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藏密男女双修修法
提起藏密男女双修修法,很多人难免会联想到性的事情上去。然而,子曰:君子好色,小人好 淫。又曰: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性生活是普通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否正确地 对待它,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鸿沟,而且是一个从凡夫到圣贤的契机。
御女术,其 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性刺激与性享受,一般认为是一种最堕落的行为;而且与追求长生 久视的丹道,包括以性交为主要手段的泥水丹法,格格不入。
无需讳言,用现代的科学术语表达,丹道之所以不通于一般的周天气功以及静坐修心法 门,主要在于其调节人体内分泌的能力。而这种对于内分泌能力的调节,又是以对性能 力为首。
现代生理学表明,大脑的思维能力,极大程度上受制于其化学状态。内分泌物 质的缺乏,将导致种种脑病变,如运动能力混乱,老年痴呆,癫痫,抑郁症,精神分裂 等。而人为地补充缺乏的物质,可以缓解甚至治愈这些疾病。
由此可见,健康的大脑是离不开健康的内分泌系统的。而健全的思考能力,又必须以健 全的头脑为基础。所谓明心、见性,是否能够脱离健全的思考能力而产生?请君自裁之 。
道家功夫,总以清虚为入门,虚心实腹,虚室生白,总离不了一个虚字。而清静则可 算是准备功夫。这在佛家,大约可以算是粗住细住未来禅的阶段?不过,道家总以活泼 为用,不尚次第之说;也非一味讲坐忘,凡服食,行气,房中之术,可以说是兼容。
服食外丹药饵与行气按跷导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只想说说这最讳默如深的房中一门 。除社会因素的影响外,房中术中的糟粕可以说是导致这种禁忌的主要原因。而禁忌的 结果是君子避之不及而小人趋之若鹜,导致精华愈隐而糟粕愈显的恶性循环。
其实房中 第一件事就是节欲,将性交的次数从一般人的三天到七天一次减少到每月一到三次,并 讲求种种性卫生。人道是仙道之基。作为“逆则圣”的仙道,当然又有别于“男女媾精 ”的人道。
除了御女与一般的房中摄生,阴阳采补是最流行的。阴阳采补其理论基础有二,首要的是男女的阴阳气质理论。即男子外阳内阴,女子外阴内阳,所以需要互补。其验证是,男子体本刚健,而其精白色,故外阳内阴,又男精含阳气,名为青龙;女子正相反,体柔顺,而其经色红,故外阴内阳,又其经含阴气,名为白虎。此种“颠倒颠”的说法, 颇有问题。
比如,男子气质偏阳,这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外阳内阴”值得研究。男子 之精为肾中之气所化,聚则成形,散则为气,气本属阳而血属阴,故女子经血虽为红色 ,却不是阳物。男子外阳内亦阳,其精为阳,精中之气亦为阳。女子则反之。
采补的另一理论基础是颠倒生人说。即交媾时男精先至女气后随,则阴包阳成女,反之成男。这其实是不确切的,生人非因精气交,而是精卵交。也就是说,生育与性交时女方是否达到性高潮产生阴道分泌物没有关系。精卵结合不是在性交时完成的。甚至完全 可以在人体外完成。
阴阳采补的实际操作也极成问题。除了伦理道德方面之外,采补首先要“开关展窍”,即用方法将精孔扩大,作为吸取的途径,这一步就危险之极,操作不当将成为废人。还要“临炉铸剑”,“敲竹唤龟”,“鼓琴招凤”,“吹没孔笛”等等,大多违悖男女的性生理:因为生殖器官本来是由不随意肌组成,越是人为地锻炼,越是要退化。
同时, 采补家所追求的,当男女同时达到性高潮时,将女方的阴道分泌物吸回身中,加以锻炼 的方法,难度又太大,不免要尝试多次,才有一次成功,结果是性交次数大大超标,欲 补反损。总之,玄素之道,古今少有成者。
然而,男女何以有别?愚以为,其要在于神而非精。男为XY染色体,数奇,故属阳。 女为XX染色体,数偶,故属阴。男子浑身上下魂魄精气骨血,无不偏阳。女子则偏阴 。
当婴孩时,不论男女,元气尚冲盈,其差别隐而不显。由壮及老,其偏盛日显,故而 男子老年多虚阳上亢,女子则阴盛。现有人以为,男老则阳气衰微,故应用起火,守上 窍等法,结果往往导致偏差发生。欲消灭此男女差别,仍需精返为气,气返为神,神返 为虚。
虚空,则无阴阳差别。或有神交气交之法,可以为捷径,然欲求精交,则又生人 ,所生之人亦非我,且我亦先存,再生一人,作何用途?君子熟思此理,当明采战为妄 说。
天竺自古亦有双修之道。或云:其法系六朝时代中原道者某某所传。自中土唐代以后, 末法KALI之说盛行于五印度。各教派纷纷改铉更张,末法瑜伽遂成显学。
有别于佛陀时 代盘坦嘉利瑜伽经所论的八支瑜伽,各种练气的瑜伽,如日月瑜伽,性力瑜伽等,流行一时。密宗成为各教派的主导,包括佛教。然考其方法,如印度教之密宗双修法,直与开妓院无异。或类似于中原采战之法。或不出房中三十六提纵术。其中,亦有可参考借 鉴者:
一,心交之法:双方目光交接,存想对方天目。
二,息交之法:听对方之息,出彼入我,出我入彼,如环无端。
三,气交之法:想己身脐轮气浪如波,由中央扩散达于彼方,同时口诵真言,振动对方
脐轮,对方待我诵毕,重复相同步骤。
四,神交之法:意想我为彼,我之神与彼之神合一。
以上法门,不过聊备一格,以示双修之道,与清静法门,不但其理本同,其法亦相通。 所谓“都来总是精气神”,非有别样古怪。但愿因双修而好奇的道友,息了此念,非欲 大开无遮法会。有识君子,当谅在下之多事。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龙字提肾功
龙字提肾功为培元法之一,来自全真龙门派来静大师传著,也是我国内丹修士培 元养气的基本功法。对许多国术、外丹功、太极拳的行家而言,都是从此入门;以往龙门宗的门人、道士,在下手点关之前,几乎都要经过打柴挑水作杂役的磨炼,在对「龙」字的认识与观察教化中,可以分辨每位门人的心态和决心,以便作为教功方式的参酌,以使命功扎实,为筑基之首要。
口诀:
阴脉上气鳎嗌僬嬖诖酥校 袢胄槲蘖冻牛罾惩蚶锫废嗤ābr />
龙门第十代 长乙山人
提肾功提肾的要领非常简单,首先是方位:早起朝东,睡前朝南,站与坐均可,即使在病床上的人也可随意习炼,徒∫部煽煨br />
要领:
一、两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以神为轴,上身微微前倾约十五度,两手掌心(劳宫穴)重叠於神穴上(男性左手在下,右手叠於左手背。女性则相反。)两肘微向前,全身自然放,眼观鼻、鼻观心,闭目调息至气息平稳;起步后,专注阴。
二、随即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写「龙」字的第一笔,同时要提肾(一般人称为提肛一次),跟著肛;接著写第二笔字、提第二次肾同时进行。一直到写完两个「龙」字,共三十六次为止。行毕然后摩擦后脑(风府、哑门、天柱、风池等穴)两手轮流,各擦三十六次,此时头部一定会发热。
这种简易功法,一则可以培元,二则它是摄神的初步功法。这里所指的「肾」,重点在阴,也就是在肛门之前阴茎之后的部位,它包括了男性的丸、精道、阴茎、肛门等下部各部位;女
性则是肛门、阴唇、阴道下部各部位。
注意事项
1、炼功之前必须空腹。
2、炼功之前必须将大、小便排净。
3、炼功场所必须空气流通。
4、有大雷雨之时不要炼。
5、 女性在生理期间不要炼。
我国古代对命门部位及功能的描述,相当於现代医学所说的生命之根——「性上腺皮质」,提肾功原非仅指提肾上腺,而是包括生殖器官;由於它的作用与内分泌肾上腺素分不开,因而便能生广大的作用。因此,炼此功法可能使垂体前的内分泌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内分泌物(可体松)两者之间的关S非常密切起来,从而生一系列的治疗功能;此法是通过脑垂体的调节,来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生促进全身的代谢作用,而对病痛亦有克服的作用,故常炼此功,不但可以「有病疗病」,而且还可以 收到「无病强身」之效果。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气功的起源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黄帝内经》记载:“中央者,地平以湿,地所有生万物也众,民杂食而不劳,其病多萎厥寒热,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从中央出也。”说明气功发源于中原的黄河流域。由于考古学的发展,许多气功文物相继发现当时,考虑到气功一词虽不见《词典》、《辞源》、《辞海》里,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是一个口头传用的大众词汇。另一个原因是,能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以锻炼呼吸为主,兼而有调身、调心内容,而且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呼吸方法,所以就用气功疗法名称了。至于理论解释是在以后的探索中,依据中医理论而来。后来形成的气功热潮中,人们附会了一些气功理论,或从不同角度推论了一些气功理论,把气功复杂化了。尽管如此,对气功锻炼方法本身不会有何影响。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第四届北京体育大会健身气功项目比赛在京举行
据北京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泽清介绍,北京市自2001年开展健身气功活动以来,目前共建立健身气功站点476个,注册习练人员20176人,并多次在“鸟巢”等标志性地点进行气功展示活动,展现健身气功爱好者的精神风貌。本次比赛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和大舞三个项目是还未纳入全国比赛项目的新功法,此次也是首次进入北京市健身气功比赛。李泽清指出:“本次采用新功法进行比赛,旨在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大新功法在本市的普及力度,为全市各区县的健身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练气功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气功的发展
晋朝以后,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国兴盛起来了。宗教利用了气功,把气功神秘化了。本来气功是练气修德,很具体很实际的,可是宗教化以后,就追求修炼成神、成仙、成佛了。这么一来,气功的科学本质没有了。但如果翻开中国气功史,可看到就在晋、隋、唐这一时期,有很多古人用气来命名的著作,如《气诀》、《气经》等,书中写的都是练气、用气的内容。《气经》中讲了几十种练气、用气的方法,连发放外气的方法都有,叫“布气”。以后的宗教淹没了气功,气功的名词就没了。
金、元以后,很多练功夫的,为了抵外族的侵略,将气功的修炼用到武术上来,逐渐形成了武术气功。随着武术气功的兴起,慢慢破除了宗教的神学思想。你说有神、有佛、有鬼,练功时求神、拜佛,说有神、佛保佑,可是打仗的时候有本事的打死没本事的,这个时候神、佛怎么不来保佑?慢慢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淡漠了,气功又逐渐从宗教里面分离出来,重新开始讲气练气,宋代就讲吐纳之气了。随着武术气功的发展,武当派、少林派两大家逐渐形成。清末有了武当派的著作,也有了少林派的著作《少林拳术秘诀》,内有专章叫《气功阐微》,专门阐述气功。其中明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于是气功一词又逐渐叫起来了,明清以后讲练气比较突出,到民国初年搞气功的人就多了。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气功详解》一书,直接以气功命名。很多医生通过学练道家、佛家功夫,把它用到医疗上来,称之为“气功疗法”。最早是1934年董浩写的《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气功治验录》,还创立了“公溥气功治疗院”。
这样,气功一词,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以后发展到武术气功,又以后成了气功疗法,但气功一词却没有广泛传开。一直到了解放以后,有个老干部叫刘贵珍,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定了一本《气功疗法实践》,该书在卫生部的关怀下,正式出版,以后还译成外文,“气功疗法”在国内外就传开了。以后又把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成立了气功疗养院、气功疗养所,在气功治疗、气功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气功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搞气功的都成了“牛鬼蛇神”。
这样一来把气功基本“杀”的差不多了,扫干净了。“文革”结束之后气功事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正道功派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科学。现在大家都约定俗成了,一说气功都懂得指的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气功”成了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一门特殊学问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