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10 讲 美心所
六、六对十二美心所
讲了中捨性之后,接着讲一组在禅修中也是很重要的心所,一共有六对十二个心所。它们分别是:1.身轻安、心轻安,2.身轻快性、心轻快性。3.身柔软性、心柔软性,4.身适业性、心适业性,5.身练达性、心练达性,6.身正直性、心正直性。
当知这里的"身"主要是指名身,亦即受想行三蕴,即所有的心所(kà yoti cettha vedanà dayo tayo khandhà )。不过,《清净之道》的复注说,这里的身轻安等也可包括色身的轻安等(kà yapassaddhià d?hi pana r? pakà yopi)。 而这里的"心"则只是指心识。
第一 , 身 轻 安 (kà ya-passaddhi) 与 心 轻 安 (cittapassaddhi)。
特相:平静身与心的不安。(kà yacittadarathav? pasama- lakkha? à )
作用: 破除身与心的不安。 (kà yacittadarathanimaddanarasà )
现起:身与心不颤动与清凉的状态。(kà yacittà naü aparipphandanas?tibhà va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4)
身心的轻安性很重要,它们能对治由于身心的不平静而导致的掉举等烦恼。在禅修的时候,由于心对禅相、禅那、观智、圣道等成就存有期待,心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只要放下期待,就能体验身心的轻安、平静、安稳、安宁。察觉到心烦躁的时候,不要记挂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也不要牵挂自己的负担、任务、责任等,把它们暂时放到一边,尝试让心平静下来,体验一下内心的平静,这就是身轻安与心轻安。
第二,身轻快性(kà ya-lahutà )与心轻快性(citta-lahutà ),也即是身心处于轻快的状态。
特相:平静身与心的沉重状态。(kà yacittagarubhà vav? pasamalakkha? à )
作用:破除身与心的沉重状态。(kà yacittagarubhà vanimaddanarasà )
现起:身与心不迟钝。(kà yacittà naü adandhatà 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4)
身心的轻快性是灵活、灵敏而不迟钝。它们能对治由于身心沉重而导致的昏沉睡眠等烦恼。
第三 , 身 柔 软 性 (kà ya-mudutà ) 与 心 柔 软 性 (cittamudutà ),也即是身心处于柔软、柔和的状态。
特相:平静身与心的僵硬状态。(kà yacittatthambhav? pasamalakkha? à )
作用: 破除身与心的僵硬状态。 (kà yacittathaddhabhà vanimaddanarasà )
现起:不对抗。(appa?ighà ta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4)
身心的柔软性与由于身心的僵硬而导致的邪见、傲慢等烦恼相对立。身心僵硬表现为身心的紧张、绷紧、僵硬和不适。感觉身心紧张、绷紧、用力的时候,要学会放松,让身心柔软,放下使身心感到紧张的所缘,尝试体会一下身心的柔软。
第四,身适业性(kà ya-kamma¤ ¤ atà ) 与心适业性(cittakamma¤ ¤ atà ),也即是身心处于适合工作的状态。
特相: 平静身与心的不适业状态。 (kà yacittà kamma¤ ¤ abhà vav? pasamalakkha? à )
作用: 破除身与心的不适业状态。 (kà yacittà kamma¤ ¤ abhà vanimaddanarasà )
现起 : 身 与 心 成 功 地 取 得 所 缘 。 (kà yacittà naü à ramma? akara? asampatti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4)
身心的不适业性能对治由于身心的不适业而导致的欲贪等其馀诸盖。身心适合工作也即身心听话、好用,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们能做心的主人,而不是心的奴隶。我们通常都做了心的奴隶, 想要它做什么,它却无法办到。想要让心平静下来,它却无法平静;想要认真听课,听不到一分钟就开始胡思乱想;想要看书,无法专心看书。想要做什么事情,都无法专心。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听话,心不适业,不适合工作,没有适业的状态。
第五 , 身练达 性 (kà ya-pà gu¤ ¤ atà ) 与心练达性 (cittapà gu¤ ¤ atà )。 这里的练达(pà gu¤ ¤ a)是身心的健全,没有缺陷,处于健康的状态。
特相:身与心无疾病的状态。(kà yacittà naü agela¤ ¤ abhà valakkha? à )
作用:破除身与心的疾病。(kà yacittagela¤ ¤ animaddanarasà )
现起:无过患。(nirà d?nava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5)
身心的练达性能对治由于身心不健全而导致的无信仰等烦恼。
第六,身正直性(kà yujukatà )与心正直性(cittujukatà )。身心处于正直、不歪曲的状态。
特相:身与心的正直。(kà yacittaajjavalakkha? à )
作用:破除身与心的谄曲状态。(kà yacittaku?ilabhà vanimaddanarasà )
现起:不歪曲。(ajimhatà paccupa??hà nà )
近因:身心。(kà yacittapada??hà nà ) (Vm.470; Dhs.A. p.175)
身心的正直性能对治由于身心的谄曲而导致的虚伪、狡诈等。
这 6 对 12 个心所属于遍一切美心心所,亦即能生起于一切美心的心所。这 6 对 12 个心所都是可以培育、开发的心的素质。虽然它们在一切美心里都会生起,但有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定很强,所以应该培育它们。现代人的心往往比较僵硬,容易紧张,容易导致烦躁、焦虑,其实是这些内心素质没有被培育起来。好像慈爱一样,只要经常培育慈爱,慈爱就很容易生起。这些心所也是,只要好好地培育,这些心态也很容易生起。例如身心的轻安可以去除身心的烦躁、焦虑、不安;身心的轻快性、柔软性、适业性也一样。我们不要过于固执,自以为是,而应培育身心柔软,因为身心柔软可以让心想做什么事就能够做什么事。如果心硬邦邦,学习也难,做事也难,禅修更难。
因此,平时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也好,禅修也好,都需要把身心的轻安、柔软、自然、正直、健康、健全的素质培育起来。这些素质只要一个被培育起来,全部都会一起生起。例如培育身心的轻快性,使身心灵活,自然就会有柔软性,有柔软性自然就会有适业性,有适业性自然就有正直性和练达性。犹如雕塑家要塑一尊佛像,如果摆在他前面的是一团硬邦邦的泥块,就无法塑出佛像。无论他怎么掐那块泥团,那块泥团都不听使唤。应该怎么办呢?加水,然后练泥,将那块泥练得很柔软。当这块泥团变柔软后,就可以随心所欲,随那名雕塑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想要塑佛像就塑佛像,想要塑人像就塑人像。如果心很顽固,很固执,自以为是,那想要让它做什么事情都很难,自己无法使唤自己的心。
修行要培育一颗柔软的心,不是越修行越顽固,越修行越傲慢, 越修行越自以为是,而应该越修行内心越柔软,越修行心越包容。表现在脸上是越修行越慈颜善脸,不会越修样子越凶。我们需要开发这些内心的良好素质、善心素质、美心素质。要如何开发这些素质呢?感到紧张的时候,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内心烦躁的时候,应培育身心的轻安;内心感觉僵硬、硬邦邦的时候,应培育身心的柔软性;心不听使唤的时候,应培育身心的适业性;身心感觉不健康、有缺陷的时候,应培育身心的练达性;内心感觉虚伪扭曲的时候,应培育身心的正直性。这些素质能对抗不好的心态、不良的情绪,让身心拥有健全、健康、良好、美好的素质。因此,柔软也好,健康也好,正直也好,诚实也好,都是内心的良善素质。
这些良善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开发出来。只要知道方法,就可以培育。犹如培育慈心一样,如果不特别培育慈心,虽然生起任何善心时也有无瞋心所,但是这种无瞋不能叫做慈,唯有心能够毫无差别、平等地对一切众生散播慈心,祝愿他们快乐,这才叫做慈。否则只能叫做无瞋。 中捨性也是一样,心对所缘保持平衡,这叫做中捨性。但是唯有培育业报智,对他人的苦乐不会过度紧张,也不会无关痛痒,这才叫做捨无量心。任何的心里都有一境性心所,即使在生气或胡思乱想的时候,都有心一境性,但是这种一境性很弱。唯有持续地专注一个目标,达到一定的时间与质量时,才叫做定力,否则它只是心一境性。同样地,任何的善心都有这 6 对 12 个美心所,但并非一切时它们都明显。要强化它们,让它们成为内心的素质,就应该培育这些。这些素质可以让身心变得柔软、柔和、正直、诚实。把这些心所培育起来后,会发现你的性格开始慢慢地改变,对人、对事不再容易冲动、偏激、烦躁,不再顽固、伪诈,代之以诚恳、柔软、轻松、快乐。
把这些素质用在禅修上也很有效,因为这些素质和禅修相应。禅修就是要培育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拥有这些素质,禅修就很容易,因为心的素质能很好地与禅修所要求的素质相应。同时,心拥有适业性,让它专注,它就可以专注,专注就是定力。专注达到一定的时间和质量,定力就培育起来。定力培育起来,这些素质自然也都被培育起来,身轻安、心轻安,身轻快性、心轻快性,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身练达性、心练达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都一起得到提升。即使不禅修,把这些素质好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也可以去除内心的烦躁、不安、焦虑、紧张、顽固、伪诈等。它们有去除内心不良素质、去除内心负面情绪的作用。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