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z1037
hzz1037
hzz1037
hzz1037
hzz1037



2、江青插手






  “文革”中江青想把贺子珍从上海弄到西北去,她通过陈伯达出面来办这件事。陈伯达不敢直接找毛泽东,就找汪东兴。毛泽东表示:“把贺子珍搞到西北去,人搞走了,思想能搞走吗? 贺子珍是有思想的人嘛。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嘛。我不同意,这是谁出的主意?他们有本事他们干,我不同意。”

  李敏自从爸爸要她代为照顾妈妈后,她就自觉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任务。

  贺子珍与女儿李敏、外孙及朋友于苏州。根据贺子珍的级别,她每年夏天可以出外避暑。李敏就利用这个机会,陪妈妈到各地去转转。有时是李敏、孔令华还有他们的儿子小宁宁一起,陪着贺子珍出游。有一年,李敏因静脉曲张住了院,无法陪妈妈出去。第二年她利用病假的机会,整整陪了妈妈三个多月。

  几年中,她们的足迹跑遍苏州、无锡、杭州、莫干山、青岛、烟台、广州,她们还去了海南岛。她们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绚丽的风光,而且感受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新貌。

  各地壮美的山川、秀丽的景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像甘甜的泉水滋润着贺子珍那干涸的心田。

  她们母女俩曾去过葡萄沟,那漫山遍野的葡萄,连院子里、路边都种满了葡萄,贺子珍看得开心极了,忍不住用手去摸摸,摘上几个放在嘴里尝一尝。

  一次在海南岛,她们得到了一块特别大的珊瑚石,这块珊瑚石要两三个人才抬得起来。它的形体奇特,错落有致,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母女俩围着珊瑚石,高兴得转了一圈又一圈,还看不够。

  此时,贺子珍的眼睛中放射出异常兴奋的光辉。她高兴快乐得像个孩子,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她同女儿热烈地讨论,怎样才能把它带回上海去。她们想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又一个一个地否定了。最后李敏想了一个主意,把珊瑚石周边的部位打掉,把最主要的部分留下,这样体积小,也就好托运了。

  一年一度的夏天,贺子珍同李敏外出游览参观,这是她生活中最高兴的时候。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年,很快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全国陷入一片动乱之中。

  此时的江青张牙舞爪,上蹿下跳,要打倒一切。她千方百计要趁“文革”混乱之机整治李敏和孔令华,但由于毛泽东的保护,江青也无可奈何。

  江青又把矛头对准贺子珍。她始终把贺子珍看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想把贺子珍从上海搞走,把她弄到西北去,不让她在上海居住。江青自己不愿意出面,却要陈伯达出面来办这件事,要陈伯达请示毛主席。

  陈伯达想来想去,不敢直接找毛泽东,就找汪东兴,提出要把贺子珍从上海迁徙到西北去。

  陈伯达一张嘴,汪东兴就知道这准是江青使的坏。他对陈伯达说,你是要我转报,还是要我通知毛主席有人要向他报告?

  陈伯达连忙说:由你转报最好。这样,汪东兴就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件事。

  毛泽东表示:“把贺子珍搞到西北去,人搞走了,思想能搞走吗? 贺子珍是有思想的人嘛。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嘛。我不同意,这是谁出的主意? 他们有本事他们干,我不同意。”

  汪东兴把毛泽东的话转告陈伯达,陈伯达蔫了,不敢动了,江青也不敢动了,这样贺子珍才在上海没有动。

  然而,江青还是时不时为难贺子珍。

  1971年夏秋交替之际,贺子珍在青岛疗养。李敏和孔令华去看望她。

  贺子珍与李敏、孔令华在青岛。贺子珍在青岛疗养没多久,江青得知了这件事,就想要把贺子珍赶走,并声称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安排。

  江青大耍淫威,明明知道贺子珍在青岛,她自己就非要去不可,并扬言谁也阻止不了她想要去的地方。江青到了青岛后,就拼命地玩,由林彪的死党、“四大金刚”中的两人吴法宪、李作鹏陪同前呼后拥地逛公园,爬海岛,洗海水,拍照片。

  江青还叫李作鹏为她提供军舰到大海游览,供她拍照,显示威风。

  周恩来怕出意外,就安排贺子珍返回上海家中。

  回上海后,贺子珍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总统去世,他的妻子继任总统,贺子珍就对哥哥贺敏学和女儿李敏说:“这个总统夫人把总统害死了,自己当总统。江青像这个总统的妻子,也是个野心家,她也会害死毛主席的。”

  “文革”中,贺子珍的亲戚遭到江青一伙的打击迫害。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的哥哥贺敏学被打成“走资派”,被关押了80多天,并被罢了官。贺敏学的女婿是叶挺的儿子,由张春桥点名,把他打成“五一六分子”,逼他揭发周恩来。

  贺子珍在永新的一个同父异母兄弟贺敏萱,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为党组织传送情报。在“文革”中被打成宗教地主,假党员,夫妇俩含冤死去。

  就是贺子珍本人,虽然因毛泽东发话,制止了江青要将贺子珍迁往大西北的计划,但江青并不就此罢手,她要变着法子来整治贺子珍,以泄她的心头之恨。她以“防止贺子珍的不良影响扩散”为名,把贺子珍与社会隔离开来。在贺子珍的上海湖南路住所的附近,经常有穿便衣的人在这里游动,看见有陌生的人来敲贺子珍家的门,就上来把他们带走,加以盘问,并勒令他们马上离开,不许去见贺子珍。

  贺子珍很清楚,自己是一个被划了圈子软禁起来的人。她也明白,这是江青的所为。但有一点她闹不明白,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能如此青云直上,她有什么能耐,这种自私自利、恶毒刻薄的人,为什么能成为“革命的旗手”?

  贺子珍是善良的人。她怀着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爱的毛泽东能够在生活上幸福、快乐。只要江青体贴、关怀毛泽东,她就感到高兴。她甚至用宽容和大度来对待江青对她的诋毁和中伤。

  然而,当她从各种渠道得知江青对毛泽东不关心,不好好照顾毛泽东的生活,还同毛泽东分居的情况时,她对江青的看法却完全变了,感到江青是个冷酷无情的女人,是一个让人痛恶的坏人。她忘记了自己的孤独和哀怨,却为毛泽东的生活而担忧。她经常对李敏说,你的爸爸也是很孤苦,很寂寞的。你做女儿的要多体贴父亲,多去看望他。

  贺子珍因心理压抑造成的精神障碍虽然不时地发作,但她仍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她经常提醒李敏,要有政治头脑,要注意政治风云。对于同在上海居住的她的侄女儿贺小平、外甥女贺海峰,她的告诫就更多了。她建议她们一定要经常看报,观察政治风向,看国内外大事,她还常常把自己看报的收获告诉她们,帮助她们掌握读报的重点。

  贺子珍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女人,在“文革”中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毛泽东所发动的这场政治狂飙之中,卷入同江青的恩恩怨怨之中。
hzz1037
hzz1038
hzz1038
hzz1038
hzz1038
hzz1038



3、毛泽东病危






  “文革”时期,李敏与爸爸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到了“文革”后期,毛泽东进入晚年,疾病缠身,行动困难。特别是林彪事件对他的打击太大,使他的身体明显地衰老了。 以后,他对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都很失望。说,我看错了一批人。对于江青,毛泽东不但在婚姻方面不满意,而且对于她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也越来越不满,甚至到了不愿意见她的地步,对她的批评也越来越严厉。

  197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令人痛苦辛酸的一年。

  1月,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不久,朱德委员长逝世。

  进入夏天,毛泽东也进入病危阶段。

  当时,李敏正在保定孔令华所在部队的驻地。一天,她接到毛远新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她毛泽东病重的消息。李敏立即赶回北京见爸爸。

  这时毛泽东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状态。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组负责毛泽东的医疗问题。医生中,除了有负责诊断、医治的专家外,还有负责输氧、管麻醉的医生。护士有八个,分成三班轮流值班,日夜看护着毛泽东。

  李敏到达时,毛泽东刚刚被抢救过来。中央的一些负责人,还有江青都在那里。李敏想走到爸爸的面前,仔细看看爸爸,被江青拦住了,只许她远远地望着。李敏看到爸爸面色蜡黄,带着输氧气的罩子,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

  李敏回想到1975年底爸爸生日那天,她同李讷去看爸爸的情形,那时爸爸虽然行动不便了,双手发颤,但是头脑清晰,谈笑风生,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病成这个样子呢?她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没呆多一会儿,江青便要赶李敏走,李敏坚持要照顾病重的爸爸,两人僵持不下。这时,一直守候在毛泽东身边的华国锋和汪东兴,看到这种局面,只得过来动员李敏,让她先回去了。李敏在回家的路上,―直流着泪。回到了家里,她又痛哭了一场。她觉得,自己是毛泽东的长女,在爸爸病重的时候,竟然没有权利守候在爸爸的身旁,照顾爸爸的饮食,尽女儿的心意,怎么能够不伤心呢?

  不但如此,而且由于江青使坏,李敏从此听不到爸爸的消息,她打听不到任何关于毛泽东病情的状况。她曾经到过中南海的门口,请求会见,但没有获准。

  到了8月下旬,李敏从中央的一份文件中看到毛泽东病危的通报,她不顾一切又来到中南海的门口求见。这次,她幸运地进去了,见到了爸爸,而且能够走近爸爸的床边。

  好在江青当时并没有在场。只见毛泽东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气息低微。原来他已经不能进食了,只能用鼻饲,由医生配方,用管子插进鼻子里进食。由于每次鼻饲完毕,都要把管子抽出来,下次喂食时,再插进去,很麻烦,让病人也很痛苦,喂一次要几个钟头。毛泽东刚刚鼻饲完毕,显得非常疲劳。

  毛泽东的双目原来是闭着的,此时微微睁开,他看到了床边站着一个人,很快认出是他的女儿李敏。毛泽东眼睛原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有一只已经复明。

  他颤抖地伸出自己的手,去拉李敏的手,李敏会意了,赶忙把自己的手放到毛泽东的手中。此时,毛泽东的手仍然是温暖的和柔软的。他想像过去那样把李敏的手紧紧握住,但是已经没有力气了。

  李敏看到爸爸病成这个样子,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她竭力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她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毛泽东带着微弱的声音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毛泽东神智十分清醒,他仍然习惯地称呼李敏的小名娇娇。

  李敏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 毛泽东望着李敏,目光中充满着慈祥和怜爱。

  李敏此时无法向爸爸道出个中缘由。但她觉得爸爸的心正像妈妈所说的,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享受到天伦之乐。

  毛泽东接着问:“你今年多大了? ”

  “39岁了。”

  “不,你今年38。”

  毛泽东身患重病,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年份,女儿的年龄,这使李敏被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所感动。她的眼泪又一次涌上了眼眶。

  接着,毛泽东艰难地打起了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轻轻地说了一句话。

  毛泽东的声音很轻,李敏听不清。她用眼睛询问站在旁边的服务员张玉凤。张玉凤摇了摇头,表示她也没有听清楚。

  李敏当时猜想,可能爸爸是问孔令华的情况,但又吃不准,于是没有回答。

  毛泽东看到李敏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便不再说话,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李敏的手也松弛下来。李敏知道爸爸累了,于是轻轻地退了出来。

  这是李敏生前同爸爸的最后一次会见。她一直猜不出、想不透爸爸最后的一个手势,和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在她心中很长一段时期是个谜。

  直到多年以后,有一次同一个挚友谈起这个往事时,这个朋友若有所思地猜道:

  “你爸爸会不会是询问你妈妈贺子珍的情况,或是嘱咐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呢?主席用手势比了个圆圈,这个圆圈是不是合上你妈妈原来的名字桂圆的圆字呢?”

  李敏听了,觉得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她开始后悔起来,她未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没能满足他最后的愿望。否则,她会在爸爸临终的时候,在他耳朵边说上这样一句话。让他魂牵梦萦的她的妈妈贺子珍,最近身体健康。她一定会尽女儿的责任,照顾好妈妈。

  没过几天,中办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让她去看爸爸。中办派来的汽车把她接进中南海。她以为是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了,没想到见到的是已经病逝的爸爸,输氧的罩子也已经撤掉了。见此情形,李敏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

  这一天是1976年的9月9日。周围的人告诉她,毛泽东是0时10分与世长辞的。

  全国人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哀痛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设灵,祭奠毛泽东。

  江青以夫人的身份一面把自己放在追悼活动的中心,一面加紧制造舆论,为自己上台当“女皇”开辟道路。她没有一点悲痛的表现,却只让李敏为毛泽东守一次灵。李敏要求多守几天灵,江青不答应,轻蔑地说:“让你守一次就够照顾了,你没有资格参加守灵。”

  李敏悲愤交加,她说:“我即使不作为主席的女儿,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给主席守灵,为什么不可以?”

  随后,一连几天,李敏站到长长的人流中,排队进入人民大会堂,去吊唁毛泽东。当她走到毛泽东的遗体旁,就肃立在那里,不肯走了,要参加守灵的行列。开始,全副武装的卫士不让她在这里停留。她作了自我介绍,恳切的言词感动了战士的心,这样,她的心愿才得以实现。

  1976年贺子珍与李敏、孔令华及身边工作人员合影。当毛泽东逝世的噩耗传出以后,李敏怕妈妈承受不了这个巨大的打击,便让丈夫孔令华带着3岁的女儿东梅马上赶到上海陪伴妈妈,她自己则留在北京参加毛泽东的丧礼。

  此时,在上海的贺子珍听到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后,真是犹如晴天霹雳。她悲痛得哭了好几天,情绪极其低沉。她一面哭一面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

  这时,她又一次埋怨李敏和孔令华,不该搬出中南海,没能很好地照顾爸爸,她责怪地说:“你们只顾自己,不想想老年人多么希望见到儿女在身旁。”

  她知道自己这时是没有条件到北京去为毛泽东奔丧的,她只能在上海,在她的心灵里,默默地祭奠着毛泽东。她流着眼泪,把黑纱披在毛泽东的像上,向毛泽东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她把对毛泽东的一片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她心里默默地念道:毛主席,请安息吧!

  她打发侄女儿、外甥和外甥女儿去北京奔丧,请他们代表她向毛主席的英灵致敬。

  悲痛使她变得更加理智。她密切关注着江青等人的表演。当她从电视中看到江青在毛泽东灵堂里的装模作样,哀痛地说:“江青没有一点悲痛的样子,她还得意呢,毛主席果然被江青害死了。”

  此时,贺子珍显得异常镇静,悲痛在她心中化为一种力量,使她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hzz1038
hzz1040
hzz1040
hzz1040
hzz1040
hzz1040



后记






  贺子珍与毛泽东的爱情和婚姻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关于贺子珍的生平事迹,史料档案记载不多。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一些中国现代史研究成果和一些老同志的回忆,特别是参考和吸收了老作家王行娟对贺子珍生前的有关采访和她所编著的《贺子珍之路》等著作中的一些材料,以及毛泽东女儿李敏对她父亲的有关回忆。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著者
hzz1040
hzz1039
hzz1039
hzz1039
hzz1039
hzz1039



4、最后一面






  没过多久,党中央取得了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江青走进了她应该去的地方。这时,贺子珍和女儿李敏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此时的贺子珍已是一个年已68岁的白发苍苍的老妪了。她身体虽然衰老,但仍具雄心壮志。她希望还能获得工作的机会。

  在1977年,贺子珍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福建,看望了已经得到解放的哥哥贺敏学。兄妹俩劫后相逢,是多么让人激动和欢乐啊!这一对兄妹,一起闹革命,他们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一段时间不见,彼此都十分想念。但是,他们又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看法,走到一起的时候,又很容易为一些细小的事情发生争论,有时甚至吵了起来,各不相让。实际上,贺子珍同哥哥的关系远不如她同妹妹贺怡那样密切。

  贺子珍从福建回到上海后,正当她准备重新出来工作的时候,不料疾病又向她袭来。有一天,她一觉醒来,发现她的左手抬不起来,左脚也不听使唤。她赶忙喊人,嘴巴发出的声音都变了调,呜呜哇哇,让人不知道她说了些什么。

  身边的工作人员赶忙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的诊断是中风,左肢偏瘫了。她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

  这个打击对贺子珍来说,是异常沉重的。在政治上没人阻碍她出来工作了,但身体又不行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病,长使英雄泪满巾。这位从井冈山和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英雄,希望在眼前似乎又化为泡影。而且,“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医生又检查出她患有糖尿病,这又是一种难治之症。这表明,她今后的日子只能在病床上度过?

  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她感到自己命运怎么是如此残酷?亲人们和老战友们来看望她,也不禁为她一生坎坷的遭遇而叹息。

  正当她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上海市委的一个负责人到医院来看望她,报告她一个可喜的消息:她被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为政协委员。这位负责人还告诉她,这次政协会议同时还增补了两名委员,这就是缪云台和王光美。这位负责人说,马上要派人来为她拍照,照片要同这个消息一起刊登。

  为什么贺子珍能增补为政协委员呢?原来是这样的。1979年初,毛泽东的亲家、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反映了贺子珍的状况。他当时是全国政协常委。他在信中指出,贺子珍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长期受江青之流的迫害,建议能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

  很快,邓小平便作出批示,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于是,全国政协常委根据小平同志的批示,决定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然而,需查她的档案材料时,这时才发现无论上海还是北京的中组部都没有她的档案材料,这个从1926年起就投身革命的老红军战士,在组织部门竟连一份档案都没有!

  这是江青一伙人一手遮天企图把她从历史上、从现实中抹掉的结果。

  当时在审议和通过贺子珍为政协委员时,全国政协的常委们对这种现象都义愤填膺,为贺子珍打抱不平。大家认为,江青对贺子珍的迫害,这是最毒辣的一手。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把她增补为全国政协的委员,这使贺子珍受到极大的鼓舞。她看到,自己的生话仍然存在着希望,她不能在哀愁中低沉,而是应该抓住人生的希望,让希望激励自己重新站起来。

  于是,她决心又一次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同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她经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还要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出力。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努力把身体搞好。”

  她积极配合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在医院里,是医生、护士公认的最听话的病人,服从治疗。她听说,要使瘫痪的肢体恢复功能,除了按摩以外,还要进行针灸和理疗。这样,她每天的治疗时间就要拖得很长,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虽然她每天被折腾得很苦,但无怨无悔。

  当医生告诉她,为了使瘫痪的左腿恢复功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贺子珍也欣然同意了。每天吃中饭、晚饭之前,她由护士们搀扶着,要在病室里走上几圈。由于左腿不听使唤,她的步履艰难,很吃力,常常全身冒汗,但她总是坚持着,一定要走完该走的路。

  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和照片,第二天,全国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条新闻和她的照片。

  人们可以看到,照片上的贺子珍,满头银发,面颊丰腴,坐在轮椅上,正同她的外孙女孔东梅一起看画报,她的神态沉静安详。

  这条配上照片的新闻,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熟悉贺子珍的老战友们惊喜地说,江青倒了台,贺子珍重见天日。

  而并不认识贺子珍的年轻一代,在了解了贺子珍的大概情况后,也把她看成是传奇性的人物。

  人们纷纷写信向她表示祝贺。

  粉碎“四人帮”以后,新的上海市委领导人,对贺子珍也十分关怀,不时派人到医院去探望贺子珍,问寒问暖,还征求过贺子珍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这样,贺子珍把放在心底30年的愿望吐露出来:“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我想看看天安门。”

  上海市委很快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中央。

  非常敬重毛泽东和贺子珍的胡耀邦等中央领导人,在听到上海市委关于贺子珍想来北京的报告后,立刻作出了安排。

  1979年9月,一架专机把贺子珍从上海接到了北京。随即她住进了30l医院的高干病房。原来在上海负责她的医疗的医生、两名护士、两名服务员,也跟随她一起来到北京。

  来到北京后,贺子珍的情绪非常乐观。这是在她的后半生中少有的心情舒畅的时期。她心情非常激动。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她原来的许多老战友康克清、曾志、钟月琴、彭儒、钱希钧等人,络绎不绝地来看她,她感到好快乐。这些老战友一直同她保持联系,每次去上海都要去看她。但那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像在北京那样,相见得那么频繁,那么集中。同老战友一起,回忆过去战争年月中一些有趣的琐事,这使她感到无比快乐。

  她到北京以后,继续配合治疗,锻炼身体。这时,她仍然念念不忘要恢复工作。这个愿望在鼓舞着她,使她把病倒以后的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

  到北京后,她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个要求,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的遗容。

  中央批准了她的要求。然而,为了安排好她的这次活动,医生和护士们以及家人可煞费苦心了。从医疗的角度看,她们不希望贺子珍到纪念堂见毛主席遗容。

  根据以往的经验,她的神经经受不住过强的刺激。建国初期她骤然听到毛泽东声音的广播,1959年与毛泽东在庐山的会见,都使她的神经受到严重的伤害,因而大病了一场。现在她的身体比过去更差,半身偏瘫,还患有糖尿病,如果出现上两次大发作的状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但是,贺子珍这次到北京来,不正是为了瞻仰毛泽东的遗容吗? 不去的方案是不可能的。只能够采取其他办法,如缩短停留的时间、设法控制她的情绪,来使她不致陷于过度的悲痛之中。

  在瞻仰前的两天,她周围的医生、护士、服务员,还有她的女儿、女婿就开始做她的工作了。他们不断地对她说,毛泽东的灵堂是非常庄严肃穆的,不允许发出任何的声响,千万不能在那里大声恸哭,否则警卫们会认为有意破坏灵堂的秩序的。

  贺子珍是一个纪律性很强的人。她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记住了医生护士的话。

  在去毛主席纪念堂的头天晚上,医生让她服了安眠药,让她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她梳洗完毕,就要出发了。她对护士说:

  “我要手绢。”

  她这是准备眼泪流出来时用的。护士随手递给她一条粉红色的手绢。她摇摇头,说:“不要红的,不要红的。”

  最后,身边的人给她准备了一条白手绢。这条手绢,她一直用右手拿着,直到回到医院。

  医生和护士推着她的轮倚,从毛主席纪念堂的正门进入。

  贺子珍一见到前厅毛泽东的坐像,眼泪就像泉水般地涌出来了。李敏、孔令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花圈,敬献在毛泽东的坐像前。

  这是一个1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index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从唐朝以来中华民族久失了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李敖 

2.0升级说明:

本书在1.0的基础上再增补15部:
1、毛泽东选集(5卷)
2、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
3、毛泽东与莫斯科
4、西行漫记(斯诺)
5、美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6、有关毛泽东的一些问题解答
7、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8、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9、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
10、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基辛格密谈记录
11、红墙内外
12、毛泽东选集第六卷
13、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4、《毛主席语录》编发始末
15、毛泽东军事文选
    此外,补全了《青年毛泽东》的文本;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也增补了两章。八卷本的《毛泽东文集》也重新按卷编排。  

 

2.1升级说明:

本书在2.0的基础上增补:
1、毛泽东早期文稿
2、毛泽东的艰辛开拓
3、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4、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5、毛泽东之路(含《民族救星》、《晚年岁月》两部)
6、张耀祠回忆毛泽东
7、说不尽的毛泽东(上、下册)
8、毛泽东之魂
9、毛泽东与文艺传统
(本次升级之书全部由PDF格式书籍转换整理而成。)

 

2.2升级说明:

本书在2.1的基础上增补:
1、巨人的情怀
2、草地惊变―毛泽东、张国焘从拥抱到决裂
3、历史巨人毛泽东-迪克・威尔逊
4、领袖泪
5、毛泽东-斯图尔特・施拉姆
6、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中、下)
7、毛泽东与美国
8、毛泽东和党外朋友
9、毛泽东国际交往录
10、毛泽东入主中南海
11、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纪实
1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13、毛泽东生平重大事件编年纪事(摘录)
14、忆毛主席(吴冷西著)
15、毛泽东传[英]菲力普・肖特
此外,补全了《毛泽东与贺子珍》文本。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