太极内功,李少波的真气运行、因是子静坐法等功法。周天功的思想散在各种功法中,可见其影响之深。
周天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其来源于道教,具有上千年的传承,经过历代练功家的整理而成熟。经过近代疗养院的气功医疗实践证明,其有优秀的保健作用以及治疗疾病的功效,在增加智慧和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较优秀的效果。
周是环绕一周的意思;天,古人观察天体运行,是呈现一环形,如太阳的运行。“天人合一”是中国较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人认为人体是个小天地,在人体中也有某一因素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在周身运行,叫做“气机”;功:是操作的意思,指锻炼方法,也称功夫。总的意思是指“气机”呈一环形来运行,循行于经络之中,周而复始,环流不已,故“名周天功”。
此周天功入门功法是一套基础功法,但同时又是一种深层功法。基础还是深层,唯在于练功者的入静深度不同,浅者可收保健治疗疾病等功效,高者可几达胎息之效果。
(一)周天功的姿势(准备工作)
初学练功的人以平坐椅上为佳,或者自然盘坐为宜,站式或卧式次之。卧式用于病重和体质过弱者,或者临睡觉之前练周天功。
平坐式:臀部坐在方凳或椅子的前1/3或前1/2,上身正直,两腿平行分开,与肩部同宽,两手轻放在大腿上。要注意一点,最好拿一个软垫放在凳子上。
盘坐式:在床上(硬板床)或地面上(需铺坐垫)均可盘坐。(1)散盘:臀部以软垫垫高,这样上半身向前倾一点,两腿交叉盘起,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两手可放在膝盖上或者互相轻握,放于小腹前。(2)单盘:将左脚放置在右腿上,或将右腿放置在左腿上,其余同散盘。
在散盘和单盘坐,双腿的上下次序应经常变动。如这次左上右下,下次可改为右上坐下。
静坐者整个练功过程中,上半身应正直,全身放松,松肩,头放中正,不前倾后仰。
1,眼睛平视前方,然后轻微闭上,以微留一线为宜。
2,舌尖轻抵上颚。
3,从头到脚慢慢感觉自己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从脚慢慢一点点地放松到头。细细感觉自己是否很放松了。抛开其它一切与练功无关的念头,然后心中要明确告诉自己,默念一次“我要开始练功了”
二、练功
(1)呼吸:呼吸采用自然呼吸。所谓自然呼吸是指与平时的呼吸一样,不去过分关注它,心一平静,呼吸自然调整到均匀、细微的境界。
(2)意念:意念注意小腹肚皮的轻微起伏上面。人的小腹的肚皮在呼吸的时候呈现轻微的起伏状态。初练,吸气轻微鼓起;呼气,轻微内陷,注意力即放在整个起伏的过程,不可勉强,不去故意增大起伏的程度,要顺其自然。
练习此功法,注意力要集中在此。如心中想到别的事情,那就是错了,要赶紧把心收回重新放在上面。如此,心越来越静,呼吸越来越慢。
三,收功
决定不练了,要明确告诉自己,心中默念:“我不练了,我要收功了。”然后可保健按摩:
1,干浴面。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之状,直至面部轻微发热,可以起到条畅气血、振奋精神、美容驻颜的效果。
2,鸣天鼓。两手心捂住耳窍,不使漏气。以双手十指按于脑后,然后双手食指压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脑勺。如果耳膜无损,即可听到咚咚如同打鼓的声音。鸣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起到保持听力的作用。
3,运眼睛。轻微转动眼睛,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如果眼睛转动不起来,可以先看下面,然后看左面,再看上面,再看右边,这样越看越快,眼睛就转动起来了。运眼睛可以起到保持视力的作用。
4,叩齿。按照先腮齿,后门齿的顺序,双齿轻微相叩。一下一下,不可过急。可以起到固齿的效果。
5,搓鼻侧。两手握拳,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以两手大拇指的外侧,从山根穴直至鼻翼的迎香穴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擦动。可以起到防止感冒,治疗鼻炎的效果。
7,揉丹田。丹田,肚脐之略下部位。两手相叠,男左女右(即以男左手压右手,女以右手压左手),先以顺时针揉动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男以右手压左手,女以左手压右手),逆时针揉动丹田。顺逆时针各18次。可以起到增加内气,治疗肠胃疾病的作用。
最后,慢慢睁开眼睛,起身散步即可。
注意事项之一:
1,整个练功过程中,以顺其自然为原则。
2,刚开始,每次可在二十分钟左右,然后逐渐延长时间,以自己不感到烦闷为度。每次在四十分钟左右。原则上,每天两次,如为了治疗疾病,应增加时间与次数。每次静坐的时间应不超过两个小时。以早晨5点至7点为最佳时间,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
3,应重视收功,在实践中,有个别练功者功后出现乏力或头晕之症状,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重视收功。
4,本功法看似简单,但无教师教授以及解答疑惑,请勿练习。
注意事项之二:
(1)功前半小时停止一切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解掉大小便,功中不可久忍二便,。
(2)练功中禁忌穿紧身衣裤和当风而坐(卧、立),以免受凉。要宽衣解带,解开腰带等,除去首饰、眼镜、手表等物,以免影响练功入静和气血运行。总的原则是不要束缚自己。
(3)戒烟,勿酗酒。
(4)禁忌房事过度。如果是为治疗疾病而练功,在开始的一百天要禁止性生活。病愈后要有节制。从古至今练功者都重视此点。同时注意不可久卧、久坐、久站、久行,要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劳逸适度。
(5)练功房内温度不可过热或过低,保持空气流通。避开坏天气和嘈杂环境练功。狂风大雨、雷电交加之天,无论室内外都不宜练功。
(6)禁忌饱食和饥饿时练功,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可练功。
(7)禁忌在大喜、大怒、大悲、忧伤、惊恐、过虑等七情干扰时练功。
(8)练功时禁忌昏沉、入睡、和贪恋功中景色。昏沉和入睡不能收到任何效果,如出现昏沉严重、暂时停止练习,等精神较佳时候再练习。功中出现欣悦、舒适之感不可随意加长练功时间,正常情况下最多不应超过两个小时。在练功过程中,应避免别人干扰自己。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简单的气功入门修炼方法
气功功法非常多,但万变不离其中。下面就介绍一个简单容易上手的功法……体呼吸。可以将“排-聚-炼”一步到位,再配合意守养气,就可以轻松简单的气功入门,起到祛病健身,强化体质的作用。
气功讲究“身体姿势,呼吸方式,意念活动”即“调身、调息、调心”,调身的关键就是身体的放松,要逐层次地放松;调息的关键就是呼吸的深入绵长,要深入到各个层次,一般要求呼吸进入小腹,强调“息息归根”;意念活动除了相应功法相应意念,关键都是不可过重过死,要清灵柔和,意似流水。
习练体呼吸,既可以结合到生活中进行,又可以单独专门时间进行。如果是专门时间进行,那么可以采用两脚略宽于肩,身体自然松立的姿态;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小腹,注意是吸小腹,不是吸肚子,胸部的起伏最好也减小;同时意念身体的毛细孔张开,宇宙的真气从毛细孔中细入,进入体内,汇入下丹田;使用深呼吸,在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稍微闭息一会,然后再呼气;呼气的时候,意念气从毛细孔出去,射透天边。
如果结合在生活中习炼,那么吸气时候,收小腹,意念气从全身皮肤进入,呼气的时候,从毛细孔射透天边,注意呼吸绵长即可。
“体呼吸”的呼相当于排气换气的功能,把体内的阴渣之气排除掉;而吸的过程,相当于聚气,把宇宙清阳之气汇聚到体内;而控制丹田到毛细孔,到皮肤的行气轨迹,就相当于是“炼”的过程。
下面再结合养气方法,就可以完成气功入门,祛病健身。
如果是专门时间炼体呼吸,练习完毕后,意念先守上丹田(眉心和耳朵上去一寸在脑内的交叉线区域),过3分钟左右,用眼神看向下丹田(脐下三寸的腹腔内),然后意念轻轻守住下丹田,时间最少3分钟,如果允许时间不限。
气功功法是从对生命理解和探索的深度中产生,气功讲究“越是高级功法越简洁”,关键的东西往往一言就明。
以上就是推荐的“排聚炼养”的方法。通过以上过程,能起到扶正祛邪,祛病健身的作用,同时奠定进行高级修炼的基础。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
第一节: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
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
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三次刺剑):先退步(西南)反穿剑指右手剑内旋上提仆步手心向上剑指打一个弧形再压在剑把上再引身刺剑先把剑再捧回来蹬脚向前一刺,落脚跳步一刺(背向西北)转身再刺(正北)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上步,分手,举剑,上步,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也可以减至七步,或增加到11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先拉剑然后顺着你的胸前向左穿身出去上步摆脚摆剑尖腰向右拧,眼看剑尖开始行步,一共九步又是背向了起势的方向剑扣到了身体的左侧,下面接弓步下刺第十转向了东南弓步一送剑,两个手往前一推,十一,走一个弧形的绕上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两个手斜上斜下分开十一十二,抬腿。弓步,前下刺方向东。整个行进路线九个行步加一个刺剑步行走了一个圆形加小s)
第三节:
20.腾空跳刺:转身虚步分剑,垫步腾空跳,转身。
21.马步藏剑:腾空跳落地,马步藏剑(半马步的脚尖、剑尖、肘尖方向一致,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转身,撤步,探刺(反手)。
23.虚步崩剑:坐腿虚步上崩。
24.独立上刺:撤步,转身,分手,提膝,独立上刺。
25.撤步云斩:退步云剑,弓步云斩。
26.仰身架剑:坐腿横剑,仰身上架,挥臂前摆合于胸前,成弓步。
斩剑腕部用力 ,不用转腰挥臂
第四节:
27.转身回抽:坐腿转身平抽剑,转身点剑,坐腿下抽剑,虚步前指(东偏南30度)。
28.并步平刺:提脚摆手,并步刺剑。
29.行步撩剑:右脚斜后撤一步,举剑上绕后绕,收回左脚,弧线向前向左行步撩剑1、2、3、4(丁步撩),5绕剑、6、7、8(丁步撩)。
30.仰身撩剑:上步抬腿,仰身前撩(正东)。
31.盖步按剑:落脚绕剑,盖步按剑。
32.跳步下刺:转身举剑,腕花撤步,转身举剑,跳步弓步下刺。
举剑 。退 撩 1 2 3 4 5 6 7 8 两次撩剑成了一个s 行步四步一个丁字步,再四步又一个丁字步撩剑时应该腰带身身带臂臂带肩行步的要领:重心平稳,要曲腿吊腰,移身体催着你的跨向前走是丁步不是)
绕个腕花 剑向下一按盖步转身 转身直起剑来
再做一个腕花撤脚 再转向西两个手举起剑来以后分开跳步下刺
第五节:
33.歇步压剑:座腿转腰摆剑,上步转身歇步,翻手下压剑(剑尖朝着起势方向,眼看剑尖)。
34.虚步点剑:上步、分手、把剑展开,向前合手,再上步虚步前点(正南)。
35.独立托架:插步绕剑,转身,提腿上举架(剑尖指向正西)。
36.弓步挂劈:落脚转身挂剑,上步举剑,弓步前劈(正西)。
37.歇步后刺:提剑插步,屈蹲,后下刺剑(东偏点南)。
38.叉步云斩:开步分剑,侧云剑,叉步云斩(西北)。
39.虚步抱剑:落脚上步,摆剑,仰身云剑,虚步抱剑(西南)。
40.插步平带:移右脚,两手交叉,摆剑向右,转腰平带向左,叉步,向右平带(西北)。
41.弓步平崩:摆腿捧剑,落脚,转身弓步崩剑(发力、西北)。
弓步崩剑方向西北 点剑的时候正南转向正西 点剑是正西叉步是正东稍偏南向后上步侧云剑叉步的时候是西北回来西部,西南再西北叉步再继续西北崩
第六节:
42.提膝点剑:转身提腿前点(东南)。
43.叉步反撩:落脚向后扭腰转身,叉步后撩剑(西北)。
44.丁步刺剑:左脚上步,右脚跟进,脚前掌着地,屈膝半蹲(东南)。
45.丁步抱剑:左脚后撤,右脚跟随撤步成丁步,剑横在身前(剑尖指向东南)。
46.行步穿剑:摆脚横剑,上步行步,行步分手,行步穿剑,行步穿剑,扣脚。
47.扣剑平抹:扣剑撤步,虚步平抹。
48.并步平刺:左脚上步,右脚并步,向前刺。
49.收势还原:撇脚转身接剑,右脚上步,两手依次摆落,左脚上步,左脚并腿还原。
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
01、起势 02、丁步点剑 03、回身点剑 04、仆步横扫 05、右左平带 06. 分脚领剑
07、叉步反撩 08马步云抱 09、丁步下截 10、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 12、独立上刺 13、仆步穿剑 14、蹬脚前刺 15、跳步平刺
16、转身平刺 17、穿剑行步 18、行步扣剑 19、弓步下刺 20、腾空跳刺
21、马步藏剑 22、回身反刺 23、虚步崩剑 24、独立上刺 25、撤步云斩
26、仰身架剑 27、转身回抽 28、并步平刺 29、行步撩剑 30、仰身撩剑
31、盖步按剑 32、跳步下刺 33、歇步压剑 34、虚步点剑 35、独立托架
36、弓步挂劈 37、歇步后刺 38、叉步云斩 39、虚步抱剑 40、插步平带
41、弓步平崩 42、提膝点剑 43、叉步反撩 44、丁步刺剑 45、丁步抱剑
46、行步穿剑 47、扣剑平抹 48、并步平刺 49、收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