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第 06 讲 遍一切心心所


七、一境性

一境性,巴利语 ekaggatà ,英文 one pointedness。又作心一境性(cittassekaggatà ),即心只专注于一个目标的状态(Cittassekaggatà ti cittassa ekaggabhà vo)。一境性也是"定"(samà dhi)的异名,是把心固定于所缘,是心与对象结合的状态。

特相:不散或者不乱。(avisà ralakkha? o, avikkhepalakkha? o và )

作用: 统一俱生法,犹如水对沐浴粉一般。 (sahajà tà naü sampi? ó anaraso nhà niyacu? ? à naü udakaü viya)

现起:平静,或者智慧。(upasamapaccupa??hà no ¤ à ? apaccupa??hà no và )

近因:殊胜的乐。(visesato sukhapada??hà no) (Vm.463; Dhs.A.p.162)

一切心中都有一境性心所。由于一境性心所,心才能成功地取得所缘、认知对象。 一境性能够令心平静、 专一,它被喻为无风处的灯火一样静止。

在禅那当中,一境性心所被高度地培育起来,戒定慧的定就是指这种心所。初禅有五禅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其中的一境性就是这种心所。第二禅有三个禅支,第三禅有两个禅支,第四禅有两个禅支,任何禅那必定有这种心所。虽然这种心所出现在一切心中,但它对禅那所起的作用非常强,可以使心固定在所缘上静止不动。

了解一境性的作用对培育定力非常有帮助。从"一境性"的字面来解释,ekaggatà 的 eka 是一个、单独的、单一的。agga 是境、所缘、对象。tà 是状态。培育定力很重要的是心要单纯,取的所缘也要单纯。为什么现代人,特别是社会经验越丰富的人想培育定力会越困难呢?因为心太复杂。培育定力是要让心单纯地固定在一个目标上,心稳固地定在一个目标的状态就是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要看大家的功夫了。

在修观的阶段要观照很多的所缘,心会比较繁忙,但是修定要非常简单,简单到什么东西都不用想,什么东西都不用管,只是专注自己的禅修业处就可以。修定只需取一个目标,比如呼吸。呼吸是再简单不过的,专注呼吸,不用任何的造作,只是知道呼吸就可以。如果心只是持续地觉知呼吸,不再想其他东西,这就是一境性。不想其他所缘,只知道呼吸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个就是定。

同时,修定也叫修止。止即止息,如《殊胜义注》中说:"令敌对法止息为止。"修止就是把心平静下来。用什么方法平静呢?只取一个专注的目标--例如呼吸--心就固定在那里,使心平静下来。心平静下来,这就是修止。心持续地专注呼吸,专注在修行目标上,定力就是这样培育起来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修定的窍门就是 "单纯" ,单纯到什么东西都不想,什么东西都放下,只需持续不断地觉知禅修的业处,定力就能培育起来。

心一境性越强,定力就越强,心也越强,在平时做事情也越稳重,不容易浮躁。当他想要专注一样东西、用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成功率会更高,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人的内心越有定力,处事就越沉稳,做人也不浮躁,做事成功的把握就越大。修行更是如此,所以禅修先要修定,然后才修观。要断除烦恼就要修观,要修观就要先修定。虽然我们不是只为了禅定而禅修,但是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的目标是为了修观。修观的时候,要观照五蕴、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心要强有力;假如心没有力,不能专注,观照的所缘就不清楚。如果把智慧比喻成一把能斩断烦恼的宝剑,而拿这把宝剑的手有没有力的关键则在于定力。

心一境性的对立面是心的散乱不安。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躁动不安,就很难看清事物的真面目。犹如一面湖水,如果水面泛着涟漪,则很难照自己的顔脸,也很难看清水面倒影的湖光山色。同样地,没有定力的心散乱不安,即使在平常做人处事时所作出的判断都不够客观,更何况修观?!所以,修观之前需要先培养定力,就犹如先让泛着涟漪的湖水平静下来,等湖水平静之后,自己容颜、湖光山色等都能清晰地映现出来。

八圣道的最后一项要素是正定, 正定也是一境性心所。同时,五根的定根、五力的定力、七觉支的定觉支也都是这种心所。可以看出,在佛陀的教法里,定是多么的重要。修行的三大支柱--戒定慧--就有一个是定,就是心一境性。因此,在培育定力的时候,要记得保持心一境性。心一境性就是心单纯地专注一个所缘不散乱,这就是培育定力的窍门。掌握这个窍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