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24 讲 业与果报的关系
三、业与异熟的关系(3)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比库名叫阐那(Channa),他修了大半辈子都没有任何成就,但他是三因者。佛陀在世时,他是个调皮捣蛋的人。他的口德特别差,经常喜欢骂人,喜欢挖苦、批评他人。虽然他也修行, 但却一直没有证得任何圣道圣果。佛陀临终的时候,特别叮嘱阿难尊者 要对他进行梵罚(brahmada? ó a, 默摈)。佛陀般涅槃后,僧团对他进行梵罚,完全孤立他,此时他才警醒自己,努力禅修,不久后证得了阿拉汉道果,断尽一切烦恼。
从这个例子可见,即使佛陀在世时,也有人修行没有明显的成果,但并不等于说他是二因结生者。同样地,如果我们用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精进仍然没有任何成效,那时再说自己是二因结生者也不迟。否则,太早下结论未免过于草率。
帕奥禅林有位缅甸长老,我还没出家时他已经在禅林精进禅修了,可是修了十几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前不久,他经过我的孤邸,我客气地向他打招呼,他走过来问我几个有关查禅支的问题,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终于证得禅那了。如果他自暴自弃的话,就连机会也都失去。正因为他对禅修有很强的信心,再加上锲而不捨的精进,才能获得现在的成就。因为有些人过去生所积累的巴拉密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成熟。
即使一个人是由梵天人投生的,如果他放逸的话,仍然不可能证得禅那。更何况我们前一世的来处还不清楚,有可能是由人,也有可能是由猪、狗、鬼投生而来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生能够投生为人,不是三因结生就是二因。至于如何确定,唯有修到缘起的时候才能够确定。还有一点可以让大家放心的是,虽然二因结生者今生不能证得禅那,但是可以证得欲界近行定;虽然今生不能证得圣道圣果,但是仍然有可能修到高级观智,甚至修到行捨智。二因结生者可以做纯观乘者(suddhavipassanàyà nika),先从四界差别开始修起,见到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之后,也可以修习缘起。所以,即使不幸生为二因结生者,也不应该轻言放弃,不应该自暴自弃,佛陀的教法总是会给人希望的。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付出精进的必要性,在这里想读出缅甸雷迪西亚多(Ledi Sayadaw , 1846-1923)所写的一本《菩提分手册》 (Bodhipakkhiya D?pan?)关于四正勤的部分,书中谈到了即使是二因结生者也不应该放弃修行。此书的《四正勤》一章里这样说:
"只有在尽其一生如佛陀所教导那般努力精进之后,还不能证得禅那、圣道圣果,才能够说失败的原因是当今时期的本质,或者是二因者,或者过去生没有积累足够的巴拉密。
在这世间,有些人所付出的精进力远远不及佛陀所指定的程度,甚至没有尝试有效地培育身至念,以对治他们漫无目的四处飘荡之心,但是却推说不能证悟道果是因为当今是不可能证悟的时期。也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没有足够使他们证悟道果的巴拉密,还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都是二因结生者。他们如此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今是所引导者(neyya)的时期,而他们未能证悟道果是因为缺乏正勤--精进。
若具有专精(pahitatta)地适当注进正勤(注进精进),一千人之中有三百、四百或五百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若一百人如此实行,他们之中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在此'专精'是指决意尽其一生坚持努力精进,即使在努力的当下死去亦在所不辞。
索纳长老(So? a Thera)所付出的精进是在雨安居(vassa)的三个月期间持续不断地保持正念,在那期间只采用坐以及走两种姿势。护眼尊者(Cakkhuppà la)的精进与他相等。触天长老(Phussadeva Thera)必须在付出同等的精进力二十五年之后才证悟道果。而马哈西瓦长老(Mahà s?va Thera)则如此精进了三十年。
今日极需要这一类正勤。可惜现今如此精进的人缺少教理(pariyatti)基础,而有教理基础的人却涉及了比库义务的障碍(palibodha),因为他们住在市镇或村子里,需要讨论佛法、讲经开示以及著作佛书,他们不能长期不中断地注入正勤。
有些人习惯地说在令他们获得解脱世间之苦的巴拉密于时机成熟时,他们将能很容易地获得解脱,因此他们在还未能确定精进是否能够带来解脱时,不能当下即精进努力。他们没有比较:是努力精进三十年比较苦,还是未获得解脱期间堕入地狱十万年比较苦?他们并不记得努力三十年之苦,根本比不上只在地狱里三个小时之苦。
他们可能会说:'若努力了三十年之后还是不能获得解脱,那情况还不是一样?'但是如果此人的巴拉密足够成熟以获得解脱,他将凭此精进获得解脱;若还不够成熟,他将在下一世获得解脱。即使他未能在现今的佛法教化期里获得解脱,他一再重复地致力于培育心的业力(bhàvanà à ci? ? akamma, 禅修惯行业)也是具有极大力量之业,他能凭此避免往生到恶道,能够不断地在善趣中轮回,直到遇到下一次的佛法教化期。对于没有注进正勤之人,即使他们的巴拉密足够成熟至可以努力三十年就获得解脱,也将错失这个解脱的机会。他们不会因为缺少精进而有所得,有的只是损失而已。因此,让我们都拥有慧眼,以及对此危险保持警惕!"
这是雷迪西亚多在《菩提分手册》里所讲的一段话。
书中讲到,如果一千个人精进努力的话,将会有三百、四百乃至五百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如果一百人精进,将会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人能够获得至上的成就。从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调查来看,一百个缅甸人当中,大概有三四十人有禅那体验。外国人禅修成功的比例比缅甸人稍为逊色,大约是百分之三十。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禅那"姗姗来迟"者。
去到禅林的人通常只是付出一段时间的精进,就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他们付出更长时间的精进,这个比例肯定会更高。
因此,不要在还没有付出足够的精进之前就自暴自弃,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错失良机。
第三,色界善业与果报
在讨论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必须记得:色界善心和果报心是依论教法的五种禅那来分别的,即有五种色界善心和五种色界果报心。然而,在谈到梵天界时,当知只有四种梵天界。我们要先清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才不至于混淆。
初禅善心
色界善业是由色界禅那善心造作的,对阿拉汉圣者则是唯作心。禅那心只专注修定的所缘,例如禅相。
若有情证得初禅,当这种禅那善业成熟,他将会投生到初禅梵天界。也即是说, 初禅善心能带来投生到初禅梵天界的果报心,即初禅果报心。 初禅梵天界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他们的结生心都只有一种--初禅果报心。
所有色界善心只能带来与其层次相应的色界果报心,而且此心是该禅那善心所能产生的唯一果报。 例如, 初禅善心只能产生初禅果报心。同时, 所有色界果报心都不会出现于心路中, 它们只是离心路心,只执行结生、有分和死亡的作用。除了出世间果报心以外,一切心路中产生的果报心必定是欲界果报心。换言之,执行看、听、嗅、尝、触等作用的都属于欲界果报心。
色界梵天人也能生起欲界心。因为梵天人也能够看, 看是眼识执行的作用,眼识属于欲界果报心。 他们能够看、听,这些都是由欲界果报心来执行的,而不是由色界心执行的。梵天人只会生起眼门、耳门和意门三种心路,而不会生起鼻门、舌门、身门三种心路,所以,梵天人不会嗅到气味, 不用吃食物, 不会有身体的感觉。虽然他们也有鼻子、舌头和身体, 但是没有相应的鼻净色、舌净色和身净色,也不会有相应的心路生起。梵天人可以看、可以听,所以他们可以到人间来拜见佛陀,听闻佛陀说法。
第二、第三禅善心
这里的第二、第三禅是依论教法的五种禅那而说的。 若有情证得第二禅和第三禅, 其入定的心则是第二禅善心或第三禅善心。第二禅和第三禅善心在结生时能产生相应的结生心, 带来投生到第二禅梵天界的果报。 第二禅梵天界包括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他们的结生心可以是两种的其中之一--第二禅或第三禅果报心。 在生命期间, 这些果报心只生起为离心路的有分心和死心。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