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问题汇编(中) 04


问25:是否有人天生就有阴阳眼,能看到鬼界众生?

答:是的,有些人会有。不过,阴阳眼并非天眼。有些人前生可能是某一类非人,而他们这一生的果报又比较低劣,所以有时候可以看到某一类非人。借用民间的说法是,一个人阴气重时才会"见鬼",阳气盛时就看不到。

问26:在《清净之道》中讲到,修水遍的禅修者身体可以变成水,然后又变回人,这是什么缘故?心法可以把身体的色法改变为水吗?

答:我想《清净之道》应该不是这样说的。《清净之道·说神变品》中应该是说:拥有神变通的人可以先入水遍第四禅,出定后决意某个范围内的地成为水,该地即变成水,然后他可以在该地自由出入。在其他人看来,地仍然是地,于是说他跳进地里,或隐没于地中。

拥有神通的人也可以先入地遍第四禅,出定后决意在空中形成一条道路,他即可以行走在这条道路上。其他人看不到这条道路,就说这个人在空中飞行。拥有神通的人也可以使光明变成黑暗,使无遮蔽的变成遮蔽,在其他人看来他就隐身不见了。这些都属于神通的范畴。透过神通心可以使物质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问27:请问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南传佛教也叫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因为是从印度往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一带的佛教,故名。

北传佛教是从印度往北,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再经过丝绸之路往北传播到中国,然后再经中国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的佛教。因为是从印度往北传播,所以称为北传佛教。后来又有一支越过喜马拉雅山传到西藏,称为藏传佛教,它也属于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是在印度佛教的发展早期,即佛灭二百多年就已经传到斯里兰卡和缅甸。北传佛教则是在佛灭五、六百年至一千六百年之间才传到汉地,在佛灭一千年之后才传到藏地。

因此,南传佛教所接受的是印度早期的佛教;北传佛教所接受的是印度中后期的佛教,以大乘佛教(Mahàyàna)为主。早期佛教比较简单朴素,后期佛教则融合了各种思想,发展出许多新的经典和教义。看过印度佛教史的人就知道,印度本土的佛教是在不断的演变中传播和发展的。

对于佛陀,南传佛教只尊奉我们的果德玛佛陀(Gotama Buddha)一位,所信仰的只有佛、法、僧三宝。而北传佛教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十方诸佛之说。

对于佛陀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南传佛教只把果德玛佛陀视为导师,他是教导佛法的人天导师。北传佛教除了认为佛陀是导师之外,还有法、报、化三身之说,如"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认为释迦牟尼是化身佛。

对于菩萨,南传佛教通常把我们的佛陀在成佛之前、圆满巴拉密期间称为菩萨,或者说现在还有一位菩萨,即未来成佛的美德亚(Metteyya)菩萨。北传佛教除了弥勒菩萨之外,还有很多菩萨,以及罗汉、祖师、金刚等。

从经典来说,上座部佛教传承在阿首咖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即已经定型的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解释这些圣典的义注和复注。而北传佛教除了《阿含经》等声闻三藏之外,还有大量的大乘经典。同时,佛教在印度和中国流传的两千五百多年期间,历代祖师大德撰写了很多经论,发展演绎佛陀的教法,形成名目繁多的论典。在数量上,北传经典要比南传多出至少十几倍。

从见地来说,南传佛教遵循巴利三藏中的教导,以四圣谛、缘起等为根本教义。而北传佛教除了缘起等以外,还有空性、自性、真如、如来藏、唯心、唯识、顿悟、他力等见地。

从修行方法来说,南传佛教注重八圣道、戒定慧、修止观。而北传佛教多依各宗派而有所不同,例如禅宗的参禅--祖师禅、分灯禅、话头禅等,净土宗的念佛,密宗的持咒等等。

南传佛教的特点是保守;北传佛教的特点是圆融。南传佛教比较强调断除烦恼,最好能够在今生证悟圣道圣果、证悟涅槃。北传佛教比较强调利乐众生;根据每个人所发的愿不同,有人希望明心见性,有人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人希望即身成佛,有人希望世世常行菩萨道等。

当然,无论南传还是北传,大家都是佛教。无论选择哪种传统,我们都应该尊重。如果想佛化生活,可以选择北传佛教;如果想解脱生死,可以选择南传佛教。如果想普度众生,可以选择北传佛教;如果想断除烦恼,南传佛教可以为您提供一条明确的道路!

问28:为什么菩萨需要一段固定的时间才能成佛呢?其他圣者,如独觉佛是否也是这样?

答:有三种菩萨:第一、慧优胜菩萨,他需要四个不可数以及十万大劫才能成佛。

第二、精进优胜菩萨,他需要八个不可数以及十万大劫才能成佛。

第三、信优胜菩萨,他需要十六个不可数以及十万大劫的时间来成就佛果。

为什么一定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呢?就好像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如果想要提前成熟,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成为独觉佛,也需要积累至少两个不可数及十万大劫的巴拉密。所以,成为独觉佛也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

想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需要一个不可数及十万大劫来圆满巴拉密;想 成为大弟子也需要十万大劫来圆满巴拉密。想成为普通弟子就不一定,有的甚至只需几生就可以成就。

问29:菩萨虽然时时刻刻保持如理作意,但当他过去的不善业果报成熟时,还是会堕落恶趣,如畜生道。若菩萨在临终时心存善念,不是应该投生善趣吗?为何还会投生恶趣呢?

答:菩萨还会造不善业,毕竟他还没有断除烦恼。只要还没有断尽烦恼,就会造不善业。一旦因缘具足,这些不善业就会成熟。如果恶业在临终时成熟,他将会投生到恶趣。虽然是菩萨,但并非总是在行善,偶而也会作恶。

例如在过去咖沙巴佛的时代,我们的菩萨投生为一位名叫周帝巴喇(Jotipàla)的婆罗门。他有一位名叫喀帝咖拉(Ghañikàra)的陶匠好朋友。这位陶匠是三果不来圣者,他多次邀请周帝巴喇一起去谒见咖沙巴佛陀,但周帝巴喇就是不去。他认为自己是婆罗门,是高等种姓,瞧不起出家人,每次都回答说 :"够了,朋友喀帝咖拉,为什么要去见那个秃头沙门呢?"有一次,他俩一起去河里洗澡,洗澡之后,陶匠又去劝周帝巴喇一起去见咖沙巴佛陀,他还是不肯去,还是骂佛陀是秃头沙门。陶匠一把抓住他刚洗好的头发,要他去见佛陀。周帝巴喇很惊讶地想:"哗!真少有,这个低等的陶匠竟敢抓我刚洗好的头发!"于是,他勉强跟着陶匠去见咖沙巴佛。但是当他听完佛陀说法之后,竟然出家了。

所以,即使是我们的菩萨遇到上一位佛陀的时候,也曾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轻慢佛陀。这个故事记载在巴利圣典的《中部·陶师经》。

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菩萨也会在烦恼的驱使下造作各种不善业。只要在生死轮回中,只要还没有断除烦恼,就还会造不善业。

问30:当一个人发愿要成为菩萨,他是否还能证得其他的圣果呢?为什么?

答:如果一个人发愿要成为菩萨,并且曾得到佛陀的亲自授记,那么,他在成佛之前就不可能证悟其他圣道圣果,因为佛陀的授记必定会实现。

如果一个人只是发愿,但并没有得到佛陀的授记,后来他又觉得轮回确实没有意义而想要早点证悟涅槃的话,他的心还是可以改变的。这种人就有可能证悟圣道圣果。

然而,一个人只要被佛陀授记将在未来成佛,那他只有到成佛的时候才一起证得所有的道果。也就是当他圆满种种巴拉密之后,才在菩提树下断尽烦恼。他在断尽烦恼之前还是凡夫,还必须不断地积累各种善业,累积巴拉密。

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什么不能证得圣道圣果呢?因为菩萨必须在漫长的生死轮回当中圆满巴拉密。一旦证得圣果,哪怕只是初果,他的未来生命最多也不会超过七次。只用七次轮回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圆满成佛的巴拉密。

另外,假如菩萨在有佛法的时期证得圣果,他就成了那一位佛陀的圣弟子。假如在无佛法的时期成就圣果,他就成为独觉佛。这是违背诸佛定法的!

所以,曾获得佛陀亲自授记的菩萨不可能在成佛之前证悟任何圣果。

问31:要断除一切烦恼才能证初果,是否这样理解?

答:不能这样理解。断除一切烦恼就已经证悟阿拉汉果了。证初果时,只是断除了邪见、戒禁取及疑,还没有断除一切烦恼。

问32:初果圣者应如何进一步修证,才能证悟更高的果位呢?

答:初果圣者想要证悟更高的道果,应当重复地观照内在、外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名法、色法,或者色、受、想、行、识。他可以从思维智的阶段开始复习,一直到行舍智的阶段;可以用四十行相思维法、七色观法、七非色观法、七随观、十八大观、逐一法观等方法来重复地观照,若他的巴拉密成熟,就能证悟更高的道果。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