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

 

01

崔永元和冯小刚两个人的恩恩怨怨,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昨天冯小刚终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对崔永元进行了十问。

然后将这件纠纷推上了高潮。

随后,有一名叫刘蟾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叫“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对冯小刚十个问题做出了逐一反驳,指出冯小刚十个问题中“逻辑差”“不讲理”的地方。

引起了疯狂刷屏。

在作者的批评当中,他提出了冯小刚所犯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语意模糊、诉诸恐慌、诉诸厌恶、诉诸动机、错误归因、谬误谬误、循环论证、人身攻击。

一共九个错误。

这是一个很牛逼的作者,文章估计有上百万的阅读量,在朋友圈里面疯狂刷屏,可见大家对于“逻辑思维”还是有着很大的诉求的。

但是。

通读了文章之后,我发现作者所列举的逻辑谬误,还是不够全面,当然,对于反驳冯小刚已经绰绰有余。

但如果你是想着借此机会,摆脱自己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性格,那么可以由点及面,好好纠正一下自己的逻辑错误。

借着作者的九个逻辑错误,我再补充六个。

希望借此机会,将我们平时在网上容易犯的逻辑错误,一个一个纠正过来。

02

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冯小刚九个逻辑谬误,我总结了一下,放在下面:

混淆概念、语意模糊。

也就是说,冯小刚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用了几个无效的提问,来反驳崔永元,事实上只是外强中干,纸老虎而已。

类似“严守一有个朋友叫费墨,说过做人要厚道,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这就不仅仅只是语意模糊了,冯导已经开始耍泼、赖皮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诉诸厌恶、诉诸动机、人身攻击。

我之前也说过,能摆道理,就一定不要说感情。能讲证据,一定不要讲动机。但是,冯导深谙此道,利用了这种蛊惑性极强的说辞,来反击崔永元。

崔永元的观点只有两个:

第一,你偷税漏税了吗?

第二,《手机》伤害了我。

但是冯导并不正面回答这两个问题,而这样回复:“你告密、恐吓、撒谎、碰瓷,辱骂女人和孩子,煽动网络暴力、绑架民意、崔永元你自己说一说,你算个什么人?你就是一个小人,一个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的嚼过三遍的甘蔗渣。”

你看,冯导并不愿意正面回复,而是转过来对崔永元进行人身攻击,并且质疑他的动机,来暗示以下两点:

第一,崔永元就是个渣,不能信。

第二,崔永元一定有自己的目的。

这种公关极其常见,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林先生告某城,公关第一件事情就是抹黑林先生。比如蓝标维权案,公关第一件事就是抹黑维权者。

循环论证、错误归因。

循环论证的意思是预设前提A,得出结论B,然后用结论B来反正A。

错误归因的意思是事物A和事物B之间,有关系,但并不是因果关系,但却将这种关系强行联结起来了。

比如冯导在第二段中是这样论证的:先预设崔永元碰瓷,所以崔没有起诉法律;因为崔没有起诉法律,所以崔就是碰瓷。

这集合了循环论证和错误归因两个逻辑谬误。

谬误谬误、诉诸恐慌。

谬误谬误就是你发现别人的论证水平不高、或者有一个错误,进而认为他的观点都是错的。

而诉诸恐慌就是,不管对方的论点是什么,而是煽动情绪、发动人民群众来收拾对方。

刘震云有没有给崔永元道歉,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然后崔永元到底有没有在这里犯了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记好了,不是关键。

因为不管崔永元在其他事情怎么样,做了啥,但是在这里,他的观点就是那么两个,一个是冯小刚偷没偷税,一个是你的电影伤害了我。

而试图发动群众,挑起电影产业明星和股民对崔永元的仇恨、对立,更是冯小刚在《十问崔永元》中的一大杀手锏。

挺狠毒的。

03

以上,是原作者对冯导《十问崔永元》的逐一反驳,十个问题,犯了九个错误,可见冯导有多气急败坏。

不过,你不好说,有些逻辑谬误到底是故意犯的,还是无意犯的。就我看来,其中很多混淆视听的话,反而是有意而为之的。

他瞧不起人。

想起冯总当初一句,“这届的观众不行”这种话,我就意识到,这个“上流社会”的“精英主义者”,对底层人民是略带鄙夷的。

因此他在回复崔永元的时候,会不会也觉得群众们是好哄的?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公关文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外界质疑你什么,你针对什么去回复。既要让人觉得你有理有据,又要让人心服口服,这是一篇好的公关文。

但冯小刚并不。

他采用了排比式的连环诘问,像炮弹一样,一个一个地炸了过来,但是却精准地绕开了事实本身。

他不是不知道事实,他只是鄙夷群众。

他以为群众们能在他激烈、煽动的回复中被带动,以至于每个人都忘记崔永元所针对的两个观点。

但冯小刚可能小看了围观的群众们。

当他将《十问崔永元》发出来之后,他的微博评论迅速炸开,截止到评论关闭,冯小刚的微博评论已经上涨到了10万条回复,5万个转发。

 

底下清一色,全是骂冯小刚的。

 

可能大家都未必能想到那么多,什么逻辑谬误这么专业的东西,但很多人也的确是意识到了,“冯小刚说了这么多话,对真正的问题,一句话也没有回复”。

直到刘蟾对冯小刚所有的话,进行了逐一的反驳。

04

除了刘蟾所说的九个谬误,为了辨别网上一些比较喧嚣的声音,不至于被人带着走,我补充多六个谬误,凑成十五整。

稻草人谬误。

讲的是扭曲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攻击。

“我不大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不适合我的口味。”

“啥?难道你不喜欢中国的电影吗?你这个崇洋媚外的垃圾!”

滑坡谬误。

讲的是如果A发生了,不良情况B就也有可能发生,所以A不应该发生。

“我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

“啥?你喜欢看他的电影?你看他的电影就会看中国其他导演的电影,你看中国导演的作品就会看日本导演的作品,你看日本导演的作品那就会看小黄片!所以你不能看冯小刚的电影!”

诉诸虚伪。

讲的是用批评别人代替论证。

“我不喜欢冯小刚的电影,因为...”

“你凭什么不喜欢冯小刚的电影?你有什么资格不喜欢冯小刚的电影?你难道要喜欢那些没营养的垃圾电影吗?”

基因谬误。

讲的是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状态。

“我挺喜欢冯小刚的电影的,豆瓣评分也高。”

“冯小刚的电影啊?你说的是那个整天说话跟钢炮一样的导演吗?呵呵呵呵,还是算了吧。”

诉诸纯洁。

讲的是当观点受到批评后,试图用“真正的XX”的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冯小刚的电影挺好看的。”

“屁,这算个什么电影?真正的电影都不会像冯小刚这种电影一样,真正的电影都比冯小刚的电影更引人入胜。”

我可去你的大香蕉皮吧。

合成谬误。

讲的是当一件事中,某一点具有某特性,于是认为整件事都具有某特性。

“我觉得冯小刚的电影挺好看的,他这个人文采也一定很好,要是他去出书,一定能得诺贝尔奖。”

05

这件事重新跳出公众视野已经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了,事实上关注了这么长的时间,很多人都已经慢慢地感到疲倦,而情绪过去了,理性也开始慢慢占了上风。

当然,我是很不喜欢将崔永元推崇成什么“英雄”的,这既不是在帮他,也不会是什么一定对的选择。

同时,我对冯小刚也并不是很喜欢。

冯小刚对崔永元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冒充社会良心,把自己打扮成民众的代言人,煽动网络暴力,绑架民意。”

但我觉得,冯小刚在煽动网络暴力上面,也是能手。

利用民愤,把群众当枪使,这群人,没有一个会不在行。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逻辑辨别能力呢?大概是在本就纷繁复杂的网络上,不至于被人一边利用,一边当傻逼吧。

——END——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